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新生开学辅导员【五篇】

时间:2024-01-10 12:19:02 来源:网友投稿

新生开学辅导员范文第1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德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0引言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是在原有的基础教育的根基上,以“终极关怀”为视角,帮助学生确立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新生开学辅导员【五篇】,供大家参考。

新生开学辅导员【五篇】

新生开学辅导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学生 德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是在原有的基础教育的根基上,以“终极关怀”为视角,帮助学生确立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合理的价值观,为高校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意识搭建发展平台。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属于中坚力量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只有构建并完善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才能够推动高校德育工作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才能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大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得以健康成长。高校德育建设工作在内容上不断地创新,才能把高校德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真正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1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的重要作用

1.1帮助学生养成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品质

高校德育工作教育,通过道德知识的内化,最终让使学生树立有型的正确认识,通过构建理论体系,为学生树立道德信念,使道德从认识层面上升为情感层面,最后转化为道德动机,并通过学生的道德行为来体现。学生能够将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和衡量他人行为是否正确的标尺的时候,蕴含着道德在内心的正确性,对方的行为会引起自己的情绪体验,道德认识由简单的认识转化为自己心中应有的道德信念。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显得突出地重要,需要辅导员根据发生的不同情况,以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根据,遵循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对德育工作,进行定性分析,对实际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整体上的评价。以学生为本位,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大学生将道德从认识转化为情感,内化为信念,变成动机,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学生的言行趋于规范,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2 帮助学生道德行为更加规范

大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同时他们又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对象。高校德育工作,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的内容,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学校的德育工作,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大学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理性的思考后,对发生的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根据道德知识和理论做出正确的决策,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主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辅导员由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次与大学生接触,由于平时在校期间联系紧密,自然就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之处,在行动上做出客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行动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

辅导员在发现闪光点时,就要适时适度地进行肯定和表扬,促进大学生在品德上有更大的进步。对于存在的不足,辅导员要能够及时予以指出纠正,对于严重不足的要进行更严厉地批评,对于那些严重触犯学校纪律的,要给予必要的处分,同时,帮助这些学生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错误,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改正提高。

1.3辅导员的素质是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资源

辅导员的素质就是指辅导员的个人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也就是辅导员所具有的才干和凝聚的道德力量。高校辅导员本身所具备的素质是高校德育工作顺利而见成效开展的前提。必备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就决定了高校在辅导员的选定上,要将他们的基本素质的高低作为一个重要的选定条件。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资源。素质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和质量,具有静态隐蔽性还具有相对稳定性,素质是转化为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政治热情上,青年大学生一般都具有追求进步的满腔热情,辅导员本身首先需要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对学生做出方向性的正确引导,将大学生的政治热情能到很好地发挥,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思想道德上,辅导员在日常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的强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的高低。辅导员日常的言行举止对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

在双向互动方面,师生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辅导员贴近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必然带给学生品德进步诸多契机,同时学生的不断进步,也能感动辅导员,激发自己更大的付出。

在心理素质方面,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日常的教育管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个性张扬有很大的影响。辅导员服务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学生中间,深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一切教育活动都做到以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品德的优化。辅导员在工作体现的个人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发展。所以说,辅导员的素质是学生良好品德成型的有效资源。

2传统德育工作的弊端

僵化的德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德育中,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为“说教式”、“管教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教育客体,学生在整个的德育工作中是道德知识的接受器。

在德育的教育中辅导员视自己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高高在上的“先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显天生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但是,在高校的德育教育这一过程中,辅导员与大学生,双方都是具有较高的文化性与价值倾向性的个体,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较强化的人,在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显示出其主体性的独立的个人。在德育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人的自主性特点和个性化特征,辅导员的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然而,传统的僵化的德育的模式,学生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充当被动的接受客体。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新体系中,大学生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辅导员在德育教育中需要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对话的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重新审视学生的地位。

3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3.1挖掘“校本”资源,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高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经验,无论从办学理念还是校风、校训,都沉积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作为大学生的辅导员,需要将这些作为一种德育教育的校本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传统的僵化的德育说教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个体发展,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如今的大学生排斥空洞的说教,他们重视实践中自己相对独立的自。基于此,辅导员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现状和学校的发展现状,多开展社区活动和有意义的学生实践活动,在真正的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调动大学生积极地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努力使高校德育工作的见实效。

3.2尊重学生,在新时期,重新审视、定位客体

僵化的德育教育方法,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能力和要求,对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几乎没有关注,这就造成了德育效果并不显著的客观现实。新时期德育工作中,辅导员需要重新审视教育客体,将原来纯粹的客体,转化为参与体系的主体,在关注大学生的内在需求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挖掘。关注他们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性,辅导员的道德教育,需要关注大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参与到实践中来,让学生自由活动,在活动中自觉地进行自我。哲学观点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主体认知是不能脱离开学生个体的,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是在他们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起来的。道德观的构建也是如此,道德的养成不是靠辅导员“教”会的,而是大学生在与作为个体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己的道德生活实践中自我构建自然生成的。

