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2023年父母课堂读后感8篇(全文)

时间:2024-04-19 18:19:01 来源:网友投稿

父母课堂读后感第1篇孩子刚上一年级,在老师和朋友的推荐下走进了《父母课堂》的世界。以自己职业的敏感性,我深知当一名合格的家长不容易,于是翻开了9月《父母课堂》,在阅读中脑海里就不断呈现出我儿子在生活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课堂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父母课堂读后感8篇

父母课堂读后感 第1篇

孩子刚上一年级,在老师和朋友的推荐下走进了《父母课堂》的世界。以自己职业的敏感性,我深知当一名合格的家长不容易,于是翻开了9月《父母课堂》,在阅读中脑海里就不断呈现出我儿子在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如写作业拖拉,吃饭不专心,面对批评不服气,脾气大,理由多多等等的缺点,当我一口气读完,心里踏实了很多,因为我明白了孩子的缺点从何而来,也知道孩子缺点的改正是需要家长去耐心悉心的引导和教育的,父母的责任很重要,《父母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印象最深的是柴心洁访谈录《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引导孩子增强自控能力》,柴老师以她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实用的方法,如给孩子时间概念,教孩子写生活日记,与孩子订立约定,让孩子把握自己的剩余时间等等生活习惯的细节,很多都是我在平常中忽略了的东西,柴老师给了我很好的启发。而《引导孩子增强自控能力》一文提到的一些现象则与很我儿子很像,故觉得很实用。记得9月刚开学,孩子很不适应写作业,放学回家就想到玩,提醒他写作业时就向像打仗般,要说条件的,而且写拼音写得不好要改正,他就很不情愿,连眼泪都要掉出来,百般磨磨蹭蹭几乎每天作业时间达2—3个小时。后来实行了约定:存“奖”字,周末可以玩游戏或看动画片。如能在吃饭前完成笔头作业就能获得一个“奖”字,书包收拾的整齐也能获“奖”,作业姿势正确也能获“奖”字等等,从细节中去完善和鼓励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坚持了一个月后,孩子能回家主动完成作业了,在学校也能完成部分作业,能主动让我检查和自觉重写不好的字,回家作业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

接下来面对的是学习兴趣的养成,阅读是最好的老师,让书本陪着孩子长大是我的想法,也与《父母课堂》里的教育观念不谋而合。利用周末,我会和孩子一起整理书柜,有时一起去图书馆借书,每天坚持讲故事,凡是孩子经常出没的地方都会有图书。我儿子对书本会有所选择,他往往喜欢科普类的书籍,对童话故事类,特别是结局不好的故事有些拒绝,针对如此,晚上讲故事时有就所选择的安插一些不同类型的童话,让孩子接触不同的世界。由此可见孩子的心灵还是很幼小的,希望通过故事能给他有所启发吧。阅读是为写作作准备的,于是我尝试让孩子去说“文章”,一年级的孩子认字不多,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让孩子对一些生活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说出来,妈妈来当他的助手,把他的想法写下来,于是洋洋洒洒的小文章就出来了,孩子还蛮有兴趣的说要写成信,寄给幼儿园的好朋友,于是我们开始寄出了孩子的第一封、第二封的信。《父母课堂》告诉我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很重要,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

《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是9月《父母课堂》里面一篇很动人很美的文章,作者以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饱含深情的娓娓叙述了对孩子的关爱“孩子,你幸福吗?你快乐吗?你心怀感激吗?”文中字里行间融汇了母亲对孩子的理解、关怀和浓浓的爱意,但又不失对孩子的适时教育与要求,也让孩子明白到学会珍惜身边拥有的一切。此文触动了我,是的,做父母的要学会告诉孩子,自己对他的付出,要让孩子懂得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只是索取,还要学会付出,学会感恩,还要学会欣赏自己,因为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的。

孩子教育的路还很长,我们都是“新生”,让《父母课堂》陪伴我们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吧!

父母课堂读后感 第2篇

孩子学校里定期会让孩子带回家《父母课堂》这本书,每次都会认真的读读,第一自己本身就喜欢看书;
第二,作为一个“菜鸟”级家长,真心想通过这本书学习怎么当个合格的家长。

最新一期的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当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读了以后觉得有不一样的感触,就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文中说了孩子在一次自习课上因为在写地理作业,中途语文老师到班上让全体同学读课文,孩子想先写完地理作业最后一道题再读,结果被语文老师误认为孩子不听话而一气之下撕掉了孩子的地理作业。而文中的家长起初像平时的我一样,看到碎掉的试卷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一通质问:是不是打架了?是不是不听话了?是不是没考好?但很快这个家长的做法让我深深惭愧起来:她马上调整自己的情绪、耐心听完孩子讲完事情的前因后果,首先正面引导让孩子对老师的行为予以理解,化解孩子心中的委屈情绪,然后等孩子睡后和当事老师沟通并达成共识。文中最后一段有一句作者写到:“我们要倾听孩子的心声”。

