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大专图书馆【五篇】

时间:2024-01-10 12: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大专图书馆范文第1篇[关键词]大专院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1前言学科服务是“各学科专业的学科馆员依学科专业读者的需求,依学科专业建设信息资源,参与到学科专业读者的教学、科研中去,组织开发学科信息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大专图书馆【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专图书馆【五篇】

大专图书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专院校图书馆;
学科化;
信息服务

1前言

学科服务是“各学科专业的学科馆员依学科专业读者的需求,依学科专业建设信息资源,参与到学科专业读者的教学、科研中去,组织开发学科信息资源,开展对口的各种针对性学科服务。学科服务模式实现文献提供向学科知识服务的转移。针对学科读者学科知识需要,深层次组织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1]。

作者认为:学科化信息服务是以学科用户为中心,学科馆员和学科信息资源为基础,学科馆员利用学科信息服务平台主动为师生提供当前各学科信息,给师生提供一个符合各学科发展的信息环境。

2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意义

2.1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校图书馆可上溯到1906年黑龙江省省立高等小学设立的师范速成班,馆舍面积达9467平方米。现有馆藏100万余册,采用藏、借、阅一体化全开放式管理,一楼大厅设总出入口和总借还书处,公共阅览室开放时间达14小时,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要求。开设电子阅览室和购买多种数据库、电子书,并实现网上资源24小时开放。图书馆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已经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却完全处于完全被动。

2.2教学、科研的需求

高校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学科是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而设立的教学科目。大专院校教学与科研都在学科中开展,学科建设直接关系到大专院校的发展。因此学科建设对大专院校起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来,我校逐步从成立之初的快速扩张和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越来越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质量的提高,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我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校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引进计划”等计划,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实行教学、科研并重原则。

2.3师生信息需求

目前大专院校师生信息需求日益增长,传统馆藏服务和简单的信息指导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开始要求图书馆根据他们各自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高校信息用户尤其是科研用户希望提供经过分析加工后的综合性的、甚至包含知识内容的增值信息产品[5]。现在高校师生的信息获取多依靠于互联网,互联网信息增长迅速,而用户缺乏对网络信息进行查找和鉴别的科学的方法和对辅助工具的熟悉。

3学科化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

3.1人员保障

技术人员和学科馆员是学科化服务必有的人员保障。在网络自动化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学科化信息服务功能,除了丰富的学科信息资源外,还需要充分依靠有学科专长的人才以及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管理人员来开展服务工作。除了争取学校的支持,吸收高层次的学科专业人才与技术人才外,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以及馆员终身学习的方式,是解决人才紧缺局面的有效措施。

3.2基础设施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和畅通的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网络服务更是离不开配置先进的设备与通讯技术支持。高校图书馆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在计算机配置、局域网建设、相关网站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实现学科信息的整合与重组,使之更好地为学校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服务。

3.3经费保证

经费问题是长期困扰图书馆的大问题,特别是大专院校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开展使图书馆经费不仅仅用于实体资源的采购,而且还要用于购买相应的软件、数据库等资源的投入,更加大了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危机,这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的稳定发展,制约着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对于实施学科化信息服务来说没有经费的保障也是难以深入和发展的。

4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方法

4.1构建多层学科馆员

学科化信息服务是以学科用户为中心,学科馆员和学科信息资源为基础,学科馆员利用学科信息服务平台主动为用户提供学科信息服务,为师生提供一个合理的信息环境。所以说学科馆员是学科化信息服务的主体,关系到整个服务的质量与效果。例如我校有6个系院,14个馆员,单从工作量来说就很难完成,更主要的是学科馆员专业素质不达标,因此应转变服务观念,改变工作方式,使学科馆员多层化。

4.2搭建学科信息服务平台

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还应建立起一个学科馆员与学科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技术,拓宽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品质和内涵,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主动推送服务。特别是Web2.0技术的应用,为学科化信息服务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学科馆员可以与研究人员在服务平台上就信息资源进行互动,以便更好的进行服务。

4.3构建联合服务机制

系统性、专业性的学科化信息服务,需要强大的更新、维护支持平台。目前大专院校图书馆无法独立完成,可利用联合构建、协作共享的服务方式实现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实现。目前在信息服务中最缺少的就是馆际合作。建立联合协作机制,将大大降低大专院校因资源、技术和资金不足而无法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耀盛,李惠珍.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J].新世纪图书馆,2006,2:3-6.

