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策划方案 >

体能训练监控方案(17篇)

时间:2022-12-17 09: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体能训练监控方案(17篇)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新兵体能训练方法探析  牛长征  【摘  要】体能是一切军事训练的基础.入伍新兵体能训练是为提高新兵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适应能力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能训练监控方案(17篇),供大家参考。

体能训练监控方案(17篇)

篇一: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新兵体能训练方法探析

  牛长征

  【摘

  要】体能是一切军事训练的基础.入伍新兵体能训练是为提高新兵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适应能力而进行的身体训练.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提升新兵体能训练的效益.

  【期刊名称】《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3页(P29-31)

  【关键词】新兵;体能训练;体能

  【作

  者】牛长征

  【作者单位】桂林综合训练基地军事基础教研室,广西桂林541002【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08.12新兵体能训练对于新兵打好体能基础,完成后续训练任务,强化新兵意志品质和战斗作风养成具有基础性和长远性作用,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打赢现代高技术战争具有重要意义。部队要强化新兵体能训练的意义,不断克服传统体能组训的弊端,纠正错误的训练观念,强化训练组织者科学练兵的意识。强调机关遵循新兵的智能、体能和机能形成规律,处理好体能训练与其他军事科目的强度关系,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强调连队干部和骨干要依据机关的教学计划,制定切合本队实际的体能训练实施方案;强调在组训中必须遵循新兵体能形成的阶段特点和全面协调发展规律,建立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的模式。在拟制计划、训练实施、制定指标、考核验收等环节上做出科学练兵的典范。

  根据入伍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按纲施训,确保新兵的体能素质达到全面的发展,为将来过渡到单兵专业训练(包括专业体能训练)打好身体基础。

  1.1拟制好训练前的计划

  按照相关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根据季节气温变化规律和新兵体质状况的特点,在符合训练损伤防护的要求下,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提倡在单位时间内,先简单后复杂,先分解后综合,统筹安排,穿插进行。合理设置训练强度,强化适应性训练,做好分段、分组、浮动升级、循环训练。

  1.2搞好训练中的协调

  要求组训者做好讲解、示范,防止因训练方法简单、粗暴导致新兵训练要领掌握得不正确而受伤。强调提高正课训练质量,防止急于求成,随意加班、开偏方。科学调控训练负荷,保证好训练中的休息时间,以减少因训练疲劳、情绪消极而发生训练损伤。

  1.3做好训练后的考评

  每次训练后都要对新兵的反应情况做出分析,进而及时调整下次训练强度和实施方案。另外,精心组织好每一次测试,熟悉入伍体能的考核标准,制定详细的考核实施方案。在考核中严格标准,严密组织。考核后做好及时分析,提出下一步训练的修改意见。

  新兵体能训练进行能力分组,分组施训能够充分调动体能差和体能强的新兵的训练热情,克服部队体能训练“一刀切、一锅煮、齐步走”的弊端,做到区别对待,提高训练效益。新兵入伍后要进行体能素质摸底,根据新兵的体能素质状况,进行分组训练。定期组织阶段测试,及时调整分组,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

  2.1根据能力进行合理分组

  能力分组主要依据入伍训练体能标准和新兵体能测试成绩。我们通过对基地501名新兵的体能摸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男兵3000m和引体向上的成绩合格率最差,分别为28.2%和42.9%;女兵3000m和100m的成绩合格率最差,其次是俯卧撑,分别是25%、30%和40%。为此,3000m和引体向上是男兵训练的重点。男兵主要以3000m成绩和引体向上成绩相结合进行分组。3000m、100m和俯卧撑是女兵训练的重点。女兵主要以3000m成绩和100m成绩,结合俯卧撑成绩进行分组。男女兵主要以3000m成绩为依据划分组,可以使训练更加安全和有效。根据能力通常分四组,分别是甲组(体能优等组)、乙组(体能良好组)、丙组(体能较差组)、丁组(体能困难组)。

  2.2“小灶式”分组训练

  在训练中,连队“统抓”,统一指导,集体测试,全连编组;新训骨干“主训”,分组施训,各组自训,因材施训。

  为体能优等组,训练重点是提高成绩,争取优秀,培养训练尖子。训练预备期短,训练负荷安排较大,重点突出强度。乙组新兵为体能良好组,此组综合成绩比较接近达标标准,是提高全连成绩的主力军。训练预备期较短,训练负荷中等偏大,在强化3000m的基础上,重点进行速度和力量训练。丙组新兵是体能较差组,此组新兵体能综合素质较差,心肺能力和力量较差,是训练重点关注的人群。训练负荷不宜过大,以增加训练量为主,适度增加训练强度,训练方法灵活多样。丁组新兵为体能困难组,体能综合素质差,心肺能力和力量差,大多体重超重,为肥胖人群。训练负荷不宜过大,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重点进行减脂训练,适当增加力量训练。

  要根据新兵体能素质的特点和运动训练的规律,循序渐进、分段训练。新兵入训练划分为预备阶段、提高强化、考核调整三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训练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要有所区别。

  3.1预备适应阶段训练

  预备适应阶段是新兵入伍后体能训练开始前2周内所进行的适应性训练阶段,主要帮助心肺系统以及肌肉运动系统逐步适应训练,使机体做好提高强化阶段的训练准备,目的是打基础和进行“能量储备”。此阶段训练应克服训练量过大、训练方法简单粗暴、训练场地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预防胫腓骨骨膜炎等早期训练损伤。遵循循序渐进,分步细训的原则,提高新兵体能训练的自信心和兴趣感。训练重点是入伍体能达标项目动作技术学习和有氧耐力及全身主要肌肉群力量的适应性训练。

  3.2提高强化阶段训练

  提高强化阶段是在预备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始于第3周,通过进一步加大训练负荷,使受训者达到理想的体能水平,有效提高训练成绩。此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克服内容计划不合理、方法手段不灵活、负荷强度不适合、监控调整不及时和恢复放松不彻底;二是积极预防运动性疲劳综合症等严重性训练损伤,避免新兵过早出现成绩障碍;三是要重视新兵个体差异,注重综合素质提高;四是负荷强度要科学,方法手段要多样,监控调整要跟上,疲劳放松要到位,营养膳食要合理。训练重点是有氧耐力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强化训练,尤其是围绕3000m、100m、引体向上和俯卧撑等合格率较差项目进行强化训练。

  3.3考核调整阶段训练

  考核调整阶段是考核前的1~2周,主要进行调整训练,使新兵的体能状态恢复到最高水平,考出最好成绩。此阶段应克服训练随意、盲目加量、恢复不到位等问题,积极救治训练损伤,防止训练过当造成损伤加重;要遵循超量恢复的原则,组织好考核前一周的超量恢复训练,使新兵体能得到超量补偿,在考核时做到超常发挥。训练的重点是科学组织考核前一周的超量恢复训练。

  在训练中,及时掌控新兵训练反应变化,灵活调整训练组和训练负荷,营造出“你追我赶”的训练氛围。突出新兵综合素质提高,做到内容丰富和循环多样,提高训

  练效益。

  4.1及时动态调整和浮动升级

  随着新兵体能素质的提高,通常每2周进行一次测试,成绩达到上级组的标准就要浮动升级,参加上级组的训练。甲乙丙丁组的新兵,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循环训练后,再次组织测试,对于各组成绩提高明显并达到上级组的分组成绩的新兵就要调整到相应组,重新分组,依次循环每隔2周,调整一次人员分组。由于每个新兵能力提高的速度不同,当新兵能力提高后,应当升级到更高的组,对那些在组中训练跟不上的新兵,应该降组训练。随着部队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每一组的训练强度也应相应地提高。在训练中,尽量避免不同分组间的新兵由于缺乏训练效果而出现的频繁更换。

  4.2科学运用循环训练

  循环训练很适合新兵的体能训练,将新兵训练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合理搭配在一起并组成循环训练套路进行训练。循环训练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易于组织,能够充分调动新兵的训练热情。在编排循环套路中要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组的要求进行。

  4.2.1科学计划“大循环训练”

  “大循环”主要是从周计划层面讲,安排身体各素质交替循环训练。新兵体能训练的内容按照速度、耐力、力量交替循环,突出耐力和力量素质。按照大负荷训练后肌肉疲劳48h恢复的规律,“大循环”的最佳训练安排是不同肌群和身体素质进行隔日训练。交替隔日循环训练既可以使新兵的体能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又可以将过量训练引发的训练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4.2.2有效组织“小循环训练”

  “小循环”主要是从课时计划层面讲,对多个不同性质的训练内容(训练点),按照一定的运动强度和密度分布特点,以及排列顺序串起来,组成一个循环训练。力量

  循环训练部队组织的比较多,要注意各肌肉练习内容交替循环训练。“小循环”的具体组训方法有三种:流水式、推进式和分配式。流水式循环训练是建立若干训练站后,新兵按一定的顺序,一站接一站地周而复始进行单个训练,完成各站的训练量,可以有效全面发展多种运动能力,并可使机体各个部位以及内脏器官得到训练。推进式循环训练是将新兵分成若干组,各组新兵在同一时间在各自的练习站中训练,然后按规定的轮换时间要求,依次轮换练习站,可以有效集中发展某一运动机能和机体的某一部位,使身体局部产生强烈反应。分配式循环训练是设立较多的练习站,然后根据新兵具体情况指定每个新兵在特定若干练习站内训练,主要运用于补差训练。“小循环”的组织实施方法是新训骨干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通常所讲的体能循环训练。

  新兵体能训练在具体实施中应做到:在训练上定期测试,在人员上分类编组,在内容上分别计划,在组织上分开施训,在进度上分段要求,在强度上分定标准,在难度上分等对待。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提高新训骨干的体能组训水平,二是要保证训练时间,三是要兼顾体能训练与其他军事科目训练强度的关系,四是要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兵体能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确保连队在单位时间获得最大的训练质效。

  [1]艾英伟,谢文杰,吴海波.新兵军事体能训练计划研究[J].解放军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3):89—91.[2]艾英伟.让新兵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化[J].中国军事教育,2008,(6):58—60.[3]孙毅.入伍新兵体能训练标准指导手册[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

篇二: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体能康复训练在体能训练中的功能与作用

  摘要:体能康复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实际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运动训练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体系,这对于增强体育运动人员的锻炼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获得显著的成效。体能康复训练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特殊功能和价值,要求运动员能够明确在训练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并对训练做好日常的规划,将实践操作与康复训练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让体育运动训练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体能康复训练进行概述,分析其作用和价值,并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体能康复训练;体能训练;功能;作用

  将体能康复训练应用于技能训练的过程有着重要的价值功能,我国当前运动员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体能康复训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训练需要结合以科学严谨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在运动员、教练员中进行实践和运用。与此同时,也需要结合运动过程进行个体化的差异总结,要探索推动体能康复训练的方法,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一、体能康复训练的基本概述

  当前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复杂、全面,其中体能康复训练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一康复训练中包括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体能训练主要指的是运动员在运动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以此为获取高难度的训练项目奠定基础。通过教学,我们可以发现体能训练是运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主要包括心理战术调节训练、技能训练,各项训练要素统一,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训练系统。与此同时,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增强运动员的综合水平。基于当前训练发展趋势,我国很多运动员在受伤的时候利

  用传统的医疗康复手段,难以从本质上去解决问题,因此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分析,能够让运动员维持一个健康的体质。因此,需要结合以新型康复医疗设施来开展体能康复训练,这一训练方式与其他训练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体能康复训练也需要从医学来讲都充分利用科学的手段,真正让体能训练与专业训练统一结合起来。为运动员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用分析对比的方式来制定科学有效的监控方案,这样才可以更好帮助运动员去恢复运动体能,帮助他们提高体能训练专项水平。

  二、体能康复训练的作用与价值

  (一)能够更好地恢复受伤运动员参加训练与比赛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理疗和静养的治疗方式,通过体能康复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去恢复自身身体素质,更好地去参加训练和比赛。这一训练的关键在于去改善和恢复运动员的运动功能,并减少停训综合症给运动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困扰。因此,就需要对伤病运动员进行科学的体能康复训练,这样可以增强他们恢复运动能力,为他们确保运动生涯的延续,减少复发情况,促进他们身体机能的增长。

  (二)让体育训练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当前我们在体能康复训练开展的过程中,很多缺乏专业的知识,难以对运动员进行科学、专业的判断。因此,在体育训练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融入康复体能康复训练,这样对于伤病运动员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通过这门课程配备专门的康复师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康复专业康复是缺乏的短板,让训练体系变得更为完善科学,推动体育锻炼的高质量发展。

  三、提升体能康复训练水平的方法及路径

  (一)加强科学运动体系建设,培育完备康复师队伍

  当前,在实际体能康复训练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大重视程度,从运动管理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整体的体系,补齐康复师短板,这也是体育锻炼的核心。将它们结合起来,推动体能康复训练更好的开展。这样一种队伍的建设,可以有效增强康复师队伍的技术能力,不断充实他们的运动医学、心理学、健康、运动学[1]

  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适应体能康复训练的需求。与此同时,也需要不断增强康复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真正让体能训练充满着人文关怀,更好地为运动员提供康复帮助。

  (二)强化培训交流,推动体能康复知识普及

  当前,我国很多体育专项训练在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为其配备专业的康复师。而且在配备康复师时也没有提高培训交流能力。对此,康复师应当定期参加一些专题讲座,为他们普及康复知识,了解运动员出现伤病的原因。为教练灌输有关于体能康复的技巧和知识,补齐他们康复知识的短板。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有效增强体能,康复训练的对接交流也需要及时去向康复训练的单位取经,了解到现有的完善的方法体系并为训练所用,这样可以真正提高康复训练的水平。

  (三)加强专项运动训练的过程监控,增强运动损伤的预防性

  当前,在设计体能康复训练开展的过程中,运动员不可避免地会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问题,那么这一问题的出现会导致运动员体能下降,动作变形。在实际专项运动训练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过程进行监控。运动员在训练时,需要将运动员训练的细节作为一项重点的内容。在实际贯彻教练员训练计划的过程中,对运动员的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可以更好地把握运动员,给予及时的修正和建议,防止伤病的恶化。

  (四)实现教练员、康复师和队医的交流融合,发挥体能

  康复师、队医、教练员是运动员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三类人,这三者紧密联系。尤其是康复师,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能康复训练时,队医、康复师、教练员需要建立一种沟通交流。针对于伤病运动员需要共同探讨病情,并合作给予体能康复训练方式,三者结合起来共同发力,才能够有效避免商品运动员运动技能,及时恢复他们的身体素质,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2]

  综上所述,在当前体能康复训练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体能康复训练对于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科学运动体系建设,强化培训交流,加强专项运动训练过程监控,实现教练员、队医、康复室的交流融合的各种措施,来真正地提高体能康复训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析侃.体能康复训练在体能训练中的功能与价值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19):201-203.

  [2]赵蕾.康复性体能训练在青少年棒球、篮球运动项目中的训练应用[J].拳击与格斗,2021(14):45-46.

篇三: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医

  务

  监

  督

  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第一节: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

  一、身体形态学指标

  身体形态学指标主要有身高、体重、坐高、胸、腰和臀等部位相关围度及皮

  二、生理学评定指标

  人体运动机能评定所采用生理指标分别在运动、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等系

  (一)运动系统

  1.

  肌力评定主要包括最大肌力、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等长力量又叫静止力量,常采用测力计完成,在测试过程中肌肉或肌群做等长收缩,无关节活动。此方式主要了解在某一固定关节角度时肌肉或肌群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最大肌力)或克服最大阻力的70%的最长时间(肌肉耐力)

  等张力量又叫动态力量,常用测力计、杠铃、哑铃及力量练习器械来测定。其最大肌力的测定是以受试者能克服一次最大阻力值来表示(1RM),在克服所给予阻力后,休息2-3分钟后再克服新的阻力值,通常每次增重不超过2-4公斤,直到最高阻力值。其等张耐力的测定通常以能持续克服最大等张力量70%负荷的次数作为评定指标,通常一般人可连续完成12-15次,而运动员则可完成20-25等动力量的测试需要利用专门的等动测力计完成,它与等长力量和等张力量的区别在于:等长力量只能测出某一关节角度的最大肌力,等张力量只能测出肌肉收缩过程中关节处于最不利收缩角度时的最大肌力,在其他收缩角度时所测出的肌力都小于最大肌力;而在等动力量的测试过程中,由于运动阻力是随关节活动而不断变化并自动调节的,因而只要肌肉进行最大收缩,就可准确测出肌肉或肌群在整个运动范围的最大肌力。因此,利用等动练习器进行训练,可发展肌肉

  2.

  肌电图(EMc)是通过肌电仪将肌纤维兴奋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进行放大记录所得到的图形。通过计算机可对其进行振幅、频域和时域分析,从而对肌肉兴

  3.

