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15日在微博上发帖称,身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的网友“零度以下”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大篇幅抄袭了他此前的论文,“甚至举的例子也雷同”。之后,“零度以下”做出了坦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硕士论文【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15日在微博上发帖称,身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的网友“零度以下”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大篇幅抄袭了他此前的论文,“甚至举的例子也雷同”。之后,“零度以下”做出了坦诚得令人惊讶的回应:“本人硕士论文抄了,学士论文也抄了。为了避免再抄袭,五年里再没有写过论文,并在同事中郑重宣告放弃参评教授。你可以继续指教。”
与禹晋永结缘被盯上
“珍惜生命,远离禹博”,15日中午时分,吴丹红(网名“吴法天”)在微博上调侃说。两个小时前,他发帖称,网友“零度以下”“2007年郑州大学取得法律硕士,其硕士论文《试论传闻证据》,大量抄袭了我在2004年发表的《传闻证据规则研究》一文。虽然个别地方标注了参考拙作,但全文不标出处甚多”。
公开资料显示,“零度以下”真名王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郑州《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杂志副主编,而吴丹红恰是“禹晋永事件”中禹晋永的“反对者”。至于引发吴丹红对“零度以下”关注的,正是因为王冷不久前采访了禹晋永。
两篇论文确实大面积雷同
吴的微博引来不少网民“围观”。根据他的提示,记者在中国期刊网的硕士论文数据库中找到了“零度以下”的硕士学位论文《试论传闻证据》,并与吴的论文《传闻证据规则研究》作了对比,确实发现了部分雷同的内容。
比较明显的是,在论文第四部分第三节探讨“可供我国选择的传闻证据规则的立法模式及例外设计”时,其所提出的“在先前审理程序中作成的证言”、“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采纳该传闻证据”等五条原则,与吴丹红等在《传闻证据规则研究》的第三部分“传闻证据规则的建构”中所提出的六条原则的后五条近3000字的内容完全相同。
此外,论文第一部分第一节有关“传闻”概念的界定等部分内容亦与吴文雷同,甚至第二节论述“传闻证据的形成过程”所使用的案例与分析也与吴文相同。
抄袭者的坦诚令人惊讶
硕士论文范文第2篇
硕士论文致谢词范文
论文结束在即,以下是我最后写的致谢词:
几经彷徨求索,论文终于得以完成。回顾自己将近二十载漫漫求学路,记忆里充满的是诸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快乐相伴,在此我要向他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导师潘国荣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从我进入同济大学读研深造伊始,潘老师就对我严格要求,并帮助我开展顶管智能导向的研究课题,从程序开发、系统调试、工地实践一直到论文完成,每一步的进行都离不开潘老师的精心指导与亲切关怀。尤其是在江苏镇江工地系统维护的半年里,潘老师多次赶赴现场指导,并且经常关心工程进展情况以及我在工地的生活情况,可谓无微不至。潘老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务实忘我的工作作风、宽以待人的处事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王卫安老师、鲍峰老师、程晓军老师、王解先老师、王穗辉老师、王建梅、徐争农和徒益明等测量系的其他各位老师,将近三载教诲,师恩难忘,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各位老师给了我无价的知识和真诚的关爱,让我见识了测绘科学研究领域的精华。
感谢上海基础公司研究所的丁东强和钱美刚两位队长对系统在江苏丹阳取水工程中顺利应用的支持,以及卫冠国师傅、赵卫师傅以及其他工地测量组的兄弟们。在长达半年的系统维护期间,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你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工地里的生活很苦,期间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大家的合作努力下很多困难都我们一一克服,和你们在一起工作的期间真得很愉快。
感谢业已毕业的博士师兄谷川,硕士师兄陈晓龙和我的同门赵鹏飞、范祖贵,以及师弟孔宁、王智、张鹏、李怀峰和小师妹雷婉南。在论文的准备期间,是你们对论文给予进行理论性的指导,是你们多次关心论文完成进度,是你们与我一起不厌其烦地调试程序、系统测试,是你们时时刻刻支持着我能顺利完成论文。将近三年来,土木大楼B614教研室里认真的科研氛围以及快乐的学习气氛让我深深怀念不忍毕业离去。
感谢2007级测量系研究生班的全体同学们,读研期间能和大家朝夕相处真的是一件十分愉快开心的事情。学习之余我们会一起篮球、一起足球、一起春游以及一起参加党组织活动……因为你们我在同济大学的研究生期间充满了欢乐和笑声,是你们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记忆。
感谢我亲爱的室友卓杰、汪黎栋和张俊杰。无论是在沪东校区还是彰武校区,你们兄长般的关怀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使我远在他乡求学之余生活依然能够丰富多彩。
还要感谢我的好友王进锋、贺鹏、孙伟伟等在论文写作期间对我的鼓励与关怀,谢谢你们。
求学多年,即将走入社会参加工作之时,最最需要感谢是我的亲人,感谢你们的无时无刻不在的鼓励和支持,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感谢答辩委员会的各位老师和专家们对我的论文提出的宝贵建议,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开拓了思路。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词
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除了我自己一年多来的潜心学习和研究之外,也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
所以在这里,我要对帮助我完成论文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对我的导师——任远教授,表示我最由衷的感谢,感谢任老师在我攻读硕士学位的两年中对我所付出的一切心血。两年前,我从一个门外汉,在任老师潜心的教导下,成为一个热衷于中国纪录片的内里人。任老师身上的责任和热情深深的感染着我,并让我为之动容,他老人家让我觉得在学术和人生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会时刻牢记他老人家的教诲。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尽管他老人家年逾古稀,但身上时刻焕发的活力和热情让我觉得他是那样的幽默、和蔼可亲,每周我最喜欢的就是跟他老人家在南食堂一起吃一顿韭菜陷儿饺子——感觉像一家人,亲手为他端一碗汤或者倒一杯水,就让我觉得很开心,很幸福。谢谢任老师!希望他老人家与师母能身体健康、永远年轻!
