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主播合同【五篇】

时间:2024-01-12 16:57:02 来源:网友投稿

主播合同范文第1篇关键词:地方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合力2018年3月,中央三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合并成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这之后,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积极跟进,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播合同【五篇】,供大家参考。

主播合同【五篇】

主播合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方广播电视台;
新闻传播;
合力

2018年3月,中央三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合并成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这之后,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积极跟进,省级电台、电视台合并成立了省一级广播电视台。紧跟中央和省级广电媒体步伐,地方广播电视机构随后也开始了整合,地方广播电视台相继纷纷成立。随着地方广播电视台挂牌运行,整合后的地方广播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中如何发挥合力作用,这就成了摆在地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人和地方广播电视台从业人员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谈到不同媒体传播合力的形成,笔者认为:不同的媒体,其传播的方法、传播的手段、传播的形式不同,但要形成传播合力,其传播的目的、传播的目标、传播的内容要相同。每逢重大事件、重要主题内容的新闻报道,刊载、播出的时间也要统一。不同的媒体,只有传播内容统一,传播时间同一,媒体传播的频次才能叠加,被受众关注的可能性才会增加。加上各媒体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受众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接收到相同的传播内容。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与纸质媒体相比,电台、电视台都属于电子媒。但是,电台、电视台的传播手段却不尽相同。电台使用的是声音符号,“短平快”是其特点。电视台则以图像为主,直观、形象、生动是其特质。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合而为一了,怎样才能使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在新闻传播中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协同一致,相得益彰呢?笔者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采编播实行“三统一”

“三统一”指的是:新闻宣传报道方案统一制订,这是新闻传播形成合力的基础。记者、编辑、播音员统一调配使用,这是新闻传播形成合力的人力因素。新闻报道稿件在同一时间统一播出,这是新闻传播形成合力的前提条件。

1.1采访报道方案统一制订

在不同的时间段和时间节点,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要突出某个阶段的新闻报道重点,就要有的放矢地制订好采访报道方案。对主流媒体来说,一个个精心制订的采访报道方案以及这些方案的付诸实施,是提升新闻传播影响力的基础。整合后的地方广播电视台根据上级下达的新闻宣传要点,结合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统一制订采访报道方案,这是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新闻传播形成合力的重要因素。方案是行动的指南,只有采访报道方案统一了,并且按照方案进行部署,才能有效杜绝步调不一、各吹各调的现象,从而确保新闻传播声像一致,内容一体,同心协力,同向同为。

1.2采编播人员统一使用

新闻传播形成合力,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两台”合并后,记者、编辑、播音员要尽快实行统一调配使用。特别是处在一线的记者,必须改变以往单一媒体采访者的身份,尽早成为能够驾驭广播、电视等多种采访工具的从业人员。因为,随着媒体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只服务于单一媒体的记者将不复存在。由于形象原因,一些广播播音员不太合适在电视新闻播报中出现,但其声音条件好,可以为电视新闻稿配音。这样将会大大加快电视新闻稿特别是重大主题、重要事件电视采访报道的制作过程,尽量做到电视新闻与广播新闻同时播出,以增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在采编播人员统一使用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激励更多的一专多能人才脱颖而出。而综合性人才的涌现,也为采编播人员的统一使用铺平了道路。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多面手及综合性人才的作用,其结果是人员数量没有增加,但人员队伍整体能力提升了。这对于地方广播电视台迅速形成新闻传播合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

1.3新闻报道稿件统一同时播出

按照统一制定的采访报道方案采制的新闻报道稿件,如果没有在同一时间统一在广播、电视媒体上播出,其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将会减弱。因此,围绕同一个新闻报道重点,采访并编辑成型的新闻报道,一定要安排在同一个时间里,统一在广播、电视媒体上播出。做到同一时刻,广播有声,电视有影,同步同调,共同发力。因为遵循同一主题采制的新闻报道,在相同的时间段,统一在广播、电视媒体上播出,这会形成传播浪潮,产生“轰炸式”效应和“集中式”效果,势必有效增强新闻传播的影响力。重大、重要的新闻报道稿件同时统一在广播、电视媒体上播出,这是合并后的地方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形成合力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实现互动联动

