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9-16 13: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8篇

幼儿园工作的主要任务,正确的健康观念包括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然而大多数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这次为您整理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家长自古以来对子女成才的期望就高,社会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口号不绝于耳,家长与社会的高期望直接转嫁到了幼儿园教师身上。家长不仅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睡好、玩好、绝对安全,还要求幼儿园成为人才的摇篮,要求幼儿教师成为孩子成才的第一保证人。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曰益丰富、复杂,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的快速变化令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力不从心。在与幼儿教师们的交谈中,我们经常听到:“每天太累了,回到家只想安静地休息一会,话都不想多说一句。”“莫名其妙地回到家就想发脾气。”这些话反映出许多教师真实的心理状态。据调查:有26.1%的教师需要接受心理指导,48.1%的幼儿教师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困惑、竞争中的压力,同事间的矛盾等等,给幼儿教师心理造成了很大影响。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丰富了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相关学科,而且对维护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科学的教育幼儿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职业心理特征、人格心理特征和适应性心理特征三部分。职业心理特征作为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中对于教师职业的心理认知成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根据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它可以分为灵敏性、创造力、非权势性、期望感、移情性、激励性、教学效能感七个方面;人格心理特征是从教师人格特征中提取出来的、体现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的一些心理特征,该特征对幼儿习惯的养成及人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有恒心、自信、成就动机、责任感、客观公正性、自尊感六方面;适应性心理特征包括幼儿教师的人际适应和职业适应,是幼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顺利开展自己工作的保证,具体包括乐群性、心胸豁达、监控性、轻松兴奋、挫折耐受性五个因子。职业心理特征、人格心理特征和适应性心理特征围绕幼儿教师职业本身构成了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结构。

西南师范大学张大均提出: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包括教师的情感特征、意志品质、职业兴趣、智力与教育能力、人格特征及教育信念。上海师大李伯黍、燕国材认为: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应包括教育机智、教育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言语表达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独立创造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适应新情景的能力)、人格特点(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

在心理学上,人们普遍把心理素质分成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方面,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中的认知能力应该渗透到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中,更多体现在教师对职业本身、对自身角色以及对幼儿教师与幼儿发展关系的认识上。这种认识应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观察力、想象力、智力等认知能力。个性方面则突出教师从业过程中对幼儿发展、对教师职业成长成熟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心理特征。适应性方面重点强调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各种环境适应。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两类。其中,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行为问题主要有强迫、偏执。

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焦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指对即将面临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痛楚所产生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教师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工作是否得到认可的担忧及对孩子安全、健康等异常关注,在工作中出现紧张、逃避、不耐烦、不愉快、恐惧、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适度的焦虑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是必要的,但过度焦虑将直接导致教师工作质量下降,甚至产生心身疾病。抑郁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等构成的复合性负情绪。主要特征是丧失,如丧失信心、丧失兴趣等。

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强迫--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教师常见的强迫表现是,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否则觉得很别扭,以至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自己或身边的人要求尽善尽美,明知做不到还是希望自己努力去实现等等。有的还表现为偏执。有偏执心理问题的人往往容易广泛猜疑,过分警惕与防卫,常将别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教师存在的偏执主要表现在对同事是态度上,总觉得同事的工作、言行对自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工作压力。面对新时期的社会变革及教育的改革,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期望,家长、学生对教师的高要求,岗位竞争以及多种角色的担当等等,给教师造成了较大的职业压力,从而使他们心理焦虑、情绪不稳、缺乏安全感等,加上教师待遇菲薄、工作繁重,致使教师很难在教育工作中实现“抚育英才”的理想和抱负,而不易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也有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的欠缺使得教师压力更为严重。教师的工作是相当繁重的,不仅工作量多,学科复杂,而且工作时间长,很多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并且经常需要早出晚归,工作超负荷,这使的他们的精神负担加重,由此教师的身心健康,容易发生身心障碍或身心疾病。

2.自身成长。作为教师,一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二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技巧,这是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三要学习相关知识,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增强教学效果、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这些来自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常常困扰教师,越是责任心强的教师,心理冲突越突出,时间越长,心理越不平衡,压力越大。教师是教人的专业工作者,常与人接触,需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情感,但其成就如无法获得立即的反馈,易导致教师对职业的不满意。缺乏职业满意感最易产生职业厌倦,教师对工作厌倦与教师离职、旷职及退缩行为有关,对学生品质亦有消极影响。

3.环境因素。幼儿教师在与学生、同事、家长、领导交往中,关系是否融洽,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因为不能很好在处理各种关系,而产生矛盾冲突,使自己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如果这种矛盾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教师拥有良好心态的关键。

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育

解决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幼儿教师要有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要有意识的进行呵护,努力培养。教师心理健康的具体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幼儿教师在校期间心理素质的养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大批师范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要使他们尽快适应幼教工作,并成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就应该抓好在校期间的心理教育与养成,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品质。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其他学科有关心理教育知识的教学中,注重提高师范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引导师范生主动参与到活动情境中感知、体验,解决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行为改进,而且,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定期深入 m.shancaoxiang.com 实际的教学实践,促使师范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他们能自觉地去学习、思考和创造,逐渐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同时,要通过开展学习、生活、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专题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使他们的情绪得到调节,建构良好的心理结构,从而增强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2、注重健全人格和品质的养成。古人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具有某些优势的自己只要努力,完全能和别人一样获得成功。同时也要悦纳自己,即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只有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一切,待人、处事、接物都要懂得随缘,才会自在;强求攀缘,那将痛苦无边。教师在多元多变的环境中,要先培养自己正确的认知,只有对自己的角色先予以接受与肯定,才可以化消极的态度与作为,不畏外来的冲击与挑战,子工作岗位上,愉快而有效地执行教育的任务。

