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品教学范文第1篇【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一、课堂上要做好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北师大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思品教学【五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思品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学 经验
一、课堂上要做好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北师大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教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比如,我在讲《感激父母》这一站时,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妈妈的吻》,要求学生边唱边思考父母平时对我们的关爱,从内心感受妈妈那无私、圣洁的爱。同时从两个角度去讨论学生和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一个是从父母的角度去讨论,一个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去讨论。不少学生在发言中都提到从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们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们的独立行为往往令父母忧心忡忡。父母断定,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后果堪忧。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渴望独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
希望拥有对自己的事情的决策权;
有时希望和父母保持一点距离;
常常想要保守自己的一点小秘密。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行为,从内心感激、感谢父母。在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试图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是情感方面,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二是从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学会感激、感谢父母的良好习惯。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合作探究。
二、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归宿,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以主题活动、游戏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及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我在教学中“放手、发动、鼓励”学生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同学的经验介绍,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再进行知识迁移,让同学们就学习方法展开讨论。同学们在讨论后得出: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一方面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另一方面学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要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设计问题,选取案例要用鲜明的事例才有说服力,上课时我经常结合时政热点,尤其是选择新闻的事例来说话,新闻是”用事实说话”,可以调动学生听课兴趣。例如,笔者在讲《积极看待事物》这一站时,结合近期发生有关时政事例:雅安地震、醉酒驾车、吸毒贩毒等时政热点事例,然后分别从天灾、人祸,不可抗力、人为因素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中总会存在一些阴暗的东西,但并不说明我们的生活就缺少美和积极地事物。关键看我是否有一颗乐观积极地心,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可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时事进行学习,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教材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原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在研究、摘编、分析新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帮助学生辨别是非、认清方向、研究对策,获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对他们整个中学阶段以至一生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由过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导学方式”,改过去那种”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教练”。
思想品德课重在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在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追逐物质利益,轻视精神生活,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更有责任引导学生摈弃不良习气,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境界,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名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七年级思品教学范文第2篇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把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发展,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应该是指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扩展经验、丰富体验、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如在“超越自负 告别自卑”教学中,设计情景如下:自负的小枫,自卑的小林,自信的小佳在一次数学测验中都考了100分,放学了,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要求四人小组5分钟准备,派代表表演自负、自卑、自信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组最生动。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精心准备,还生动表演,教室里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告诉我们这一活动设计的成功。同学们在活动中参与、思考、体验,在活动中认识了自负自卑自信的不同特点,促使学生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最终也实现了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个人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班级集体活动;认知型、体验型或实践型活动;讨论式、表演式、创作式、演讲式、辩论式等;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活动或一堂主题活动课。
二、活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始终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这些无不要求我们实行开放的活动教学模式,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运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此,在活动教学的实施中必须坚持生活性、开放性、全员性、自主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1)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新课标认为“初中生逐渐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因此,在选择课堂活动方案是,一定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容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受到影响,从而学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在第八课“身边的诱惑”教学中,设计小品表演“领奖台的诱惑”,当时恰逢学校艺术周,很多同学参与艺术周活动并获得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学校奖励,通过来源于生活的小品表演,使表演者和观看者都体会到了成功、掌声、荣誉和奖金的诱惑,并且自然地把教学内容延伸到下面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思想品德教材较注重多样化,开放性,每单元的“主题探究”相当开放,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避免绝对化,避免权威性,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开放性多样化的情景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讨论、表演、创作、演讲、辩论,甚至于故事接龙、画画、唱歌……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课堂活动中达到课程目的。如第三课“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教学时,设计课堂讨论竞答活动:看谁说得多--人类的独特本领。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生活知识的基础上,发散式思考人类的独特本领,形成了热烈的课堂大讨论氛围,在竞答活动中,学生感悟了生命,感悟了生活,也感悟了思维的快乐。
