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党务科范文第1篇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事党务科【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人事党务科范文第1篇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重要思想的要求。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
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
粉碎后,曾提出过在20**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
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是在**报告的指引下提出的,尽管与时俱进,不管它提出的时间是否在科学的发展观之后。总书记及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已经形成。我们回想一下,**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重要思想早在、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论十大关系》谈的也是发展生产力,但还不是先进的生产力,也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
这是完全对的,也必须坚持的,**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要说或者有人准要问谁能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我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都提出过“为人民服务”和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而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民主化进程加快了,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局党务人事工作迈向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邓小平和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对于党务人事部门,学习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就是要把科学人才观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我局是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单位,年轻职工所占比例大,做好人才工作任重道远。用科学人才观指导我局的人事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努力加强我局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局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制度;
要加强党务人事干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人事干部队伍,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人事党务科范文第2篇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邓小平和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对于党务人事部门,学习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就是要把科学人才观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我局是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单位,年轻职工所占比例大,做好人才工作任重道远。用科学人才观指导我局的人事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努力加强我局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局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制度;
要加强党务人事干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人事干部队伍,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人事党务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服务型党组织;党员志愿服务;党组织建设
党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系统阐述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部署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任务,明确了“六有”目标,同时号召广泛开展以党员为骨干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首都医科大学将贯彻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期间推出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有机结合,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通过工作总结和实践探索,认为党员志愿服务在创新服务载体、构建服务格局、统筹服务资源、推进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能发挥积极作用。
深入把握高校党建规律,形成明确工作思路
1.对志愿服务与党员志愿服务的认识
志愿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狭义是指社会上的志愿服务公益性组织所从事的志愿服务工作。[2]党员志愿服务涵盖志愿服务的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提倡党员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通过参加党组织活动、社会志愿服务公益性组织活动和个人志愿的各项服务活动等方式,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志愿服务与志愿服务在服务内容和要求上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但更赋予了作为服务主体的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义务性、先进性和组织性。将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有效载体,进一步构建服务格局、整合服务资源、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符合党建规律和工作要求。
2.对高校党建规律的把握
第一,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有效的载体。党员志愿服务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念在高校党员中和师生中更加具体、形象,整合服务资源,使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接触群众、服务群众时,既具有喜闻乐见的高校志愿者形象,也具有群众熟悉的共产党员形象,加强了党在群众中的感召力,畅通了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起到了小载体大舞台、小平台大党建的作用。
第二,高校党员先进性体现需要有效的平台。当前,高校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任务日益繁重,学校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在攻坚克难的改革进程中,学校各项激励政策有限,部分工作需要牺牲休息时间,付出额外劳动。这就要求以教师为主体的高校共产党员在事业发展中起到火车头、领头羊的作用,提倡党员志愿服务,冲锋在事业发展的一线,无私奉献、乐于付出。
第三,志愿服务在高校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志愿服务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开展普遍,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志愿服务理念容易被认同接受。党员志愿服务进一步提升拓展志愿服务的内涵、效果和影响力。高校党建先进示范作用的积淀能引领带动志愿服务工作在高校的蓬勃开展。高校党建带团建、带工建的工作格局有助于立交桥式党员志愿服务的结构搭建,与群团系统的志愿服务形成强大合力。