3、注意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养成。幼儿园是女人的世界,作为女人,幼儿教师大多都爱面子,不服输。有无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园中的一次小小的评比都会使人际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微妙,甚至在有的幼儿园中还存在教师和园长之间的“敌对”关系。所以,要努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只有对同事善良友好、以诚相待,别人才会对你敞开心扉,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努力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认知;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广泛地与人交往,真诚对待交往对象;掌握与学生交往的分寸;把握交往中的教育目标;研究交往与沟通的艺术。同时,还要具备爱心和同情心,宽容、豁达,乐于接纳幼儿,不仅接受孩子们的长处和优点,还要能容忍、接受他们的不足和缺陷。良好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基础。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走进教室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也就势必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和心理状态。《华记》云:“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幼儿只有信任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朋友,才容易相信老师所传之“道”。教师所面对的群体除了幼儿之外还有领导、同事和幼儿家长等,如何协调好与这三者的关系,也是保持良好工作氛围的关键。在工作中教师之间难免会有磨擦和分歧,要有种宽容之心,善于和领导、同事进行沟通、协调,积极化解矛盾,消除误会。

4、注意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能力的养成。幼儿教师要善于根据所在幼儿园的客观条件、管理模式、幼儿状况和人际关系等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心理习惯,保持自身与园内环境的动态平衡,力求教育效果与自身发展达到最优化;特别是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的教师更要主动学习,充实自我,适应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应正视现实,保持心理平衡。同时,要应选择合理、合适的方式缓解自己的情结,或是向他人倾诉,或是求助于心理医生的疏导,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生活来转移情绪。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最后,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

5、注重创设解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模式。心理健康问题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阶段,人人都会存在,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幼儿教师在得知自己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也是应当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幼儿园多为幼儿教师们多创设一些解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模式,解开教师心中的困惑,缓解各种压力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专家为幼儿教师作心理健康讲座,向教师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常识,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

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当教师感到心理有困惑,遇到什么解不开的心结时,可以通过热线向心理专家咨询,使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成熟度,引导教师排除心中的忧郁。还可以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定期邀请专家或引用量表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测,让教师了解、选择、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总之,要解决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要靠师范学校、幼儿园的支持,也需要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全社会来关注和研究,特别是幼儿教师自身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磨练坚强的意志、养成乐观向人的人生观,善于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贺敏。幼儿教师心理健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5:12-13.

[2]余胜美。脑科学与幼儿教师心理素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6,2:47-48.

[3]沃建中,胡清芬。走向心理健康[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245-247.

[4]应敏。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J]。学前教育,2003,7:36-37.

[5]郑晓边。现代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1,3:5-7.

[6]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教师心理卫生[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328-326.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二

不久前的一篇报导很让我震惊,哈尔滨市某中学青年教师跳楼自杀,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解开自己心中的结,终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崩溃。这使我深深感受到学习《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很幸运,通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一、教师需要有健康的心理。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从事这种专业性教育职业的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是必须的条件,优良的心理品质却是教师从教的基础,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前提条件。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和繁忙,社会竞争加剧,使人们未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物质利益至上以及激烈的竞争带来了精神危机,在目前还往往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质量标准,以“成绩至上”作为家长和学生的信条与原则,以全方位的考评结果来决定是否继续聘任教师的情况下,再加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种种偏见,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的无形的压力,教师的情感、个性常常会被忽视,教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比以往要大的多,这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而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正确的自我意识,才能正确理解自己的责任,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悦纳自己的职业身份,积极及时地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才能敬业、爱业、乐业;才能自觉抵制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和消极影响,在教师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并促进学生的全面的未来的终身的富有个性特点的发展。

二、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才能有效地执行教育的功能。

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学生时代,从小学到中学,是一个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上发展都非常的时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比较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在这一段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能否得到满足,能否得到积极良好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但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生活环境的日趋复杂、竞争压力的增大和青少年个体心智模式的更变,由于社会、家庭、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及压力,使得现在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很大影响。据调查,目前在学生中焦虑、自卑、孤僻、厌学、逃学、出走、越轨违法行为、心理精神病等等,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老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老师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

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力图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并允许个性的张扬,允许权利的扞卫,允许爱好的发展,允许孩子自主的选择,使孩子的自尊自信得到充分发展。并在教育中积极地挖掘教育思想,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才能主动关心帮助引导他们。

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教师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的影响需要精神的感染,需要教师的人格力量,需要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不断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体验教育真谛并为之感到幸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需要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充实、完善自我。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三

摘要: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教师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中普遍存在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亚健康正在迅速蔓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分析造成亚健康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教师;心理问题;心理状态;亚心理健康

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正逐年增长。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四面出击”,现在加上写论文、教改、迎检查、末尾调整,变成了“八面受敌”,教师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压力巨大的职业之一。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为了更好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不仅社会各界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本人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了解一些维护心理健康的常识对教师本身尤其重要,现就本人了解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在此与大家分享。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事实上,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怎么高估也不过分,因为心理健康所能带给现代人的,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本身,而且是更大的潜能实现,更高的生活质量与更多的身心幸福感。过去,一般将心理状态正常与否划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疾病两种状态,但完全的心理健康者和真正的心理障碍者或心理“病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处于中间状态。如果我们把健康的心理比做白色的,不健康的心理比做黑色的,那么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灰色心理即是所谓的亚心理健康状态。由于它处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两种状态之间,因而又被人们称之为“第三心理状态”。

亚心理健康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在生理临床上表现为:时常觉得心慌气短、浑身乏力、莫名疲劳,经常头痛头晕,稍一运动就腰酸腿疼;在心理上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尔杰斯为亚心理健康易感者描绘的心理画像是:情绪低落、自卑失助、放任冲动、角色混乱的人。

有人指出现代人陷入“第三心理状态”的七大信号:

(1)焦虑感――烦恼不堪,焦躁不安,生机的表相下充满无助;

(2)罪恶感――自我冲突,有一种无能、无用感;

(3)疲倦感――精疲力竭、颓废不振、厌倦、无聊;

(4)烦乱感――感觉失序,一团糟;

(5)无聊感――空虚,不知该做什么,不满足但不想动;

(6)无助感――孤立无援,人际关系如履薄冰;

(7)无用感――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自卑羞怯,内疚和缺乏信心。这些感受是现代人陷于第三心理状态时的求救信号。

