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业平安创建范文第1篇论文关键词:旅馆业;治安管理模式;优化;市场化新时期我国旅馆业发展迅速,旅馆业在数量、档次、功能等方面变化巨大,旅客流量剧增,同时,旅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较为突出的治安问题,其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馆业平安创建【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旅馆业平安创建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旅馆业;
治安管理模式;
优化;
市场化
新时期我国旅馆业发展迅速,旅馆业在数量、档次、功能等方面变化巨大,旅客流量剧增,同时,旅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较为突出的治安问题,其治安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旅馆业治安管理已成为公安机关特种行业治安管理中最复杂、最繁重的一项管理,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处于旅馆业治安管理的前沿,是维护旅馆业治安秩序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我国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和加强旅馆业的治安管理,为旅馆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是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旅馆业治安管理现行模式的理性分析
一般认为,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性形式或固定格式,而管理模式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可见,所谓模式是定型的东西,但定型并不意味着模式没有改革的空间,因此对当前旅馆业治安管理的管理理念、系统结构与操作方法进行理性分析,探寻现行模式的优劣与改革的方向,是优化我国旅馆业治安管理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行政主导型的旅馆业治安管理模式日趋强化
历史地看,我国旅馆业治安管理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就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这是对商鞅变法失败后逃亡路上天晚要住店,店主严格查验住宿人证件的记载。可见在我国秦汉时期,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统治阶级就已对旅馆业进行特殊的治安管理,这种通过对旅馆实行特殊治安管控的做法延续至今,并形成了我国旅馆业治安管理特有的模式,即国家力量管控的旅馆业治安管理模式,这种依然影响着当前旅馆业治安管理的理念、系统结构与管理机制。为顺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式管理、评估式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管理模式在旅馆业日常治安管理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但公安机关在实践中依然自觉或不自觉沿用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对旅馆业进行治安管理,并有所强化。一方面地方立法进一步扩大与强化了公安机关的旅馆业治安管理职权,政府行政主导型的管理思维在旅馆业立法日益强化;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整治代替管理现象突出,“重审批、轻管理”的惯性思维力量依然强大,管理工作透明度差,执法随意性大,执法人员缺乏服务观念,有法不依等现象依然存在。
(二)旅馆业行业协会的培育较为滞后
行业协会是现代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承担自律性行业管理职能的重要中介组织,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组织保证。它既是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又是社会多元利益的协调机构,还是实现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其功能是非政府公共行政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旅馆业行业管理相对薄弱,行业自律、自我管理的功能较为滞后,对旅馆行业协会的培育重视不够,行业协会在治安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协调与管理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由于旅馆业协会这一管理平台尚未得到有效搭建,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就变成惟一的治安管理主体,既要“掌舵”,又要“划桨”。而旅馆业从业人员的参与性不强,在治安管理中处于被动状态,治安积极性难有实质性的提高。一些地方虽已成立了旅馆行业协会,但由于受我国目前对行业协会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行业协会目标错位、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关系尚未理顺、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薄弱、协会本身缺乏自治、内部管理水平低下以及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行业协会在治安管理中应有的作用也没有到有效发挥,公安机关在旅馆业治安管理中“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三)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法治化程度不高
法治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法可依固然重要,但立法是法治化的原点。一部良法对旅馆业的治安管理至关重要。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旅馆业的治安立法,纵观这些地方法规,从加强旅馆业治安管理的立法本意而言,似乎确有必要。然而,作为公安机关而言,固然立法使公安机关旅馆业治安管理职权得以强化,但并非就意味着就能更有效地打破旅馆业治安管理的困局,与之相反,这些地方立法,使得公安机关更容易陷入管理的“囚徒困境”。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旅馆业治安立法忽略了旅馆业管理的“顶层设计”,忽略了旅馆业作为一种经济实体的本质,忽略了其市场手段在其治安管理中的作用。
二、旅馆业治安管理模式的优化与选择
面临严峻的治安形势,旅馆业治安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选择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模式,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结合我国旅馆业治安管理的实际,以西方国家公共选择、新公共管理主义等理论为基点,以改革公安机关治安管理职能、管理方式、运行机制、自身管理为核心,借鉴国外社会公共管理的经验与我国对旅馆业治安管理模式改革的经验,对我国旅馆业政府行政主导、国家管控的治安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对正在探索中的市场模式、参与模式、灵活政府模式和非管制政府模式进行优化。
转贴于
(一)应逐步弱化政府主导、国家管控的治安管理模式
服务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转型的主导产业,旅馆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为旅馆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因此公安机关必须优化与创新旅馆业治安管理模式,一方面利用市场的力量和社会力量实现旅馆业治安工作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打破政府主导、国家管控的治安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不再依靠过多的行政管制手段,而是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信息服务等灵活有效的柔性而非强制性的监管方式;
同时,即使在需要干预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并不总是要运用行政许可、处罚等强制手段,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权力色彩较弱的手段进行管理,引导相对人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干预的功效。另一方面,应积极构建旅馆业治安工作市场化模式,通过市场手段使旅馆业主自觉建立治安报告制度、客房服务员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巡查保卫制度、消防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充分利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机制使业主自觉将治安防范工作常态化。总而言之,治安工作市场化应成为旅馆业治安管理改革方向,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场方式配置旅馆业的资源(能否为旅客提供良好的安全服务本身就是旅馆业重要的竞争资源),发挥市场手段在治安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政府主导,依靠行政审批制度和管制来加强治安管理。这样既可以有效解决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力不从心”的问题,又可避免因有公安机关“包揽一切”而弱化旅馆业从业人员的治安积极性,避免旅馆业陷入“一头热,一头冷”的治安管理困局。
(二)培育与发展旅馆行业协会
旅馆业在国外主要以行业自律规范为主。而我国的旅馆业是同国际接轨较早的一个行业,我们应利用这一优势,提高我国旅馆业行业自律的水平。因此我们应本着“积极培育、正确引导、合理规范、依法管理”的基本策略,积极培育与发展旅馆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从而提高旅馆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治安管理水平。如浙江省上虞市旅馆业行业协会在深化治安星级管理、强化行业自律与规范制度管理方面成效就较为突出,该协会通过每周信息研判、落实奖励考核、治安星级评定、信息系统指导、日常定期检查、联系员队伍建设等日常工作,强化了旅馆业的管控能力,规范了行业管理与竞争,为公安机关“打防控”守好了旅馆业阵地。自该协会成立以来,旅馆中刑事发案明显下降,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旅馆行业经营和治安秩序良好,在加强内部管理和促进安全防范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行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可见,积极培育与发展旅馆业协会,既可以引导旅馆业这一行业走向正规,又可以密切警民联系,形成了互相监督、协调配合的行业氛围,有效地发挥了行业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旅馆业治安管理法治化建设
旅馆业平安创建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京九铁路;
可持续开发
[中图分类号] f59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1-0068-03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批准号:06bks035)
[作者简介] 卢丽刚,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
黄三生,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江西 南昌 330013)
京九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穿越省市区最多的一条铁路大动脉,总长度(包括津霸、武麻两条联络线)为2536公里,经过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以及香港等7省2市1特别行政区。京九铁路沿线拥有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性条件。考察、研究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推动京九铁路沿线革命老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留下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资源数量的丰富性。从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跨度看,从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建国后,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例如,北京有李大钊烈士陵园、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大红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宛平城、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平西抗日烈士陵园、天安门广场、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纪念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衡水有安平县台城村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等。聊城有范筑先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荷泽有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曹县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处、大洋湖战役遗址、鲁西南战争遗址等。商丘有永城抗大四分校旧址、李馆地道战旧址、彭雪枫将军纪念馆、鲁雨亭烈士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总前委后勤机关旧址、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中原野战军前方指挥部旧址、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敌纪念馆暨烈士陵园、豫皖苏边区党委、毛泽东**视察黄楼纪念馆等。亳州有新兴镇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彭雪枫革命纪念馆、六一战斗纪念馆、亳州市烈士陵园碑林、辉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阜阳有“四九”烈士馆、“四九”烈士陵园、太和烈士纪念馆、“四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临泉魏野畴烈士陵园、临泉韦寨刘邓大军会师处等。黄冈有红安县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故居、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闻一多纪念馆、红安黄梅麻城团风蕲春英山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湘鄂赣革命烈士陵园等。九江有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叶挺24师指挥部旧址、秋收起义红色旅游景区(在建)等。南昌有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烈士墓、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旧居、叶挺指挥部旧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八一广场、革命烈士纪念堂、小平小道等。吉安有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等。赣州有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口;
