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家书【五篇】

时间:2024-01-10 17:57:02 来源:网友投稿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书【五篇】,供大家参考。

家书【五篇】

家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家书屋;
乐农家;
精神食粮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根据国家这一统一要求,2009年,庄墓镇制订了“农家书屋”实施方案,在全镇范围内实施了“农家书屋”工程。近年来,庄墓镇文广站积极开展“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易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提供服务。

譬如,在庄墓镇刘浅村的这间书屋,走进入给人有耳目一新――仅仅十几平方米的小屋窗明几净,崭新的书桌、椅子摆放有序,靠墙的一排大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最近出版的2000多本图书。《农药使用手册》、《致富小产品及实用手册》《畜禽养殖手册》等“农”味十足的图书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像这样的书屋,目前庄墓镇已经有3家,分布在3个行政村。2009年,庄墓镇按照上级文化部门的要求开展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工程开展一年多来,进展顺利。已经在刘浅、枣林、李庄三个村建成了三所农家书屋,最终目标将在庄墓实现村村都有一所农家书屋,实现农民有书看。

1.农家书屋人气旺

一走进刘浅村的“农家书屋”就能看到,10多位前来借阅书籍的村民把书屋挤得满满的。他们有的在聚精会神地伏案阅读,有的在认真挑选要借阅的书籍。

张子兵是村里的一个养鸡户。书屋刚建成时,他觉得新鲜,就趁着农闲时来到书屋,翻阅陈列的书籍。这一翻阅,使他成了书屋的“铁杆书迷”。平时碰到什么问题,他就来书屋翻阅书籍。赶上时间不凑巧,他就把书借回家里。提及书屋,老张说:“以前咱农民看书难,书贵,买不起;
借书,身边又没有图书馆。现在好了,图书馆建在了家门口,真方便!”

刘浅村的“农家书屋”建于今年2月份,有图书2000余册。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文化教育、法律法规、少儿读物、医疗保健、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一应俱全。管理书屋的村干部说:“几年前,村民还很少有机会读到农村科普读物。自从村里有了书屋,喜欢读书的人明显多了,喝酒、打麻将的年轻人自然就少了。”

2.打造农村“精神粮仓”

农家书屋工程旨在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为提高村民的读书率,“农家书屋”的图书全部由县新文化局统一配送。下乡书籍均经过精挑细选,都是新近出版的,贴近农村、农民生活的新书,内容涵盖科技、生活、文学等各个方面。

“农家书屋很实用!”很多村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村民们说,以前村里的图书室基本上是“摆设”。桌椅破旧不说,更重要的是图书少而旧,不实用,所以很少有村民光顾。现在新建的农家书屋的书,都是农民急需的种植、养殖等和科技致富有关的书籍,还有各种报纸,它不但给农民带来了科技致富的知识和各种信息,还可以让农民了解很多国家政策,成了帮助农民致富的“黄金屋”和了解外界的“窗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借助于农家书屋这个平台,眼下阅读书籍成了农民下田干活之余的重要活动。在农家书屋的影响下,农民学知识、学科技的人多了,打牌的人少了,看书读报的“味”浓了,酗酒闹事的少了。广大农民把农家书屋亲切地称作农民的“精神粮仓”。

3.成农民致富帮手

孟令求是庄墓镇李庄村农民,家在李庄村团结队,自从开始温棚种菜技术以来,坚持种菜3年,收入颇好。去年经营的三棚西红柿,眼看就要上市,突然起了病害,令他措手不及,依他的经验喷洒了三次农药还不见效,叶子渐渐焉了,眼看着两万多元的收入就要泡汤了。当他无计可施时,有人提醒他,听说村里新办了“农家书屋”配了些农业实用技术书籍,查查看是否有办法。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借回了《塑料温棚蔬菜生产实用技术读本》一书,连夜翻读,天还没有亮,就赶往镇上买农药。按照书上讲的,对照西红柿的症状,根据他的判断,对症喷洒了农药,渐渐好了,结果三棚西红柿全保住了,挽回了损失。他激动地说,是“农家书屋”帮了他,保住了他的三个大棚。

刚才在上面说道的张子兵,也从农家书屋得到了实惠。他是刘浅村的一个养鸡状元,以前养鸡是凭着多年摸索的经验,从小鸡出壳,到长成出栏,无时无刻的他都要紧紧盯着,因为小鸡好生病,一生病就会成片的死,所以他打针、喂药真是忙的不亦乐乎。但是虽然这么忙但难免有忙中出错的时候。