亚心理健康是一种比较痛苦而又显得无奈的心理状态,处于“第三心理状态”便是处在一种无望、无力、无助的心理境地。亚心理健康者更多的共同体验是:“我们没有心理疾病,但似乎心理又不怎么健康;我们什么心理体验都可能有,但却少有幸福感。没有心理障碍与疾病,但又感觉心理不健康”,这就是第三心理状态的心理学定义。亚心理健康者在一般情况下也能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总体上看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等表现。他们自感活得很累,到医院却查不出任何毛病。最新心理科学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中60%~70%人都程度不等地处于这种第三心理状态――属于亚心理健康者,其比例之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预防亚心理健康,可以从两方面人手:

一是善待工作:

确定恰当的工作目标,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分清自己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不使其互相错位;承认并正视自己的工作局限性,不把工作中的问题带回家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学会享受并把握工作的乐趣。

二是善待自己: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尽可能多接触能使自己快乐的事,具备广泛的生活乐趣;正视并建设性地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基本需要;为自己留出能使自己更新、补充能量的时间;做些多年来想做却总抽不出时间来做的事,如旅游、带全家出去玩;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服务与帮助。

如果处于亚心理健康状态,该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呢?以下8条也许会对老师们有益:

(1)重视快乐的价值;

(2)诚实待己、怡然自处;

(3)不再庸人自扰,拒绝杞人忧天;

(4)抒发压抑感受,清理消极问题;

(5)发展积极乐观的思考模式;

(6)降低期望水平,放慢冲刺脚步;

(7)追求人生大梦,建立亲密关系;

(8)尊重自己,亲近别人;

总之,摆脱亚心理健康,走出“第三心理状态”的“医学处方”是:均衡营养、保障睡眠、多晒太阳、劳逸结合、静坐放松、适当锻炼;而“心理处方”则是:与人为善、兴趣广泛、悦纳自我、心境良好、人格和谐、让心宽松。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四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师教书育人任务的基本条件。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更新教育思想,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全面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人们逐步认识到了优化心理环境的重要性。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因而教师在优化教育心理环境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教师有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否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健康的心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师教书育人任务的基本条件。“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性格影响性格,以情感陶冶情感”。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当前正值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之新时期。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间,同学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会用饱满的情绪,热情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积极地探究问题。

我们常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曾经有人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中的一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言教不如身教”。黑格尔有句名言:“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有什么样的人格,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只有人格才能塑造人格,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学生具有“向师性”,什么都会向教师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自然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如果具有双重人格,不仅本身会成为道德上的伪君子,而且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会对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对教师的品行产生怀疑,使教师的教育不但无效甚至产生负效应。有时教师的“一个镜头”就会胜过一周的教育,因此,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

我们会看到,当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做到亲切地说服教育、耐心地辅导讲解、仔细地批改作业、以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十分高涨,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他们能够从教师的一招一式中、从作业批改到辅导学生时的一丝不苟中,体会到老师所付出的心血,以及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他们的学习潜力将随着教师的引导而发挥出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反之,当教师情绪不稳定,教学修养不高,或其它原因反映出随便、不仔细、不规范时,就会造成学生松松散散,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且这种不良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纠正的,这种不良的心理态势,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每天每时都在接触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危害不会低于身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这就是说,教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不良情绪有80%来自身边的长者,这其中也包括教师的。有些教师有时不知不觉地把不良情绪带进了课堂,把学生当成“出气筒”,无缘无故地对学生发火,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有的教师有意无意地贬低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由此产生了自卑感,失去自信,造成厌学、弃学的后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尊严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有些教师的偏心,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致使后进生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于”,大多数中学生很少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这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疏远。而受到教师偏爱的好学生中也有不少人对教师的不公平做法表示不满。

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素质的调整和完善

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思想,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全面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使自己的心理素质与新课标的要求一致。

1、改变思维定势

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年来已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学生的文化成绩好,考上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的人数多,教育教学工作就做得好,否则就不行。

要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需要,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的思维定势。这除了要改变各级行政部门的评价体系以及升学模式以外,作为教师首先应从心理上适应新的要求,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围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而开展。只有彻底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教师才能自觉地教育学生合理的安排丰富的课余生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工作。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心理压力:减负了学生只贪玩不好管理、学生减负教师加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受得了吗等等。其实,我们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大量的“高分低能”现象,就能悟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培养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性,就能使自己的心理逐渐放松。有了心理准备,减轻了心理压力,即使是教师的负担加重了,当教师的也能乐意去接受,工作起来也就会有轻松感。

2、完善心理品质

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是有个别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品质上。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情感、意识、兴趣、情绪、能力、性格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因为教师对“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解与接受取决于思维是否具有敏捷性和深刻性,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又要求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广阔性。另外在学生减负与素质教育中,也存在心理适应与思维品质培养等心理素质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维品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对自己的心理品质有所认识,及时地丰富自己的思维品质,使自己的思维既具有广阔性,又具有深刻性;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灵活性;既具有逻辑性,又具有敏捷性,适应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及时、敏捷、灵活地确定新的工作方案,变换工作方法,并当机立断地实施到新的工作中去。

顽强的意志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每个教师应把自己磨练成一个不畏艰苦,意志坚强的人,以此来感化自己的学生。

教师还要心胸博大、兴趣广泛,认真探究学生心理的兴趣,用自己广泛的兴趣去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保持舒畅乐观的心情,使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健康、智力、思想品德发挥积极作用。也就是发挥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特殊功能。

3、合理调控情绪

教师情绪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对教育信息接受和反应的水平,并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效率。因此,教师应掌握心理科学知识,加强思想修养,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挫折而垂头丧气,也不因胜利而沾沾自喜。

当然,教师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不是神仙,其情绪自然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必须合理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使其不至于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不利和影响。曾报导有一位有经验的女教师,在其母亲去世的第二天来到教室,但自己的心情十分悲痛,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她首先说“对不起,我母亲昨天去世了,心情不好,请同学们原谅。”于是她得到了同学们的谅解,意外的是这一天课堂纪律特别好,教学效果也特别好。事实说明,这位女教师的处理是恰当的。

