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范文第1篇2.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极材料产业化进展新材料产业周恒辉3.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化之思考吴小员,卢阳璇,张五星,黄云辉4.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杨勇5.二次锂离子电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新材料【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新材料范文第1篇
2.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极材料产业化进展新材料产业 周恒辉
3.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化之思考吴小员,卢阳璇,张五星,黄云辉
4.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杨勇
5.二次锂离子电池硫系正极材料研究进展陈光,赵秀云,夏定国
6.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与挑战杨军
7.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苗艳丽,杨红强,岳敏
8.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化研究刘丽丽,田舒,吴宇平
9.发展国产锂离子电池隔膜产业之思吴大勇,王雅璨,吴敏
10.全球及中国锂离子电池及电解液行业发展分析耿翠玉
11.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优势吴宁宁,吴可,高雅,安富强,王雅和
12.纳米炭材料在储能产业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李峰,闻雷,成会明
13.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发展之路阳如坤
14.能源危机话"锂电"董全峰
15.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价值链看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创新发展罗贞礼
16.动力锂离子电池现状浅谈靳添絮
17.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锂离子电池纯电动汽车孙晓霞
18.锂离子电池蓬勃发展筑就未来绿色之梦孙晓霞
1.布局战略产业打造百年蓝星刘馨
2.国产碳纤维质量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徐樑华
3.中国碳纤维产业从幼小走向新兴的路径初探周宏
4.碳纤维国内外市场和贸易状况分析及预测方巍
5.关于我国高性能碳纤维需求和发展的几点想法冯志海
6.新材料产业 世界PAN基碳纤维的生产与需求以及对发展我国碳纤维的启示赵稼祥
7.全球碳纤维新形势、对策与未来发展罗益锋
8.PAN基碳纤维制备成本构成分析及其控制探讨朱波
9.我国炭素工业低碳经济发展之思考陈国强
10.我国耐火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刘开琪
11.薄膜太阳电池介绍及应用发展王恩忠
12.有机印刷电子产品与技术发展趋势李路海
13.极具潜力的绿色印刷技术——喷墨印刷陈峰
14.回顾首都钢铁服务产业联盟成立一周年成绩斐然孙倩
15.首都钢铁服务产业联盟钢铁行业低碳技术路线图的编制韩庆礼,郭豪
16.绿色印刷印刷产业高端发展新起点——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京举行王淑珍
17.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材料亮点集萃(二)孙晓霞
18.蒸压粉煤灰砖走进新时代——从太原钢铁(集团)粉煤灰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看蒸压粉煤灰砖的发展孙晓霞
19.我国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问题探讨罗贞礼
1.中国英利:逐鹿南非弄潮光伏刘馨
2.中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运行情况马世光
3.我国铝加工业之现状及未来发展熊柏青
4.大力推进铝电解工业第二次科技创新钮因健
5.发展中亟待应用突破的镁产业吴秀铭
6.镁产业发展瓶颈与汽车应用需求牵引的重要作用刘正
7.含碱土元素耐热镁合金的研究现状于学花,张代东
8.我国钛工业的特点、问题及发展对策王向东
9.航空用钛合金的发展现状及建议黄旭
10.生命周期评价与铝、镁应用中的节能减排效果高峰,聂祚仁
11.低碳经济下保持铁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王云
12.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冶金行业碳排放张富信,张杰,费颀田
13.低碳经济与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发展翁兴园
14.我国稀土发光材料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全国稀土荧光粉、灯协作网
15.碳五分离技术及双环戊二烯的发展前景郭强,王晓琴,赵弋嘉
16.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材料亮点集萃(一)新材料产业 孙晓霞
17.建筑膜材:在创新中前行孙晓霞
18.信息动态
19.我国稀土材料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王芳凝,罗贞礼
1.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制版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宋延林
2.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发展中国特色高端医疗产业殷敬华,张华威,汤飞
3.加强生物材料产业化促进制药事业的发展王身国
4.生物材料在植入性医疗器械中的地位及展望姚志修
5.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化概况与发展思考刘昌胜,陈芳萍
6.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与介入医疗器械的产业化罗七一
7.生物医用材料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及产业发展概述胡堃,刘晨光
8.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范德增
9.国产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化心得与思考——试析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举步维艰的原因张郅伟,李世普
10.中国生物医用材料的科研与产业化现状杨飞,王身国
11.大型风电场运行的特点及并网运行的问题邓恩思
12.胶粘剂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陈小锋HtTp://
13.印刷条件对高温共烧陶瓷发热片阻值集中度的影响苏方宁