3.3以学生为圆点,师生同笔,共画高校德育之圆

高校辅导员以对话为基础在新时期德育体系中,以学生为圆点,以实践活动为起点,并最终将德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与学生同笔,描画高校德育之圆,在整个德育教育中,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把大学生与高校德育工作者――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新体系的共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遵循对话理念,强调师生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在无限扩充的时空中展开自由对话。

由于传统的高校德育教育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内容上,多数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方法上,传统高校辅导员德育强调灌输说教的硬性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上,传统高校德育的辅导员与大学生是的隔离。辅导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组织开展校园文体活动中,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将学生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师生同笔,共画高校德育之圆。

3.4改传统僵化德育模式为师生“对话”模式

一改传统的德育模式为对话性德育模式,突出辅导员与学生的对话内容,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师生对话中,辅导员需要强调对大学生理解的重要性;
由于高校的德育对话,主体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就需要在德育对话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要多进行心理交流,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辅导员与学生的对话中,需要辅导员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德育才能有效地进行下去,在平等的氛围中,师生双方才能存在共同的话语,在对话中要遵守一定的沟通原则,对话需要真诚的态度;
营造自由的交往情景;
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
培养学生质询意识;
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辅导员需要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在学生已有的道德基础上,提出适当的要求,帮助学生晚上自我,塑造完整的人格。

3.5辅导员不断提高驾驭能力,助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高校中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辅导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和对大学生的驾驭能力的强弱将决定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的高低,而辅导员在高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学习高校德育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依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学生对自己敬佩、信赖,就会产生亲切感,只有亲其师才只能做到下一步的信其道。辅导员的行为举止在学生中就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德育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辅导员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助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辅导员首先要用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武装自己,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范娴熟的掌握并运用。言行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助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理论,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德育工作者。

4结论

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角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发展大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可操作性的实践资源中,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德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交流,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管理,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际影响力,为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延华.论高校德育领域的范式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2006(5).

[2] 贺彦凤.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讨及其借鉴[J].思想政治教育,2005(2).

[3] 万美容.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J].党建,2001(10).

[4] 宋艳.德育生活化模式之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2005(7).

[5] 季爱民.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6(4).

新生开学辅导员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 微博 工作 新模式

一、辅导员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工作的障碍

(一)宣传力度的疲软与宣传机制的缺乏

虽然微博盛行于各大高校,然而每个人对微博的使用还是局限个人。一方面,辅导员的微博还没有成为一个与大学生互相沟通的网络平台,与其他人一样,辅导员的微博还只是作为他们自己表达情感看法的平台。另一方面,传统观念认为微博只是大家娱乐发泄的平台,致使许多学生都不知道辅导员微博的存在。

(二)学生对辅导员的不信任

在大学生的传统思想中,辅导员是以一个不经常和大家见面沟通而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的角色存在的。很多学生也不愿意在微博这个平台表达他们的隐私,他们更加倾向于像同学寻求帮助。如何增强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信任,是有利于辅导员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微博的发展与应用是大势所趋,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辅导员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工作这种新模式,首先建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合适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是关键。

(三)辅导员微博界面或内容不合学生“口味”

虽然辅导员用在微博内容更新上的时间也很长,但是辅导员在苦心“经营”自己的微博时,其中的很多内容并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相应的更新,这也就造成了一方面是辅导员在苦心“经营”自己的微博,一方面又是学生鲜有“领情”参与其互动的尴尬现象的存在。

辅导员想传达的信息不能迎合大多数大学生的需求。因此,辅导员更新的微博与大学生关注的其他微博比起来少之又少,致使大学生忽略了辅导员的微博,辅导员的微博自然也不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辅导员利用微博开展工作新模式的展望

微博在中国的兴起时间很短,但众人皆已感受到其发展趋势之猛。微博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管理更是当前高校面临的全新课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工作创新,保证运作实效,保障可持续发展,促进微博建设的科学、常态和有序性。

(一)模式一: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平台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微博的平民性及自由性,使交流双方地位平等,学生在放松的精神状态下,没有直接面对师长时的畏惧和排斥情绪,个人想法就会真实地呈现。在微博中,很多因害羞、内向等心理原因而难以倾诉的情感、生活等问题可以借助虚拟的身份在微博上提出,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些动态记录,更全面、真切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辅导员借助微博把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内容融合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深入到大学生琐碎的生活细节中,借助微博碎片化的信息交流,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刻环绕在他们生活的周围,最大程度的切合了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润物无声中默默地滋养大学生们的心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二)模式二: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学生就业的微博平台

