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自闭症老师教学【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4-01-10 13:38:01 来源:网友投稿

自闭症老师教学范文第1篇【关键词】自闭症同伴关系同伴交往交往策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其基本的临床特征为三联征,即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及刻板行为障碍。[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闭症老师教学【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自闭症老师教学【五篇】

自闭症老师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闭症 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 交往策略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其基本的临床特征为三联征,即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及刻板行为障碍。[1]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对儿童身心发展影响极大,这种影响最根本、最深刻地体现在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方面的缺陷上。[2] 人际交往缺陷是自闭症儿童同伴关系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幼儿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流过程。[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学会与人交往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 而且是生存的前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大量文献研究也表明, 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积极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与能力的获得,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4]

一、自闭症儿童同伴交往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外普遍一致认为,把自闭症儿童放置在普通集体环境中更有利于其发展。在当前集体环境中,自闭症儿童与同伴交往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帮助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形成积极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当前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集体的重要手段。

1.自闭症儿童同伴交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案例1] 其其(化名)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今天妈妈送其其来园的时候从家里带了一个“图形牧场”的玩具,老师带着其其把玩具放在益智区。自由活动之前,老师对全班小朋友说,今天的新玩具是其其从家里带过来的,如果你想玩其其的新玩具,就需征得其其的同意,其其同意了,你们就可以和其其一起玩这个玩具了。老师说完,就请其其搬着小椅子坐到益智区了。贝贝欢快地来到益智区,一边指着“图形牧场”,一边问其其:“其其,你的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啊?”其其坐在玩具前面,没有看贝贝一眼,自己摸索着玩具,没有表情,也没有回答贝贝。贝贝拿着一块中间有齿轮的多边形又问其其:“怎么把这个图形套到牧场柱子上啊?”其其依然坐在那里,眼睛也不看着贝贝,一会趴在桌子上,一会看看窗户,也不说话。大家都对这个新玩具很感兴趣,冰冰和阳阳也来到益智区,冰冰和阳阳对其其说:“其其,我们可以玩你的玩具吗?”其其坐在椅子上,也没有看冰冰和阳阳,自己坐着看着其他地方。冰冰和阳阳被玩具吸引了,没有得到其其答应也就玩了起来。这时候其其坐在玩具前面,注意力没有放在玩具上,眼睛一直看着其他地方。贝贝和冰冰、阳阳都在一起玩着其其的新玩具,三个人讨论得很激烈,其其坐在玩具前,也不看他们,也不说话。老师来到益智区,问其其:“其其,是谁在玩你的玩具呀?”老师问第一遍,其其没有回应,老师又追问了第二遍,其其看着老师,又看看贝贝和阳阳,没有说话。老师指着贝贝:“这是贝贝”,其其立刻重复:“贝贝、贝贝”。

[案例2] 户外活动后,小朋友们进活动室前把自己的外套脱好放在门厅自己装衣服的袋子里。老师分组请小朋友们去换衣服,老师请到:“请第一组的宝宝去换衣服”,第一组的小朋友们连忙跑到外面换衣服了,其其(是第一组的小朋友)还站在队伍里,眼睛没有看着老师,依然站在门厅。老师轻轻走到其其面前,摸摸其其的头说:“其其去换衣服啦。”其其慢慢地走到自己衣服袋子前,解自己的外套扣子。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把外套装好进活动室了,其其还在门厅装外套。其其把外套揉成一团,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塞不进袋子,其其一手拿衣服,一手拿袋子,脸上露出焦急的表情。思思正好换好衣服从其其面前走过,其其手里拿着衣服和袋子,带着快要哭的表情跟着思思,并带着哭腔对思思说:“装衣服,装衣服。”思思看看拿着衣服的其其,没有说什么,连忙上位了。这时班级里比较大方懂事的小凡从其其身边走过,其其带着哭腔跟着小凡,把衣服和袋子扬着给小凡看,也不说话。小凡明白了其其的意思,从其其手里拿过袋子,把衣服装好后上位了。其其见衣服装好后,没有和小凡说一句话,也走进活动室了。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当前自闭症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首先,自闭症儿童在交往认知方面不能很好地“读懂”同伴的交往意愿,当同伴发起主动交往的时候,往往不会及时做出回应。其次,自闭症儿童口语发展较慢,表达能力较差,并缺乏面部表情与目光接触,对同伴比较缄默。再次,自闭症儿童缺乏与同伴交往的动机与意识,在语言沟通上既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语言,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总之,自闭症儿童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去交往互动,与同伴交往中存在社交、沟通交往的严重障碍,处于人际交往孤立状态,很难与其他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原因分析

