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村干部学法用法【五篇】

时间:2024-01-11 09:57:01 来源:网友投稿

村干部学法用法范文第1篇一、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驾驭农村经济工作能力和掌握农村政策及法律法规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坚持走建设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村干部学法用法【五篇】,供大家参考。

村干部学法用法【五篇】

村干部学法用法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驾驭农村经济工作能力和掌握农村政策及法律法规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够肩负起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重任,始终走在时展前列,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和形势任务教育。要把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学会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转变工作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解决农村新情况、新问题的本领。

——注重学历教育。进一步改善村干部的文化结构,到**年力争有50%的村干部达到高中、中专,有15%的村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从本镇实际出发,加强对村干部的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努力使45周岁以下的村干部都能牢固掌握2—3项农村实用技术。每年每村要至少安排一名村干部参加农业实用技术绿色证书的培训,到**年,全县有60%以上的村干部要获得农业实用技术绿色证书,有80%的村干部要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算机知识培训。通过开办读书班、WTO知识讲座等,使村干部能进一步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了解WTO及相关经济知识;
村主要干部及40周岁以下的村干部要基本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更好地推动农村各项工作。

——加强农村基本法律、法规及农村政策的培训。结合“四五”普法教育,在广大村干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森林法》、《经济合同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条例》、《土地管理法》及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学习培训。当前,特别是要加强税费改革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的学习培训工作,使村干部能熟悉农村常用法律法规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措施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县、镇两级党校和镇成校要抽调业务精、素质好的同志,组建一支专兼职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要不断完善师资库,面对农村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落实好村干部理论及业务知识培训任务,不断满足村干部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2、保证教育培训的时间。每年要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中到县委党校进行系统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各镇组织村干部集中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全年培训不少于10天。

3、进一步拓宽村干部教育培训渠道。要加快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一批工业经济发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较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扎实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为村主要干部的教育培训基地,通过驻村学习、挂职锻炼等办法,加强对各村主要干部特别是新上任主要干部的培训。同时选派一批年纪轻、文化高,有经济头脑的村干部到外地进行挂职锻炼,不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另外,通过自学、脱产学习、参观考察等方式,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4、切实抓好学历培训。要依托县委党校、成人中专、成人高校,从本镇村干部学历情况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地每年推荐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学历培训。

5、保证村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各镇要按照每年度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好教育培训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确保每年培训任务的完成。

四、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党组织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各镇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2、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按照村干部分级培训、分类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强化对新任职村干部的培训。每年必须对新任职的村干部进行至少一次的上岗任职培训,使其能及早学会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尽快成熟起来。

3、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制度。各镇党委要全面建立村干部的学习培训档案,动态地掌握村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为有计划地培训村干部,合理使用村干部提供依据。

村干部学法用法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 创新视角 基层干部素质 法制意识

干部素质与法律意识决定了基层政府的形象和效率。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的本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效率,这是新时期对基层干部的重要要求。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和群众诉求都呈现出新特征。为减少和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基于创新视角的基层干部素质与法制意识培养意义

广大基层干部必须增强法制意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在同群众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做到“以法服人”,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执政水平,坚持执政为民,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基层干部依法执政能力,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增强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只有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其走向权威化和规范化,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农民增收才能落到实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朝着既定目标不断推进。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努力贯彻和完善促进农业发展、保证农民增收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农民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体系,逐步改革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法律体系。提高基层干部依法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

二、影响基层干部依法执政的主要问题

农村由于村级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学法不到位,致使各种矛盾不断出现,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影响。少数干部在管理村集体经济过程中,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依法经营,甚至造成决策失误,引起村民公愤。有的村干部自作主张,盲目引进“外资”,或以集体名义为亲戚、朋友作经济担保,结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致使村级经济陷入困境。