教师只有做好心理调整和完善工作,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才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变革中站稳脚跟,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总之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林会。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探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5(2)。

[2]白桂香。教师实用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

[3]李红军。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J]。世界教育信息,2004(7)。

[4]王丽君。变革社会中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7)。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五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良情绪,影响了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大部分教师出现了心理问题,如:紧张、忧虑、担惊受怕,难于集中精神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本文论述了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几种途径。目的是引起其他人关注职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 生源差 教育问题 不良情绪 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 原因 内应外因 心理健康标准 解决途径 自我调节 关注心理健康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崇高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人民教师是塑造年轻一代的辛勤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肩负着造就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任,不仅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教学能力和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作用于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全部心理品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种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精神活动,教师的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是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既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界的各种物体,也不是一般的有生命的动物、植物,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具有一定思想、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的活生生的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那些有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养成良好品德的学生很顺利地进入高级中学继续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可有一部分玩劣不拘、没有好的习惯和品德的学生完成不了初中学习任务,自然成了职校的主要生源,使职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问题,产生了不良情绪,影响了心理健康。

一。职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教师的无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书还要育人。所以要求教师既要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要有组织课堂教学和驾驭学生的能力。对职校教师的要求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有一老师,进行计算机教学。为人厚道老实,平时不善交谈,但非常钻研业务和精于业务,可在教学中,目无尊长的学生们不喜欢他这种“老学究”的教师,对他的教学要求不仅置若罔闻,甚至对他进行人生攻击。只要他一开口讲课,学生就在底下“涛声一片”,他提高声音大声地制止,学生不说了,可他一说,学生接着说。这老师气得脸红脖子粗,拿起板擦敲了一通,可学生又展开了第二轮进攻,大声地讲开了鬼故事,引起了同学们一片的叫好声。这时,外面走过了查课的教务主任,这老师心一紧,拚了全力,跳了起来并大声地制止,这才吓住了学生稳定了课堂。这老师上完这节课,费尽了气力,不仅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试想这位老师今后以怎样的心态再次走进这间教室继续上课呢?

2、教师的无尊

人们都说师道尊严。前提是教师必须是“完人”。教师不能说错话和做错事,因为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否则他就有师德的问题。在社会、在家长、在学校、在学生面前就没有尊严可谈。

有一操外地口音的教师,刚刚调到职校教学,她没有适应这里的学生,所以她感到教学中有许多的烦恼,心情也很郁闷。有一次,当她走进教室,看到好多学生说话地、东倒西歪坐着地、女生当众化妆地……乱哄哄地一片,一点也没有上课的状态,她着急了,大声地组织着纪律,希望看到良好的上课面貌,却没想到学生并没有收敛,反而更乱了,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你们怎么不要脸呀!”还没等她反悔,有一女生马上站了起来:“你说谁不要脸?你才不要脸呢!……我们要告校长!”吓得这个新来的教师,不仅忍受着自己被骂了一通的气,还要向学生不停地道歉,才算平息了这件事。可毕竟被学生当众大骂了一通,伤了自尊,回家大哭了一场,算是心理的发泄吧。

3、教师的无助

自学生入校那天起,教师就要承担起学生的成长、教育、思想、状态甚至安全等等。当然教师能做到的就从来没拒绝过,并也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有一次,全校卫生大扫除。有一男生擦玻璃,被同学恶作剧地关在了窗外的护栏里,同学们嬉笑着,跳着,这男生被激怒了,抬脚就把玻璃踢破了,看着玻璃的碎片落下,班主任关心学校的财产呀,怒了,斥道:“你有本事再打一块!”这男生毫不理会班主任的气话,用拳头猛击玻璃,使手背受伤,鲜血直流,送往医院,结果肌腱断了。家长责备学校,要求赔偿医药费、伤残鉴定费、交通费、营养费和精神赔偿费,学校要求教师自己承担,教师认为自己没有错误,要求上法院。学校怒之,整顿!结果教师把一年的收入都赔给了家长,学校还把她的工作业绩给否定了,自己在郁闷中过了一个暑假。在假期中给了教师一个心理调节的空间。

4、教师的可悲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时刻承受着多重挤兑!在生存的夹缝中艰难地爬行着。社会要求他们在精神上要是一个完人——时时刻刻要警惕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万万不可放松对自己的自我约束,戴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帽;学校要求他们在教学上要把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家长要求他们无私地奉献给他们的孩子,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学生要求他们不管对老师怎样的伤害都不要伤害他们,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不管对老师有什么样的伤害都是可以教育的,而老师是教育学生的,不能有任何的有害学生的行为。由此可知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极为可悲的。

有一班主任教育她们班里屡次犯错屡次不改的学生。学生摆出一副傲慢无礼的气人神态,时不时地顶撞着老师,刺激着老师疲惫而脆弱的神经,老师被激怒了,忍无可忍,顺手拿起桌上的水杯向

这名学生泼去,这学生不顾一切地向老师扑去,忘了老师平时对他各方面的帮助和关怀,抓着老师的衣服,同时朝老师的腿上踢去、踢去……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位男老师进来了,制止了这种行为。可血顺着老师的腿流了下来……随后学生的家长来了,不依不饶让老师赔偿学生的伤害,动不动扬言要告教育局,还要媒体曝光。校长迫于压力把老师当成了违反师德的案例,全校讨论批评,并让老师向家长道歉,赔偿了学生所谓的精神伤害费和没必要的检查费,而老师的医药费却没人去问。

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的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学生家长要向老师道歉,中国的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教师不处理是教师的失责,教师要是不会处理事情或处理不得当的话,要给人家赔礼道歉,还要赔偿人家精神损失!记得一篇报道曾写过,教师罚站会侵犯学生的五十多种权利。可是,作为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是否也侵犯了教师的权利。