首先,引起自闭症儿童同伴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其受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发展机制的制约,神经系统失调而导致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5] 由于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先天性的损害,不能像普通儿童那样有着强烈的交往意识与动机,这导致像其其这样的自闭症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对同伴主动开启的社会往表现出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以致无法继续与同伴交往。其次,自闭症儿童缺乏交往策略,以至于不能开展正常的同伴交往。再次,幼儿同伴交往是相互的,而缺乏互动性的交往是难以持续的。面对其其的“不理睬”态度回应,大部分幼儿不会再跟一个没有任何回应的同伴继续交往下去,只有同伴也能积极回应自己,他们的互动才会持续下去。

自闭症儿童在社会往中缺乏与情境相应的语言、肢体表达及面部表情,更很少主动和外界交流,很少能识别环境和同伴的情绪行为及做出适当的判读和反应,导致在集体环境中与同伴的交往不容乐观。

二、培养自闭症儿童同伴交往的策略

针对自闭症儿童目前同伴关系发展的现状,培养自闭症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是当前教师的重要职责,这既有利于自闭症幼儿积极融入集体环境,获得情感性支持及自身社会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普通幼儿同理心的培养。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仅符合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有利于将来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笔者结合一线工作实际经验,以及对自闭症儿童同伴关系的教育实践,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1.以课程为支架,帮助普通儿童了解、接纳并帮助自闭症特殊儿童

了解是交往的前提。可以通过主题课程的形式,让普通孩子了解自闭症儿童,为交往打下基础。幼儿交往技能及策略往往影响社会交往的效果,可以借助课程模拟设计生活中普通幼儿与自闭症儿童交往的情境,通过案例让幼儿掌握相关交往的策略。在其其进班之初,有小伙伴对其其说话,其其表现出没听到或者漠不关心的样子,小伙伴便不再理会其其;
而当老师介绍了“自闭症”是一种特殊的病,需要小朋友们耐心地、近距离地对着其其多说几遍,其其才能听到并听明白时,班级里大部分小朋友都能主动地和其其多说几遍,甚至主动拉其其的手,让其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从而增加与其其的交往。

2.创始宽松自由交往环境,增加交往机会,促进自闭症儿童融入集体环境

由于受到自身生理机制的制约,自闭症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帮助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也是促进自闭症儿童融入集体的一个重要举措。首先,教师要在班级内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平等的交往环境,不对自闭症儿童贴上“特殊对待”的标签,教师提出的要求对所有儿童都是一样的,只有在平等的气氛中,幼儿才不会把自闭症儿童看作是“异类”,才能愿意与其平等交往下去。其次,创设机会,增加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幼儿的交往频率。可通过定期给自闭症儿童换组、开展分享玩具以及鼓励普通幼儿带自闭症幼儿参与角色协作游戏等,让自闭症幼儿有机会认识并熟悉班级中更多的同伴。自闭症儿童的记忆力不存在限制,但是由于其注意力不能及时跟进,对班级中的同伴还不能做到每一位都熟悉,有的还分不清同伴的名字,因此创设各种机会增进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幼儿的互动机会非常重要。再次,根据自闭症儿童的需要,灵活调整一日活动作息,为自闭症儿童创始一个安全、有依赖性的温馨的心理交往环境。在集体环境中,幼儿每天进行一日活动的环节是紧凑的,包括与同伴自由活动时间也是相对固定的。有时候自闭症儿童交往时投入较慢,正在互动时可能已到了下一个环节时间,这时可在不影响整体的情况下容许自闭症儿童交流完再投入到下一个环节。

3.利用代币制等方法鼓励支持普通幼儿帮助自闭症儿童,多通道提高互动频率与质量

幼儿不像成人有自制力去做一件事情,有时候采取代币制等鼓励强化手段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交往意识与行为。多通道鼓励幼儿交往,可以通过代币、鼓励、强化等方式来进行,对普通幼儿和自闭症儿童都适用。首先,对普通幼儿设立“最佳贴心小朋友”“最友爱小朋友”“最佳助人组”等奖项来激励普通幼儿与自闭症儿童的交往意识。幼儿都有帮助弱小的心理,有了教师的鼓励后,普通幼儿也更愿意去帮助别人,也体会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其次,在自闭症儿童与同伴的交往中,一旦出现积极的回应同伴行为,哪怕是能持续看着同伴的眼睛,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如“其其真棒,能看着小朋友的眼睛说话了”,并结合爱好给予相关奖励。

