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班主任帮扶学生【五篇】

时间:2024-01-10 0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主任帮扶学生范文第1篇为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区委“讲党性,谋发展,守纪律”精神,教育系统“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已根据实施方案全面展开。各校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带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班主任帮扶学生【五篇】,供大家参考。

班主任帮扶学生【五篇】

班主任帮扶学生范文第1篇

为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区委“讲党性,谋发展,守纪律”精神,教育系统“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已根据实施方案全面展开。

各校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带着感情和责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排查,一一核对,确定帮扶对象,开展帮扶工作,让和谐和关爱弥漫整个校园,把温暖和帮教送给每一位贫困学生。

新道街小学于12月14日召开了“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启动会议。会上学习了区教委下发的相关文件,制定了学校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实施方案。之后,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帮扶对象,确保一对一帮扶。校领导和党员每人帮扶一位贫困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教师志愿者每两人帮扶一位贫困学生,并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帮扶措施。12月19日,教本文来源:文秘站 导处主任张志馨与帮扶对象王渊森同学进行交流,并且和班主任老师一同对其进行家访。在了解了孩子家庭的贫困现状后,学校研究决定给予王渊森同学一定的经济帮助。

12月18日、19日,大东关小学领导与各自的帮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亲切交谈,深入了解帮扶对象情况,以找出适当方式对帮扶对象进行雪中送炭式的帮助。对于未被列入帮扶对象的其他困难学生,由学校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帮扶,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后小河于12月19日建立了“帮扶日记”,学校帮扶小组深入帮扶学生班级,和班主任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探讨教育方法,力求对症下药,并通过“帮扶日记”记录帮扶效果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寻求对策,以期更好地开展工作。

12月19日,柏杨树街小学召开“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师生伸出友爱之手帮助贫困孩子。针对二年四班王梓屹的父母是聋哑残疾人,父母离异,常年随爷爷奶奶生活,奶奶又无经济来源的情况,班主任申文华老师为了不使孩子产生自卑感,经常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给予孩子特别的关心和照顾。老师的精心培育使一个少言寡语的孩子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班级中队委。此孩子也是魏玉斌校长的帮扶对象。魏校长19日特别进教室看望孩子,和他谈心,鼓励他继续进步。

班主任帮扶学生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新生;
困难群体;
帮扶教育;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06-03

高校困难群体,主要指的是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存在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难或适应等方面问题的学生,他们是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轨的背景下,伴随着深刻的社会转型和教育教学改革而产生形成的大学校园中的特殊群体。而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中国梦”是建立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实现个人梦的基础之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脉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每个个体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践行者和见证者,只有每个个体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个人价值,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高校应根据新生困难群体的切实需要,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助力其成长成才。这与“中国梦”倡导的精神一脉相承。

一、“四位一体”帮扶教育机制的界定

“四位一体”帮扶教育机制,主要包含帮扶主体、帮扶对象、帮扶举措、教育内容等四方面内容,指的是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德育导师、助理班主任和进班级党员、其他学生干部组成四大帮扶主体,针对高校新生中的困难群体,上下联动,密切配合,以学业帮扶、经济帮扶、情感帮扶、心理问题调适等为四大举措,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自强自立教育、榜样示范教育、感恩教育”为四大教育内容的帮扶活动。以先进带动后进,起到良好的“传、帮、带”作用,其目标主要为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

二、“四位一体”帮扶教育的实践形式

(一)“四位一体”帮扶教育对象

高校学生中的困难群体,在大一新生阶段即开始产生,其衍生问题也将随着学制的上升而进一步凸显。以笔者所在的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两所高校为例,据调查显示,一些来自西部和西南边远省份和广东省内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的学生,相较于来自经济较为发达、教育水平更高的省份和地区的同学而言,在学业、经济、生活、适应性等方面会遭遇更多的困难,尽管主观努力,但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成效。长此以往,将引发系列问题,如在专业学习、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常表现出被动退缩,缺乏积极主动精神,学习动力不足,学业落实,交际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等特征,心理普遍呈现出亚健康状态。如引导不当,帮助不力,将会产生不良后果,最终不利于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因此,这部分学生群体,急需得到外界力量的有效帮助,助力成长成才。

(二)“四位一体”帮扶教育主体

在高校“四位一体”帮扶教育主体上,可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领导为组长,全体辅导员、新生班主任、助理班主任、中高年级优秀学生和班级内部优秀分子等为主要成员的帮扶工作小组,各有侧重,分头跟进。针对来自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在学业、经济、生活、适应性等方面存有困难的同学,实施“学业、经济、情感、心理”四位一体的帮扶活动。

(三)“四位一体”帮扶教育举措

据权威调查,困难学生主要有“需求”,分别为:资金需要、成绩提升、学业发展、社会实践、兴趣拓展、能力建设、视野扩大、自信激励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教育主体,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去关注和帮扶。在此,结合实际需求,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做重点论述。