  (二)循环系统指标

  反应心脏的形态和结构的指标在机能评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心脏体积、心肌重量、心腔容积、左心室后壁和心室间隔厚度等指标。心脏结构指标与心功能指标结合用于循环机能的评定,采用的测定手段主要是超声心动图(UCG),它能直观准确地测量出心室肌厚度和心室腔内径,并据此推算出心肌重量和其他心功能指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此外,核磁共

  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在机能评定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有心率、心电图(ECG)、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输出量、心力贮备、射血分数、心肌收缩性、心肌舒张性和动脉血压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遥测心率计、心电图仪、多道生理记录仪、超声心动仪、核磁共振仪和血压计等仪器测得。经过长年系统训练的运动员与一般人相比,其心脏结构和功能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成通常所说的“运

  (三)

  呼吸系统机能指标主要有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最大肺通氧量、摄氧量、最大摄氧量和呼吸肌耐力等。这些指标可通过肺活量计和气体分析仪等仪器设备测得。在测定上述指标过程中,通过气体分析仪还可测得反映机体能量代谢情况的指标,如呼吸商(RQ)、无氧阈(AT)

  (四)

  该方面的指标主要有简单视-动反应时、简单听-动反应时、综合反应时、视觉闪光融合阈值、肢体平衡机能、双手协调机能、前庭器官稳定机能、视深度(立体视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等。上述指标可通过反应时测定仪、闪光融合仪、平衡测力台、双手协调仪、一维或三维旋转仪、视深度仪及肌肉本体感觉仪等仪器测得。

  第二节: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含义和内容

  一、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的含义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是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应用的一个概念,并成为引起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在国内的文献和专著中尚未见对“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这一概念的探讨。运动训练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训练提高运动能力,从而创造优异成绩的过程。训练监控是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训练过程中,应用综合方法和手段研究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练员不断调整训练计划,使运动员达到体能、心理和技术等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在运动员身上表现为竞技能力,在运动训练学中,竞技能力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智能和心理能力等构成。但运动能力的最终关键是能量产生和动员要达到最佳状态,因为能量是运动训练中所有活动的基础。一般讲,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最佳运动能力的障碍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生理学障碍、心理学障碍和生物力学障碍。生理学障碍限制了能量的产生,心理学障碍限制了对能量的控制,生物力学障碍限制了最有效的使用能量。

  然而,这三个障碍又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对运动能力的心理学障碍可通过生理学过程干扰最佳的能量产生,也可以破坏最佳的生物力学的能量的利用。因此,在运动训练中研究限制运动能力三大障碍的医务监督、生理生化检测与评定、心理测试和评定、生物力学的技术分析和诊断等,构成了训练监控的主要组成部分。

  医务监督

  健康检查

  心理测试

  与评定

  心理学障碍

  生理学障碍

  生理生化

  检测与评定

  生物力学障碍

  技术分析与诊断

  图.运动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及训练监控的主要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是训练监控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利用生理生化的原理和方法,测定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以评价运动员训练时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信息、恢复效果等,从而帮助教练员了解训练效果,正确评价和调整训练方案。

  二、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运动

  训练负荷监控

  物理负荷和生理负荷,训练课中个体训练内容和负荷的因素

  训练

  的训练方法合理性

  、有效性监控

  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

  训练课安排和训练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效果

  生理

  生化

  监控

  训练课、小周期、训练季节、年度评定

  恢复方法和效果监控

  恢复性训练方法、营养等恢复方法和手段的效果

  三、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对运动训练的作用及意义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对运动训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训练负荷的大小及合理性

  通过测定某些针对性很强的生理生化指标,如心率、血乳酸、血清CK、血尿素等,来反映训练负荷强度、训练负荷的大小,并通过相关的训练学和生理生化指标来评定训练效果。

  2.评价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其主要的意义在于评价专项训练方法的针对性,了解其是否能够达到提高专项能力的目的,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和标准,并提出改进建议等。

  3.评价辅助性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

  包括了准备活动、训练间歇时间、恢复性训练、放松方法和赛前训练等的合理性评估,甚至还包括对减体重训练或增体重训练等非提高专项能力为目的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评估。

  4.评定身体机能状态

  主要是利用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的状态、机体的疲劳程度及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和诊断,特别是在大负荷训练期间,及时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体能恢复情况,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安排的依据和建议,以防止过度疲劳及运动损伤的发生。

  5.评估恢复过程、恢复方法和手段的效果

  在科学的训练安排中,恢复应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没有恢复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优秀运动员的恢复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合理的训练安排(充分的准备活动、合理的训练交叉和间歇、合理的恢复性训练)、合理的膳食及营养补充、运动营养品的合理使用、有效的物理性恢复手段和中医药恢复方法、适宜的心理恢复措施等。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运动员身体中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并据此对这些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

  6.为探讨创新性训练方法提供帮助

  生理生化的训练监控不仅能为提高一般或专项能力的创新性训练方法提供评价手段,并且其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也是训练方法创新和改进的主要理论依据。

  总之,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的主要意义在于:以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规律来为训练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选择合理的训练手段和运动负荷并进行合理

  的组合与调配,使训练能够达到专项要求,最终真正实现科学化训练。

  第三节:训练负荷的生理生化监控

  表.负荷对人体机能的刺激效果

  反应程度

  适应程度

  稳定性

  消退情况

  负荷强度

  比较强烈

  较高

  较弱

  较快

  负荷量

  比较缓和

  较低

  较强

  较慢

  正因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对人体产生的刺激不同,从而引起人体出现的反应不同,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将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这种不同的指标筛选出来。如下表所示。

  有效指标

  负荷强度

  血乳酸、血氨、血清肌酸激酶等

  心率

  辅助指标

  血红蛋白、尿蛋白

  注意: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即心率与运动强负荷量

  血尿素、血清睾酮等

  尿酮体

  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但是当以同样的强度持续运动超过2-10min后,心率就停留在一个稳定状态,并且在短暂的强度改变后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当心率超过这个范围就只能作为评定负荷强度的辅助指标了。

  目前训练常见的生理生化指标

  名称

  监控目的一次/组动作的运动强度;阶段性训练效果

  一次/组动作的运动强度

  一次/组动作的运动强度

  功能

  可作为最大摄氧量强度以下强度训练的简易定量指标,对最大摄氧量强度以上的训练只能定性分析,属于辅助性指标

  精确定量分析运动强度,运动后血乳酸清除率可反映阶段性有氧耐力训练的效果

  主要用于评定极限或亚极限强度无氧运动中用ATP-CP系统功能情况

  通过测定运动员对一堂课/一个训练日训练负荷强度的肌肉反应来反映该堂课/训练日训练负荷强度;测定次日的恢复值可评定肌肉的恢复情况,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强度的变化

  既能够反映训练负荷强度也可以反映训练负荷量,主要根据训练课的训练目的、方法,并结合训练成绩来评价;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控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的变化

  反映一个训练小/大周期训练负荷,尤其以评价大周期训练负荷为主

  既能够反映训练负荷强度也可以反映训练负荷量,主要根据训练课的训练目的、方法,并结合训练成绩来评价;测定次日恢复值可评定机体的恢复情况,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控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的变化

  来源

  心率

  心脏功能

  血乳酸

  糖酵解的终产物

  大强度运动AMP的降解

  大强度运动造成骨骼肌细胞或心肌细胞受损、凋亡,由肌细胞中渗透到血液

  血氨

  血清CK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强度及肌肉的恢复情况

  血红蛋白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强度或量

  造血机能

  血清睾酮

  一个训练周期训练负荷

  由垂体-性腺轴调控,由性腺分泌

  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小管重吸收率下降及分泌增加

  尿蛋白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强度或量

  血尿素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量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量

  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

  一个训练周期有氧训练效果

  一个训练周期有氧训练效果

  反映耐力训练负荷量;测定次日的恢复值可评定机体的恢复情况,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量的变化

  反映耐力训练负荷量;属于辅助性指标

  评价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的合理性、有效性

  评价一个训练周期有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的合理性、有效性

  评价一个训练周期有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的合理性、有效性

  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最终代谢产物

  脂肪酸分解代谢中间产物

  无氧代谢能力

  有氧代谢能力

  有氧代谢能力

  尿酮体

  无氧功率

  最大摄氧量

  乳酸阈

  血红蛋白与血尿素共同使用来评估负荷量更为科学

  因为当机体出现运动疲劳时,会造成红细胞破坏,而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的蛋白质会成为血氨的重要来源,由此造成血尿素的升高。

  图.用血尿素和血红蛋白综合评定运动量

  血尿素(mmol/L)

  血红蛋白

  不变、上升

  增加

  1下降幅度不大/大

  下降

  增加

  1-2不变、上升

  运动量中等

  身体机能下降/差

  运动量大

  评价

  运动量小

  下降

  增加

  2-3不变

  运动量很大,运动员不能适应

  运动量大

  血清肌酸激酶、尿蛋白和血红蛋白经常结合在一起评定训练负荷强度

  结合在一起评定该堂训练课或训练日的总体负荷强度,可以使教练员了解负荷强度是否给予了运动员身体足够的刺激、是否达到教练员的预期目的、达到了怎么样的训练效果,同时,利用这些指标还可以监控运动员的疲劳程度和恢复情况,也可预防出现过度训练和运动伤病。

  指标

  监控方法

  血清CK测定上定强度训练;20-30min或次日清晨的血清CK;血清CK水平越高,表示运动强度越大;次日清晨血清CK水平下降的幅度越大,表明肌肉恢复良好,训练强度适宜。机体适应后,相同负荷训练后血清CK升高幅度减少

  运动后15min左右取中段尿测定,尿蛋白浓度越高表示运动强度越大或机能差。次日清晨取尿测定,明显下降或阴性表明恢复良好,训练强度适宜。应注意个体差异,宜系统观察。适应后相同负荷训练后升高幅度减少

  运动前基础值,运动训练后次日晨取指血测定恢复值,与基础值相比下降幅度越大表明运动强度与量越大,运动训练小周期中连续测定恢复值可以监控小周期中训练负荷强度和量度的变化。适应后相同训练负荷训练后下降幅度减少。

  尿蛋白

  血红蛋白

  第四节:训练方法中适宜量的生理生化监控

  训练方法

  适宜量的控制

  血乳酸不超过3-4mmo1/L最大乳酸训练

  代谢特点

  解供能,尽可能多的消耗CP,很少乳酸产生

  运动后HR不低于180次/分及由最大速率的糖酵解供能,数血乳酸大于25mmo1/L耐乳酸训练

  次运动后乳酸积累达最高水平

  优秀运动员血乳酸水平保持以较高血乳酸水平,维持较长在10-12mmo1/L时间运动,使各器官组织遭受深度酸化刺激。

  无氧低乳酸训练

  运动后HR不低于180次/分及由ATP、CP以最大代谢速率分

  大强度间歇耐力血乳酸值达较高水平9mmo1/L刺激肌肉最大有氧代谢供能,训练

  乳酸阈训练

  过150次/分

  最大稳态乳酸训血乳酸浓度小于4mmo1/L练

  可提高利用能力

  血乳酸在4mmo1/L及HR不超刺激运动肌乳酸生成和最大速率消除乳酸

  有氧代谢能力的最大负荷强度和量度的综合

  第五节:运动素质及其训练效果的生理生化评定

  一、运动素质的发展与相应训练负荷及生理代谢特点的关系

  发展爆发力、爆发速度、冲刺速度和

  力量耐力等

  发展速度、速度耐力等

  发展有氧耐力

  短时间最高

  强度训练

  长时间大

  强度训练

  长时间小

  强度训练

  ATP-CP系统功能为主

  糖酵解供能很少

  糖氧化供能极少

  脂肪蛋白质供能几乎没有

  ATP-CP系统供能较少

  糖酵解供能为主

  糖氧化供能较少

  脂肪蛋白质供能极少

  ATP-CP系统供能极少

  糖酵解供能很少

  糖氧化供能为主

  脂肪蛋白质供能较多

  二、发展运动素质训练的效果评定

  1.ATP-CP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评定方法:尿肌酐评定法

  血乳酸评定法:10s快速运动评定法

  磷酸原商评定法

  30米冲刺评定法

  A.尿肌酐评定法

  取24h尿液

  →测定尿肌酐含量

  →求出尿肌酐系数

  (尿肌酐系数=全日尿肌酐量mg÷体重kg)

  评定:

  尿肌酐系数不变或减少,反映运动员工作肌的机能或质量等维持在一

  定的水平上或机能下降,也可能与肌肉的脂肪相对含量增加有关,然而,高水

  平运动员如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也是有效训练的结果。

  B.10s快速运动评定法

  测定安静时血乳酸→10s内最大负荷运动→测定运动后血乳酸值以及记录功率或跑速→求出血乳酸增值

  评定:若完成功率大或跑速快,而血乳酸值低者,则磷酸原供能能力强

  C.磷酸原商评定法

  测定安静时血乳酸→在自行车功率计上做2-3min准备活动→在100PRPM、600W最大用力运动15s→记录15s内完成的总功(TWP)→在运动后6min取血测定血乳酸→求出血乳酸增值→计算磷酸原能商(AQ)

  AQ=TWP(15s)

  ÷

  ?血乳酸(15s)

  评定:磷酸原能商值越大,表示磷酸原供能能力越强

  D.30米冲刺评定法

  测定安静时血乳酸→3×30米跑,间隔2min→测定恢复期第1min时的血乳酸值→休息5min,进行4×30米跑,间隔2min→测定恢复期第1min时的血乳酸值→休息5min,进行5×30米跑,间隔2min→测定恢复期第1min和第4min时的血乳酸值;记录每次30米跑的跑速

  评定:血乳酸含量增加值=血乳酸含量最高值-安静含量;血乳酸增加值越低,表示磷酸原供能能力越强

  2.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评定

  评定方法:①血乳酸最大浓度与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

  ②乳酸能商评定方法

  ③实验室负荷法

  ④400米全力跑血乳酸评定法

  A.血乳酸最大浓度与糖酵解供能能力

  Locatelli等研究了8名短跑运动员100米比赛后血乳酸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A.O.L.L.男

  M.M.A.A.G.G.L.A.女

  R.F.成绩(s)

  10.5410.5910.6310.6911.6511.7711.85赛后血乳酸最高值(mmol/L)

  16.0214.9714.9714.5715.6412.9712.90最高时间(min)

  3755555L.G.

  12.0112.855结果表明,运动成绩与最大血乳酸水平明显呈正相关。血乳酸最大浓度值越高,表明肌肉的耐酸能力越强,也就说明糖酵解供能能力越强。

  B.实验室负荷法

  方法:在一定的负荷强度下运动到精疲力尽,记录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第3、4、5、6、8、10、12min的血乳酸浓度

  评定:运动时间越长,乳酸峰值越高,无氧耐力越好

  3.有氧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评定方法:乳酸阈评定法或个体乳酸阈评定法

  ①取安静时指尖血液

  ②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负荷的蹬车运动,男子起始负荷为60-80w,女子起始负荷为40-50w,每级负荷3min,递增20-30w,共完成5级负荷。在蹬车过程中记录实际完成的功率,在每级负荷末取指尖血

  ③测定出安静时及各级负荷后的血乳酸值

  ④以负荷强度为横坐标,以血乳酸值为纵坐标,绘出乳酸--强度曲线图,曲线的拐点,即血乳酸值4mmol/L时在横坐标上所对应的点

  评定:乳酸阈值所对应的运动强度越大,表明有氧代谢能力越强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乳酸--强度的曲线右移,乳酸阈强度提高,表明有氧代谢能力增强,训练效果好。

  图.乳酸--运动强度曲线

篇四: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数字化体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许成成

  来源:《体育风尚》2019年第07期

  摘要:科技助力奥运,服务训练,竞技体育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没有数据就没有训练”已成为高水平竞技基本准则,同时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运动形式的不断變化,体能训练新理念的提出,对运动员阶段目标和周期目标的评价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体能训练成为了热门话题,如何科学量化训练目标、如何有效监控训练过程、如何评价训练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了教练员的难题,因此数字化监控有了用武之地,体能训练的数字化监控也被推向了新高度。

  关键词:数字化监控;体能训练;竞技体育;科技奥运

  科技助力奥运,服务训练,竞技体育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大量成功的事例都已经证明科学研究在竞技体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最近几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可穿戴设备等高科技技术的强劲引领下,世界竞技水平再一次迅猛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一、体能训练数字化监控的意义

  (一)数字化监控的涵义

  数字化监控是指通过软硬件将监控头采集到的图像处理成数字信号,传送到电脑进行处理的过程。在竞技体育中通常用各种先进的仪器或传感器将运动员运动时的运动状态、运动轨迹及运动后的机能反应通过计算机准确具体的表现出来,从而对其进行量化评价,指导训练。

  (二)数字化监控的意义

  在对科学竞技越来越重视的今天,竞技体育比的不再是简单的运动成绩,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所以一定要积极响应《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真正做到“没有数据就没有训练,没有监控就没有训练”。

  体能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训练初期体能训练的效果会很明显,各项身体素质都会显著提高,而到达高水平阶段,运动员的各项素质均以达到平台期,体能训练产生的效果并不像训练初期那么明显,急需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来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成果,以此来增加运动员的信心,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主要是指总目标及阶段目标的设定,具体到各项身体素质的目标设定,并且对其每项指标进行数字化监控,对训练数据及运动员训练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在目标评价时将训练记录、训练状态进行总结分析,与建立的目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进行对比,分析未达到目标的真正原因,运动员和教练员及时沟通,并以此为依据继续设定下一个目标,使训练更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化,也使运动员处在不断进步的状态中,为其训练增加动力来源。

  二、体能训练数字化监控的现状与展望

  数字化监控已经应用在竞技体育的选材、技术训练、赛事监控中,并且在相关领域都已经得到认可,为运动训练提供帮助,此外体能训练的数字化监控也在不断创新完善中,据了解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已经建立了全数字控制的实验室,实验室里应用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发了对应的数字化体能训练管理系统软件,对体能训练进行全数字化监控。

  (一)数字化监控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现状

  体能训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但由于场地器械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数字化监控设备主要集中体现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柔韧等各大身体素质中,不过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设备肯定会有更先进的设备来监控体能训练的其他方面。

  (二)数字化监控在力量训练中的应用现状

  力量训练一直体能训练的主要部分,但力量的分类很多,如何科学有效的指导力量训练一直是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目前,有很多设备就如何有效监控肌肉力量训练为指导思想来进行开发研究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字化设备可以有服务于专项力量训练,使力量训练更科学有效。常用的数字化设备有:Gymaware、1080MOTION1080Sprint。