4.教师以身作则,温柔耐心细致地对待自闭症儿童,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示范作用

社会心理学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标准评价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6] 教师一直是幼儿的行为楷模,幼儿会把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交往策略运用到自己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米勒等人研究表明,教师对一个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幼儿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斯陶布研究表明,同成年人良好的情感联系以及成人的榜样行为会增加儿童的助人行为。成人的榜样行为还可以增加对规范和正确行为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可以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7] 如果教师愿意主动去与自闭症儿童交流并采取正确的策略,相信教师对自闭症儿童温柔、耐心的态度和良好的交往也会给其他幼儿产生积极的榜样作用,并成为影响幼儿潜意识中与自闭症儿童交往的主导因素。另外,班级内教师对待自闭症儿童要态度一致,做到有要求、有期望但不严厉,对自闭症儿童的交往教育要温柔的坚持。只有教师间的态度一致并心理相容,以身作则,才能在全班范围内对所有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交往态度形成一股正向示范作用,并对其交往态度与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教师积极的态度不仅能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同伴交往环境,支持和鼓励幼儿主动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还能使幼儿变得更加敏感,能主动地去吸收和内化良好的交往策略,为以后的同伴交往活动储备知识、经验和技巧。[8]

5.利用移情法,创设情境,增强普通幼儿与自闭症儿童交往技能发展

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也就是一个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识别并体验他人情绪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感。[9] 移情训练对增强幼儿的分享、安慰、仗义、保护等助人行为有显著效果。同时,有相关研究表明,4~5岁的幼儿已具备初步的观点采择能力,能够注意和体会他人的情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能采用比较正确和适宜的方式与他人交往。[10] 结合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在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相处的过程中,运用移情法培养幼儿的同理心,通过游戏情境展示,引导幼儿设身处地地为自闭症儿童考虑。幼儿都有同情弱小的心理,通过移情法引导幼儿,幼儿理解了自闭症儿童的交往困难后,都争着抢着去主动和其其交往。

幼儿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普通幼儿在与自闭症等特殊儿童交往过程中,不断地实现去自我中心化,社会认知能力与同理心不断提高。自闭症儿童在集体交往环境中,也不断实现自身的融合。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自闭症儿童同伴关系发展具有持续性、长期性的特点,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帮助自闭症儿童不断地发展好同伴关系,融入集体,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苏州市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幼儿园,江苏 苏州,215123)

参考文献:

[1]张锐.录像示范对自闭症沟通能力的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霍力嫔.孤独症儿童人际交往训练个案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江梅玲.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5]王芳.无语自闭症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训练的个案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3).

[6]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杨兴鹏.加强儿童移情训练,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1).

[8]李艳菊,姜勇.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与发展特点[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Z1).

自闭症老师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长;家访;自闭症;康复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事实上不管是上门家访也好,还是电话或网络交流也好,这些也只是为了更有效率地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因为课堂上的学生只是一个片面的个体,要全面发展学生,就有必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单独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从而更好地对他们因材施教。而且根据教育学的原理证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同样重要,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学校教育的正常开展,并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显然家访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更是为了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 家访有助于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

教师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家访,可以让教师和家长更近距离的沟通,共同讨论儿童的行为问题、康复问题等,让家长知道自闭症儿童每天或每个星期在学校的学习、康复情况;
例如:本周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在学校的情绪怎么样?有什么行为问题出现等等;
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制定好的教学内容及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效的控制方法;

二、 家访能使班主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家访,可以让教师全方面的了解自闭症儿童在家的情况,了解自闭症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能够对症下药。有些情况,教师都可以从家长口中准确的知道。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提醒家长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要注意的方式和方法,以免对自闭症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及刺激到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
另一方面,也能使教师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情况,更好的做好家长工作,解决自闭症儿童各方面的问题,在教师、自闭症儿童、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自闭症儿童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健康成长。例如:在本班的卢泽彬小朋友,是东莞本地人,家庭成员有父母、奶奶,平时在家都是用广东话进行沟通及教学的,但在学校里都是普通话教学,上课时教师问一些简单的图片(雨伞、苹果、雪梨)是什么的时候?该儿童不懂得回答,这样我们教师就会认为该儿童认知能力较差;
但通过家访活动后,我们看到了该儿童认识能力发展尚可,只是在提问时需要用广东话进行提问,该自闭症儿童也是用广东话进行回答的;
另外该自闭症儿童在家可以书写汉字,这些情况在没有家访之前教师所不知道的,但是通过家访后,教师才真正的对该儿童有了正确的认识;

