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门诊护士范文第1篇作者单位:433199潜江市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王美蓉:女,大专,主管护师摘要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门诊近2年来46起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纠纷发生原因主要表现在分诊服务不当、用药安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染科门诊护士【五篇】,供大家参考。
感染科门诊护士范文第1篇
作者单位:433199潜江市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
王美蓉:女,大专,主管护师
摘要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门诊近2年来46起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纠纷发生原因主要表现在分诊服务不当、用药安全隐患、急危重症救治不及时、院内交叉感染等方面,提出加强分诊服务质量、注意患儿用药安全、做好高危患儿的救治以及严格执行院内交叉感染管理措施,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儿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关键。
关键词 儿科门诊;
护患纠纷;
管理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45
护患纠纷是医患纠纷的一部分,是指护理人员与患方(患者或患者近亲属)之间发生的纠纷,既包括由于护理活动过程中护方过错产生的纠纷,也包括与护理过错无关的其他纠纷,还可以是由于患者毫无道理的责难而引起的[1]。儿科门诊护理工作因具有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难预料性强以及家属陪护多等特殊性,而容易发生护患纠纷。本调查针对我院儿科门诊发生的46起不同程度的护患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加强儿科门诊薄弱环节的防范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回顾性调查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门诊就诊相关资料,2年儿科门诊就诊小儿共计124 100人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护患纠纷共46起,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2.8岁。具体包括:由于诊区分诊服务不当致纠纷21起,用药安全问题引发的纠纷16起,救治急危重症患儿引发的纠纷6起,患方疑院内交叉感染投诉3起。所涉及到的护士14名,均为女性,年龄20~49岁。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6名。文化程度:本科4名,大专8名,中专2名。
2儿科门诊护患纠纷原因分析
2.1分诊服务不当本次调查显示有21起是由于分诊服务不当所致,占45.65%。分析认为有时分诊护士对各类疾病的专科归属未能把握或就诊秩序未维持妥当或急诊优先的原则掌握不准以及护患沟通不良,造成护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由于分诊服务不当引发护患纠纷。同时,门诊医师数量不足、工作量大,儿科门诊的疾病具有季节性强、时间性强的特点,因此就诊时间较集中,易出现候诊时间长,导致患儿及其家长产生焦虑心理从而引发纠纷[2]。
2.2用药安全隐患本次调查中有16起护患纠纷与用药安全有关,占34.78%,这与有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造成输液时输错药物、喊错名字等失误有关。还有些门诊常用药物因更新换代过快,药品种类过多,护理人员对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无法适时地掌握,进而出现不应该有的输液事故[3]。同时,有的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地巡视输液情况,一旦出现药物过敏、输液过快或过慢、局部肿胀等,可引发争执和纠纷。此外,儿科门诊有很多高热患儿行药物降温后,护士未及时交代用药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处理方法,患儿可因大量出汗致虚脱,势必也会造成护患纠纷。
2.3急危重症救治不及时儿科门诊患儿自挂号起,已与医院形成了医患合同关系[4]。患儿在就诊的过程中可能随时随地突然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或疾病危象,而护士对这类患儿疏于关注和急救,或急救措施不当,延误了急救时间,这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例如,有的患儿因呼吸道感染来就诊,由于就诊等候时间长,期间可出现体温骤然升高发生高热惊厥的危险;
有的因腹泻来就诊,候诊时又发生多次腹泻致重度脱水的危险;
有的患儿不哭不吃,仅以精神萎靡的形式表现,但其已处于疾病危象状态。由于这些就诊意外有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患儿家长常常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加上对医学特殊性的不了解,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医患之间的纠纷难以避免。
2.4医院交叉感染本次调查中患儿家长怀疑在院内感染水痘2起和腮腺炎1起而遭投诉。儿科门诊存在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特别是诊断未明、症状不典型的小儿传染性疾病前期,如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疾病早期就诊时,由于分诊护士未及时分流到指定诊断室或感染性疾病门诊,在就诊期间有可能发生感染其他患儿的危险。一般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也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另外在护理查体、医师体检时由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不到位也可致医院交叉感染的可能。