1.大学生心理辅导在微博。

辅导员可以通过微博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在思想上取得进步、在学习上争先恐后、在活动中敢为人先。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微博,不仅可以帮助这些处于敏感年龄段的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还可以赢得学生对辅导员的尊敬,进而对学生产生持久的人格影响。微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正以其独有的特性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默默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开设个人微博,不但可以发现学生的不同侧面,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
更主要的是辅导员可以通过不断更新自己的评论或博文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和内心世界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留言和辅导员交换意见。

2.就业指导在微博。

作为高校辅导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在微博寻找就业机会:

1)采用信息订阅的方式,对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公司、招聘网站添加关注,第一时间了解招聘信息,并与招聘方沟通。

2)建立班级的微博求职小圈子,不断地更新求职信息,使同学们能相互沟通,分享招聘信息和经验。

3)要培训学生写好自己的微博。英才网联的就业指导专家董超认为,微博是个人的精神和思想的呈现,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和价值观正向的是被认可和推崇的。

(三)模式三:建立分类别、多层次的学生工作的微博平台。

1.建立为学生服务的辅导员微群。正在使用微博辅助日常工作的辅导员教师都知道,辅导员微博很容易形成了一种“围裙”(即微博群)关系,其中既有辅导员教师与学生共同编织的“围裙”(如浙江师范大学的微群),也有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因工作的需要而织成的“围裙”(如“高校辅导员”微群)。不管处于哪种“围裙”关系中,每位辅导员教师都应该有效“联动”,尽最大可能适时扮演好老师、家长、朋友和学生等各种角色。

2.实现辅导员工作微博与学生思想交流工作的整合。从现实情况看,要想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与老师或辅导员谈心、交流,可能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因为其中涉及到身份、认知习惯、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如何将网络中包括工作微博在内的交流平台无缝地整合到学生思想工作中去,就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3.以娱乐化为纽带构建微博交流平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微博在大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潜力,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构筑的娱乐化信息平台的功能,通过“转发”的方式,让到访的学生随时随地将看到的与思想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也转发到其他微博平台中去,在娱乐的过程中,学生群.体之间亦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共同体”。

参考文献:

新生开学辅导员范文第3篇

(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处,中国 上海 201306)

【摘 要】在新媒体全面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时代,辅导员的新媒体素养引领着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密切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文化和意识形态。本文对辅导员的新媒体素养进行了界定,并立足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对于提高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http://

关键词 辅导员;
新媒体素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陈楚瑶(1983.02—),女,硕士,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处,讲师。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每个人都独立地获得资讯并对事物作出判断,继而产生和传播信息。新媒体信息已经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等。在教思政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4]号)文件中明确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作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知识之一。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重视自身的新媒体素养,研究和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新媒体的思想教育阵地。

1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界定

媒体素养是由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包括获得、分析、交流、批判、创造等,是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对媒体内容、形式、策略等进行意识形态的、历史的、社会的、性别种族等的综合批判能力[1]。新媒体素养是对于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媒体而言的。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2]。因职业定位的特殊性,辅导员新媒体素养还应包含对学生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的能力、网络舆情的研判及引导能力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2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现状分析

为了对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展开分析,我们选取了5所高校①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为88.33%。其中,男性辅导员69名,女性辅导员90名,25岁至35岁的辅导员人数达79.25%。

2.1 辅导员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

2.1.1 使用的新媒体工具种类多,QQ与微信的使用频率最高

辅导员在工作中主动采用多种新媒体工具与平台,比如QQ、微信、易班等。在使用频率的调查中,有84.28%的辅导员每天使用QQ,80%的辅导员每天使用微信。QQ的覆盖面、即时性和群功能使得它成为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中使用最频繁的新媒体。微信的公众平台拥有自媒体功能,部分辅导员已经尝试建立公众平台用于思想政治教育。

2.1.2 实现事务型工作的便捷高效是辅导员使用新媒体的首要目的

新媒体使师生间的沟通和信息传递更加便捷,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实现与学生的快速沟通,使事务型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是辅导员使用新媒体的首要目的。81.76%的辅导员表示在使用新媒体时,有一半及以上的时间是用来“转发各类通知和文件,保证信息的上传下达”。52.2%的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发送自己撰写的指导性文章、博客、微博等”,然而使用时间仅占10%以下。就工作类型而言,辅导员依托新媒体便捷事务性工作的比例较高,例如评优评奖、就业工作、党团建设和社区管理等占一半以上,用于进行思想引导工作的辅导员比例仅占28.30%。

