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教辅组教师【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4-01-10 13:19:01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第1篇关键词:同伴辅导;教学方法;中职护生;实训教学同伴辅导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指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接受教师一定培训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相同或相似年级水平的同伴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辅组教师【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辅组教师【五篇】

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同伴辅导;
教学方法;
中职护生;
实训教学

同伴辅导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指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接受教师一定培训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相同或相似年级水平的同伴进行学习[1]。本研究拟探讨在中职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我校2012级中职护理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共126人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随机分配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62人,观察组64人,均为女生。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内容与方法

1.2.1教学内容 选择生命体征测量作为实训教学内容。两组学生在任课教师、实训教师、实训学时安排、实训条件等方面均相同。

1.2.2教学方法

1.2.2.1实验组教学方法 采用同伴辅导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为:①挑选同伴辅导者。把观察组学生分成8个练习小组,然后每个小组自荐、同学推荐与老师选拔相结合挑选出2名同伴辅导者。同伴辅导者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②同伴辅导者培训。要求同伴辅导者在掌握生命体征相关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先参考教学录像进行操作内容的自学,然后由教师对16名同伴辅导者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该项操作技能及技巧、讲解及沟通的方法,在该项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操作的难点等。安排实验室进行练习,老师逐一进行指导;
③同伴辅导者考核。在正式进行同伴辅导课之前,对每一位同伴辅导者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考核合格后,要求同伴辅导者在上课时及课后对该组成员进行操作技能的指导;
④同伴辅导者辅导过程。在生命体征测量的实验课上先由老师进行示教,然后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由小组成员当中的2名同伴辅导者负责对该组的其他同学的练习负责指导。整个过程中,教师参与对同学练习的巡视,随时对练习情况给予监督以及指导。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安排同伴辅导者负责带领其他同学共同练习。

1.2.2.2对照组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在上课时统一示教后,学生分组练习,授课教师与实训教师巡回指导。下课前授课教师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学生自行练习。

1.3评价方法

1.3.1操作技能考试 两组学生考核方式、考核标准完全相同。实训课结束后由教师组织统一考试,学生的操作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教师严格遵守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1.3.2问卷调查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同伴辅导教学效果问卷"。考核结束后,用该问卷对观察组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要求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4份,回收64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观察组同伴辅导者与非同伴辅导者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见表2。

2.3观察组对同伴辅导教学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3。

3 讨论

3.1同伴辅导教学的优点 同伴辅导教学作为合作性学习方法的一种,对学生成绩无论是辅导者和被辅导者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在同伴辅导教学当中,这些辅导者在年龄和学习经历上都与非辅导者相仿,辅导者使用他们这个年龄特有的语言来进行学习的交流,对共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大胆、直接地表达出来,当辅导者的观点与自己不同时,被辅导者也敢毫不犹豫地进行辩解,而不会有太多的顾忌。布鲁纳认为:"教是一种最好不过的学习方式[2]。20世纪80年代以来,同伴辅导制在西方国家学校中的地位得到急剧地提升,同伴辅导对辅导者的积极作用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3]。这一时期的大量研究表明,同伴辅导不仅有助于被辅导者的学业提高与社会化发展,其对于辅导者自身在学业、人格与品德方面的提升同样存在巨大的帮助[4]。

3.2同伴辅导教学的要求 ①同伴辅导教学是一种经过培训的合作学习,需要受教群体和专业教师的积极配合,同伴辅导者需要能够取得被辅导者的积极信任,辅导者需要善于语言沟通交流、操作示范准确,相关操作理论扎实。②同时在实施同伴辅导教学法的过程中,并非是由专业教师完全放手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分组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成为练习指导的主体,但是专业老师不能放弃练习指导的主导地位,专业教师要及时掌握同伴辅导教学的状况并加以评估、检查。对同伴辅导者在指导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和改进以保证同伴辅导教学的质量。③同伴辅导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专业教师的工作量,也要求专业教师对于同伴辅导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设计,这对于专业教师的要求是一种提高。

3.3关于同伴辅导教学的进一步探讨 ①同伴辅导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小组合作教学,小组的成员分组最好能是以寝室为单元的,寝室成员既是班级成员同时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成员之间更为熟悉这有利于沟通交流;
②同伴辅导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提升辅导者的自信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教比学的学习效果更好,但必须清楚并非所有的小组成员都适合成为同伴辅导者,这需要指导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培训;
③同伴辅导教学这种方式不仅适合于课内同时也适合于课外实验室的开放练习中,但是课外的练习完全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如何进行过程管理和质量管控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肖F蝉.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23):72-74.