叶坪、沙洲坝、云石山****旧址群;
柏地战斗战场遗址;
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
赣粤边三年游击战纪念馆、新四军抗日集结出发地(池江改编)、兴国县将军纪念馆、将军园等。龙川的大革命时期革命旧址、紫金县苏区革命遗址群、阮啸仙烈士故居、烈士陵园、血田纪念碑、南拔燎兵工厂旧址、九连红色老区、中共后东特委机关与连纵司令部、和平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塔岭烈士墓园等。惠州有叶挺纪念馆、叶挺故居、邓演达故居、东江纵队纪念馆、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高潭老区革命纪念堂等。深圳有东江纵队纪念馆、葵涌沙鱼涌北撤纪念亭、白石龙营救文化界人士旧址等。
(二)资源分布的差异性。为表述的方便,这里以长江为界,把长江以南的京九铁路段称为京九铁路南段,长江以北的京九铁路段称为京九铁路北段。差异性指的是京九铁路北段与南段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的时期不同。京九铁路北段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于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较少,绝大多数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革命旧址、遗址及遗迹;
而京九铁路南段绝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于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旧址、遗址及遗迹仅有少数部分。党的创建、大革命、土地革命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如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将近有一半建立在长江以南地区,所以京九铁路南段1935年以前形成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对较多。抗日战争主要根据地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解放战争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也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地区,因此,京九铁路北段1935年以后形成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对较多。这种差异性使得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也可以避免游客形成“以点代线”的认识误区,即旅游了一个景区(点)就知道京九铁路沿线的其他景区(点);
这种差异性也蕴涵着京九铁路北、南沿线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的必要性。
(三)资源层次的高品位性。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京九铁路沿线就有12个;
在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京九铁路贯穿其中的有“湘赣闽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公布的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中,京九铁路沿线有完整的一条:南昌—吉安—井冈山,而在赣州—瑞金—于都—会昌—长汀—上杭—古田线精品线中赣州市占了四个地区。在《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中列举重点打造的六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中,京九铁路沿线有“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还有“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武麻线)—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在《山东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初步规划建设的四个区域中,把以菏泽为中心的冀鲁豫边区放在重点打造区域的首位。京九铁路沿线还有众多的部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从具备的其他资源看,京九铁路沿线除了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十分迷人的绿色旅游资源,如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庐山、三百山、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异常珍贵古色旅游资源八达岭长城、故宫、白鹿洞书院、文天祥纪念馆,还有聊城、商丘、亳州、九江、南昌、赣州等6座部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为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红色旅游要实现大的发展,必须整合区域内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将红色与绿色、古色旅游资源有机组合起来,才能开发更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线路。从交通条件看,京九铁路本身是一条交通大动脉。第六次提速的实施,京九铁路的客运能力进一步增强,能够保证充足的客源。从区位上看,京九铁路把10个省、市、特别行政区贯通起来,这种区位接近性有利于红色旅游开发的客源组织和线路组织。
二、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针对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的现状,要想把红色旅游市场做强、做大,把红色旅游市场推向全国,引向世界,必须加强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搞好宣传推广,以扩大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的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
1.推进网上促销。制作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富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网页,建议建设“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网”网站,链接到新浪网、搜狐网、新华网等主要网站以及港澳、广东、上海、北京等主要客源地的信息网上,把宣传促销的触角延伸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2.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为带动京九铁路沿线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相关部委和沿线各省市有责任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派遣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在沿线各地采风,进行宣传;
宣传部门要通过编写、摄制与沿线各地相关的电视剧、创作文学作品来进行宣传;
沿线各地赴主要客源地市场联合举行“京九沿线红色之旅”推介会。抓住全国有影响的重大节会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南昌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举办、召开的机遇,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创造旅游亮点。
(二)创新思想观念,加快产业发展。当前,我国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并存,京九铁路沿线各地区能否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超常规发展,关键在于人们能否创新思想观念。观念支配行动,只有观念创新,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1.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市场化步伐。把红色旅游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推进资本的多元化投入。充分发挥香港、深圳作为资本中心的优势,采取面向国内外招标或投融资的办法,引进实力雄厚、旅游开发经验丰富的集团公司,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和旅游服务公司,按照政府做规划、做形象,企业做产品、做市场的思路,在严格执行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依法保护的基础上,推进旅游景区的市场化深度开发,解决旅游建设投入不足、经营机制不活、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逐步打破政府经营旅游的传统机制。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注入运转灵活、服务周到的市场活力。
2.加快培育旅游产业链。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通过沿线各地政府规划、鼓励、支持、引导,市场运作、经营、配置、调节,推进与红色旅游相配套产业的发展。在依托招商引资新建城市星级宾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景区周边群众参与发展卫生舒适、独具特色的家庭招待所和餐饮业,开发“农家乐”旅游、乡村旅游项目,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丰富旅游的内容,增强红色旅游的地域特色。
(三)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服务素质。当前,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已成为旅游业可否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认识,把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改善旅游业资源配置状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工程来抓。
1.各地区相关职能部门和旅游企业可与当地高校或北京、香港等地的一些重点院校合作办学,以培养后备人才。
2.抓紧在职人员专业培训,包括通过脱产、业余、自考、面授、函授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3.制订相应的机制,邀请旅游业界的知名专家、教授到旅游企业做讲座,或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做顾问,或进行远程教育培训。
4.严格执行旅游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如导游必须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按资格等级确定薪金待遇,促使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素质。
5.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有志于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士加入服务队伍。
(四)加强区域合作,共创“京九”品牌。实行区域旅游合作、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的战略态势。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要有竞争力,要有鲜明的主题形象,就必须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一个整体。
1.区域内合作。京九铁路沿线地区资源互补性特别明显,完全可以运用这种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模式,携手打造“京九”红色旅游品牌,实现区域红色旅游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场共建、利益共谋,推进区域合作。2004年,江西省旅游局联合北京、上海、福建、广东、河北、陕西等6省市共同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并联合签署了《郑州宣言》,将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延安—西柏坡—北京连接起来,成为一条“红色旅游”概念线路,开创了跨省“红色旅游”全国一盘棋的发展局面。
2.区域间合作。京九铁路沿线地区毗邻京广、京沪、浙赣等铁路沿线地区,这些地区也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要坚持以地方利益为基础,以政府协作为补充,以市场交易为基本合作方式,加强与这些地区主要客源地及周边著名景点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采取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战略,完善板块之间的整合与配套,通过联合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路,创建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实现旅游市场的扩展和旅游空间的延伸,共创“红色旅游”品牌。
(五)注重和谐发展,提高综合效益。京九铁路沿线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应做到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旅游乃至农家旅游、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形成组合优势、互补优势和整体优势。对红色旅游景点,要强调其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要逐步降低门票价格甚至免费开放,以吸引更多游客,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对绿色或古色景点,可强调市场竞争,突出其经济效益的一面,允许旅游企业采取各种灵活手段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此外,还要将“红色旅游”与观光、农业、民俗旅游、香港回归游、北京奥运游以及文明生态村建设、革命老区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巧妙组合红色、绿色、古色相结合和瞻仰访习、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相结合的多种复合型旅游产品,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以更好地推进沿线革命老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建平,韩燕平.红色文化遗产相关概念辨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革命老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3]王健,等.“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4,(3).
