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发言稿范文第1篇关键词:语言差异;演讲;英汉对比[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15)11-0147-3doi:10.3969/j.issn.1006-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差生发言稿【五篇】,供大家参考。
差生发言稿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言差异;
演讲;
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11-0147-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4.042
1 . 研究背景
圣诞节前夕的圣诞演讲是英国女王向其民众传达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演讲的稿件内容缜密而严谨,演讲词大都由女王亲自撰写,并用皇室口音亲自演说,内容随着每年的时事热点而变化,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显得亲切感人。而近年来在国内,每当新年之时,都会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发表新年致辞,致辞内容从我国当年形势出发,既有回顾又有展望,既关心国内也心系国外,稿件内容严谨充实,充满了当代中国气息。
2 . 研究原因
本文之所以选择将最新的新年致辞与圣诞演讲作为分析对比材料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两篇稿件新,体现着语言发展的时代性,更具有时效性;
其次,两篇稿件均出自两国高层机构,内容严谨、语言精练,具有较高的分析研究价值。此外,中国国内尚未开始对总书记新年致辞与英国女王圣诞演讲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填补这一空缺。
3 .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资料收集法,通过可靠的相关途径收集整理了演讲的相关资料。
(2)定量分析法,在收集资料后进行定量分析整理发现不同之处。
(3)文献研究法,在研究之中搜集了相关文献在研究部分的同时也对其整体进行了了解。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之外还有功能分析法等。
4 . 研究结果
(1)两篇文章相关背景的分析对比
5 . 分析讨论
两篇稿件从文体上来说都以正式文体为主。两篇文章可以说各有特色,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
5 . 1 相同之处
总体来说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在于:
(1)都为正式文体且演讲文章目的相似,都以表达新年或圣诞祝福为主。
(2)文章听众都为本国民众,演讲者为本国领导人或高层人士(女王)。
(3)文章内容方面都对一年度的国内国外今年发生的大事进行回顾。
当然相似之处除了以上三点还有很多,而本篇文章注重从语言文字方面来分析,就语言方面来说相似之处有:
两篇文章句子数量相近,致辞33句,演讲32句。(见图2.1)
演讲者语速平静缓和大致皆为3~4词/秒。(见表1.1)
演讲所使用语言皆为该国标准语言,普通话与正统英音。
5 . 2 不同之处
除了以上几点语言方面的相似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两者所代表的该国语言之间的差异,在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大方面来看其差异。
5.2.1 从句子方面看两篇演讲稿件的差异
(1)平均每句字数差异显著。从分析结果来看两者虽然都以长句子较多,但是中文的新年致辞平均每句字数达到了42字而英文的圣诞演讲却只有21字,是其两倍。
(2)被动句使用差异。在汉语的演讲致辞当中几乎没有被动句(或含有被动意思的句子),而英文的圣诞演讲中却有11个含有明显被动结构的句子,占了其总句子数量的34%。(见表2.1)
(3)汉语演讲稿件句子更长。相比较而言英语演讲稿件中的句子每个句子的字数主要在21~30之间,而汉语的演讲稿件字数更多,长句子在40个字或以上。(见表2.2或图2.1)
5.2.2 从词的方面看两篇演讲稿件的差异
(1)名词使用差异。在每句所含名词来看,从横向比较来说,两篇稿件的结果相差不大,致辞在4.6个/句,圣诞演讲在5.6个/句(英语中使用稍多)。若从纵向看,把两篇文章各自的名词数与动词数做对比然后再比较结果可以发现,致辞的比例是1:1.13,而圣诞演讲的则是1:2.5;
从这结果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使用上没有本质性差别,但是英语文章中的名词与其他词相比却占了绝对的优势。
(2)动词使用差异。就动词来说,从横向比较来说,两篇稿件的结果相差很大,致辞是4.0个/句,圣诞演讲是2.2个/句,可见汉语中动词使用得要比英语的多得多。此外从纵向比较来看(把各自文章中的动词数量与名词数量比较),汉语致辞是0.8,英语圣诞演讲是0.39;
可见在汉语中动词并非处于绝对的强势,但是在英语中动词确是处于绝对的弱势。(见表3.1)
5.2.3 其他方面的差异
特殊用词方面的差异;
两篇稿件虽多为正式稿件,但是在正式程度上以及用词上却有不同。在新年致辞之中,“大胆”地使用了网络热门词汇如“蛮拼的”“点赞”等;
而圣诞演讲当中却并没有使用网络用词,并且所用词汇皆为非常正式的词。
除了网络词语外,在新年致辞之中还有使用非常具有本国特色的一些词语如“南水北调”“小康社会”等以及带有浓郁本国文化的成语如辞旧迎新、鸟之两翼、车之双轮、集思广益、众志成城等,但是在英国女王圣诞演讲之中却没有怎么使用,只是提及了个别地名。
6 . 反思与总结
本篇文章结合了当今最新的两篇演讲稿件――2015年新年致辞与2014年英国女王圣诞演讲进行分析,文本来源于官方,真实可靠,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可靠性。作为阶段性成果,其分析数据可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差生发言稿范文第2篇
试想,如果一张报纸写的精彩、编的精彩,有很强的可读性,可文中偏偏出现那么一两个错别字,就像白米饭做夹生了一样,事倍功半,使报纸的形象大打折扣,让读者对报纸的权威性充满疑虑。
校对在生活中也具有极强的重要性。比如:古代有一个财主与私塾先生签了一份三年教学合同,让其教儿子学习,在生活条件上签的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咸菜不可少酒不可”,因在文字中没有标点,私塾先生念成:“无鸡鸭,也可;