[2]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第2篇

本人自星辰实验学校成立,担任音乐学科主任至今。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能以星辰主人翁的身份,老实做人,勤恳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XX年获武进区教学评优课小学组一等奖,教学能手竞赛小学组一等奖,并分别在区、市、省级刊物数篇,XX年9月在武进区音乐教师新教材培训活动中为全区教师上示范课。

我所取得的这一点成绩,与领导的支持以及本学科组同仁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成绩和学科组其他同仁的业绩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学科组的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良好的师德、扎实的基本功,在武进、常州以及江苏省的课堂教学领域、第二课堂领域、论文撰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全组老师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成功地开展了片、区、市级音乐教学研讨活动达20人次以上,为新教师上示范观摩课3人次,巢春林老师获武进区教学评优课中学组一等奖,教学能手竞赛中学组一等奖。在第二课堂这一领域里,更是硕果累累,陈丽娟老师辅导的古筝兴趣小组、吴萍老师辅导的舞蹈兴趣小组、汪维林老师辅导的合唱兴趣小组、巢春林老师辅导的鼓号队、管乐队、成丽萍老师辅导的小提琴兴趣小组、陈洁老师辅导的琵琶兴趣小组以及本人辅导的钢琴兴趣小组,多次配合电视台、工会、团市委、团区委、少工委等等,把一档档精彩的节目展现给社会各界,为星辰增加了亮丽的色彩、赢得了夺目的荣誉。如:由吴萍老师辅导的《小镜头,大世界》获得全国比赛一等奖,教师舞蹈《绣》获得武进区一等奖,陈洁老师在武进区教师唱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由陈丽娟、巢春林、汪维林老师辅导的《音诗画》参加由****常州市武进区委举办的“电大杯”大型广场文艺晚会《颂歌献给党》的演出,由成丽萍、吴萍老师辅导的舞蹈《京戏娃》参加“武进首届经贸洽谈会”开幕式的演出,吴萍老师辅导的舞蹈《飘动的彩虹》受省电视台邀请参加江苏省电视台承办的“魅力家世界”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均受到各级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我们学科组的教研氛围特别的宽松、特别的浓郁,办公室里真正做到了言论自由,常常为某一个观点争论得面红耳赤,又常常为教学的某个细节一起出谋划策,彼此不分你我。同时又能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后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共发表区、市、省级论文80余篇。由巢春林老师负责的课题《中学生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实践研究》,得到了区教研室的肯定。

在全校师生共同打造星辰品牌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打造着音乐学科组的品牌。不负众望,本学科组每学期都获得“优秀学科组”一等奖,今年又被推荐为“武进区巾帼示范岗”。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大家能给予音乐学科组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
分组讨论;
操作规范;
原则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分组讨论是常用的基本活动形式,分组有助于强化团体成员的互动,突破全班讲授的模式,发挥价值澄清和多元互动的功能。但是在不同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同样是分组讨论,却常常出现不同的效果。最近笔者参加了湖州市心理辅导活动课优质课评比的听课活动,六节课都采用了分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但只有两节课讨论得比较深入,团体动力启动得比较好,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而其他的四节课,讨论不深入,团体动力方向与活动主题不一致,有的课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调侃现象。

为什么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形式,活动的效果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通过对本次活动中六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分组讨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笔者自己上课和以往听过的其他活动课的情况,发现心理教师缺乏基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操作规范,从而造成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团体动力无法启动,活动效果差。分组讨论效果差的活动课常常有以下不足:第一,小组在活动室内整体布局不合理,相互干扰;
第二,班级成员自己组合小组,没有进行重新组合;
第三,小组内活动规则不明确,小组活动混乱;
第四,大组交流时教师站位不合理,不能兼顾所有小组;
第五,大组交流过程中,小组间转换过渡不自然。

