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文学作品《围城》读后感合集

时间:2022-11-20 11: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学作品《围城》读后感合集,供大家参考。

文学作品《围城》读后感合集

《围城》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回国、恋爱、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用辛辣的笔风,一针见血地把人物的灵魂展现在我们面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学作品《围城》读后感,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文学作品《围城》读后感1

不知道是自己最近忙得失去自我了,还是其它缘由,读《围城》,对于方鸿渐的经历,潜意识里总觉得不真实,总觉得是假的,读到小说的最后了,还是觉得故事在铺垫,没有进入正文。也可能和我最近(不是最近,是一直)的生活状态有关系,我总觉得这个生活不是我的,我总在期待另外一种生活,期待另外一个我,另外一个他。

倒是最后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女士的附言更觉真实,不过也确实是写实。

方鸿渐之与四个女人鲍苏唐孙(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其中主要的是唐和孙,虽然和唐小姐没有结婚,和孙结了婚,但是倒不能说她更爱谁。只是觉得男女之间的种种误会太可怕了,因为误会,因为面子,本来相爱的两个人竟然各奔东西。

偶然想到《婚姻保卫战》里面,最后的总结也是,夫妻之间不要死要面子,要互相体谅,该说的软话就要说,心里要时刻为多方着想。

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但是从很多幸福的人夫妻,前辈,朋友的眼里,我相信还是要结婚的,婚姻的幸福是值得追求的。看了杨绛写钱钟书,就觉得很是羡慕。我就特希望我的先生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是又总怕自己没有能力去欣赏他的才华,不像杨绛女士那样有才气。在她的眼中,钱钟书的很多在常人看来的缺点,她都爱称为“痴”气,这其中凝聚着多少爱,多少包容啊,夫妻能做到这样,也就心满意足了。万万不能像方鸿渐和孙柔嘉那样,本来心里还是想着对方的,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就互相伤害,什么硬话都能出口。

夫妻间,不能什么话都说的,伤感情的话尤其不能说。

引用一篇别人的书评,要比我的深刻得多,我这只是看到了表面的荒谬,没有体会到内里的深刻。

文学作品《围城》读后感2

钱钟书: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品:《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

钱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围城》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也是一幅市井百态。它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近现代经典名著之一。当我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仿佛像品茗一样,越品越有味道。作者通过回国、恋爱、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用讽刺批判的笔风,一针见血地把人物的灵魂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部著作,令过来人的低徊低叹,令少不更事的人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诉说着人生百态的笑面悲剧。

在我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在想:为什么作者会给这本书命名为《围城》?作者又想传递什么样的思想主题给读者?围城里的人们又是以何种态度生活着。读了这部作品后才知道,“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婚姻也好,事业也罢,每个人的一生都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地做同一件事,自己找一个“牢笼”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更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不断地重复并乐此不疲。

爱情是让我们每个人向往和追求的情感,并为我们留下一生无法抹去的记忆,它留给我们的或喜或悲,我们都无法逃脱。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在三闾大学就读期间,他认为这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无不让人感到压抑。然而,小说如此,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随着社会激烈的竞争,人们压力越来越大,有些人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最让人心痛的是,依靠关系走后门,让原来有能力凭自己实力竞争的人落选。其实,社会只存在相对的公平,不存在绝对的公平,“现实很残酷”想必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体验。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中,让本性善良却懦弱的方鸿渐不堪忍受。

当他离开学校回家时,面对的又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交织混杂在一起的大围城中,这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掌控着。本性懦弱的方鸿渐只能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地接受朋友们的“施舍”,义无反顾地踏进爱情陷阱,又逢事业低谷。整部作品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显露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都只是他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

小说中说方鸿渐的婚姻就像一座围城,他迈进了就想出来,没进去之前却拼命地想进去。这让我想到有一句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是啊,恋爱的时候,和对方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甜的,爱情的味道就像一杯蜂蜜水,香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拉着你慢慢向它靠近。然而,婚姻是不一样的,它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它牵涉的太多太多,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注定把爱情葬送。我觉得这个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世间的婚姻有千万种,要看两人如何经营。《围城》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当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时,他们就希望组建一个家庭,寻找安全感。爱情与婚姻是不一样的,婚姻是一个家庭,像一棵树似的,它需要用信任、宽容去浇灌它,方能健康成长。