14.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由大变强之探讨王淑珍
15.新材料、新能源引领低碳世博园刘馨
16.染料让世界更加炫丽多彩——上海安诺其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腾飞之路韩永奇
17.为什么要探讨商业模式?刘馨
18.新材料产业 十大成功商业模式长城战略咨询
19.我国新材料产业投融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梁治国,罗贞礼,王芳凝
1.半导体照明产业进入创新发展新阶段罗贞礼
2.FED的进展及国内外产业概况刘飞,李力,苏赞加,莫富尧,邓少芝,陈军,许宁生
3.英国软性电子发展战略冯瑞华,万勇,马廷灿
4.单晶硅产业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张文毓
5.新型铜基电触头复合材料姚倩倩,张代东
6.碳纳米管的产业发展潜力日益凸显韦东远
7.低碳经济下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综合控制技术韩庆礼,黄衍林,周守航,郭豪
8.节能减排装置"高炉煤气透平机组"的关键技术研究谢福成,唐景涛,唐文凭
9.废铝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孙德勤
10.浅析日本稀土战略黄健,冯瑞华
11.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机遇和挑战林红
12.全球小型启动用蓄电池行业市场分析王筝
13.无机涂料的研究进展焦方方,陈效华,卢磊,王秀田,严伟
14.聚苯硫醚的发展现状与应用进展钱伯章
15.电火花加工金刚石成型木工刀具新技术研究王亨瑞,陈兵,张元,周兵,董长顺,黄水利
16.电池导电涂层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17.新型墙材应用比例不断提高环保型砌块成型装备行业商机无限龚彦
18.官产学研用相结合共谋生物材料产业发展——全国生物材料大会4月18日于成都圆满闭幕黄海峰
19.面向"十二五"专家谈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第三届国际化工新材料(成都)峰会引业内热议孙倩
20.从车展看新材料的应用与发展——2010(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一瞥孙晓霞
21.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探讨新材料产业 陈之然
22.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埃克森美孚化工行业领先发展带来的启示罗贞礼
4.中国多晶硅将占全球半壁江山蒋荣华,肖顺珍
5.我国硅薄膜太阳电池生产线Turnkey模式的思考曹四海,宋行宾,韩晓艳
6.太阳能级硅应用研究现象之浅析周鸿军
7.我国涂料产业面临绿色化新考验——关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涂料发展的系列思考韩永奇
8.我国汽车精细化学品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龚彦
9.LED技术不断获得突破产业发展步入上升期韦东远
10.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王金良
11.如何提高光电子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单云凤,刘滋厚
12.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与展望罗锡裕
13.低碳经济下的金属制造业及其创新发展孙德勤
14.超轻镁锂基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张鑫,吴国清
新材料范文第2篇
这种看似木材而非木材的耐高温板材,是卓达集团最新研制的卓达蓝岛负氧离子新型材料。这是卓达目前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
有了这个独门武器,5月9日,卓达集团总裁杨卓舒在新闻会上宣布:“住宅产业化已成为房地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卓达新型材料能将住宅产业化变为现实,并将对落实中央的号召,加快中国城镇化建设起到新型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
22天建成一幢别墅
建设一幢两层面积为800平方米的别墅仅需要22天,看似不可思议,然而,卓达研发的新型材料已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卓达新型材料生态建筑展示中心,一幢别墅正在建设。只见几名工人将一个框架墙搭好,然后开始搭建一个大板墙。有了内墙装修,也有了外面墙体装修,几个工人往上一吊装,螺栓一上,这面墙就算完成了。
按照上述流程,一幢别墅能在短短的22天能快速建成。即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很多房屋的整体化组装周期至少也要40天。
记者了解到,使用卓达蓝岛负氧离子新型材料几乎可达到零建筑垃圾、零原料浪费,堪称真正的“生态别墅”。
“我们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工厂化,并且真正做到了内外同步。”杨卓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传统的建筑用材料,30层楼要建3年,而采用卓达的新型建筑材料最保守估算只需要1年。
行业内将“新型建筑材料”范围作了明确界定,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
卓达新型建筑材料涵盖以上四类。与国内同类产品不同的是,卓达的新型建筑材料原料来自煤矸石等废弃物。
目前,中国积存煤矸石达10亿吨以上,每年还将排出煤矸石1亿吨。煤矸石弃置不用,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而且煤矸石中的硫化物逸出或浸出,会污染大气、农田和水体。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放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同时第六条提出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卓达新型材料对煤矸石的处理和利用,符合国家政策方向。
卓达蓝岛负氧离子新型材料获得了由中国节能协会颁发的《2011节能中国十大新技术应用奖》,法国建筑革新材料研究中心、中法工商总会颁发的《节能新材新技术与建筑新材料》证书,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等12项荣誉。
不仅低碳环保,卓达新型材料还能为建筑商节省成本。“卓达蓝岛负氧离子新型材料”技术总监纪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使用新型建材楼体重量轻,6层仅相同于传统建筑一层的重量,荷载要求低,基础与结构成本至少降低一半。以一般高层计,建筑造价2500元/平方米,与传统建筑相比,每平方米可节省成本500元。如果每年开发500万平方米,至少可节省造价25亿元。
“新型建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住宅产业的发展能带来巨大的联动效应;
有利于钢铁、工程机械、物流等上下游行业的快速创新进而带动产业升级,可以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综合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杨卓舒说。
吻合国家“绿色”发展战略?