像这样的例子时常发生在职校教师每个人的身边,谁也不敢保证这样那样的事不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身心疲惫的教师时时在祈祷千万不要冲动,即使被学生激怒了,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思维,不要说错话和做错事。有的老师说:“我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嘴,学生就整不了我。”更有老师高喊:“铃一响,上课堂,老子今天就死在课堂上。”可悲可泣的老师们,每天都生活在担惊受怕的心态下,谨小慎微地进行着这样的教育工作,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

二。职校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1、调查职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近60%的教师表示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

近90%的教师表示有压力;

近40%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好;

近90%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等等

2、职校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在教育工作中,说话的节奏变慢、喉咙易嘶哑、情绪充满了忧郁或自卫性,一句话总是重复说,口头语“啊”非常的多。

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没有热情、对学生出现好的成绩表现冷漠。

当学校提出教育要求时,教师情绪紧张、不安、担惊受怕、有的就易怒、易燥、发牢骚、动辄会责怪学生和迁怒于同事。

有的教师神经高度兴奋、周日的晚上会失眠、食欲不振、女性教师生理不顺、有时出虚汗。

有的教师神经过敏,总是自言自语或沉默不语,对教学工作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无可奈何感,当在校园里时,易多愁善感、出了校门心花怒放,感到格外的愉快。

甚至有的教师在外面看见穿着和校服相似的人,都会回避,与学生年龄一样大的人,都不愿意交流。

教师的身心疲惫,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中降低,对他们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量又会随之变得低下,出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失常现象。教师的心理问题又会影响到学生,使教育出现恶性循环。

3、影响职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影响职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的直接原因是过重的内外压力。

内压:是指来自学校内部的压力

虽然职校教师的教学成绩相对重点校的压力小些,但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也是非常沉重的。组织这些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双差生上课,是非常困难的。学校要求教师打铃必须到教室、课堂教学不能出现乱课,甚至不能有学生趴着上课,对此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检查。每一次检查结果都要与奖金、甚至聘任挂钩。班主任每天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协助学校完成教育管理工作。管理好学生,尽量不让学校从劣等生的行为中扣分,否则班主任工作就不达标。学校每月28日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每次都关系到老师的经济问题,钱囊不鼓的老师都会感到压力。

在教师与众差生之间进行大量的教育工作中,学校会以师德、责任、规范、形象等要求着教师,有着良好素养的教师只能默默忍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伤害,心理不能释放,心理健康严重受损,这方面要比重点校严重得多。

外压:是指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职校学生的家长不会理解学校管理的艰辛。他们认为:“我已经交了学费了,我们花钱买教育,我们就是上帝,孩子交给学校,你们老师就要管理好”。强调老师的责任,忽略了家长的责任。出现问题不仅不配和学校,甚至拒绝与老师沟通。学校处分那些行为不端的学生时,家长就会指责、谩骂老师,甚至威胁老师。

社会对教师的关注程度尚未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低,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工作责任重,工作竞争强,社会期望值高,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完善,这些因素的结合,使教师的心理压力越积越重,最终导致教师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化。

4、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所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

职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⑴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

有的职校教师认为,他培养了一些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工作业绩不错的学生,也值得骄傲。这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接纳它,喜欢它,教师才能真正地做好教育工作。

⑵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遇到困难时,应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保持镇静,能忍耐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⑶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独立进行一定的创造性活动。例如:在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时,提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经验创造出一些有效的学习专业课的方法,并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一技之能。

⑷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等的相互关系。一个心理发展健康的教师,必须

能融洽地协调好这四种人际关系。尤其是职校的教师,更要处理好与家长、与学生各方面的关系,是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⑸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教师的教育环境是不断改动和变化的,学生的生源是越来越差,那么就要学会处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新的教育对策和方法,积极适应和改造不良的教育教学环境,不被环境所左右。

有的职校教师在挫折和需要面前,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但也有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或者未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冲突,导致出现情绪状态不稳定,易激动;与学生的关系紧张,无法开展教学工作;与同事的关系不协调,出现回避的态度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恶工作情绪,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而教师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作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言行举止的榜样。因此,如果教师心理健康有问题,那么他们的劳动对象——学生就是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受害者。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注重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也是学校、社会的重要任务。

三。职校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天津《今晚报》2006年1月18日报道:“出席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魏锡林等代表和参加天津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杨金元委员,分别向两会提交议案、建议,指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关心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的压力。”

魏锡林等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制定《天津市保护教师身心健康条例》的议案。杨金元委员指出,目前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压力过大的问题,部分教师正在遭受心理问题的困扰。

由于职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教师长期的紧张、忧虑、担惊受怕,难于集中精神,造成不良情绪,使教师的工作效率下降,学校出现了几起教师与学生冲突事件,学校管理者为解决这些问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逐步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了以下几种途径:

1、领导者正确看待和谅解出现教育问题的教师

职校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管有多么的辛苦,还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任劳任怨的,这就避免不了和学生发生矛盾和冲突,教师有时情绪不能控制,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理解力和意志力明显下降,说话过头,甚至做出十分荒谬的事。学校领导者都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理解和体谅教师,往往不急于批评、斥责,他们要弄清事实的真相,帮助这些教师解决问题,使教师从困惑中解脱出来,有助于受挫教师缓解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同时领导用适当的方法对教师进行说服、批评。对于非原则问题,领导谅解、容忍。因为领导认识到处于心理挫折状态下的教师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教师遇到问题时的行为是一种情绪性的非理智的反应。

2、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排解个人烦恼、提高个体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职校领导专门委派教师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让心理专业教师对心理出现问题的教师进行个别交谈,启发教师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出主意,提希望,帮助教师解除烦恼,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独立地处理各种冲突和困难。

3、思想教育

教师出现不良情绪是主观感受,与人的主观状态有重要的关系。职校领导对这些教师除加强思想教育外,还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帮助教师分析原因,教育他们放弃不正确的动机和不切实际的目标,帮助他们了解事情的真相,修订正确的目标,调整力量,制定具体措施,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工作,对待学生,乐观向上,培养良好的精神面貌。

4、改善环境

职校的领导们尽可能地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工作安排等方面考虑到教师的感受和反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为个人解决困难。如解决子女上学问题、老人的护理问题等。