无鱼肉,也可;
咸菜不可少,酒不可。”私塾先生不仅不教学还嫌饭菜太差到衙门打官司,私塾先生又把教学合同中的生活条件念成:“无鸡,鸭也可;
无鱼,肉也可;
咸菜不可,少酒不可。”这样财主便白白供了私塾先生三年吃喝。这个故事说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关系到文字指向的成败。
现代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王某向李某借款1万元,借条中是这样写的:“今借李某1万元,年末还清。王某”年末王某不还钱,并说,是我借给李某钱不是李某借给我钱,即使是我借的,也没说明哪年还。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也说明校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下面仅就报纸出版中的校对工作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报纸校对员在语言文字方面应当具有相对优势,校对是以纠错为目的的工作,就是将一切差错在报纸出版之前改正,实现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报纸的内在质量。校对工作的对象是作者创作并经过编辑审读加工过的稿件,校对过程实际上不仅要挑出录入中出现的差错,更要挑出作者、编辑的失误。而要挑作者、编辑的语言文字错误,就必须在语言文字方面具备相对优势。报纸是非常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出版物,它每天都在更新内容,这就要求校对员在工作中校正“是与非”。在铅排时期是“对原稿负责”,以原稿为“准”。在电子时期不仅要以原稿为“准”,更要以事实为“准”。把作者、编辑在稿件中出现的“非”挑出来,还要校“非”为“是”,使稿件真正具有真实性,从而提高新闻价值,增强报纸的可读性。
许多同仁已总结出很多校对方法,非常值得借鉴,现就在工作中总结的几点经验和体会,作以简单阐述。
1.报头。每一块版面的报头是不同的,并且根据不同的版面内容随时变化,校对时要格外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2.报眉。报眉包括报头的拼音、见报日期(公历、农历)、星期、期数、网址、版数。由于现在是电子排版时期,在报眉中的数字或英文字母易出现差错,要期期核对,一项不漏。
3.报眼。多数时间是广告占有,要注意广告的套红及彩版的颜色。当有新华社电稿时,标题高度不能超过报头,要平行或降低为好。
4.领导姓名、职务、排序。整版稿件中,领导稿件要列为重中之重,领导姓名、职务、排序不能有丝毫差错,相同级别领导稿件标题、字号相同。
5.引题、主题、副题。画版编辑在画版样时,偶有引题、主题不分,主题、副题颠倒的情况,校对时要从稿中提炼引题、主题、副题,纠正画版编辑的失误。
6.图片及图片说明。图片整体比例要尊重原片,剪裁要成倍数、成比例,不能横拉竖放。图片说明要与图片相符,人名与图片人物相符。
7.刊头、栏题。要充分理解编辑对稿件的运用,稿件所对应的刊头与栏题要保持一致,不能说此物而言他,刊头、栏题是否套红,校对时要认真核对。
8.版面的整体结构。整版稿件文中字号要相同,稿件中的日期、数字要核准,不要完全相信原稿,稿件中的数字不能因换行而分开。下转上接稿件要衔接好,主题要一致。稿件作者署名,编辑、校对署名要真实准确。
9.稿件中的疑问。校对时如对稿件有疑问,不能靠主观判断,要查实落靠。校对样如有改动,不能在电话上改动发排,需重新打样校对了。
差生发言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科书 审读重点 审读方法
中小学教科书是指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方案所规定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学科课程标准,按照年级顺序,分学科编写的文字教材。它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反映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中小学进行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根据中小学教科书的性质和特点,笔者认为审读中小学教科书稿件,首先要做好两门功课:一是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尤其要弄清楚该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等,这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也是审读教科书稿件的重要依据;
二是要弄清教科书的整体编写思路,也就是说,本套教科书是怎样根据课程标准来建构整体框架和知识、技能体系的。弄清作者的编写意图,是做好审读教科书稿件工作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审读这本书稿,才能够做到与主编和作者平等地对话和沟通,才能真正履行好编辑的职责。具体地讲,审读中小学教科书稿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审结构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科书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内容结构体系、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图像系统等,这是中小学教科书不同于学术专著和一般科普读物的主要特点。把好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这一关,是审读中小学教科书的一项主要的任务。要做到五看:
1、知识内容结构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如何,是否符合学科知识的特点和要求。
2、教科书内容呈现是否具有层次性,是否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规律和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层次和逻辑关系,以建立一个科学的学科教学体系。具体地讲,教科书中每一章、节(课)包括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放在正文中,哪些内容应该放在栏目中,等等,都要一清二楚,这是中小学教科书对内容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