读到这里,我不禁反省自己:在处理孩子学校、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时是不是太简单粗暴了?因为孩子从小好动、淘气,往往不自觉会将学校、生活中发生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责任毫不区分地都算在他的头上,孩子要试图解释时总是用“不许辩解”予以制止,这样是不是会错过听到这件事情的真相?是不是有时他也会有他的委屈?是不是会因为委屈没有抒发出而让他有失望的想法?是不是让他再面对学校、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时即使有别的原因也选择闭口不谈?以前总会觉得我的孩子不太善于表达,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我忽视了倾听,孩子选择了不表达?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则文字:“一个小朋友有两个苹果,妈妈问:给妈妈一个好不好?小朋友看着妈妈,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此刻,母亲的内心有种莫名的失落,孩子慢慢嚼完后,对妈妈说:这个最甜的,给妈妈。——忍耐有时很疼,但结果会很甜蜜;
懂得倾听,才会了解真相;
爱,有时需要等待,因为爱心在路上。

父母课堂读后感 第3篇

身为人母感到幸福,深知职责重大,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自己没有经验,只能凭父母那时怎样教育我的一些记忆,以及同事、朋友平时交流的一些育儿方法,来尝试教育孩子,总觉各有特点,不是十分满意。读了《父母课堂》杂志后,感同身受,收获颇丰。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至关重要。此刻每个家庭一般都一个孩子,都深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疼爱,惯着宠很普遍。具宠爱于一身的孩子教育,基本上落到父母肩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孩子善于模仿,孩子会学父母的言行和动作。有一次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为了赶时间,我看看两边都没有过往的车辆,便没有带孩子走斑马线,走过马路后,孩子问我:“妈妈,你怎样没带我走斑马线啊”。我的脸顿时红了,连忙给孩子道歉:“妈妈这次错了,下次咱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平时跟孩子讲安全知识的时候说:“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孩子已经记住了父母所教的,但是看到父母没有按照所说的去做,就会问为什么?作为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教会孩子正确地决定事物,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父母,必须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树立正确的言行,给孩子作出他们为之骄傲的榜样。

前段时间流传的“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法,孩子成才需要靠高压,父母的威信是靠吼、打、板面孔树立起来的。我觉得那只是个例,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基础教育阶段要强调学生自由地探索,主动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父母赢得尊重,要靠与孩子平等交往,靠理解、尊重孩子来建立。父母同孩子应对面、目光平视着说话,个性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家庭氛围。孩子说话时,父母最好专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话题,让孩子感到父母和蔼可亲,能够信赖。孩子如果觉得父母像朋友,他就会无话不谈,无拘无束。在平等、宽松的环境里,孩子就会养成活泼开朗、自信和勇于创新的健康个性。

父母课堂读后感 第4篇

十分幸运读到《父母课堂》。我一向认为,每个孩子来到我们身边,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但为人父母本能的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与孩子一齐生活,将他们养育成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极易让人筋疲力尽的过程,仅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每一个孩子所有的母亲都是好母亲,但与孩子共同成长则更需要智慧和耐力,并且需要具有阳光和开放的心态。

首先透过书中无数家长教育的心得体会让我看到优秀的孩子之所以让老师省心,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细节注重对孩子优良品格的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和素质教育,最终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变得并非对立与矛盾。这一点,很值得广大教师与家长研读与思索。

其次学习到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延续和拓展,会伴随孩子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最终走向社会,会终身受益。从孩子无意识地学、去做,到孩子有意识地去学、去做,这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标志。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教育不仅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为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

最后启迪我们和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不属于你,不属于我,他终究属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地在孩子成绩方面与别人攀比,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全面地成长。家长们不就应急功近利,要用教育的眼光和心理看待学校与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孩子各方面的基础都打扎实了,让他把阅读、乐学、热爱群众、与人为善等好的习惯自然构成。我们常常学的: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老师,超越老师;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父母,超越父母!在功利社会,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我们不要联手”折磨“我们的孩子,而就应用心和老师们一齐,用心陪伴孩子,启迪孩子低头奋斗的智慧,培养孩子抬头看天的情怀,塑造孩子阳光开放的心态!