3护理对策
3.1提高分诊服务质量据报道指出[5],门诊医师对护士预先分诊,了解疾病的专科归属和诊断治疗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较高。我院门诊部每月组织分诊护士进行专科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每季度考核1次,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年底考核评比中。要求分诊护士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一问:询问症状,现病史和既往史,流行病学史;
二看: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面色、口唇颜色;
三检查:测量生命体征;
四分诊:高危患儿优先就诊,传染病患儿及时分流,普通患儿按挂号秩序就诊。同时,我们在每年就诊高峰的月份(1,7,8,12月)增加巡诊护士参与分诊工作,在就诊高峰时间段增加坐诊医师以缩短患儿等候时间,随着分诊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护患沟通的加强,护患纠纷也逐渐下降。
3.2注意患儿用药安全在儿科门诊,大多数患儿要进行输液治疗,用药安全尤为重要。护士长加强督查输液室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工作、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技术并加强巡视。护士巡视察看输液滴速,穿刺局部有无肿胀、疼痛,注意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在输液过程中若发现患儿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等,提示发生输液反应,应即刻停止输液,并通知医师处理。我院输液室与儿科门诊诊室距离相距不远,以方便患儿家长及时向坐诊医师咨询。对于高热的患儿进行药物降温后及时补充温开水或牛奶,防止出汗引起的大量脱水。
3.3提高专科技能水平,做好高危患儿的救治针对儿科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组织分诊护士和输液室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的训练,如进行小儿心肺复苏、给氧、吸痰、头皮静脉穿刺等技能训练,并加强急救药械的管理。对突发意外的患儿,能就地展开急救并协调增援。冷育清等[4]指出,加强门诊高危患儿就诊相关环节的安全管理,主动筛查有潜在突发意外风险的高危患儿,并对其整个就诊过程进行关注和早期干预,优先安排就诊、正确疏导、全程护送、及时救治,可有效地降低意外风险的发生率,确保患儿就医安全。在儿科门诊,大部分高危患儿家长会主动向分诊护士讲明病情并要求优先就诊,但仍有部分家长无此意识,这就要求分诊护士做好病情观察,一旦发生下列情况应及时安排就诊,如患儿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无力、呕吐、易惊或抽搐、烦躁不安或嗜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出冷汗、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末梢循环不良、腹痛剧烈等。
3.4严格执行院内交叉感染管理措施首先,加强对门诊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医院感染的管理,强化护理管理以控制和预防门诊的医院感染[6]。我院儿科门诊纳入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督查管理之内,由管理小组每月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对医护人员的手、诊区空气、物表每月监测1次。其次,儿科门诊诊区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物体表面、地面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雾消毒,作用30 min后清水擦净,每日2次;
空气消毒采用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每次1 h,每日2次;
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体温计、血压计均消毒备用;
及时处理候诊区排泄物及呕吐物,用含氯消毒液配制成1:100的浓度,混合1 h后倒掉;
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例患者后,一律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再次,为防止传染性疾病在院内引起交叉感染,我院成立了专门的诊疗小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负责对小儿手足口病、麻疹、腮腺炎、水痘等小儿传染性疾病的诊治。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地对儿科门诊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的防范管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能有效降低各类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保障患儿就诊安全,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严秀芳.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69-70
[2]张菊芬.儿科门诊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2):43-44.
[3]平荣,徐春艳.安全隐患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69-70.
[4]冷育清,李玉芬,商月娥,等.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06-1008.