旅馆业平安创建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特色文化 文化产业 文化强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晋江的文化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对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新形势下,晋江市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打造文化强市,推动晋江从经济强市向文化强市发展战略的转换。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品牌、文化服务品牌、文化企业品牌。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吸收先进文化精华,彰显城市文化品格,大力弘扬晋江精神,培育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创业文化、慈善文化、侨乡文化和创意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美好精神家园。
一、晋江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1、闽南文化的特色优势
晋江素有“海滨邹鲁”美誉,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深厚,拥有丰厚的传统工艺,已有十余项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
(2)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民间信仰、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搏饼”等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3)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不仅形成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故闽南方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为中国方言之一;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60种语言之一。据统计全球讲闽南话的人多达近4000万(福建800万、台湾1700万、南洋约1200万。世界其他各地约200万)。
2、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
(1)晋北生态休闲区。以紫帽山为核心,涵盖紫帽镇、磁灶镇、内坑镇的部分范围。发挥紫帽山绿色生态和近城区位优势,深入挖掘磁灶陶瓷文化的内涵,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运动休闲、乡村旅游、生态养生、度假旅游、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建设紫帽山运动休闲区和磁灶陶瓷文化体验区两个功能亚区。“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紫帽山运动休闲旅游区的游客中心、紫帽山体育健身区、紫湖休闲度假村、紫帽山休闲农庄等项目建设,提升高尔夫俱乐部和宗教朝圣区项目,打造生态休闲基地。
(2)晋西文化体验区。以安海镇为中心,涵盖安海镇、东石镇、永和镇和内坑镇的部分范围。依托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龙山寺、安海三里街、东石寨、南天寺、中国伞都、白沙岛、草庵等资源,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史迹文化、民俗文化、涉台文化等文化资源的内涵,结合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宗教旅游和休闲旅游,建设安海古镇和东石民俗文化体验区两个亚区,打造闽南文化旅游基地。“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安海镇历史文化悠久、文物等级高和知名度高的资源特色,发挥对台文化优势,开发宗教朝拜、历史文化体验、两岸文化交流等主题旅游产品;重点建设项目包括龙山寺景区、安海三里街、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
(3)晋南滨海度假区。以龙湖、金井和深沪三镇为重点,涵盖龙湖、深沪、金井和英林镇。加强滨海旅游资源保护,为旅游发展预留足够空间,积极发展滨海运动、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重点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区、深沪湾运动休闲区、围头湾休闲度假区和虺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四个功能亚区,打造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十二五”期间,重点做好滨海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环境培育,提升围头战地文化渔村、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七匹狼男装博物馆等旅游项目。
(4)“品牌晋江”旅游产品。晋江作为充满活力的品牌之都,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织造名镇”、“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品牌之都”、“中国服装之都”、“世界夹克之都”等美称。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发展观念的不断转变,晋江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将持续显现。亟待充分利用和发挥晋江品牌之都在产业集群、区位交通、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优势,打造晋江工贸旅游品牌。
3、文化产业的政策优势
对照2009年7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4月中央宣传部等九部委发出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晋江市先后出台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扶持工业创意设计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加快文化创意和创新孵化型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专项政策。
(1)政策引导。实现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通过制订投融资与风险分担办法,鼓励民营资本采用直接投资或参股等形式,参与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2)政策优惠。在参考晋江商贸服务业优惠政策基础上,从本级财政返还奖励、购房、租房资金补助和相关规费减免,以及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引进的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力度。
(3)资金保障。政府有关部门在列年度计划和预算时对文化产业的启动和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并视财政增收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逐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逐步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设立晋江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或“担保基金”,扶持、奖励晋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导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发展集约经营。
(4)资产运营。政府可采取授权或部分授权文化部门搞文化资产运营,使其通过文化资产运营的方式获得现实的生存能力,再进一步产生效益哺育文化艺术生产。
4、文化产业的经济优势
晋江市民营经济十分活跃,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品牌之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经济实力连续20年居福建之首,经济总量占泉州的1/4、全省的1/16;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等称号。经济与文化比翼齐飞,经济社会建设的“晋江经验”和文化建设的“晋江现象”,使晋江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2年,晋江地区生产总值1230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161.0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27960元、13580元。
二、打造项目优势亮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1、打造对台文化亮点
精心构建晋台旅游合作精品线路,着力推介宗教朝圣之旅、寻根谒祖之旅和闽南文化之旅。现台湾有龙山寺多座,都是从安海祖寺分炉。打造特色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提高第四届端午旅游民俗文化节的活动规格,突出龙山文化的影响力,加大两岸龙山文化交流,扩大活动影响。指导办好“闽台两东石,共数一宫灯”活动,力争在活动内涵、品牌打造、社会效益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着力扶持对台文化交流龙头企业。目前,东石艺达木雕在对台文化交流上发挥着龙头作用,吸引艺达公司进入东石园区,并依托该企业设立“潘山艺达木雕园”,在其中辟出“潘山木雕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潘山木雕文化传承基地”、“晋台庙宇建筑与木雕文化展示区”和“晋台民间宗教信俗交流基地”四大区域,收藏展示木雕工艺精品,丰富木雕文化内涵。
2、打造历史民俗亮点
打造“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集中展示晋江历史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更好地传承高甲戏、木偶戏、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现代产业经营模式,以“乡土、乡音、乡情”“艺术、艺苑、艺人”“传统、传承、传播”为主题,按照“福建唯一、全国闻名、世界特色”的要求,努力把五店市传统街区打造成为晋江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海西文化旅游产业重要品牌、闽台文化交流核心区域、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寻根谒祖的重要场所、海内外晋江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3、打造文化创意亮点
以艾派为龙头,推广成功经验,让更多文化企业涉足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带动晋江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依托艾派强大的创意设计人才团队,加大扶持力度,使之成为我市创意人才的孵化基地。推广艾派牵手中国美院成立“国历文化研究中心”的模式,组织高规格研发设计大赛,吸取最前沿的创意设计。
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晋江还将加快“创意创业创新园”(“三创园”)建设,推动麦肯锡、中纺院、东华大学等机构入驻发展,打造产业升级“慧谷”和设计研发“智岭”;同时,加快洪山“文创园”建设,推动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机构入驻发展,打造文化创意先行区。
4、打造广告服务亮点