  GymAware是一款力量评估设备,体积小易携带功能多是其优点,使用时只需将其中的线拉出,悬挂在器械上,然后连接设备选择运动模式并输入运动员信息和所负重的力量,一切设定好之后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信息就会出现在平板电脑上,它会根据不同的动作模式、运动员的自重、运动员所克服的阻力及克服阻力的速度等自动测出一个数值,该数值范围在0-1.5之间,每0.25为一个区间,所代表的力量种类不同,以此来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实时监控,最后运动员的训练数据都会储存在云端,随时可以用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力量训练提供数字依据,也可以根据该设备的功能设定相应的力量训练目标,同时也可以通过测量功率的回转来评价运动员的恢复情况,评估训练计划的有效性。

  (三)数字化监控在速度训练中的应用现状

  相比于Gymaware,1080Sprint更偏向于速度训练,主要采用的是机械阻力技术,使用时将设备中的阻力绳连接到运动员身上,在运动过程中便可精确的反映出运动时的爆发力、功率、速度,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并且会自动绘制成图像显示到平板电脑上,是速度训练中最受欢迎的仪器之一,适用于很多速度类运动项目,比如田径、游泳、滑冰等,之前就有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频传出中国田径运动员苏炳添就使用此设备进行速度训练。此外1080MOTION还有两套设备分别是:力量测试器1080Quantum,力量训练架1080Quantumsnycro,都是用于功能性运动训练和身体康复的高级训练、测试系统,可以对任何动作模式进行测试和训练,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爆发力,力量和速度数据自动、实时绘制出精确曲线,方便分析、对比和总结。

  三、结语

  数字化设备已经应用在竞技体育的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中,而且在某些领域已经非常成熟,而在体能训练中数字化监控才刚刚起步,不过在相关政策和大环境的影响下,体能训练的数字化监控正在逐渐完善,体能训练的数字化监控也会成为一种趋势,逐渐迎来有训练、有数据、有监控的数字化体能时代,全面贯彻《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

  参考文献:

  [1]袁守龙.体能训练发展趋势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J].体育学研究,2018(2):77-85.[2]陈小平.科技助力奥运训练:形势、进展与对策[J].体育学研究,2018(1):76-82.[3]陈坚.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数字化评估系统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8(4):374-376.[4]郭强,滕玉凤.数字化——体育科技的革命[J].体育科技,2003(02):11-14.[5]田振军,王友华.数字化人体技术及其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展望[J].体育科学,2005(08):83-87.[6]彭雪涵.数字体育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08(01):17-20.[7]黄滨,高俊.体育的数字化发展特征和趋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01):34-38.[8]王相飞,简德平,李爱群,王真真,李进.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数字化传播转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07):29-33.[9]石萍.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的途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7):51.[10]钱武宁.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的变革[J].青少年体育,2017(10):47-48.[11]高颖博.论我国数字化体育的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12]孙娟,高颖博.我国数字化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09):9-12.[13]王金元.运用数字化理念强化学生体育素质教育[J].数字化用户,2013,19(08):78.[14]王晓涛.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J].兰台世界,2013(17):68-69.[15]汪焱.论数字技术在我国体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06):23-25.

篇五: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浅谈战斗体能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张起超

  【摘

  要】全装负重战斗体能训练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在训练原则上应注意把握区分训练阶段、区分环境条件、区分能力素质、区分兵种专业;在训练方法上按任务分解、按作战进程、按作战式导调进行训练;应对训练及时进行评估.

  【期刊名称】《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6)003【总页数】2页(P122-123)

  【关键词】战斗体能;原则;方法

  【作

  者】张起超

  【作者单位】73071部队参谋部,江苏新沂2214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08.12战斗体能是人员以战斗状态在逼真战场环境下,进行远距离行军,通过多种障碍,完成多种任务,提高实战能力的体能训练,具有“为战而练、协同性强、险难度大、组织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力求做到“装具携带实战化、训练背景实战化、内容设置实战化、考核评估实战化”,目的是营造一个“时刻有敌情、处处有险情”的实战环境,打造一个“情况判断、定下决心、战斗实施、组织协同”贯穿始终的实战化练兵场,把特种兵的体能练实,把战术练活,最终把战斗力练强。

  在组织训练内容上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对作战行动中人与技能、人与装备、人与

  环境的需求进行分析,创设基于实战化的战斗体能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上结合作战任务,在逼真的环境中开展训练;训练方法上要灵活多样,接近实战;评估方式上,要以提高部队执行作战任务的实战能力为根本标准。

  1.1把握规律,区分训练阶段训

  战斗体能应先分解后连贯,先单兵后小组、先技能后综合演练原则,就是要区分年度训练阶段(入伍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演习阶段)进行,针对作战中可能担负的任务挑选5~6个课目针对性组合训练,如10km山地行军、10m蹬壁抓绳上、100m低姿匍匐、1km扛圆木行军、1km抬担架山地行军和5km奔袭等。

  1.2精心筹划,区分环境条件训

  要区分丘陵、山地和海岛沙滩等不同的环境组织训练。在海训时组织战斗体能可以利用天然的沙滩障碍和海水条件,把水上课目揉进训练中,提高渡海登岛作战能力。如,10km沙滩行军、200m低姿匍匐前进、1000m抬圆木跑、崖壁抓绳上、牵引横越、1000m武装泅渡、3km奔袭。山训时要把山地攀登、越障、横渡融入到战斗体能中,确保在课目设置要切实贴近实战,如10km负重行军、20m横渡、200m小组推车、1km小组抬担架和3km奔袭。

  1.3把握标准,区分能力素质训

  《美国陆军身体准备训练》中指出:能力分组是将能力水平接近的受训官兵分在同一组,对受训官兵进行分组训练[1]。能力分组训练也同样适用于战斗体能训练,区分不同训练对象、课目、进程,确定训练负荷、便于调控训练强度,增强了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好解决水平高的训不到位吃不饱、水平低的受不了吃不下的问题。如在训练时有的战士负重能力偏弱,在降低负重的情况下,仍然要参训并完成所有课目,在进行分组训练时,要在每个小组中加入帮扶对子,形成“强+弱”模式。

  1.4科学组训,区分兵种专业训

  就是要区分不同的专业特色,根据专业对体能的需求进行训练,不断深化“三个融入”(体能训练必须融入专业训练、融入战术演练、融入实兵演习)理念,把每个体能训练内容融入到各个专业和各级战术训练,融入到遂行每次演练任务之中,把静态的专业训练变成动态全过程的演练,把“技能+体能+战术”模式贯穿每次演练。

  2.1按任务分解练

  战斗体能基础是“体能”,核心是为“战”。根据不同的作战样式需求的身体素质,反推训练需要提高的能力,训练方法手段可灵活多变,但是要遵循由单兵到小组,由单个课目到组合练习的原则。

  2.2按作战进程练

  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特战队员体能水平,辅助提高战术准确性和保持技能处于最佳状态,确保特战队员能够顺利完成军事任务。主要分为组织准备、秘密渗透、战斗实施、转移撤离四个阶段。

  2.3按作战式导调练

  结合上级考核模式,在考核前不明确背景路线,结合战备拉动,由导调员现场明确任务,既考验指挥员行动路线规划能力,又考验分队对战场情况下敌情处置能力。

  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考核标准。对连队来说,标准是参训率达到85%以上,对个人来说标准是在任务、时间、标准上保持一致,考核时重点检查携装内容是否落实。二是合理负重。按战训一致原则,依据兵种和专业岗位的战备携行物资规定要求,分别明确指挥员、战斗员具体负重标准,便于部队常态按标准展开训练,减少训练伤。三是过程监控。战斗体能不是徒步行军,必须加强过程监控,明显道路增加巡逻哨,必过村庄增加警戒哨,任务点位增加潜伏哨,确保参训人员心中时刻有敌情,若摒弃“走大道”和平习气,增强创先争优氛围,提高官兵实战能被发现3次以上的小组,成绩为不及格。

  战斗体能必须要以任务使命为牵引,突出战斗,扭住强化体能这个关节点,牢牢把

  提升个人体能素质作为出发点,联系实际情况,以特种兵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在实际组织过程中要把控三点:一是要细化标准。在组织过程中,各课目只有标准细化可操作性才强,才能大范围展开;二是条件相似。在组织各课目训练时,各课目条件布设要源于大纲,但要结合实战需求高于大纲;三是保障有力。战斗体能属于高危课目,在组织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影响训练安全要素,而不能停留于表面,由此,才能确保训练安全。

  【相关文献】

  [1]李之文.美国陆军身体准备训练[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13.

篇六: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体能康复训练在职业足球队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程隆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27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中,“训科医”是3个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包括教练员、科研人员和队医。但是在职业化程度越高的足球俱乐部,教练组的分工越细致,专业化越高。本文通过对职业足球运动员的体能康复训练进行概念、内容的介绍,认为职业足球队的运动康复应做好主动的恢复与预防,积极过渡到康复训练;从单纯的病理中跳脱,结合训练、心理情绪等综合性地去引导治疗。

  关键词:职业足球;体能康复训练;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c)-0221-021;康复与体能康复训练

  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轻或者消除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保持或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在我国,以往认为康复与疾病后的恢复是同义的,一般是指患病后经治疗与休息,健康恢复到生病前的水平,亦即达到百分之百的恢复。而康复实质上是指伤病后虽经积极处理,但已形成残疾或功能障碍,健康恢复不到病前的水平,即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恢复。尽管病理变化虽无法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康复的概念和内涵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的,由单一的医疗康复向“全面康复”的方向发展。就职业足球运动员这一特定群体而言,他们在对抗日趋激烈、比赛节奏日趋快速、全年比赛场次增加的客观条件下,比赛、训练损伤后的康复水平则不仅仅是在病理上达到恢复,还要在身体机能、体能方面恢复至比赛要求。这一恢复过程需要结合伤病、运动项目特征而进行针对性极强的运动训练,因此,体能康复训练本身就是一种运动训练的特殊形式,可以理解为一种身体机能的康复训练或功能性训练。

  2;国内外体能康复训练概况

  目前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中,“训科医”是3个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包括教练员、科研人员和队医。但是在职业化、市场化程度越高的足球俱乐部,在教练组的工作中分工越细致,专业化越高。横观国际上的专业分类,与体能康复相关的专业有体能教练、运动防护师和运动康复师等。这些专业人才在教练员和队医之间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衔接作用。表1是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公布的2018年足球俱乐部财富排行榜前5名中,各个俱乐部教练组与体能康复相关的职位与人数。

  由于不同足球俱乐部不同的足球理念、文化以及客观条件,表1所选择的5个样本中各个俱乐部教练组中关于运动医疗、体能康复的职位与人数并不相同。但以上俱乐部关于队员伤病治疗、康复训练的分工细致、专业化仍然促进其高度的职业化发展。

  3;高度专业化环境下职业足球运动员的体能康复

  职业足球运动员的体能康复工作包含3个方面。一是帮助运动员快速从疲惫或不适的状态当中恢复,重新投入训练;二是通过监控干预康复训练,降低受伤机率,达到伤病预防的效果;三是通过康复训练使受伤的运动员重回到受伤前甚至更高水平,同时预防伤病再次复发。

  3.1再生恢复与伤病预防

  再生恢复的意义是让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特别是高强度训练课后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恢复,从而降低受伤的风险。这里的恢复不仅包括骨骼肌肉系统,还有神经系统的恢复。具体的手段有拉伸放松和根据训练课强度设置额外的恢复,例如脉冲加压恢复、筋膜枪、超低温冷舱、冷热水浴等。此外结合营养的及时补充以及睡眠的监控调整,加之运动员压力的调节,采取多种手段达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休息、恢复。

  伤病预防的工作只要是在赛季前期进行伤病筛查,包括问卷调查、动作筛查、足球项目多发伤病筛查和临床检查。通常以上筛查是依次进行,在动作筛查中表现过低或出现疼痛、足球专项多发伤病筛查中表现出受伤风险的情况,将进行临床检查,找出问题,做出个性化的处理方案。再根据全队的筛查数据汇总,分析球队的普遍情况,结合教练员训练内容,设计和开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预防伤病的个性化和全队方案。此处的康复训练方案通常与体能训练相结合,在热身环节中进行。

  3.2运动员伤病的管理

  在比赛以及训练过程发生伤病后,对伤病的管理和治疗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是进行诊断,结合影像学的临床诊基础上,对专项技术动作、运动员习惯、心理状态以及过往病史进行全面的诊断,对运动员伤病的发展有全面的认识。第二步是康复治疗,对于大部分的伤病,被动治疗与主动康复训练的结合才能产出最佳效果,且总是希望将被动治疗向主动康复训练的方向引导。第三是团队沟通与合作,教练组中包含教练员、体能教练、队医等其他成员,他们是球队训练的主要设计者和执行者。当运动员面临伤病时,其训练的时间、强度、内容、方式都需改变,保持与教练组其他成员的沟通,达成一致目标,为运动员营造良好的训练、康复环境。同时还要与运动员本人进行沟通交流,告知其伤病的自然属性和预期康复过程,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引导。

  3.3康复训练

  第一步是根据具体问题,在与教练组、运动员沟通后制定阶段性和长期目标,设定专项以及日程训练的目标,每一个阶段有相应的指标,达到指标后进行下一阶段。第二步是进入正式的康复训练,在允许的情况下,让受伤的部位及早运动并采用适当的负荷。小负荷多次数的康复训练,结合被动治疗,以局部训练为主,辅之以简单的整体动作,整合动作模式,为下一步训练做铺垫。第三步是过渡到涵盖其他关节的全身性动作练习。第四步为了达到重返比赛目标,需做到特异性和超负荷性,针对足球专项的日常训练模式,要进行接近甚至超过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强度,使其获得足够应对训练和比赛强度的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体能康复训练师深入到运动队一线去与教练、运动员、医生和科研人员在一起为运动员服务,是新时期复合型保障团队的一名新成员。它是在教练和医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现代职业足球的发展要求职业足球队的运動康复在工作属性上更为主动,做好主动的恢复与预防,积极的过度到康复训练;从单纯的病理中跳脱,结合训练、心理情绪等其他方面,综合性地去引导治疗方向。

  参考文献

  [1]沈光宇,杨卫新,谭文捷.康复医学(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陈方灿,王术.论体能康复训练人才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4):303-305.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3]付佳.体能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46,48.

篇七: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男子皮划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研究

  王宗兵;黄万庆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1(029)01【摘

  要】@@皮划艇运动是体能类最大强度条件下乳酸加有氧供能的、技术性强的竞速运动项目,其制胜规律是技术加体能的完美结合[1].高原训练能提高周期性体能类运动项目成绩已受到运动界普遍认同[2].我国皮划艇运动近年来在"以能力提高为重点"的高原训练理念指导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3].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参加全运会皮划艇运动员赛前进行为期4周的高原训练,期间对运动员的部分生化指标跟踪监测,为进一步探索皮划艇运动高原训练的有效性提供更多的生化指标监控依据.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

  者】王宗兵;黄万庆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体工二大队,甘肃,兰州,73002【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195【相关文献】

  1.山东CBA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J],郭云聪

  2.男子皮划艇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部分生化指标监控研究[J],王宗兵;郭层城

  3.肺功能指标在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监控中的应用[J],赵可伟;马兴明;肖喜

篇八: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体能训练的方法——上肢练习

  上肢练习项目重在发展人体的肩及上肢带肌群的力量、关节的柔韧性以及各环节活动的协调性,从而提高受训人员攀爬、提携和搬运等基础能力。

  1、俯卧撑

  (1)作用。提高上肢伸肌力量和躯干肌肉力量,主要发展上肢的推撑力量和胸大肌的力量。

  (2)准备活动。包括揉腕动作练习,活动腕关节;屈伸臂动作,活动肘关节;直臂环绕动作,活动肩关节。

  (3)动作要领。在平地上成俯撑,做两臂屈伸动作。

  (4)训练方法。(1)站、坐、卧三种姿势下的推举重物(如杠铃、石头、沙包等)练习;(2)靠墙(树杆)手倒立控时间练习;(3)有人扶持的倒立爬行和俯撑爬行(推小车)练习;(4)在双杠上支撑移行,或进行臂屈伸练习;(5)把脚掂高的俯卧撑练习;(6)俯卧撑推起空中击掌练习;(7)肩背上负重物的俯卧撑练习;(8)有人帮扶下的推倒立练习。

  (5)组训方法。(1)时控法:要求练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次数(如:要求在30秒钟内完成30次俯卧撑);(2)数控法:在一组训练中只要求数量(如:一组要求完成30次俯卧撑);(3)增减难度法:有意识地改变负荷和身体某部位的姿势以适应不同水平受训者的需要;(4)间歇训练法:练习之间的间歇由每组的练习时间和组间休息时间构成。因此,对每组练习时间和组间休息时间的把握监控,可采用运动与组间休息交替的组训方法,即每组运动30秒左右,组间休息时间应控制在1分钟左右,如果采用每组练习2分钟左右时,组间休息应控制在3-4分钟。一个训练内容在一次训练时要连续进行4-5组。

  (6)注意事项。(1)屈臂时,两肘内合,伸臂时两肘伸直;(2)身体保持平直,身体重心尽量落在两臂之间;(3)腕、肘、肩关节部位的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预防关节受伤;(4)严格按照组训方法的要求执行。

  2、引体向上

  (1)作用。引体向上训练主要是发展悬垂拉引力量,对上臂的肱二头肌和前臂的屈指肌群肌力的要求很高。

  (2)准备活动。1、慢跑10分钟。2、手臂关节及韧带练习。(1)振臂练习,活动肩关节,4×8拍;(2)屈伸臂练习,活动肘关节,4×8拍;(3)直臂环绕练习,活动肩关节,4×8拍;(4)揉腕练习,活动腕关节,4×8拍。