三、 家访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教授一些专业知识给家长,让他们更专业的去教育自闭症儿童;
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给自闭症儿童上一节教育训练课,教师在针对家长的这节课给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及一些好的建议(教具方面、引导语方面、教学内容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来定等等);
这样家长在以后的训练课中就可以更专业的给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家长一些家庭小游戏;
感知觉方面、亲游戏方面、社交小游戏方面;
例如:在去本班儿童罗丹蕾家庭进行家访时,教师看到其家长在给该自闭症儿童进行上课时,所教的内容超过了该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导致儿童对家长多教的内容不理解、不感兴趣;
并出现了行为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告诉家长,在制定家庭康复计划时要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要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力所达到的年龄段,根据评估结果和学校的教学计划来制定,这样有助于自闭症儿童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自闭症儿童对家庭康复训练排斥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在课前与儿童进行亲子游戏或是互动游戏,让儿童感受到愉快的气氛,在开始教学性的内容;
另外:在每节的家庭康复训练课中,教具要多样话,课的形式要多样式(认识、小肌肉)这样儿童对整节课的内容才有兴趣。在儿童完成训练后要有一定的奖励物(儿童最喜欢的);

四、 家访有利于教师了解家长的压力,帮助家长树立信心

自闭症儿童的出生,无疑给家庭带来很多的问题及困难,家长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很大,多数来自亲戚朋友的不理解,路上行人的“白眼”,他们更怕的是人际关系互动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压力,还有就是给自闭症儿童康复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这些问题都长期的压在家长的头上,给他们心理负荷加重,除了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和家长的心里健康外,还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甚至排斥和放弃孩子,孩子因此也得不到适当的照顾和训练,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许多负担,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与家长一起来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首先在改变观念上入手,与家长共同碳素,让大家用接近特殊儿童的心态去了解、发现孩子的纯真、善良的一面,发掘他们的“发光点”;
其次:改变工作环境,给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无障碍的良好环境,让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理解、支持自闭症儿童。只要我们及时给予家长心理上的辅导和精神上的支持,使他们感到不孤独;

五、 家访能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伐一致。

教育自闭症儿童使他们能回归社会,是学校、家长的共同目的,但是有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不协调的步伐,有些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明确目的,致使学生学习进步慢,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因此,要通过家访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

总之,家访是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做好家访工作,对于班级的有效管理,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希彦.浅谈家访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011,4

[2]姚伟.要重视家访的作用,2010,1

自闭症老师教学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儿童患有自闭症的几率很高,儿童自闭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它导致儿童语言、游戏、认知、社交和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受损,从而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落后于同伴。自闭症儿童除了具有沟通障碍、社会性互动障,行为问题也是主要障碍之一。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不仅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父母和学校教师的教育培养带来困难。因此,自闭症儿童行为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和纠正。

二、自闭症儿童行为特征与原因

自闭症儿童兴趣范围狭窄,表现刻板、僵化,其行为的主要特征包括:

(1)对环境变化敏感。自闭症儿童对环境中的微小变化都很敏感,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自闭症儿童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吵闹。

(2)兴趣特殊。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很特殊,对一般的儿童游戏没有兴趣,多数患儿喜欢旋转的物体,以及重复性地把玩具摆放成一排或收集特殊形状的物体。

(3)行为刻板、重复。自闭症儿童通常会依恋于某一特殊的物体,一旦物体被拿走便会表示强烈抗议,有些时候甚至有自伤行为或攻击他人的行为。

三、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

合理的行为管理策略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沟通能力三个方面的行为管理进行阐述。

1. 合理的家庭教育

孤独症儿童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孤独症儿童至关重要。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对自闭症儿童成长有一定的康复作用。对家长来说,要调整好心态,要做好长久训练教育的打算,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不断地学习相关教育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也要让周围更多人来了解自闭症儿童,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进行管理:

(1)充分了解、不溺爱和迁就。家长要在充分了解孩子病情和行为方式、规律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行为管理和教育。要及时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共同制定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计划。