5、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

在实际生活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他们的情绪除与领导者的关心帮助有关外,还与群体的心理气氛有关。职校领导努力营造一个充满关心、友爱气氛的群体,让教师在这样的群体中互相化解心中的不畅,使教师不良的情绪得到宣泄,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自我调节

“人生逆境十有**”、“酸甜苦辣咸——甜只占一分”,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问题时可以求助他人,但最终还是要自己面对,因此学会掌握调节是必要的。

1、宣泄情绪

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不应该无限制地压抑情绪。遇到教育问题后的情绪应该得到适当的宣泄。压抑会导致疾病。宣泄情绪的一般方法是主动与可信任的他人,如朋友、亲人交谈,倾吐心中的积闷。当把痛苦全部倒出来以后心情就会平静一些。切忌迁怒于人,不正当的发泄会导致不良后果。

2、注意转移

心情不好时,可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通过转移注意,让快乐的情绪淹没忧郁,使消极的情绪逐步消退。从事体育和其他活动也是转移注意的最好方法,如徒步走一段路,骑自行车转一转等。积极工作着的肌肉产生刺激传入大脑的冲击力是很强的,足以横扫一切,把人从其精神羁绊中解放出来。切忌呆在家里,坐在沙发上,一个人闷头体验不良情绪。

3、原谅自己,恢复自尊

出现问题总有自己方面的原因,要敢于正视现实。自己犯了错误,造成了烦恼,首先要坦白地承认,然后,把内疚和失败扔到脑后。只有彻底摆脱失败,才能恢复自尊。坚信失败已成过去,成功就在前头,用新的热情和经历去充实自己的生活。

4、把问题当成经验,变成动力

一帆风顺的人是没有的,都要在人生的进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问题,不要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产生不良情绪。应当看到问题中有好的一面,它会给我们带来经验、知识、才干、能力、风度、气魄,使

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增强我们的才干,从而不断地成熟起来。

每个人能力的提高是在学习和锻炼中获得的。如果出现问题,就逃避,就产生不良情绪,就会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会有发展了。

不论怎么讲,社会上尊重教师的人要多过看轻教师的人,大多数还是尊重教师的。教师的尊重的确是别人给的,但更多的是自己争取到的。不管别人怎么说,你首先要问问自己,所谓的“为人师表”你是否真的做到了吗?或者有些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苛刻了一点,大家都是成年人,受不了这样的约束,但是,如果教师不从自己做起,学生、家长怎么会服气?学校的声誉从何而来?教师,就是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这样的教师才能带出好的班级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己的生活、工作受到点限制没有什么不好,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教师传授知识过程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首先,你有了很多的听众,通过你的讲授,学生们每天都在成长,并且学到了新的知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几年后,你或许可以骄傲的说某某公司的经理是我的学生。

所以,让我们为自己的职业骄傲吧,快乐吧!忘掉烦恼,让自己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六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的“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孩子,可见幼儿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根据各种资料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在对湖北、河南两省的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评定中,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态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江西省的11个地市中进行的心理健康症状的自评中,就发现了有轻度症状反应的人占了总人数的24.2%,中度症状的人数占了11.2%,症状反应偏重的人数占3.6%,反应症状严重的人数占1.8%。以上数据,应当引起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很多人都认为幼儿教师不是应该活泼、开朗、充满童心的吗?怎么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这两方面来寻找原因。

一、外部因素:

1、 来自社会的压力。

尊师重教在我国已被提倡多年,教师在社会已有一定的地位,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定位却难以令人接受,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普遍认识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游戏,让孩子好好吃饭,帮助孩子穿好衣服,不要让孩子出事就好了。很多人提起幼儿教师,就会觉得这是个既简单又轻松的职业,不怎么重要;而有子女正在接受幼儿教育的家长,又会对教师提出很多过高的要求,既希望教师像高级保姆一样,又希望教师像个教育专家。他们都没能真正了解幼儿教师的作用,忽视了现代幼儿教师的独特性、重要性、多样性。

2、 工作的负荷重。

幼儿教师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首先:

1、班级人数多,《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每班人数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据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幼儿班级有超标现象,现在在幼儿园里,中班普遍有30多个幼儿,大班则40多人,有的地方幼儿园人数则还要多,这样班级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2、案头工作多,幼儿园除了要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要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外,还有一大堆的任务:课件制作、技能比赛、教育笔记、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册、写各种反思、写论文等等,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这是导致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直接原因。3、教育对象是3到6岁的幼儿,此时幼儿年纪较小,不少地方不能自理,又对于很多事情、问题似懂非懂,好奇心重。这么一来,教师所承受的负担就非常重了,小到吃饭、睡觉、上厕所……,大到户外活动、出门游玩等处处都充满不安全的因素,教师一旦没注意就可能出现问题,这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 特殊的环境,特别的人际交往。

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其主要组成的人员是女性教师。女性工作往往很细心,对待小孩子会有一种天生的耐心和责任感,但是女性往往喜欢攀比,争强好胜之心比较强,而在竞争过程中,女性表现往往又是含蓄的,不善于表达,因此大家相互间往往容易产生猜疑、嫉妒的心理,这无形中又加重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

4、 不完善的教师评价。

每个学期都会有评优、评先进、考评的事情,幼儿教师往往都是独门独户的工作,最了解她们的恐怕只有幼儿了,然而参与评选的却是在工作方面相互了解不多的同事,同事评选的时候往往凭的是人情、关系,因此很多时候是不公平的,一些踏踏实实工作的教师并不一定能得到应有的荣誉。尤其是年终的末尾评选制,就算大家工作都不错,还是要有一个末尾进行流动,实在是一个不公平的对待,忽视了大家的辛勤劳动。

5、 劳动报酬低。

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而教师们常常感到自己极度付出却收获甚微,同时又要支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使得教师心理感到不满。

二、 内部因素:

1、 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压力。

测查中表明,“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是普遍存在于该省幼儿教师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同时,教师抗教育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在行为上,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特点。

