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最新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游词(六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游词篇一
阿斯哈图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岩石”。它处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草原上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格外突出。据专家分析,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 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造就了阿斯哈图冰石林这一方神秘的独特的自然风貌,具有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丽,泰山之雄奇。这里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峰峰各异。
阿斯哈图冰石林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举世罕见的“冰石林”。阿斯哈图石林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还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萨斜塔”。
阿斯哈图石林形态多变,很少有雷同形状,而且浑厚粗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触目。当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于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马柱、神剑石、南天门、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称。
阿斯哈图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奇石怪异、风纯木秀,令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一处石景,从不同的方位观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这时,你会为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感慨万千。
内蒙古美林谷生态旅游区导游词二
美林谷生态旅游区位于喀喇沁旗美林镇内,从赤茅一级公路可直达景区,西距北京299公里,承德87公里,东距赤峰90公里。美林谷景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是一个自然形成,以原始次生林和亚高山草甸为主体景观的旅游度假胜地。
美林谷森林密布,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景色宜人,谷内野兽出没,百鸟栖息,历史上就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谷内既有奇峻陡峭的山峰怪石,又有众多的山泉河流,著名的锡泊河便发源于此。她流经峡谷时汇集了景区内多处泉流,水流量达每秒0.4平方米左右。由于长期地质运动和高山流水的下切作用,该区域形成了19处坡积裙和高山湿地冲积扇,它们环形分布于背风向的山脚下,水草丰美,鸟语花香。走进这里,你便有如贴近了大自然的肌肤,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吸,晃如走进了世外桃源。谷内最著名的景区为韭菜楼和滴水壶。自锡伯河源头沿山而上,进果树洼,上百花坡,登白桦岭,过石板天桥,便可见一楼型石峰,峰后大片冲积平原上长年生长着丛丛山韭菜,韭菜楼便因此得名。美林谷风景区由北京美林正大投资集团投资10亿元兴建,届时将成为华北地区独具神韵的自然风光旅游风景区。
(一)韭菜楼
韭菜楼风景区,位于喀喇沁旗西部与河北省交界处,山形东北平缓,西南陡峭,主峰海拔1860米。由于山高林茂,泉水从山脚处冒了出来,顺沟而下,一路上汇聚着其它山泉,形成了滚滚奔腾的河流,这就是锡伯河的源头。清代,韭菜楼属木兰围场。因为森林茂密、水草丰美,从康熙皇帝开始,木兰围场辟为习武狩猎、避暑游玩场所,现在在韭菜山顶有时还可以见到残瓦碎陶、箭簇矛头等遗物。
再往前走是百花坡,这里盛开的鲜花主要有石竹子花,浅黄色的癞毛子花,还有纯紫色的高乌头花,蓝白色的山苏子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过了百花坡转过阳坡小洼,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修长挺拔的白桦树,这就是著名的白桦岭。
走出白桦岭,我们看山梁上立着的一块长有双耳的奇石,说明韭菜楼的主峰就要到了。从山下仰望,山顶呈平台状,南北各有一峰,南高北低。北峰脚下的“骆驼石”、“石门岩”、“椅子石”等景观,与对坡林海中的几处石丘隔谷相望,天然成趣。
北峰顶部有处醒目的石岩,一东一西,对峙而卧,东岩伟岸奇崛,西岩小巧别致,上边有两个石笋,似一对脉脉含情的恋人在窃窃私语,所以被称为情侣石。
最美当属“南楼”风光,走过弯曲的小路,直奔高十几米、长五十余米的石峰,就上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天桥”。“天桥”宽不到一米,窄不盈一尺,对人的胆气既是一种压抑又是一种挑战。
过天桥不远处,在悬崖峭壁上,有一天然洞穴,叫做“鸳鸯洞”,据传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对不甘父母之命的恋人,不畏世俗,携手逃人这深山,毅然跨过天桥,隐人林间,靠野菜野果在这“鸳鸯洞”内度过一个甜蜜而美好的蜜月。
在距南楼北峰一里之遥的地方。生长着一片片的山韭菜和筒葱,是天然的绿色食品。“韭菜楼”就是因在楼顶似的山巅生长着田园里的韭菜而得名。
(二)滴水壶
滴水壶景观挂于美林乡敖包梁一侧的石崖立壁上,高约30米,因雨水渗水积在山腹汇集而成,长年滴水不断,峭壁顶上一块壶型巨石凌空悬卧,斜坠如倒水,故得名滴水壶。
滴水壶一年四季,变幻莫测,春秋两季,滴水不止,一里之处就可听到叮咚悦耳、有韵有致的滴水声。夏季的滴水壶最为壮观,此时滴水壶水量充沛,形成了小瀑布,从崖顶上一泻而下。这珠玑的组合,水流的跌落,虽没有“忽闻雷声殷前川”的雄姿盖世,却有“温柔是我力是我”的生动秀美。远远望去,洁白水帘,飘飘然然,扬扬洒洒,如绸缎飘舞,如仙袂飘举,如淑女浣纱,好一幅美妙的水景图,让人陶醉。冬季滴水壶则结成数丈冰挂,似壁银帘,重新回归渲泄后的平静和爆发后的沉默中。滴水壶的四周也充满生机和惊奇,滴水壶川沟谷狭长,宽约30米,周围天然次生林资源丰富,针阔树种繁多,秋霜过后,黄、绿、紫、红,各色纷呈,绚丽多彩。