[2]王群,江淇.浅论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86-88.

[3]刘宝瑞,刘岩.论图书馆在Web2.0开放式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定位[J].情报科学,2010(4):492-495.

[4]http:///znbm/gxgxyyb/show.asp?articleid=1508

大专图书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图书馆;
大学生就业服务;
优势;
具体措施

大学生为何就业难?一些专家分析,原因之一是大多数学校培养的人才都是复合型的,而我国现如今较为缺乏技能型人才以及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人才,以至于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原因之二是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经济管理类、建筑类等专业好就业,导致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庞大,超出了就业单位的用人需求;
原因之三是有一些企业招人时需要工作经验,导致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直接被排除在外了。在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图书馆,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就业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就业。

一、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1、就业指导服务力度有些欠缺近几年来,各个大学为了让本校的学生更好的就业,做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举办毕业招聘会以及邀请一些企业来我校招聘人才等。但是就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单单做好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多数院校中,一般只有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各院各系负责毕业生就业管理的老师参与到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也应该参与到其中,比如宣传部门的参与能够使就业信息的宣传效果达到最大化;
还有信息技术部的参与能够使就业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多数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是由政治辅导员或者院领导担任,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导致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大多数是如何面试、就业政策等,而学生关注的是“什么职业缺乏人才,什么地方缺乏人才”这些内容涉及的较少,这些东西往往涉及的很少。2、就业服务指导不是很全面今天,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服务指导都不是很全面,以至于对学生的帮助不是很大。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及时的更新就业指导观念,出现了与现如今就业形势不匹配的情况,有的甚至还处在“毕业生会分配工作”的地步;
二是学校的就业指导的服务对象只是毕业生,容易让学生形成“等大四了再考虑就业问题”的观念;
三是学校给予就业指导服务的时间较短,少则一周,多则两星期,可想而知,对学生的帮助自然不会很大;
四是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仅仅拘泥于现在,只有较少的院校会去考虑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高专图书馆对于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优势

1、信息资源较为丰富当我们谈到图书馆,一开始肯定想到的是该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对于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而言,高校的图书馆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就业指导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需求,去图书馆可以找到有关的书籍、班刊、文献等。同时,网络图书馆的建立,学生只需要在检索栏里属于关键字,就可以获取到自己所需的就业指导信息。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同人才市场的主管进行沟通,将获取到的人才招聘信息可以到图书馆上。2、环境十分优美各个高校的图书馆每天都有着许多学生来此学习,因而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学生在图书馆可以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
同时,图书馆还是学生们心中的圣地,当学习中有问题时,除了请教老师之外,就是去图书馆中查询资料来解决问题。因而高校的图书馆加大对就业指导信息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社会最需要的。此外,图书馆的外在环境也十分优美,比如走廊里会摆放一些植物、装饰,来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美观度。3、馆藏人员素质较高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大学生以及科研人员。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人员的高素质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快速的帮助找到学生需求的信息;
二是能够将图书馆中的书籍分门别类;
三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咨询服务。馆藏人员应该及时的对各类信息进行更新,并对其作以管理,最后要做好信息传播工作。

三、高职高专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具体措施

1、要做好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在高校中,要做好图书馆的宣传工作,才能将图书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源发挥作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其更好的就业。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开设图书馆的利用的导读课,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各类资源的分布情况;
其次是要开设有关文献的检索课程,让学生轻松快捷的获取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最后要开展有关就业的专题报告,让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政策等有所了解。2、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要想更好的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高校图书馆必须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进行联合,从而实现信息的最大程度获取。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关就业政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政策优势;
二是有关企业招聘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到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帮助其更好的完善自己;
三是有关报纸书刊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够及时的投递简历,帮助其实现就业。3、举办有关就业指导的讲座由于讲座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特点,因而可以让长期工作在学生就业部门的老师或者创业成功的校友举办讲座,比如“通过图书馆来了解就业”、“大学生如何选择职业”等。通过这些,不仅会大大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而且还会让学生认识到现如今的就业形势,以便提高自己,从而少走一些弯路。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领导来我校讲解有关求职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一些求职技巧、经验等。