[5]聂英娟,田晨杰,刘晓波,等.门诊医生对护士素质要求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6-17
[6]曹国秀.加强护理管理控制门诊的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42
感染科门诊护士范文第2篇
(上海奉贤区中医医院门诊 上海201400)
关键词 预检分诊;
发热筛查;
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R25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60-01
门诊是病人来就诊的第一站,容易发生交叉感染[1]。我院从2012年至今,专门设立了发热预检,预先检查,防范于未来。预检分诊处是我们截留发热病人和各种传染病的前沿。通过病人咨询,我们仔细询问相关病史、体征、症状,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时,我们重点询问接触史、流行病学史,掌握第一手资料。自2013年1月至6月,我们截留发热病人1023人,其中送至发热门诊246人,送至相关科室777人,涉及到10余个科室,12个病种。预检分诊工作在防止传染病扩散,尤其是H7N9禽流感的防控,医院感染控制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笔者在我院发热预检分诊工作中的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
1合理布局
1.1预检分诊台独立: 在医院门诊大厅入口醒目的位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标识清楚,用物齐全,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如红外线耳温计、体温计、口罩、一次性手套、快速手消毒剂、发热登记本、带盖污物桶等。
1.2配备专职人员: 预检分诊护士要掌握有关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消毒隔离等方面的知识,并制定严格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2预检筛查
2.1组织管理: 医院制度明确规定发热患者的规范就诊,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由医院组织,院感科监管和督查。
2.2预检流程: 首先接待患者并测量体温,询问其病史、流行病学史、有无传染病患者接触史、病死禽接触史、及疫区外出史。我们将非传染性病人送到相关科室就诊,不明原因的发热及疑似病人发放口罩并佩戴好,做好登记工作,将体温记录在门诊病历上,指引其到发热门诊,隔离诊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
3安全防护
3.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对预检人员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和演练,加强传染病基本理论知识,提高消毒隔离技术和防护技术。
3.2加强自身防护: 上岗前预检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工作裤,工鞋,戴好帽子及口罩。为每一位病人测量体温前后,必须用快速手消毒剂洗净双手,必要时戴手套,保持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3.3体温计的消毒: 每日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洁干燥保存。
3.4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保持预检台清洁,每班两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湿式擦拭物体表面,有污染时随时擦拭。
3.5废物处理: 带盖污物桶内套有医用垃圾袋,即黄色垃圾袋,用过的废物装入黄色垃圾袋,每日下班时放到指定位置,由专职人员统一处理。
4预检分诊的注意事项
4.1主动预检,加强责任心: 门诊护士预检分诊时要准确迅速、及时有效地交流,避免候诊人员聚集,缩短候诊时间。要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以平等、尊重、同情、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真正做到耐心、热心、细心、真心、诚心,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处处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精神。
4.2做好宣传: 为提高广大群众对一些传染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防护意识,在门诊大厅摆放一些宣传板报和免费宣传资料,让患者和家属能较快的掌握一些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4.3提高预检分诊的质量: 门诊预检分诊护士虽然经过系统培训,但每个人对所学知识的选择性理解、记忆领会、掌握运用能力不同,因此要加强预检分诊护士的业务学习,以提高对发热病人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能力。
4.4解除患者和家属对传染病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 有些患者和家属不理解预检分诊的重要性,不配合护士的问诊,不愿意到发热门诊就诊,易产生护患矛盾造成候诊人员聚集,所以我们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2]。
发热门诊是医院诊断和收治传染病的主要窗口,而对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又是发热门诊的首道关口。门诊护士预检分诊是否准确及时,不仅涉及病人能否得到快速的诊治,也直接反映了门诊的管理水平和预检分诊护士的业务能力。因此,要不断提高门诊护士的业务能力,合理安排人员,才能将预检分诊工作做得更细致化、更专业化,才能更好地协同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做好传染病人的诊断、隔离、治疗、救治,强化院内感染控制,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标本采集、消毒等工作,避免传染病的大流行,确保人民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感染科门诊护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口腔内科门诊;
护士;
职业危险;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26-01