(3)活动主体的全员性。七年级是小学向中学过渡的阶段,是各种习惯的训练、习得的养成阶段。纵观七年级思品教材,可知教材更注重在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国情教育等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所以我们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我们应把学生看成是各具特色的有其自身逻辑的活的主体,及时加以引导和鼓励,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力量。如在课堂发言中,应更关注默默无言的同学;小品表演时更关注学习困难的同学;展示作品时更关注不善于出头露面的同学……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活动被少数几个同学垄断的局面。如在“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教学时设计动手制作“个性化名片”的活动,得到了全班同学热烈响应,千姿百态的个性化名片,使我对同学们的创造能力赞叹不已,在展示时我有意突出表扬平时不太言语而制作颇具特色的同学,给他们多一份关注,多一份自信。
(4)活动过程的自主性。新课程强调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教学中,设计“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的主体活动--直面人生的威胁。“艰难的抉择”这一短文先由学生选出的朗读能手读一遍,再围绕“巴尼当时的心情,如果你是巴尼,你会怎么做”这一中心问题,经四人小组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在阅读,分析,思考中,使学生体会在两难情景中作出选择的艰难,学会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体验人生中遇到意外时永不言弃的困难和坚强,在自主合作中永不言弃的主题得到内化。
(5)活动目标的针对性。思想品德课教材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效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使教材中的思想意图转化为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即针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一最基础性的目标,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其思想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形式和内容。诸如学习“黄赌毒与的诱惑”这一内容时,设计辩论活动“不良诱惑是否有利于我们成长”。正反双方展开大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中锻炼了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对不良诱惑危害性的共识。
(6)活动价值的综合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因此我们在预设课堂活动时必须依据生活的逻辑,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新的逻辑构建,以实现各种知识在生活主题上的有机整合。
如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学习中,设计一堂“你会调节情绪吗?”的主题活动课。先让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三幅有关情绪变化的漫画,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漫画,反映情绪变化这一主题,并给漫画起好题目,编上相应的故事,而且为故事主人公提出相应的调节情绪的对策。
七年级思品教学范文第3篇
进入初中生活,随着接触的老师与同学越来越多,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阅历也逐渐丰富,在这个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成长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做学生的“大朋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同学就是自己的老师,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因为年龄差距等原因,学生对老师最多还是敬畏,甚至是惧怕与老师交往。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师生间的关系僵化,既不利于师生间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表现得民主平等,态度亲和。课下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除了学习上的问题,还可以与学生唠家常,谈人生和理想,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娱乐,让学生真切感觉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自己的朋友。例如我在上七年级思品上册第一课的时候,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起来了,一个个瞪大了双眼瞅着黑板,瞅着老师,似乎他们的脑海里也复制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老师这是要干什么呢?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我面带微笑地说:“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的思品老师叫什么名字呀?”学生们微笑着大声说:“想!”课堂的气氛似乎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我接着问:“今天是入学的第一天,那同学们想不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和老师,和新同学成为好朋友呢?”“想!”学生们愉快清脆的回答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轻松融洽起来。接下来就是师生之间的自我介绍,除了姓名,还包括住址、来自哪所小学、兴趣爱好等。虽然这是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环境,可是整堂课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放松、很亲切,既成功与学生建立了感情,又达到了这堂思品课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让学生树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初中新生活的教育目标。
二、让教学内容更合乎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一味地说教会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很难接受,更不能很好地去践行道德。例如在讲授“学会调控情绪”这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则学生小明被批评后的一系列情绪表现的情景故事。学生对这一情景很熟悉,甚至大多数学生也有过类似的真实体验,适时地让学生谈谈当时的体验,在教学中能很好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在谈体验、想办法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怎样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而且还收获了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此教学不说教,不空洞,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了他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三、教师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思想品德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学生最信服的人是老师,老师做到了,学生才会更有自信做到。例如在讲授“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一课时,我向学生公开了自己在上大学时的两段日记,第一段的大意是每天我除了上课,大多时间都是在网络游戏和韩剧中度过的,感觉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没有生气。第二段的大意是我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自食其力,利用休息时间学会了打乒乓球,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还加入了学校的“保护环境”公益活动小组,从此我的生活忙碌充实……我谈了对两种生活方式的真实体验后,让学生们也谈谈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他们表现得很积极,更让我欣慰的是大多数学生愿意尝试去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高雅的情操,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四、关注、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公正温馨的环境
七年级思品教学范文第4篇
创境激趣就是能够使学生积极认识教学内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课堂教学环节。七年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新的起点上憧憬未来,七年级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自然也就强调了“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一主题,力图通过生动、有趣、有效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关爱、自尊、自强的价值观。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我认为,创境激趣环节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在充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七年级思想品德材内容的基础上,我对关于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创境激趣教学环节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创境激趣环节在内容的主题选择上要与其学科门类相衔接。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思品课程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有身心的抚慰,密友般的善意的开导,还要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因此,七年级思品课程的创境激趣环节在内容的主题选择上要与其学科门类相衔接,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激发学习本课程兴趣的同时,也感知其他学科的知识奥妙,产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兴趣。