四、小结

综上所述,学校只有发挥好图书馆对于学生就业指导的优势,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以便于更好的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因而在高校中,首先要做好本校图书馆的宣传工作;
其次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最后要定期举办一些有关就业指导的讲座。当做到了这些以后,我相信,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浅析如何让大学生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J].田红梅.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01期

[2]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分析[J].尹俊兰.人才资源开发.2015年18期

大专图书馆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培育,专升本,图书馆

专升本后高校图书馆功能的外延与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教育模式由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开始以教学为主向教学与科研并重方向发展。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为适用升本后学校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应为发挥其自身的教育职能,在培育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1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专升本院校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随着大量多媒体的引入,光盘出版物的发行和Internet的完善与延伸,大容量移动存储设备的普及,信息浩如烟海,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从社会对高校的期望看,高等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新知识和新生产力的发源地、先进文化撞击与传播的基地。为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各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不再局限于教会用户如何利用图书馆,而要拓展到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分析与利用上,从浩瀚信息海洋中鉴别出对自己真正有效的信息,并加以整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的综合过程。因此,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技能以及所需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代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专升本院校由于底子薄,信息素养教育起步慢,就更应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育。

1.2专升本院校图书馆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是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升本过程中对图书馆大量投入和建设,优化组合资源,图书馆在信息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占有优势,在硬件方面的建设为传统图书馆功能向现代图书馆功能的提升提供了物质基础,借助于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行超文本的链接,开展远距离检索等条件已经具备,同时,图书馆将自己的电子馆藏与校园网对接,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学校图书馆,学习知识,浏览信息,使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具有了主动、灵活、多样及可选择等特征,更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3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需要

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素养不仅是大学生生存的基础,更是将来适应信息社会和在高新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业发展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在由培养单纯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善于发现、捕捉信息、适应性强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现代知识型人才。大学生要由“会学”变成“学会”,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促进因素,它是所有学科学习都需要的,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拓展研究范围,而且还能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也就是终身学习所强调的自我导向学习。因此,大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获取信息、创造知识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获取与创造知识的能力,为走上社会、实现人生最大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专升本院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其紧迫性

从国内看,我国把在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问题来研究和看待是90年代后期开始的,比西方国家起步要晚[1],虽然从1980年起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就要求各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但其目标基本上还是限于培养大学生利用图书馆及进行简单的文献检索的能力,尚未上升到素质教育或素养培育的高度,而且实施效果还不理想[2];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和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一些专升本院校图书馆还未将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育问题纳入素质教育的视野之中。

2.1 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没有合理设置

以往的专科学校很少开或不开文献检索课,即使开也是流于形式,一方面教学内容陈旧,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中文工具书、科技文献检索及计算机基础等单一课程,教学内容就是兼职老师自编的讲义,谈不上有正规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且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等新知识还没有及时进入教材或讲义[3],另一方面教学中存在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互分离的现象,针对转变学生观念、培养信息意识的课程少[4]

2.2信息意识淡薄

学生对信息需求认识不足,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方面的信息,如何去获取这些信息,不会主动就某一研究性课题去图书馆检索相关信息,只有到了撰写毕业论文才会去图书馆大海捞针随意地选材、收集资料,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取信息的意识,平时到电子阅览室主要以娱乐为目的,如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开发农场等。

2.3信息能力较差

原专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部分来自农村的新生,平时接触电脑较少,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无从下手。部分院校大二、大三学生还不了解图书馆馆藏结构和信息检索方法,不会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和光盘检索工具获取信息,不了解本专业学科的信息源,不能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源,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差,面对良莠不齐“海量”的网络信息常常是束手无策,更不用说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吸收有用的信息融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4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尚需培养