3、栏目的适配性。中小学教科书的课文大都由正文和栏目构成,栏目是为正文服务的。栏目又分为主题栏目和辅助栏目。一般而言,主题栏目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活动内容,其主要作用是规范教学,引领教改。辅助栏目的主要作用是拓展视野,激发兴趣。在审读书稿时,要特别注意各栏目设置得是否合理,是否有扎堆现象,是否起到了栏目应当起的作用。
4、作业、实践活动和实验安排是否合理。作业、实践活动和实验等内容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读书稿时,要注意教科书中选择的作业、实践活动和实验等是否与教学内容配合紧密,是否富有启发性,份量是否适当,安排是否具有层次性,能否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等等。这也是审读中小学教科书稿件与审读其他类型书稿的一点重要的区别。
二、审内容
中小学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编排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有着较严格的要求:中小学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
观点正确,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坚强意志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审读中小学教科书稿件的内容时要做到七看:
1、有没有政治性问题。中小学教科书在政治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所反映出的重大政治观点应该是国家的观点,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观点,这一点也是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编写中小学教科书不同于撰写个人学术著作,不能随便采用个人的观点,所选内容必须是有科学定论的,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小学教科书中凡引用重要的法规、政策、法令,中外政治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的名言警句,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政治性的名词术语,以及有关的数字、时间等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有半点差错。审稿中凡遇见此类问题,都要一一核对,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2、有没有关于国家领土完整和统一的不当表述。几年来的审稿实践表明,中小学教科书的书稿中明显违反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统一的表述一般是不会有的,但隐含的、经不起推敲的表述还是会经常遇到的。例如,“的铬铁矿矿体规模大,品位高,而中国的铬铁矿矿体规模小,品位低。”从表面上看,上述例句没有什么问题,但隐含的却好像不是中国的,应将“中国的”改为“中国其他省的”或“中国其他地方的”,这样表述才不会产生它意。另外,在审稿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课文中不要把台湾、香港、澳门与国家名称并列,等等。
3、有没有民族、宗教问题。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观点和言论,在教科书中是不允许出现的。在审稿过程中,尤其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各族人民都有不同的民族习惯和禁忌,我们应该尊重这些民族习惯和宗教习惯。由于编辑人员的专业背景和业务水平的关系,这一点往往容易忽视,在审读稿件的过程中应当时刻绷紧这根弦。
4、有没有科学性、知识性错误。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资源,容不得半点科学性、知识性差错,否则,就是误人子弟,是要被“一票否决”的。教科书中的概念、定义应内涵清晰、逻辑严密、无歧义;
推理论证要严谨。编辑人员只有在审稿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不是用眼睛去“看”稿,而是用心灵去与书稿交流,遇有疑似差错的内容一定要提出质疑,查阅资料, 不让舛误轻易溜过。
5、落实课程标准的情况如何。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定和要求。教科书的编写过程实际上是对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再组织、再创作的过程,是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落实的过程。因此,教科书中所选的知识内容和对操作能力的要求一定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由中小学教材的特殊性决定的。在审读教科书稿件时,既要看知识点覆盖得全不全,不能丢课标点,又要看所选概念、实例以及操作技能要求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审读稿件的过程中,最好对教科书中每个知识点的落实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到位。
6、资料来源是否可靠。中小学教科书中引用的资料,要做到正确无误。引用的技术标准、政策性文件内容必须以公开发表的文本为准。在审读稿件时,凡是涉及重大事件、重要数据、历史人物、名人名言、典型案例……一定要查阅资料或核对原文,千万不能凭自己的印象,也不要轻易相信某些网站上的一些信息。在互联网上查阅一些资料或核对某些数据时,一定要到政府门户网站上去查。因数据来源、格式不同而进行转换时,也要注意转换过程的正确性,避免在数据转换过程中出现差错。
三、审文字
中小学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资源,对文字的规范性、准确性、趣味性等的要求是很高的。编辑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好文字关。因此,审读中小学教科书稿件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使用是否规范、严谨、简练。中小学教科书对文字的要求是:规范、流畅,语言通俗、生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语言特点,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可读性强;
