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二期观后感心得大全精彩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要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农村工作之中,坚持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乡村自治组织和文明骨干分子的积极性,形成乡村文明建设合力。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二期观后感心得最新大全2020【精彩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二期观后感心得 篇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金融领域的现实要义。
作为秉承“化解金融风险、提升资产价值、服务经济发展”国家使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稳健而不保守、进取而不冒进”的理念,依托不良资产主业优势和综合金融服务功能体系,充分发挥“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的特殊功能,聚焦于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综合性的不良资产业务“主战场”,发挥好新时代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的“主力军”作用,体现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家队”担当,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业改革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未来,我们将重点抓好“五项坚持”。
一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地一以贯之。公司改革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我们要持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围绕公司党委的部署做好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二要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我们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强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我们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以提升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把公司各级党委、党支部打造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三要坚持强化不良资产主业,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经过18年的探索,长城资产由单一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性机构拓展为收购处置问题债权、重组盘活问题企业、托管拯救问题金融机构的“问题解决专家”,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全面统领公司改革发展和业务经营,坚定不移地强化不良资产主业,持续扩大金融不良资产收购规模,进一步规范非金融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开展,依法合规地推动不良资产主业的创新发展,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再立新功。
四要坚持服从服务于实体经济,发挥并购重组优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我们要以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落实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依托“不良资产+”理念,发挥并购重组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金融服务的业务优势,运用资产公司“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的特殊功能,着力助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在中高端价值链的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中高端消费和现代供应链等新增长点,以及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从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更深入的进展。
五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公司改革发展和经营转型。长城资产已经完成股改,转型为根植不良资产主业的商业化经营机构,但不论股权结构如何变化,长城资产都是承担着“化解金融风险”重任的国有中央金融企业,必须积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和加快经营转型,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自身稳健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商业化的经营模式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重任。我们将积极树立推广依托不良资产切入并购重组业务的“不良资产+”理念,在严守各项监管规则的条件下,围绕不良资产主业创新开展各项业务,在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二期观后感心得 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发展。
首先,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不能直接提供解决各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只能与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时因地因事作出理论创新,形成符合各国实情、时代特点的具体论断,才能指导具体实践。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真理,根据时代的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回答、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决定于它把握、理解和解决时代问题的程度和水平。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变化趋势,从时代变化和世界发展角度,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要求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展现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科学解答时代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回应并解答这些难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再次,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不断发展。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物质力量,更好地发挥改变世界的作用。因此,就理论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为人民群众立言,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就理论蕴含来说,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各种问题,解民惑,排民忧,护民利;从理论形式来说,必须用人民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说得顺的语言表达出来,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理转化为具体、形象、简单、通俗化的大众化话语。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能够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的过程。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前途
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实践证明,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当前,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严峻复杂,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各种挑战。如果理论创新滞后于现实,就会导致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乘虚而入。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又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与西方思想文化的交锋中彰显出自身的科学理性,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斗争中显示自身的独特魅力,在解决当代中国的实际问题中显示自身的实践价值,在对时代问题的有效回答中得到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信服,才能切实做好“补钙”的工作,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使党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乎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就擦亮了中国人民的眼睛,为中华民族找到了出路,从而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在回答新的实践问题过程中不断汲取时代的营养与元素,实现理论创新与发展,从而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远没有尽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世界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中国由衰至兴、由弱到强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同时,中国也面临一系列复杂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指导新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必须依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去解决。这些问题及其解答不仅具有民族的、特殊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的、普遍的意义。如何回答和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出的客观诉求。回答和解决不好,就会跌入西方的话语陷阱;回答和解决得好,就能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此,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做到用中国的话语体系解读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推动新的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二期观后感心得 篇三
***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而且为实现这一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作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在党的十八大第一次被写进了政治报告。经过五年气势磅礴的伟大实践之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上均有了重大创新。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的如下理论和实践创新,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清醒的认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来看,问题总是会伴着实践的推进而不断地出现。因此问题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存在了,我们对问题却没有清醒的意识。十九大报告在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其中就明确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具体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时,报告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论断,报告在论及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时,甚至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理念。这一切无一不彰显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清醒的问题意识。
第二,对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思路和举措。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表述,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治理思路的提升。也就是说,我们在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之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变得广泛而多元。这就意味着我们党不仅要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也要自觉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维护正是由此成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之一。
也正是在这一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框架下,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解决生态文明问题的总体指导思想,而且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就总体指导思想而言,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事实上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地列入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宏伟蓝图中,体现出了更宏大、更宽广的执政情怀和治理视野。重要的还在于,报告提出了详尽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如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
第三,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庄严承诺。生态问题是个全球问题。近代以来,人们曾轻率地把自然界的存在仅仅看作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手段。于是,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缺失、物种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便日益凸显。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努力,从积极促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同志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签署《巴黎协定》,再到g20杭州峰会中国与其他国家达成共识要积极推动《巴黎协定》尽快生效,再到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无疑是置身当今环境问题迭起的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世界的庄严承诺:我们不仅不把解决贫穷、发展经济同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更不会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还要为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作出中国特有的贡献。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二期观后感心得 篇四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传统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二是实现生产经营信息化。其一,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支持。科学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光有这一点还远远不行。现代农业产业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产量以外,还要形成产业经济。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资源支持。其二,现代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支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升级,对农业商品的销售方式带来了突破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进一步运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将是农业现代化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其三,数字农业是未来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数字农业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自动监控等高新技术为基础,力求节约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均衡,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将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是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乡村治理法治化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法治思想建设,提高村民法治认识水平,特别要提高农民的法律保护意识,教育农民牢固树立学法、懂法、爱法、护法、用法的思想观念,增强个体法治意识,厚植法治文化,奠定坚实的农民法律保护基础。
四是实现乡风建设文明化。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和体现。必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需要注意的是,文明乡风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必须在营造文明乡风的浓厚氛围上下大力气。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热情,凝聚起新时代亿万农民群众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强大力量,还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农民吃苦耐劳、勤劳善良等优良传统,进而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此外,充分挖掘并发挥当地优秀乡土文化、创造新型的乡村文明风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总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要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农村工作之中,坚持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乡村自治组织和文明骨干分子的积极性,形成乡村文明建设合力。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二期观后感心得 篇五
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华民族5000年发展繁荣历史规律、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启示、改革开放重要历史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经验总结、“两个十五年”新征程的宏伟蓝图,交相辉映,一纸绘就。而全面依法治国,则是这部重要历史文献华美乐章中平滑稳健、高亢有力的一个重要声部。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并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等重要原则。这些也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规律和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在全面依法治国上,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稳定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日益增长的要求。这些方面的每一项进步,都需要法治建设协同跟进,都需要依法治国予以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站上新起点,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必将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从而更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更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更加强化__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