还要感谢让我深入纪录片制作一线的段鸣镝老师。尽管我之前有在电视台的工作经验,但纪录片制作对我而言还是一片很新鲜的领域,尤其是大制作的精品节目。段老师让我带领摄像和助理独闯三峡,这不仅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一个新人莫大的鼓励,他的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深深折服。纪录片《灵渠》的最终完成,不仅是一段回忆,更是我成长的见证。
此外,还要感谢著名导演廖烨老师,他为我打开了一个认识问题的全新视角。
感谢电视系王晓红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感谢朱羽君、叶凤英、高晓红、赵淑萍、张雅欣、任金州、何苏六等老师对我学业的教诲,感谢电视系张龙老师对我的关心。
感谢我的师姐05电新硕士李奇,谢谢她对我无私的帮助。
还要感谢我的同门王凌岚同学。
感谢在这两年中陪我一起走过的06电视新闻的所有同学,感谢:秀龙、陈申、金铭、涵方、一楠、郭杨、林凯、大伟、老贺、晓宇、晓栋、范老师、勇老师、姜泓等等,感谢所有认识的好同学们!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是我努力和学习的动力,感谢他们为我所付出一辈子的辛劳,感谢我的妹妹,感谢我的朋友和亲人。
感谢苏醒,感谢她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我的硕士论文致谢词
春华秋实,寒暑三易,仿佛不经意间,我的读硕生涯就要结束了。三年来,给我帮助的人太多太多,令我感动的时刻数不胜数,岁月的脚步依然匆匆,我会把每一份关怀,每一份勉励都铭记、珍藏,把它们当作我生命河流中那朵最晶莹的浪花,记忆宝库中那颗最灿烂的珍珠。
三年来,我在书籍的海洋中愉快的畅游,在知识的高峰上且唱且吟,几载寒窗苦读教会了我许多,也使我坚定了继续沿学术道路走下去的决心。如果说这三年的学习有什么稍微值得拿出来的成果的话,我希望是这篇投入了我不少精力的毕业论文。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刘**教授。三年前是老师将当时学术上懵懂无知的我引入了国际**学科的巍峨殿堂,三年来同样是老师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老师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自强奋斗的人生哲学,严谨进取的治学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将是我今后生活工作中永远的榜样,是防止我学习上迷失方向的指路航标。此时此刻,老师日常对我的关怀帮助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令我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师恩深厚,不敢言报,唯有今后以百倍热情工作、学习,力争有所建树,以报师恩于万一。
**大学**学院国际**系是我三年来学术上的精神家园,这里活跃的学术交流,前沿的思辨研讨常常使我流连忘返,沉浸其中。尤其要感谢王**教授、刘**教授、黄**教授和许*教授,几位老师言传身教,道德文章并重,更是在本文的开题、预审中给我许多可贵的指点和有益的启发。
我的周围是一群有志青年,他们终日沉湎于学术,偶尔也青梅煮酒,纵论天下。感谢你们,我的兄弟姐妹!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每一次选择的全力支持,使我得以按照自己既定的人生航线前进。
三年短暂,未来漫长,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奋勇前行……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模板
致谢
硕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
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有实力的国家都在追求科技制高点。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从源头上要提高教育水平,尤其是工程教育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如浪潮般一波接一波的冲击着人们的思维,产业变革与结构调整的速度也随之与日俱增,这些都要求工程教育也要随之加快变革的速度。当代信息社会的教育必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教育的办学形态、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教育理念也必将随之改变。于是,工程教育的改革与重塑也正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思考话题。2017年8月,麻省理工学院(MIT)了一份全新的报告,揭示了工程教育在全球的变化发展趋势。并提出了NEETProgram“新工科教育转型”计划(NewEngineeringEducationTransformation,简称NEET)[1],由此代表美国教育改革的最新发展方向。报告围绕“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思索“具有普遍借鉴价值的基准化培养模式”。此后,MIT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了新工科实践:设立了一个全新的本科城市科学和计划科学学士学位。这是一门结合了城市规划学,统计学,电气工程,机器学习等多学科的全新的科目。同样开始教育改革的还有斯坦福大学,他们了《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在以设计思考理论著称的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牵头下正式启动。这次教育改革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方式,代之以师生为主导,建立全新的开环大学的教育模式[2]。国内也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浪潮中充分地认识到了当前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据新一轮的调查报告称,新产业,新工科人才缺口高达2500万。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必然会带动国家经济的转动,同时也必然带动教育变革。于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3]。