个别村干部,个人说了算,决策违反民主程序,财务公开搞形式主义,集体经济一笔糊涂账,不仅严重影响了班子内部团结,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甚至出现严重不安定因素,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不够强,往往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社会事务,忽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少数干部只是把依法办事当作口号,没有真正转变执政理念和工作方式,法制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人治”观念对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影响仍然比较深,以言代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农村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较弱,缺乏处理村务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少数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不能正确看待和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言行上将自己置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少数干部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少数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一些违主义法治原则的“土政策”、“土办法”,阻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整体推进。群众的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知情权等方面仍有待规范和完善,在本地区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公用事业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群众获取信息和有效互动的机会少、意识差。农民往往缺乏依法维权意识,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往往不能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重上访轻诉讼,不信法,不愿意通过法律渠道和诉讼程序解决纠纷;
重权利轻义务,对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缺乏认识,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忽视相应的公民义务。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法律制度和配套措施的落实在基层仍然不够到位,权力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村级、社区民主理财、集体资产监管不够,村(居)委会干部离任审计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欠缺或执行不到位。社区工作有行政化、机关化倾向,居民自治程度不高。企业的民主管理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和谐劳资关系和企业发展的民主管理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提高基层干部依法执政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基层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干部的带动和现身说法,才能整体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提高其道德水准,才能推动和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广大基层干部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从而引导教育广大农民自觉地学法、用法、守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各种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办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看看有没有违法,符合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就可以带动广大群众提高法律水平。年轻而又有文化的群众、经常出门打工经商的群众,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强于年长无文化、不常出门务工经商的群众。而对于已经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农民而言,其法律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城市地区的农民相比,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更是差之甚远。必须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教育的力度。农民已由过去的单纯种粮食转向了多种经营,全面参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就是法律经济,不懂得法律就难以参与各项经济活动。在农村经济活动中,基层干部始终走在最前列。有许多基层干部本身也是致富带头人,是农村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法律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

(二)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农村基层干部要依法办事,要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在遇到矛盾时,要依法进行调处解决,绝不能有法不依和违法办事。其次,农村基层干部要引导村民在遇到矛盾时,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去解决,有理也不能违法,要通过法律的渠道解决一切问题。因此,创造稳定的农村环境,必须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崇尚法治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村民在法律范围内解决一切矛盾,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这就要求必须首先加强村级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法律教育工作。

(三)加强监督,加强基层民主法制机制建设

县、乡(镇)党校都应把法律知识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集中组织村干部培训或分阶段进行专业法的集中培训,为村级干部提高法律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今后评议党员干部还要把是否积极学法、依法办事作为评议干部好坏的重要标志。对平时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办事,甚至经常违法违纪的村干部,该罢免的要依法罢免,该处罚的就要严肃处罚,做到赏罚分明,公正用人。进一步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的组织网络机制,使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中,把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和完成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对完成好的予以肯定和奖励,完成差的予以追究和惩罚。并把干部学法用法、依法行政的情况作为干部任用、晋升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四)学用结合,加强基层干部学法培训制度建设

倡导“学用结合”的法律教育途径,具体要落实如下“五抓”:一是抓法制教育各项措施的落实,形成提高村干部法律素质的氛围。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裕,使个别村民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的不思进取,吃喝享受;
有的乱占土地,违法建房;
有的不懂依法经营,导致经营失败;
还有的沾染不良习气,吃喝嫖赌等等。把《宪法》、《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10个法律法规及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印发到各户,做到每户一本;
要办起村级法制宣传广播站,向全村开展法制宣传;
要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制教育,如针对村委换届选举,开展以保障公民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防止换届选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落实,督促村干部用法学法。村民议事会是体现村民自治、促进依法治村的有效组织形式。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村民议事会。通过培训和测试,使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法制素质。分期分批对基层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轮训;
依托党校和各单位的集中学**台,将法制教育内容纳入基层干部理论学习计划之中,做到学法用法的制度化和经常化;
定期为基层干部举办法制讲座,聘请法学专家介绍国际、国内法制建设和发展情况,围绕当前工作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促进法律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效衔接。

(五)村务公开,推行办事公开制度

不仅要把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全部公开,而且要把村干部的承诺兑现情况向村民公开,接受大家的监督。在形式上,要设立一个永久性的公开栏,重大事项通过公开栏进行公开。在具体实施上,要注重把好两个关键环节:即确保公开内容的全面真实和注重村民意见的反馈。要通过落实财务公开制度,保证村干部的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定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并记录在案后,及时安排调解人员上门开展调解服务。调解工作要依法进行,并做到法与情、法与理的协调统一。要利用身边人说服身边人的基层调解的优势,通过讲法律、摆事实,以心换心,以情动人,用真情唤醒当事人。要在调解结束、形成统一意见、签字盖章后,按照要求完善卷宗。要有效整合调解工作资源,逐步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有效形成上下联动、行业联合、部门联手的调解工作格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村干部学法用法范文第3篇