内蒙古河套平原(河套灌区)导游词三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讲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阴山以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南北朝时称“敕勒川”,五代时叫“丰州滩”,明朝以后称“土默川”;后套平原指乌拉山以西至巴彦高勒的平原。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内蒙古磴口与宁夏青铜峡之间的“西套”,即通常所说的银川平原。现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银川平原。银川平原和青铜峡以南的中卫平原则合称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又称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又称河套地区。
黄河在此先向东北流,后转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马蹄形的大弯曲,称为河套。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东西沿黄河延展,长500千米,南北宽20~90千米。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地表极平坦,除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坡度较大外,坡降大多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贺兰山以东的称银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称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称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临河市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别是乌兰乡胜丰村就称为大后套。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东至乌梁素海,东南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西界乌兰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西山嘴以东,乌拉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又称三湖河平原,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一15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属大*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势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黄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发展农业。
周朝之前,属于狄人的匈奴人(归属存在争议)生活在河套。春秋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东部。秦朝统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西汉时,前120**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前120**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东汉时,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北宋时河套被西夏和辽朝所分别占有。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抗战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于此,兴修水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光绪年问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黄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现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纵横交错。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
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游词篇二
欢迎您,尊贵的客人! 欢迎您,远方的朋友!
欢迎您来到神奇美丽的阿尔山!
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蒙古语意为“热的圣水”。199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阿尔山市,隶属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101个旗县市,面积7409平方公里,是大兴安岭上一座年轻的边境口岸旅游疗养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阿尔山是封存在远古森林中的世界文化遗产。阿尔山拥有世界最大的矿泉群、天然完整的火山地质遗迹博物馆、长达七个月的冰雪奇观、浓缩的大兴安岭森林公园,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蒙古国四大草原交汇于此,成吉思汗漠北铁骑从这里崛起。草原森林相拥,冰雪温泉绝配,湖泊火山交融,城市幽静,阳光明媚,绿色欲滴,空气清新得装罐就能出口。不管各位朋友是来沐浴、避暑、观光,还是运动、探险、科考,深邃博大的阿尔山都会让您不虚此行,甚至惊叹不已!各位请跟我来,一起撩开阿尔山神奇美丽的面纱,去亲近阿尔山,品味阿尔山,拥抱阿尔山吧!
不到阿尔山,等于没来过大兴安岭。不洗温泉,就是没到过阿尔山。肌肤浸润在温泉里,象紧靠在爱人的胸前,又象依偎在母亲的怀里,那又何尝不是大地母亲涌自地心的热情拥抱呢?