晋江市庞大的企业群对广告创意的需求是巨大的,广告创意市场具备较好的对接土壤。引导中桥文化传媒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等服务与支持,做好生产要素整合、服务城市与产业转型升级、挖掘文化创意市场潜力三篇文章。目前,致力于服务城市建设,已专门成立“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规划项目组”,大力发展晋江市民俗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规划“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把现代技术与民俗文化通过创新的创意表现,展现侨乡与台湾东岸两地血脉之亲的文化根源。
5、打造公共文化亮点
晋江市从树立文化的自觉自信、做好文化发展规划、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出发,突出以“文”惠民,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沿着世纪大道,博物馆、图书馆、戏剧中心、文化中心等,一座座现代化的公共文化设施串起了一条靓丽的“文化长廊”。晋江市博物馆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文物量居全省县级馆前列,是福建省一级达标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市图书馆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2万余册、阅览座位1000多个、网络节点1000多个,为福建省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居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前列。该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文明图书馆,曾获2010年中国书业“年度图书馆”奖。晋江市文化馆也是国家一级馆,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目前,晋江市19个镇(街道)已有10个镇(街道)完成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在建项目有5个,其余已列入建设规划。古镇安海在全省建起首个镇级图书馆,馆里光藏书6万多册,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阅读的好去处。此外,晋江还经常开展全市性的多种文化活动,丰富百姓生活。晋江市城乡基本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格局。
三、几点思考
1、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要制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晋江市实际,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培育和扶持优势文化企业;明确具体的扶持办法、扶持对象、扶持目标及扶持管理细则。按民族民间文化、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等类型,分类确定在政策、税收、资金、人才上对具体文化企业和产品的扶持规模和程度等,确定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该完全进入市场,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该由政府给予扶持补贴,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确保文化产品健康的思想内容。
2、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消除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的投入,主动引导和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完善对文化产品的市场准入及其监管的相关制度、办法;要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的学习和对本地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研究,实现理论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
3、进一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发展晋江市文化产业,要立足于本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把长期处于自然状态,远离市场,远离消费者的丰富的历史人文等文化资源挖掘利用起来,运用现代科技等创意手段,赋予现代元素,让历史活在当下,充分发挥其优势。发展旅游产业,要把文化作为其灵魂;注重两个方面建设:一个是吸引物,也就是人们到你这里来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也就是这个地方独具魅力、独具特色的东西,如摩尼教草庵。另一个是提供物,主要指提供给游客精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如闽南歌舞。要用文化来提升旅游品质,丰富主题内容,把旅游、休闲和文化熏陶融为一体,创新文化体验传播方式,增加旅游人次和游客滞留期。
4、进一步抓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工作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发展文化产业就无从谈起。人才的缺乏,特别是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晋江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形成一定的机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其次要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培训等方式,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基层文化人才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还要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才队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立足晋江市的本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发掘晋江市民间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特长。其次要博采众长,吸取外国优秀文化;实施创新人才政策,引进国内外各类文化人才到晋江发展创业;在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5、进一步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
重点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企业集团、示范基地,成为晋江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鼓励文化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整合资源。引导大型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努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理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重点项目落实,尽快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参考文献】
[1] 天海翔:中国文化产业[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旅馆业平安创建范文第4篇
关键词:白鹤梁;
水下博物馆;
文物旅游;
博物馆发展
据统计,2014年全国拥有各类博物馆4510家,比2013年度增加345家,2015年达4692家,较2014度年增加182家。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博物馆事业突飞猛进,但另一方面,在博物馆快速发展的背后也令人忧心忡忡,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在轰轰烈烈开放后,面临着观众群体流失、门可罗雀的危机,即使在免费开放实施以后也难摆脱公众认可度不高、社会参与度低、生存堪忧的困境。
作为代表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最高成就之一,在基于原址保护、原状态展示的全面保护理念基础上孕育而成的世界首座水下文物博物馆――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自2010年建成开放以来,坚持“加强保护、科技创优,观众为本,永续利用”工作方针,通过5年的艰辛创业,突破开放之初的运行困局,截至2015年,累计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收入1500余万元。
上表数据反映了白鹤梁保护工程作为三峡文物保护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折射出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新型的水下博物馆的探知和渴求,初步呈现了白鹤梁题刻文化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数据显示的观众人次和经营收入却也让人忧虑和深思。对比长江三峡库区中其他文物景点,2015年白帝城年接待46万人次,创收2300余万元;
张飞庙33万人次,创收800余万元;
石宝寨36万人次,创收1000余万元。由此可见观众对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认可度相比上述景点还有不小差距,这里面固然有因白鹤梁数次闭馆维护整改造成的因素,但观众年增长率几乎停滞不前却是客观存在,年均15万人次的观众拥有量与其独特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和独有的长江水下观光览胜并不相称。博物馆要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现代博物馆的职能逐渐倚重于服务公众,对目前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观众量不温不火的状况必须予以重视。
实现由工程保护到对外开放转型后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基本解决了过去制约正常开放的瓶颈问题后,如何科学、辩证的妥善处理好白鹤梁题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转变观念,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吸引更多公众走进水下博物馆,满足公众对水下文化遗产的知识需求,促进其自身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新的时代特征所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
一、适应新常态,以旅游促进文物保护利用
2015年3月,国务院施行《博物馆条例》,第二条将博物馆定义为“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的……非营利组织”,明确了博物馆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公益属性,但也强调了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唯一对象是公众,换言之,没有或少了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博物馆也就失去了作为文化殿堂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博物馆最终是通过参观人次体现其社会效益,通过促进文创和经营收入,增加自身造血功能夯筑发展后劲。如何增强观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度,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促进文博事业的发展,针对当前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博物馆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思路应有所变革。