为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干管理工作,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从管理、教育、培养和使用四个方面入手,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引导他们在基层锻炼成才,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村干部基本情况:

街道目前共有大学生村干部13名,其中男5人,女8人;
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3人。专业涉及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贸易、计算机、教育等10个门类。党员7名,发展对象5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分别安排在办事处所辖两个行政村、七个社区和机关有关科室工作。从工作实践来看,大学生村干部确实为农村、社区带去了新的理念、知识、技能和工作、生活方式,在优化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推广实用科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区全面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街道党工委一贯高度重视村官管理工作,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村官管理措施,下发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的通知》 ,出台了《街道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办法》,明确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职责,规定了各项管理制度、纪律、考核奖惩办法和措施,完善大学生村干部帮带制度,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档案,实现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与动态化,确保了大学生村干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为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一是在政治上关怀。街道党工委非常注重提高大学生村干部政治素质,注重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村干部,不断提升其政治理论水平。为使大学生村干部安心基层工作,在政治待遇上我们实行了“两个优先”,即发展党员优先培养、推荐荣誉优先考虑。今年,新发展5名大学生村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是在生活上关爱。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帮助大学生村干部解决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为他们贴近基层、深入群众提供了方便。

三是在工作上帮扶。首先,科学安排工作岗位。我们按照相对适应、因需配备的原则,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大学生村干部同机关干部同样对待、同样管理,既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干部专业和特长,为他们施展才华、发挥优势,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平台,同时又充分考虑村、社区需求,安排合适工作岗位,明确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让大学生村官有岗、有位、有事干,使他们真正能够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其次,完善大学生村干部帮带制度。建立了“3+1(一名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一名包村(社区)干部,一名党支部书记,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帮扶制度,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进行具体帮带引导,引导大学生村干部立足岗位开展工作。给大学生压担子,定位子,搭梯子,班子成员定期下基层看望所包村、社区的大学生村干部,指导工作方法,与他们交流谈心,帮助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切实帮助解决其在思想、工作和学习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通过 和谐社区创建、城市双创、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创建等工作,大学生村官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截止目前,已有5名大学生村干部在村、社区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低保民政等多个岗位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积极探索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教育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进步成长。我们把大学生村官教育纳入机关学习制度中,结合办事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集中学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有针对性对村官开展业务知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修养、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其次,坚持每月10、25日村官例会制度,定期组织村官学习交流会,畅谈学习和工作经验、方法、心得体会,并建立村官联谊会,指导村官自主交流,促进其相互学习,相互关心,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另外,开展岗位式锻炼,结合个人特长,有意识地让大学生村官在政策宣传、计划生育、化解纠纷、科技推广、便民服务等多个岗位上进行锻炼,通过思想上帮、工作上带、学习上助,让大学生村官尽快全面地掌握村、社区工作要领、方式、方法,尽快适应环境,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快速成长。

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明确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街道党工委注重通过落实各项监督约束制度,促进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实行岗位目标考核制,要求大学生村官年初提出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工作内容,明确工作重点;
街道采取定期督查、随时抽查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对大学生村官在岗情况、履行职责、工作开展以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组织定期约谈、下社区看望、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大学生村官工作汇报,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及实际困难,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和正确指导。

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街道党工委采取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实绩考核与述职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全面考核。通过民主测评,结合平时督查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评定大学生村官考核等次,并将其作为评先选优、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做到“三个优先”,即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优先、入党优先、推荐荣誉优先,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结合街道实情,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干部立足工作岗位,发挥自身特长。注重发挥他们在学校培养的能力(如电脑操作,法律知识及活动组织等)为基层工作增添活力;
其次,大学生村官踏实肯干,有进取心和创新意识,在思维、理解、实践能力上,都具备明显的优势。尤其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居民电子档案建立,等方面发挥优势,积极参与组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文体活动和各类创建活动,使其先进的知识技术在办事处社区有限的条件内发挥到最大化。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强化村官教育培训,提高其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水平和基层工作能力。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和岗位培养,提升综合能力。