阿尔山矿泉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分布在三个区域上,即海神集团矿泉区、安全沟矿泉区、金江沟矿泉区,计有76眼矿泉,形成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世界上最大的矿泉群--阿尔山矿泉群。其中阿尔山疗养院矿泉群最为著名。
在南北700米,东西70米的地带,共有48眼泉水喷涌不息,日涌量600吨。南面泉群皆为冷泉,水温从1℃至25℃不等,主要是放射性氡泉和偏硅酸泉;北面泉群为冷泉、温泉、热泉和高热泉四种混泉,水温从12℃至48℃不等,主要是重碳酸钠泉和放射性氡泉。两泉近在咫尺,一如探汤,一如握雪,实在是大自然的玄妙和神秘。48眼温泉除了重碳酸钠泉、偏硅酸泉、放射性氡泉之外,还有硫酸泉、食盐泉、铁泉、明矾泉、硫磺泉、碘泉等等。
这些泉具有较丰富的氡、氟、锂、锶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通过皮肤进入体内,改善身体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整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从而起到保健、治疗功效。
阿尔山矿泉适应症范围广,无毒副作用。具体适应症为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代谢分泌、血液、神经、骨骼肌肉八大系统66种疾病及皮肤科疾病、其它疾病30种,尤其对一些棘手的疑难病症,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等有显著疗效。临床证明,温泉疗养确实起到了很多药物及理疗达不到的医疗作用,并显示出高效、速效、长效的优点。70年代末吉林一教练患严重风湿病,洗浴几个疗程后,居然满场跑当起了蓝球裁判!神奇的是,有一眼泉患者洗浴其中,五脏六腑哪有病哪有明显反应,简直就象高明的大夫一般,被人们称作“问病泉”。
阿尔山矿泉属于火山性矿泉,有别于世界上众多的循环水性矿泉,其形成与古老的火山运动有关,地理结构独特,既有土质肥沃的新第四纪产物,又有原始火山喷发的流纹岩和花岗岩。矿泉区地层中各种稀有矿藏丰富,地下水自然净化程度高,常年洁净。
阿尔山疗养院矿泉水来自地下2800--3500米的岩层断裂带,由于地下深处岩层的高压、高温,使断裂带水流周围岩石释放大量化学成分,在静水压作用下,处于循环状态的地下水沿断裂层上升至地表形成矿泉。
关于矿泉还有许多传说,耐人寻味。相传在满清年间有一残暴的扎萨克王爷吃野味成癖,派一名叫敖力吉别的奴隶到大兴安岭打猎。敖力吉别用强弩射中一梅花鹿的腿,梅花鹿站在一眼泉边用舌头蘸水舔舐伤口。当敖力吉别逼近梅花鹿时,梅花鹿竞奇迹般拔腿飞跑,宛若无伤。敖力吉别好奇地走到泉边,望着热气腾腾的泉水惊诧不已。失去猎物的敖力吉别懊丧而兴奋地如实报告了王爷。王爷怒,不信其言,命人打断敖力吉别的腿,并凶残道:你也去洗好吧!敖力吉别强忍伤痛来到泉里洗浴。几天后,敖力吉别折骨重新接好,精力也格外充沛。王爷哑然,遂奉泉为神。
还有一说更神奇,说成吉思汗的坐骑腿部受伤,从一眼泉中走过不但伤势痊愈,而且更显剽悍与威武。成吉思汗欣喜异常,惊呼:哈伦阿尔山!哈伦阿尔山!从此哈伦阿尔山名扬天下。
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妻子孛儿帖都来自哈拉哈河滨的弘吉剌部,就在今天阿尔山一带。弘吉剌部女子如花似玉,男子刚健威猛,诚信善良。成吉思汗令:弘吉剌部女子世配皇子,男子世尚公主。被蒙古黄金家族视为国舅部落。相传成吉思汗爱孙、元世祖忽必烈16岁当监国王子的时候,右脚奇痒难耐,红肿起泡,不敢着地,无法随军出征,便去弘吉剌部娶亲。察必姑娘每天带忽必烈到一处热气腾腾的泉水中浸泡和擦洗,足疾治好之后,忽必烈娶回美丽善良的察必姑娘,佳话传遍弘吉剌部,当地遂奉泉为神。
这些传说也许不可全信,但利用阿尔山疗养院的矿泉强身治病,有据可查的历史已经150余年。史料记载,蒙古族利用矿泉治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七百余年,元代文宗皇帝御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对矿泉水的性能、医病作用和医疗方法有明确论述。清道光、咸丰年间,呼伦贝尔副都统总管衙门佐领敖拉・昌兴与喇嘛医生、工匠对矿泉的温度、效用做初步鉴定,并用石块修砌泉眼,以做疗养之用。1920--1920**年苏联多次派专家到阿尔山矿泉考察,至今《俄罗斯民间医学》一书仍有哈伦阿尔山一章。1931年9月九世班禅确吉尼玛在阿尔山沐浴。1934年,侵华日军在矿泉西北100米处建1座石头楼,名“大和旅社”,开始入室洗浴,现在依然使用。1948年,解放军建立了军人疗养所,修建了水疗室和解放纪念碑;1951年以后由内蒙古卫生厅、内蒙古总工会、吉林省总工会、吉林省白城市卫生局等部门管理。现由阿尔山市管理。乌兰夫、李德生、杨成武、高士其、郭兰英、蒋大为、赵本山都曾来此洗浴。
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游词篇三
欢迎大家来到内蒙古风情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以蒙古族传统历史文化、宫迁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核心,以草原景观为背景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蒙古风情园,于20**年6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开工建设。