学生缺乏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的思想意识。有的学生设置障碍,擅自改变计算机设置,自设密码,甚至删除软件,将别人的程序、资料弄得面目全非,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实验工作。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情况时有发生。

3专升本院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3.1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分阶段有目标进行

专升本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育要分阶段、有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根据大学生专科和本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学习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有所侧重。信息素养教育要从新生抓起。新生入学后,图书馆应及时按专业组织新生分批进行入馆教育,可通过讲座、短期培训、PPT课件演示等形式对新生进行强化训练。一是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工作流程、开放时间、规章制度等信息;
二是让新生了解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藏书布局和自己专业的资源及电子化程度、信息资源的查询方法,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三是要介绍图书馆在大学学习中地位和作用,让新生对怎样利用图书馆来完成学业有一个合理的长远规划。对低年级学生,从应用层次的角度出发,通过开设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为主的教育;
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要加强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开设文献检索课,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对于大四等高年级学生开设各种高层次的专题讲座,系统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各类信息源的获得方法或报道最新的数据库及其使用方式,介绍各学科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动态以及有关信息利用中的法律道德规范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网络信息素养,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等,提高学生查找信息、利用信息、研究和交流信息技能。

3.2加快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首先,应当提高文献检索课的地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干课程就是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献检索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必须列入公共必修课,给予充分的学时保证。其次,要进行文献检索课的改革,以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文献检索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应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其内容应在传授图书情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渐转为以计算机检索为主,其教学方法应逐渐趋向信息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提高信息检索技能。在教学中除了讲授信息、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外,还应重点讲授用不同手段,包括手工、联机、光盘、网络的检索信息的方法、途径和技能以及如何分析、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技巧。再次,要把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渗透于学科专业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将文献检索课的方法运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科研相结合,从而激发信息需求,继而用不同检索手段、检索途径、检索方法查找有关信息,并对查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有效利用。这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信息能力的最好实践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形中提高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3.3开展课题实训,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操作技能。

高等学校的改革更多地强调了培养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技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本科生必须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各高等院校确保学生获得这样的能力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在课堂上传授的信息素养的知识是有限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大二、大三的学生都面临着专业的深入学习和课程设计,老师也会经常布置一些小的研究课题,并要求学生撰写相关论文。因此图书馆可以与专业教师一同形成合力对大学生进行科研指导,针对某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以及要完成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库中使用不同的方法搜索,用这个搜索结果来告诉他们搜索的技巧;
可以采取分工合作交互式的训练方式相互提高,譬如让一个班的某些学生制作所需要的资料数据库,由另外一些学生对其进行假设性或者批判性分析,然后由其他人完成课题的研究,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撰写总结报告,在实践中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2]陆宝益.中外在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71-74.

[3]从敬军,扬威.从文献检索课教学到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资料工作,2003,(2):73-75.