5月6日,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这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绿色建筑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从起步阶段迈向高速发展阶段,也向世界显示了中国政府加快节能减排的坚定决心。”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王有为表示。
目前,我国带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总面积不足4000万平方米,但我国建筑规模正以每年20亿平方米速度增加。权威机构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占社会能源消费总量3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费领域。
卓达新型材料来了。“新型材料不仅是卓达走产业化道路的重大机会,也是卓达做大、做强房地产,尤其是大规模进行卫星城甚至新城市建设的重大机会。” 杨卓舒信心满怀。
“十二五”拟推新型建筑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
砌块、建筑板材和多功能复合一体化产品,轻质化、空心化产品,石膏板复合保温板、硅酸钙板、外装饰挂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及各类多功能复合板等产品。
保温绝热材料
建筑外墙用安全环保型保温材料,节能自保温型建筑墙体及材料,高速运输装备用安全型绝热材料及制品,真空隔热材料、热反射材料、相变材料等,耐1300℃以上高温的绝热材料及制品。
建筑防水材料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型防水卷材、热塑性弹性体(TPO)防水卷材、种植屋面用抗根穿刺防水材料及防水保温一体化产品,柔性太阳能薄膜防水卷材等。
新材料范文第3篇
聚氨酯作为生物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杨银;
魏靖明;
邓阳全;
绍丽;
张志斌;
可生物降解的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赵婷婷;
梁书恩;
王建华;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V_6O_(13)的研究进展田成邦;
邹正光;
吴一;
白光LED用稀土红色荧光粉的研究进展谢安;
袁曦明;
纳米羟基磷灰石与有机物复合的研究进展殷海荣;
林社宝;
于成龙;
李阳;
离子液体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刘方;
唐旭东;
高性能硅丙乳液的制备李金辉;
彭丹;
牟秋红;
张利;
张荣军;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修饰的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合成与表征冯斌;
任志强;
屈晶苗;
洪若瑜;
李洪钟;
魏东光;
纳米AT/NBR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尹芳华;
姚超;
张国庆;
丁永红;
李效棠;
刘建平;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备疏水性整体气凝胶的研究王帆;
王涛;
生物降解型嵌段共聚物P(VP-b-DLLA)的合成与自组装汤伟;
刘忠文;
刘昭铁;
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的新型制备方法张军营;
肖志刚;
张晓洁;
含有悬挂链结构的新型聚氨酯阻尼材料的研究宋颖薇;
姜志国;
王海侨;
李效玉;
阿克苏诺贝尔在华全新易来泰工厂正式启用刘仲;
新型含硅芳炔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高金淼;
齐会民;
张健;
黄发荣;
杜磊;
纳米ZnO气敏元件对H_2的测定研究岳苗;
范新会;
于灵敏;
严文;
可溶性含羟基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刘杰;
齐胜利;
吴战鹏;
武德珍;
ZnMn_2O_4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肖燕;
靳珊珊;
李从举;
MQ硅树脂改性增强特种炸药用胶粘剂的性能研究谢长琼;
周元林;
谷彬;
苯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树脂的固化动力学研究程晓君;
陈永军;
余瑞链;
冯志海;
徐樑华;
淀粉基木材胶粘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吴艳波;
吕成飞;
韩美娜;
短烷基系列芳醛类液晶材料的合成及其相变规律研究郑敏燕;
魏永生;
安忠维;
纳米NaYF_4:Er~(3+),Yb~(3+)上转换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贾若琨;
张晓君;
PAN基活性炭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金的吸附研究崔振峰;
屈学俭;
流动催化热解法制备高质量多壁碳纳米管的研究侯超;
刘宝春;
龚耀庭;
曹德峰;
葛海峰;
Ag/ZnO复合粉体抗菌性能及其表面改性研究杨玲;
叶云;
聚吡咯复合膜材料制备、表征及阳离子交换性能研究蔡本慧;
杨凤林;
柳丽芬;
侧链枝化的磷酸酯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凌志军;
王莉;
何向明;
姜长印;
万春荣;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埃克森美孚化工签订框架协议将在沙特建设新的塑胶弹性体项目
不同分子量的大豆油基多元醇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中的应用王丽军;
李渊;
王玉峰;