蒙古风情园是经内蒙古自治区计委批准立项,列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优先项目。园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西北侧,距市区8公里,总投资3.4亿元,一期工程用地1万亩,投资1.2亿元。蒙古风情园集蒙古族建筑、草原风情、歌舞表演、饮食服饰及历史文化、宗教礼仪为一体。
蒙古风情园是内蒙古和呼和浩特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工程,是由鄂尔多斯市东方路桥集团投资建设的特大型旅游景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8公里处(昭君墓北侧),园区占地1万亩,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
蒙古风情园是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集蒙古族历史文化、军事文化、宫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有:可汗宫大酒店(四星级标准)、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广场、成吉思汗纪念堂、马文化博物馆、蒙古大汗营、苏勒德群、白云塔拉、小召寺、王爷府、知青园、腾格里敖包、赛马场、篝火台、人工湖、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游览交通服务中心、草原神舟航天台、草原浩特、草原渔村、生态停车场、甘迪尔草原等多个景点及功能区。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明确内蒙古东方甘迪尔蒙古风情园有限责任公司为该项目的业主单位,我公司根据经营需要设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工程部、园林部、保卫部、市场营销与项目研发部、经营管理部、游客服务部8个职能部室和可汗宫大酒店、蒙古风情艺术团2个经营实体。
我公司将本着政府创造投资环境、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倾力打造中国旅游业的名牌产品,向世界展示一个绿色的、风情万种的蒙古风情园。蒙古风情园将本着文化经营、市场动作的基本原则,倾力打造中国旅游业的名牌产品,向世界展示一个绿色的、风情万种的蒙古文化旅游圣地。
以"天人合一"为理念,以蒙古包为建筑母体,形成庞大的古列延式建筑群落。与蓝天、白云、草原、水域浑然一体,气势博大。整个建筑体现了草原宫殿宏大、壮美的独特景观。"蓝天白云穹庐顶、金光四溢甘迪尔",由布赫同志题名的"天下第一包",加上大包两边错落有序的观景包和环形水带,构成动感十足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出鲜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游词篇四
近日,我去了一个安静的地方。之所以说安静,是因为与景致而言,它不如气候温润、草原青绿时那般游客众多;与我个人而言,虽少了友人相伴,徒步于各种景致,倒是留下几分独行的静谧。日日守在暖屋中,竟不曾细细感受一番冬日该有的气质,得缘来到蒙古风情园,正契合了游玩的心境。
走近蒙古风情园的彩虹门,远望整个景区,视野中无巨型的高大建筑,显出一份让人亲近的平和。仰望头顶,天似穹庐,碧空万里,伴着周遭的凉意,耳际不断传来如铃声般影影绰绰的响声,仔细寻来,原来是彩虹门上的“苏勒德”铁穗在轻风的吹动中发出的声音。伴着这种乐声,踏上蒙古大道,道路两边矗立着20组雕塑,有文字、有人物,边走边看,这些雕塑倒成了不错的信息导游。
一路向西折北,便可见成吉思汗广场和成吉思汗纪念堂。纪念堂整体建筑结构为坛、堂结合,每年的阴历5月12在此处举行大型祭祀仪式,如果恰逢当日来到蒙古风情园,便可领略蒙古族崇拜成吉思汗的传统祭祀文化。堂的外墙上是用不同文字雕刻的成吉思汗箴言,如“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己”,“君臣才智,治国之本;妻子贤惠,安家之宝”,“临民之道如乳牛,临敌之道如鸷鸟”等。纪念堂前的两侧,有两块横形大石碑,上有刻文,一为《朵日纳祭》,一为《成吉思汗纪念堂记》。
成吉思汗纪念堂左后方为马文化博物馆,馆中通过实物和文字展示了骏马春秋(马的进化历程、驯化之谜、蒙古马的特长优势、蒙古族的牧马技术),鞍马骑士 (蒙元甲骑震撼世界、明清蒙骑驰骋全国),马背生涯(马鞍上的衣冠风尚、游牧中的饮食习俗),马跃神州(蒙古马兴繁草原经济、蒙古马遍输中原大地),烈马英风(驰马竞技中的英雄本色、翰墨弦歌里的马背豪情),天马神韵(爱马饰马的民族情结、敬马崇马的神化宗教)等主题内容展示。马文化博物馆西侧有蒙古大汗营、苏勒德吉格,再向南行有人工湖、篝火台、草原神州航天台、赛马场、腾格里敖包等,走到近处,相形静默,少了人声的嘈杂,多了细看景物的耐心,整体虽无历史的厚重,却有直接明了的轻快。
再向西行便是七千亩的草原,名为甘迪尔草原,向西远望,枯草漫漫。虽已枯黄,却不失劲力,再加上洒洒漫漫蔓延成野,倒是多了几分气势。夏日有沁人的绿野,冬日有动人的苍茫。站在一旁,你能听到轻风扫过时枯草发出的簌簌声响,如果此时无人与你交流,不妨静静不动,听听草儿诉说的声音。
识得景中致,静得心中情。冬日里,如果想出去转一转,不想人群太过吵杂,不想离城市太远,呼和浩特市近郊的蒙古风情园亦是一个可欣赏之处。
可汗大酒店位于蒙古风情园内,蒙古大道北侧,是园中不可缺失的一景。整个建筑以蒙古包为建筑母体,形成古列延式建筑群落。建筑延伸处有水环绕,与蒙古包建筑所特有的蓝天、白云,以及近处的草地相形成景,许多游客来到这里,总会在酒店前留影,足见其别样的风格特征。