大专图书馆范文第4篇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教育界人士对于图书馆的重视,各省市、学校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出现,图书馆逐步从一种新鲜事物发展成为一种社会专门事业,并负有教育救国的重要社会功能。1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图书馆事业专业化1921年12月23日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于北京,它是一个以留美归国知识分子为主体、文教界各方面有识之士广泛参与的教育社团。改进社是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专门组织,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发展,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开展有密切关系。它促成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以及全国性图书馆学专业刊物《图书馆学季刊》的创办,并首先向教育部提案申请开设图书馆学专科教育。中华教育改进社下设立了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专门注重图书馆教育的各项事宜,积极推动图书馆教育的开办。1922年7月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举行,图书馆教育组的决议案共有8条,包括在师范学校应增设图书馆管理科等,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举行的第二届年会上,提议美国将要退还的庚子赔款的三分之一作为扩充中国图书馆,并组织各地方设立图书馆协会。2中华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教育委员会的成立1924年3月,首个图书馆协会———北京图书馆协会成立,由中华教育改进社敦请戴志骞发起,并被推举为会长。1924年7月,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东南大学举行,提案刊行图书馆学季报,并转请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于留学科内添设图书馆教育科。1925年4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上海成立,事务所在北京松坡图书馆,协会6月在北京举行成立仪式,创办了《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并开始筹备《图书馆学季刊》的编辑发行。随着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中华协会会报第1卷第1期于1925年6月30日发行,协会的宗旨是:“本会以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为宗旨。”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对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程度以及专业教育的展开是一种直接的推动。当时教育界和学术文化界的众多名人都是图书馆协会的会员,包括陶行知、梁启超、胡适、顾颉刚、赵元任、林语堂等。协会认为当时的现实情况是,我国图书馆虽然普遍建立,能够以专业方法进行管理和运行的却很少,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成为亟待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图书馆协会委员会下设立了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以洪有丰为主任,胡庆生为副主任,东南大学图书馆朱家治为书记,委员包括李小缘、刘国钧、施廷镛、杜定友、沈祖荣、韦棣华等。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是近代图书馆事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进程之一。由于设立了专门的图书馆教育委员会,图书馆学教育开始了正式的筹备和规划。3图书馆学专业刊物的发行与职业教育的开展1926年3月,由中华图书馆协会编辑的《图书馆学季刊》创刊发行。这是第一次将图书馆专业以“图书馆学”来命名的期刊,意在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图书馆专门学术。在《图书馆学季刊》发刊词中,这样写道:“学问天下公器,原不以国为界,但各国因其国情不同,有所特别研究贡献……图书馆学之原理原则,虽各国所从同,然中国以文字自有特色故,以学术发展之方向有特殊情形故,书籍之种类及编辑方法,皆不能悉与他国从同。”在“本刊宗旨及范围”中,明确提出刊物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图书馆专门学术:“本新图书馆运动之原则,一方稽考我先民对于斯学之贡献,一方参酌欧美之成规,以期形成一种合于中国国情之图书馆学。”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专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图书馆学季刊》成为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学术阵地,更为中国本土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形成一种学术支持。在图书馆专业组织和专业刊物相继诞生的同时,早期的图书馆专业教育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除了1920年,在武昌成立的文华大学图书科外,大部分的早期图书馆教育是以培训班的形式开办的。1923年,金陵大学的毕业生洪有丰从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毕业归来,首先开办了“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科”。该科为期一个月,每天讲课二小时,学员80余人,讲义自编。以后在1924、1925和1926年中,曾经连续4年开班。其中1925年7月15日~8月15日开的班,面向全国,规模最大,是由中华图书馆协会、国立东南大学、中华职业教育社、江苏省教育会合办,系“全国第一次图书馆学暑期讲习班”,“学员30余人”,杜定友应邀前来讲学,李小缘、刘国钧等都曾登上讲台授课。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科(班)是我国开办时间最早、影响最广泛的职业教育,为全国各地培养和储备了大批图书馆业务骨干,对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和补充。192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图书馆学回国的李小缘在金陵大学文科设立图书馆学系,由他本人担任系主任。在李小缘1929年的《金陵大学图书馆概况》中对图书馆学系作了简要介绍: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创办于1927年秋,属于文理科,注重自编教材,当年开设15门课程……全校学生均可辅修。据1931年底发行的《中国图书馆协会会报》第7卷第3期“图书馆界”报道:“金陵大学图书馆学,在今日图书馆界中,颇占相当地位;在中国各大学中,除文华专科外,设立图书馆学系,可称仅见。”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图书馆专门组织成立,专业学术思想初步成型,职业教育热烈展开,这其别值得关注的是,各种图书馆专业教育几乎都是在教会大学中首先展开,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者们也都是教会大学毕业后留学归国的学生。