之后一段时间,“新工科建设”[4]运动如火如荼,“天大行动”[5]“复旦共识”[6]等会议早早确立了新工科改革计划,并且新工科理念正在形成高度共识。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组成的30个项目群正在加速推进,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智能医学等新工科专业蓬勃兴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等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政策相继出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新工科模式正在成型。[7,8]依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平台,国内高校和各类研究院进行对新工科的进一步优化。而这一系列的新工科改革计划,都是为了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的人才供给源头———各大高校进行改革。而在现在普遍的高校中,大家还是过分地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目创新的能力。以MIT的新工科普及为例子,作为全球范围教育改革的领头羊,他们的一些典型项目,例如:全新工科生命机器(LivingMa-chines)、自主机器(AutonomousMachines)以及城市科学专业,都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多学科交融和面向未来,而不是面向过往的产业科技[9]。而电子通信专业作为一门电子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紧密结合的一门现代信息工程专业,同时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工程类专业,其在新工科的教育改革中也务必做出对应重大的调整。虽然电子通信不是一门新工科背景下衍生的新的工程学科,但是其作为与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最早接触的工程学科之一,必然也将顺应新的教育格局,做出新的改变。尤其对于电子通信专业研究生硕士的培养来说,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在学习中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实践化。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定义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正是企业以及科研院所需要的。这就需要高校能够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具有高度创新实践能力的电子通信专业学位硕士。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设计一个适用于新工科背景下电子通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分类定位的模型。
二、培养目标分类依据以及做法
在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培养过程中更多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学手段也多以书面互动为主,而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所忽视。近年来,专业学位硕士教学领域,已经加大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加强,并且适当减少了理论课程的比例。但是由于传统思维惯性比较大,显示的教学条件又有约束,实际操作中很难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培养并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固然各大高校在悠久的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电子通信专业完整而稳定的理论教学体系,但是照搬这些体系则很难满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难以符合企业社会的要求。业内被公认为工程教育的“领跑者”的欧林工学院,在过去的多年内其毕业生起薪高于麻省理工等一系列名校并有许多学生在著名的大学攻读研究生,他们对于学生的选拔主要基于学生实践项目的数量与质量,而且他们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25-35个工程项目。他们就是用这样独特的方式创建工程教育改革的“实验室”[10]。而在我们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将重点放在项目的完成度上面,而不是盲目追求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动手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互联网以及电子企业百花齐放的当今,企业对学生的能力也有一系列的要求。根据调查发现,在基础学科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创新实践能力等重要个人素质因素中,新兴的互联网电子通信企业最为看重的就是创新实践能力与专业学科知识,其次是基础学科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等。而且还存在一个问题,目前的研究生将来走向社会,我们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的需求挂钩。与学术型硕士相比较,专业型硕士相对来说更加符合企业公司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是为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而学术学位研究生更加看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但是目前还有一些院校在培养专业学位上定位得十分模糊,在对电子通信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的时候还是单纯套用学术型的培养方案模式,依旧使用一样或者是差别不大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或因教学资源的限制,将两种学位的研究生一起无差别培养,这就体现不出专业学位硕士的特点。在新工科背景下,为了突显电子通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型的特点,我们需要对接与学术硕士不同对接目标,对培养目标进行分类与定位,并完成培养模型的界定。[11]