村干部学法用法范文第4篇

一、科学构建村干部管理考核系统是新期间乡村工作的必定要求

(一)当时乡村经济社会发作了深入转变,新转变要求对村干部构建新的、科学的管理考核系统

随着农业税的作废以及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任务的提出,乡村综合变革不时深化,基层民主不时推进,民生不时改善,农财产构造调整、基本设备建立、情况综合整治、维护安全不变等新任务逐步成为当时乡村工作的重点,乡村经济社会出现出以下一些新特点:一是乡村生产构造和农民就业方法发作了深入转变;
二是以前那种指令性、强迫性推进工作向指导性、服务性推进工作改变;
三是在当时经济社会转型期间矛盾纠纷分明增多,乡村维稳工作压力较大;
四是国家一多量惠民政策让群众获得了实惠;
五是城镇化措施加速,等等。所以,掌握好新情势下乡村工作的新特点,增强调研,科学构建村干部管理考核系统,不时改动传统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群众收入,推进乡村发展为重点,狠抓财产发展、基本设备建立、民生保证等工作的落实,服务好群众,服务好基层,服务好大局,就显得尤为主要了。

(二)当时村干部开展工作不适应新转变,新情势要求对村干部构建新的、科学的管理考核系统

在新情势下,村干部的本能机能已从行政性向服务性改变,村干部的工作重心和留意力也开端向乡村内部转移,首要职责已变为指导和组织农民发展经济、管理村级事务等,面临这些转变,很大一局部村干部不克不及实时改变人物,思想保存,办法掉队,显示出了几下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是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不足创新认识,“等、靠、要”思想严厉;
二是常识本质上的“不适应”,不足率领群众致富的身手;
三是工作办法上的“不适应”,不克不及克意提高,分歧水平地存在着“老方法不论用、新方法不会用、软方法不顶用、硬方法不克不及用”突出问题;
四是工作才能上的“不适应”,率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才能不强,难离开“看家守摊”人物;
五是工作作风上的“不适应”,看待集体好处不足“公心”,看待小我好处抱有“私心”,不克不及扑下身子干工作,习气摇控批示等。

俗话说,“农民要增收,关键在支书;
选准一小我,带富一个村”,村干部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和效果的确非常主要,但当时村干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的确又制约和障碍了他们效果的发扬。所以,用科学的管理考核系统指导村干部,让他们在开展乡村工作中依据新期间乡村工作出现出的新特点、表露出的新问题,突出乡村工作重点,围绕中间,服务大局,与时俱进,攻艰克难,充分发扬他们作为乡村精英人物的效果,真实是有着相当主要的实际意义了。

(三)当时村干部考核系统中还存在误区,新管理要求对村干部构建新的、科学的管理考核系统

当前,分歧当地对村干部的管理坚持了分歧的考核系统,但这些考核系统因为不足合理的考核内容及科学的考核方法,还存在着与新情势、新要求不相顺应的一些误区,致使考核机制不克不及有用的发扬效果。这首要显示在:一是考核系统单方面追求“政绩”,单方面强调经济目标和经济收入,而关于群众实践碰到的问题则漠然置之,这就招致了有些村干部呈现不怕群众不称心,就怕指导不留意,干工作只抓看得见的“显绩”,不干摸不着的“实绩”等景象。二是考核的内容没有构成定量考核,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任期目的、年度目的分化等不够详细化,考核内容笼统抽象,如许必定招致考核流于方式,不克不及科学地反映真实状况,无法真正完成对村干部工作的指导效果。三是考核没有构成综合评价系统,只注重上级指导对村干部的评价,而无视村民对村干部、村干部对村干部之间的评价,有时甚至把考核表现为指导的主观印象,指导说行就行说好就好,在如许的评价系统下,村干部逐步离开了群众,他们的工作内容不再以村民喜不喜好、接不承受为规范,而是同心专心要投合上级,使这就使得大大都考核评价工作因为信息的不完好而掉真。四是考核评价重后果轻进程,侧重年度考核,这就招致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欺上瞒下景象,也让不少村干部平常工作敷衍塞责,不积极不自动,到了岁尾才开端做外表功夫。五是考核后果的管理和运用得不到有力保证,使对村干部的考核不论是经济影响照样政治鼓励,最终只是一朵“雨做的云”。由此可以看出,新转变、新情势要求对村干部有一套好的管理准则和系统,才干科学引领村干部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中充分发扬效果。

二、科学构建村干部管理考核系统在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中的实际意义

要完成乡村的科学发展,就必需有科学的管理系统。科学构建村干部管理考核系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也是增强乡村干部队伍建立、不时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和引领乡村科学发展的要求。