他总是在感慨,自己有扩大规模的想法,但总是不敢,一是因为光靠自己的经验总是底气不足,怕一下子出了问题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管理也成问题。自打村里建成了“农家书屋”,张子兵脸上便乐开了花,常常跑到书屋里去看书,有时一座就是一上午,连吃饭都会忘掉,真的把书屋当成了自己家了。

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张子兵不但对养鸡的知识精通了,扩大了养鸡厂,还学会了许多管理知识,最近他又和朋友一起在刘浅村建成了一个现代化养猪厂,成立了海文养殖公司,搞起了养鸡、养猪、养鱼、大棚种植的复合型农业,这下子真的做大了。

4.实现村村全覆盖

“听说今天要送来一批新图书,一些村民早早地就来这等着了。”日前,枣林村村部十分热闹,村民们有的搬书,有的整理书籍,忙得不亦乐乎。“农家书屋就是要不断补充‘粮食’,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小林说。

家书范文第2篇

如果你来我家,就会发现我家有一样东西特别多,一进门,在门边的鞋柜上有,厨房间里有,茶几上有,饭桌上、房间、床头、阳台、甚至在厕所里也有,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是什么东西这么多?我告诉你是书,因为我们一家三口都是书虫,时时刻刻离不了书。

大书虫——爸爸。爸爸爱看小说,据爸爸自己说,他读师范的时候,一个星期看四本长篇小说。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书城买学习资料,到了那里,他和我分头去找学习资料,我选好资料让爸爸去付钱,却怎么也找不到爸爸了,在人群中寻了好久,才在卖小说的柜台边找到了他,只见爸爸正捧着一本小说看得津津有味呢。在家里只要爸爸拿起书,就什么事都忘了做:叫他吃饭没听见;
晚上我们一觉醒来,他还在看。妈妈说他,他却说看小说要一气呵成才有味。

中书虫——妈妈。妈妈喜欢读散文,她最喜欢看《读者》这本杂志,这本杂志妈妈已经订了好几年了,因此在我家随处可见,有些文章妈妈读了又读,有的都背了出来。妈妈工作很累,身体又不好,老是吃完晚饭就想睡觉,可一拿起床头的书就忘了累,一拿到新书到半夜也不睡,爸爸老是说:“累、累,书比命还要紧?”可说归说,看的还是照样看。

小书虫——我。书在我眼里是真珠,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我的写字台上,床上都是我爱看的作文书、故事书、谜语书等。我在任何时候都看书,吃饭时看,走路时看,有时在上课时也看,有时进了厕所好长时间不出来,爸妈以为我掉进了抽水马桶呢。为此不知被爸妈批评了多少次,可看到我喜欢的书他们照买不误。

你觉得我家的书虫哪个“书虫”最“虫”。

家书范文第3篇

说起我家的书,那可真是数不胜数。你想知道有几本,再过几百年吧。

这不,妈妈回来了。刚要开门,却觉得被什么东西抵住了似的。用尽了吃奶的力气也打不开,只好找来了“超级声音扩大器”用已经扩大了770倍的声音对着屋里大叫:“开门!”整个市都发生了大地震,可躲在17米宽,117米高的书堆里,我怎么可能听得见?没办法,妈妈只好找来了街坊四邻帮忙。大伙使出了平生最大的力气,一起朝门撞上去,突然,门被撞开了,门外多了一座高高的“书山”。妈妈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厨房,又小心翼翼地把厨房里的十几大箱书搬到了门口,开始做饭。

没过多久,爸爸也回来了。他用力地敲了敲门,又喊了几声,没动静。这会儿,妈妈也在书堆里忙着做饭呢,哪有工夫管爸爸,我就更不用说了。爸爸可一点儿也不急,不慌不忙地从皮包里拿出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炸药。郑重而又谨慎地放在了门口,点燃了引线。没过几秒钟,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终于把我从书的世界了拉了回来。此时此刻,我只感到山摇地动,地球也在宇宙中摇摇欲坠。

你说,我家的书,倒底有多少?