在休假制度和交通条件日益完善的今天,大众旅游时代已悄然而至,旅游业呈现出消费常态化趋势,旅游成为老百姓的新需求。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0亿人次,同比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3.42万亿,同比增长13.1%,“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壮大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打造文物旅游品牌”,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无疑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成功实施了国内外尚无先例的水下文物保护方式,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文物旅游资源。基于白鹤梁长江水下原址参观的特殊性,根据中宣发[2008]2号文件中“文物建筑类、遗址类博物馆暂不实行全免费开放”精神,重庆市政府对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实行财政定额核算、管理运行经费不足部分由门票收入补差的预算管理体制。目前管理和经营状况维系日常运转尚可,但难以长远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中公众对其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需要。这就迫使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必须认真思考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增加活力之路。
旅游业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产业,而文化旅游是一项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博物馆也应该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状况下,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应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文物方针基础上,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千年水下题刻文化历史价值为导向,主动适应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新常态,否则观众流失和文化产业的不断缩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丧失自身造血功能,光靠财政输血解决生存问题,毫无生机和活力,前面的路将会越走越窄。三峡库区文物景点多年来游客稳定,硬件不断提升,充满发展活力,这与长江三峡旅游业提供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分不开。并且,长江三峡旅游业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典藏的人文遗产具有不亚于三峡其他景区发展旅游的文物资源和观光、科普要素,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对保留人类历史记忆文化遗产的需求,走出一l适合自身实际的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事业融合发展道路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在坚持对老人、学生等实行门票减免或优惠公益性前提下,争取政府加大对博物馆的扶持和支助。另一方面博物馆更多的要合理运用国家政策,以旅游为抓手,将营销理念引入博物馆管理,拓展观众渠道,增加自身造血功能,增强题刻保护后劲,进一步完善陈列展示的基本功能,利用资源提升自身价值,让更多的公众乐享文化保护成果。
二、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以旅游促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一)一些明显制约旅游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一是所处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尚未形成。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居民旅游消费预期下降,过去很大程度上带动旅游的公费旅游热下降,虽然旅游业发展动力依然强劲,但其增速会减缓。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所在的涪陵作为经济发展强区在旅游业方面却相对滞后于周边区县。在当前形势下,涪陵通过发展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虽有一定起色,但旅游业还处于初创阶段,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够,旅游产品缺乏整体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打造还有一段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客源聚集涪陵热度效应尚未形成,对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辐射还不明显。
二是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除长江三峡、武隆仙女山等重庆传统知名景点外,长寿古镇、南川金佛山、丰都南天湖、云阳龙岗、酉阳桃花源等周边景点异军突起。重庆市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对白鹤梁的关注度降低,涪陵区围绕武陵山大裂谷、江北古城的打造实行从白鹤梁到大武陵山的旅游发展战略重心转移,给予的支持力度减少。大木花谷和“八一六”核军工洞等涪陵旅游“五朵金花”的崛起,使白鹤梁“一花独放”成为历史,观众在涪陵及周边可选择的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方式与日俱增。另外由于财政管理体制原因,上述景区在宣传营销机制和手段上更加灵活,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则显得较为僵化。
三是博物馆自身观念认识的缺陷。其一自身对于白鹤梁题刻价值认识不足,对白鹤梁文化可持续发展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以为然。其二由于一些旅游业过度开发对文物资源掠夺式的破坏,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在不同层面上存在认识上的差距,依托文物资源发展旅游尚未形成共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还存在各种桎梏,尤其是节假日观众人满为患在水下参观环境承载方面给博物馆带来的压力凸显,导致管理层在旅游发展思路上的摇摆不定,缺乏自身发展的准确定位。其三没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当周边一些景区异军突起并通过旅游取得长足发展时,自身还处在国家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半眠状态,在博物馆日常运营中,侧重按计划经济传统模式管理,忽视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对旅游消费、传统文化和社会教育需求不断提升的必然性和多样性。面对新时期观众这种需求的变化,缺少按照旅游发展的需要对观众群体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缺少对旅游市场营销的研究,不能完善适合观众需求的旅游要素。
四是白鹤梁自身先天不足。博物馆建筑面积8433平方米,游览展示区4580平方米,规模过小,环境容量有限,满足不了当今人们陶醉自然山水情趣和休闲旅游的需要。受空间和水下作业条件限制,历史文物价值和“无压力容器”原理保护工程价值没有充分挖掘,“石鱼出水”等文化内涵和意境表现不足,从观光、探秘和科普旅游角度,“水下”文章做得不好,科技应用不够,互动体验感不强,兴奋点不多,观众赞誉度有限,难以争取回头客。核心参观区水下廊道空间狭小,与地面落差达40米,不适宜接待过多观众。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有限,满足不了游客对旅游品质和旅游服务新的需求。馆外几无拓展的空间,门前交通主干道车祸事故时有发生,危及旅游安全,旅游停车场不到1000平方米,仅50余个车位,节假日满足不了游客停车、换乘需求。
五是抗旅游风险能力弱。内部空调、通风、廊道电梯等开放运行基础设备设施老化,节假日故障频发,影响到正常参观秩序。水下建筑防撞系统、航运监测警示系统不完善,存在危及水下博物馆安全的隐患。对保存在水环境下的题刻文物抗风化性能及水环境状况基础研究不够,对水下建筑钢构件锈蚀、保护体与基地岩石接触处密封状况等缺乏专业性、系统性防范研究。这些问题所面临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物保护,而是涉及水下建筑安全、环境承载、遗产展示、博物馆日常开放等影响到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素,基础研究任重道远。
六是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滞后。专业人才缺乏,宣传营销机制不健全,手段单一、创新不足,忽略“互联网+旅游”网络推广宣传运用,尚未培育出自身的旅游文化品牌竞争优势地位,借助政府宣传有限,白鹤梁旅游观光认可度远不如其文物保护工程声名远播,基本局限在重庆及少数周边省市内,直至2015年,来馆游客重庆地区仍占总人次75%以上。传统保守观念导致旅游营销滞后,难以开发培育博物馆旅游市场。涪陵区旅游营销奖励机制尚不健全,旅行社难以产生推介白鹤梁旅游产品的积极性,旅游组团人次逐年下降。2013年旅行社组团参观白鹤梁8214人次,2015年组团2023人次,减除闭馆月数,同比下降68.33%,仅占来馆总人次的1.32%,缺乏市场引导散客的驱动效应。而同为库区文物景点,2015年旅行社组团人数到白帝城27万,占总人次58%;
张飞庙18.15万,占总人次55%;
石宝寨30.6万,占总人次85%。这些差距虽有其客观因素,实质还是观念落后导致工作未到位。
(二)当前迎来了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是中央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2013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同年10月1日又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首次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旅游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实施“一带一路”推进文化先行,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益重要,内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纳入“十三五”国家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近年来公务消费虽有所下降,但随着人们物质拥有程度的提高,未来的需求将上升为以文化和精神等非物质产品为主,观光、度假、休闲的大众消费持续增加,旅游大众时代以不可逆转之势兴起。白鹤梁通过发展旅游增强自身活力恰逢其时。