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以事业为要―党员志愿服务在学科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核心,在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学校工作中发挥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科建设中有不少公益性、服务性、保障性工作,微小却繁杂,没有待遇报酬。党支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用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大家默默落实,解决学科建设中的难题,则能把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工作落在实处。在学科建设中,党员志愿服务有如下形式:
第一,为优秀学术团队提供服务保障。帮助学校解决学术团队在学术带头人引进后的环境适应问题、新教工入职后的教学科研经验积累问题、学科团队方向凝练问题等。多个学系党支部组织党员在工作之余,帮助专家处理流程性报告、表格类填写等工作,减轻专家入校后熟悉行政工作的负担,同时也使党支部和党员与学科带头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对党员和新入职教师,增加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从一杯茶、一堂课、一本书、一次欢迎会入手,增添工作关心、生活帮助、困难帮扶的人文保障工作。通过PI(Principal Investigator,项目负责人)团队党员群众的协同帮助,协助把脉新教师的优势研究方向,促进团队融入、能力提升和学术产出,提升新教师对单位的认同度。
第二,助力学科项目申报。倡导学术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专家带领,帮助指导团队内、学系内教师优选课题方向,提高学科工作效率,该服务对青年教师基金申请帮助尤为明显。例如:某学系党员专家志愿服务为多名年轻教师提供选题方向,其建议与第二年基金申报指南建议方向趋同,形成了高效的学术产出趋势。多个院系由党支部搭建平台,邀请专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讲授项目申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分享心得体验,教师受惠面广,活动反响良好。有的党支部开展“预评助审”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专家指导申报材料撰写方法,帮助教师修改标书。
第三,优化学科管理水平。学科管理部门和学科服务部门通过党员志愿服务,强化服务理念,扩大服务范围,促进管理服务水平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管理服务部门党支部开展的“效能工程”,图书馆党员开展“学科馆员志愿服务”,为用户提供某专业学科信息的深度服务;设备管理部门党支部多位党员设计的工作界面流程使教授们采购实验耗材如网购一样简单,且送货上门。
第四,推进学术交流活动。党组织出面主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作为学院学科建设中的一项公益活动,进一步活跃学术思想,营造学术氛围。例如:药学院党委 “青年教师英语授课教学沙龙”,服务内容包括邀请英语专业人员、英文SCI论文撰写培训、外文学术报告技巧交流等,活动符合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也保留了基层活动的初衷和兴趣活跃点;生工学院“医工缘”学术沙龙的核心主题为“深入医学,融入团队,吸入营养”,为青年教师从工学学科向医学学科的学科转换提供服务。
2.以师生为本―党员志愿服务为师生
高校师生是办学主体,也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力量,服务型党支部在围绕中心服务学科建设时,注重围绕师生所需开展相应活动。在学校常规性和岗位性工作中安排具有服务师生的职能,但依然存在服务死角,通过倡导党员志愿服务,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可以把师生需要的公益性、义务性、人文性工作主动承担起来,把党的关怀、暖心的服务送到师生身边,畅通党群联系的“最后一公里”。
第一,理论导师为学生思想教育服务。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导师是在落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高校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实施计划》文件要求中形成的工作机制。学校以党员志愿服务的形式招募志愿人员,涉及校院领导、部处负责人、教授副教授、离退休老党员等。服务内容为党员集中教育、党内活动指导等,由于志愿者理论水平较高、党务经验丰富,服务热情高涨、工作主动性强,服务中注重与医学教育的联系,既解决了难于组织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参加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本科生导师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本科生导师制在多个学院试行,党员教师带头,义务担任本科生导师,“1对N”个性化从思想引导、学习方法、专业素质、生活辅导、职业指导等方面入手,为本科专业学生提供高水平教学辅导。开展本科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丰富学生课外学习资源,特别是实验类、实践类教学,解决了第二课堂服务比较松散、指导不够系统等弊端。个性化的专业学习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学院本科学生的考研升学率显著提升。
第三,理论专家送学上门服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师生对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十分关注,但高校师生对学习质量要求高,群体不同、需求不同。同时,因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特殊性,大规模集中学习较为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党委宣传部门策划了“送学上门”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为基层服务。该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两个专题志愿宣讲团,8位党员理论专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设定10个专题,共在各二级单位中层干部和党员群众中开展了14次系列宣讲报告会,受到师生的肯定和欢迎。
第四,人文关怀送温暖服务。学校党委在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教职员工人文关怀工作的通知》,各基层党组织在党支部的党日活动和日常工作中,以人文关怀为主题的党员志愿服务开展普遍。服务活动贴近教工生活,有健康咨询、心理辅导、子女培养、困难帮扶、捐助慰问活动、离退休老人关心关怀服务等,使大家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3.以党建为基―党员志愿服务助党建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党建工作大格局中包含服务党建、服务党员,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有义务承担党的工作,助力党的建设。
第一,担任兼职组织员。学校党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兼职组织员工作制度的通知》,采取了从在职、在岗党员中招募兼职组织员的办法,用党员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专职组织员岗位不足的问题。学校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党委各职能部门干部、各二级党委、党总支及直属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党员学生辅导员、五年以上党龄的教师均有承担兼职组织员的责任。兼职组织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发挥党员的政治作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工作条例》,通过审查材料、和发展对象谈心谈话等方式对学校党员发展严格把关,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二,做好非事业编人员党建工作。在非事业编人员中开展党建工作,是近年来党建工作的新课题。认真做好非事业编人员的党建工作,可以增强其归属感,提升其主人翁意识,为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学校党委倡导党员以“心连心、手牵手” 的结对子方式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主动与非事业编人员加强思想上的沟通、工作中的交流、生活中的关心、政治上的引领、成长中的爱护。非事业编人员工作技术不成熟,党员手把手教育培训;非事业编人员突发疾病,党员进行生活慰问;邀请非事业编积极分子参加党的活动等。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非事业编人员工作队伍不仅趋于稳定,部分人员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第三,进一步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通过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培养,推行“党员暖心”等服务活动,多渠道、分类别地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较好地促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特别是为患病党员捐款、节假日慰问困难党员、同离退休支部“1+1”共建、为老党员需求提供服务等活动,使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4.以社会为责―党员志愿服务进社会