职业损伤,是指一些工作由于其工作性质或工作环境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容易对工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危害。口腔内科门诊,既是一个具有高危险性的工作环境,一些艾滋病病毒、性病病毒等通过口腔内科门诊进行传播的例子已有报道,对门诊护士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口腔内科门诊病人在进行就诊前,并不进行健康检查,而口腔又属于一个多菌种的有菌环境,医护人员在诊疗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和口腔病菌等,因此导致医护人员暴漏在易受感染的高危环境中,成为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为了探讨口腔内科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本文结合我院口腔内科护士工作实际,进行问卷调查,对职业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护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内科30例护理人员进行分析,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岁,其中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20名,中专学历7名。采用我院自制的口腔内科门诊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本组30例口腔内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其职业损伤情况及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1.2方法
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答卷的时间为20min,发放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程表示,计算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结果
3讨论
3.1潜在危险因素分析
3.1.1生物感染因素
口腔内科门诊患者较多,人流量大,医护人员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常会使用气枪、高低速机、水枪和超声波洁牙机等专用仪器,这些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喷雾、微粒和气溶胶,容易携带病原体,使医护人员的手部、面部和眼角膜等处极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起口腔内科门诊护士感染的病原体有很多,常见的为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具有传染性,口腔内科护理人员若在进行医疗活动时防护意识差,未采取戴手套和口罩以及注射疫苗等安全防护措施,就会导致感染乙肝病毒的概率增加。研究显示,护士与患者解除时间与解除次数,与护士感染病原体的概率成正比例关系,且口腔科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艾滋病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通过血液、阴道分泌物、和母婴进行传播。口腔内科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事件并不多,但是唾液传播和污染针头的交叉感染等因素,依然是口腔内科护士重要的潜在职业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还有结核杆菌、丙肝病毒、口唇部单纯孢疹病毒、流感病毒等,都对护士的安全造成威胁。本组研究中,12例生物感染均为流感病毒感染,未出现较严重的传染病病毒感染,经常规治疗后痊愈。
3.1.2物理侵入
口腔内科门诊使用的器械大多为金属器械,且较为锐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护士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护士在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准备、消毒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容易受到尖锐器械的刺伤或割伤。其中,针头刺伤是最为常见的物理侵入危险因素之一,一般是由于针头从盛放的盒子内露出或护士的使用不当引起的。本组研究中,有6例护士曾受到物理侵入,均为针头刺伤,概率为20%。
3.1.3化学损伤
3.1.3.1化学药物
口腔内科的诊疗活动涉及到多种化学药物的使用,包括有醛类、过氧化氢、氯类等,在对口腔进行清洁、器械的清洁和地面的擦拭等经常使用,因此导致门诊内弥漫较为强烈的化学药物气味。门诊护士长期处于化学药物的环境中,容易引起皮肤或呼吸道系统的过敏反应,导致皮炎或呼吸系统疾病。
3.1.3.2汞的危害
汞是牙科常用的填充材料,在调制或使用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容易在常温下蒸发,在门诊环境内产生汞尘,附着在地面、医疗器具、衣物和皮肤上。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会导致汞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各器官聚集,造成慢性的汞中毒,主要的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情绪激动、失眠,牙齿松动、皮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脱发等,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臭氧和紫外线消毒是口腔内科常用的消毒方式,长期暴漏在臭氧和紫外线环境下,
会导致医护人员产生皮肤红斑或紫外线性眼炎,严重的会导致臭氧中毒。
3.1.4心理压力
口腔内科门诊护士的心理主要主要表现为烦躁、紧张和疲劳。口腔内科患者多,人流量大,护士的工作量较大,容易产生压力;
口腔科护士护理方式特殊,工作繁重,面对大量的牙科患者的咨询、接诊、材料和器械的准备等,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穿梭,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长期以往会导致护士的烦躁心理,对工作和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3.2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
3.2.1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口腔内科护士的工作环境特殊,危险因素较多,因此要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伤。针对口腔科患者多,人流量大的特点,采取全面防护措施,即在不明确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的基础上,全部以传染病患者对待,既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方式病患之间的交叉传染,又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具,建立双向的安全防护。
3.2.2严格遵守操作标准,减少暴漏
口腔内科门诊各类医疗器械和药物种类众多,护士严格遵守操作标准进行操作,可有效减少不当操作导致的化学药物损伤和物理侵入等因素的威胁,建立安全的医疗环境。尽量减少尖锐器械的使用,对尖锐器械加强管理,使用时需配备有专门的容器,在公共场所进行使用时,需要做好防护和保管;