可汗宫大酒店有普通标准间、景观房、豪华标准间、商务套间、豪华套间等,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从呼和浩特火车站(汽车站)乘坐1路(或71路)公交车,在南茶坊站下车,换乘6路,在蒙古风情园景区站下车即到。从呼和浩特市白塔国际机场站乘坐 97路公交车,在海亮广场站下车,步行至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站,乘坐71路(或1路, 56路,58路),在南茶坊站下车,乘坐6路,在蒙古风情园景区站下车即到。
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游词篇五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们下一个即将游览的旅游点是清真大寺。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清真大寺的概况。极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路南端东侧,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的礼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民众举行宗教仪式的专用寺宇。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据《清真寺南北讲堂碑记》记载:“自大清定鼎以来,建立多年。”初建时较为简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大规模扩建。1920**年-1925回族群众又募捐再度重修。全寺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重修时大殿增高1.7米,扩大了七间,南北讲堂展后5.7米,增高1米。寺的总面积扩大了数十平方米。
伊斯兰教传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辽、金、元时期,当时就有许多“回回人”居住在丰州城内。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驻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归化城),并允许山西、河北的农民前来开垦耕地。由于这里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土质肥沃,很多中原地区农民都纷至沓来。也有许多回回人来到这里经商做生意。清朝康熙年间漠西蒙古的准葛尔部落在首领噶尔丹的率领之下占据天山南北,派遣了许多商队来到呼和浩特进行贸易。随着噶尔丹的野心膨胀,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礼,对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康熙皇帝开始御驾亲征,最终迫使噶尔丹兵败被杀。在开战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还乡,但是有170多人不愿离开,在请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随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将张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归化城北,在现在的旧城北门外修建了呼和浩特这座最早的清真寺。
清乾隆年间,清廷再次发兵征讨准葛尔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随清军讨逆,并屡建奇功,战争胜利后随八旗军来到了归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来,建起了“回回营”。之后,还有许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的回回人也来到呼和浩特定居下来。他们多数以经商为主,并逐步发展了屠宰、餐饮、皮毛、牲畜交易、驼队运输等,为呼和浩特商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香妃被选入宫,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护送香妃进京。回来的路上经过呼和浩特,发现在这里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流连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请求当时的乾隆皇帝在归化城赐给他们“一马之地”(跑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说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满弓射出一支箭的距离),这些人后来就定居在这里。据说现在呼和浩特姓马的回族就是当年护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来回族人越来越多,多数居住在旧城北门外。他们有的经商做生意,逐渐变得富裕,就共同集资在旧城北门外数里弧形区域内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这一区域就形成现在的回民区。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穆斯林们朝拜真主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地方。汉语中“清真”一词,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开始使用。