(一)科学构建村干部管理系统的内在。科学的村干部管理系统应该遵照“统筹统筹、突出重点;
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尊敬民意、发扬民主;
依责履职、注重鼓励”的准则,涵盖党的建立、经济建立、政治建立、社会建立、文明建立、本身建立等方面内容,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愈加注重内部管理和建立,愈加注重民生,愈加以实绩为中心,推进乡村各项工作具体发展,科学发展。

(二)科学构建村干部管理考核系统的实际意义。一是对村干部的工作内容、完成规范、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让发展目的和小我提高偏向有较为科学的参考系,使工作方法找准了抓手,愈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二是凝集民意,堆积民智,尊敬民意,扩展了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参加权和决定计划权,不时推进基层民主历程。三是改变村干部以往那种定决定计划为所欲为、干工作三心二意的工作作风,更崇尚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妥事。四是考核后果的运用将极大改动村干部中存在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消极心情,带着“干好有但愿”的劲头和热情,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

三、科学构建村干部管理考核系统的浅层建议

村干部管理考核系统的构建要以科学的政绩观统率全局,不时丰厚发展新的考核内容,努力探究新的考核方法,愈加注重考核后果的运用,使之更符合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的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科学构建村干部管理考核系统必需坚持准确的政绩观,愈加注重实绩。科学政绩观的中心规范是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就是坚持一切从实践动身,量体裁衣,以实绩为中心,并把真正的实绩作为最终权衡考评一个村干部能否及格的尺子。村干部有了科学的政绩观,就能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平心静气地干事,勤勤恳恳地干事,踏扎实实地干事,然后干出实真切实的政绩。

(二)科学构建村干部管理考核系统必需围绕群众所需设置考核目标,愈加注重民生。把群众遍及关怀的增收、医疗、教育、基本础设备建立和惠民政策的落实等方面的所需所求为考核重点,要把财产构造调整、基本设备建立、提高情况质量等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从目标系统上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具体发展,

(三)科学构建村干部管理考核系统必需设置科学的考核方法,愈加注重民意。积极创新村干部的考核方法是村干部队伍建立必不成少的一个主要环节,传统的村干部考核主体普通是上级指导,村民要想真正成为民主管理、民主监视的主体,最科学的方法就是构成自下而上的考核,要把群众称心作为权衡村干部能否及格的规范,对村干部的考核变指导说了算为群众评价算,使村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能找准偏向,多做群众关怀的事,多办群众想办的事,在真抓实干中坚持声威和形象。

村干部学法用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村级干部;
干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3-0086-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正处在巨大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些新的情况对村级干部原有的工作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如何把握农村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探索搞好农村工作的新规律、新途径,成为摆在农村干部面前的新课题。[1]如何建设一支能够有效贯彻落实新农村各项政策的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也是摆在当前村干部面前的一件大事。

一、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级干部管理的现实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综合工程,是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核心部分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2]村级干部处在农村基层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项事业的直接领导者、管理者。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级干部管理,对于强化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以应有的重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发展农村的生产力,稳定和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农村干部应进一步提高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积极建设农村公益设施,改善农民饮水、能源、道路、居住、通讯等生活和生产条件。围绕村容整治和环境美化,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使农村改革有一个新的进展,农村社会面貌有一个新的变化,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到达小康水平,逐步形成农村经济繁荣兴盛、农村生活安定团结、农民居住环境和健康水平有较大改善、社会治安良好的新局面。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基层村级干部必须紧密联系群众,从小事抓起,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由于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缺乏对市场经济的了解,对于如何进入和适应市场缺乏明确的思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下,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村级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了解市场经济对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从经济、社会、技术、资源、生态、环境及相应的政策与管理等综合领域入手,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干部在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的条件下,了解市场,熟悉市场,增强市场意识,掌握市场规律,根据市场需求,带领农民群众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有效供给,引导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农村干部更可为他们答疑解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实现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三)有利于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出现的社会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是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差距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悬殊,使部分群众心理失衡,开始对市场经济不满,甚至对党的富民政策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农村干部在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使农民知法、懂法、学法、用法,严格依法办事,按章办事。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使市场经济具有的自主经营、平等竞争等运行规则进入农民头脑,激发人们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增强农村群众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应进一步增强村级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提高政策水平,积极实践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缓和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是农村干部推动农村文明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有利于推进农村文明,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村级干部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推进农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村级干部通过向政府汇报当前农村群众的整体现状,使政府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在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过程中,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重视农村成人教育,使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变、创新现有社会文化的内容与结构。因此,发展新农村先进文化是实现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基础。村级干部通过把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当做创建文明村镇的一项根本任务。积极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村风民风进一步优化。从农民的需要出发,编发一些文明教育材料,让农民储备一些必备的健康文明知识。通过开展文明户、文明村等创建、评选、挂牌活动把家家户户都发动、调动起来,都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在参与当中接受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素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村干部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精神文明创建评选标准,细化措施、充实内容,着力在提高农民素质上取得新进展,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的领导在基层得以实现的组织基础,它的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关系到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级干部队伍中还存在同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现有村级干部水平不能适应农村发展