名称、名词、术语均应采取国际统一名称、标准或国家统一规定的名称、标准;
外国人名、地名采用通用译名;
数的表述要做到正确、严谨等等。在作者交来的稿件中,除存在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问题以外,还常常会存在一些别字或不规范字,以及一些用词、用语、造句不当等语言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审读稿件的过程中,要做到字斟句酌,精心润色,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如果稿件中存在的文字问题太多,应及时与主编和作者沟通,进行修改。
2、写作风格的统一性。每套教科书的编者一般都得5~10人,每个人的写作语言风格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编辑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以保证整套教科书语言风格的统一。假如差得太多,编辑就要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请主编通知作者重新对书稿进行修改。
3、标题、字母、符号、体例和标点符号使用是否规范、统一;
计量单位是否采用的是国际单位制和国家统一规定的名称和符号。
4、教科书中要使用简化字,要符合国家正式公布的字表。
四、审插图和版面设计
插图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具体、生动、概括等特点,它的作用是文字语言所不能替代的。审读教科书中的插图和版面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文中配图是否合理、科学、美观,图文比例是否得当。教科书中的照片、地图、插图和图表要和文字内容紧密配合,互为映衬,互为补充,做到有机结合,图文并茂,才能较好地发挥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教科书中的地图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审。
2、插图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如果是从互联网上找的图,还要注意是否有版权问题,是否有肖像权问题等。
3、插图的画面是否构图合理、主体突出、形象生动;
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富有教育性和启发性。
4、版面设计是否新颖、美观,是否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差生发言稿范文第4篇
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写作演讲稿影响极大。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一)口语化
“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如在一次公安部门的演讲会上,一个公安战士讲到他在执行公务中被歹徒打瞎了一只眼睛,歹徒弹冠相庆说这下子他成了“独眼龙”,可是这位战士伤愈之后又重返第一线工作了。讲到这里,他拍了一下讲台,大声说:“我‘独眼龙’又回来了!”会场里的听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演讲稿的“口语”,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由于演讲稿的语言是作者写出来的,受书面语言的束缚较大,因此,就要冲破这种束缚,使演讲稿的语言口语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必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去。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不那么“上口”、“入耳”,就需要进一步修改。
(二)通俗易懂
演讲要让听众听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为此,演讲稿的语言要力 求做到通俗易懂。
(三)生动感人。
语言大师老舍说得好:“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由此可见,要写好演讲稿,只有语言的明白、通俗还不够,还要力求语言生动感人。
怎样使语言生动感人呢?一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二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这样,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
既可调整演讲的 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三是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
差生发言稿范文第5篇
一、同行评议原则
这是针对学术期刊的审稿程序。从审稿程序看,我国出版制度明文规定了三审制,其中,对学术期刊至关重要的是要遵循同行评议原则。同行评议制度源于英国,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学位论文、课题的立项结项、学术奖励等,成为学术评价的基本方式。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遴选论文、保证并提高学术质量的重要途径,国际上通常将是否同行评议作为学术期刊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尽管同行评议制存在着少数学者滥用权威,存在裙带关系、专业嫉妒、个人偏见和利益冲突等破坏性影响,但它仍然不失为最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人们把同行评审看成研究成果的质量声明。[8]在我国的科技期刊中,同行评议原则基本上得到了落实;在人文社科期刊中,遵循同行评议原则的情况不尽如人意。遵循同行评议原则依靠审稿专家,但并不意味着由审稿专家主导审稿,外审专家只能提供参考意见,不能取舍稿件。这是因为,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是一种主从关系:编辑审稿具有主体性,编辑是职业审稿人角色,是专家审稿人的选择者,是稿件刊用与否的决定者;专家审稿只具有从属性,审稿专家是编外审稿人角色,被动地接受所审稿件,主要对稿件内容作学术评价,没有稿件刊用权,只有有限的稿件否决权。[9]编辑审稿和专家审稿的不同职业角色、作用和任务决定了编辑必须主导审稿的全过程。主导审稿是编辑的职责,编辑应提高专业学识水平,消除过分依赖专家的心理,发挥主体作用,主导稿件评审的全过程,否则,把稿件刊用的决定权完全托付给外审专家,自己反倒成了边缘人,忘记了编辑在审稿中的主体地位,放弃了一名编辑应该承担的义务,有违编辑的职责,无益于学术期刊的审稿工作。[10]基于编辑主导的同行评议制度,才能双剑合壁,最大程度地发挥审稿的作用,只有这样,编辑才能把握审稿工作的主动权。