事实上,这座无形的围城始终是存在的。只是钱钟书先生把三十年代的那座围城具体化,让我们看到围城之中的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些描绘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身边同样有一座围城。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明显。其实,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每一个行为都处于一座围城中,我们要学会在其中如何生存,并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以至于争取更好的结局。

如果这个世界是一淌浑水,我们就要学会做一个泥鳅或鳝鱼,如果这个世界是一淌清水,我们就要学会做一条高贵的金鱼。生活在这世间,我们无法撕掉时代为我们贴上的标签,也不能逾越这座城墙,因为只要我们活着,就永远处在一座围城之中。

文学作品《围城》读后感3

《围城》主要是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来描写的,刻画了方鸿渐从留学回国后在事业、爱情、家庭中进出围城的故事。

在海外留学期间,方鸿渐一直困在父亲和亲事的围城之中。为了父亲的期望,不惜买假的文凭,但他又不算是一个彻底的坏人,在买了假的文凭之后内心非常的惭愧和挣扎;同时纠结在父亲安排的亲事之中,作为一个现代青年虽然不满意家里安排的亲事,但忌惮父亲的威严,不敢做出反抗。从这一点上来说方鸿渐是一个可怜的人,他不能把控自己的生活,却也没有反抗的勇气。

留学回国后,方鸿渐又陷入自己的爱情围城之中。方的未婚妻不幸重病身亡让他走出了亲事的围城,他却又走进了自己设下的爱情的围城。苏文纨容貌美丽、家庭富裕、高傲的性格、矫情造作,她喜欢上了方,但是方却在无意中爱上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相比苏文纨,唐晓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比较真实、集美貌、智慧、青春于一身的邻家女孩。由于方鸿渐的优柔寡断和逃避,使得自己与苏文纨破裂的同时也失去了心爱的唐晓芙。在这段故事中,方鸿渐表现的比较懦弱,再被苏文纨玩弄于手掌之中却不敢挑明自己的真爱,面对真爱遇到阻碍却没有坚持,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终于走出了爱情的围城,接下来他走入的又是哪里呢?

赴邀三闾大学,方鸿渐又走入赵辛楣的围城之中。方鸿渐与赵辛楣从苏文纨的“情敌”变成了知己好友,由赵辛楣推荐,在时局动荡的情况下共同去三闾大学做教授。在赴邀的途中一共有5个人,未来三闾大学的训导长李梅亭,副教授顾尔谦,助教孙柔嘉,再就是赵辛楣和方鸿渐。李梅亭满口仁义道德,虚荣猥亵,荒唐可笑,不能够称得上一个教授;顾尔谦则是一个攀龙附凤、专事吹捧的势利小人,在途中的表现让人倒尽胃口;而孙柔嘉则是一个表面柔柔弱弱,却是个非常有心机的女人。他们5个人的南下之行也成了文章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都说要看一个人待人接物、处理事情怎么样,就要和他一块去旅行,看了这部分内容真是把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五个人的个性特点在旅行中暴漏无疑。