父母课堂读后感 第5篇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家长不断成长的过程。今年春季的一天,孩子从学校又带回了一本《父母课堂》(20**年3月期刊),这套期刊杂志已经伴随我们家庭五年的时光了。现在不仅是我们父母的学习工具书,也是孩子喜欢翻阅和分享的杂志。

开卷有益。这一期的一篇文章《不以爱的名义为她安排》让我读后感触很深。文章篇幅不长,却通过精炼简短的生活小实例阐述观点,解决一个让无数家长困惑的问题——为什么我现在孩子学习资源这么好,而学习动力却不强呢?

文章中的女孩在新学期伊始,与妈妈一同买学习文具,但妈妈先后两次提醒孩子是否需要购买教辅书,并在期间以说教的形式告诉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孩子每次都给了妈妈一个很肯定的回答:“不需要”。在面对妈妈说教的时候,孩子及时制止了妈妈,并点出了文中的一个细节,这位妈妈曾经的理想是当一名英语教师,生活中一直为大学时光没有充分利用好时间和资源而后悔。这个细节告诉了我们妈妈在很多时候会不经意间把自己未了的心愿强加于孩子的未来,而这些都是以爱的名义。

这种生活场景也许在很多家庭中出现。暑假放假后的前几天,也有一位家长同我交流,谈到孩子的学习动力问题。回想我们家庭的教育,虽然有很多问题也在生活的磨合中伴随孩子的成长得到经验,但这一方面我们却受益于《父母课堂》的理念。对待孩子成长问题,我们一直坚持三个“不”理念:从不勉强孩子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从不为孩子做主报任何课外辅导课程,从不把父母的未尽的心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实现。

孩子成长的家庭虽算不得上富裕家庭,但衣食无忧,基本教育保障还是可以提供给孩子,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只要孩子愿意深入学习,基本都能满足孩子。我们是这样对待的孩子学习上的问题的:严把入口,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所谓严把入口,就是慎重对待孩子的兴趣学习,在孩子做出选择前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考虑和体验感受,是否学习由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既避免了孩子因认知有限盲目决定,也能够让孩子自己承担兴趣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切困难。就拿钢琴学习这件事来说,往往导致许多家庭硝烟弥漫、战火四起。孩子是幼儿园大班的一天告诉我想学钢琴,我们帮助孩子认识了钢琴,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将学习钢琴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提前告诉孩子,并没有着急为她购买钢琴。在孩子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有一家琴行,每天放学,孩子会拉上家中老人到琴行看老师教学生弹琴,就这样过了一年,孩子上小学了,这种对钢琴学习的兴趣随之增长,我们带孩子在琴行学习了几节课,孩子喜欢又珍惜这种体验。在征求孩子意见的基础上,并确定孩子坚持学习的决心后,我们为孩子购买了一架钢琴。所以,许多课程都是孩子自己的再三要求,我们会让孩子慎重考虑后作出选择,因而学习的动力是孩子自身的内驱力,而不是家长的需求。

其次就是关注过程。孩子在小学五年的时间里,涉猎了许许多多她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有些是与学习有关的课程,如奥数、约读书房等。有些是与体育艺术有关的课程,如橄榄球、帆船、尤克里里、油画国画等。我们给予了孩子足够的体验空间,很多事情她了解了其中的乐趣后,当确定要深入学习之后,我们就要与孩子一起关注过程,这种过程体验往往比兴趣体验要重要得多,因为过程体验是形成孩子性格特质的重要环节,也同时考验着孩子与家长的意志力。还是以钢琴学习为例,孩子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与许多家庭一样,起初由兴趣转为天长日久的重复和练习后,也会遇到困难和坎坷,也会因一个曲子有难度就是过不了关而气馁甚至发脾气,但每次孩子都因是自己的决定而坚定自己的选择,没有退缩。对待课外辅导课我们也是坚持这一态度,所以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轻易说放弃。

最后就是淡化结果。这是从《父母课堂》中学到的观点。开篇提到的文章最后,作者回想着因强迫给孩子报了舞蹈课,得到的是孩子常常闷闷不乐,而孩子感兴趣的绘画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她的心“慢慢归于平静”,“牵着女儿的手转身离开”。这样的结尾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的结果就是要顺其自然。到目前为止孩子小学期间的任何学习,我和孩子爸爸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督促其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对于结果往往不是太计较,这样包容的心态会让孩子更能放开手脚享受学习的乐趣和过程的快乐,不会太在意得失,尽管有些时候她的成绩并不如“人家的孩子”,但这些信息对于孩子来说只是参考,不是压力。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她自己成长的轨迹。

感谢《父母课堂》的多年的陪伴和指导,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孩子,更让我们收获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就了好的家风。