地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合并之后,将原先各自相对独立的广播、电视媒体整合,广播电视成为一家。合并成立的地方广播电视台,要在新闻传播中进一步强化影响力,就要从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出发,做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相互呼应,联动共振。在电台、电视台没有合并之前,有时为了新闻宣传的需要,“两台”新闻节目也有互动,但往往也只是短期行为。广播电视台的成立,意味着这种互动要长期化、常态化、任务化。如在新闻节目中,相互预告对方新闻节目中的重要内容;
再如在同一时间,相互介绍根据同一主题内容采制的稿件,等等。日常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不但要互动,遇到重大事件和重要主题的新闻报道还要相互联动。所谓联动,就是在同一个时间段,针对同一个主题内容采制完成的新闻报道,必须要安排在同一个时间里播出,有时还要统一追踪或连续播出。两种媒体的新闻传播向着同样一个目标前进,同频同振,同时发声,同向发力,这就大大增强了新闻传播的能量,也使新闻传播合力的形成有了实实在在的平台,并逐步落到了实处。这里还要说的是,新闻报道同时播出,这里的“同时”,并不一定是同时同分播出,通常情况下是指同一天播出。因为广播媒体的听众收听习惯与电视媒体的观众收视习惯不同,所以,两种媒体新闻节目每天播出的时间不尽相同。但如果是广播、电视媒体共同在做现场直播,广播、电视媒体就做到了同时同分同秒一起播出。新闻传播形成合力,是说广播、电视媒体在传播方向上要求一致,传播内容上要求相同,重要稿件播出时间上要求统一,但广播、电视媒体在传播方法上并不一样,因为它们是两种媒体,使用的传播手段毕竟不同。同样的新闻报道内容,新闻报道播出时间相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广播、电视媒体充分利用各自的传播优势,都把传播技艺发挥到极致,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优势互补,这对新闻传播形成合力将起到很好的技术保障作用。

3地方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合力形成的实践

主播合同范文第2篇

首先,陕西广播电视台目前采用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与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可以使节目专业化,形成专业化的生产格局。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也被称为中心制。这种资源配置可以根据节目体裁设置新闻中心、制作中心、节目中心等,并可以根据各种资源的专业分工不同,由各中心统一调配,达到提高陕西广播电视台内部的专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广播、电视采编队伍两栖报道,突出广播现场连线优势。陕西广播电视台成立后,组建新闻中心,采用一个平台、一体化运行的模式,实现广播、电视在新闻采编上的资源共享,防止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广播具有传播迅速快、便于应急、移动性强、制作成本低等独特的优势,这些都是电视不能取代广播的。目前,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们在采访时遇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需要将第一手消息在第一时间内播发出去,通常采用广播现场连线的方式。广播现场连线不受栏目、时间的影响,新闻记者只需要一部普通的手机就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现场接进直播间,通过电波将现场呈现给收音机前的广大听众。而如果采用电视连线,则需要配备3G设备或者电视转播车,技术复杂、成本消耗高,况且在播出上还会受到栏目、时间的限制,并不能在时效性和成本消耗上取胜于广播。因此,突出广播现场连线的优势在新闻记者采访时极其重要。

最后,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相互融合。陕西广播电视台自成立以来,为打造知名播音员、主持人,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势组合,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换岗,互相融合,让其成为采编资源整合的突破点。这样,可以使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全面了解广播和电视各自的特点,并能灵活主动地运用它去从事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创作,成为既懂广播又懂电视的复合型人才。

二、陕西广播电视台采编资源整合的未来趋势

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使之超过原有电台、电视台的优势,并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媒介,是每一位陕西广电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第一,实现“中心制”的资源整合模式。笔者在上文中提到过,陕西广播电视台目前采用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与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这种模式具有它的优越性,但同时具有不足。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频率、频道专业化,这样就会导致所有频道、频率什么样的节目都要播,什么类型的节目都要生产,形成内部竞争的格局,以达到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那么,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如果可以完全采用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的方式(“中心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实现专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种方式可使广电实体内部的各种资源由专业分工不同的各中心统一调配,频道作为编播载体由宣传管理中心统一管理。[3]从而,可以实施科学的内部考核制度,把市场竞争的压力分配到各中心,以提高内部员工的创作活力和工作热情。