高校具有社会服务的功能,用学科的专业性保证了优质的社会服务水平。
学校通过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个人进社区、红色“1+1”、完成重大任务等品牌式的党员志愿服务,较好地实现了党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
第一,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学校响应 “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的号召,结合既往社会志愿服务的基础,通过组织报到及个人报到形式,与右安门街道社区对接,形成既符合社区工作需求又与学校医科特点相关的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思路。学校还设计了一套由多个模块组成的健康服务讲堂课程库,内容涉及健康养生、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内容,选取了学科内很有影响力的专家,其中不乏在央视做专题节目的名人、北京市教学名师、洪堡访问学者等专家教授。党员个人报到注重发挥个人学科特点,主要服务有:慰问访问孤寡老人;进行中医养生和传染病的预防等健康知识宣传;发放健康宣传材料;为老人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指导合理使用健身器材;举办中西医咨询及中医食疗讲座;参与妇女两癌筛查工作等。
第二,深化红色“1+1”活动效果。红色“1+1”活动是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京郊农村以及乡镇街道等。学校在组织活动中注重发挥以下特点:一是服务视角,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的问题,着力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服务内容,注重发挥自身学科教育背景和学科服务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解决相关社会问题;三是服务组织,该类党员志愿服务基于党组织间的工作对接,关系较为牢固,体现服务系列性和长期性。具体工作有 “聆听心声,助医筑行”服务听障儿童、“健康对对碰”沙子营村村民血脂控制系列健康服务、“群防群控惠民生” 良乡拱辰街道血压控制系列健康服务等,社会反响良好,服务成效显著。
第三,踊跃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多名党员志愿者为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注册会员,北京宣武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学生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医院的导医工作,并形成品牌效应。在2013年北京园博会、2014年APEC峰会和学校医学专业认证服务保障等重大活动中,都活跃着党员志愿服务者的身影。
以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要加强学校党委的引领作用和顶层谋划
党员志愿服务决不是党员单枪匹马、各自为政所能实现的,更不是日常的党内活动所能替代的。[3]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载体,其优势在于党组织强大的组织功能,鲜明的组织性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党委的引领作用和顶层谋划至关重要。以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学校党委基于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高校党建规律的全面把握,经过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提出具体工作举措。学校党委在创新服务载体的理念上、构建服务格局的体制机制上、统筹服务资源的工作运行上、激励服务效果的评价方式上都作出全面的顶层谋划,对大力度推进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引领作用。
2.要注重工作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
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载体,需要有切实可行的体制机制予以保障。学校党委在《关于建立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整体思路,在工作实践中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指导思想。履行规定的党员义务,保持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弘扬雷锋精神,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扎实、广泛、持久、深入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密切党群关系、服务周边群众,促进事业发展、实现奋斗目标贡献力量。二是工作形式。党员志愿服务是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组成部分,党员志愿者是学校志愿服务的工作骨干。各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并将此纳入本级党组织的工作计划和安排,予以切实的关心、指导和保障,不断了解校内外志愿服务的需求,积极有序地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定期汇总情况、总结经验,并将活动项目报给学校党委组织部备案,由学校党委组织部负责与学校志愿者协会、教工志愿者社团积极联系、沟通协调,共同推进学校志愿服务工作有效开展。三是服务项目。分为学科志愿服务类活动、党建志愿服务类活动、事务性志愿服务类活动、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类活动、生活志愿服务类活动、社会志愿服务类活动和其他志愿服务活动等七类。四是督导机制。推行《党员服务手册》,修订《支部工作手册》,建立了服务记录机制和服务提示机制,对党员志愿服务进行督促和规范。
3.要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动力和工作活力
党员志愿服务的主责在基层党支部,主体是广大党员,能否调动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和广大党员的内在积极性是工作的关键。因此,在思想建设和党员教育中,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育重点,要让党支部和党员充分认识到党员志愿服务不是一项单纯的支部活动和工作任务,而是作为一个基层党组织所必须具有的组织功能,一个共产党员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进一步从信念宗旨、党性观念上去提高各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开展和参加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内在动力。另外,党支部创新项目评选、优秀年度主题系列工作评选等平台也有利于及时发现、交流、凝练好的经验和做法。
4.要凝聚群团组织在服务功能上的目标同向和相互配合
以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必然会和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工会、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等组织的工作和活动产生交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不能和这些组织各唱一台戏、各干各的,而是要通过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建立多组织间的立交桥式的工作联动机制,大家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同心、同向、同行,发挥不同组织的服务优势,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4]要凸显党组织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可通过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等工作机制与群团组织“1+N”手拉手,凝聚群团组织形成强大服务优势;党员志愿服务也可依托群团组织的服务平台,党组织和党员从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从中引领群团组织的各项服务功能得以有效实现。
本文系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2014年度党建研究课题“以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实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韩淼.做志愿者[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1:1.