1.学业帮扶。调研发现,一些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随着环境的反差,对骤然出现的松致自主型学习不适应,或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目标及有效监管,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又或本身学习基础薄弱等原因,导致一开始就出现学业困难。随着进入后续学习尤其是难度较大的专业学习后,感觉更为吃力,课程成绩不佳,造成自信心受挫,使得学习态度转为消极;
而学习动机的降低,又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导致自暴自弃不再专心学习,转而投身于课外消遣,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产生恶性循环。所以要从一开始就甄别和帮助学业适应不良的新生,积极干预,针对学困生,在高年级生、班级同学或舍友中选拔学优生,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的学业辅导;
聘请专任老师或绩优生在课余为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补课;
组织学困生在课室、自习室集中学习等。从源头抓起,上下联动,往往能收到较为显著的成效。

2.经济帮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助学资助体系。在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助学工作办公室)统筹下,各二级院系亦可采取举措,进一步扩大经济资助的覆盖面和帮扶力度。如: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开展爱心助学助困活动,扩大受益面;
完善二级院系助学自助机制,设立“爱心基金”,通过社会爱心捐赠、活动义卖等方式募集资金,强化生血造血功能;
利用资源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寻找校内外勤工俭学和兼职岗位;
多方蓄力借力,以帮助到更多同学。同时,讲求资助方式,注重育人功能。

3.情感帮扶。情感帮扶又可称为精神帮扶。相对于普通学生,学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生往往也存在缺乏自信心、适应不良等状况,在给予上述帮扶的同时,还需倾注更多的情感抚慰。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和新生班主任老师可以采用“一对一”谈心谈话、宿舍走访、节日慰问、集体座谈、新媒体沟通等多种方式,给予这些同学更多的关怀关注,在精神上引领,激励他们励志进取,引导鼓励他们找准学习目标,树立生活信心,教育他们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困难,不埋怨家庭,不自卑出身,不暗示不强化自己学困生或贫困生的标签,快乐充实、积极向上地参与到大学生活中去。

4.心理问题调适。“心理调适”,是指面对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以及突发事件、挫折的出现,人们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外界的行为和能力。高校困难群体,由于存在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难或适应等方面问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会承受更多的压力。如果不能把这些压力及时排解和宣泄,很容易导致悲观焦虑的自卑心理和孤独无助的封闭心理等。因此,高校在进行帮扶时,也要关注困难群体的心理变化,例如在新学期组织开展心理排查,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预警和干预。在日常的教育中,二级心理辅导站、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导师、班级心理委员等,可以利用班会或课外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困难群体提高认知水平,理性认知自己,了解自己。通过设置相应的心理活动,培养积极情感,科学确定期望值,适当调节不合理情绪,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

(四)“四位一体”帮扶教育内容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大学生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只有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综合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可由高校政工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关工委老同志与优秀学生党员干部,或邀请校外嘉宾、优秀校友,举办系列专题教育讲座,与学生畅谈中国梦,使困难群体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青春中国梦,奋斗最美丽”的丰富内涵及重要意义,坚定理想信念,找准奋斗目标。

2.开展自强自立教育

在高校困难群体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来自边远山区或贫困家庭,在给以他们资助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苦难信念,成长为贫寒学子的学习典范和自强自立的精神楷模,让自强自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在活动形式上,可结合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各类评优奖活动,树立典型,突出宣传;
或开展自强自立风采展、评选“自强之星”、举办“自强自立”演讲比赛、参与“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活动育人,端正思想,磨炼意志,陶冶品格。

3.弘扬榜样示范教育

榜样教育法,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可邀请社会优秀人士,挖掘优质校友资源,或充分利用在校生中的先进典型,举行专题讲座、宣讲会、座谈交流、风采展等,言传身教,传经送宝,激励困难群体学生努力提高德学修养。通过多方宣传,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让优秀品质、优秀行动、优秀事迹成为校园的主旋律。让广大学生感受到榜样在身边、典型在眼前,引导学生早规划,学为先,多参与,寻导师,积极接收和传递正能量。

4.推行感恩教育

学会“感恩”,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此外,还要感谢社会上所有为自己成长和发展付出的人,感谢国家,感谢时代。通过对高校新生困难群体开展感恩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回报家庭和社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国家和回馈家庭的意识和志向。同时,通过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培养他们敬老爱老、扶残助困的道德意识,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学会感恩、提升自我。

班主任帮扶学生范文第3篇

王影嘴里所说的“刘伯伯”是平舆县委书记刘汝生。在王影眼里,刘伯伯可是她最亲的亲人呢。父母早亡,小王影生活无依无靠。平舆县委书记刘汝生2007年在一次下乡走访中得悉情况后,便决定资助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除王影外,刘汝生还和杨埠镇联中一(6)班的王启、平舆四中七(8)班的冯争等中学生孤儿结成了帮扶对子。

同一天,该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贾国印、县人大主任周晓华、县政协**夏河等县四个班子领导也带着学习用品、御寒物品等先后看望了他们所帮扶的中小学生孤儿。