父母课堂读后感 第6篇

非常幸运读到《父母课堂》。我一直认为,每个孩子来到我们身边,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但为人父母本能的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与孩子一起生活,将他们养育成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极易让人筋疲力尽的过程,仅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每一个孩子所有的母亲都是好母亲,但与孩子共同成长则更需要智慧和耐力,并且需要具有阳光和开放的心态。

首先通过书中无数家长教育的心得体会让我看到优秀的孩子之所以让老师省心,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细节注重对孩子优良品格的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和素质教育,最终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变得并非对立与矛盾。这一点,很值得广大教师与家长研读与思索。

其次学习到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延续和拓展,会伴随孩子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最终走向社会,会终身受益。从孩子无意识地学、去做,到孩子有意识地去学、去做,这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标志。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为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

最后启迪我们和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不属于你,不属于我,他终究属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地在孩子成绩方面与别人攀比,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全面地成长。家长们不应该急功近利,要用教育的眼光和心理看待学校与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孩子各方面的基础都打扎实了,让他把阅读、乐学、热爱集体、与人为善等好的习惯自然形成。我们常常学的: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尊重老师,超越老师;
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父母,超越父母!在功利社会,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我们不要联手”折磨“我们的孩子,而应该积极和老师们一起,用心陪伴孩子,启迪孩子低头奋斗的智慧,培养孩子抬头看天的情怀,塑造孩子阳光开放的心态!

父母课堂读后感 第7篇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父母课堂)这两本书,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及重要性。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问题上,我一直采取自己的方式方法,现在看来犯了很多的错误,使用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今后一定改正,要想孩子改变,首先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改变。

教育孩子,更多的应该是加强我们自身的学习,跟孩子交朋友,用爱去伴随他们的成长。孩子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更离不开我们家长的理解和包容。从小就应该培养我们的孩子有爱心、有责任心、小树苗只有在成长期扶正了,日后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爱心和耐心,让我们用爱去包围我们的每颗小树苗吧!

父母课堂读后感 第8篇

儿子上小学了,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订阅了《父母课堂》。自从收到第一本开始,书里的内容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关注”及时准确地根据社会热点进行评论,引人深思;“名人家教”、“教子随笔”为我们带来了成功的经验,受益匪浅;“家校频道”指导家长如何做好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家校配合了解孩子;“海外视窗”、“美文共赏”更是开阔了眼界,取长补短;“父母忌语”、“孩子心声”让父母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爱护孩子;“教子良方”和“专家讲堂”,使得家长学习了理论知识又能结和其他家长的实践经验,正确教育和引导自己的孩子。

《家长课堂》的20XX年09月和20XX年10月的两期连载文章“弱在哪里补哪里”,对我的触动很大。文章中的父亲将女儿从幼儿到成人,从调皮淘气的小丫头到15岁独立出国留学的优秀少年的成长历程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通过文章的字字句句,列举的点点滴滴事例,无一处不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对孩子成长的良苦用心。读完文章让我在对女孩的优异成绩由衷赞叹之余,更多的是对那个父亲的敬佩和自愧不如。儿子刚上一年级,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和这个女孩当初一样,开始我急燥心烦,看过文章后也能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帮儿子适应学习和学校生活。儿子的口算刚开始的时候也有点跟不上,按老师的要求回家后每天必做口算练习,并且记录时间,我还随机根据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和儿子练习口算。比如要吃饭了,我问他一共几个人吃饭,需要几双筷子,他回答后,我只给他一部分,然后问他够不够,还差几双,回答正确我会亲亲他的小脸,儿子也很高兴地去摆筷子了。还有语文拼音和英语,我们也会进行随时的口头练习和交流。比起文章中的父亲,我的付出和用心还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能象那个父亲一样坚持不懈,对于儿子的学习和今后的成长也会有所帮助。

20XX年01月那期中的文章“找准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也给我了一些启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文章中说,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根据孩子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照文章中的提示,我也分析了下儿子的情况,首先他是比较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孩子,因此他在学习的时候就尽量给他安静的环境;另外儿子比较喜欢唱歌,并且都是他自己边听边学的,几遍就学会了,感觉他属于听觉偏好。因此我就利用他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时间(单程20分钟),在车里放英语、古诗或故事的录音,他很喜欢听。刚刚过去的寒假里我们常听《三十六计的故事》,每个故事至少七八分钟,现在儿子已经可以绘声绘色地模仿讲出好几个小故事呢。

《父母课堂》带给我的感悟还有很多很多,也有更多教子方面的知识需要去学习,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让《父母课堂》陪伴着我和儿子一起成长。

推荐访问:读后感 课堂 父母 父母课堂读后感8篇 父母课堂读后感(实用8篇) 《父母课堂》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