  (3)动作要领。1、动作过程:预备姿势、跳起悬垂、引体向上(下颌过杠)、跳下。2、技术要领:出列后跑步至单杠下适当位置,两腿并拢,脚跟离地,两臂伸直放于身体后侧,两手相距50cm,成八字掌,掌心相对,虎口朝下,两眼目视单杠横杠中端,报告:准备完毕。听到上杠口令后,身体利用两脚的蹬力向上跃起,两手迅速抓杠,两手与肩同宽,正握单杠,身体保持垂直姿势,肩部放松。悬垂3秒,然后迅速发力引体屈臂,胸与杠齐平或引体至下颌过杠时,还原,反复做。

  (4)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在杠下,当练习者屈臂拉杠力不足时,可扶腿向上助力。

  (5)组训方法。1、时控法:要求练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引体向上次数,如要求在30秒钟内完成15次引体向上。2、数控法:在一组训练中只要求引体向上的数量而不限制完成时间,如一组练习要求受训者完成15次引体向上。3、增加难度法:有意识地改变负荷和身体某部位的姿势发适应不同水平受训者的需

  要,在练习者负重物(如空气呼器)的进行引体向上。4、退让训练法:将引体向上的连续动作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来完成,并在每一个阶段上停留一定的时间,以增强局部肌肉的耐力。如引体向上在曲臂时持续10秒、20秒、30秒等。5、间歇训练法:对练习时间和组间休息时间进行监控,每组引体向上30秒左右,组间休息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采用每组引体向上1分钟左右时,组间休息控制在2-3分钟。一个训练内容在一次训练课上要连续进行4-5组。

  (6)注意事项。1、注意克服易犯的错误动作:拉杠时,仰头挺胸,造成上体后仰,上拉困难。纠正方法是拉杠时,含胸微屈髋,快速拉。2、下颌要过杠后才能还原为悬垂姿势。3、以组训方法为基本依据,保证训练的强度负荷。

  3、卷身上

  (1)作用。通过训练,有效地增强上肢肌肉的悬垂拉引力量,提高腹肌和大腿前部肌群的上举力量,对翻越障碍物有着直接帮助。

  (2)准备活动。1、2-3分钟慢跑,进行热身。2、完整的徒手操一套(从四肢到躯干)。3、主要用力部位肌肉的揉捏法(肱三头肌、前臂屈肌群、腹直肌、大腿前部肌群等的揉捏)。

  (3)动作要领。内容:正握悬垂-卷身上成正撑-落下成悬垂。具体动作要领:正握直臂悬垂,两手用力屈臂拉杠,同时含胸、收腹举腿,上体后倒(腹紧贴身体,眼看脚),继续用力拉杠,腿向后上方伸出过杠,使腹部贴于杠上,翻转手腕,抬头挺胸,伸直两臂成正撑。落下时,含胸收腹,重心前移,两臂用力,缓冲下落成直臂悬垂。依次反复做。

  (4)训练方法。1、单杠安装要稳固,单杠的横杠与地面的距离不得少于2、4米(以悬垂时脚不触地为准)。2、训练时,应从正握静止悬垂姿势开始。完成卷身

  上后还原成悬垂时,要从后面落下,不能前翻下。落下成悬垂时两臂完全垂伸直后再做下一次。

  (5)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在杠下一侧,当操练者卷身上力量不足时,手托臀部和推肩向上助力完成。落下时,扶臀、腿,帮助稳重心。

  (6)注意事项。1、拉杠时,抬头后倒不要过早,以免造成收腹举腿困难。2、上体后倒时,两臂的用力不能放松。以免身体下沉而难以完成。

  4、双杠杠端臂屈伸

  (1)作用。双杠杠端臂屈伸训练主要是发展上肢伸肌群和腰腹肌力量。

  (2)准备活动。1、慢跑10分钟。2、手臂关节及韧带练习。(1)振臂练习,活动肩关节,4×8拍;(2)屈伸臂练习,活动肘关节,4×8拍;(3)直臂环绕练习,活动肩关节,4×8拍;(4)揉腕练习,活动腕关节,4×8拍。

  (3)动作要领。出列后跑步至双杠杠端适当位置,面朝双杠,两腿并拢,脚跟离地,两臂伸直放于身体后侧,两手相距50cm,成八字掌,掌心相对,虎口朝下,两眼目视双杠杠端,报告:准备完毕。听到上杠口令后,两手从双杠内侧握杠端靠两脚的蹬力跳起,成直臂支撑,屈臂时两肘向后,肩低于肘,伸臂时两肘内合,用力撑杠成支撑。

  (4)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在杠右侧,当练习者屈臂支撑力不足时,可扶腿向上助力。

  (5)组训方法。1、时控法:要求练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臂屈伸次数,如要求在30秒钟内完成20次臂屈伸。2、数控法:在一组训练中只要求引体向上的数量而不限制完成时间,如一组练习要求受训者完成20次臂屈伸。3、增加难度法:有意识地改变负荷和身体某部位的姿势发适应不同水平受训者的需要,在练习者负重物(如空气呼吸器)进行臂屈伸。4、退让训练法:将臂屈伸的连续动作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来完成,并在每一个阶段上停留一定的时间,以增强局部肌肉的耐力。如在曲臂时持续10秒、20秒、30秒等。5、间歇训练法:对练习时间和组间休息时间进行监控,每组臂屈伸30秒左右,组间休息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采用每组臂屈伸1分钟左右时,组间休息控制在2-3分钟。一个训练内容在一次训练课上要连续进行4-5组。

  (6)注意事项。1、动作要迅速,身体不要晃动,两腿并拢,不要弯屈,两脚尖下压。2、直臂支撑时肘部不能弯曲,屈臂时肩部要低于肘部。3、以组训方法为基本依据,保证训练的强度负荷。

篇九: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

  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体能训练方向)

  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一、现状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于2007年12月1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批准转型成为一所全日制的高等体育职业学院。从2008年起向社会招收全日制高职生,现已达到1500名在校生的规模。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员工521人,其中教练员170人,一线运动员746人,二线运动员100人。学院共有梅陇、莘庄、东方绿舟、水电路四个校区,学院总部位于梅陇校区,下设六个运动训练中心,担负着代表上海参加全国19个运动大项目,184个运动小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任务。

  可用于教学用的场馆包括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篮球馆、手球馆、体操馆、身训房,为体能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详见表1。

  表1学院目前已有的主要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

  田径场

  室内田径场

  自行车场

  举重馆

  身训馆

  篮球馆

  手球馆

  体操蹦床馆

  武术训练馆

  击剑馆

  游泳馆

  羽毛球馆

  乒乓球馆

  排球馆

  主要设备

  田径实训装备

  田径实训装备

  自行车实训馆

  举重实训装备

  身体训练设备

  篮球实训装备

  手球实训装备

  体操实训装备

  武术实训装备

  击剑实训装备

  游泳实训装备

  羽毛实训装备

  乒乓实训装备

  排球实训装备

  主要功能

  田径实训

  田径实训

  场地车实训

  举重实训

  身体训练

  篮球实训

  手球实训

  体操实训

  武术实训

  击剑实训

  游泳实训

  羽毛实训

  乒乓实训

  排球实训

  规模(m)

  17275708615841.61832529294822627.265056.701804861.82211383319776066382教学资产(万元)

  地点

  52624091272191236288446161166234132232731莘庄

  莘庄

  莘庄

  莘庄

  本部

  本部

  本部

  本部

  本部

  本部

  绿舟

  绿舟

  绿舟

  绿舟

  (二)

  师资队伍建设

  1/11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2008年12月6日,由我院牵头,联合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韦德健身管理有限公司、星之健身管理有限公司、威康健身(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等共九家单位申请成立了上海市体能协会(英文名称:,缩写:),依托协会整合资源,致力于将美国体能协会先进的体能训练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架起桥梁,为我院进行体能专业的特色学科建设培养和挖掘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

  目前,学院在体能专业方面的师资人员共有18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人),全部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在师资方面的优势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拥有丰富的竞技运动训练资源,大量优秀的一线教练员能为高职生的培养提供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培训。

  第二,有大量深入到一线运动队中开展训练监控的科研人员,在提供保障与研究工作的同时,可为将来建立专业教材和特色课程积累大量的素材。

  第三,依托体育医院和体科所的运动康复专家,以深化体能康复训练为抓手,建立以体能康复训练为特色的重点实验室,培养这方面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第四,利用体能协会的平台,最大程度的吸收和借鉴国外体能训练的发展和培训手段,将最新的体能训练知识引入我们培训课程之中。

  (三)

  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一方面在考虑引进高级或有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更注重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专业学术力量。为我院教师提供各种业务学习机会、加强研究指导、组成新老结合的研究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和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以促进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同时我们还通过横向联合,发挥上海地区高校集中的地域优势,引进智力。通过与本地体育院校进行人员交流、共同培养研究生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开拓研究视野,提高教学的本领。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手段(如:进修、科研人员互访、参加各种专业性学术会议、攻读高级学位等),积极改善教学和科研环境。

  2/11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四)

  技术服务

  目前,我院体能训练专业下设体能教研组,教研组共有5名专职体能教练,其中有1名已经拿到美国体能协会教练员证书。从2008年起,体能教研组开始为我院一线运动队提供身体训练服务,服务的运动队包括了击剑、游泳、排球、羽毛球、女篮等项目。

  此外,我院还依托我院体育医院、教培中心以及体科所的资源,利用科研人员下队服务建立的运动员机能评定体系,积极安排高职学生参与运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的实践中,使运动训练的场馆和测试评估的实验室变成职业技能实操授课的主战场。

  二、近两年建设目标与具体建设项目

  根据我院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体能训练方向建设规划,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需求,根据市教委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该专业方向建设的目标是为该专业今后建设和发展,在教学基本实施设备、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基础,为把体能训练方向建设成为符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专业定位明确,专业特色鲜明,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高专特色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包括:

  1、重点建成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产学一体化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2、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中外兼有的专业教师队伍。

  3、坚持并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4、建立起完善地中外合作办学体系。

  5、努力将本专业打造成世界唯一、国内一流的、有影响的高职专业。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3/11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建设原则和运行模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遵循“环境真实化,功能社会化,人员职业化”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内容、进程和建设负责人,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工作的工作机制,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统筹、协调管理与建设。

  建设真实或仿真实训环境。在学院原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真实或仿真的校内实训环境建设,各实习实训场所的环境布置与设备配备按照行业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标准执行,达到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要求。具体情况如下:在校内成立“上海体育职业学院体能实训室”、“体能训练测量专业实训室”与“体能训练专用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实训室为中心,将校内其它实验实习实训场所纳入其中,统筹安排、协调管理,建成一个立体化、综合性、服务于全民健身的体育产业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课程实验实训、专业项运动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与顶岗实习等合理衔接,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3个层次,循序渐进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关节中,做到实训目标具体化、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项目系列化。

  1.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建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其中,实训室和专业场馆每周课余向学生开放30小时以上,网球场和篮球场则全天候开放,为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提高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在原有的实训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扩建校内实训基地,优化实训环境,合理统筹安排,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保证实训教学的效果。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本专业与上海韦德健身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星之健身管理有限公司、威康健身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5家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4/11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计划在此基础上新建3-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上海射击射箭运动中心、上海田径运动中心、上海球类运动第一中心等。同时,深化与各合作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在“订单式”培养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合作,让学生在完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二)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将杨涛、王爱斌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安排他们参加各项专业技能培训、学术交流、国外进修,要求他们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各发表1-2篇专业学术论文,主持完成市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以上,进一步扩大在本专业领域的影响;到2013年底,培养市级专业带头人1人,并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能站在本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

  2.骨干教师培养

  到2013年底,共培养骨干教师5名。按照学院具体的选拔标准,从合格教师中选拔优秀者作为培养对象;为骨干教师指定导师,加强其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培训;以课程建设带动骨干教师的培养。根据本专业教师现状,拟将仇凯凯、黄霏霏等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对培养对象,要求在行业、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有技术兼职;能担任优质核心课程负责人;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2-3篇专业学术论文,参与完成市级以上应用技术研究课题1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有较全面的把握。此外,每年定期派遣骨干教师赴境外进修学习,使他们始终能掌握世界体能训练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最新的教科研成功和能力。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10余名具有体能训练专长的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现场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相对稳定、素质优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很强实践能力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激励、淘汰机制,使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从聘任到管理都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5/11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使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33.3%;继续聘请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现场专家积极参与国家职业资格《体适能教练员》证书的研发工作,以及《体能训练测量学》、《体能训练管理学》、《体能训练计划制定概论》、《体能训练营养学》等课程教学与教学研究,再聘请行业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内的专家以及国外专业加强对体能训练方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在专业教材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同时,聘请国外本专业的专家、资深教练来院进行短期讲学、专题讲座、学术研讨、合作科研等活动,保持本专业办学与世界体能训练行业发展始终同步发展和提高。利用“外智”,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为本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创造在“家门口”学习提高的机会。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项目建设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岗位技能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和职业素养训练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将职业资格与行业技术认证考试内容融入其中,保证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2.项目建设内容

  ①不断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在重点听取行业专家、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和教师调研意见的基础上,在美国体能协会的指导下对体能训练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形成论证报告,明确具体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发展动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人才培养方案经过系部、教务处、院学术委员会“三审”制度;优化不模块化课程体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态度、6/11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职业素养、身心健康的培养;以专业方向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组成模块化课程内容,实行项目教学;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对将来的职业岗位非常熟悉,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②系统开展专业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专业实训,按照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利用校内实验室、教学场馆与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单项专业技能实践;第二阶段在校内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关岗位进行专业见习,在教师或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指导下,在校内仿真和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专业见习,对这些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以明确自己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和将来努力的方向;第三阶段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实习,体验工作氛围,提高专业技能;第四阶段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准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进一步体会岗位的实际工作,锤炼工作技能,保证零距离就业目标得以实现。

  ③大力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以“项目驱动、能力本位”为指导方针,全面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第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根据,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第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造,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第三,选择和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营造完整的职业情境,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第四,按照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的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和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某个完整的项目,形成较完善的专项技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竞争力。

  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以及课程特点组织相应课堂教学资料。在制作多媒体教7/11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学课件时,每节课有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直面专业实践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让学生通过听课、观察、练习、阅读、讨论等活动进行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设计的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源进行合理组合,以实用为主,从教学需要出发,融合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方法。

  ⑤完善体现职业技能的专业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

  对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不仅要按照课程的特点精心安排考试或考查,还要逐步建立用人单位参与组织并实际监督课程考核的机制,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的能力导向。建设体现课程教学和职业岗位要求的标准化考核方案与题库,使教与学有公开公平的评价方法。在命题上明确规定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能够采用实践操作进行的考试,尽量采用实践操作考核。除改革考试内容外,实行教考分离、用人单位与校企合作单位参与实践技能考核,将是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重点。通过用人单位参与课程考核,逐步过渡到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模块的教学组织都由用人单位参与意见,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校企标准统一的要求。

  ⑥

  精心组织并实施实践环节

  精心组织毕业实践环节,积极利用美国体能协会的优质资源,创造条件输送学生赴美短期学习、进修和实践,从而切实保证和提高学生在毕业时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使实践环节更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贴和专业实际。

  将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技术认证考试项目融入专业教学计划,使学生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80%以上。

  (四)技术服务

  强化开放式办学、战略合作体能训练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群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特色;在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课程和专业资源库等方面为专业群提供共享平台,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体能训练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回馈社会,服务社会,为上海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1.构建以体能训练指导能力为核心能力、产学研紧密结合、突出职业技能8/11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训练为主体的、“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同类专业或专业群进行指导和示范。

  2.建立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在上海、甚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3.造就一支数量基本足够、结构趋向合理、教学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本专业内有较高知名度,开发本专业特色课程和教材。

  4.建成并进一步完善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体现先进专业水平、产学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产业代表性和技术先进性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群。

  5.将本专业方向打造成上海市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上海市体能训练行业教学指导中心。

  6.积极参与上海竞技体育各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服务工作,从基本体能测试,体能评价、体能训练监控等方面入手,定期下各运动单位和训练中心,为一线服务,为基层服务。

  7.与社区结合,定期为社区群众,普通百姓提供体能测试、体能方法、运动伤病防治方面的体能指导和科学健身知识的宣讲,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倡导科学健身做共享。

  8.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阵地,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科学、实用的体能训练服务。

  三、资金预算

  本建设项目经费两年预算经费为600万元,年度预算300万元,主要用于实习实训设备购置、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央财政提供两年专项建设资金4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提供两年专项建设资金200万元。详细的经费预算见表2。

  表22012.01-2013.12项目建设经费预算汇总表

  9/11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经费预算(万元)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2012.01-2012.121教学实训设备购置及实训基地建设

  110805527.527.56002013.01-2013.12110805527.527.52345合计

  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及教材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社会培训

  四、保障、监督、验收

  硬件方面,我院是一所有着五十年办学经验的体育类高等院校,在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场地建设开发经营有限公司等主管单位和专业单位的参与支持下,为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室外教学实训场地的改造是在原有场地基础上,进行的翻新改造工程,加之有专业公司的施工保证,为此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软件方面,我院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体能训练方向自创建以来,一直得到了美国体能协会、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新泽西大学、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体能协会、上海韦德健身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星之健身管理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专业单位、院校和企业,从师资、教材、培训等各方面地鼎力支持。该专业方向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虽然,我院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结构基本合理、层次明晰、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任教师队伍。同时,我院通过多年办学已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地兼职教师聘用、督导、评价的制度和体系。这些都为该10/11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项目地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112011-12/11

篇十: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的居家体育锻炼方案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发展速度素质的居家体育锻炼项目设计