幼儿教师的社会角色比较多,一方面是教师,一方面又是一个妻子、母亲、女儿,两者之间的冲突较难处理,极易产生过多的忧虑和自责,这一切使得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剧增。

2、 身体压力。

由于工作的压力太大,许多幼儿教师身体状况不良,声带疾病在幼儿教师中非常普遍,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教师的声带得不到休息,声带的负担越来越重,很多才30岁的教师,有的甚至30不到嗓子就变得嘶哑了。与此同时,不少幼儿教师还有听力障碍,因为幼儿园里孩子的喧哗声极大,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发生听力障碍是在所难免的。这些身体上的疾病给幼儿教师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三、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 外部环境:

首先全社会都要为幼儿教师营造重视幼儿教师工作、支持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氛围。全社会通过宣传、制定政策等措施,让所有人来了解、接触幼儿教育工作,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复杂性,为幼儿教师创造一个理解、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减轻他们过重的心理负荷。根据调查,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幼儿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提高待遇和福利,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

其次,幼儿园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教师确定自己的目标,提供教师学习深造的机会,建设民主、平等的幼儿园精神环境。作为领导,要善于看到每位教师的亮点,善于和每位教师沟通,鼓励每位教师进行创新,给每位教师适当的奖励,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并妥善解决教师间的矛盾。

不管是政府还是幼儿园,都应该努力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为教师举办各种关于心理的讲座,让幼儿教师有倾诉、发泄的场所,并能得到适时的指导,帮助教师健全心理。

同时,健全考核制度。幼儿园应抽出一段时间,让教师互相观察、了解其他教师的工作情况。并发放家长问卷,让家长无记名的为老师打分。在考评时,让每个人参加(在编老师、自聘老师、保育员阿姨),而每个人的配班老师和同班的保育员打的分数在总分中占较高的比例。在全园合格的基础上,取消末尾流动制,对于最后两名教师,要对其问题进行分析,让教师更好的提高自己工作能力。

2、 教师的心理保健:

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调查发现,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百分之百的都认为自己能胜任幼儿工作的,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有33%的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有11.5%的人觉得工作很吃力。幼儿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识,知道幼儿教育这个事业是重要、长远的,不要局限于目前的环境,教师应该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去面对这份工作。

二要改变工作方法 。因为幼儿教师时时面临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的差异和变化,所以我们可以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也只有把幼教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工作来做,这项工作才会有吸引力,才会充满乐趣;相反,把日复一日的幼教工作当作单调不变的、机械的重复,一个教案十几年、几十年不变,这当然会使工作变得乏味而无生气。

整合、简化案头工作。幼儿园教师有许多案头工作,其实有些案头工作可以整合和简化,比如教学反思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区域观察与个案观察记录相结合,教养笔记、教学反思等与自己研究的课题相结合等,这样既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也可以提高工作实效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在调查中发现,那些对工作总是充满热情,并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的幼儿教师,有75.3%是因为她们在幼儿教育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长,比如有些教师在语言、计算、美术、音乐等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长;有些教师则在幼儿教育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论文经常在园、市、省里获奖,并且时不时还有论文发表在报刊杂志上。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在园里园外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工作的自豪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只有形成了职业特长,才会在竞争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起来才会有成就感、优越感;也只有这样,工作中的“苦”才会真正变成乐,工作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三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努力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一些调查表明,有13.8%的幼儿教师不喜欢幼儿教工作是因为工作单位里人际关系不如意,而喜欢幼教工作的教师中则有64.7%不愿意离开幼教工作岗位是因为舍不得单位的那种融洽的人缘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做好工作,热爱工作,以及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创还得靠自己去开创,比如多和同事、领导沟通交流,多帮助别人,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些宽容,多些接纳等等。

四要学会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心中有积郁,要学会宣泄,及时适度的宣泄会使得我们的日子变得轻松些。跑步游泳、写作阅读、唱歌跳舞、逛街购物……当你不舒服的时候,这些都是很好的宣泄方法。极度悲伤时,不妨大哭一场,这更是有益身心。

总而言之,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把不好的心情转换为快乐,这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七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师管理 心理健康

摘要:在人们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同时,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职业特点、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因此,作为幼儿学校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她们的心理特点,创设条件不断改善她们的内心状态,找到维护她们的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对幼儿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幼儿教师的素质是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前提,他们作为幼儿学校教育计划的具体执行者,担负着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任,对实现幼儿教育目标起着关键作用。川能不能培养出健康成长的孩子,除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外,关键在于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是否健康。如果担当此重任的教师心理不健康,又怎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因此,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成功的幼儿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教师工作的职业特性

1、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如同培植苗木,它关系到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要搞好幼儿教育首先要有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尤其在当今,在提倡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高要求: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复合型的能力、良好的个性特征等。面对现代社会对教育目标、策略等提出的愈来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素质不高,就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感觉到自身发展的压力。

2、工作量大、工作烦琐

幼儿教师面对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需要处理的事情从照顾好幼儿生活起居,到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再到培养他们的个性,工作量大,琐碎繁杂。根据国家现行的规定,幼儿教师工作时间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但是由于幼儿学校为了满足孩子多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使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国家的规定,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学校的原因

1、教师的发展需要不能满足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能够进行自我发展。除了基本的能力素质外,还应具备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手段等。广大教师必须克服时间、经济以及精力等方面的困难,尽最大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近年来,新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地引入到了幼儿学校,这必定要求教师能适应新的形式,能够跟上课改的步伐。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只有少数教师有进修的机会,大多数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

2、幼儿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满意度低

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大致包括教师和幼儿、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同事、教师和领导之间几个不同的层面,这些人际关系构成了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每一个层面的关系都会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以及他们的心理状况。在所有这些关系中,教师与同事之间关系满意度低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有调查显示,有13. 8%的幼儿教师不喜欢幼教工作是因为工作单位里人际关系不如意,而喜欢幼教工作的教师中有64. 7%则因为喜欢单位里那种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社会的原因