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教会大学的重要关联

1913年美国人克乃文在金陵大学文理科开设了图书馆学课程,这是我国最早在高等学校开设图书馆学课程的记载,当时曾经在金陵大学学习的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们包括洪有丰、李小缘和刘国钧等,毕业后正是受到克乃文的指导和推荐,纷纷前往美国学习图书馆学,归国后在国内开创图书馆学专业教育。1871年文华大学初创,这是另一所美国在中国武昌的教会大学,传教士即教师韦棣华成为在中国开办图书馆学教育的宗师。1910年,韦棣华女士创设“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采用开架的形式,公开陈列,“凡武汉三镇各机关、各界人士皆可应用,自由阅览”。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沈祖荣先生当时正在文华大学学习,出任公书林助理,他跟随韦女士学习美国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并经过韦棣华的推荐,于1914年留学美国,专攻图书馆学。1920年由韦棣华和留学归国的沈祖荣、胡庆生等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图书馆专科学校———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把“研究图书馆学术,服务社会”确定为文华图专的宗旨。学校仿造杜威创办的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的制度,学制两年,招收大学肄业2年以上的学生。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开端,随着它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进程从此展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也因此有了先例和范本,逐步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推动下发展起来。我国最早开创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华大学和金陵大学同是教会大学。教会大学的师资和财力,是图书馆学教育在中国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端的过程中,教会大学不仅是发源地,更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启蒙,从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先驱,无论是金陵大学的李小缘,洪有丰等,还是武昌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沈祖荣都是教会大学的学生,都曾赴美学习图书馆学课程。在东学西渐的浪潮中,教会大学一方面是西方学术在中国传播的桥梁,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学术文化研究有积极的发扬和促进。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教会大学的影响波及到我国各个专业学科和相应的专门事业,西方学术思想和图书馆技术方法在教会大学得到直接传播,产生了与美国接轨的图书馆学教育,这可以说是教会大学对于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开创性贡献之一。我国早期的图书馆学教育发端于教会大学,可以说是具有不可否认的美源性,但与此同时,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关键时期出现的图书馆学又是我国学者在中西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对国学的整理和反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结语

大专图书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学;
计算机技术;
培养目标;
专业英语教材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31-03

一、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广泛,这样的局面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文化的交流上。所以国际间图书馆专业的交流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中国图书馆专业的发展,中国图书馆专业若是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更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每年,国际图书馆国际协会联合会都会举办年会,讨论当今图书馆专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图书馆专业所面临的紧迫的问题。中国的图书馆专业发展也是相当迅速的,这也促使中国图书馆专业的教材的编排要跟上该专业本身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的图书馆专业已经具备了硕士与博士学位的良好的发展局面。图书馆学在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正式出版了3套图书馆学专业教材。1)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图书馆学系列共9种;
2)武汉大学出版社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核心教材》;
3)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信息管理系列》。这3套教材,及时反映了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和变化,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图书馆专业英语教材的编订似乎有些滞后。目前,基础英语教学得到了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广泛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便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虽然高校中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的测试,但是在面对更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英语时显得力不从心。对于图书馆专业的学生来说,想要真正接触到国际图书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需要一本有力的教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适应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图书馆学专业的发展

1.培养目标的英语化倾向

中国教育部即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制定并且曾经三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87年第一次修订了该目录,修订后的专业数量减少了629种。当时图书馆信息档案学类归属于历史学,图书馆学只是一门三级学科。1993年后第二次修订后,专业数量为504种。修订后的专业目录将图书馆学专业与情报档案管理列为一级学科。第三次修订目录于1998年颁布实施,本科专业目录的学科门类达到11个,专业类71个,专业种数由504种调减到249种。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分离成为单独的一个学科门类。虽然在三次修订后图书馆学专业经历了不同的划分,但是这主要体现了该学科在当时体现的发展趋势。从其培养目标上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图书馆学科与工作实践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图书馆专业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它要求除了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求本专业的研究生能够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够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图书馆专业的文献资料。从这一具体的目标来看,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该注重专业英语教学,同时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专业的英语教材提出了更为现实的要求,以满足图书馆学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2.计算机技术与图书馆学专业的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这样类似的话题也逐渐被人们所熟识。计算机在技术上为图书馆专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所以图书馆专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众多的平行线。它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是分不开的。在中国的高校中,基本上都开设有图书馆专业。其开设的课程除了有关图书馆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与计算机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这样课程的安排与设计完全体现出了图书馆专业发展的趋势,更有助于培养当前社会急需要的技术性、知识性人才。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Internet)这一专有名词来源于美国这个说英语的国家,并逐渐向全世界开放。之后计算机技术的网络时代实现了它的第二次飞跃,并逐渐彰显它在通信与资料检索等方面的能力。在1994年,中国开始连入了互联网,到了2010年后中国的网民达到了三亿。对于图书馆学专业的研究人员来说,是否能准确理解国外图书馆专业所采用的新技术与该学科最先进的知识体系直接关系中国图书馆学专业与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可见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对于该门学科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3.教育体系的“宽口径”培养