  速度素質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三个要素,其中反应速度与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灵活性有关,动作速度的快慢取决于肌纤维类型的构成百分比和面积,移动速度由步频和步幅所决定。在设计速度素质项目时,要围绕提高速度的三要素进行设计:突出反应速度的反应快速、灵活,强调动作速度中动作的一个“快”字,注重移动速度的快步频、大步长等要素,还要考虑到项目设计的游戏化和趣味性及居家性和可操作性。如“趣味抢物”练习:把家中的果盘和糖果作为游戏器材,在果盘中放置糖果,家庭成员(人数不限)背对果盘,听到开始口令后做原地快速高抬腿,10s后听一系列口令做转身—摸眼睛—摸鼻子—抢糖果练习。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又提高了移动速度(表1)。

  二、发展力量素质的居家体育锻炼项目设计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在设计力量素质项目时,要设计适合老、中、青、幼不同群体的练习项目,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同年龄的群体设计不同的锻炼内容,巧用居家器材,如将灌满水的色拉油桶、桌椅、矿泉水瓶、家庭成员体重等作为负重物,可以通过改变负荷的重量、增减力臂的长度、调节动静力活动的比例,也可采用原地负重、移动负重、静力负重、亲子负重等形式,还可调节负重物的大小、负重练习的速度、重复练习的次数来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让上下肢、腰腹等部位的大小肌肉群都得到锻炼。如在发展下肢力量的“负重蹲起”练习中,将灌满水的色拉油桶作为负重物(色拉油桶内水量因人而异),小学生和老年人可以提着色拉油桶进行原地蹲起练习或弓步走练习,中学生可以背着自己的父母(可互换角色)进行练习(表2)。

  三、发展耐力素质的居家体育锻炼项目设计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和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科学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改善机体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适宜强度、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能力就是有氧耐力的表现。在设计耐力素质项目时,要以持续3~5min、心率在140~170次/min的练习为主,特别要强调趣味性练习内容和活动方式。要通过改变不同内容、形式、组合、环境等形式,配以适合的音乐,穿插速度项目和力量项目进行组合练习,动员全家老少积极参与,积极营造“全家总动员”式的运动氛围,减少练习的枯燥性,提高练习效果。如“居家定向跑”练习:根据客厅的大小设4个或更多的点,在每个点设计不同的练习,如波比跳、仰卧举腿等,配上有节奏的音乐,全家参与锻炼,让全家老少在愉悦的环境中既提高了心肺功能,又锻炼了身体素质(表3)。

  居家体育锻炼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习惯、增强体能、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形式,也是居家活动的主要形式,无论在疫情时期还是在阴雨天气都可在家进行锻炼。居家体育锻炼项目的设计和目标指向要一致,锻炼内容要丰富,锻炼形式要创新,锻炼监控要到位。教师要教会学生设计原理、运动方法、评价指标,发动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可以推广的居家锻炼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篇十一: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时间:2020.12.13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体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花都区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体能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让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人才。

  二、总体目标

  依据《花都区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体能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与本校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现代目标相适应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制,努力提升我校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全校各方参与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基本形成全校各方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2019年左右,促使我校青少年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三、工作方针

  1、以育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2、以个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每一名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

  3、以循序渐进作为重要策略。逐步稳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促进行动举措

  (一)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早上安排20分钟的早操,每天上午安排一次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下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课外体育活动。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逐步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

  2、构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要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如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选项课和训练队),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学会两项体育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

  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务处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巡查和指导,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

  4、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比赛,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为主的比赛项目。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组织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并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5、实施“2+1”文体工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三年内实现80%的高中生至少参加一个体育社团,结合体育课教学,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其终生锻炼打下基础。

  (二)学校卫生推进行动计划。

  1、加强医务室建设。建立学校与辖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医务人员定期进校园、常规有联系、应急即处置的工作目标。

  2、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监督机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全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

  3、建设“一生一档”系统。建立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以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基础信息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4、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有效管理,巩固教室光环境改善成果,确保课桌椅配置达到国家要求并开展配套服务研究,落实中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职责。

  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研,加强学生精神疾病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规范指导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热线运动机制。

  (三)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计划。

  1、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制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监测站负责人,配备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每年9月至10月,结合体育课考核与体育活动课开展随时、多次、择优的常态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11月上报测试数据。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

  (四)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1、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根据“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折算成课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以每人每年775元的标准为体育教师户外工作统一购买服装及防护用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健康教育课程要求配齐补足学校卫生保健人员。

  2、促进体育、卫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体育教师任职条件和岗位专业标

  准,保证体育教师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骨干教师、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加快中青年体育教师向高级教师发展的培养;在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职务评聘、职后培训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论证,学校将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小学以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为主。

  4、搭建平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研究。设立体育卫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促进一线体育卫生教师

  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形式,对制约本校体育卫生和学生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环节开展攻关,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由学校校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

  以及体育健康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负责统筹协调行动计划推进工作,督促解决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体育组,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和开展。

  (二)加大经费投入。

  为推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设立年度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优化、成果宣传与推介,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到位。

  (三)深入调查研究。

  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作为我校教育研

  究的重点课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分析,全

  面掌握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状况,提

  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

  断改进自身教育行为。

  (四)开展宣传活动。

  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通过宣传与实施,让广大师生增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五)加强督导评估。

  学校将对各项实施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对达到指标要求的班级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典型引导,带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全面展开。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时间:2020.12.13

篇十二: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

  高炳宏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借鉴国外职业体育先进经验和实践方法的基础上,我国的现当代体能训练逐渐进入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备战奥运会的实践训练中.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现代体能训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国女子排球、田径、游泳、自行车等项目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与他们重视体能训练密不可分;在大众健身领域,普通老百姓对于增肌、塑型、减重、提高各种身体素质训练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火热,我国现代体能训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结果显示:(1)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历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理论引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4年;二是学习消化阶段:2004年后期—2008年;三是吸收应用阶段:2008年奥运会后—2012年;四是蓬勃发展与创新阶段,2012年奥运会后至今.(2)我国现代体能训练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现代体能训练起步较晚,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二是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呈现\"碎片化\"状态;三是现代体能教练培养体系尚未形成;四是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发展结构不平衡.(3)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未来发展路径:一是系统整合,推进我国现代体能训练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二是重视体能教练员在训练中的地位,逐步建立现代体能教练培养系统;三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

  【期刊名称】《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9(002)002【总页数】9页(P73-81)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能教练员;增肌;塑型;抗阻训练;核心力量训练

  【作

  者】高炳宏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12.5体能训练是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也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所在。在职业体育蓬勃兴起,各类赛事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背景下,竞技体坛的“体能”竞争也日益激烈化。体能不仅成为全球竞技体育发展的热点话题,也成为运动训练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体能训练的理念被引入到我国。但长期以来,我国体能训练理念仅局限于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其训练形式主要是跑步训练和大强度力量训练,不仅对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我国相关运动项目发展的瓶颈。

  近十几年来,在借鉴国外职业体育先进经验和实践方法的基础上,我国的现当代体能训练逐渐进入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备战奥运会的实践训练中。当代体能训练过程中,不仅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而且还吸收了伤病预防与运动康复等新的训练理论与方法。注重“动作”质量的把控、对人体“核心部位”的重新定位、“两极化”耐力训练模式的提出以及高强度训练和短距离速度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是近年来世界竞技体能训练的关注热点,其研究进展对我国竞技训练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近20年现当代体能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历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旨在厘清我国近年来体能训练认识方面的问题与偏差,为推动我国体能训练事业、推动科学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1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历程

  综合大量文献与相关资料,笔者总结分析了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脉络,认为现代体能训练的历史发展应分为四个阶段:

  1.1理论引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4年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北京奥运会先后申办并成功获得主办权后,我国体育事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20世纪90年代,竞技体育一线训练中逐渐开始重视体能训练,但认识上是模糊的,理论上没有支撑,实践上以田径、举重为基础。当时,大部分的体能教练都来自于田径和举重项目的教练员,主要训练方法也以速度、力量训练为主,训练方法较为单一,专项化程度不高。

  为加强我国备战北京奥运会科学化训练水平,国家体育总局先后组织多期高水平教练员和体育专业人才赴德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培训交流。培训的过程中一批新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和技术不断地被引进到国家队备战重大比赛的训练中,同时开始逐渐应用一些可定量的方法对训练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特别是对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体能训练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感受强烈,引发了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的科研人员、教练员对现代训练和体能训练的新认识与新思考。

  2001年以后,我国水上项目在备战雅典奥运会期间,在曾凡辉教授的影响下,提出“自主力量训练”的概念,就是利用自身体重和轻器械进行的身体训练一种理念;随后,袁守龙博士组织翻译出版了《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这是国内最早介绍功能训练和FMS的译著。同时,如何做好不同运动项目专项的体能训练也日益受到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的重视,训练过程中也开始逐渐尝试引进国外一些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训练方法;而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的闫琪博士组织翻译出版了《游泳专项体能训练》这一专著,逐步拉开我国运动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序幕。从此,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工作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1.2学习消化阶段:2004年后期—2008年

  随着北京奥运会备战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各种训练理念、思想与方法,特别是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促进、推动作用,从2004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邀请美国体能协会(NSCA)有关专家到我国进行体能培训,先后举办4期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认证体能训练专家培训,一批理论水平强、实践经验丰富、努力上进的、对体能训练特别感兴趣的年轻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并进行了美国体能协会体能教练(CSCS)考试认证工作。这期间,有十多位科研人员与教练员通过考试,获得证书。这是我国第一批获得国际体能教练资格认证证书的人员。随后,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支持下,在体育总局人事司、科教司和竞体司的指导下,干部培训中心组织第一批20多人的“国家级教练员赴美体能训练培训班”,到美国体能协会、马里兰大学等地进行为期21天的学习,这也是国内第一次全面接触美国的体能训练。此后,每年体育总局都会派出1~2批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到美国或其他体育强国去学习,为国内培养了一批从事体能训练研究的学者,把全新的科学体能训练理念引入各支国家队。这一系列的工作逐步打开了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国际体能训练的窗口,带动我国现代体能训练从注重抗阻训练向训练手段多样化、实用性迈进。

  通过学习与交流,大量国外先进的有关体能训练的理论成果、训练手段与方法被逐步引进,如悬吊训练、振动训练、康复性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功能性训练等一批新的训练理论与方法被不同项目国家队和各省市地方队教练员、科研人员学习,并逐步应用于训练实践,中国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在朦胧中逐步学习、消化,并在训练实践中摸索适合我国运动员具体训练手段与方法,并将总结出的有关经验与方法应用与备战2008年的奥运会训练实践中。

  1.3吸收应用阶段:2008年奥运会后—2012年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华丽落幕,我国竞技体育实现了位居奥运会金牌榜第一位,圆满完成了中国人百年奥运梦想。在备战2008年好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的部分学者、科研人员和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一边学习国外体能训练理论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同时将这些成果逐步应用到备战奥运会的训练实践中,并在实践中积极分析训练过程、总结训练经验与效果,探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形成一些符合我国体能教练员培养、训练理论和实践训练方法的理论与应用成果,体能训练理论建设与实践效应逐渐体现。在2008年奥运会后的1~2年中,由上海体育职业学院牵头翻译了出版了美国体能协会体能教练培训教材《体能训练概论(EssentialsofStrengthTraining&Conditioning)》”,这本著作的出版,为开启我国体能教练职业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为我国体能教练与国际接轨拓展了途径。同时,我国一些学者也陆续完成并出版了一些体能训练方面的专著,如由张英波博士编著的《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屈萍博士编著的《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孙文顺博士编著的《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等。这些由我国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再经过2008年奥运会备战过程中训练实践的应用与检验后形成的理论成果,为日后形成我国体能训练理论体系与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阶段,我国体能训练取得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成果。(1)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以核心力量、动作模式、功能训练、动力链等新概念成为理解现代体能训练的基本框架与核心,在此基础上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这一本土化概念。(2)在实践上,协助运动员在2012奥运会、2009和2013全运会备战中专项能力提高、伤病预防与控制,在奥运会和全运会上争金夺银等提供了帮助巨大;(3)在发展上,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率先在国内建立“功能性体能训练实验室”和“科学体能训练研究团队”,举办“体能训练专家论坛”;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自行车专项体能训练实验室”,举办“国际运动训练创新论坛”;而山东省体科所、广东体育局、北京体育大学等单位也先后成立体能训练相关的研究室或实验室,以体能训练为专

  业研究方向的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并重视转化训练动力。

  因此,本阶段是系统全面地学习、消化、借鉴、嫁接现代国际体能训练理念、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时期,成为推动我国训练创新和科学备战奥运会的重要动力。

  1.4蓬勃发展与创新阶段,2012年奥运会后至今

  现代体能训练从20世纪90年末代引入我国,其发展主线与核心服务优秀运动员备战奥运会与国内外重大比赛,2012年奥运会后,现代体能训练的概念已被我国广大竞技体育工作者所熟知并认可,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初步形成“本土化,多元化”的发展特点。近几年,在以服务竞技体育为主导的模式下,体能训练的研究与应用逐步向全民健康、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康复和特殊人群辐射(见图1),并形成需求旺盛,蓬勃发展的态势。

  图1我国现代体能训练发展领域与趋势变化图Fig.1China’smodernphysicaltrainingdevelopmentfieldandtrendchanges1.4.1竞技体育领域:呈现“本土化,多元化”的发展特点

  国家体育总局、各省市体育局为了进一步推进现代体能训练在备战2016年里约和2020东京奥运会中的积极作用,从以下五方面入手,积极推进竞技体育领域体能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一是积极采取加大了与美国体能训练有关机构的合作力度,同时进行了本土化理论建设和方法创新,推进了体能训练“四位一体化”实践探索;二是2017年成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开展中国体能教练认证培训体系研究,组织编写《中国体能教练培训教程》编写工作;三是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备战东京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联合国家知名体能训练专业机构和国内体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备战奥运会提供理论研究、训练实践服务等方面工作;四是部分体育高等院校成立体能训练专业方向,加快专业体能和身体运动功能人才培养;五是召开了系列体能训练国际会议和专题会议,出版了一批体能训练教材,全面推进体能训练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应用。

  2012年伦敦奥运会至今,在竞技体育领域,体能训练的在理论研究、实践应用、交流互动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

  1.4.2全民健康领域:呈现“内容丰富,门槛较低”的发展特点

  国务院在2016年3月1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根据1996年、2001年、2007年和2015年4次全国群众体育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逐渐增加,由1996年31.4%增加到2015年39.8%;经常参与锻炼人群的运动项目较“多样化”,在不同时期,略有不同,而以“健身走”、“跑步”为主的健身活动人数占比最高,分别超过总人数的60%,体现出“门槛低”,大众接受程度高;2015年统计结果显示,参与体育活动内容依次统计为,健身走跑步、小球类、广场舞、打球类、健身操、舞蹈、武术、游泳、登山;参与运动的形式上,“个人独自进行体育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参加社区组织体育活动”所占比例都有增加。

  1.4.3儿童青少年领域:呈现“刚刚起步,空间巨大”的发展特点

  众所周知,近30年以来,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但是,具体分析组成“体质与健康”的指标体系不难发现,其中,健康的指标,如牙齿检查、血液检查、蛔虫卵检查的结果,大部分指标是好转的、上升的,只有与体能相关的部分(机能与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是持续下降。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健康紧密相关的医学问题,大部分解决了,而与体质有关的指标,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对于青少年儿童体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我国专家学者对于青少年儿童体能的相关研究关注点更多集中在竞技体育,而国外专家则是集中在大众健身领域,而且对一些相关问题的认识专家学者并没有达成一致。可见我国青少年儿童领域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值得不断探索的地方。

  1.4.4老年康复领域:呈现“需求旺盛,基础薄弱”的发展特点

  据统计2016年我国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47%,而2005年这一数据为1.01亿人,占总人口的7.70%,10年期间老年人口增长了0.43亿人。老年人往往容易患上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颈肩腰椎疼痛等各种老年病。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健康老人的运动处方相关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如何进行有效地运动干预以增强失能老年人体质,特别是如何针对失能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开展有效的运动处方干预措施,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跌倒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软组织损伤、骨折、心理创伤及损伤后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等,跌倒入院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由我国现状可见,老年康复领域的需求会逐年旺盛,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4.5特殊人群领域:呈现“虽有开展,水平有限”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特殊人群领域的体能训练也开始受到关注。人们常用“智商”测量人的智能,现在人们开始用“体商(BodyQuotient,BQ)”测量人的体能。体商(BodyQuotient,简称BQ)是指一个人活动、运动、体力劳动的能力和质量的量化标准。体商的高低与性别、年龄、脑力和体力劳动、地区、民族以及是否残疾等有关。

  通过文献查找发现,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于军事体能的相关研究报道,但是研究水平较有限,每年公开发表的论文不超过120篇。专业的期刊仅《军事体育学报》。目前研究内容涉及:军人体能训练方法、损伤防护、监控与评估、医务监督、现状与发展等。由于军事话题相对敏感,从事相关工作的人群涉及领域有限,真正从体育运动研究的人群还不多。该领域深入研究可能需要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职业的人群共同探讨和延伸研究。

  在其他特殊人群研究领域中,现阶段的研究也较局限,虽有开展,但研究广度和深度都还很不足,同时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我国现代体能训练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体能训练发展历程不到20年,还非常年轻,是从传统力量、耐力型体能训练向现代体能训练转型而来,大部分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训练方式基本全部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采用见到一个引进一个的方式,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实践检验。因此,在近20年的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应用的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2.1我国现代体能训练起步较晚,理论研究落后与实践

  我国现代体能训练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目前仅仅不到20年的时间。发展初期,均以引进美国等体能训练发展强国的训练方法与技术为主,更多地是为了解决训练实践中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提高这一核心问题。而对于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原因和机制并不清楚,也无暇顾及,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与训练实践。

  2.2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理论建设与实践应用呈现“碎片化”状态

  我们先了解一下美国的体能训练体系。至目前,美国体能训练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套系统可根据性别不同、年龄差异、训练需要、训练过程来制定体能发展目标、明确体能训练计划、安排具体的训练手段与方法、监控训练过程、评估训练效果等五个紧密衔接的过程组成。可以说,美国体能训练的整个体系逻辑严谨、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效果明显。