[3]李维意,郭广伟. 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1(1):
28-31.
人事党务科范文第4篇
以实事求是态度,准确把握我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新任务。什么是实事求是?同志对此有过精辟的阐述,“求”即我们去追求探索,“是”指科学、真理与理想。简单而言就是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不能脱离实事求是,要不断地探索,找出它们的发展规律,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并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使我们的事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我国社会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我们提倡科学发展就是要充分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对的历史及现状,任何离开历史和现状的发展思维都有可能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卫生事业已不再是单纯的医疗卫生问题,它已经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关注人的健康,保障人的医疗卫生权益。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新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权益的民本理念,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新期待。因此,发展卫生事业,既是重大的民生、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推动服务理念、办院思想的转变。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主要抓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坚持狠抓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明确任务分工,建立落实机制,完善落实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医疗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加主动、更加自觉运用好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正确处理好卫生工作中的重大关系,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努力。
坚持统筹兼顾和谐发展,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方法论,其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何谓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统筹就是通盘筹划;
兼的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伸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顾是照顾,兼顾即全面照顾。我的理解是统一筹划兼顾各方,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即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筹划下把利益攸关的各方按一定的科学规律搭配起来,使其产生最合理的效能,实现最快速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处于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结构状态中,受其影响,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也是城市区有别于农村,且更倾向于照顾城市居民,直至今天仍在不同领域存在这种差别。这种政策上的不平等导致了城市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不平衡;
体现在中央与地方、集体与个人、人与自然等等方面就是利益矛盾。这些矛盾日益凸显为前进还是后退的矛盾。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卫生人才分布、经费投入等方面。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市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当前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医药卫生发展体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优势,积极推动我市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问题的解决。狠抓城乡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工作。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调整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进出政策,要实施分层次吸收人才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完善卫生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制定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健全适应卫生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工作机制。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初就追求与时代同步的先进思想,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现状相结合,大胆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和斗争策略,经过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起了新中国。以后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改革开放等几个大的阶段,每一个阶段每一次变革中国共产党人都把握时展的脉搏,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吸取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成就。但是,面对各种思潮的漫延,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把西方国家先进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建立社会义市场经济体系,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想,也向世界强国表明可能会有“第三条道路”可以使国家走向更加富强的道路。
与此相适应,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看病难、看病贵成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今年4月6日这个历时四年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终于面世了。《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视,对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关心,同时也更加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发展理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深入学习《意见》的内容和精神,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人民群众、医务工作者广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增强群众信心,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要认真履行卫生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加强对《意见》的研究,制定适应我市医药卫生事业状况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适应我市卫生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工作机制。
加强党的规范化建设,为科学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卫生系统成立党委以来,党内各项日常工作主要以基层党组织管理为主,缓解了市直机关党工委的工作压力,实现了事务性工作“下沉”的目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诸如党委委员的职责与权利丞待明确和解决的问题。系统党委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一般都由局机关下属党员较多的党组织的负责人和主管行业的行政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担任;
纪委委员亦是如此。在局机关又设立党组,局班子的党员领导干部都是党组成员;
根据党内有关规定,机关党组领导党委的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系统的党委这一级党组织,完全没有领导卫生行政管理的职责,党委委员没有权力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的决策,其工作仅局限于党内日常事务,停留在审批发展党员工作中。在考核党委的工作时,又把系统党委列为类似乡镇一级党委来考核,各项指标一样不少(如党委中心组学习考核、党委系统信息报送等),许多单位为了使考核过关,只好瞎编材料应付了事。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不仅难以使党的日常工作正规化,也会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事党务科范文第5篇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邓小平和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对于党务人事部门,学习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就是要把科学人才观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我局是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单位,年轻职工所占比例大,做好人才工作任重道远。用科学人才观指导我局的人事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努力加强我局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局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制度;
要加强党务人事干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人事干部队伍,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推荐访问:党务 人事 五篇 人事党务科【五篇】 人事党务科(精选5篇) 人力资源党务方向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