结束了辛苦的旅程,到达三闾大学,方鸿渐也走入了这个更大的事业围城中。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的伪君子、道貌岸然、老奸巨猾,表面维护教育,私下里却对王太太别有情愫;韩学愈和方鸿渐一样购买假的文凭,撒谎和不带眨眼睛的,老谋深算、结党巩固地位,一直也想为韩太太谋个职位;汪处厚凭借自己的政治背景抢走了李梅亭中文系主任的位置,他终究是幸运的,原配离世娶了比自己小20岁的汪太太并宠爱有加;其他的小角色同样也是平淡却会在某一点上崭露头角,让人不齿。三闾大学中的勾心斗角,让方鸿渐虽然疲惫却也无力挣脱出来,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大的用处的人,却也不安于自己只是一个副教授,最终还被人辞退的现状。事业的围城终在赵辛楣因与汪太太的绯事而离开和高松年的道貌岸然中的结束。事业的围城方鸿渐也不能说一无所获,他终究觅得一妻,那就是孙柔嘉,可以说他是“被结婚”,迷迷糊糊的在一些流言中把原本没有的故事变成了现实,他到底爱不爱孙柔嘉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走出了事业的围城,方鸿渐最终走进了孙柔嘉为他精心设计的婚姻的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在返回上海的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是令人满意的结合。孙柔嘉思虑周密、心机颇重,对于方鸿渐她想要完全掌控。他们的结合在起初还只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方鸿渐也会迁就爱妻,但回到上海后两家亲人的介入是的他们的争吵升级而且频繁,双方不再轻易妥协。最终,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在方的辞职后达到巅峰,他们的婚姻生活最终破裂。方鸿渐走出了婚姻的围城,他是不是愿意,他是不是庆幸我们不得而知,但我觉得他婚姻的破裂对他来说也许真的是一种解脱。

下一站,方鸿渐准备去投奔在重庆的赵辛楣,他又将走入怎样的围城之中就要由我们猜想……

《围城》给我们刻画的方鸿渐是一个悲剧的角色,而他的悲剧就是来源于他的性格:逃避退却、优柔寡断、虚无主义、缺乏主见等,性格决定命运,方鸿渐的性格决定了他始终不能走出别人或者自己为他设定的围城。

我们现在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很多人小时候为了父母的期望,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钻进枯燥无聊的课本中,努力学习,考上了好的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又听从父母的决定进入安排好的单位,努力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虽然不喜欢但是也没有反抗的勇气;到了一定的年龄又是听从父母的安排不断的相亲,以父母的标准找到一个老公或者老婆,慢慢的更加没有推倒一切重来的勇气了……我们是不是也活在一个围城里面,当有机会走出来的时候我们没有勇气,当一切成定局的时候我们却又不甘心,是我们都忽略了里面的风景还是我们一直在期望围城外的精彩。

也有很多人说《围城》是在讲述我们现实中的婚姻,没有结婚的人想进入婚姻的围城中,而在婚姻围城中的人却想要挣脱出来获得自由。对于婚姻来说,当我们在围城外的时候我们就要享受自由的快乐,当我们进入围城的就要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文学作品《围城》读后感4

婚姻是一座围城,在外面的人想进去,在里面的人想出来。方鸿渐本是一位向往自由,玩世不恭留洋国外又略有才华的人,在邮船上的翩翩风度赢尽美人心,在朋友圈里言辞犀利尽获人嫉妒。但小说越看到后来越发现,原先的方鸿渐逐渐褪去,特别是与孙小姐结婚后,他变得脾气暴躁,内心狭隘,只会挖苦讽刺的人。像是吃水蜜桃,外表光鲜诱人,吃到最后发现里面是丑陋的核。那方鸿渐竟是怎样从一个光鲜的水蜜桃被层层剥开而只剩下一个核的呢?

方鸿渐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矛盾,留洋国外使他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价值和追求自身个性发展的要求,他具有新时代青年追求自由的通性,但他本身又出身于封建大家庭,父亲是前清孝廉公,对封建制度下的规章习俗刻板地遵守,以父亲的威严和身份软硬兼施,无形之下给方鸿渐自由而个性的发展划下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就像方鸿渐第一次到北平念书,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于是就写信给老父亲请求他解除高中时候家里为他订下的婚约,方鸿渐写这信也不是图一时快意,而是“这样怨命,怨父亲,发了几天呆”突然醒悟后写下的。方鸿渐以为这信措词凄婉,打得动铁石心肠,谁料老父亲也不是一般人物,造就料到他“托词悲秋,实则怀春”要挟他说如果他仍“执迷不悟,吾将停止寄款,命汝休学回家,明年与汝弟同时结婚”,一纸书信吓得方鸿渐急忙写信讨饶。可见方鸿渐身处在这个社会环境,这样的家庭的悲哀。于是造成了他既认真又玩世,既正直又脆弱的性格。