魏俊富;
细菌纤维素纳米棒阵列的制备王燕;
裴重华;
提高防眩玻璃透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罗春炼;
韩文爵;
王海风;
胡沛然;
硫酸钡填充改性对PTFE密封材料性能的影响徐佳伟;
陈晔;
釉面砖表面涂层光催化降解活性大红**林;
崔宏媛;
淀粉半干法复合改性生产墙胶粉的研究黄秀娟;
李起潮;
废旧线路板粉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制周玉敬;
TiO_2改性聚酰亚胺功能材料的研制翟宝清;
王铎;
新型及高性能纤维材料简介王乐飞;
太阳能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李丽;
张贵友;
陈人杰;
陈实;
吴锋;
汇聚新材料业界核心力量聚焦产业责任与发展——第二届国际化工新材料(天津)峰会隆重召开
温敏型聚合物PNIPAAM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邵丽;
杨银;
邓阳全;
张志斌;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高阻醇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赵敬;
倪红军;
谢裕智;
黄明宇;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的研究进展施祥兰;
倪红军;
黄明宇;
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机理及导电性能影响因素研究概况叶明泉;
贺丽丽;
韩爱军;
有机硅改性氟树脂涂料研究进展时米超;
王明刚;
微胶囊及其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王卫;
袁莉;
梁国正;
水性环氧树脂及其涂料应用刘守贵;
李嘉;
曾本忠;
王家贵;
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发展概况与应用前景汪家铭;
储氢技术及其关键材料研究进展黄红霞;
黄可龙;
刘素琴;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LiMn_2O_4的制备与掺杂研究王姝瑛;
雷新荣;
段星;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张静;
路琴;
何春霞;
聚乳酸国内外发展现状钱伯章;
乙二醇溶剂热法制备纳米TiO_2吴凤芹;
聂天琛;
姚超;
张国庆;
聚苯乙烯/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张彩宁;
王煦漫;
新型苯并环丁烯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胡佐文;
陈梦雪;
PVC热稳定剂的微胶囊化工艺研究童晓梅;
张敏;
张婷;
陈峰;
李猛;
新型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谭怀山;
欧雄燕;
代堂军;
徐伟箭;
熊远钦;
可光固化丙烯酸双酯液晶的合成方法研究刘红波;
林峰;
碳纳米管辅助下ZnS光催化过程中光腐蚀机理的研究冯守爱;
赵江红;
朱珍平;
H_2SO_4-PANI/ATP纳米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结构表征曾永斌;
姚超;
丁永红;
李效棠;
刘建平;
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硅树脂乳液的研究杨凯;
曹光群;
杨成;
纳米Al_2O_3的表面改性及其对水性聚氨酯涂膜耐磨性的影响王亮;
张军营;
史翎;
铁掺杂纳米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喻红梅;
丁欣宇;
景晓辉;
秦金平;
乔旭;
固相与液相法制备磷酸铁锂的对比实验研究李大光;
赖桂棠;
李军;
李铁虎;
黄慧民;
苯并噁嗪/海茵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的研究郝志勇;
李玲;
共混法制备HDPE/活性炭纤维复合物及其表征王忠;
陈立贵;
付蕾;
袁新强;
中空玻璃微珠等填料在弹性隔热涂料中的性能研究靳涛;
刘立强;
李德华;
氰基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共混体系的性能研究潘光艳;
任皓;
齐会民;
庄元其;
黄发荣;
杜磊;
橡纤混杂型PP/PET/MFC/HE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刘俊;
徐慧玲;
谷琳;
王经武;
凹凸棒石/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吴雪平;
盛丽华;
陈天虎;
韩效钊;
张先龙;
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及特性研究韦世良;
何翔;
孙奉娄;
钟志有;
脂肪酸甲酯对生物柴油十六烷值影响的研究方利国;
林璟;
反相微乳法制备纳米CdS/SiO_2复合颗粒和空心SiO_2球陈兴田;
陈劲春;
隔热涂料的研制贾梦秋;
徐杰;
PA6/66/11共聚物的表征及性能研究金旭东;
胡国胜;
杨云峰;
王标兵;
镀银玻璃微球粉体的制备及应用胡传群;
曾黎明;
周建钢;
耿东兵;
第八届中日尖端芳香族高分子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国芳杂环树脂情报交流会简讯吴存雷;
胡任之;
李生柱;
催化湿式氧化高浓度对氯苯基异氰酸酯生产废水催化剂的研究邵荣;
戴勇;
POE产品介绍阎蓓蒂;
以塑代钢促进汽车轻量化的新机遇——高性能聚合物在汽车中的应用吴忠文;
《化工新型材料》编辑部网站开通及网上投稿通知
紫外光固化有机硅的合成研究乔秀芬;
周元林;
杨文彬;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亲水改性的研究进展魏丽超;
刘振;
周津;
纳米流体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吴金星;
曹玉春;
李泽;
魏新利;