但从南北朝到宋朝约800多年的时间里,“清真”一词在文人笔下只是用来赞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写清雅幽美的环境,与伊斯兰教寺庙无关。元代以后,“清真”一词开始与宗教相联系。明中叶后,回族穆斯林赋予“清真”一词以新的含义。他们认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无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独一至尊”。伊斯兰教信仰的中心是:“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两句话一般被称为“清真言”。这样,直至解放前,在我国社会上都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后来,人们把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制作的各种食品,称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点”。此外还有“清真餐厅”、“清真小吃店”等。
现在,“清真”一词已成为世人共知的特殊专项用语了。
〔实地导游讲解部分〕现在我们已到达清真大寺的门前。请大家下车跟我来,让我们一起参观这座别具风情的清真大寺吧!清真大寺坐东向西,大家都知道这个方向是朝向伊斯兰教圣城麦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间的门为朱红色正门。门楣上有清代光绪年间制作的“清真大寺”匾额及楷书“国泰”“民安”四字砖雕。寺门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现已拆除。大殿的外墙后壁正对正门。正门南北两侧的门是旁门,两边是蓝色的墙面。大家请看,大门内正面是庄严肃穆的礼拜殿,系水磨青砖的中式建筑,面积有25间普通房屋大小,可以同时容500人进行礼拜活动。殿后的墙壁上,镌刻有1920**年担任绥远都统的甘肃回族人马福祥题写的“认主独一”、“正心”、“诚意”、“修身”、“明心”、“见性”14个正楷大字,笔势圆润饱满、端庄有力。礼拜殿是寺院内主体建筑,造型别致,殿门朝东,是三开拱形门。
上楣刻有精细的阿拉伯文,意译为“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大殿前有“月台”,登上月台可进入大殿,殿内只允许男性穆斯林集体参加教内重大活动。清真大寺内的装饰纹样都用阿拉伯文、几何线纹和各种植物做题材,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殿内壁上饰有经文。殿顶由十二根红漆大柱立撑,支柱上刻着《古兰经》,寺内也藏有《古兰经》三十卷,是研究伊斯兰教的重要文献,更是呼和浩特穆斯林最珍贵的伊斯兰教经典和地区历史文物。大殿房顶上有五座六角顶楼(象征穆斯林必须坚持和恪守的“念、礼、斋、课、朝”五大天命)。殿前寺院两侧建有南北讲堂。大殿正东有过厅,厅内壁上绘有麦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图”。经过厅可通往后院。院内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净身后方可入殿礼拜。另外,还有望月楼、教长办公室、乡老会议室、海里翻(海立凡)学经堂等建筑。入寺门后,大殿南北两侧有甬道通往寺院内。大殿南侧有碑亭一座,尚有石碑六通,其中以“清重刻洪武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圣字号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有较大研究价值。
在整个清真大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幢伟丽建筑物便是这座大寺东南侧的望月楼。它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登楼远眺,山川物景尽收眼底。它孤标耸峙,正以亭亭特立见奇。它建于1939年,楼高36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攒尖顶,每逢“斋月”,穆民在楼上望月。望见初月后封斋或开斋,故名望月楼。楼分两层,形如竹节,成六棱体,楼的西面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书有“望月楼”三个大字。第一层是外露望台;第二层顶部建有一座六角凉亭,凉亭绮丽雅致。楼顶端的铁柱上装有月牙灯。楼内有七十八级螺旋木梯道盘旋环绕而上。进入凉亭,凭栏远眺,青城新貌,悦目赏心。它与城内的蒙、汉、藏各式建筑荟萃在一起,衬托出呼和浩特这座多民族城市的庄严、绮丽,更有力说明呼和浩特是明末清初以来,蒙、汉、藏、回、满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劳动和精心缔造出来的一座城市,它本身就象征着国内各族人民兄弟般的团结。
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一座风格独特,而且比较优美完整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值得继承和借鉴。1979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1998年-20**年社会各方集资实施了一、二、三期改扩建工程,使清真大寺面貌焕然一新,愈显神圣风姿。如今保存古朴面貌的清真大寺和新修葺的伊斯兰风情一条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为回民区重要的景观和穆斯林活动区域。