他放浪不羁,玩世不恭。在回国的邮船上遇到已有未婚夫的鲍小姐,经不起人家的诱惑,“大庭广众之下借烟卷来接吻”,他心理上虽怪鲍小姐行为不检点,但也觉得兴奋,于是乎与鲍小姐甚是亲密,甚至发生了关系,但这时他对自己的感情还是很看重的,“方鸿渐把爱看的太尊贵和严重,不肯随便应用在女人身上;他只觉得自己要鲍小姐,并不爱她,所以这样支支吾吾。”方鸿渐对自己的已故的未婚妻不说爱,因为那是家里包办的',对鲍小姐也吝啬说爱,因为他实则只受她肉体的诱惑而全不是喜欢,可见方鸿渐是不轻易出卖自己感情的。

就算是面对才貌双全主动亲近的苏小姐,方鸿渐到最后也是断然拒绝。他自认为“苏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份,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和她同上饭馆戏院并不失自己的面子。”但情人和女朋友是不同的,女朋友或是以婚嫁为目的的伴侣,而情人则更多是因两个人感情的契合,方鸿渐当然属于后者,因而无论是苏小姐怎样的种种殷勤,都没让方鸿渐放她在心上。说到苏小姐这样一位人物,既是刘杨博士,相貌端正,家里背景也不一般的人怎么方鸿渐却看不上眼倒觉得有些恐惧成为她的另一半呢?

对方鸿渐而言,苏小姐就像是一件艺术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自觉自己无论是学识上还是家庭背景上都不与苏小姐般配,苏小姐即使再温柔万分都是一个强势的存在,他对唐小姐说“你表姐是个又有头脑又有才学的女人,可是—我怎么说呢?有头脑有才学的女人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向她倾倒的,因为他自己没有才学,他才把才学看的神秘,了不得,五体投地的爱慕,好比没有钱的穷小子对富翁的崇拜——”“女人有女人特别的聪明,轻盈活泼得跟她的举动一样。比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这虽然可能是方鸿渐为安慰自己心爱的唐小姐而故意说得话,但都多少可以显现出方鸿渐的思想,他不热衷于苏小姐最大的原因不是相对于苏小姐的才学自己显得自卑,而是他更看重才学之外的东西,譬如纯真,就如唐小姐。这再次说明方鸿渐对待感情的认真,跟随自己的心意。

当然苏小姐也并非等闲之辈,不是只识诗书不食人间烟火,她不仅是全书中学历最高的,且是全书中最精明的女人。她为了获得自己的幸福诬陷自己的表妹唐小姐有一大帮子男朋友;又为了报复方鸿渐辜负了她的感情而活生生地拆散了他和唐小姐。在遭遇方鸿渐的拒绝后或是为了挽回颜面迅即与一个自己并不深知的曹元朗结婚,而曹元朗在学历与地位上都胜方鸿渐一筹,她似乎要用尽一切方法让方鸿渐明白失去自己是他的错,她不能得到的爱,方鸿渐也别想得到,仅是小女人心思。战后她的丈夫调任为物资管理员,她自己就托关系从上海到重庆运送私货,辛楣还告诉方鸿渐:“她刚才就劝我母亲快买外汇,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计。”方鸿渐惊讶地说:“他不是女诗人么?白话诗还做不做?”俨然苏小姐婚后已不是那个痴迷于诗书的才气女子,浓妆艳抹的打扮更沾染上一股俗媚气。

在才学上,她要做最出色的;在钱财上,她也要做上流的;面对感情,她也一直是高高在上的态度,前面就有描述道“苏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艳若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伏膝地求爱”。面对爱恋自己已久的赵辛楣,在结婚后想当然地认为他会因为自己而终身不娶,还说要把辛楣给她的情信当着辛楣的面一封封的挑,挑她现在不能接受的还给辛楣,真是自恋至极,可笑不已。其实从苏小姐的人生经历来讲,她很容易会产生自恋的情结,家庭背景过于优越,自身才学又非常人能比,因而她会想当然地觉得人们会爱她,就像鸿渐对她并没有表示过多的亲密,可她却一直以为鸿渐是爱自己的,结果越陷越深。她面对鸿渐的拒绝受到的不仅是感情上的伤痛,更多的是自尊的打击和对自身神圣的侵犯,她不能忍受自己屈尊爱上的人竟然不爱自己而喜欢各方面都能不如自己的表妹,殊不知人的感情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各取所爱的自由,特别是面对像方鸿渐这样忠于自己情感的人。