2.2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现状分析

2.2.1 辅导员擅于从新媒体获取信息,但新媒体素养偏弱

辅导员擅于通过网站、博客、论坛等获取信息,具备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在“使用新媒体的目的”调查中,有75.47%的辅导员选择了“工作”。对于“偶然中接触到的,自己不熟悉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85.5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做精读分析。可见,辅导员能自觉养成从新媒体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能自觉、敏锐地捕捉有用信息,积极参与新媒体活动,然而49.0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媒体素养的具体内容和内涵。

2.2.2 辅导员对新媒体素养培训的需求迫切

辅导员对新媒体知识素养知识缺乏,表示有必要参加相关培训。调查显示,“比较了解新媒体信息的制作过程”的辅导员仅占6.92%,“认为自己在认识和使用新媒体方面的能力比较好”的辅导员也只有24.53%。76.1%的辅导员觉得很有必要参加培训,已经参加过相关培训的辅导员仅有11.95%。已参加的培训的辅导员表示,曾接受培训的主题为“网络素养培训”、“新媒体认识学习”等,时间多为1周。

2.2.3 辅导员具备新媒体的常规运用能力

在新媒体运用素养的调查中,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引领学生思潮的比例不高,只占34.81%。辅导员对于新媒体运用技能的掌握情况基本能算合格,最常用的如“文献检索”、“课件制作”、“易班平台”等掌握比例较高,分别占79.87%、81.13%和67.92%。在熟练程度的排序中,“文献检索”与“课件制作”也名列前两位。掌握“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和”的超过半数,达到51.57%。辅导员在“网页制作”和“视频拍摄与编辑”方面的能力不足。

2.2.4 辅导员具有一定的新媒体批判素养,但行动力不足

辅导员们在调查数据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新媒体批判素养。如“当媒体呈现的观点与您自己的已有观点相矛盾时”,81.13%的辅导员选择“要多方面考察一下该事件”。对新获得的信息,53.8%的辅导员有时会进行真实性验证,25.32%的会经常进行真实性验证。但是辅导员在批判素养方面表现出的行动力远远不足,调查中,“如果发现新媒体报道的某些信息有错误或偏差”,只有8.18%的辅导员“要跟媒介联系,要求纠正”,甚至有6.92%的辅导员认为“无所谓,不会有什么想法”。

2.2.5 多数辅导员能遵守新媒体使用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对搜集到的所需信息,54.14%的辅导员会“整理变为自己的信息后再使用”,35.67%会“完全理解并编辑后再使用”。这也体现了大多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新媒体道德素养。所有的辅导员在“上网时如果遇到诸如反动、迷信、暴力、色情等信息时”都能选择“批判遏制”或“保持自律”。但能主动“批判遏制”的比例是38.99%,低于选择“保持自律”的比例。对于“学术上滥用新媒体信息的行为”,有80.38%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应予坚决反对”,但仍有近两成的辅导员觉得无所谓。

2.2.6 辅导员重视网络舆论引导

在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调查中,71.07%的辅导员“经常浏览学生论坛、人人网、微信等,关注普遍性和群体性的话题”,42.77%“依托党员干部或学生干部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团队,在重大事件或敏感话题上进行引导”。仅有6.29%的辅导员“主要依靠学校宣传部、信息办等部门力量,目前个人没有采取特别的措施”。辅导员群体普遍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能力,但大多仍未建立高效的网络舆论管理团队。

3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提升现存问题

新媒体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新媒体的特性使得辅导员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一是自创信息呈现上的被动局面,二是话语权上的被动局面。新媒体平台上各类信息传播迅速,受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辩证分析能力,容易被不良行为和言论影响,形成歪曲的认知。辅导员的思想引领工作通常是一个“发现后再引导”的过程,是滞后和被动的。要改变这种被动的态势要从提升辅导员的新媒体素养入手,着力解决如下现存问题:

3.1 新媒体工具和平台纷杂阻碍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提升

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工具以高用户黏度为目标,注重娱乐性、新奇性和私密性,学生选择这些工具可以自由而私密地与同辈和朋友们交流互动,这些互动模式大多是一对一或一对多,而这里的“多”指具有非行政属性的群体。辅导员能够主动选择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工具与学生互动,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正如我们调查显示,辅导员使用新媒体工具主要的功能是实现上传下达各类信息或开展事务型工作。由于新媒体工具和平台纷杂,每天在这些平台进行信息上传下达的工作量很大,辅导员缺少系统提升新媒体素养的时间和精力。

3.2 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缺乏是辅导员新媒体素养不足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显示,辅导员的年龄大多集中在35岁以下,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学科背景分散,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上明显不足,即缺少意识形态理论、中外意识形态辨析、意识形态发展规律、意识形态工作范畴、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在社会热点和难点的辨别、判断和说服能力方面较弱,难以掌握引导大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侵袭的话语权。显然,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缺乏直接导致辅导员对新媒体信息的综合批判能弱,对新媒体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控能力不足。