得益于党员领导干部的爱心帮扶,平舆县的611名中小学生孤儿在这个冬天再也感觉不到冷了。

去年年底,平舆县在对全县中小学生孤儿进行调查摸底、健全中小学生孤儿档案的基础上,于今年年初出台了《关于关爱帮扶中小学生孤儿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县处级、乡科级领导干部为主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全县中小学生孤儿的生存环境、身心健康、成长进步,号召全县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通过与在校中小学生孤儿结成帮扶对子的形式,保证孤儿们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高中教育。

此项“爱心工程”把全县的611名中小学生孤儿全部纳入了帮扶对象。在这些中小学生孤儿中,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仅6岁。

在此号召下,该县的近500名科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通过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与全县的611名中小学生孤儿结成帮扶对子,担当起“爱心大使”的职责。

这些“爱心大使”首先与孤儿所在学校的校长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学习状况;
然后到所帮扶的对象家中与监护人见面,了解监护人的基本情况,了解帮扶对象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方案。

其次,“爱心大使”对帮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帮扶。“爱心大使”不仅为帮扶对象购买学习用品、辅导材料、课外读物等学习资料,还根据帮扶对象的学习状况,与班主任一起制定帮扶计划,使帮扶对象学习不断取得进步;
并签订工作责任书,定期不定期地走访、慰问,为孤儿送衣物,送书籍,送慰问金;
与孤儿随时保持联系,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身心的帮扶和关爱;
通过交心谈心,关心其政治上的成长;
帮助培养孤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及时反映孤儿学生的特殊困难。

“爱心大使”通过“五要”(即要了解被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思想情况、心理情况、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五必访”(即开学前必访、六一节必访、中秋节必访、元旦必访和春节必访)的形式,真正帮助结对孤儿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确保其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高中教育。在对孤儿学生进行帮扶的同时,“爱心大使”还要逐人建立帮扶孤儿档案,记录帮扶对象生活、学习、成长的情况及帮扶情况。

班主任帮扶学生范文第4篇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卫〔2010〕47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卫生对接帮扶工作的通知》、綦江卫医〔2010〕47号《开展2010年“卫生下乡”活动方案的通知》和綦江卫委[2010]22号《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和“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2010年“质量年”工作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卫生对接帮扶活动,大力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推进卫生系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建设健康綦江作出应用的贡献。同时,结合2010年我校“质量年”的建设目标,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到我校的实际情况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二、结对帮扶的方式及要求

(一)学校结对乡镇卫生院

根据綦江卫〔2010〕47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卫生对接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对郭扶镇中心卫生院、永新镇中心卫生院、乐兴卫生院的帮扶活动。具体要求为:

1、捐助物资、开展义诊活动及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拟定捐助物质(价值每套220元的床上用品15套)。组织医务人员到结对单位所在乡镇举行每年一次义诊活动,并发放健康宣传资料。通过活动的开展,帮助结对单位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和保健知识,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2、选派单位的骨干到帮扶医院进行业务指导,举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协助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3、帮扶领导每月到结对卫生院工作1天。结合帮扶医院具体情况,与帮扶单位研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二)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活动

结合“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綦江卫委[2010]22号《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和“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与我校支部结对的新盛镇石桥村支部的联系活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具体要求为:

1、支部书记为结对村党员上党课一次,并联系贫困党员1户。组织相关人员为结对支部党员做一次党课知识讲座。

2、校领导每人结1户“穷亲”,每年走访看望不少于2次。

3、学校帮扶1名贫困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系给予他们最大的关爱。

4、下半年组织医务人员到石桥村举行义诊活动。并实地了解该村情况,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物资援助。

5、认真做好篆塘镇白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

在整个活动中,学校领导干部要坚持“三进”: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宣讲政策时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亲身感受基层群众和困难家庭的生活和所思所想,力争帮助联系的困难家庭摆脱贫困。

(三)党员结对班级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在学校开展党员结对班级活动,一个党员结对一个班级。结对党员与班主任配合,协助做好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
在学习上,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促进身心健康,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每期在结对班级讲党课一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一名。

(四)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开展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的帮扶活动,包括传授教学经验、学生管理经验及应急事件处理经验。支委成员要积极帮扶新进教师,从学校文化、人文素养、师德要求、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扶。不能将帮扶活动认为是走过场的事情来对待。通过帮扶活动,建立起我校教师的良好精神面貌和过硬的专业素质。

三、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把结对帮扶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体现,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以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提高结对帮扶的实效。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班主任帮扶学生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使留守学生建档率达100%;
留守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关爱留守学生,在我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成立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任组长,各科任教师任成员,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19个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班级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电话号码:****联系人:**

(三)真情关爱,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多关心留守学生的生活,有益于其身体发育。留守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

(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结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学生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家长”。教师在校时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
其他时间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五)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六)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七)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推荐访问:帮扶 班主任 学生 班主任帮扶学生【五篇】 班主任帮扶学生(精选5篇) 班主任帮扶学生记录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