真正的感情不是因为那个人身上的标签,而是由她自身的品性所散发出的迷人气息,这些品性可以是由她的背景,她的经历内化塑造而来,但绝不仅仅是那些标签本身。如果方鸿渐因为苏小姐是里昂大学博士而喜欢她,那他喜欢的不是苏小姐而只是里昂大学的博士学位;如果鸿渐因为苏小姐是政务院参事苏鸿业的女儿而喜欢苏小姐,那他喜欢的也不是苏小姐而只是她的家庭背景,就像方鸿渐说的“为什么可爱的女孩子全有父亲呢?她孤独的一个人可以藏匿在心里温存,拖泥带水地牵上父亲,叔父,兄弟之类,这女孩子就不伶俐洒脱,心里不便窝藏她了,她的可爱里也就搀和渣滓了。”于是,方鸿渐爱上了唐小姐唐晓芙。

唐晓芙没有苏小姐的才学但也不失聪明,没有苏小姐的心计却也很是率真,书里描绘她说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她不施粉黛,不烫发不画眉却独有她天生的清新韵味,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已是许多现代人所不敢做的了。不修饰自身说明她自然率性,坦白而不隐藏,她说“爸爸妈妈对我们姐妹们绝对信任,从不干涉,不鉴定我们的朋友”,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在长大才造就了唐小姐不拘小节天真直白的性格。如果说苏小姐是自恋型人物,那么唐小姐是完美主义者了,当苏小姐知道方鸿渐的一切事后面对前来求爱的方鸿渐她说“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其实此时唐小姐也已经是爱上了方鸿渐的了,苏小姐当初爱鸿渐时即使是知道他与鲍小姐的一段情,也不揭穿,可是唐小姐不同,即使是爱,她也容不得自己爱的人有一点瑕疵,甚至不听鸿渐的解释将他赶出了家门。是直率呢,还是过于追求完美了。

其实每一个爱你的人都不会一生一世属于你,同样你爱的人也不会一辈子就是你的,要产生一段爱情既要两个人同时萌生出爱的情愫又要不失时机的表达,实则不容易,既然知道彼此此刻相爱为什么还要受前事的牵绊呢,我们不能苛责太多,或许这次失去的是一生中可靠的伴侣,他走出你的生命你却带着伤痕。

小说中最令我想不懂的是方鸿渐与孙小姐的婚事,方鸿渐真的喜欢孙小姐吗?不过就是几个一闪而过的为她嫉妒的念头,不过就是几个让他想要为她挺身而出的瞬间,这难道就是爱了?为什么方鸿渐甘愿这样不明不白草率的,几乎是怄气的结婚而之前却苦苦纠结于自己的真爱?这或许就是恋爱与婚姻的不同了。且不论孙小姐婚后是否与方鸿渐脾性相符,依婚前来看还是挺合适的,这就是最爱的未必是合适的,合适的未必是最爱的?而结婚所要找的就是合适的。