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应该遵循怎样的操作规范?笔者根据自己六年来作为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在120个班级执教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经验及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心得,结合多年来对上百节不同的班级、不同类型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分析,认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应该遵循以下一些操作规范。

一、合理分组

1.小组数量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一个班分几个小组,各小组的位置如何进行布局,这些都会影响分组讨论的效果。因此,在上心理辅导活动课之前,首先要根据班级和活动室(上课地点)的情况合理确定小组数量,并进行统筹布局。一个班分几个小组,首先要考虑小组不能太多,一方面,活动室内空间有限,小组太多就会显得杂乱并且相互干扰;
另一方面,为了全面了解情况,大组交流时会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有人发言,小组太多发言用时过长,不利于活动课的环节安排。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在初中或高中,一般来说一个班级分4~5个小组为妥,最多不超过6个小组;
每个小组以6~10人为佳,最多不要超过11人。在小学,小组内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6人最佳,多了往往难以控制小组纪律,一般来说宁可多分几个小组。

2.组间布局

小组在活动室内位置如何布局?首先,要考虑小组之间不能太近,尽力拉开各小组之间的距离。其次,所有小组在活动室内最好组成一个整体,一般组成马蹄形或半椭圆形整体,中间留出适当的空地。整个布局要考虑到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个小组的情况,每个小组都可以和教师对话,中间没有其他小组的阻断。

3.成员安排

分组讨论中小组成员的组成常常会影响到小组讨论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团体动力方向。在很多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有的心理教师没有规定分组的要求而让学生自由组合,常常出现最要好的几个朋友坐在同一个小组内,另外还常常出现男女生分组而坐的情况。这样的小组常常趋于同质,不利于学生拓展思路;
而且小组讨论往往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讲一些他们都喜欢的话题,既不利于小组成员更好地投入活动课的主题中,又不利于课堂纪律管理,容易出现课堂纪律差的现象。为了避免上述的缺点,增加小组成员与班级其他成员接触交往的机会,扩大学生人际交往面,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常常采用课前教师安排分组或课堂上随机分组的形式。

课前教师安排分组是心理教师或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各自的特点以及活动的内容,本着有利于活动课中小组讨论的开展的目标,进行精心安排,按同质或异质原则进行分组,事先确定小组名单并告知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按照事先的分组名单就坐。此外,也可以利用电脑对姓名随机排列进行随机分组。

课堂上随机分组是心理教师在心理活动课开始时运用报数、发扑克牌等方法进行分组。比较常用的是用扑克牌按点数随机分组,它的优点是简单、快捷、便于控制。具体操作方法:根据每个小组人数选用几副牌合在一起(同一点数的扑克牌数正好与小组人数相同),按小组数选取其中相应的点数,随机洗牌,随机将扑克牌分到小组中(以上工作最好在上课前做好)。上课时让每个学生抓一张扑克,然后按扑克的点数到指定的小组就坐。由小组组长检查并收取自己小组成员的扑克,收齐后交还给教师。

4.特殊情况处理

现在很多学校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室,心理辅导活动课只能在班级教室上,上课时也无法重新排列位置,因此只能采用就近分组方式。每组6~8人,按就近的原则组合成若干小组。一般两人坐或单人坐的班级,以两列前后3~4排为一个小组,第一排学生面向后坐,中间的学生侧坐形成一个小组;
三人或四人并排坐的班级以前后两排为一组,前排学生面向后坐组成一个小组;
多出来的学生随机插入就近的小组。

另外,为了避免学生自己调换,教师应该制定对自己调换位子或不按规定到指定小组成员的惩罚措施,如表演节目、打扫活动室等。

二、规范讨论

1.小组组长

为了让活动进展得更加顺利,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活动中最好给每个组确定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起到组织小组活动、维持小组秩序的作用。小组长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小组推荐和随机产生两种方式。小组推荐是在分组就坐之后,由各个小组快速自行推荐产生大家认可的成员担任组长。