二是区域旅游前景广阔。2016年3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旅游板块将明显受益。国家旅游局正在推动打造长江旅游带,重庆是长江龙头,涪陵地处长江三峡黄金干道,具有发展旅游的区位优势。涪陵区委、区政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将涪陵建设为长江上游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全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涪陵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力度,加快了白Q梁申遗工作步伐,白鹤梁作为涪陵三大特色旅游资源纳入了涪陵五大核心景区项目建设。围绕“交通引领、服务沿江、带动区域”的发展要求,涪陵建设“三高三铁”促进了重庆主城到涪陵铁路、高速路等交通条件的改善,拉进了涪陵和重庆及周边省市的距离,可以让更多的市民通过自驾到白鹤梁。“十三五”期间涪陵还将着力打造长江和乌江两江航运枢纽,白鹤梁地处涪陵港最佳地理位置,为争取三峡游轮停靠提供了先机,白鹤梁必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是白鹤梁文物旅游资源的不可复制性。白鹤梁题刻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水下文化遗产,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和2012年两次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今人创造的奇迹,题刻的保护和展示利用具有世界意义,产生了极大的国内外影响。当今世界各类博物馆众多,但能够让人们通过非潜水方式进入水深40米以下参观文化原址的水下博物馆仅此一座,由此带给公众的震撼力和深远的社会教育作用,不是其他景区能够简单复制的。在周边高山峡谷型、庙宇型景区趋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状况下,白鹤梁作为世界唯一水下博物馆,不受季节制约,不受同质化的旅游审美疲劳影响,常年向人们展示千年水下历史记忆,在长江三峡乃至重庆文化旅游景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过去一些困扰开放的难题基本解决,开放功能设施更加完善。开馆以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相继与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等合作,以完善水下参观和服务功能设施为重点,以提升水下题刻展示效果为突破,进行系列的科学研究和不断的改进,保障了正常开馆,丰富了旅游功能,提升了参观价值,增强了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
针对白鹤梁题刻保存状态,加强对题刻防风化、沙化监测和分析研究并定期清洗维护,题刻本体得到真实、完整的保护,价值得以延续;
针对题刻水环境周期性不稳定现象,开展对保护体内水质及控藻的专题研究,提升了水体透明度;
针对保护体内光影对比效果弱,题刻辨识度欠佳问题,进行了水下灯光升级改造的课题实验;
针对循环水耗成本较高的问题,开展白鹤梁o压覆室水循环过滤利用的研究,降低了水耗成本和管理难度。2011年和2015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先后两次组织实施白鹤梁地面陈列展览工程和水下廊道展陈工程,受环境限制,虽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但通过常规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相结合,题刻展示内容更加充实,观众水下体验震撼感更强,配套功能设施更加完善。2015年,经过10个月的攻克难关,在长江水下成功实施白鹤梁题刻观察窗玻璃更换,水中题刻视觉效果大为提升,消除了白鹤梁一次性保护工程的疑虑,突破了可持续开放的制约瓶颈。
五是积累了保护管理经验,接待能力和参观质量明显提升。通过五年的开放管理,建立了一支有事业心、责任感强、朝气蓬勃的窗口服务队伍,相继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重庆首届文明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有良好的服务声誉,有优于周边景区的城市旅游环境,聚敛了一定的周边客源市场和旅游人气,积累了旅游业发展经验,组织游客参观越来越成熟。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空间容量核算,结合水下廊道二氧化碳、空气湿度、温度监测数据等,制定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最大承载量标准试行导则》,对馆内地面展厅和水下参观区瞬时最大承载、日最大承载、电梯运行最大承载等核定了容量标准,从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划区控制参观人流,保障有序参观,规避水下安全风险,接待能力和参观质量明显提升。在防止设备设施超负荷运行基础上,馆内日最大接待承载量由过去的1000人次提升到2700人次,年接待能力达到35万人次。
三、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以旅游促发展的思考
以保护为前提,以历史传承、价值延续为目的,以题刻水文化挖掘和保护工程展示为基础,以水下文化观光览胜和科普体验旅游为主体,融个性化、专题化、大众化、趣味性为一体,努力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创建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的一流水下博物馆、重庆精品文化旅游景区,是现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发展定位。以申遗为抓手,规划为先导,项目为推进,科技为支撑,水下为特色,人才为保障,强化题刻保护,全面提升软硬件设施建设,创新保护管理理念,着力打造水下文化品牌,立足三峡、依托重庆、面向全国开拓旅游市场,使之成为长江三峡区域以水下石刻文化和文物保护工程为代表的最主要的精品旅游目的地之一,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开放合作,强化题刻保护基础性研究。文物资源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生存之基、发展之本,题刻保护工程集文物、水文、水利、建筑、航道、潜水、特种设备等多专业、多学科技术,要防止资源的过度利用,竭泽而渔。保护首先立足于综合性基础研究,研究的层面既涉及石质题刻也涉及题刻保护工程。坚持加强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乃至跨国度的通力合作获取科技支撑,持续开展六大基础课题研究:“保护体内水环境监测分析与治理;
白鹤梁本体及保护体内生物膜藻类控制生长;
水下保护体内钢构腐蚀控制;
水下廊道空气质量改善与游客承载量;
水下题刻智能化保护清洗;
水下光场能量分布”,并通过运行实践提高水下题刻及保护工程安全保障和游客参观需求保障,夯实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要的机遇,尽快融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大家庭,拓展交流合作平台,争取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从文物预防性保护专业角度开展白鹤梁题刻本体防风化、防损坏现状调查研究,做出科学评估,完善题刻的文物信息数据库档案建设,制定题刻长远保护措施。
(二)抓机遇,抓重点,推进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每年有项目落地和国家资金支持,更新和提升水下硬件设备设施,提升景区管理、监测、设备运行科技含量,实现水下文物保护与展示的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四大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白鹤梁水下保护体灯光升级改造,提升水下题刻展示效果;
升级改造白鹤梁上下游交通廊道自动扶梯,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水下通风、中央空调等设施设备系统,保障白鹤梁正常开放和提升馆内观众接待能力;
加快完成白鹤梁保护体外防撞设施工程,增强抗风险能力,确保水下保护体、交通廊道安全万无一失;
建立健全白鹤梁题刻监测预警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监测分析影响题刻保存状况、水环境运行、水下建筑安全及游客环境承载动态状况,掌握其发展态势,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保护管理。
(三)强化规划,借力旅游,寻求差异突破。新常态下必须要有新思想来引领博物馆新发展。旅游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桥梁,与文物保护相得益彰。围绕精品景区主题建设,突出优势,抓好规划落实,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编制高起点规划,谋划发展。在《白鹤梁题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规划》基础上,参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标准,编制一个完善的上升到市、区层面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标准实行长达16年,标准涵盖了文物资源保护、公众服务、导览标识、交通、旅游安全等多方面,不管是旅游研究还是具体实施已经很成熟。通过两个规划的结合,推进馆内外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推进文物保护与旅游的协调发展,推进白鹤梁和周边旅游景区的协调发展。客观说白鹤梁不具备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旅游条件,但是三峡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特色鲜明和统一不可分割的品牌形象,因此白鹤梁要根据水下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和地域性,积极助推涪陵“赶超周边、全国有名”的旅游发展目标,主动融入长江三峡、乌江画廊“黄金旅游带”,依托区域性整体优势,辐射周边,面向全国,谋划发展。
二是坚持拓展,争取发展空间。旅游大众时代催生了文化休闲需求,博物馆的休闲性、文化性尤显重要,观看展览已不是观众来博物馆的唯一目的。鉴于目前白鹤梁狭小的空间困境和客容量,不管有多大的困难,要坚持水下向陆上延伸、馆内向馆外拓展目标不动摇,将旅游功能和文化休闲项目延伸到博物馆外。在当前涪陵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白鹤梁题刻申遗为契机,争取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支持,规划改建馆前交通主干道为地下分流车道,消除游客横穿马路的安全[患,建设白鹤梁文化景观广场,完善馆外售票、寄存、安检、停车、购物、咖啡吧、休闲等旅游服务配套功能,满足游客集散和休闲需求,拓展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功能空间,提升环境承载力,达到年45万人次接待能力。
三是依靠“文物+科技+旅游”,寻求差异突破。旅游不能摆脱资源的制约,但旅游产品差异较小会大大降低游客对区域内相同或相近产品的兴趣,目前重庆及周边区域旅游同质化风险不断增加。长江水下参观是白鹤梁和其他景区的差异,是特色也是先机。资源有限,创意无穷,要进一步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建设智慧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挖掘题刻科学价值,提升其品味和内涵,增强观众对千年题刻的敬畏之心。挖掘保护工程现代科技含量,增强水下陈展互动体验感受,突出观众通过非潜水方式在长江水下参观的唯一性,为观众提供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观光体验。将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传承千年题刻文化和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上的运用成果。
四是建立一个完善的旅游宣传营销机制,拓展客源。规模的扩大、景观的拓展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难以一蹴而就,但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强力宣传营销工作不能停滞。靠公费旅游拉动市场的日子、靠传统的旅行社经营模式组团为景区主要客源已成为过去(但绝不能忽视旅游组团引导散客的市场驱动效应),当今旅游市场转变的最大特征就是“散客大众时代”的来临,因此,需要不断适应形势变化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不断在宣传上创新。成立宣传营销机构,专职旅游市场调研、策划、推介活动,积极融入涪陵旅游整体宣传,加入渝东北景区旅游联盟开展宣传互动、门票互惠等,优势互补。突出现代网络技术优势,通过网站升级、微博、微信、广告投放、节庆活动、馆校共建、巡展、旅游交易会等多方面增加覆盖面,用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大的宣传效应。争取区上组团奖励政策,通过旅行社带动周边游客到白鹤梁。加强与港口、游轮公司等合作,适时调整激励政策,降低门槛,突破水上游轮不到白鹤梁的观光瓶颈,实现水陆并进,成为长江三峡主要游轮必游旅游景点。