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游词篇六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们下一个即将游览的旅游点是清真大寺。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清真大寺的概况。极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路南端东侧,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的礼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民众举行宗教仪式的专用寺宇。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据《清真寺南北讲堂碑记》记载:“自大清定鼎以来,建立多年。”初建时较为简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大规模扩建。1920**年-1925回族群众又募捐再度重修。全寺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重修时大殿增高1.7米,扩大了七间,南北讲堂展后5.7米,增高1米。寺的总面积扩大了数十平方米。
伊斯兰教传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辽、金、元时期,当时就有许多“回回人”居住在丰州城内。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驻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归化城),并允许山西、河北的农民前来开垦耕地。由于这里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土质肥沃,很多中原地区农民都纷至沓来。也有许多回回人来到这里经商做生意。清朝康熙年间漠西蒙古的准葛尔部落在首领噶尔丹的率领之下占据天山南北,派遣了许多商队来到呼和浩特进行贸易。随着噶尔丹的野心膨胀,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礼,对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康熙皇帝开始御驾亲征,最终迫使噶尔丹兵败被杀。在开战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还乡,但是有170多人不愿离开,在请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随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将张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归化城北,在现在的旧城北门外修建了呼和浩特这座最早的清真寺。清乾隆年间,清廷再次发兵征讨准葛尔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随清军讨逆,并屡建奇功,战争胜利后随八旗军来到了归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来,建起了“回回营”。之后,还有许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的回回人也来到呼和浩特定居下来。他们多数以经商为主,并逐步发展了屠宰、餐饮、皮毛、牲畜交易、驼队运输等,为呼和浩特商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香妃被选入宫,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护送香妃进京。回来的路上经过呼和浩特,发现在这里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流连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请求当时的乾隆皇帝在归化城赐给他们“一马之地”(跑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说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满弓射出一支箭的距离),这些人后来就定居在这里。据说现在呼和浩特姓马的回族就是当年护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来回族人越来越多,多数居住在旧城北门外。他们有的经商做生意,逐渐变得富裕,就共同集资在旧城北门外数里弧形区域内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这一区域就形成现在的回民区。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穆斯林们朝拜真主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地方。汉语中“清真”一词,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开始使用。但从南北朝到宋朝约800多年的时间里,“清真”一词在文人笔下只是用来赞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写清雅幽美的环境,与伊斯兰教寺庙无关。元代以后,“清真”一词开始与宗教相联系。明中叶后,回族穆斯林赋予“清真”一词以新的含义。他们认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无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独一至尊”。伊斯兰教信仰的中心是:“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两句话一般被称为“清真言”。这样,直至解放前,在我国社会上都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后来,人们把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制作的各种食品,称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点”。此外还有“清真餐厅”、“清真小吃店”等。