  而我国体能训练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为提高备战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的训练效果,提升运动员专项能力水平,我们开始逐步引进西方体育强国体能训练方法和相关训练手段。这些训练方法或手段、训练理论或内容包括了身体功能训练、自主力量训练、抗阻训练、振动训练、悬吊训练、抗阻训练、核心力量和核心训练、康复性体能训练、动作模式、动态拉伸、精准拉伸……虽然这些训练方法在训练实践中被教练员、科研人员和运动员应用于训练过程中,但在专项训练过程中,根据已经确定训练目标如何选择训练方法、制订训练计划、评价训练效果还不是很清晰。

  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不同训练手段,哪些训练手段应该安排阶段训练前期、哪些训练内容应该安排在周期训练中后期,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如何控制,体能训练过程中如何有效监控训练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均不是很清晰。因此,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理论建设与实践应用呈现“碎片化”状态是现阶段最为显著的特征。

  2.3我国现代体能教练培养体系尚未形成

  为提升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的质量与水平,国家体育总局先后派出多批教练员、科研人员赴美国体能协会(NSCA)培训考察,同时邀请美国体能训练专家来华讲学培训,为我们国家早期培养体能教练提供很大帮助。

  2.3.1我国体能训练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有专业,但不够专。目前,我国部分体育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体能教练方向的本科专业方向,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其专业类别划分在运动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中。但这些学校的整体的硬件设施、专业课设置、教师水平、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综合水平与实力差距较大,专业水准整体不高。

  (2)有需求,但人才缺。目前,我国对体能教练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高水平的体能教练,如不同运动项目备战奥运会需要专项体能教练、普通老百姓健身需要体能教练在“增肌、塑型、控重、运动能力改善”等方面需要体能教练、青少年体质的下降需要体能教练……但由于目前我们培养体系不完备,因此体能教练缺口非常大。

  (3)有目标,但规划弱。虽然大家都非常清楚体能教练紧缺,应该尽快培养不同类别的体能教练,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各省市体育局、体育高等院校、各类健身咨询公司等,虽然总体上也制定了不同类别体能训练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总体规划的制定、实施方案的落实、各项支持措施的配套方面却非常弱势,导致我国体能训练人才培养的路径不清晰,制度不规范。

  2.3.2我国体能教练员培养方式的现状分析

  (1)体育类高等院校——专业度不够。近年来,随着社会各方面对体能训练人才需求量的大幅提升,我国许多体育类高等院校都开始设置“体能教练”方向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学历教育。但因为起步晚,专业设置比较仓促,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运动训练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为主体,适当增加了体能训练的相关课程;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相对较弱,无论在理论水平,还是体能训练实操技术方面专业性相对较差,总体的专业水平不够。

  (2)社会与市场体系——系统性不够。由于近年来社会对体能教练的需求量大增,这就促使社会上许多健身咨询公司或国外类似机构蜂拥而上,办理各类短期体能训练相关内容的培训班。这类的班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时间短、要求低、拿证快、讲师水平良莠不齐,表现出“短、平、快”的特点。距培养一名具有一定专业水平体能教练员的要求,其系统性还有很大差距。

  (3)自学与考证结合——成功难度大。由于学历教育和社会市场体系培养体能训练人才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很多立志成为体能教练人采用自我苦练、自我学习方式,或自己出资寻找名师拜师学艺,然后通过参加国际有关体能教练员的认证考试(NCSA,ACSM,ACE,NASM,等)获得职业或行业资格认证证书,最终达到成为一名专业体能教练的目标。但这种方式对学习者要求高、花费时间长、成功率较低,因此成功的难度很大。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虽然我国目前对体能训练人才需求很旺盛,但还未有自己的体能训练人才培养体系,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4体能训练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发展结构不平衡

  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产生与发展是紧紧围绕着“备战奥运会”这条主线的。从近20发展历程看,几乎所有的相关内容(理论研究、训练方法与技术、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均以服务竞技体育为核心,以提高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或世界重大比赛中的竞技能力为最终目标。但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健身需求越

  来越旺盛,健身体能教练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我们具有相关资格证书的健身教练非常少,健身型体能训练人才培养体系严重匮乏。所以,目前我国在体能训练领域的各方面总体表现出竞技体育强、全民健身弱这一明显特征。

  3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路径

  3.1系统整合,推进我国现代体能训练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

  现当代的体能训练体系不仅仅是“悬吊训练”、“振动训练”、“康复性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功能性训练”、“动力链”、“动作”、“热身与放松”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理论与实践,而是应该将这些碎片化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根据不同类型训练目标,通过运动能力测量、运动能力评估、体能训练计划制订、体能发展目标和体能训练实施等五个紧密衔接的过程完成不同类型的体能训练,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过程。因此,我国未来体能训练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系统整合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各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建立以动作和能量代谢为基础、以具体训练内容和方法为途径、以训练质量控制和提高为核心的“系统化”的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具体见图2),最终“架起科学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从而在我国体能训练领域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体能教练专家理论与实践兼备”这一最终目标。

  图2系统化的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示意图Fig.2SystematicviewofthetheoryandpracticesystemofmodernphysicaltraininginChina3.2重视体能教练员在训练中地位,逐步建立现代体能教练培养系统

  虽然近年来体能教练在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备战奥运会过程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民健身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目前我们还没有较为系统的体能教练培养系统的建立。而在很多体育强国(如美国),其体能教练的培养系统较为完备。

  为什么社会对体能教练员需求旺盛,但我们国家至今未有较为系统的体能教练培养

  体系?究其根本原因——从国家层面并不重视这一职业类别,到目前,我国人社部还为设立体能教练这一职业种类,这一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能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进程。下阶段我们如何做好体能教练的培养工作呢?我们体育系统应从以下两个层面努力推进:一是竞技体育层面。大力重视国家队备战重大比赛过程中体能教练的地位,配备专职体能教练,让体能教练成为运动训练组织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全民健身层面。必须规范健身体能教练的任职资格认定,提高专业能力要求,实行分类管理与考核,努力建立现代体能教练培养系统。

  3.3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

  虽然近20年我国体能训练事业发展非常快,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国目前尚无自身的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目前,国外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应该分为三类,主要包括大学(春田体育学院等)、协会(NSCA、NASM、ACSM、ACE等)和公司(EXOS、VSP、IMG等),这三种类型有同有异,在培养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未来发展方向、个人关注重点等方面设定学习课程和培养方案。目前,我国现代体能训练体系中还不存在类似这样的培养体系,虽然近年来部分大学开始招收体能教练方向的学生(如北京体育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但还存在课程体系、学生理论基础能力、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目前,我国市场体系短期培训更是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乱象丛生等问题。未来,我们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3.3.1政府做好引导

  首先,政府需要全面调研社会对于体能教练需求状况,并协同相关实施部门和学者做好不同层级的体能教练培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其次,根据已确定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并授权相关大学、行业协会等完成不同类型各项工作;第三,政府一定要依据已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政策,做好组织、协调和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好管办分离,做好各方面的引导工作。

  3.3.2市场做好运行

  未来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的建设,社会(行业协会)与市场系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政府引导和授权的基础上,社会(行业协会)与市场系统主要完成培训认证系统平台的开发与建设;各类培训与认证课程的具体实施,运转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与协调,以保证运转过程顺利进行;做好不同领域(如竞技体育、全民健身、教育系统、医疗系统等)技术整合与开发,最终做好未来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各项运行工作。

  3.3.3大学做好支撑

  体育专业特色的大学作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地,未来将在我国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的建设扮演重要角色。由于体育高等院校具有人才集中、专业知识雄厚、科研水平较高、体育特色明显、人才储备丰富等特点。因此,体育专业院校应该在体能教练培训与认证体系建设中承担以下内容:一是培训课程体系研发与修订,培训过程的技术指导与评价;二是培训系统师资的培养与开发,全程参与整个培训过程;三是开发与制定体能教练培训与认证系统的行业标准;四是做好体能教练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体能教练培养与发展做好坚实的人才支撑。

  因此,只有做好上述三方面工作,全面地认识现代体能训练系统,清晰了解我国市场对体能训练人才的需求状况,全面地整合国外多个体能教练培训认证体系的精华,才能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

  4小结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现代体能训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国女子排球、田径、游泳、自行车等项目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与他们重视体能训练密不可分;在大众健身领域,普通老百姓对于增肌、塑型、减重、提高各种身体素质训练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火热,我国现代体能训练呈现出快速蓬勃发

  展的趋势。这20年中,我们不断借鉴、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体能训练最新理论成果和训练实践经验,总体表现出以下四个变化特点,即从方法移植到手段创新、从专著翻译到教程编写、从体能培训到人才培养、从理论引进到学科建设等。协助提高优秀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各类体能训练方法、手段与计划已深入到备战奥运会的训练与比赛中,同时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各种身体素体提升训练方法也日益普及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体能训练在各方面都取得显著进步,表现出“多位一体化”的发展特点,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为了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作用。

  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现代体能训练还存在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能力远远落后于体育强国,体能训练理论建设与实践应用呈现“碎片化”状态,体能教练培养体系尚未形成,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发展结构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如何围绕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建立“系统化”的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完成体能教练培养系统和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的建设,进而促使我国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全民健康伟大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119-1121,1131.[2]王卫星.

  运动员体能训练新进展——核心力量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4):18-19.

  [3]王芬.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9.[4]王芬.高水平竞技运动科学训练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3.[5]王芬,侯会生,徐庆雷.借鉴国际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促进我国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04-106.

  [6]陈小平,刘爱杰.我国竞技体育奥运基础大项训练实践的若干理论思考[J].体育科学,2009,29(2):8-14.

  [7]陈月亮.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7.

  [8]李恩荆.

  影响儿童少年运动能力的形态与机能发展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9]李山,龚建芳.力量训练分期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81-86+99.[10]李笋南,齐光涛,宋陆,等.功能训练体系分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5-80.[11]闫琪.中美两国体能训练发展现状和趋势[J].体育科研,2011,32(5):37-39.

  [12]闫琪.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4):35-36.

  [13]余维立.体能训练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措施——以竞走项目为例[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8-11.

  [14]袁守龙.现代体能训练发展趋势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1):41-43.

  [15]袁守龙.北京奥运会周期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趋势[J].体育科研,2011,32(4):5-7.[16]黎涌明.对体能训练相关问题的重新认识[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5):50-51.[17]张莉清,刘大庆.

  近5年我国运动训练学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6,36(5):71-77.[18]姜宏斌.

  功能性训练概念辨析与理论架构的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5(4):125-131.[19]GregoryG,TravisN.EssentialsofStrengthTrainingandConditioning(FourthEdition)[M].Champagne:HumanKinetics,2014:60.[20]JaredW,MohH.NSCA’sEssentialsofPersonalTraining(SecondEdition)[M].Champagne:HumanKinetics,2011:27.[21]TudorOMiller.NSCA’sGuidetoTestsandaAssessments/NationalStrengthandConditioningAssociation[M].Champagne:HumanKinetics,2011:16.

篇十三: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训练策略

  尹继红;廖根彪

  【摘

  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研究,初步探索体能训练策略.为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主要研究结论为加强对少年运动员的检测和监控,针对个体选择适宜的负荷与训练手段,在训练策略上,注重体能训练的整体性,训练计划的制定上要符合成才训练的目标;力量和耐力素质是重中之重,结合专项训练,符合专项规律,在少年期打好耐力基础,为成材期的训练和日后高水平竞赛铺平道路.

  【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6(006)00【总页数】2页(P15-16)

  【关键词】少年;篮球;运员;体能特征;训练策略

  【作

  者】尹继红;廖根彪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廖根彪(1991—),男,汉,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美国篮球名人堂著名教练比尔·非奇,在给美国著名篮球教练鲍勃·希尔扎高中时代就读的球队训练时,第一次课就提到体能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并在训练中反复强调体能强弱是篮球比赛胜负的关键。可见,美国许多篮球教练员十分重视少年篮球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以体能训练为训练的指导思想,贯穿在日常训练和赛季训练的全过程中。事实上,体能的发展与一个队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技战术、心理素质相近的情况下,体能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男篮外籍教练尤纳斯说过体能差是中国男篮的最大的问题,特别是速度耐力方面。欧美强队的比赛强度要求和对手进行长达40min的高度对抗,而中国男篮的体能只能坚持25min的比赛。由此可见,体能差是我国男篮的根本问题,要使我国篮球运动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体能差的问题,使我国成为篮球强国,就必须从小重视体能训练。而少年期是体能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发展运动员体能的关键时期。少年篮球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今后篮球运动水平的发展,因此,提出对少年期(12~18岁)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策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1研究对象

  文章以湖北省传统篮球项目学校的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全面收集有关少年篮球训练相关的文献资料,阅读有关训练学、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和研究成果,综合评价与分析,形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联机检索的方法对互联网、图书馆和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资源进行全面搜索,获得最新的全面的资料,对该研究领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1.2.2观察法

  通过在观察教练教学和队员训练的实际情况,了解有关少年篮球体能训练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1.2.3专家访谈法

  针对现阶段我国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相关专家、教授进行

  了多次访谈、交流。

  2.1篮球运动的项目和负荷特征

  篮球运动是身体对抗强烈、攻防转换快速的技能为主导、体能为保障的竞技项目。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表现通常由三个方面,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前两项是参与竞技运动的物质基础,这里的身体素质特指专项素质,表现出的是专项竞技能力。

  2.2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特征

  青少年的身心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果运动训练手段的制定能适应青少年各个时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仅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体能,还可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2.2.1生理机能

  递增负荷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增大,为适应肌体代谢的需要,心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现线性升高,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心率应增加5~10次/min。我国15岁男生安静心率平均为80.1次/min。

  2.2.2身体素质

  对于篮球运动的专项运动素质,在少年期的运动员发育进程中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因此存在各种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要提高训练水平,必须在运动员训练的青少年阶段,把握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获得良好的竞技表现,适宜的少年期素质训练是关键。

  (1)速度训练特点。

  在9~12岁这一年龄段对反应速度进行针对性训练是非常有效率的,如果在这一期间对反应速度的训练缺失,将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改善。动作速度的发展有赖于神经肌肉控制,快速力量,肌肉关节的协调性,因此在13~14岁这个敏感期进行训练是事半功倍的。

  (2)力量训练的特点。

  以男性运动员为例,其自然生长最大力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位11~13岁,13岁以后速度力量开始快速增长,直至16岁开始减缓。而力量耐力在少年期是呈直线上升趋势。所以,少年篮球运动员应该在训练中增加专项力量训练,注重上肢和腰腹的力量发展要和腿部力量的增长相适应,并且逐步提高训练量和强度,并将专项体能训练逐渐和专业技术训练相结合。

  (3)耐力训练特点。

  少年运动员身体器官形态和机能已经接近成人。篮球比赛的场相对较小,对抗性强,攻防转换快速,有且特定位置的球员要求强力的身体对抗能力。特别需要高强度的、爆发式运动能力,短距离冲刺持续时间越长越好,连续起跳速度衰减越少越好。

  体能训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围绕一定的目标做出训练设计,包括年度的或多年的训练计划,运动员个人的体能状态,专项的训练方法设计等。并且这一目标的达成状况也是衡量训练效果的依据。

  3.1训练方法围绕专项特征

  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是一般体能训练,而专项能力的提高又有赖于专项体能训练。专项体能必须是在一般体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一种竞技能力,讲究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3.2提高力量训练所占比例

  在一般力量训练中做到大小肌肉群力量协调发展。青少年的肌肉增长有其自然规律,以15岁为基点,在此之前肌肉体积每年增长9%左右,而在15~18岁这个年龄段的自然增长率为12%左右。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训练让学生在力量增长的关键期,14~17岁得到必需的力量素质。15岁以后肌肉纤维才向增粗方面生长。

  (1)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特征遵循自然生长规律,但由于体育训练的作用,有了超前性。应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训练负荷强度。避免出现“揠苗助长”或“因噎

  废食”的现象。关键是加强对体能训练的监控和检测训练效果。

  (2)适宜负荷的体能训练强度,仅仅靠有球练习和场上练习来代替专项体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专项要求以及运动员个体特点,结合各种运动能力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去具体实践。

  (3)在训练策略上,注重体能训练的整体性,训练计划的制定上要符合成才训练的目标;力量和耐力素质是重中之重,结合专项训练,符合专项规律,在少年期打好耐力基础,为成材期的训练和日后高水平竞赛铺平道路。做好小肌肉群、核心肌群力量训练,是预防伤病,让大型化的篮球运动员更加灵敏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献】

  [1]朱浩,薛正武,黄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初探[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2):29-32.[2]刘新征.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6(5):114-116.

篇十四: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医

  务

  监

  督

  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第一节: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

  一、身体形态学指标

  身体形态学指标主要有身高、体重、坐高、胸、腰和臀等部位相关围度及皮

  二、生理学评定指标

  人体运动机能评定所采用生理指标分别在运动、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等系

  (一)运动系统

  1.