随机产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组形式运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报数分组,教师可随机指定第几轮报数的学生为组长;
如果在教室中上课,教师可以随机指定在小组的哪个方位的学生作为组长;
如果是按扑克牌点数分组,可以在每个点数中安排一张与其他扑克有显著差异的扑克,抓到这张扑克的学生确定为组长。随机产生组长可能会导致一种现象,就是组长不被小组其他成员所认可,可能会影响小组的活动,特别是在上有小组竞争内容的活动课时,学生会更加在意谁当组长。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对学生强调尊重每个同学,无论是谁担当组长,大家都要积极配合开展活动。在有竞争性的活动中最好不用随机的方式产生组长而采用小组推荐的形式。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关键环节,它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相互沟通与传递意见、想法、信息和感受,推动团体动力发展,从而实现活动的目标。小组讨论活动的质量如何将关系到整个辅导活动课的团体动力是否能够启动,关系到辅导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有的教师没有重视小组活动组织的规范,小组内活动规则不明确,小组讨论活动混乱,从而影响了整个辅导活动课的开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首先在课前就要规定小组讨论的规范,在发言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讨论主题,发言不偏离主题;
(2)倾听他人发言,并具备批判能力;
(3)把握发言机会,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4)用和谐友善的态度提出不同的意见;
(5)提出的意见应该具体明确,不宜空洞抽象;
(6)试着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宜要求自己的想法完美无缺;
(7)充分掌握时间,遵守时间规定。为了避免各小组之间因为声音过大相互影响,在小组内讨论时要规定声音的大小——以小组内每个人都能够听清楚而其他小组成员都听不清楚为标准。

小组讨论形式通常有轮流发言和组长主持自由发言两种方式。小组成员轮流发言,从组长的左手边第一个学生开始顺时针方向轮流发言,组长最后一个发言。全部发言之后小组成员还可以根据讨论的情况补充发言。自由发言则由组长主持,大家围绕主题自由发表意见,相互讨论,但所有发言必须针对整个小组和当下的讨论内容。一般来说,团体活跃、讨论积极的班级可以采用自由发言形式。对于讨论不够积极的班级,最好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为了避免个别学生不发言,教师可以解释为“认为自己的发言重要,小组人数少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因此规定小组内不发言的学生大组交流时首先发言。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查各个小组,发现小组讨论偏题或冷场情景,要进行指导或参与该组的讨论。当发现小组内没有学生发言时,可以询问组长轮到谁发言,如果这个学生说自己说过了,教师可以说:“老师很想知道你发言的内容,请你再说一遍。”这样带动整个小组继续讨论。

3.大组交流

大组交流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和延伸。在大组交流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倾听、观察和引导,通过组与组之间意见、想法、信息和感受的相互碰撞,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更加充分,从而进一步推动团体动力向预定的方向发展,实现活动的目标,使心理辅导活动课达到预定的活动效果。如果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组织大组交流不规范,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一般在组织大组交流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发言内容与发言人员的确定

小组发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小组讨论产生的意见、想法、信息进行汇总,一般由组长或指定的人员进行记录然后由他进行汇报;
另一种是个人感受的交流,这种情况下小组发言人员应该是小组内感受最深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人的确定最好是由小组推荐产生,而且被推荐学生也同意。为了避免小组无人发言的情况发生,在大组交流之前教师要请各组发言代表举手,以确定发言人员。对于未能推荐出代表的小组,可以解释为“每个人的观点都重要,小组内无法权衡”;
或者每个学生都想发言,没有诚心诚意推荐别人,因此最后让小组内每个成员从组长开始轮流发言。为了避免小组发言时间过长,影响活动进度,在操作时当小组组长发言后可以问是否能够代表小组成员的意见,若回答“可以”就不再往下轮流。

(2)小组发言学生要遵循的原则

小组发言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同样要遵守前面提到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3)教师回应学生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组织大组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积极营造民主、和谐、信任的交流氛围;
倾听、接纳、尊重每个小组学生的意见,并善用幽默感;
充分鼓励、强化和支持学生,激发学生思考又能够顾及学生的体验和生活感受;
鼓励、引导学生发言向正向发展,避免嘲讽、责备发言学生。