3.3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培训机制欠缺

经调查,只有24.53%的辅导员认为自己能较好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75.1%的辅导员认为有必要参加新媒体素养相关的培训,以获得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的能力、制作或加工新媒体信息的能力、新媒体的批判能力等。以上海为例,仅有上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宣传处和德育处举办的“辅导员网络素养轮训班”的培训是以提升辅导员新媒体素养为目的。

3.4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大学生是当今受新媒体影响程度最深的群体。开展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新媒体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掌握新媒体技术,建设性地使用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与资源,具备信息批判和运用能力,遵循新媒体使用规范和道德,以能充分地利用新媒体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未开设媒体素养相关的课程,导致大学生缺少媒体素养相关的普及教育,在使用新媒体工具时不遵循相关规范和道德要求。

3.5 辅导员新媒体创作能力弱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声,成为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是现行工作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挑战。调查显示,仅有34.81%的辅导员会利用新媒体经常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效果与辅导员新媒体创作能力密切相关。新媒体创作能力是在对新媒体信息广泛阅读、分析、批判和整理的基础上,对个人观点进行创作(写作、录制、编辑等)的过程,是辅导员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的全面体现。这不仅与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有关,也与辅导员的培训和实践密切相关。

3.6 辅导员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能力不足

辅导员对新媒体舆情引导的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普遍重视新媒体舆情,71.07%的辅导员经常浏览学生论坛等关注敏感话题,42.77%的辅导员建立了舆情监管团队。由于网络舆情具有传播爆炸性和影响显著性的特点,辅导员应明确其重要性和严肃性,意识到单靠个人力量进行网络舆情的监控是远远不够的,应围绕上级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网络应舆情监管机制及应对措施,确保能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4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提升策略

为了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应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它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一样,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包含保障机制、学习培训、研究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提升体系急需建立。

4.1 建立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培训机制

建立健全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培训机制是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专题培训是目前辅导员比较赞同的培训方式,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整合新媒体素养提升上的各类资源,建立健全培训保障机制,依托辅导员培训基地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培训方案应在做好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各能力模块进行设置,着力提高辅导员在信息分析处理、应用、创作及制作方面的能力,具备新媒体应用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法的整合的方法与模式,训练辅导员的媒体公关艺术网络舆情处理技巧和网络语言表达艺术等。

4.2 加强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养

加强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培养能增强辅导员在新媒体中跟学生沟通的能力,将沟通交流由单向传播、单纯灌输、控制为主变为双向传播、互动交流和引导为主。从传播学角度看来,高校德育就是一个以信息传播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精神行为状态的过程[3]。随着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提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科特色和思想特点,打造有吸引力、有针对性和有影响力的校园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4.3 创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激励机制

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与传统教育活动相比具有参与性低、材料与新媒体技术整合难度大、活动素材制作复杂、活动效果难以保证等劣势,目前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热情不高。要突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亟待建立辅导员开展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激励机制,作为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培训的进一步推进,也作为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实践检验。

4.4 鼓励辅导员成为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骨干

在我国,除北大、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高校开设有传媒素养教育的课程外,绝大多数学校相对而言还是空白 。在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开设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有难度的情况下,应鼓励辅导员通过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来推进。具备开展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能力也是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体现。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研究,建立研究团队,定期开展新媒体素养的讨论和案例分析,完善大学生新媒体教育的教学资源。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不是单一的能力模块,而是与辅导员的人文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平、表达能力、思想观念密切相连的综合修养。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提升能促进辅导员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教育引导,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备研判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

http://

参考文献

[1]曾翔.媒体素养的理论了内涵、核心观念及其跨学科性[J].北方论丛,2012(4):56-58.

[2]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Z].

[3]曾海艳.高校学生辅导员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学术论坛,2012(5):200.

注释:

新生开学辅导员范文第4篇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五大发展理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的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改变原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五大发展理念为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创新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阐述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创新。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辅导员 工作创新

如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进行改革,在这样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是接触学生最密切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初入校园的引导者,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引路人。”正是因为辅导员的特殊地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更应该与时俱进,更应该贴合学生,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改变原来的工作固有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建设,紧跟教育体制改革步伐,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在教育新形势下创新工作,实现辅导员工作的跨越发展。

一、以创新的工作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8月8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提到:“创新始K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2015年参加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总书记多次提到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多方面、深层次的,经济需要创新,文化亦需要创新。国家发展需要创新,辅导员工作更是需要创新。抓好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就是抓好学生的发展、创造学生的未来。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推动国家创新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学校教育,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是有尊严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辅导员应该给予每一位学生尊重、期许和信任。但是,现在很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存在滞后性。许多辅导员专业不对口,欠缺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所以工作缺乏科学性、条理性,有时可能不会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只有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本着对学生、家长负责的态度,尊重学生自身发展,才能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应顺应时代要求,改变固有的工作模式