家书范文第4篇

所谓“淘”书,就是到古旧书店去购买他渴求的书。在北京逛古旧书店、书摊时,田家英有时会带上自己的孩子们。于是,孩子们亲眼目睹了父亲如何忘我地扑在书海里,或扒在书架顶层,一格格地搜寻;
或不辞劳苦,把一摞摞的旧书搬来移去,手上、衣袖上沾满灰尘。

每当意外地发现一本有价值的书时,田家英就会像稚童一样喜形于色。几乎每次淘书,都是抱着一捆书回家。由于常去搜扒,琉璃厂古旧书店的老师傅都跟他熟了。他的这一行踪,后来连都掌握了。有几次临时有事找他,就让卫士把电话打到了琉璃厂。

田家英喜欢收集杂文一类的闲书,多达十余书架。闲暇时光,几乎都沉浸在书中,读得非常认真。他比较喜欢周作人的杂文,认为周的各类创作中以杂文最佳。他还爱翻简又文、陆丹林编的《逸经》杂志。正是通过这类杂书的博览,他了解到许多虽不见经传却相当重要的材料。从马叙伦的杂文集《石屋余沈》,他看到“四·一二”的诸多记载,得知做“”决定时,会议记录竟是马叙伦。

他因为承担着为置办个人图书馆的重任,自己购得的书,都先查看一下那里有没有。曾任中华全国合作总社副主任的邓洁,知道田家英淘书的爱好,一次他们从没收敌伪的财产中,发现了一部乾隆英武殿本的《二十四史》,就问田家英对之有兴趣否。田家英马上想到还没有,便立即送到那里。异常钟爱,时常翻阅圈点,直至生命的终点。

对田家英的爱书、读书一向欣赏,曾戏言将来他的墓碑上镌“读书人之墓”最为贴切。亦因知其“过目成诵”的天赋,喜欢和田家英闲聊泛论,从麻将牌的“中、发、白”各代表什么意思,到算命先生如何看手相,而且每次都有新话题。

田家英除了多读书外,还利用一切机会向方家求教。有一次,田家英和孩子们散步,在故宫筒子河边见到一位算命先生,便向他请教。孩子们笑父亲迷信,田家英却说,“这里面有辩证法”。

由于喜爱读书、藏书,田家英还有一段和康生交往的逸事。

在中共党内高级干部中,若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与鉴赏水平,康生往往要争坐“第一把交椅”。他在诸如诗词、书画、金石、戏曲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他能画两笔国画,作画用名“鲁赤水”,向国画大家齐白石挑战。

新中国成立之初,康生因没有当上华东局第一书记,闹起了“政治病”。1956年在中国“”上又从政治局委员降为候补委员,以致有点门前冷落。从此,他再度擎起揣摩领袖心态,和领袖身边的人搞好“关系”的法宝。一方面,他几次对旁人说如何佩服田家英的笔杆子,说田家英编辑的文章,犹如小学生描红模子一样准确;
一方面借田家英也有藏书爱好谬托知己,将自己校补的一套明代冯梦龙编纂的《醒世恒言》赠给了田家英。

据专家考证,明代天启丁卯年刻本的《醒世恒言》,世间仅发现过四部,其中两部藏于日本内阁文库和日本人吉川幸次郎处。另一部原藏大连图书馆,今已不见。而康生赠送田家英这部,为衍庆堂三十九卷本共二十册,估计为解放初期的敌伪收缴品,后为康生所得。

家书范文第5篇

党员干部用家风故事凝炼廉洁“家”文化,手写家书,珍视家风,与家人、亲人之间共话清廉,让正能量在亲情中凝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平常我们很少以书信形式进行交流,今天思前想后,对于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家庭,我如下感悟:

我们家一直信奉“勤俭持家,不谋外财”中华民族历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美德,治好家也是修身的具体体现,治好家才能从好政,才能治国平天下,现在的党员干部不仅管住自己,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要与父母、配偶一起廉洁治家,这是廉洁从政的重要一环。

我们都是国家工作人员,是国家和人民培养了我们,给了我们为之奋斗,体现人生价值的事业,也给了我们幸福的家庭。我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走到今天应该知足了,“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有个幸福平安、健康快乐的家庭比啥都好。

我们不去追求多大的官,只追求能为国家做多大的事,不去追求多少财富,而追求精神上得到多少满足,不追求多豪华的房子,而追求更和谐美满的家庭;
不追求品牌的生活用品,而追求社会的声誉。我想没权时,应该心平气和、心安理得,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权时要敬畏权力,谨小慎微,干好份内事。

廉洁是党的纪律,淡泊名利,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是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自律是对自身高标准的要求,既是积极工作正确履行职责的保障,也是积极生活相互关爱扶持的保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入党时,誓词里的严守党的纪律永不能忘,结婚时相亲相爱,同心同德,白头到老的承诺也永不能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牢记宗旨,廉洁自律,争创典范,在生活中则和你一起传承美德,修心养性,守望家庭。

家庭平安,千金难买。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公正办事,正派做人,始终讲正气,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与你共同携手树立良好家风。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今后的生活会更美好。

推荐访问:家书 五篇 家书【五篇】 家书(精选5篇) 家书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