双酚A型聚碳酸酯合成技术进展肖杨;
吴元欣;
王存文;
应卫勇;
酯类液晶化合物的研究新进展韩相恩;
杨立华;
吴玉彬;
武晋雅;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和LiVPO_4F的研究进展钟胜奎;
王健;
李艳红;
刘乐通;
黎旗明;
马明驹;
黄大忠;
半芳香聚酰胺合成研究现状胡君;
贺金梅;
黄玉东;
谷红波;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硫化聚丙烯腈的研究进展黎文路;
蒲薇华;
何向明;
任建国;
王莉;
姜长印;
万春荣;
含能热塑性弹性体研究进展吕勇;
罗运军;
葛震;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塑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谢克磊;
曲春艳;
王德志;
马瑛剑;
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的颗粒级配技术研究进展刘勇;
邓建国;
唐明静;
朱敬芝;
孙素明;
王宪忠;
相变储能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研究李飞;
马烽;
程立媛;
改性纳米粒子增强三元乙丙橡胶研究进展李晓银;
翟月勤;
丛日新;
热致液晶高分子与聚酰胺原位复合的研究进展孔令光;
宁平;
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阿荣;
王明东;
姚宏林;
苗琦;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发展状况尹晔东;
薄膜光伏发展概述钱伯章;
低温制备混晶TiO_2纳米粒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许静;
林萍;
咸春颖;
爆炸辅助气相沉积法制备富勒烯的研究冯守爱;
宋昌;
杜桂香;
宋金玲;
赵江红;
朱珍平;
高透明度可溶性聚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蒋学;
田秀枝;
房宽峻;
陆慧;
熔融共混法制备PA66/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王志苗;
白世河;
王学晨;
张兴祥;
蛭石填充尼龙66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何素芹;
陈志坤;
李宏鹏;
刘文涛;
吴刘锁;
朱诚身;
新型含氰侧基可溶性聚芳酯的合成与表征余义开;
黄海;
张跃军;
蔡明中;
水热法制备MnO_2的电容特性赵家昌;
史博文;
郑静;
徐菁利;
醋酸纤维素-壳聚糖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刘登峰;
付登洲;
杨志远;
章洁兵;
陶土的偶联改性及其增强SBR发泡材料的研究翁娟;
张华集;
张雯;
魏彩;
碳纤维表面嫁接马来酸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李宝峰;
王浩静;
朱星明;
孟庆杰;
于法涛;
张淑彬;
漂珠改性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唐忠锋;
周小柳;
林海涛;
张增芳;
海泡石复合吸附剂吸附活性艳兰机理及再生研究谢治民;
陈镇;
戴友芝;
机械活化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张立颖;
黄祖强;
胡华宇;
梁兴唐;
黄艳杰;
熊开朗;
纳米氢氧化钙防团聚干燥研究许兢;
钱庆荣;
陈庆华;
碳酸钙晶须在鼓式刹车片中的性能研究栗利涛;
朱明;
姚伯龙;
徐克林;
杨同华;
罗侃;
《纳米科技》(双月刊)简介
用于柔性覆铜板的耐高温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王华志;
徐勇;
刘莺;
吴桂军;
汽车尾气净化负载钯超微粒催化剂的研究周洪柱;
刘广舜;
PBA-g-MS的合成与MBAS的透光率及抗冲韧性徐禄丰;
王炼石;
蔡彤旻;
张安强;
曾祥斌;
汇邦改性塑胶李维旺;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尼龙共混合金的研究进展侯茂奇;
揣成智;
田世雄;
超支化聚合物研究进展苏津津;
李盛彪;
赵丽凤;
侯雪丽;
尹小平;
白一穷;
龙光斗;
黄维;
熔融插层法制备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刘文霞;
张宝述;
宋海明;
孙红娟;
彭同江;
可剥离去污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谷兵;
周元林;
谢长琼;
付万发;
氢化SBS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贺小进;
李伟;
陈建军;
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薛平;
李建立;
丁文赢;
韩晋民;
孙国林;
层状结构(RCOOH_2O)_nSi(OH)_(4-n)胶束聚集体-插层客体分子自组装与合成技术赵金良;
纳米粉体在火炸药中的应用研究郭胜强;
严砚华;
王登攀;
谷智国;
黄鹏波;
Se及Cu_2Se纳米线的大面积合成及其纳米电子学器件性能赵云;
覃东欢;
陶洪;
兰林峰;
KeithChan;
3,5-二(2’-芳基-1’,3’,4’-噁二唑基)吡啶的合成与性质陈桐滨;
张熊禄;
范小林;
金属有机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韩相恩;
张术兵;
吴玉彬;
徐延良;
武晋雅;
新型海藻酸铜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杨鹏;
夏延致;
姜丽萍;
王兵兵;
孔庆山;
纪全;
压力脉冲化学气相渗透法热解炭包履尖晶石LiMn_2O_4王洪;
邓璋琼;
利用蒙脱石层间域制备纳米银、氧化锌初探杜一挺;
王林江;
谢襄漓;
具有过渡层的新型核壳型ACR的制备、表征与抗冲击性能张宏辉;
易国斌;
康正;
肖宏;
唐万勇;
原位乳液插层法制备PBA/OMMT纳米复合母料及其在ABS中的应用赖学军;