第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我国现有的村级干部,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履行相应职务的科学文化知识。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要求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但一部分村级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专业知识匮乏,又成为实现这一转变的制约因素。村干部大部分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小学文化,属半文盲。还有的连读书、看报都十分困难,无法有效地把上级精神传达和贯彻到群众中去;
还有一些村级干部轻视学习,甚至放弃学习,只相信经验,认为书本知识不适合农村。

第二,政策执行能力较差。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是对村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目前,有的村级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接受教育的程度不能适应目前建设新农村的工作需要。有的村级干部政治素质不高,不能教育、引导和带领群众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有的村级干部上任后,不能围绕党组织开展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有的村级干部丧失党性原则,,挥霍浪费,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由于村级干部不能及时地把握最新的政策信息,给工作带来被动,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3]。

第三,管理水平低,工作效率差。目前,村级干部的管理水平与现代农村对管理者的要求很不适应。不少村干部不懂得科学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与党建工作之间的关系,有些村干部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放松了党建工作,使村党支部出现了活动开展难、党员教育难集中、党的政策宣传难等一系列问题;
有些村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工作与未来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有部分村干部忙于解决村民之间的纠纷等事务,在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制定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使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有些村干部缺乏协调能力,有明显的个人主义,自己说了算,不能充分调动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习惯用行政命令方式处理村内各项事务,在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善于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引导、教育和帮助农民群众。

(二)村级干部经济待遇偏低

某些地区村级干部的待遇偏低,生活难以保障,抑制了村干部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承担着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利上又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村级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村级党员干部的推荐、考察、选拔等程序环节执行还不够严谨。首先,对于村干部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对村支部和村干部的考核大多以综合治理和收款实绩为主要内容,工作被动应付,缺乏主观能动性与开拓进取精神。其次,现行的村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有力监督少。广大村民群众由于缺少知情权和参与权,无法实施监督;
村“两委”内部及相互之间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制度,也难以实施监督。再次,对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力度不够,少数地方把关不严,把个别思想不纯、作风不正的人“选”进了村级班子;
甚至有些地方上级领导随意撤换村班子成员,导致村级班子严重丧失威信;
少数村干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生直至恶性膨胀;
部分监督制度不健全,有些本来建立的制度也没有加以执行和坚持。

(四)村级干部储备力量不足

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是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为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上级党委应该投入精力,正确地识别、考察村级后备干部,把那些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考察范围,为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奠定坚实基础。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很难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来担任村干部。

三、加强和完善我国村级干部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村级干部自身素质

村级干部是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保障,他们的工作实质就是为农民办实事。作为一名村级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心系百姓、情为百姓,诚心诚意为农民谋利益、干实事。因此,农村干部要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上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加强对科技知识和经济知识的了解。村干部要切实发挥在发展经济上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有独到的见解,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村干部在为农民办事的过程中要讲究实效,尊重实际,加强对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农村建设工作中,问题大多出在宅基地、计划生育、土地承包等这些敏感而又政策性强的工作上,有的农村干部做了多年的农村工作却不明白有关规定,盲目决策违反了政策,使工作被动。实践证明,做农村工作同样需要学习,学习对农村干部同样至关重要,村干部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身素质,诚心诚意地为农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首先,树立发展意识。发展是硬道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应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村出现的各种问题中,经济欠发达是根本问题,部分村干部缺乏进取意识,缺乏干大事的雄心壮志,这些片面的、消极的思想,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与群众的愿望极不适应。因此,村级干部要增强发展意识,“树立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带领农民群众发展本村优势,找准经济发展的路子,把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活动中,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不断总结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推动工作开展。