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的创境激趣教学环节设计上,就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小动物、植物的生长历程复述,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命表征图片,在诱导学生思品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其次,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创境激趣环节的表现形式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七年级学生刚刚走进初中生活,会有许多的欣喜,也有许多的胆怯。在思品课堂上的创境激趣环节采用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辩论赛、演唱主题歌曲、小游戏等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让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的陌生感、恐惧感,并让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能够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小平台,既诱发了学习思品课程的兴趣,也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加强同学之间沟通和了解,将有利于班级的团结和共同的进步。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品味生活》的创境激趣教学环节设计上,就可以通过请学生展示出自己的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在愉快的导入新课程的同时,也让学生展示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特长。
第三,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创境激趣环节可以让学生争做主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创境激趣环节让学生掌有主动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创境激趣环节的内容,准备该环节所需的资料、图片等,还可以针对某一课题开展小组的创境激趣环节内容、形式等的竞赛活动,每个小组还可以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增强竞争意识,也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协调得到很好的锻炼。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的第二个框题《享受学习》的创境激趣教学环节设计上,可以开展“学习是苦多”与“学习是乐多”的以小组为单位的辩论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可加强小组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
七年级思品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养;
教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78-02
素养内涵、善品教化-七年级精细化书香文明学习研究型级组。菊泉中学七年级的级组以生为本,促进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为方向;
以精细化下的书香文明学习研究型级组管理为特色;
以"珍惜现在,感受教育幸福"为主题;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和奠定良好的读书学习基础为目标;
以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为宗旨。通过级组方向;
分析上学期成绩而制定的级组目标;
级组管理实施策略--素养、内涵 、善品、教化。下面谈谈菊泉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精细化学习研究型级组管理实施策略。
1.把握方向、把握脉搏就等于把握先机、把握成功之门
我们的吴校长曾经说过:"我们做事情一定把握好方向,方向走对了离目标、成果越来越近了;
否则方向搞错了,你再努力、辛苦,还是离目标成果越来越远"。
七年级工作指导方向,坚持以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为方向指导,通过教育是服务 和人本精细化管理落实好学校各项工作。以打造菊泉教育品牌为目标,以提高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核心,继续围绕"学习、改革、创新、绩效" 主题开展工作。
2.科学统筹,分析上学期菊泉中学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数据而制定的菊泉中学七年级组目标
2.1成绩目标。上学期,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初一级的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期末考试四大主科中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三个指标都进入全市前面,主科平均分(344.99608)排在全增城市第七名。而(实验中学七年级排第六"345.6199")。
目标主科平均分全市第六名。
2.2德育目标:良好习惯素养的养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常抓不懈,贯穿本期工作的始和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1)初一学生到校已有一期, 对学校环境和操作已经摸清,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易幻想易冲动,常做出一些违纪的事来.面对这些情况,各班除了利用班会进行教育引导外,要充分利用"心灵之窗"正确引导学生排除心中的闷郁,释放心中的疑团,同时,利用班上设立的一本师生交流簿,平息不良情绪,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各老师教学的同时教育教化我们的学生。使学生有素养、有内涵、也有品位。
(2)阶段性召开学生级会,表彰先进,教育违纪,后进学生.本期拟召开级会2次,分别为第9周,第18周,加强对学生理想前途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等。
(3)我们认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利用三月份学雷锋专题活动和五四青年节开展有关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评出学雷锋活动标兵若干名。(4)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各班级要采用主题班会、演讲、板报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5)本学期,把加强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通过发挥整体功能,有计划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努力创设良好班风,逐步使班级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战斗力、有竞争力的班集体。
3.级组管理实施策略--素养、内涵 、善品、教化
3.1素养内涵对学生而言:学生的素质、文化修养、内在的东西等等。简单一句:就是七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素养的养成。(1)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2)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3)关于学生素养内涵的几点要求。
3.1.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注意:小组分工;
合作;
倾听;
交流;
评价反馈。(2)学生良好的预习学习习惯。注意:时间安排;
计划制定;
目标任务;
重点;
难点;
检查;
和执行落实和定时反思。(3)学生良好的思维、思考习惯。注意: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设计的问题的难易;
教师的设计技巧等等,(4)学生良好的自习习惯。(5)周六、日在家读书、学习的习惯等等。
3.1.2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常抓不懈,贯穿本期工作的始和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
3.1.3关于学生素养内涵的几点要求(1)对于初一年级学生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前意识)初二要防止两极分化;
初三要抓突破。
推进、推广书香家庭建设 。(2)因材施教:小组合作下,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布置作业和反馈途径。(3)教学时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4)"把优生的培养放在重要和优先位置"。关注优生各学科的平行;
注重优生弱科帮扶。培优扶差,促中间。(5)关注小打小闹情况,和各项常规工作落实和反馈。那怕搞卫生、关门窗、关电器设备等等。(6)注意问题细节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想;
好的方面学习等等。(7)做好小组合作学习;
有竞争意识;
做好人:在学校是个好学生;
在家是个好儿女;
在社会是个好公民。(8)三比一学:比作息制度考勤;
比仪容仪表;
比良好行为规范安全纪律;
一学:学好人;
学榜样;
学道德模范。
3.2善品教化对老师而言:善意、上品位的修为、学识,教育、教化、点化学生。
3.2.1级组打团体战、团队战。互帮互助学习;
我们做事情、做工作要抱着"初学者的心态去研究",多读书学习,研究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的东西。怎样发现学生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我们既教书又要育人。用我们的善意、上品位的修为学识教育点化学生;
使学生有知识文化同时也有素养、有内涵、也有品位、有成绩,将来也有成就。教育就是服务和精细化管理体系下,坚持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推进,逐级落实,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2.2抓好师德建设。师德是老师做好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立高尚师德,树教师形象,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做出成效。要以实际行动,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引领广大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教师良好的教风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的重要手段,提升校园整体育人氛围和文化内涵。努力构建具有实效和特色的菊泉德育框架。使我校德育工作有更具体系统指引,提高德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