贺成;
陈平绪;
曾幸荣;
煤油基Fe_3O_4磁性流体制备及表征任志强;
洪若瑜;
B.Xu;
李洪钟;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N/Eu(BA)_3phen复合发光纳米纤维与表征金怀龙;
董相廷;
徐淑芝;
王进贤;
静电纺丝聚乳酸/磷酸钙复合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肖斌;
李从举;
三甲基硅基羟乙基纤维素的合成及表征蒋超;
徐铃;
段彬;
杨成;
超空心纳米非晶态硼酸锌阻燃剂的制备张小苗;
冯莉;
宋说讲;
王彬果;
马霞;
曹素红;
聚合物光伏电池材料MEH-PPV的超声合成及其表征夏瑾;
徐自力;
卢一民;
杨英歌;
聚甲基硅次乙炔基硅烷等温预处理过程的研究陈永军;
程晓君;
王禹慧;
冯志海;
徐樑华;
聚己二酸丙三醇酯增韧改性聚乳酸的研究任洁莹;
李勇锋;
高世岗;
陆冲;
程树军;
新型纳米TiO_2膜电极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吴基荣;
邱奎;
纳米改性水性木器漆的研制金祝年;
方锡武;
新型三元混合制冷剂CMR-05的性能研究刘岩;
梁荣光;
巫江虹;
刘正伟;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CeO_2晶体樊小伟;
梁小平;
王荣涛;
聚苯胺电容器在水系电解液中的性能研究张爱勤;
王力臻;
张勇;
张林森;
超细聚磷酸铵的制备及有机包覆吴大雄;
郭家伟;
N-PMI/丁苯胶乳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热性能研究易爱华;
杨丽庭;
曹丽;
林博;
戴宏海;
张石;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Sn/C复合材料的研究郭昆明;
史鹏飞;
程新群;
硅藻土-聚乙烯醇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宏;
武继民;
关静;
黄姝杰;
汪鹏飞;
2008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和2008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金秋十月申城登场——动力传动与物流双剑合璧,助推工业技术快发展
2008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工业自动化展和能源展金秋申城再放光芒——数控机床、自动化、能源三足鼎立,尽显工业展会无穷魅力
优异聚甲醛Delrin曾炜祥;
特种橡胶应用新进展谢忠麟;
中国特种橡胶发展面面观李贺;
关颖;
我国氟橡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李嘉;
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进展刘丛丛;
伍社毛;
张立群;
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直接电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陈晓华;
胡建强;
谢静思;
软质聚氨酯泡沫无卤阻燃研究进展彭华乔;
夏祖西;
于新华;
苏正良;
笼型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孟二辉;
田春蓉;
黄奕刚;
王建华;
硼酸镁晶须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马正先;
刘豹;
马志军;
闫平科;
一种新型汽车空调制冷剂CMR-05唐靖;
梁荣光;
刘正伟;
聚苯并咪唑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马涛;
李彦锋;
赵鑫;
邵瑜;
宫琛亮;
杨逢春;
TiO_2光电催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张宏忠;
徐泗蛟;
王明花;
张华林;
高度支化聚合物在原油破乳中的应用王鹏翔;
葛圣才;
叶建昌;
王春柱;
尹佳子;
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05)Mn_(1.95)O_(3.95)F_(0.05)及其电化学性能于福新;
张海朗;
张明星;
周华;
高等规度聚丙烯腈预氧化环化FT-IR的研究许志献;
徐樑华;
代永强;
金日光;
PMMA-g-PEG的制备及其相转变性能研究徐金军;
倪忠斌;
陈明清;
微纳米结构硫酸钡的仿生合成与表征刘皑若;
黄保军;
王淑敏;
王静;
赵红晓;
不同制备方法对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结构的影响冷映丽;
沈晓冬;
崔升;
滕凯明;
硅掺杂介孔TiO_2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研究徐会颖;
周国伟;
魏英勤;
李艳敬;
多壁碳纳米管对正十八烷相变性能的影响苏俊敏;
张兴祥;
孟庆杰;
吴世臻;
原位悬浮乳液聚合制备聚苯胺/纳米金刚石复合微球及结构表征白波;
侯雪梅;
陈志红;
王莉平;
含氟缩水甘油醚的合成及表征王成忠;
左禹;
芳纶浆粕增强摩擦材料的研究李锦春;
吕梦瑶;
尤秀兰;
杨永兵;
SA/PU共混水凝胶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魏靖明;
冯华;
林松;
刘胜攀;
张志斌;
硅泡沫硬度与压缩性能关系研究张长生;
罗世凯;
石耀刚;
芦艾;
丁国芳;
纳米TiO_2薄膜表面形貌与光致双亲性能的研究吴中立;
李维学;
戴剑锋;
王青;
李扬;
AMPS稳定的有机硅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张宝莲;
魏冬青;
王岩;
;
宋建宇;
氧化还原引发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王金;
曾幸荣;
欧阳喜仁;
陈建军;
诸泉;
有机蒙脱土的复合插层及分散性研究李风起;
环氧树脂/纳米ATO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张兆峰;