  肌力评定主要包括最大肌力、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等长力量又叫静止力量,常采用测力计完成,在测试过程中肌肉或肌群做等长收缩,无关节活动。此方式主要了解在某一固定关节角度时肌肉或肌群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最大肌力)或克服最大阻力的70%的最长时间(肌肉耐力)

  等张力量又叫动态力量,常用测力计、杠铃、哑铃及力量练习器械来测定。其最大肌力的测定是以受试者能克服一次最大阻力值来表示(1RM),在克服所给予阻力后,休息2-3分钟后再克服新的阻力值,通常每次增重不超过2-4公斤,直到最高阻力值。其等张耐力的测定通常以能持续克服最大等张力量70%负荷的次数作为评定指标,通常一般人可连续完成12-15次,而运动员则可完成20-25等动力量的测试需要利用专门的等动测力计完成,它与等长力量和等张力量的区别在于:等长力量只能测出某一关节角度的最大肌力,等张力量只能测出肌肉收缩过程中关节处于最不利收缩角度时的最大肌力,在其他收缩角度时所测出的肌力都小于最大肌力;而在等动力量的测试过程中,由于运动阻力是随关节活动而不断变化并自动调节的,因而只要肌肉进行最大收缩,就可准确测出肌肉或肌群在整个运动范围的最大肌力。因此,利用等动练习器进行训练,可发展肌肉

  2.

  肌电图(EMc)是通过肌电仪将肌纤维兴奋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进行放大记录所得到的图形。通过计算机可对其进行振幅、频域和时域分析,从而对肌肉兴

  3.

  (二)循环系统指标

  反应心脏的形态和结构的指标在机能评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心脏体积、心肌重量、心腔容积、左心室后壁和心室间隔厚度等指标。心脏结构指标与心功能指标结合用于循环机能的评定,采用的测定手段主要是超声心动图(UCG),它能直观准确地测量出心室肌厚度和心室腔内径,并据此推算出心肌重量和其他心功能指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此外,核磁共

  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在机能评定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有心率、心电图(ECG)、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输出量、心力贮备、射血分数、心肌收缩性、心肌舒张性和动脉血压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遥测心率计、心电图仪、多道生理记录仪、超声心动仪、核磁共振仪和血压计等仪器测得。经过长年系统训练的运动员与一般人相比,其心脏结构和功能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成通常所说的“运

  (三)

  呼吸系统机能指标主要有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最大肺通氧量、摄氧量、最大摄氧量和呼吸肌耐力等。这些指标可通过肺活量计和气体分析仪等仪器设备测得。在测定上述指标过程中,通过气体分析仪还可测得反映机体能量代谢情况的指标,如呼吸商(RQ)、无氧阈(AT)

  (四)

  该方面的指标主要有简单视-动反应时、简单听-动反应时、综合反应时、视觉闪光融合阈值、肢体平衡机能、双手协调机能、前庭器官稳定机能、视深度(立体视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等。上述指标可通过反应时测定仪、闪光融合仪、平衡测力台、双手协调仪、一维或三维旋转仪、视深度仪及肌肉本体感觉仪等仪器测得。

  第二节: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含义和内容

  一、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的含义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是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应用的一个概念,并成为引起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在国内的文献和专著中尚未见对“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这一概念的探讨。运动训练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训练提高运动能力,从而创造优异成绩的过程。训练监控是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训练过程中,应用综合方法和手段研究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练员不断调整训练计划,使运动员达到体能、心理和技术等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在运动员身上表现为竞技能力,在运动训练学中,竞技能力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智能和心理能力等构成。但运动能力的最终关键是能量产生和动员要达到最佳状态,因为能量是运动训练中所有活动的基础。一般讲,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最佳运动能力的障碍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生理学障碍、心理学障碍和生物力学障碍。生理学障碍限制了能量的产生,心理学障碍限制了对能量的控制,生物力学障碍限制了最有效的使用能量。

  然而,这三个障碍又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对运动能力的心理学障碍可通过生理学过程干扰最佳的能量产生,也可以破坏最佳的生物力学的能量的利用。因此,在运动训练中研究限制运动能力三大障碍的医务监督、生理生化检测与评定、心理测试和评定、生物力学的技术分析和诊断等,构成了训练监控的主要组成部分。

  医务监督

  健康检查

  心理测试

  与评定

  心理学障碍

  生理学障碍

  生理生化

  检测与评定

  生物力学障碍

  技术分析与诊断

  图.运动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及训练监控的主要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是训练监控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利用生理生化的原理和方法,测定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以评价运动员训练时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信息、恢复效果等,从而帮助教练员了解训练效果,正确评价和调整训练方案。

  二、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运动

  训练负荷监控

  物理负荷和生理负荷,训练课中个体训练内容和负荷的因素

  训练

  的训练方法合理性

  、有效性监控

  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

  训练课安排和训练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效果

  生理

  生化

  监控

  训练课、小周期、训练季节、年度评定

  恢复方法和效果监控

  恢复性训练方法、营养等恢复方法和手段的效果

  三、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对运动训练的作用及意义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对运动训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训练负荷的大小及合理性

  通过测定某些针对性很强的生理生化指标,如心率、血乳酸、血清CK、血尿素等,来反映训练负荷强度、训练负荷的大小,并通过相关的训练学和生理生化指标来评定训练效果。

  2.评价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其主要的意义在于评价专项训练方法的针对性,了解其是否能够达到提高专项能力的目的,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和标准,并提出改进建议等。

  3.评价辅助性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

  包括了准备活动、训练间歇时间、恢复性训练、放松方法和赛前训练等的合理性评估,甚至还包括对减体重训练或增体重训练等非提高专项能力为目的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评估。

  4.评定身体机能状态

  主要是利用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的状态、机体的疲劳程度及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和诊断,特别是在大负荷训练期间,及时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体能恢复情况,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安排的依据和建议,以防止过度疲劳及运动损伤的发生。

  5.评估恢复过程、恢复方法和手段的效果

  在科学的训练安排中,恢复应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没有恢复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优秀运动员的恢复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合理的训练安排(充分的准备活动、合理的训练交叉和间歇、合理的恢复性训练)、合理的膳食及营养补充、运动营养品的合理使用、有效的物理性恢复手段和中医药恢复方法、适宜的心理恢复措施等。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运动员身体中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并据此对这些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

  6.为探讨创新性训练方法提供帮助

  生理生化的训练监控不仅能为提高一般或专项能力的创新性训练方法提供评价手段,并且其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也是训练方法创新和改进的主要理论依据。

  总之,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的主要意义在于:以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规律来为训练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选择合理的训练手段和运动负荷并进行合理

  的组合与调配,使训练能够达到专项要求,最终真正实现科学化训练。

  第三节:训练负荷的生理生化监控

  表.负荷对人体机能的刺激效果

  反应程度

  适应程度

  稳定性

  消退情况

  负荷强度

  比较强烈

  较高

  较弱

  较快

  负荷量

  比较缓和

  较低

  较强

  较慢

  正因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对人体产生的刺激不同,从而引起人体出现的反应不同,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将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这种不同的指标筛选出来。如下表所示。

  有效指标

  负荷强度

  血乳酸、血氨、血清肌酸激酶等

  心率

  辅助指标

  血红蛋白、尿蛋白

  注意: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即心率与运动强负荷量

  血尿素、血清睾酮等

  尿酮体

  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但是当以同样的强度持续运动超过2-10min后,心率就停留在一个稳定状态,并且在短暂的强度改变后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当心率超过这个范围就只能作为评定负荷强度的辅助指标了。

  目前训练常见的生理生化指标

  名称

  监控目的一次/组动作的运动强度;阶段性训练效果

  一次/组动作的运动强度

  一次/组动作的运动强度

  功能

  可作为最大摄氧量强度以下强度训练的简易定量指标,对最大摄氧量强度以上的训练只能定性分析,属于辅助性指标

  精确定量分析运动强度,运动后血乳酸清除率可反映阶段性有氧耐力训练的效果

  主要用于评定极限或亚极限强度无氧运动中用ATP-CP系统功能情况

  通过测定运动员对一堂课/一个训练日训练负荷强度的肌肉反应来反映该堂课/训练日训练负荷强度;测定次日的恢复值可评定肌肉的恢复情况,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强度的变化

  既能够反映训练负荷强度也可以反映训练负荷量,主要根据训练课的训练目的、方法,并结合训练成绩来评价;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控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的变化

  反映一个训练小/大周期训练负荷,尤其以评价大周期训练负荷为主

  既能够反映训练负荷强度也可以反映训练负荷量,主要根据训练课的训练目的、方法,并结合训练成绩来评价;测定次日恢复值可评定机体的恢复情况,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控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的变化

  来源

  心率

  心脏功能

  血乳酸

  糖酵解的终产物

  大强度运动AMP的降解

  大强度运动造成骨骼肌细胞或心肌细胞受损、凋亡,由肌细胞中渗透到血液

  血氨

  血清CK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强度及肌肉的恢复情况

  血红蛋白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强度或量

  造血机能

  血清睾酮

  一个训练周期训练负荷

  由垂体-性腺轴调控,由性腺分泌

  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小管重吸收率下降及分泌增加

  尿蛋白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强度或量

  血尿素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量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量

  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

  一个训练周期有氧训练效果

  一个训练周期有氧训练效果

  反映耐力训练负荷量;测定次日的恢复值可评定机体的恢复情况,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量的变化

  反映耐力训练负荷量;属于辅助性指标

  评价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的合理性、有效性

  评价一个训练周期有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的合理性、有效性

  评价一个训练周期有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的合理性、有效性

  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最终代谢产物

  脂肪酸分解代谢中间产物

  无氧代谢能力

  有氧代谢能力

  有氧代谢能力

  尿酮体

  无氧功率

  最大摄氧量

  乳酸阈

  血红蛋白与血尿素共同使用来评估负荷量更为科学

  因为当机体出现运动疲劳时,会造成红细胞破坏,而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的蛋白质会成为血氨的重要来源,由此造成血尿素的升高。

  图.用血尿素和血红蛋白综合评定运动量

  血尿素(mmol/L)

  血红蛋白

  不变、上升

  增加

  1下降幅度不大/大

  下降

  增加

  1-2不变、上升

  运动量中等

  身体机能下降/差

  运动量大

  评价

  运动量小

  下降

  增加

  2-3不变

  运动量很大,运动员不能适应

  运动量大

  血清肌酸激酶、尿蛋白和血红蛋白经常结合在一起评定训练负荷强度

  结合在一起评定该堂训练课或训练日的总体负荷强度,可以使教练员了解负荷强度是否给予了运动员身体足够的刺激、是否达到教练员的预期目的、达到了怎么样的训练效果,同时,利用这些指标还可以监控运动员的疲劳程度和恢复情况,也可预防出现过度训练和运动伤病。

  指标

  监控方法

  血清CK测定上定强度训练;20-30min或次日清晨的血清CK;血清CK水平越高,表示运动强度越大;次日清晨血清CK水平下降的幅度越大,表明肌肉恢复良好,训练强度适宜。机体适应后,相同负荷训练后血清CK升高幅度减少

  运动后15min左右取中段尿测定,尿蛋白浓度越高表示运动强度越大或机能差。次日清晨取尿测定,明显下降或阴性表明恢复良好,训练强度适宜。应注意个体差异,宜系统观察。适应后相同负荷训练后升高幅度减少

  运动前基础值,运动训练后次日晨取指血测定恢复值,与基础值相比下降幅度越大表明运动强度与量越大,运动训练小周期中连续测定恢复值可以监控小周期中训练负荷强度和量度的变化。适应后相同训练负荷训练后下降幅度减少。

  尿蛋白

  血红蛋白

  第四节:训练方法中适宜量的生理生化监控

  训练方法

  适宜量的控制

  血乳酸不超过3-4mmo1/L最大乳酸训练

  代谢特点

  解供能,尽可能多的消耗CP,很少乳酸产生

  运动后HR不低于180次/分及由最大速率的糖酵解供能,数血乳酸大于25mmo1/L耐乳酸训练

  次运动后乳酸积累达最高水平

  优秀运动员血乳酸水平保持以较高血乳酸水平,维持较长在10-12mmo1/L时间运动,使各器官组织遭受深度酸化刺激。

  无氧低乳酸训练

  运动后HR不低于180次/分及由ATP、CP以最大代谢速率分

  大强度间歇耐力训练

  乳酸阈训练

  最大稳态乳酸训练

  血乳酸值达较高水平9mmo1/L刺激肌肉最大有氧代谢供能,可提高利用能力

  血乳酸在4mmo1/L及HR不超刺激运动肌乳酸生成和最大过150次/分

  血乳酸浓度小于4mmo1/L速率消除乳酸

  有氧代谢能力的最大负荷强度和量度的综合

  第五节:运动素质及其训练效果的生理生化评定

  一、运动素质的发展与相应训练负荷及生理代谢特点的关系

  发展爆发力、爆发速度、冲刺速度和

  力量耐力等

  发展速度、速度耐力等

  发展有氧耐力

  短时间最高

  强度训练

  长时间大

  强度训练

  长时间小

  强度训练

  ATP-CP系统功能为主

  糖酵解供能很少

  糖氧化供能极少

  脂肪蛋白质供能几乎没有

  ATP-CP系统供能较少

  糖酵解供能为主

  糖氧化供能较少

  脂肪蛋白质供能极少

  ATP-CP系统供能极少

  糖酵解供能很少

  糖氧化供能为主

  脂肪蛋白质供能较多

  二、发展运动素质训练的效果评定

  1.ATP-CP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评定方法:尿肌酐评定法

  血乳酸评定法:10s快速运动评定法

  磷酸原商评定法

  30米冲刺评定法

  A.尿肌酐评定法

  取24h尿液

  →测定尿肌酐含量

  →求出尿肌酐系数

  (尿肌酐系数=全日尿肌酐量mg÷体重kg)

  评定:

  尿肌酐系数不变或减少,反映运动员工作肌的机能或质量等维持在一

  定的水平上或机能下降,也可能与肌肉的脂肪相对含量增加有关,然而,高水

  平运动员如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也是有效训练的结果。

  B.10s快速运动评定法

  测定安静时血乳酸→10s内最大负荷运动→测定运动后血乳酸值以及记录功率或跑速→求出血乳酸增值

  评定:若完成功率大或跑速快,而血乳酸值低者,则磷酸原供能能力强

  C.磷酸原商评定法

  测定安静时血乳酸→在自行车功率计上做2-3min准备活动→在100PRPM、600W最大用力运动15s→记录15s内完成的总功(TWP)→在运动后6min取血测定血乳酸→求出血乳酸增值→计算磷酸原能商(AQ)

  AQ=TWP(15s)

  ÷

  ?血乳酸(15s)

  评定:磷酸原能商值越大,表示磷酸原供能能力越强

  D.30米冲刺评定法

  测定安静时血乳酸→3×30米跑,间隔2min→测定恢复期第1min时的血乳酸值→休息5min,进行4×30米跑,间隔2min→测定恢复期第1min时的血乳酸值→休息5min,进行5×30米跑,间隔2min→测定恢复期第1min和第4min时的血乳酸值;记录每次30米跑的跑速

  评定:血乳酸含量增加值=血乳酸含量最高值-安静含量;血乳酸增加值越低,表示磷酸原供能能力越强

  2.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评定

  评定方法:①血乳酸最大浓度与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

  ②乳酸能商评定方法

  ③实验室负荷法

  ④400米全力跑血乳酸评定法

  A.血乳酸最大浓度与糖酵解供能能力

  Locatelli等研究了8名短跑运动员100米比赛后血乳酸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A.O.L.L.男

  M.M.A.A.G.G.L.A.女

  R.F.成绩(s)

  10.5410.5910.6310.6911.6511.7711.85赛后血乳酸最高值(mmol/L)

  16.0214.9714.9714.5715.6412.9712.90最高时间(min)

  3755555L.G.

  12.0112.855结果表明,运动成绩与最大血乳酸水平明显呈正相关。血乳酸最大浓度值越高,表明肌肉的耐酸能力越强,也就说明糖酵解供能能力越强。

  B.实验室负荷法

  方法:在一定的负荷强度下运动到精疲力尽,记录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第3、4、5、6、8、10、12min的血乳酸浓度

  评定:运动时间越长,乳酸峰值越高,无氧耐力越好

  3.有氧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评定方法:乳酸阈评定法或个体乳酸阈评定法

  ①取安静时指尖血液

  ②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负荷的蹬车运动,男子起始负荷为60-80w,女子起始负荷为40-50w,每级负荷3min,递增20-30w,共完成5级负荷。在蹬车过程中记录实际完成的功率,在每级负荷末取指尖血

  ③测定出安静时及各级负荷后的血乳酸值

  ④以负荷强度为横坐标,以血乳酸值为纵坐标,绘出乳酸--强度曲线图,曲线的拐点,即血乳酸值4mmol/L时在横坐标上所对应的点

  评定:乳酸阈值所对应的运动强度越大,表明有氧代谢能力越强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乳酸--强度的曲线右移,乳酸阈强度提高,表明有氧代谢能力增强,训练效果好。

  图.乳酸--运动强度曲线

篇十五: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400米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新方法

  陈磊坡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35)5【摘

  要】梳理了以往400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点,提出400米体能训练的新方法,为科学的训练提供可行的理论和方法。%ByvisitingtheZhengzhouUniversitySportsInstitutecoachesandliteraturereadingandtrainingdiaries,characteristicsoftheprevious400metersathlet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ofphysicaltrainingwerereviewedinthispaper,andanewmethodisproposedin400metersfitnesstraining,andtheoreticalandpracticalmethodforthescientifictrainingwasprovided.