(4)小组发言顺序

大组交流时小组发言顺序的安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各小组竞先发言,哪个小组先举手,就由哪个小组先发言。这种情况适合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讨论气氛比较热烈的班级;
另一种是教师指定一个小组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发言。无论按哪种顺序发言,当一个小组发言时,教师可以在倾听的基础上适当地追问或概括摘要,但不要进行较长的复述、总结或解释。并非每个小组发言教师都要有话语回应,当学生发言比较充分,教师不需要再补充时可用简单手势过渡。为了激励发言,在一个小组发言之后,最好能够全体鼓掌,但鼓掌时间不宜过长,笔者上课一般规定学生鼓掌三下。对于交流有深度的自我暴露内容或悲伤话题时不适宜鼓掌,可作少许停顿。

(5)教师的站位

大组交流各小组发言时教师的站位很重要。很多教师由于发言的学生声音较轻,习惯于走到发言学生前面,或者重复发言学生的话让其他学生能够听见,或者直接和他单独交流。这样就会把其他小组抛在后面,教师无法顾及他们,从而使其他小组脱离了讨论话题,无法将全体学生融入大组交流活动中,整个团体动力无法启动或无法朝预定的方向发展。在整个大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站在与小组发言学生相对应的马蹄形或椭圆形的另一侧(如下图所示),教师要始终能够顾及在场所有学生。当发言学生声音过小无法听清楚时,应当要求学生提高声音。如果是公开课,由于场地的原因,其他教师和部分学生无法听清楚学生发言,应该事先准备话筒和扩音设备,教师和学生应该各有一个话筒,最好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话筒。当条件受限,现场只有一个话筒时,教师可以走到发言学生身边,与学生共用一个话筒,但教师必须和学生并排站立,面向全体学生。

以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操作规范是笔者多年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经验总结,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肯定还有更加有效的方法。另外,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讨论内容还应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笔者盼望有更多的老师对此进行探索,从而能推动心理辅导活动课更加规范、更加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坤崇.班级团体辅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

[2]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

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自学能力;
教学策略

一、分段指导,自学辅导相结合

“自学辅导”的教学模式,学生自学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有目的地自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学生从开始到完成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基本会阅读教材,能正确理解词义,并学习概括段意,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粗读、细读、精读”课文的初步要领;
第二阶段,主要让学生适应自学辅导教学的方式方法,逐渐养成自学能力和习惯;
第三阶段,在学生比较适应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情形下,初步形成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加强学习过程的独立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体现自学辅导

根据小学生的学识水平的不同,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组讨论和交流,学习小组一般以4个人为宜。小组成员的组成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类型进行组合,有利于他们克服缺点,发挥特长,同时还要照顾到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有利于他们的角色转换以及模仿训练,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和身心的发展。我校各班为了能具体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安排座位上进行插花编排座位,前后座为一组,力争男女均衡,每组学识水平均衡,通过实验,取得的效果较好

三、先学后教,融入自学辅导

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辅助;
现状;
原因;
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012年,重庆市教委提出每周要开设5节课程辅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教师,我们兴奋!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师利生的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有必要开展课程辅助活动,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老先生曾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采。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无人能及。他用他的专门学问做中心,次及于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不很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毫不相关的各种泛览。”纵观历史长河中的众多国外名人,很多都是既有专业素养,又有业余爱好。那么,课程辅助活动的提出,就是为现代社会培养既深又博的21世纪人才。