目前,家长通常对孩子很溺爱和迁就,尤其是自闭症孩子。导致大部分自闭症孩子行为控制能力差,表现在饮食上非常挑食,不顺心时就大哭,学校学习时不配合老师等。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对孩子的行为管理和教育要先从简单的小事做起,做到不宠溺,不迁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不能操之过急,充分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教育过程要做到细心、耐心。

(2)积极配合学校和康复机构的治疗。一般学校和康复机构都会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等行为能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管理计划。在教学中,家长要做到及时和教师沟通,以便了解孩子每天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细节。同时,家长要积极主动配合老师在家里进行行为强化训练,耐心的回顾孩子在学校里学到的内容,加强孩子社会适应的训练。

2. 科学的学校教育

自闭症儿童教育有助于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未来与社会进行有效融合的必要保障。通过学校行为管理与教育等相关课程,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日常生活行为等有诸多能力有极大帮助。

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进行管理:

(1)良好的学习环境。自闭症儿童由于自身病症的特点,对教学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学校要明确教学功能分区,提供安静、采光和通风好的教学环境,尽量给自闭症儿童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系统的适合孤独症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的学习活动,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和情绪投入到行为学习活动中。

(2)灵活的课程安排。学校教师要在了解个体孤独症儿童的实际行为能力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儿童制定灵活的行为管理和教育课程,同时,要考虑个体儿童行为的原因和接受能力。

3. 提高沟通能力

自闭症儿童与外界沟通方式很多,包括使用沟通板、卡片、手势、以及简单字词等。当自闭症儿童出现行为异常时,家长和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不拘形式将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促使他们与人沟通,并逐步引导其通过其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逐步达到以沟通促进其控制不良行为的目的。在提高其沟通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自闭症儿童的年龄、智力、接受能力等因素,对儿童提出合理的要求,并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要求。

四、结论

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是自闭症教育的基础,也是引导他们参与集体、社会活动的基础。自闭症儿童只有接受合理的行为管理、日常生活活动、学习技能,才能逐步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紧密结合,根据个体儿童的行为差异,制定长期的、灵活的、家庭和学校管理相结合的行为管理和训练强化课程。同时,充分考虑了儿童个体发展特点和家庭学校的环境因素等作用消除学校、家庭环境中不利因素,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才能有效达到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月萍,音乐与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倾向儿童注意力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王莉,白艳,王晓萍,学前融合班中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研究[J],儿童与健康,2009年第08期

自闭症老师教学范文第4篇

还有几个孩子,在不断地跑。有一个孩子在玩轮滑。有一个穿着纱裙的小女孩到大门口,朝着门口的叔叔笑了笑。

“你几岁了?”

“6岁。”面对我的问题,一个孩子发出了一句模糊的话,但是别的几个孩子却没有回答。

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孩子,其实却那么不一样。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牵动着家人的心。

“2~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他们对外界的认知正在形成,也容易接受老师教授的东西,所以如果能在2~6岁给孩子正确的康复治疗,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康乃馨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马琛说,

由于很多患者缺少和外界沟通的能力,让他们逐步认识熟悉社会规则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在康复训练期间除了老师的耐心陪伴,还需要家长的陪同。康复中心的80多名学生在康复训练期间,不仅有各自的家长全程陪同,还有57名老师来教导、看护,师生比在1:1.5左右。3年前,康复中心还专门聘请了2位研究自闭症的专家,对康复中心的老师进行指导。

孩子们每天早上8点20分开始上课,下午4点40分下课,每天10堂课,每堂课30分钟,有个训、感觉统合、音乐、美劳、精细和游戏互动6门课程,“个训课主要是让孩子的认知、沟通和语言能力能够提高,感觉统合是锻炼孩子的听觉、触觉、味觉、平衡觉等,音乐、美劳和精细是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发展,游戏互动则主要是为了促进孩子之间的互动。”马琛介绍。

由于自闭症的孩子对外界缺少主动性,也没有相应的社交能力,所以他们对外界的人和事的反应比较淡漠,往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康复,一名老师往往会从一个孩子来到康复中心起接手就不再改变,平时上课也都是一对一教学,即使是音乐课、美劳课等“大课”,一名老师带的孩子也不超过5个。