以前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求辅导员老师首先创新工作模式,寻找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方法,采取可行有效的学生发展策略。例如,在网络盛行的当下,辅导员不必非经过课堂,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方式与学生建立联系,也可通过网上论坛、网上班会等形式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掌握学生动态,有利于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增进感情,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便于辅导员及时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在新形势下,就要以新举措适应新要求,以创新工作方式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辅导员应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寻找与学生新的交流机制,从而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二、以协调的工作能力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协调在国家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发展的一个特色。在五中全会上指出:“注重发展的统筹和协调”。中央为我们如何做好协调工作提出了两个思路:一是要统筹兼顾,二是补短板。在高等学校,辅导员也应注重工作的统筹和协调。运用两个思路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做好协调工作,对形成班级严谨团结的班风、勤奋乐学的学风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辅导员与其他老师之间的协调

辅导员与其他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关系,任课老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要引导者,负责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领路人,是学生在校园里的大家长。当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例如任课老师的讲课速度太快,学生跟不上老师进度;
任课老师不认真备课,课堂上学生几乎没有收获等此类问题,就需要辅导员出面与任课老师协商,为学生解决问题。作为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只有妥善处理好学生反映上来的问题,才能赢得学生青睐。如果问题迟迟解决不了,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也会略显紧张,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也不会顺利进行。因此,协调好与其他任课老师的工作关系,不仅能妥善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且增加了教育的合力,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协调

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以班级为主,班级里的学生干部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团队是辅导员工作成绩的突出表现。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的代表,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辅导员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广大学生。辅导员与学生干部要组织协调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干部主动深入广大同学之中,了解同学,关心同学,为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必须学会协调与学生干部的关系。如果连学生干部的队伍都协调不好,何况其他学生。因此,辅导员要学会协调与学生干部的关系,建立班级管理队伍,积极培养学生干部,建设一支自身素质过硬、乐于服务奉献他人的学生干部队伍。只有协调好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才能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广大学生,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三、以绿色的工作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体现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理念。绿色是对美好未来的愿望和憧憬,绿色发展的理念将指引我们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绿色发展,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文化。绿色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绿色文化体现在高校辅导员身上的则是一种心态、一种向上的态度。

(一)高校辅导员应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

绿色代表着阳光,积极向上,朝气蓬勃。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路人,辅导员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辅导员是在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教师队伍,工作主要围绕学生展开,工作非常繁琐复杂,长期以往就会使辅导员老产生倦怠感,渐渐失去耐心。但是对于学生工作切忌厌烦,需要保持耐心和细心,需要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老师来说,要学习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理念,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学生工作中,遇事沉着冷静、不骄不躁,培养一个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工作心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二)高校辅导员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在面对这些压力的时候,部分学生自己缓解不了,便开始自暴自弃,最后失去学习的信心。而往往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辅导员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辅导员首先要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想要将来能轻松面对竞争,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只有自身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辅导员应多注意观察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

辅导员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是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的关键因素,是赢得学生青睐的重要因素。拥有一个“绿色”的工作态度也是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以开放的工作思维拓展学生眼界视野

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了我国发展的大势,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外开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开放发展所倡导的不是对过去的一味重复,而是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发展。从古至今,开放带来进步,封闭致使落后,不仅政治经济如此,文化教育更是如此。辅导员应该以开放的工作思维拓展学生眼界视野。

(一)高校辅导员应培养开放的工作思维

辅导员作为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辅导员应该逐渐培养起开放的工作思维,不应该将眼光停留在过去,要结合时展,发散思维,创造新型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其次,辅导员还应学习先进的东西,包括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学习的知识越多,思维就越不会被局限。若思维局限,就无法站在大局上看问题,学生工作自然也不会取得太大的成绩。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只有加强自身建设,当自己的学识足够渊博,视野开阔了,心胸也随之开阔,思维也就开放了。