其次,树立“公仆”意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村干部要为群众服务,替农民群众办他们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村级干部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农村工作忙,任务重,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干不好工作,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当前,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对集体的依赖性降低,出现问题找干部,如果问题解决不好,村干部就容易被误会、被埋怨,对此村干部一定要具备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要把创新作为增强“公仆”意识的重要途径,带领人民群众勇于善于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第三,树立民主意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级干部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开展农村工作。要正确对待群众和班子成员,在工作中把农民群众当主人,在决策中讲民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农民群众的信任;
要团结班子成员,坚持讲民主、讲原则、真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事,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在工作取向上注重扩大民主,落实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
在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方法上注重体现公开、公正、客观、科学,注重干部选拔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
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注重创造一个好的用人机制,让能干事、愿干事的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同时,积极疏通与社会互动共振的渠道,建立民主开放的决策咨询机制,建立组织工作社会评价监督机制,保证组织工作与群众的紧密联系。

(三)完善村级干部管理机制

第一,完善村级干部目标管理机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以“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前提,按照“科学合理,突出重点,便于操作,注重实效”的原则,推行目标化管理,建立村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对村级干部实行目标化管理,建立起良好环境和氛围。树立发展意识,村干部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对于任务目标,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严格考核,量化打分,对全年任务目标完成较好的进行奖励。同时,对全年任务目标完成不好的,给予通报批评、诫勉以至罢免职务的处理。在村级干部进行任务落实,明确职责,目标量化,严罚重奖等方面,充分调动广大村级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保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二,完善村级干部选人用人机制。在选人用人上,不仅要解决选什么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选人、如何以新的机制选拔优秀人才等问题。因此,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广泛宣传村级干部的“选人、用人”方法,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选人方法和过程。全面推行村党支部委员“两推一选”制度和村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鼓励农村优秀青年人才主动竞选村干部,有力地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为选拔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打下坚实基础。大力改革村干部选任办法,把竞争机制引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公推公选,择优用人。依法扩大基层民主选举,由村民民主推荐,再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投信任票,确定初步候选人,初步候选人要求分别向村民和上级党委竞职演讲和竞职承诺,最后由领导小组确定正式候选人并提交党员大会选举。通过推行“选优”机制,基本实现了好中选优和“精干、高效”的选人目标。

第三,完善村级干部激励机制。认真落实村级干部的待遇问题,加大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一是规范村干部工资报酬。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的待遇问题,实行统一的工资报酬标准,规定村级干部工资由固定工资、考核工资构成,固定工资由区财政按照每个村核定的村干部职数负担,考核工资由乡镇财政依据村干部考核情况年终一次性发放;
二是完善村级干部的养老保险制度,适当提高村干部的退休金。为了保证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切实解决离职村干部的生活待遇,可依据曾任职务、任职年限等发放标准不等的生活补贴金;
三是推行村干部评比表彰制度。坚持对思想品质高尚、工作业绩突出、群众普遍认可、社会反映良好的村级干部,应给予政治荣誉、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激励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实现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

第四,完善村级干部考核机制。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考核原则,由群众监督完善考核办法,定期考评奖惩。对于一年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对于村干部的政治品质、工作成绩、能力表现等情况做出鉴定,通过自评、互评、群众评议等评审,对村级干部素质进行量化考核,对于不合格的村干部要进行学习和培训。要把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工资、奖金、补贴等结合起来,实行绩效挂钩,奖励优秀者,对于工作不佳者给予相应的警告,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以后晋升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工作出现重大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村干部,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给予免职或责成本人提出辞职。

第五,完善村级干部监督机制。村级干部在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党组织要监督村级干部的行为。村级干部在工作中,要实行村级政务、事务、财务三公开, 对村民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重大问题的处理结果应及时进行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让群众对村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乡镇党组织要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建立村干部廉政谈话、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进一步整合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力量。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在于村级干部;
农村要稳定,必须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基层政府要把提高村级干部的素质融入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村级干部一定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建设具有现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提高村级干部的素质,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艾春香.新形势下农村干部面临的新课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

推荐访问:用法 村干部 学法 村干部学法用法【五篇】 村干部学法用法(精选5篇) 村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