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总是要与社会改革与教育改革的进程同步前进的。现在各高等院校建立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在教育思想上正在进行“淡化专业,宽口径培养”的变革,图书馆学教育改革也要顺应这种形势,按照目前大学教育体制的发展,不建立大的学院又会限制学科的发展,所以图书馆学教学单位体制的改革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在教学内容上,图书馆学也要按照“淡化专业,宽口径培养”的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目标。

4.图书馆学专业英语为必修课

目前高校的课程主要分为两类:必修课和选修课。无论是大学英语,也就是通常观念中的基础英语,还是图书馆专业英语在高校的教学体制中均为必修课。这样的一个教学体制非常明确地提醒教师与学生英语对于该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中国各大图书馆文献中外文的数量日益增加,采编,分类等需要具备娴熟的英语知识的人才。如若缺失了这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就无法胜任外文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

三、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编排的注意事项

1.注重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专业特色

图书馆专业英语教材的编排应该以图书馆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最终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具备专业特色。每一门学科的专业英语都应当具备自己的专业特色,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应具备图书馆学的独有专业特色。笔者认为这一特色应定位为:以图书馆学基本知识为基础,以图书馆学专业术语为主体,以面向图书馆学专业学生为对象,具有新颖性、实践性的可读教材。

2.内容全面,安排合理且与时俱进

教材安排的合理性要求能适应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上所述,高校的在校学生虽然绝大部分能通过国家的英语四级与六级测试,但是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在改革后较为侧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了部级英语考试的过关率,英语的应试教育也存在。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面对专业的英语教材时一再抱怨基础英语教学的缺陷。可见优越的基础英语的背后隐藏着专业英语的不足。所以,为了更便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的编排应该规范、简练,特别是对部分重要的专业词汇详加注释,对课文中的重点与难点给予详细的解释说明。此外部分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期间逐渐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选择语言流畅,内容生动的材料

内容全面主要是指该教材需要涵盖图书馆专业的基础知识。自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修订以后,图书馆学与情报专业分离。但是从专业英语教材的编排上并没有完全体现这一重要的发展趋势。在1986年,张若衡编写、湖南省图书馆出版了《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2009年华薇娜主编,南京大学出版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英语/21世纪人文社科学专业英语系列教材》,该本教材总共分为十个章节,内容涵盖了图书馆的历史、分类、工作流程,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与记录、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系统的管理,并附有国外图书学情报学网络资源概览,及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著作推荐。这本教材涉及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两个相互交叉统一的学科,内容上更加全面丰富。

图书馆学专业的发展是需要与国际上图书馆学的发展齐头并进的。这样的趋势体现在图书馆学教材体系的一致性,并增加图书馆学在发展国际上的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当然其中应该涵盖与该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所以专业英语教材的编排不仅需要安排合理,在内容上更应该体现新颖与时代性。笔者提出具体几点建议。1)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不言而喻,其中数字图书馆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这需要单独章节介绍,以便让学生了解数字图书馆的概况,应用和发展趋势。2)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专业英语教材必然会涉及计算机技术在业务流程中的作用。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需要着重介绍的。3)连续出版物知识是专业英语教材必不可少的。各章节后适当安排对话,设置词汇表,最后设置总词汇表(包括图书馆专业词汇和计算机专业词汇)、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大类简表)等。

高质量的教材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增强专业知识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图书馆学专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与国际上该专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掌握了国际上通用语言英语的运用能帮助了解该专业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实用的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能够在图书馆学专业本身的发展中切实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冬梅,敬卿.论图书馆发展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J].图书馆论丛,200,(2).

[2]刘宏锦.图书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6).

[3]刘标艳.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专业英语教材编写初探[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

推荐访问:大专 图书馆 五篇 大专图书馆【五篇】 大专图书馆(精选5篇) 大专的图书馆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