(一)与企业需求对接
我们在构建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分类模型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新工科背景下企业对电子通信专硕研究生的具体需求。“从企业角度出发,更看重学生哪些能力?”,这个问题有人做过相关研究[12]。为了更具体的分析电子通信专业学位硕士的问题,我们做出一系列调研,并以抽样文件调查的方式在厦门市做一系列调查。调研对象分别为软件园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厦门某综合性大学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共问卷150份,有效回收124份,回收率为82.6%。并随机抽取其中100份做数据分析。调查问卷中列出了研究生多方面的个人素质,由填写者按重要性勾选其中的4-5项,做为企业对电子通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个人素质要求的排序。并将重要性由得分表示出来,得分高低与重要性成正相关。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最终的结果显示,个人创新能力的优先度得分最高为4.04分,个人实践能力与专业技术知识分别以3.85与3.42的得分位居其后。在100份的调查报告中,排在第一位的44%是个人的创新能力,25%的是个人的实践能力以及图1企业对电子通信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力的重视度24%的专业技术学科知识。可见在当前的背景下,企业需要的是有着过硬专业知识并且有着极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生。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换代极快,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强大的创新思维和积极的实践能力,而这也正是“新工科建设”工程所追求的目标。在此背景下,高校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也要真正做到着眼于未来,真正面向一线行业软硬件产品研发、集成、管理等不同岗位的素质要求。才能让学生在就业后可以迅速适应产业环境,实现学习和就业的迅速对接,实现培养目标规格与企业职业化高端人才规格的紧密结合。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通过建设多元办学格局,着力激发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在研究生培养的期间,在完成理论知识课程以及专业知识课程之后可以到与学校相互合作的电子通信企业去实习。加深学生对于企业需求的了解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并且由企业保障研究生实习阶段的实习薪水,并适当设定弹性薪水以激励实习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保障了学生在实习阶段的生活费用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两者可以共创产学“实验室”。或有企业出资,校方出场地。或是两者共同斥资在高校内打造真正器材齐全,产学结合的校企“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接触到更好的条件来研究学习。企业的项目也可以有学生参与,加强学生的项目能力。真正做到像欧林工学院模式一样的:打造工程教育的“实验室”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也让高校方面接触到更多企业类项目,更好地将知识灵活化、实践化、实用化。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5次对接会上的报告,也强调新工科模式中必须大力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必须由政府搭台牵线,支持企业与高校相互对接,实现共建共享科研成果。同时也凭借电子通信以及互联网产业最新的前沿需求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将社会优质资源转化成为研究生的培育资源。最终在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中同步实现现代产业学院的变革,做到深度产教融合。[13]
(二)与职业认证对接
职业资格认证,可以证明个人有某职业领域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包括基本知识,基础技能与工作技术等方面,是国家以及行业对于申请人所属的专业的理论知识与能力的认可。也是在单位招聘、鉴别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可以让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有参照标准。对于研究生或是应聘者来说,这也关乎着自己就业竞争力高低的问题。所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社会以及企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当今这样一个智能时代中,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一次次迭代。而我们为了在新的不断迭代的科技发展中,作为电子通信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必须还要做到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相互对接来健全工程硕士的培养体系。要以职业资格认证为牵引,建立电子信息领域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工程硕士教育培养目标分类应与职业认证对接。为了建立科学可行的职业资格认证衔接培训体系,在分析现有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了相关调研[14]。就电子信息行业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种类大致有:电子工艺工程师、电子设备工程师、应用电子工程师、电子信息工程师与电子工程师。他们分别有着不同的要求以及不同的级别分类,在级别分类上大致分别助理级、一般级、高级这三个档次。我们可以将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分类,并进行能力描述。依据实践能力标准,开展研究生实践能力培训,进行分级认定。从而做到将培养体系与职业资格证相互对接。由研究生选择其不同的研究方向,界定不同的类似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通过项目的完成度,或者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对学生进行评定。