二、公正性原则
这是针对审稿者的道德态度。前文提到的质量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兼容并包原则和客观性原则,都是事关审稿评价的公正问题,这几个原则名称虽然不同,但体现的都是审稿者的道德态度,因而,本文在审稿者的道德态度这一视角下,将其统称为公正性原则。因为要评价公正就必须做到质量面前人人平等,拒绝偏见,兼容并包,尽最大努力客观地评价稿件。公正意味着客观理性。审稿者要秉持理性的态度,一切从文稿的内容出发,不先入为主,排除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拒绝主观偏见等不公正行为,避免根据自己的好恶偏执来筛选和判定文稿,力求客观公正、审慎负责地评价稿件。公正意味着人人平等。在稿件评审时,不因国籍、民族、信仰、性别、年龄以及所属机构而歧视作者,认文不认人,对作者一视同仁,不故意抬高或压低特定的作者。邹韬奋曾经说:“我对于选择文稿,不管是老前辈还是幼后辈,不管是名人来的或是无名英雄来的,只要是好的我都竭诚欢迎,不好的也不顾一切地不用。”[11]唯质是从,人人平等,审稿人要坚持审稿的独立性,不因领导、权威和亲友的干涉而降低学术标准。公正意味着兼容并包。西方哲言有云: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学术期刊要有兼容并包的气度,有门派之别,无门户之见,对不合己意的标新立异之说不轻易否定,不搞学术垄断,提倡学术民主,百家争鸣,只要言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给予肯定,以活跃学术气氛,鼓励学术创新。当然,兼容并包只能是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并不包括导向有问题的稿件,也不包括哗众取宠的标新立异。
三、导向性原则
这是针对稿件内容———政治导向和学术伦理导向问题。用政治性或思想性来概括这一原则,似乎不大准确,因为无法涵盖学术伦理导向。政治导向是否正确是审稿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术研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对各种伪科学。审稿时要注意国家领土和问题、民族尊严问题、涉外问题、历史与宗教问题、涉及国家和军队的机密以及引用和报道秘密资料和科研成果问题、地图边界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照片和讲话引用问题、其他政治问题,等等。在学术伦理方面,应审查研究者是否遵守了学术道德,是否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窜改数据资料、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不端行为要勇于揭露。此外,要注意稿件中有无违反法律、侵犯他人权利、有无违反实验伦理的问题。遵循导向性原则要消除两个认识误区。(1)漠视科技期刊的政治导向,以为科技期刊探讨科学问题,没有政治导向问题。科学研究,看似无国界,同样存在政治导向问题,上述的各类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在科技稿件中。科技期刊的编辑也要讲政治,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严守出版法规和纪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12](2)导向正确与言论自由的认识误区。有人以为强调政治导向有违言论自由,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言论自由有其限度,违反法律规定,就会损害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在处理政治和学术的关系时,涉及政治问题的,不以学术研究为由,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有关政策;当然,也不能以政治正确为由,压制学术自由,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只能通过学术争鸣取得共识。
四、学术性原则
这是针对稿件内容———学术质量问题只要是学术期刊,就须遵循学术性原则。当然,因稿源状况的不同,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可以从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价值性)三个方面来衡量论文的学术质量,因为这三者代表了研究成果评价的三个维度。[13-15]创新性是论文评价的核心指标。创新性从层次上可分为原创、再创、补创,大多数论文属于再创和补创的范围。[16]创新的分量有轻有重、有大有小,未必一定是石破天惊的宏论。开拓新的领域、提出新的理论、推出新的方法,固然是创新;以新视角、新方法论证老问题,完善、验证和补充原有的知识或技术,运用理论工具解释新的现实问题,参与学术争鸣,提出不同意见,等等,都可以说是创新。科学性是论文评价的基础指标。学术研究有其研究规范,这就是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的科学完备性,包括研究资料的详实性与准确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研究逻辑的自洽性、实验的再现性、论证的充分性、结构的严谨性、表述的精炼性、术语的规范性等等。学术论文必须反映出这种研究规范,才具备科学性。实用性(价值性)是评价稿件的重要参考因素。实用性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新观念、新思想,也可以是新做法、新技术。理论性论文要看是否揭示了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律,对学科的发展是否有推动作用;应用性论文要看对生产、教科研及其它社会实践活动是否有实用价值或指导意义,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可读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