(二)高校辅导员应拓展学生眼界视野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开拓视野、眼界的途径,通过学习,可以收获知识,可以收获不一样的眼界。但是与辅导员相比较,学生的思维会比老师狭窄一些,所以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所积累的经验,用自己开放的思维去引导学生,一步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教育的根本是开启心智、完善人格、点亮生命,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是为了发展人、完善人。面对毕业之后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注意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把心胸、视野放开阔些,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就会发现其实未来可以走的道路有很多,会发现自己之前从未看过的美景。辅导员就犹如一位鞭策者,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们拓展视野,犹如一位引路人,告诉学生未来是怎样的。辅导员的工作不只是管理学生,更多的是让学生成才,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五、以共享的工作资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共享发展理念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了发展的价值取向,顺应了时展的潮流,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不只是理想,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社会上的每个人与他人都会有交集,人存于世不可能单枪匹马,而与他人建立联系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共享。一个人若是渴望成功,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必定会有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资源也在不断丰富。软硬件设施、管理体制、教学条件等各方面都在完善,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学生工作,将资源共享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辅导员与学生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建立起和谐师生的新关系。资源共享有利于辅导员进一步开展学生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辅导员作为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掌握了很多工作资源,包括教学资源、考试资源等等,这些资源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学生可以通过辅导员的工作资源去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有了这些资源,学生会距离他们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

六、结语

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创新工作模式是辅导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树立并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201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关系我国发展全局,而且同样关系着高校辅导员队伍下一步工作的模式和方法。高校辅导员应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结合高校学生自身特点,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开展符合社会环境的学生工作,以学生为本,将发展学生和完善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中指出:“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不断学习和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紧跟时代潮流,以创新的工作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协调的工作能力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以绿色的工作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开放的工作思维拓展学生眼界视野,以共享的工作资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需要高校辅导员改变固有的工作方法,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高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史振平.以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生命视野[J].201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新生开学辅导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思考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强有力的动力,而新型的创业创业教育(即“双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1]。国家在“双创”教育的相关政策当中指出:要把高校创新创业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重点。开展“双创”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更可以活跃社会的创新氛围,提升社会的创新水平。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参与者,也是开展“双创”教育的核心力量,但“双创”教育的开展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一种考验。如何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以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和开展“双创”教育的教育要求,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探讨如何培养高校辅导员适应“双创”教育的要求,并不断通过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提高“双创”教育的质量,对高校“双创”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开展“双创”教育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双创”动力不足

高校辅导员在“双创”教育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所作的这部分工作还没有形成具体规范的激励机制,如在职称评定、荣誉奖励等方面,使得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双创”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消极性,开展“双创”工作的动力明显不足。

(二)高校辅导员“双创”理念缺失

“双创”教育对高校辅导员而言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然而高校全面开展“双创”教育的时间并不长,导致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双创”教育的理解并不深刻,对开展“双创”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充分[2]。这种认知的缺乏,会直接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有的高校辅导员会认为“小发明,小创造”就是“双创”教育,又如有人会认为“双创”教育就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等等。就其本质而言,“双创”教育是通过与项目教学、实习实践、社会服务、创业项目等形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技能等综合创新素质。许多高校辅导员开展“双创”教育的质量不高,其根源就是对其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准确,导致“双创”教育发展方向出现偏差。

(三)高校辅导员“双创”知识欠缺

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是长期停留在本科及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层面,以及部分工作经验的累积,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的大学生性格跳脱、爱好不同,再加上大学生所学知识专业性较强,辅导员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双创”指导。

(四)高校辅导员“双创”经验匮乏

只有亲身实践过的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而目前的高校辅导员由于种种原因而缺少实践,对于“双创”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并没有深入进行了解,自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也只能停留在表面。

(五)高校辅导员“双创”平台缺少

由于部分高校辅导员开展“双创”教育的时间不长,对于“双创”教育了解不多,创新创业的实践水平不高,而传统的集中式培训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培训方式只能让高校辅导员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无法解决实践经验的问题,而且许多高校的优良的培训方式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只有构建有效的“双创”教育培训交流平台才能解决以上的问题,交流平台可以为教育培训和经验交流提供有效方式。

(六)高校辅导员“双创”精力不足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其需要承担的角色很多。例如,高校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广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党员和工作骨干,保持学生思想政治的先进性等。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学习时间并不能够得到保证,而作为承担“双创”教育工作主体的高校辅导员,其开展“双创”教育工作的效果则更加难以保证。

二、“双创”教育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一)高校辅导员是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者

高校辅导员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想要积累经验,就应该多去了解社会上企业的相关信息。高校辅导员要积极了解行业现实状况,明确社会发展的行业需要,掌握创新创业的发展信息,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标行业发展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高校辅导员也应该抓住机遇不断进行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丰富自身阅历,向“双轨型”“双师型”发展,从而有效地增强“双创”教育指导的时效性[3]。

(二)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者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高校辅导员在现代的大学当中充当着亦师亦友的角色,高校辅导员应当明确在大学当中自身的定位。首先可以为新生开办讲座,从意识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再者可以组织创新大赛,并邀请专业人士担任评委,既可以传授经验,又能从中学到更多的创业理念。大学生创业需要最多的其实是周围人的肯定以及创业成功的信心,而辅导员在学生的心中亦师亦友,辅导员的鼓励和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辅导员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对于学生的帮助非常大。