三、培养目标分类基本做法
为了真正做到与企业需求对接以及与职业认证对接,我们将工程硕士的学习培养的整个周期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步我们定为理论学习环节,第二部分则定为综合实践训练环节,还有最后一部分便是企业实践创新的环节。这样便将工程硕士学习阶段分为三大阶段:课程学习、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创新,这三阶段针对不同的分类培养目标都要有不同侧重点。课程学习: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按照不同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制定不一样的课程体系,加入一系列新兴科技技术的课程以及更新旧的精品课程的教学方式,拓宽课程体系的课程数量,让学生们做到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从而选择不同的课程。在课程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自己独立思考,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且应当在课程中多加入实践环节,让学生不再拘泥于理论课程,转而向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让学生们做到可以多元深入发展。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的过程中,对应学生的长处以及他们选定的研究方向或者兴趣爱好,给学生们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让学生们在实训中以及课余自主地发展这方面的实践能力,技术以及其理论知识,做到各有所长,各自的研究方向以及学习定位来决定彼此的工作任务,并且在工作实训的同时做到完善自我的各个方面的技术以及能力知识上的不足之处。企业实践创新:根据学生前两个阶段所积累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实训经验,在企业实践创新阶段,不管是在校企“实验室”还是作为实习生到企业中去感受企业工作,都可以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定位。做到完美地与企业需求相互对应,做到硬件对硬件,软件对软件,甚至不同的软硬件由不同的学生来负责。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角色定位以及对应的职能,真正做到与企业的需求对接,做到类职业资格证一般被企业所认可接纳。
硕士论文范文第4篇
正文:宋体,小四。
三级标题采用 1. ,四级标题采用 ( l ) ,如果标题少于四级,二级标题可直接用 1. ,二级以下标题字体、字符同正文:宋体,小四。
[序号] [原作者国别]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中文译者. 中文本的出版地:中文出版者或中文报刊名,出版年. 或年卷期号. 或出版年月日(版次).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名[A]. 论文集主要责任者. 论文集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年月日/引用日期(任选).
(l)中文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中文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J]. 刊名,年,卷,期(号).
(3)中文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N]. 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硕士论文范文第5篇
【硕士毕业论文自我评价范文一】
研究生毕业时,我27岁。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只是一个高三刚分了文理科的中学生,现在想起过去的这一切,忽兮恍兮仿佛只是过了几天。在这段时光当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莫过于研究生的三年,其中有三点值得被永久地记录,留待后人的评价。
第一,研究生是要做研究性的学习或工作的。这一点我在考研前就已经确认无疑,并最终通过三年的学习将其证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毕竟学不完,到了研究生层面,已经不在于得,而是要学会判断舍去哪些以及如何去舍。如果不能够坚持专注的进行研究,那么这三年无疑沦落为了本科的翻版;如果仅仅为了掌握一些知识或者技能甚至技巧(固然也重要),那研究生的价值仍未被有效开发。只有通过研究性的学习学会独立的思考,这三年才算物有所值,学到了真东西,也不枉那么家人和朋友那么多年无言的支持和默默的期望。
第二,人要习惯于多读书。高三分班的时候,当时的班主任祝渊博先生曾寄语予我:要多读点书,让才华内敛,精气外蕴云云,这句话到今天为止我依然在不断的琢磨。由于我当时在学校里,各方面的专业表现都比较突出,老师可能担心我过早沉迷于外在语言性的表达而忽视了精神自我的实现,恐于成长不利,故有此言。所万幸的是,后来的这十年,我逐渐学会了思考并让自己安静下来,在喧闹的环境当中发现进步的可能性,所以一部分时光与书为伴,自己不觉烦躁且乐此不疲。估计这种情况也会持续以后的余生。
第三,要能明白别人对你的好是什么。这里也有意想做一个相对于论文答辩而言深度的致谢。因为答辩最后每个人都要致谢来致谢去,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10年前传播系成立,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5年前,开始招收研究生。如果没有王国宾教授在2001年的教学改革、和张朝霞教授这么多年来、他们一起对艺术传播系的悉心呵护与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我想我不可能有今天,我所有的可能性也将化归为零。毕业论文成稿和研究生学习的跨度虽然并不长,但是这个学科给了我机会,并且给予了我10年的滋养,也让我知道了以后要走向何方。一粒砂可以看到世界,一朵花可以看到天堂,我们一起走过了10年,我也有信心在接下来的10年里,和这个学科、和大家一起成长。
这三个方面既是自己对之前经历的感悟,也是对以后人生的希望。在研究生阶段,自己学会了做减法,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不足,希望今后能将这种学习的状态保持下来,持续的有所提高与进步,以便能帮助更多人、更好的回馈于社会。
【硕士毕业论文自我评价范文二】
自2011年北上至此求学,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辗转反侧感受良多。借此空白略作总结,往后不再赘述。
推荐访问:硕士论文 五篇 硕士论文【五篇】 硕士论文(精选5篇) 硕士论文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