1、家长的期望过高

现代幼儿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苗”、家长的宝贝,因此家长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a]家长们不再把幼儿学校当作是孩子的临时寄养所,而是赋予学校重任,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在幼儿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也对幼儿学校在教育环境、教师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方法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期望、高要求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2、社会的支持度不够

虽然社会上对教师有很高的赞誉,但有一些人对幼儿学校和幼儿教师却怀有错误的看法,他们觉得幼儿学校不同与其他阶段的学校,教师的地位不能很好的被肯定和尊重。社会和家长们的对教师的不肯定和尊重的行为,极大地伤害了教师,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三、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应采取的对策

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儿童的质量,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既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也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只有不断改善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才能有效提高幼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种种原因,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采取以下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身体、业务、心理等方面。管理者对教师进行管理以保证教师的高素质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严格规定教师的招聘条件,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保证教师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解决工作中的教育教学问题。!’〕二是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以应付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新时期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三是学校管理者应定期请来幼儿教育专家,以专题的形式给幼儿学校的教师传达新的教育理念,保证幼儿教师能根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针对社会上对幼儿教师存在偏见、不尊重的现象,学校的管理者应做好宣传和沟通的工作。一方面,向上级行政部门反映,通过法制与宣传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幼教的社会氛围;〔‘忍另一方面,管理者应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幼儿教师的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满足幼儿教师的合理需求,使其付出与回报基本持衡。

(三)开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咨询

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纳人到学校管理的内容中来,对教师开展心理沟通和心理辅导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并通过举行心理讲座或座谈会等增加教师对心理知识的了解,使他们具有自我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和实施教师心理辅导计划,如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定期开设心理咨询等;还要尽量创造条件为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为教师缓解压力。

(四)提供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提高他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师工作环境:一是校领导应在科学民主管理上下功夫,在评价层面上进行改革,建立一种科学、合理、规范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走“人本化”、“人性化”管理的路子,赋予教师教学自主权,让他们与领导拥有同样的话语权。二是建立和谐的群体协作关系,妥善解决教师间的矛盾冲突,尽量多组织集体活动,使教师有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三是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也要善于发现问题,通过个别谈心等方式,使教师的情绪得到合理的调节,在工作中没有太多的不满情绪和积怨,教师的工作压力自然会减小,心理问题也会慢慢减少。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八

目前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心理状况不佳已经不是某一个幼儿园的个别现象,实际上这种状态已经辐射到整个幼教行业领域。我们都知道,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是整个幼教行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导致幼儿教师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职业倦怠情况频发的原因有哪些呢?

1.职业性质决定了责任大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一般年龄都在3-6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孩子基本上还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且不说外界的伤害,即使幼儿本身也可能造成对自身的伤害,例如:"吞咽了细小的异物","自己跑跳过程中磕碰",这些看似很意外的事件,其实在一线教师的工作日常中却是时常发生的事情,并且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处理起来工作难度相当大。这就决定了一线幼儿教师在上班时段必须精神高度紧张,时间长了就会造成精神压力过大,身心疲惫。

2.工作时间长

幼儿教师一般来说上班时间都较其它行业早,因为要赶在幼儿父母上班前就把孩子接手过来。下班比其它行业晚,要等幼儿全部接走之后,再准备好离园前的安全检查工作,甚至还要加班备好明天的课才能下班。再加之平日的工作内容琐碎、工作量过大等原因,从而产生职业厌恶感。

3.普遍收入偏低

就目前幼教行业的整体薪金待遇來看,是普遍偏低的。即使是一些公立的幼儿园,工资水平也仅仅处于当地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中等偏下,就别提一些民办、私立的幼儿园了。于是,劳动强度与付出与所得回报的不成正比,包括社会主流媒体的不理解与错误的舆论导向,加剧了这个行业的整体职业倦怠现象。以至于很多幼师专业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并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那么如何帮助调节现阶段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恢复其美好的心境、稳定的情绪,从而拥有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呢?

(1)给予尊重。首先要呼吁整个社会给予幼儿教师应有的尊重,毕竟媒体报道的个别伤害幼儿的教师是极少数现象,不能以偏概全,一棍子打翻整船人。心态良好、人性善良的一线教师毕竟是大多数,特别是自己有了孩子的教师,一般来说,心态还是比较良好的。而社会方面,应当积极提高幼师行业的工资待遇水平,提高福利,给予其与劳动付出相对等的劳动报酬,稳定幼师队伍,减少其负面情绪。

(2)加强自身的学习。常言道,越努力越幸运。首先要把教育教学放在第一,认真对待教学的担当和重要性,要集思广益,达到共同学习的意识,不断的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严于律己,要求自己,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从思想上,生活中全面了解幼儿,爱护幼儿,懂得怎样的教育与呵护,才能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并给幼儿良好的示范教育。

热爱教学,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使命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主要标志。首先热爱自己的工作,喜欢爱护幼儿,用自己丰富的思想与感情,培育幼儿潜在的能力,加备对幼儿的关爱与呵护,倾注全部的爱,寻找他们生活中的亮点,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拉进与幼儿心灵上的距离,使孩子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飞跃成长。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树立幼儿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教师必须具备敬业精神,忠诚党的教育工作,兢兢业业,激发对工作的热爱,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幼儿的教育中去,献身使命,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前提。

一个好的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注重个人素质,要以自身的行为做表率,展现自身人格的魅力,为人师表,礼貌待人,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教育幼儿,诲人不倦。

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树立幼儿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的幼教行业中,更多的是注重幼儿教师理论及专业性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其心理健康的培养。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淡化功利,接受现实,通过自身的心态调节,适应现阶段不能立刻改变的社会整体现状。毕竟心态决定人生。每一朵花都有属于它的美,每一个角度决定每一处人生的风景。

总之,幼儿教师行业整体的心理健康调适,需要社会、单位及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建设,要整个社会改变观念,不要已消极的情绪针对她们,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我们要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从方方面面入手,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改善幼儿教师的心理现状。

参考文献:

[1]郭德珍:《浅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整的策略》

[2]廖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3]百度:《教师奉献心得体会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 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8篇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