使用完成后,需要由护士进行专门的清洁和保存,避免乱拿乱放,严禁折弯、拆解等危险动作;
佩戴口罩和穿防护服,减少皮肤在医疗环境中的暴漏面积和时间,可减少化学药物刺激和预防病原体感染;
对医疗废物按处理要求进行处理,对棉签、纱布和胶带等装入黄色密封塑料袋进行处理,对针头等尖锐物体采用专用的容器进行处理。
3.2.3加强心理支持
医院需要对口腔内科门诊护士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支持,安排弹性的排版制度,保证护士充足的休息;
为护士安排一定的休闲娱乐活动,缓解其紧张和疲劳的心理;
给予护理人文关怀,了解其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新华.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9,21(7):671-672
感染科门诊护士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门诊护士;
职业防护;
能力训练;
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164-02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水围裙等。由于门诊承受的服务范围广,所涉及的学科涵盖了医院的所有专业范围,日常工作中时刻面临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社会行为性等不安全因素,而目前,门诊护士普遍存在着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落实情况与职业要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等问题。为加强门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技能,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增强个人防护行为依从性,笔者将职业安全防护与管理列入门诊护理技能训练内容,通过对门诊护士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在门诊护士护理技能训练过程中,注重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及行为规范的培训,增强门诊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及其自觉落实防护措施的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门诊护士的职业伤害。现将总结分析60名门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能力培训前后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部护士共60名,均为女性,年龄37~55岁,从事护理工作年限18~34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9名,主管护师34名,护师7名。文化程度大专33名,中专27名。
1.2 训练内容及方法
培训周期为3个月。具体如下:区护士长、护理组长为主要授课老师,科护长为督导,全员人手一份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资料,区护长或护理组长定期以小讲课的形式集中护士上课,护理组长组织本科护理人员每周1~2次业务学习或教学查房,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下班前30 min的时间段,科护长、区护士长不定期现场督导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门诊医疗环境布局及隔离要求、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个人防护用品(口罩、手套、帽子)使用、预防锐器伤操作指引、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化学消毒剂使用指引、紫外线的防护、门诊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等。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进行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相同的问卷[1]调查,调查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护士职业防护行为调查内容包括:(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2)接触消毒液时戴口罩、手套;
(3)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戴手套;
(4)进行损伤性操作时戴手套;
(5)注射器使用后针头复帽时采用单手复帽法;
(6)接触紫外线时穿戴防护器具;
(7)锐器伤后即挤血、流水冲洗、消毒并上报等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门诊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情况比较显示:培训后护士职业防护行依从性显著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戴手套的防护措施知识认知及执行能力在较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感染科门诊护士范文第5篇
摘 要:目的:为避免门诊患者院内交叉感染发生和及时分流救治,提高儿科门诊的工作效率,更好服务患者。方法:设置专人对儿科患者进行初检分诊,并比较未设置与已设置儿科门诊分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未设置专人分诊儿科患者及家属满意度76%,设置专人分诊后儿科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为96%。结论:设置专人分诊,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
对急诊患者能及时就诊;
对传染病患儿及时隔离,防治交叉感染发生;
缩短了普通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了门诊分诊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
门诊护士;
分诊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儿科门诊分诊护士的预诊、分诊工作良好的表现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形象及经济效益。在基层的县级医疗单位中比较缺乏儿科专科医生,而我们医院有儿科的专科医生,长期存在患者多、家属多、家属急、患儿哭闹、就诊环境差、门诊医生少等问题;
由于儿童抗病能力差,易患多种传染病,并且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所以要安排患儿及时、准确的初检;
要给患儿创造良好的就诊氛围.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8(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