课程辅助活动通常都希望培养学生领导精神,提供健康的休闲,辅助个人发展、自律以及信心等。这些活动通常在课外的时间进行,通常包括音乐团、运动队等队伍。

课程辅助活动从重庆教委的提出,到现在开展已经有三年了,效果如何?老师们有何收获?实施的过程中有何困惑?下面我从一个农村教师的角度,谈谈我的观察和体会

一、农村小学课程辅助活动的现状

当课程辅助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推出来以后,各校纷纷对原课表进行改革,进行新课表的安排。但是,因各校功能室资源的不均衡,教师配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多方面原因,课程辅助活动并没有很好地开展。很多学校是课表上有这么一节课程辅助活动课,但是实际上的是语文、数学的作业辅导课,有的学校严格要求教师必须上课程辅助活动课,但是老师上起来,没有动力,教师备课不充分,学生准备不充分,完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农村小学课程辅助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村小学课程辅助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校没有合适的活动场地。课程辅助活动课涉及音乐、美术、科技、书法、体育等多种活动,虽然学校配备了这些功能室(有的学校根本没有配齐),但是一个学校,每天下午的第二节课都是课程辅助活动,时间都挤到一起,功能室远远不能满足活动的需求。二是学校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没有参加过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课程辅助活动要求教师有多方面的才能,但是现在农村教师严重缺编,语文、数学老师不够,也特别缺艺术类学科的老师,所以有时分来了一个艺术类的老师,也只能让其成了兼职的艺术教师。我了解到了一个学校,编制是20个教师,但是有10个教学班,学校又地处农村,学生的家庭作业家长是完全没有办法辅导的,一个老师教一个科目(语文、数学)都很辛苦,所以,严重缺语数老师,去年新分来的一个美术教师,也只好去教了一个班的数学,兼职当美术教师了。当然这还不是个别学校存在这样的问题。农村大多数学校都存在专职教师兼职用,语数教师混合用的情况。三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一个学校最终的考核情况,关键还是落在语数抽测成绩上,只有这个是硬指标,来不得半点虚假,而其他的项目,考核起来就有太多的人性化的因素。所以,从一个学校的角度来说,重视语数也不难理解了。四是现行的考试制度、评价方式阻碍了教师、学生、家长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进行课程辅助活动。这些原因造成了有些农村小学课程辅助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三、开展好农村小学课程辅助活动的对策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校、教师、孩子都喜欢上课程辅助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规范办学,开足开齐课程辅助活动

1.按照《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减负十条规定》,开足开齐课程辅助活动。学校要积极创设条件,确保课程辅助活动能全面开设。

2.结合学校实际,课程辅助活动集中安排在两个下午,共四节课,该课程不得随意调课;
不得将课程辅助活动安排为文化学科课程;
不得安排为文化学科的辅导课、作业课;
不得上自习课等。

3.学校要想方设法,结合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多开设适合农村学生兴趣的课程辅助活动,排好“课程辅助活动表”,结合学校传统项目,充分挖掘学校的特色项目,极大地丰富课程辅助活动,同时突出课程特色。一是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结合实际开展体操、篮球、乒乓球、跳绳等活动。二是开展好艺术类活动,开展好合唱、绘画、乐器、舞蹈等活动。三是树立学校特色课程,积极开展科技与工艺制作等课程,搞好科普讲座和科技小发明比赛。以这些课程辅助活动消化文化课上所学到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能力。学生自己选课,必要的时候可以实行走班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小组进行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以研促教,确保课程辅助活动有序进行

1.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一是学校把实施课程辅助活动融入新课改之中,以保证科技、艺术、体育、文化活动等课程的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

2.重心下沉,各学科每周安排不少于一节的课程辅助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确保该课程活动落到实处。也让老师相互学习,在学习中共同成长。

(三)加强督导,健全对课程辅助活动考核机制

课程辅助活动的测评认定工作由学校组织认定。学校专门成立检查领导小组,督导课程辅助活动有效地开展。每学期学校将对课程辅助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由课程辅助活动的教师和班主任组成,学校安排时间进行考查与认定,并将结果记入学生成绩。教师的成绩和课时量认定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教务处、教科处、学科教研组长实施,其考核的成绩与年终的30%绩效工资挂钩。教师考核由专人负责考核、学生课后反馈、参加学生人数三者相结合。

当然,只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要求,学校实施起来也不能落到实处。只有上级部门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只依语文、数学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评聘、评优晋级评价体制;
严禁以唯分数为学生排名、分班的现象出现;
严禁“小升初”各种变相的选拔性考试等情况严格落实、执行起来的时候,课程辅助活动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胡航宇.重庆中小学每天多一节辅助课[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Z4).

推荐访问:教辅 教师 小学 小学教辅组教师【五篇】 小学教辅组教师(精选5篇) 小学教辅人员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