(三)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传播者

学生想要减少创新创业的风险,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而这就需要辅导员的悉心教导与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学校和当地政府虽然会帮助很多,但更多的困难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面对,不管是创业专业知识,或者是工商申请、国家政策支持、企业管理等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和了解。这对高校辅导员应该结合身边成功案例与基础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创业热情加以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增加自身知识、经验积累,为今后创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启发者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不断地批准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加,高等教育的普及性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美好,但是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迫于传统家庭观念以及自身经济水平的影响,只能选择传统就业方式。大学生作为我国素质较高的一批人,国家更需要的是他们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以新时代创业者的身份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是他们的主要引领者以及启发者,高校辅导员应该对“双创”意识启发者这一身份有明确的认知,将繁杂的基础知识以简单易理解的方式传授给性格鲜明、朝气蓬勃的新时代大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对创新创业的热情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体会到创业的乐趣,普及国家相关支持学生创业的政策,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五)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创业实践的引导者

高校辅导员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创新创业,但是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以及耳濡目染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在辅导员的帮助和引导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可以更加平坦,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创业团体、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比赛以及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帮助学生分析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中的不足之处,做好学生创新创业的前期准备,使得学生的创业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的放矢。

(六)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创业活动的服务者

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施教的主体,又是实际创新创业活动的服务者,为广大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保驾护航[4]。创新创业不是靠意识和想法就可以完成的,在创业活动中学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服务者,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予以正确的指导,提供建议和意见,必要时还需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帮助学生减轻创业压力,认清创业形势。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在“双创”教育方面的提升途径

(一)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双创”激励体制

辅导员的职责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双创”能力,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一些创业道路上的简单问题,为了提高各高校辅导员的“双创”培养积极性,一些激励政策和物质奖励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大学生的课业任务时间不定,尤其是大一、大二上课时间较长、排课较满,找辅导员沟通多半是中午、晚上以及周六周天,应适当改变辅导员的工作时间,无须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其次,对于在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中表现优异的辅导员应给予物质以及职称评定优先等奖励,并且把辅导员关于大学生“双创”培养的工作纳入到实际的年终考核中。

(二)高校辅导员应该转变自身的“双创”

观念“双创”观念是随着社会时展提出的新型创业理念,这需要高校辅导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学生眼里,教师就是学校的代表,而辅导员更是与学生朝夕相处,辅导员更应该承担起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正确形象的重任,切实为学生解决问题。在提高学生“双创”能力方面,辅导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专业教师携手,承担起学校、任课教师与学生沟通桥梁的重任。在督促学生做好本职工作,在增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各专业知识能力的渗透,助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使理论付诸实践。

(三)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双创”教育能力建设

高校辅导员应该具有自主创新精神、有效创新方法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创新精神才能发起有效的创新性行动,具备创新方法和能力才能针对创新性行动提出具体而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而拥有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保证创新性行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其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双创”活动的基本要素,而其所具备要素就决定了指导行动的有效性。高校辅导员不只是需要学习与学生管理相关的知识,更应该在大学里传授学生创业方面的知识,并且向同行专家请教,选取合适的方法来指导和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另外,高校辅导员自身的思想观念也要符合创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因循守旧。当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以新理念、新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观念的不断突破才是创新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才能推动创业的行为,因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步提升,才能综合性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化“双创”能力,也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双创”能力的提升。

(四)高校辅导员应该注重“双创”实践教学

近年来,“双创”教育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三创”教育理念作为许多高校“双创”教育的核心发展理念,是对“双创”教育理念的丰富与提升,更能指导“双创”活动的深化和发展。“三创”教育理念包括“创意+创新+创造”,它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强调从行动到结果的转化,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感悟更好地结合到实际当中,并通过有效创新项目的开展使之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实效性产品和技术,这极大地增强了创新的有效性,并且真正实现了“双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5]。身为大学教育工作的执行者,高校辅导员应该学习更多的先进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实践当中,注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及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双创”教育中来。在国家的指导和支持下,逐步形成了适应新时展需要的“双创”教育体系[6]。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职业能力,顺应时代潮流。尽管“双创”教育刚刚开始,但这种教育理念、方法和发展趋势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更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理论素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双创”教育职业能力,形成更好的创新型思维,为今后学生未来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郑国环.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2]张波涛.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与定位[J].求知导刊,2014(1):12.

[3]陈锋.实施双创教育改革实践的四个需要[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

[4]谭燕,夏晓天.“双创”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1):235—236.

[5]赵璐,王皓.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提高工作能力的途径[J].管理观察,2018(36):122—123+127.

推荐访问:辅导员 开学 新生 新生开学辅导员【五篇】 新生开学辅导员(精选5篇) 新生开学辅导员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