个训课老师董艳群,在她进入康复中心的2年时间里,带过的孩子并不多,现在,她经常带的也只有8个孩子,“老师和自闭症孩子之间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我可能要花一个多月乃至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让他不排斥我,然后才能慢慢教他一些东西。如果中途更换老师,孩子又要从建立信任开始,之前的努力很可能就白费了。”

很多孩子来的时候根本不理人,到现在,他们和董艳群已经比较亲密了,“他们表达亲密的方式很简单,微笑、拥抱、亲吻。虽然我可能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教会他一个简单的拍手动作,但是当他们看到我就会跑过来拥抱我、亲吻我的时候,成就感真的很强。”

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康复训练,一部分自闭症儿童还可以回归正常的幼儿园、小学,进行学习生活,“我们学校开办十一年来,大概有20%~30%的孩子最终回归社会。”马琛说道。

ABA、结构化教学广受肯定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所有培训最后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首先能够生活自理,而后能够生活自立。”研究自闭症已经十几年的王增刚说,由于自闭症至今无法道明病因,因此,目前无法彻底治愈自闭症,让孩子尽量接近正常孩子的生活,已经是培训和干预能达到的极限。

孩子最终是要走入社会的,因而提高社会接纳度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长不能左右社会众人的态度,但是却需要注意自己的干预方法。“家长一定要明白,不是只有老师才需要培训,每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家长,都需要经过培训。”

最重要的一点,家长要和老师原则保持一致。这就需要家长全程陪同孩子参与康复培训,并且在家里也按照老师的原则对孩子进行干预,“比如孩子得不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就地打滚,老师可以坚持原则不给,但是家长可能就一看孩子不开心就给了,这就违背了老师的原则,对孩子康复是不利的。”另外一点,家长对奖励机制的误解,家长很容易无原则奖励或者怎么都不奖励,这两种极端都可能导致孩子不能持续进步。无原则奖励,会让孩子对做事会失去兴趣,因为不管做得怎么样都会得到奖励。而无奖励则相反,孩子由于一直不能得到奖励,会渐渐失去完成目标的动力,家长也就不能从孩子的一点一滴中感受到孩子的好转。

现在在国际上比较受到肯定的针对自闭症的治疗方法是ABA和结构化疗法。ABA是指应用行为分析法,指针对一些关键反应的教学,比如孩子的注意力、主动性、学习动机等。结构化教学则分为对环境进行结构化分工和对事件进行流程化分工两种。

“比如这间小小的图书馆,要不断地对孩子进行强化,书架上的书,是让他拿来看的,拿了书之后,就坐到这张桌子前进行阅读,读完了之后放回去,这件事情就做完了,这是对环境进行结构化分工。然后再比如一堂课,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通过大量、长期的重复动作,让孩子一上课就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这是事件的流程化分工。”王增刚介绍说。

社会的关注度仍然有待提高

社会的关注度仍然有待提高

11年前,马琛成立了康乃馨康复中心。当时很少有人关注这一群体。如果不是自己的女儿有自闭症,马琛可能也不会关注。

11年过去了,马琛的学校八易校址,至今已经为超过1000名自闭症儿童提供超过3个月的康复培训。

除了家长和老师,还有一些高校志愿者协会会不定期到康复中心开展一些义工活动。也有一些社会人士给康复中心捐款。

据省残联康复部工作人员介绍,省残联针对6周岁以下的贫困家庭自闭症儿童,每年会给予1.2万元的康复补助。

自闭症儿童康复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但是,还远远不够。

中国有超过100万名自闭症儿童。这是学者的保守估计。

除了康乃馨康复中心,杭州还有2家民办康复机构,另外还有省残联下属的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智障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针对智障和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公办机构。据该中心负责人孙主任介绍,中心目前有自闭症儿童80人左右,智障儿童大约有30人,其中部分符合贫困标准的自闭症儿童和智障儿童享有中心的一些福利措施。

针对自闭症儿童和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心的60名工作人员每天会带领孩子开展小组活动、一对一单训、家长培训等,有部分症状比较轻的自闭症儿童经康复训练后可以重返社会。

虽然公办、民办的机构都在努力,但是相比庞大的自闭症儿童人数,这些机构还远远不够。

“自闭症康复机构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如果不够专业,很可能对儿童发展造成误导,导致他们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期。”王增刚说。

“2~6周岁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康复期,但是由于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机构,导致很多儿童不能接受培训和教育。”马琛说。