张慧勤;
香草醛-壳聚糖树脂对锌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张磊;
张丽叶;
二氯二苯基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性能研究章华中;
牟其伍;
纳米TiO_2在保温隔热涂料中的应用张广发;
陈中华;
氨基酸改性支链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性的研究胡丕山;
杨成;
乳酸丁酯脱水制备丙烯酸及其丁酯的研究张跃;
张爱淮;
严生虎;
刘建武;
沈介发;
全水发泡聚氨酯泡沫塑料在花盆中的应用俞丽珍;
互穿网络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制备与表征陈创前;
蔡会武;
章结兵;
刘静;
杨兵乾;
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交联剂的研制李晓光;
牛远方;
金洪光;
氧化及生物降解技术和添加剂P-Life介绍程沃球;
消息报道
第二届国际化工新材料(天津)峰会新材料产业强劲加速行业顶级峰会天津论剑
新材料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传统材料对新型材料的特点以及运用的研究,分别以竹子和聚丙烯酸酯为例,探究了他们在新建筑的运用并阐述材料对建筑设计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传统材料;
新材料;
应用;
积极影响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创新,建筑材料向绿色环保趋势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不断运用于建筑材料中。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建筑材料竹子,新材料丙烯酸塑料在建筑领域的运用。其次,文章通过一些案例,清晰地阐述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其特性的发挥。
1.传统材料――竹子
1.1竹材应用史
坡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人对于竹子的追求。竹子在食品、房屋、家具等许多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
用竹子做东西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古代竹制的篱笆、、竹篱、伞骨各种器具被人们广泛使用。我国的传统竹子建筑我国在2 000多年前,竹子就已用于民间房屋的建造,迄今南方各省仍多采用竹子建造一些半永久性或临时性的房屋、棚舍等。竹子在江南民居建筑中一般做夯土墙的骨料使用,可以使夯土墙更加坚固耐用,也可以把竹子剖成长条编成竹笆作为围墙、外墙,竹子还可以编织成窗间墙的防护网、护墙板或者做成框钉竹条用作护窗板
1.2竹材的特性
竹子分布范围广:世界的竹子,主要分布在亚非拉的一些国家。中国是主要的竹产国之一,有着丰富的产量。竹子成长很快,一般在适宜条件下三个月即可成材。竹子有着很好的力学特性,抗拉强度,抗压强度都很好。
1.3竹材使用案例分析
四川德阳孝泉震民族小学灾后重建
地震发生之后,四川新建了许多学校,这只是其中之一。为了尽快使孩子们走出地震的阴影,建筑师用心设计了这样的一所小学。在材料使用上,采用了许多当地的旧砖瓦作为铺地,也采用竹材竹子作为外表皮的装饰材料。
竹材的造价低,适于大面积的使用。作为装饰材料,施工速度快,很符合当时的施工条件。竹材的装饰条展现出明快的色彩,很符合建筑的立意,让孩子们快活的成长。竹材在建筑中还起着遮阳的作用,一举多得。
世博园的印度馆
印度馆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竹子穹顶,其内部灯光绚丽,打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现代与古老相结合的梦幻馆。
竹子的应用很大程度的减少了钢铁的消耗,在这里不仅降低了建筑的造价,也使得建筑变得更加的绿色环保。即使建筑废弃后,竹子也可以被重复利用,而且无论是加工还是会受利用都消耗更少的资源,也产生更少的污染。
这里,竹子的使用不但绿色环保,符合世博建筑的临时性的特征,拆除之后,还可以再次利用。而且产生了亲切,舒适的感觉,让每个参观者都体验清新自然的风光。
竹屋
在畏吾研设计的竹屋中,竹材不仅仅作为一种装饰材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语言。竹材,它在中国与日本文化中具有独特涵养。设计者这样阐述它:视竹子的密度与直径,它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空间分割。这样的设计手法不仅使得屋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使得建筑绿色环保。内部装饰与分隔都十分自然,对人体对环境都产生较小的影响。
2.新型材料――丙烯酸塑料
2.1丙烯酸塑料简介
丙烯酸塑料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特性有:1透光性:聚丙烯酸酯可透射92%的白光,透明度接近光学玻璃。2耐候性:聚丙烯酸酯经长期的室外风吹雨打,色彩和物理性能无明显变化。3耐化学性:聚丙烯酸酯制品不受大多数家用洗涤剂的影响。4韧性:其部件在多数应用场合具有足够的强度。5电性能:聚丙烯酸酯导电性低,耐电弧性好,介电强度高。6燃烧性:聚丙烯酸酯易燃,需采取类似木材的防火措施。
案例
Selgas Cano 建筑工作室
Selgas Cano 位于马德里的建筑工作室非常特别,建筑一半埋入地下,由树木,植物,丙烯酸塑料,有机玻璃,木头,混凝土
等材料建成。建筑被周围茂密的树林包围,建筑使得人强烈的感觉到与大地的接近。在这里,新型材料使得自然光尽可能多地进入建筑,创造出良好的光学环境,同时材料本身的稳定性也使得材料颜色保持得更加持久。(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 李慧,张玉坤.生态建筑材料竹子浅析[J].建筑科学,2007,No.12108:20-26+31.