五是加大文博创意旅游纪念品研发力度,促进文博创意产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着重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国外一些博物馆创意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0%,反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旅游纪念品仅10余种,每年文创收入不到总收入的5%,差距之大显而易见。因此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拓展经营渠道,加强精神文化产品的策划设计。要运用市场手段,形成专业团队,加强以白鹤梁题刻文化元素和价值内涵为特色的原创文化产品开发,延伸文博衍生产品链条,丰富游客旅游商品需求,利用“互联网+”模式,开拓线上销售平台,达到游客远程互动。以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消费。
六是打造一流的窗口服务队伍。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员工教育培训机制,坚持“观众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是通过服务观众来实现的,所以,必须按照国家旅游质量等级标准完善参观服务,坚持深度推行窗口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设成重庆首善旅游文明景区,与游客实现良好的沟通。
旅馆业平安创建范文第5篇
一、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依托资源优势,以发展大西柏坡红色旅游为核心,坚持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温结合、红俗结合,科学整合旅游资源,高标准规划,高档次建设,全力打造特色名牌旅游产品。
1、科学规划,全面启动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区建设进程。
经过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结合我县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共同努力,完成了《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并通过评审;协助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大西柏坡建设发展规划》,并通过评审;完成了《天桂山银河洞景区开发总体规划》及《天桂山旅游综合服务区规划》评审论证;与河北省地理研究所一道编制完成了《驼梁景区升级改建修建性详规》,为景区打造5a级景区奠定了基础。
2、启动了大西柏坡旅游区建设,景区点开发进一步加快,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
大西柏坡旅游项目共28个,总投资232.72亿元,目前已开工和计划年内开工的项目18个,总投资48.3亿元,正在积极谋划和计划实施的项目11个,总投资184.42亿元。这些项目品位高、规模大、投资多、带动能力强。项目的建设对进一步丰富大西柏坡旅游区内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20__年平山县全年完成投资5.4亿元。
一是驼梁景区升级改造工程。驼梁—五岳寨整合5a景区升级详规已编制完成。截止目前,该项目通过自筹资金已完成以下项目:观光车道拓宽硬化m,1500㎡应急备用车场已完成浆砌、平整及绿化美化等工程,300㎡观光车场已完成护坝垒砌平整等,景区检票处桥梁扩建拓宽130㎡,综合服务楼已全面竣工配套并投入使用,新收购绿苑宿舍楼及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南、北湖及旅游路两侧绿化美化1500㎡、卸甲河农业观光园区水库、王柏沟野果采摘园完成水景及停车场基础工程建设。木厂综合服务区项目已和木厂村达成意向,并完成效果图及设计,项目正在紧张洽谈中,前期手续正在办理。投资300万开发建设驼梁山旅游度假村,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和三通一平。
二是天桂山整体提升工程。完成了《天桂山银河洞景区开发总体规划》及《天桂山旅游综合服务区规划》评审论证申请报告和项目核准,建设用地已上报国土局完成规划调整,区内步游路已开工建设;
;
由河北怀特集团总投资2.8亿元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果品采摘、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在天桂山旅游区佛光山景区正式启动;
投资万元建设的沕沕水旅游服务区,目前宾馆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饰,沕沕水景区4星级厕所完工并投入使用,30000平方米停车场水泥垫层已完工,正在石板硬化,紫云山景区已完成景区规划评审,正在南方上市公司洽谈对接。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天桂山旅游区提升上档,加快大西柏坡旅游目的地建设进程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三是温泉旅游内容进一步丰富。白鹿温泉在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的基础上,加快升级改造,品位档次日益提升。总投资2.78亿的白鹿温泉二期工程占地300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集室外温泉水上乐园、绿色农业观光采摘园、户外拓展运动场、vip高端温泉休闲区、专属休闲温泉会所及林溪瀑湖休闲区于一体。其中投资8000万元的水上乐园加勒比海滩项目已于今年7月1日对外营业,vip高端温泉休闲区正在建设主体工程,其余项目正在紧张建设,20__年可全部完工。西柏坡会馆占地35平方公里,内容为温泉度假村,五星级宾馆,室内外活动中心等,目前已投资6000万元完成土地征用手续,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设计,进行三通一平等工作,预计总投资可达146亿元。北马冢农业观光园完成土地平整和竹林景观长廊建设,滑雪场雪道基本完工,综合服务楼正在装饰,索道主体已开并完成设备购置,预计年内营业。总投资6000万元的西柏坡红色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室外露天温泉,已完成规划设计,并成功招商河北宏业旅游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目前已签订合作意向正在进行资产评估。总投资1.4亿元的朔黄铁路温泉接待中心已投资3000万元进行了开工建设。总投资2.4亿元的御景庄园现已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三通一平、地下排水管网和环境绿化,部分别墅已开建设。一大批在建、新建旅游项目建设正在进行,温泉作为省级重点休闲旅游度假中心,服务接待规模逐步状大,品位和档次日益提高。
四是积极打造农业旅游观光园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旅游与农业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游、农业观光游、瓜果采摘游,不遗余力地抓好农业观光休闲游。对符合我县乡村旅游的项目进行了全面普查摸底,经过筛选,我们选定了资源基础较好,服务设施较为完善,管理体系较为健全的天桂山十里桃花沟、温塘北马冢采摘园、拦道石漂流乡村游、东回舍镇东庄村明珠庄园,滚龙沟板票、柿子园、宅北乡村游等乡村旅游(点),按照《河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进一步规范基础设施,修建或完善了游
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筒、景区内步游路、标识牌等。同时加强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规范行为,抓好各项制度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以标准促规范,以规范提品质,通过创建省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一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县旅游景区品质和综合接待水平,丰富发展“大西柏坡”旅游产品和旅游文化内涵。五是正在开发景区加快建设速度。黑山大峡谷由河北宏业集团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兴建,投资1.5亿元,建设了景区内二级旅游路4公里,电瓶车路3公里,景区步游路8公里,停车场30000平方米,1250米长脉动式索道一条,6000平方米三星级宾馆一处及福圣寺、大门景、石牌坊、红门岩等景点80余处,并于7月17日对外营业,开业当日接待游客上万人。目前该景区正在建设停车场5星级厕所,穆柯寨聚义厅主体完工,引水工程一期正在按装管道。景区已通过省级风景名胜区验收;
天台山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景区步游路建设,南天门、玄女庙等古建,太极广场及步游路正在硬化,初步具备试营业条件;
白羊关景区投资多万元,旅游路25公里完成路基,停车场已开工建设,旅游服务区正在办理征地手续;
滚龙沟景区投资1100万元,完成207通景区4公里旅游路改建和晋察冀日报社陈列馆主体工程,步游路8公里已全线贯通,1200平方米游客中心主体已完成,水景工程完成26处,正在平整停车场;
藤龙山景区在成功创建4a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景区内涵,完善基础接待设施,目前二战堡垒群遗址保护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建设步游路基础工程,度假村宾馆已建成投入运营,别墅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景区已通过省级风景名胜区验收。
二、旅游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坚持规范与提高相结合,教育与练兵相结合,整治与打击相结合,不断优化人文环境,治理卫生环境,规范经营环境,创造了优质、文明、和谐、有序的市场新秩序。
1、打造平山旅游品牌。以创建名牌企业、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积极极宣贯《国标》,沕沕水、藤龙山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拦道石、黑山关一批新兴景区积极争创国家4a级旅游区,大力度投资,高标准建设,完善了景区基础设施,规范设置子旅游公共图文信息标识系统,全方位整治了景区游览环境,景区面貌焕然一新,顺利通过了省、市旅游局初评验收。今年10月份国家旅游局公告拦道石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河北省旅游局公告紫云山景区晋升为国家3a级景区。黑山大峡谷景区国家旅游局正在评审,有望通过验收。同时加快星级宾馆建设力度。平山县旅游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四星级旅游宾馆,世外桃源、花溪、天富成功创建三星级旅游饭店,驼梁天颐宾馆成功创建2星。至此我县4a级景区达到9家,星级宾馆已达到12家,这在河北省是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品位之高,特色之显的县,在全国省份县内也是首届一指的。
2、积极营造优美环境。制定了《平山县旅游路沿途及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五一”、“十一”前夕由县政府牵头,旅游局联合工商、质检、卫生、食品、交通、城建、林业等部门围绕旅游安全、环境卫生、市场秩序、服务质量、旅游车辆及旅游路沿途环境等内容对全县各旅游经营单位及通往重点旅游景区旅游路环境卫生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方位、大力度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大检查活动,全县营造了舒适干净、整洁优美、和谐平安的旅游氛围。
3、建设最佳旅游安全目的地。年初与全县各旅游经营单位一把手签订了“旅游安全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和春季《旅游安全防火责任状》,积极推行旅游安全防火一票否决制,同时深入全县各景区加大旅游安全防火监察力度,实现了我县旅游安全防火零事故。
4、构建文明旅游经营新秩序。完善旅游执法质监机构,成立质监所和执法大队,明确工作职能和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做好市场整顿打好基础;
积极开展平安景区示范点创建工作,天桂山、驼梁、西苑享水湾等三家景区已按照标准启动创建方案,力争顺利通过验收;
同时多次深入旅行社对市场运作、广告宣传、线路编排等内容进行全方位检查;