赵辛楣对鸿渐说过,孙小姐可是心深的人,既是有心计的人。结婚前孙小姐在鸿渐面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者,遇上什么困难都跑去请鸿渐帮忙打点,就是碰上感情事也一样询问一下鸿渐,但就像小说说的“订婚后,他渐渐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于是婚后的方鸿渐处处与孙柔嘉争执,两人意见不合经常互相挖苦嘲讽,更因为当初结婚时鸿渐不加思考的态度让婚姻充满怀疑。方鸿渐出于同情和保护弱小得心态而“爱上”孙柔嘉,但却因孙柔嘉蛮横霸道的性格使自己婚后处处受到禁锢。方鸿渐经过这么多的折磨,他已经不是那个玩世不恭,风流倜傥的男子了,而变得满腹牢骚,为了生计为了感情而如行尸走肉一般,更不用谈什么诗赋文学了。之所以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这让我想到前不久看的一篇文章,里面说的是一个富二代女生爱上一个普通的男孩,当所有人都反对的时候只有她爸爸对她说:“你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如果一致,对方又是一个善良的男孩,就可以托付终身。”最后因为爸爸的成全成就了她们的爱情,婚后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夫妻俩感情浓郁,丈夫上班,妻子收集古布的书,开了一家咖啡馆,基本不靠家里。我想这才是理想的婚姻吧。常言道:道不同不同为谋,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互相促进,一起成长的过程,婚姻也是一样的,只有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婚后才会减少矛盾,幸福美满。书中的孙小姐虽然“千方百计”地嫁给了方鸿渐,但她始终是算漏了一点,鸿渐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自尊心强又正直不阿,与她的现实主义,卑躬屈就,唯恐得罪哪个人是不一样的,加上对于双方家庭的不了解,以致难以融入,婚后自然就争吵不断了。

小说中的方鸿渐一步一步越陷越深,越走越走不出困境,终究是什么禁锢了他呢?他又是为什么被禁锢了呢?

照说留洋国外回国应该是稀罕的人才,特别是在40年代,但为什么方鸿渐却屡屡找不到工作呢?原是他没有拿得出手的文凭,既不是某某大学的博士也名不见经传。有一个人遭遇与鸿渐相似却结果大为不同,就是同在三闾大学的韩学愈,他和鸿渐拿的都是假的文凭,所不同的是鸿渐只将它用来哄骗家里人不让他们失望,但“将来找事时,履历上绝不开这个学位”,韩学愈倒是靠这个文凭哄骗了校长做上了系主任,说到底就是鸿渐为人正直,托关系可以,但绝不坑蒙拐骗。

与赵辛楣相比,赵辛楣没有留洋经历,但每次鸿渐有什么工作都是他带携的,总结无非就是赵辛楣家庭背景好,有用不完的关系,就像当初从三闾大学辞职,说走就走刻不容缓,人家到了重庆后照样当上了不小的官。鸿渐出身于农村大乡绅家庭,战后受到掠夺和清理,财权皆无,加上自身留洋国外时间久,国内一个朋友也没有,大学同学聚会也叫不上他,倒是赵辛楣让孙小姐以家属身份带了过去。缺少文凭与人脉的鸿渐在中国社会寸步难行。

《围城》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相信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悟。

文学作品《围城》读后感5

小说里说方鸿渐的婚姻就像围城,他迈进了就想出来,没进去前却有拼命的想进去,在克尔恺郭尔《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话,恰如其分的反映《围城》中方鸿渐的婚姻,乃至当今社会人类的婚姻,这话是这样的: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会后悔。嘲笑世人愚蠢,你会后悔;为之哭泣,你也会后悔;无论嘲笑还是痛哭,你都会后悔。信任一个女人,你会后悔;不信任她,你也会后悔。吊死自己,你会后悔;不吊死自己,你也会后悔。先生们,这就是一切哲学的总和和实质。

《围城》的确是本好书,每一次读它我都会有新的感受,好书也的确能让我在忙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有一片闲暇的时光,让自己缓解一下疲劳,使人在心灵上得到解放。

伟大的人为什么伟大?因为,你是跪着看他们的,你跪着,别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为你只想当一个汲取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着人生,毫不掩饰地揭露出人性的弱点、生活的真实性,并入木三分地撕开来并加以展示,给人以思想深层次的震撼与启迪。

作为学生,婚姻并不是我应当去讨论的话题。《围城》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每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开始追逐自己认为理想的爱情,当追到的时候又在为爱情寻找一个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其实生活已经教给我们一个规律:婚姻是随机的!结婚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当爱情被岁月侵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的爱情已经升华为亲情了。

当然,你可以说,我说的这些少儿不宜,我说了,我也只是一个学生,我只是在说这部书,以及我的一些看法。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更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不断的重复并乐此不疲。围城,是婚姻,也是人生生活中的围城太多了……“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嗯,钱钟书先生不愧为大师。

推荐访问:读后感 围城 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围城》读后感合集 文学作品《围城》读后感5篇 小说围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