现在,“清真”一词已成为世人共知的特殊专项用语了。
〔实地导游讲解部分〕现在我们已到达清真大寺的门前。请大家下车跟我来,让我们一起参观这座别具风情的清真大寺吧!清真大寺坐东向西,大家都知道这个方向是朝向伊斯兰教圣城麦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间的门为朱红色正门。门楣上有清代光绪年间制作的“清真大寺”匾额及楷书“国泰”“民安”四字砖雕。寺门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现已拆除。大殿的外墙后壁正对正门。正门南北两侧的门是旁门,两边是蓝色的墙面。大家请看,大门内正面是庄严肃穆的礼拜殿,系水磨青砖的中式建筑,面积有25间普通房屋大小,可以同时容500人进行礼拜活动。殿后的墙壁上,镌刻有1920**年担任绥远都统的甘肃回族人马福祥题写的“认主独一”、“正心”、“诚意”、“修身”、“明心”、“见性”14个正楷大字,笔势圆润饱满、端庄有力。礼拜殿是寺院内主体建筑,造型别致,殿门朝东,是三开拱形门。上楣刻有精细的阿拉伯文,意译为“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大殿前有“月台”,登上月台可进入大殿,殿内只允许男性穆斯林集体参加教内重大活动。清真大寺内的装饰纹样都用阿拉伯文、几何线纹和各种植物做题材,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殿内壁上饰有经文。殿顶由十二根红漆大柱立撑,支柱上刻着《古兰经》,寺内也藏有《古兰经》三十卷,是研究伊斯兰教的重要文献,更是呼和浩特穆斯林最珍贵的伊斯兰教经典和地区历史文物。大殿房顶上有五座六角顶楼(象征穆斯林必须坚持和恪守的“念、礼、斋、课、朝”五大天命)。殿前寺院两侧建有南北讲堂。大殿正东有过厅,厅内壁上绘有麦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图”。经过厅可通往后院。院内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净身后方可入殿礼拜。另外,还有望月楼、教长办公室、乡老会议室、海里翻(海立凡)学经堂等建筑。入寺门后,大殿南北两侧有甬道通往寺院内。大殿南侧有碑亭一座,尚有石碑六通,其中以“清重刻洪武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圣字号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有较大研究价值。
在整个清真大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幢伟丽建筑物便是这座大寺东南侧的望月楼。它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登楼远眺,山川物景尽收眼底。它孤标耸峙,正以亭亭特立见奇。它建于1939年,楼高36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攒尖顶,每逢“斋月”,穆民在楼上望月。望见初月后封斋或开斋,故名望月楼。楼分两层,形如竹节,成六棱体,楼的西面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书有“望月楼”三个大字。第一层是外露望台;第二层顶部建有一座六角凉亭,凉亭绮丽雅致。楼顶端的铁柱上装有月牙灯。楼内有七十八级螺旋木梯道盘旋环绕而上。进入凉亭,凭栏远眺,青城新貌,悦目赏心。它与城内的蒙、汉、藏各式建筑荟萃在一起,衬托出呼和浩特这座多民族城市的庄严、绮丽,更有力说明呼和浩特是明末清初以来,蒙、汉、藏、回、满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劳动和精心缔造出来的一座城市,它本身就象征着国内各族人民兄弟般的团结。
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一座风格独特,而且比较优美完整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值得继承和借鉴。1979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1998年-20**年社会各方集资实施了一、二、三期改扩建工程,使清真大寺面貌焕然一新,愈显神圣风姿。如今保存古朴面貌的清真大寺和新修葺的伊斯兰风情一条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为回民区重要的景观和穆斯林活动区域。
推荐访问:内蒙古呼和浩特 导游词 最新 最新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游词(六篇) 最新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游词(六篇) 呼和浩特导游词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