新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负热膨胀材料;
热应力;
相变;
吸水性
中图分类号O65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076-02
0 引言
负热膨胀(NTE)材料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平均线膨胀系数或体膨胀系数为负值的一类材料,与通常的热胀冷缩的材料具有相反的热学性质。由于科学好奇心的驱动,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于制备可控热膨胀及零膨胀材料,减少因温度较大或较快变化时产生的热应力,NTE材料越来越受到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诸如航空航天方面(航天器的天线和天线支架材料等)、光学器件方面(望远镜、激光通信、光纤通信系统等)、力学器件方面 (分析天平、精密时钟) 等高新技术领域,利用低热膨胀系数材料或零膨胀系数材料,可以大大的提高器件的抗热冲击性能。利用NTE材料制备可控膨胀及零膨胀材料,既可以采用单一材料调节组分,又可采用复合材料的方式。
目前所发现的NTE材料种类还较少,研究涉及的主要包括以下系列:
1)ABO3系列(A:二价或四价阳离子,如Pb/Bi;
B:四价或二价离子,如Ti/Ni等);
2) AVO5系列(A:五价阳离子,如Nb、Ta);
3)AM2O7系列(A:四价阳离子,如Zr、Hf等;
M:V、P等);
4)AM2O8系列(A:四价阳离子,如Zr、Hf等;
M:W、Mo等);
5)A2M3O12系列(A:三价阳离子,如Y、Al、Fe、Cr;
M:W、Mo);
A2P2MO12系列(A:Zr、Hf;
M:W、Mo);
AZr4P6O24系列(A:Ca、Sr、Ba);
6)磁性化合物系列:Mn3XN系列(X:Zn、Ga、Cu);
FeM系列(M:Ni、Mn等);
7)氰化物系列:A(CN)2(A:Zn、Cd);
8)氟化物系列:AFx(A:Zn,Sc;
x: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主要是以Sleight研究小组为代表。美国亚特兰大的乔治亚理工学院A. P. Wilkinson研究小组、德国莱比锡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荷兰Groningen大学、日本的T. Tsuji研究小组等都相继开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Sleight小组研究开发出了以ZrW2O8为代表的各向同性NTE材料和以Sc2W2O12为代表的各向异性NTE材料。
目前国内从事NTE材料的主要几个研究机构为:北京师范大学的赵新华小组、北京科技大学的邢献然小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天民小组、天津师范大学的郝延明小组、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饶光辉小组、江苏大学的程晓农小组以及郑州大学梁二军小组。前三个研究小组主要集中在负热膨胀化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上,通过粒子的掺杂以获得新的负热膨胀材料,研究其结构和负热膨胀性能;
郝延明小组和饶光辉小组主要集中在具有磁性能的负热膨胀化合物的研究;
程晓农小组主要集中在NTE材料的超细化、复合化以及薄膜化的研究;
郑州大学梁二军小组以制备负热膨胀材料为基础,拓展NTE材料负温度范围以及零膨胀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2 NTE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2.1 ZrW2O8系列材料
ZrW2O8在很大的温度区间内具有NTE性质(0.3-1050 K),并且其负热膨胀系数(NCTE)较大(0.3-430K)膨胀系数为-8.8×10-6 K-1,430-950 K为-4.9×10-6 K-1) [1,2]。基于立方相ZrW2O8优异的NTE性质,与其他材料复合可制备出可控膨胀系数材料。其负热膨胀机理与桥氧键结构“Zr-O-W”中桥氧原子的受热横向运动有关(图1所示) [3]。也就是受热后,桥氧原子既有纵向运动、也有横向运动导致Zr和W原子的距离缩小,晶格体积也随着减小。
图1 桥氧键结构“Zr-O-W”中桥氧原子的横向运动.
然而ZrW2O8具有温度相变和压力相变的特性,发生相变后,其NCTE减小,或根本不具有NTE性质。探索一些材料,在低温与ZrW2O8复合形成气孔率很高的近零热膨胀复合材料,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首先,我们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出粉末ZrW2O8前驱体,然后放入预先加热到1 200℃的管式炉中,烧结2 h后在水中淬冷,其X射线衍射图谱(图2所示)说明制备的样品是立方相结构的ZrW2O8。我们将制备的粉末ZrW2O8与一定比例的聚酰亚胺混合研磨,在340℃退火30h。得到致密的聚酰亚胺-ZrW2O8复合体。
2.2 AM2O7系列材料
此系列材料属NaCl型立方结构,A是Zr、Hf、Th、U、Sn、Ti等,M由V、P或V1-xPx的组合构成。典型材料是ZrV2O7,空间群为Pa3。在高温(102℃以上)条件下显示各向同性的负热膨胀性质(负热膨胀系数-191×10-6 K-1)。并存在位移相变由3×3×3的超结构向1×1×1的结构转变[4]。在AM2O7中,热激活引起多面体转动时,多面体的形状会发生小的改变,属准刚性单元模型(Quasi-rigid unit modes,准RUMs)。多面体中心的阳离子半径增大时,八面体的刚性减小,转动越容易,则“M-O-M”键中氧的横向热振动相对激烈,NTE效应就越大
AM2O7系列NTE材料主要的问题是NTE响应起始温度过高 (102℃),掺杂-替代组分阳离子来减小相变温度,能够扩大其实际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