按照新《旅行社条例》规定,加大我县旅行社服务网点管理力度,对超范围经营或不符合规定的,给予严厉打击或坚决取缔,切实保障了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了平山良好的旅游整体形象。
5、强化旅游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管理与服务水平。邀请旅游专家到我县授课,举办了《全县旅游景区管理干部培训班》,会期三天,共100余人参加,会上专家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利用图片参考的方式进行授课,参训人员深感受益匪浅,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
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全县星级宾馆负责人参加全省旅游饭店培训班,并颁发了星级评定资格证书,全面提高饭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派出执法人员参加全省旅游执法、质监培训活动,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全面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打击旅游行业中违法行为,为我县旅游业发展保驾护航;
组织全县各旅游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员工素质教育培育,旅游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单位
进行培训指导检查,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了全县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三、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
今年,我局树立“大西柏坡”宣传理念,继续发挥西柏坡品牌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西柏坡红色旅游目的地及重点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整合宣传营销,依托电视、报纸、网络以及户外媒体等形式,坚持媒体宣传和节庆活动相结合,广告宣传与新闻、信息宣传相结合,力求科学性、实效性、轰动性,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打出了“平山旅游”一个整体,叫响了“圣地西柏坡、魅力新平山—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一个主题口号。
1、报刊宣传。在《中国旅游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燕赵晚报》、《石家庄日报》、《高尚杂志》、《共产党员》等省内大报、大刊进行了平山旅游形象展示和旅游线路整版广告宣传。
2、电视宣传。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北京首都机场闭路电视《好山好水》、河北卫视、石家庄庄电视台、山西卫视等栏目进行整体形象宣传。特别是下半年我们进一步策划实施了在河北卫视《今晨播报》、《午间视野》、《河北新闻联播》、《今晚报道》栏目投放的30秒旅游形象标版广告,目前正在播出;
策划实施了9月20日至12月19日在石家庄电视台《石市要闻》栏目投放的15秒形象广告宣传,目前正在播出;
同时还积极参加子省局组织的地6月14日至11月13日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二套《经济半小时》、四套《海峡两岸》、《走遍中国》等栏目的播出的整合形象宣传广告,目前正在播出,明显效果。
3、节庆轰动。五一期间,旅游局精心组织全县各景区举办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天桂山隆重举办了“道教养生文化旅游节暨奶奶庙民俗文化庙会”;
驼梁举办了杜鹃迎宾春花游;
西柏坡温泉城举办了“第九届温塘桃花浴文化旅游节”;
东方巨龟苑景区独创新裁,举办了斯卡拉午夜狂欢激情表演;
西柏坡牡丹园举办了西柏坡文化旅游节暨牡丹节;
沕沕水景区推出了红线牵缘篝火晚会、踏青交友等活动。同时为进一步丰富大西柏坡旅游文化内涵,精心组织举办了“东方巨龟苑红色之旅消夏文化节”和“20__藤龙山首届万人登山健身活动”。同时为进一步丰富大西柏坡旅游文化内涵,精心组织举办了““东方巨龟苑红色之旅消夏文化节”和“20__藤龙山首届万人登山健身活动”。十一期间,组织天桂山景区举办了“魅力天桂山”摄影大奖赛、驼梁景区举办了第二届驼梁中秋红叶节、沕沕水景区举办了“红色灯塔山水情怀首届沕沕水明灯文化节,藤龙山景区举办了“金秋快乐采摘、收获甜蜜爱恋”藤龙山采摘节暨中秋登高赏月活动。
4、鼓励宣传。为进一步调动县内各旅游经营单位开展旅游宣传营销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的整合宣传营销机制。4月13日,我局召集全县所有景区、旅游宾馆、旅行社等40余家旅游经营单位在县旅游服务中心召开全县旅游宣传工作会议,围绕大西柏坡做大旅游,积极宣传“圣地西柏坡、魅力新平山”一个主题口号,部署了今年宣传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出台优惠奖励政策,印发了平旅[20__]11号《关于对全县旅游经营单位宣传促销进行奖励的意见》,鼓励景区、旅行社、宾馆大力宣传,各单位热情高涨,积极宣传,努力营造“大西坡”旅游氛围,取得了明显效果。
5、外联促销。组织全县各景区积极参加了“世博旅游大篷车”走进西柏坡,面向全国媒体利用世博平台宣传我县旅游产品;
参加了“唐山旅游宣传周”、“首届北方旅游市场推广与经济发展研讨会”、“第三届华北(石家庄)旅游交易会、“20__国际(杭州)旅游城市论坛”。特别是7月份由县长带队,带领我县旅游行业及有关乡镇等50多个部门赴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进行了“圣地西柏坡·魅力新平山”旅游推介暨项目招商活动会,尤其是推出的“大西柏坡”旅游品牌,更是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强烈兴趣,整体提升了平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联合温塘镇、西柏坡镇赴海南三亚参加了“20__第六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县)发展大会暨“中国旅游竞争力城市公益评选活动颁奖盛典”,会上我县荣获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县和中国优秀温泉旅游县两项殊荣,成为河北省唯一一家同时获得两项部级荣誉的县。组织县内重点旅游景区参加了“第十届中国(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利用会展平台,面向旅游业界及济南市民宣传我县旅游产品。最近,我们在京石高速京冀交界处、石安高速冀豫交界处树立了双向4块平山旅游形象广告塔,期限一年。通过这些平台,进一步展示了我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拓展了我县旅游客源市场。
明年工作要点:
紧紧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建设“大西柏”为契机,坚持编制大规划、打造大景区、发展大产业,以发展红色旅游为重点,全力建设大景区,叫响大西柏坡品牌,积极培育旅游龙头产品,全面优化旅游环境,促进我县旅游业全方位、跨越式发展。
一、突出重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以西柏坡红色旅游为龙头,坚持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俗结合,做大做强天桂山、驼梁、温泉城,全面启动创建西柏坡、天桂山、驼梁国家5a级景区工作。
一是做深做足红色旅游文章。结合西柏坡旅游高速路升建设,启动西柏坡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抓好西柏坡中央部委旧址恢复项目的室内外装饰和布展工作,力争七一前对外开放,进一步丰富西柏坡红色旅游内容。搞好大环境绿化、美化工作。
二是做大做强天桂山。启动天桂山金顶水景系列工程和望海峰综合开发等项目。银河洞总体开发要建设麻地洼水面,开发野人大峡谷、大天桥、小天桥和山项草原,修建山顶环保车道,使银河洞形成集溶洞、瀑布、峡谷、天生桥等景观于一体的精品景区。
三是做精做细驼梁。继续做好驼梁景区升级改建,按照新规划围绕森林、瀑布、草甸生态特点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重点实施景区及度假村系列水景工程,营造三步一潭、五步一瀑、山水相连的生态景观。启动木厂旅游服务区建设。
四是做优做美西柏坡温泉城。按照“宜游、宜赏、宜居”要求,全方位整治环境,完善设施,优化功能。开工和建设一批旅游度假项目,进一步提高温泉城品位。
五是继续抓好乡村旅游建设。积极引导沿途旅游景区乡镇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园、垂钓、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做好天桂山十里桃花沟、温塘北马冢采摘园、拦道石漂流乡村游、东回舍镇东庄村明珠庄园,宅北乡滚龙沟板票、柿子园、孟家庄镇元坊村农业项目的提升,规范西柏坡、驼梁、天桂山、温塘等家庭旅馆建设和服务。以标准促规范,以规范提品质,加快我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进程,努力构建多元化发展的特色产业新格局。
此外,根据规划做好项目的谋划工作,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加快西柏坡领袖山主题公园、西柏坡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中心、东西柏坡保护恢复利用、西柏坡生态环保影视基地、省信用联社培训中心、温泉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山国景区开发、天台山景区开发、梁家沟凤凰山景区开发、野生原度假村二期工程、西柏坡温泉游乐大世界等谋划项目的跑办进程,使谋划项目尽早开工,同时做好旅游商品开发建设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客源市场。继续在中央和主要客源地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西柏坡旅游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全力塑造“圣地西柏坡魅力新平山”旅游品牌形象。
一是抓好电视报纸等媒体常规宣传。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卫视,在《中国旅游报》和各客源地晚报进行平山旅游主题宣传。
二是抓好网络宣传。在乐途旅游网、人民网、长城在线、河北旅游网、西柏坡旅游网,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博客、论坛等形式及时旅游资讯、旅游线路等信息。
三是抓好宣传方式创新。在北京公交车车身和候车亭进行广告宣传,使平山旅游走
进北京大众。与各地主流媒体和旅行社联合,开通“平山旅游直通车”,常年推出“自驾游平山行”等活动。组织“平山旅游大篷车”赴各地进行宣传推介,同时邀请客源地媒体记者和旅行商前行采点采线,考察参观。三、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行业管理力度,营造文明、诚信、和谐的旅游环境。
一是抓好旅游安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继续实行旅游安全一票否决制,确保旅游安全零事故。重点抓好景区森林防火、宾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旅游车辆、观光索道等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长效机制和应急方案,强化监管,确保万无一失。做好重点节假日启动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突击活动,彻底清理景区的死角卫生整治脏乱差现象,营造优美旅游环境,树立平山良好的对外形象。
二是营造文明、诚信、和谐旅游氛围。要加快健全旅游执法、质监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执法水平,全力开展旅行社市场专项治理活动,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打击强拉强卖、欺客宰客,出售过期变质食品和相互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良好的旅游经营新秩序。
推荐访问:平安 创建 旅馆业 旅馆业平安创建【五篇】 旅馆业平安创建(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