自闭症老师教学范文第5篇

1.语言交流障碍,语言简单且少,尖叫或发出别人听不出的话。

2.兴趣狭窄,行为重复、刻板、偏执。

3.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于“自闭症”儿童我不是很了解,我想象中的自闭症儿童应该是: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享受着自己的小世界,可以和班上同学共同学习、相安无事的。2012年2月13日,我们一年级转来了一名“自闭症”儿童,也是从那一天起,我开始慢慢接触“自闭症”儿童,从此我对“自闭症”有了更深的认识。

案例一:给他排位,我犯了难

2011年2月17日,“徐老师,张乐乐翻我们家孩子的书包,抓孩子的头发,回到家孩子一直哭,你再调一下座位吧!”在短短的10天里,这已经是第三次给张乐乐调位了,但每次调位都引来家长的指责。上课了,我走进教室说“张乐乐,你的年龄最大,应该最听话才是啊?怎么你总是翻别人的书包呢?你先自己一桌吧!什么时候表现好了,再和别人一桌”。下午,张乐乐的妈妈又来找我了:“徐老师,我们家孩子有‘自闭症’,最缺乏的就是和别人交往的能力,他连个同桌都没有,怎么锻炼和别人交往的能力啊?”

案例二:上一堂完整的课变得很难

几乎每节课张乐乐都不会安静,总是用独特的腔调自言自语:“济南**×中医专科医院,电话0531——88999。”,“不要走开,马上回来。”有时还会在班中唱:“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有时根本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有时会尖叫;在班中跑来跑去,拿别人的铅笔机、文具盒、铅笔,撕别人的本子。“老师,张乐乐跑出去了。”我立刻放下课本,去追他。然后,把他带进教室,但没2分钟,他又嬉笑着跑出去了,我又去追,就这样反反复复,刚要拿起课本讲课,“丁零……”下课的铃声响了。

从上述情况来看,张乐乐同学是个缺乏交往意识的孩子。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张乐乐在家里是独子,因为爷爷奶奶过世早,爸爸、妈妈工作又忙,经常是自己一个人在玩,他妈妈说他是个很喜欢跟同伴一起交往的孩子,只是他不懂得用正确的方法来跟别人交往,当他想跟别人玩的时候,不是用语言跟别人说,而是用手去动别人的方式,这种行为被别人误认为是在打人。

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面对张乐乐同学的特殊情况,我必 须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教育形式来教育他懂得与别人交往,为其未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方法:

1.创设有趣的情境,让“自闭症”儿童体验交往的快乐

我们班在图书角创设了“我是故事王”,请小朋友将家中自己喜欢的故事图书带到学校,放入“图书角”,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请学生上来讲述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也可以互相借看自己的图书,借看图书时要用礼貌用语。如:张乐乐非常爱看图书,认识了许多的字,有一天课外活动,我请张乐乐上来讲述他喜欢的故事,他走上讲台说:“老鹰、老鹰高高飞,老鹰、老鹰高高飞……”这从中让孩子体验到交往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而且也在公开场合下显示张乐乐同学优秀的一面,受到了同伴们的喜爱和认可。

2.开展角色游戏,激励“自闭症”儿童的交往意识

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对于1年级小学生来说,交往能力的培养在自主性游戏中最能体现出来。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当各个主题的组长,让孩子在交往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如每次玩角色游戏时,张乐乐总是非常开心,因为角色游戏是他最感兴趣的东西。一次玩角色游戏时,张乐乐扮演娃娃家的哥哥,平常的张乐乐玩游戏时都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于是趁这个机会告诉张乐乐:“张乐乐你是哥哥,是娃娃家里最能干的大哥哥。”我便请王欣欣同学来当娃娃家的妈妈,妈妈带着哥哥去“百货广场”,张乐乐一进超市就瞎搬超市的东西,搞得超市一片狼藉。王欣欣就在旁边告诉他:“你要和服务员说好要买什么东西。”就这样,在王欣欣的提醒帮助下, 张乐乐说了许多和服务员之间的礼貌用语,从而也锻炼了张乐乐同学的交往能力。

“自闭症”儿童最缺乏的是社会性,社会性的获得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所以对“自闭症”儿童来说,与同伴交往尤其重要,它是“自闭症”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自闭症“儿童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够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为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让我们一起关注“自闭症”!

让我们一起关爱“自闭症”儿童!

推荐访问:自闭症 老师 教学 自闭症老师教学【五篇】 自闭症老师教学(精选5篇) 自闭症老师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