  【总页数】3页(P73-74,98)

  【作

  者】陈磊坡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华软软件学院,广东

  广州5109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08.12【相关文献】

  1.400米跨栏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探析[J],何青

  2.400米跨栏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探析[J],何青

  3.试论400米跨栏跑技术和专项体能训练[J],刘伟凯

  4.国内优秀男子400米运动员比赛特征与训练监控--兼与国外优秀男子400米运动员对比[J],何瑜

  5.400米障碍专项体能训练的特征[J],曹莹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六: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初三体育中考训练方案

  1、初三体育中考训练方案

  周一:速度和耐力的专项训练

  1、准备活动

  (1)400—500m慢速跑(学校操场2圈),各种韧带静力性拉伸;

  (2)原地摆臂,原地高抬腿,原地弓箭步交换跳各2组(30分钟计时)

  2、基本练习

  (1)30m放松中速跑2组

  (2)30m站立式起跑接快速跑4组

  (3)50m全速冲刺跑4组

  (4)250m全速冲刺跑1组

  (4)30m单脚跳练习4组;

  (5)跳绳1组(1分钟计时);

  3、放松活动.走或慢跑绕田径场一周。

  周二:耐力和立定跳远的专项训练

  1、准备活动

  (1)400m-500m慢速跑(学校操场2圈),各种关节、韧带静力拉伸;

  (2)原地高抬腿跑3组

  (3)交叉步跑3组

  (4)后蹬腿跑3组

  2、基本练习

  (1)30m起跑后加速3组

  (2)50m冲刺跑4组

  (3)立定跳远6—10次;

  (4)连续跳障碍6—7个4组

  (5)跳绳2组(1分钟计时);

  3、放松活动。走或慢跑绕田径场一周。

  周三:速度和力量的专项训练

  1、准备活动

  (1)400—500m慢速跑,各种拉伸练习;

  (2)15—20m弓箭步走3组

  (3)后蹬腿跑3组

  (4)后踢腿跑3组

  (5)行进间高抬腿2组

  2、基本练习

  (1)30m快速跑2组

  (2)50m冲刺跑2组

  (3)100m冲刺跑2组

  (4)半场蛙跳4组

  (5)跳绳3组(1分钟计时);

  3、放松活动。走或慢跑绕田径场一周。

  周四:耐力素质的专项训练

  1、准备活动

  (1)400-500m慢速跑,各种静力拉伸练习;

  (2)原地摆臂练习3组

  (3)行进间小步跑,后蹬跳,高抬腿跑各3组

  2、基本练习

  (1)50m冲刺跑2组

  (2)80m冲刺跑3组

  (3)250m变速跑2组(直道加速)

  (4)后摆屈膝深蹲跳2组

  (5)抱膝跳20个2组

  (6)跳绳1组

  3、放松活动。走或慢跑绕田径场一周。

  周五:速度和耐力的专项训练

  1、准备活动

  (1)400—500m慢速跑(沿操场慢跑2圈),各种静力性拉伸;

  (2)后蹬跑2组,后踢腿跑2组,高抬腿跑2组;

  (3)原地高抬腿接快速跑3组

  2、基本练习

  (1)30m放松迈大步跑2组

  (2)50m冲刺跑3组

  (3)单脚跳30m×3组,蛙跳15m×3组。

  (4)跳绳1组(1分钟计时,130个)

  3、放松活动.走或慢跑绕田径场一周。

  备注:

  遇下雨天,学生将进行力量训练,可以跑、跳楼梯3至4层。

  2、初三年级体育中考课外训练方案

  一、目标;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系统、重点训练,有效提高体育中考成绩,力争20XX年初三体育中考合格率达100%。

  二、训练对象:初三各班体育中考项目成绩较差的学生。

  三、现状及原因分析:

  1、学生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尤其是生、地会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体育中考成绩的比重重视不够。

  2、20XX年体育中考将有所变动,必考项目的实心球改为引体向上(男)和仰卧起坐(女);选考项目排球改为对墙垫球,所有选考项目在技术掌握和稳定性方面都增加了难度.

  3、中学生的力量基础差,排球对墙垫球技术难度大,尤其是男生的引体向上能做的同学极少,排球的对墙垫球技术要求也非常高,这些项目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训练,成绩很难得到提高.

  4、训练、练习时间不够,差生面积大,仅利用体育课时间远远不够。文体活动时间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周密的安排,学生练习效果不佳。尤其是差生很难得到照顾.

  四、措施及对策

  1、保证课堂质量,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针对中考项目研究教学法),严格考勤,不允许其他老师利用体育课补习文化课。

  2、完善练习场地:抓紧时间建造排球墙和单杠场地;利用新宿舍一楼场地,划好排球、足球、篮球场地;添置排球和篮球。

  3、成立初三体育中考训练队:

  (1)自愿报名参加,年级会动员学生参加.

  (2)体育老师筛选较差的学生,组成训练小组。

  (3)体育组选派教练进行训练,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

  (4)训练时间:早操时间和文体活动时间或周末时间.

  (5)针对初中体育中考坚持训练队训练常态化.并成立此训练队的教练班子。

  五、方案执行日程安排:

  时间

  内容

  相关责任人

  备注

  第十周

  重新制定初三体育课进度计划

  刘飞

  周二交

  排球教学训练探讨

  王晓

  周三交

  篮球教学训练探讨

  黄伟峰

  周三交

  足球教学训练探讨

  李赫森

  周三交

  中长跑教学训练探讨

  刘玉娥

  周三交

  仰卧起坐教学训练探讨

  龙凤

  周三交

  引体向上教学训练探讨

  刘飞

  周三交

  体育中考项目教学训练研讨会

  谭俊

  周四

  资料整理、制定训练队方案

  谭俊

  周五交

  制定初三文体活动方案

  体育课差生摸底统计人员

  刘飞、张小伟、马莹

  周四交

  第十一周

  与年级组协调、请示校领导确定训练方案

  谭俊

  周一

  班主任会议宣布方案、安排班主任告知学生

  张小娟

  班主任

  周一

  接受学生自愿报名(表格)

  体育委员

  周二交

  统计人数、编班

  李赫森马莹

  周三

  训练

  各教练

  周三

  小结、整理资料

  谭俊

  周四

  六、教练员安排根据参训学生人数和项目情况进行设置.

  中学体育组

  20XX-11—2〈scripttype=’text/javascript"addAd(ad_2)〈/script

  3、初三年级中考体育项目训练方案

  

  根据20XX年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为提高初三年级学生中考体育项目运动水平,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争取在明年4月份的初三体育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特制定本训练方案。

  一、训练项目

  1、体能(耐力)项目:男1000米,女800米

  2、速度(跳跃、力量、技能)项目:50米、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掷实心球(2KG)、篮球运球投篮、引体向上(男)或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生),(注:考生在考试报项时6选一)

  二、训练对象

  1、体能(耐力)训练:主要为暑期中考游泳成绩8分及以下的学生(9分者以自愿参与为原则)。9分及以上的学生原则上也要求参加,但在运动量上有所区别。

  2、速度(跳跃、力量、技能)项目:全体初三学生在6项中选择一项进行训练。(学生如所选项目没有9—10分的把握,建议选择篮球运球投篮项目)。

  三、训练时间及运动量(训练从12月25日开始至学期结束)

  1、体能(耐力)项目:利用大课间操时间进行训练,9分及以上学生运动量为围绕校园一圈约800米,8分及以下者运动量为围绕校园二圈1600米。8分及以下学生每周一下午第四节课安排测试训练。

  2、速度(跳跃、力量、技能)项目:以体育课为主开展选项训练,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建议各班利用活动课、班队课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训练。

  四、注意事项

  1、学生因疾病或肢残、畸形不能加参体育中考的学生,请以班为单位核实,由学生家长提出申请,持相关证明报学校审核,可不参加学校组织的训练。

  2、强调所有学生在训练期间宜穿运动服、运动鞋,以免发生运动损伤,影响训练正常进行.

  3、学生参加训练的出勤情况,将作为学生参加学校体育课(活动)项目10分的打分依据。

  4、要将相关项目的评分标准告知学生,让学生在选择项目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利于学生在训练和测试中自我对照.

  五、训练负责人颜刚宁交龙

  附:8分及以下学生名单

  4、初三20XX年中考体育训练方案

  同学们一定要在每次的训练过程中必须围绕自己的弱项强化练习,认真完成各组的运动量。分清主次安排好各项练习时间比例。

  一、提高速度(200M)训练方法及要求:(男生满分为30秒、女生为34秒)

  方法与步骤:

  1、先进行热身:内容:跑步较差的可选慢跑2X200M,较好的可选跳绳3分钟.再做几节徒手操如膝、踝关节、腹背运动、弓箭步压腿等可结合原地支撑摆臂练习50—100次。(用时5—6分钟)

  2、行进间的直道50M快速跑3-4组、弯道跑4-6组,要求每组必须尽全力跑。每组间隔1分钟。(用时10-15分钟)

  3、素质练习:单脚交换跳(每只脚连跳三个换另只脚跳)要求:跳30MX4—6组。每步越大越好;高而远。每组间隔2分钟(用时8—12分钟)

  二、提高一分钟跳绳的训练方法及要求:(男女生满分为170次)

  方法与步骤:

  不会跳的同学:

  1、空摇绳:拿两条跳绳。一手一条同时空摇,将绳摇成立圆。

  体会抖腕动作。要求:摇到两手同时摇,左右两边绳都能成立圆。

  2、双脚并拢跳:两脚并拢后脚跟不着地的连续跳。100个X4—6组。要求:靠踝关节的力量跳起.配合两手空摇。

  3、一分钟跳绳:完整动作.由慢到快.跳5组.每组间隔1分钟.

  会跳的同学:

  每次跳时必须超长时间的跳。每组时长为1分30秒。10-12组.每组间隔30秒-1分钟。要求:不要因卡绳就终止,要学会脚快速往前跨同时起动跳绳。坚持这组时间完成.

  三、提高实心球的训练方法及要求:(满分男生8。60米女生6。20米)

  方法与步骤:

  1、热身运动:慢跑2X200M再做手腕、肩关节运动、腰部运动。

  2、头顶手腕抛球:两脚前后开立,双手持球高举于头顶手腕后屈,抖腕将球抛出。(可

  先徒手无球进行动作模仿练习数次)20次。要求:要用手腕的力量将球抛出.

  3、上体后弓抛球:两脚前后开立,双手持球高举,上体做后弓,重心落于后脚.后脚湾曲。用腰的力量将球抛出。20次。要求:尽可能用腰部的力量将球抛出。

  4、全身协调用力抛球:后脚蹬地-腰部用力—手臂前挥—手腕抖腕的用力顺序。反复多次练习。要求:各环节要协调一气呵成。开始时不要用太大的劲抛球。不要一时追求远度,要认真体会用力的顺序掌握好动作要领后渐渐加大力度.

  四、提高三级蛙跳的训练方法及要求:(满分男生7米女生6米)

  1、热身运动:慢跑2X200M再做徒手操:肩关节运动、腰部运动、弓步压腿、踝关节运动。

  2、摆臂与起跳协调:原地摆臂起跳。

  3、跳阶梯(连续跳三级,从少层到多层)。跳六个栏架8-12组。

  5、九年级体育中考训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两个《条例》精神,推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高九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完成体育中考学生各项任务.

  二、任务内容

  在平时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加强比较差的项目的训练工作,落实到个人,加强管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增强体质。尤其是耐久跑方面,全体学生要在平时课堂上要认真跑完

  规定的距离,采取以课带练,以时间控制的往返跑,加速跑,间歇跑,保证耐力跑的提高。

  上肢力量的提高,课堂上有目的的训练,上肢力量差的,采取盯住完成课的内容,对个别学生利用可用的时间加强辅导,加强单项的巩固和提高,对他们制定个人训练计划,内容,提高成绩,避免中考拖后腿,发挥个人成绩.

  采取周考形式对一周完成的单项,通过考核提高成绩,对个别人及时提出技术动作要求,做到不足的地方给予及时的指出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辅导,从而提高成绩,利用午间时间对他们进行训练计划项目的监控,提高成绩.

  技站术的专门训练!对耐久跑项目,起跑的动作和要领给予要求和强调,对终点的加速跑能力给予提示,强化细节的过程。对没一个项目的注意点强调和说明,容易错的地方多想,多练,做到心中有数,在测试中技巧给予细化和说明,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技巧,提高成绩.

  训练时间:

  1)(周一——周五)上午7:00——7:22)(周一——周五)午间1:00-—1:2总的目的是有针对的对学生的中考项目给予辅导和提高,保证训练的时间和内容,完成学生体育考试任务。

篇十七: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竞技健美操是在健身健美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目的是“竞赛”。

  我国竞技健美操已进入了一个符合国际标准新的时期,同时中国竞技健美操水平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竞技健美操有特定的竞赛规则和评分方法,成套动作必须展示连续的运作组合、柔韧性和力量,并在综合运用7种基本步伐的同时,高质量的、完美的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关于竞技健美操体能素质,技术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是一个展示运动员健,力,美的竞赛项目。为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体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整套动作的完成质量,体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竞技健美操的是结合体操与舞蹈在音乐的伴奏下,要求运动员不间断地在1分45秒的时间里完成包括健美操操化动作组合、难度动作、过度与连接动作、艺术表现性动作和集体项目的配合动作五个组成部分的成套高强度动作的运动。

  体能训练也被称为体力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潜力和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指人体在艰苦的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连续工作能力的训练。体能训练突出人体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负荷适应性训练,指在产生梯体能和心理适应,为达到充分挖掘运动员机能的潜力,提高整体竞技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的机能,充分发展欲动素质,促进身体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它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基础,并对掌握专项技术、战术,承担大负荷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促进运动员身体健康,防止伤病及延长运动寿命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不同项目的身体形状的要求是不同的。美好的事物表现出“美”,是一种形态的美。“美”是健美操的特殊表现具有魅力。在形态上女运动员应体现优美,男运动员应体现壮美。优美的动作可以反映女子的形体曲线美和姿态的优雅柔美。雄壮、刚健、雄伟有力的动作能体现出男性的阳刚之美。因此,健美操的形态的要求很高,和其他项目不同的是,它不仅反映了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

  能力,同时也影响了运动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的艺术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形态的训练应常抓不懈。

  身体训练各种方法对身体形态都有意义,可根据需要运用相应的训练方法。任何一个专项训练手段对使身体形态向专项需要方向发展都有显著作用,几乎所有运动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基本上都是专项训练方法手段实现的。

  竞技健美操身体形态训练方法主要分为手持轻器械训练法和舞蹈训练法。手持轻器械训练法主要是手持哑铃、木棒、实心球、体操凳等轻器械进行训练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不同的训练内容与运动方式,可训练身体任何一个部位,能有效地影响运动员身体形态。舞蹈训练法是经过舞蹈动作的提炼、组织加工的人体动作,其基本要素有动作的姿态、协调能力、明显的节奏等,对身体姿势的形成有特殊意义。

  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形态训练;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肌肉工作所克服的阻力包括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外部阻力,如物体重量、摩擦力以及空气的阻力等;内部阻力,如肌肉的粘滞性,各肌肉间的对抗力,主要来源于运动器官,如骨骼、肌肉、关节囊、韧带、腱膜、筋膜等组织的阻力。

  力量素质是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首要素质能力,是完美完成成套动作的物质基础。现代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应具有高度发达的综合力量训练水平。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上肢和下肢,腰,膝,踝关节,手腕,手指都应进行专门的综合力量训练,旨在发展运动部分的肌肉力量,达到提高整体实力的目的。整体实力就是运动员从事专项活动时各运动环节协调一致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这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身体能力的基础。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对运动员力量动作的选择具有以下特点:规范性,均衡性,多样性,全面性。因此,整体力量训练和整体力量水平是现代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

  竞技健美操力量素质的训练主要分为上肢力量训练和下肢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又分为一般力量练习和专项力量训练,上肢一般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是横卧杠铃或哑铃做臂屈伸训练肱二头肌、上举杠铃或握杠铃做臂屈伸训练肱三头肌、负重屈腕训练前臂肌和哑铃侧平举训练三角肌;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是:俯卧撑、俯撑击掌、双杠支撑摆动、双杠支撑移动、双杆屈臂撑、倒立推和倒立爬行等。专项提高训练方法主要是计时单臂俯卧撑、负重俯卧撑、自由倒地成俯撑等,各种跳起成俯撑的动作练习。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竞技健美操速度素质主要体现在动作速度。要求运动员高速移动完成复杂多变的动作。速度素质包括人类快速运动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快速位移的能力。

  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竞技健美操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专门性动作速度训练,连续4x8的拍快速大踢腿,连续快速屈体分腿跳等。利用外界助理提高动作速度的方法,教练员给予辅助让运动员体会快速完成动作的感觉。还可以反复完成某一操化动作,要求在动作技术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快地到达动作结束的位置,训练肢体的爆发力和控制能力。加快音乐节奏训练的方法,在较慢的速度下完成一段操化动作,随着动作熟练程度的加强,加快音乐节奏,完成动作。这是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训练的特色内容。也可以运用负重训练法,对运动员四肢负重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运动员的动作速度会有明显的提高。

  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进行,应在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前半部分。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为“速度障碍”。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通过关节运动的幅度,也就是按一定的运动轴产生转动的活动范围而表现出来。

  竞技健美操是在快节奏高强度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运动,比赛中要完成体现高难度的柔韧素质动作,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很好的柔韧性,还要有很好的肌肉弹性,因此,对柔韧素质训练应特别重视肌肉放松这一环节。

  柔韧性训练基本上采用拉伸法,分为动力拉伸法和静力拉伸法。在这两种方法中又都有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

  动力拉伸法是指有节奏地、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使软组织逐渐地被拉长的练习方法。静力拉伸练习时,先通过动力拉伸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暂时静止不动,使这些软组织得到一个持续被拉长的机会。

  在训练中,常常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在做拉伸练习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发展肩部、腿部、臂部和脚部的柔韧性主要手段有:压、搬、劈、摆、踢、绷及绕环等练习。发展腰部的柔韧性主要手段有:站立体前屈、俯卧背伸、转体、甩腰及绕环等练习。

  加强培养专业的体能教练是竞技健美操发展的需要,在训练中安排专门的体能训练课,以更好地发展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还应严格要求并监控训练,并将新颖、专项的训练提升为体能训练的重要部分进行研究和实施。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加大对停体能训练的推广,丰富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更科学的有效的进行训练。

  只有这样,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才能在体能训练中不断取得进步。

推荐访问:体能训练监控方案 监控 体能训练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