第二,要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实现广播、电视共同发展。两台合并后,实现一组记者采访,广播、电视两个窗口播出的模式。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一稿两用的问题成为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每一名新闻工作人员都必须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广播新闻稿件主要以听为主,电视新闻稿件则主要是听与看的结合。这就决定了广播新闻稿件在语言的描述上要更精细于电视,要用语言的艺术呈现给听众画面感。而电视新闻稿件则需要用简练的语言辅助补充画面,其文字内容不应与画面重复。但在目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记者先制作完电视新闻稿件后,将该篇稿件不加修改的移植到广播中去,完全不考虑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不同特点。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影响了广播新闻稿件的质量,也削弱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遵循广播的特点和传播规律,新闻稿件写两版,并同步制作稿件。另外,广播具有很强的伴随性,许多受众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没有时间去读报纸、看电视,而广播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可以随时提供给受众信息,而受众也只需要一部价格低廉的收音机便可以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而电视的播出设备、接收工具技术复杂、成本较高,与广播相比,在节约采编资源方面不占优势。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广播的资源优势,实现广播电视共同发展、壮大。

第三,实现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相互融合,需建立长效机制。目前,陕西广播电视台的部分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已经打破广播与电视的界限主持节目,但整体上,两者还是分开管理。在今后的逐步融合中,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人才库,收录、共享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信息,比如: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特长以及音频、视频资料等。当某一档节目需要主持人时,可以在人才库中进行选择,打破广播和电视的界限。其次,也可以确立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定期相互交换工作岗位的制度。让相同类型节目中的广播人和电视人在相互交流学习中,进一步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增强自己对节目的认识,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水平。另外,还可以为知名广播播音员、主持人量身打造电视节目,为知名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量身打造广播节目。这样可以使两者更好地融合,合理利用多种媒介资源,打造有影响的媒体人物,扩大他们的知名度。

三、结语

主播合同范文第3篇

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发展现状

随着当前社会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加,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注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的创新工作,但是在实际的运行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对受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的。当前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知识水平较低,综合素质水平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播音主持的声调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的重要标准,为了提升实际的播音效果,需要对播音主持人的语速以及声调进行调整,从而提升播音主持人播音感染力。由于当前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模式发生了变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长期受到传统播音主持模式的影响,没有对相关的播音模式进行创新,严重偏离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化的要求,从而降低了社会受众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吸引力。

二、完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的有效的对策

(一)实现播音主持的多元化

实现播音主持的多元化是完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的关键,随着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的要求较高,此时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播音主持,以此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当前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随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其中涉及的范围也较多,在播音主持题材的选择上要注重题材的多样化,保证后续策划环节的顺利进行。在实现播音主持的多元化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标准,在实际的播音主持的环节中严格按照播音标准进行播音,是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规范性的重要举措。同时,要充分结合当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实际特点提升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认同感,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有机的结合,为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奠定基础。

(二)实现播音语言的规范化

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的关键是要实现播音语言的规范化,在实际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环节中,播音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是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的关键环节,需要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加强播音主持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标准,充分结合当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实际情况对其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进行规范,并注重日常的培训环节,采用模拟现场的方式开展突发事件的训练活动,针对在实际训练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尽心纠正,从而有利于提升播音主持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注重提升播音主持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在真正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才能提升播音主持人的播音水平,使受众达到情感上的升华[1]。

三、完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创新的有效对策

(一)注重保持亲和力

注重保持亲和力是完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创新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播音环节中,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环节中,为了提升受众的吸引力,要在播音主持的语言上进行改进,通过使用具有亲和力语言的方式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实现媒体传输的创新性。当前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顺利运行的关键是要与受众进行及时的互动,只有在实际的互动环节中才能了解受众的需求。同时,在与受众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重适应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使受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注重保持个性化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正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有效的实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创新,在进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环节中要注重保持个性化,在播音主持语言的表达上要尽量选择风趣幽默以及受众所易接受的语言,根据自身播音主持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培养具有自身独特的主持风格,在播音题材的选择上要注重题材的新颖度,针对不同地区文化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地方文化的差异。在进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前期准备阶段,要深入到社会群众中去,将受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热点融入到播音主持环节中,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播音主持人的播音主持水平[2]。

主播合同范文第4篇

一、师范类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普遍问题与优势分析

(一)存在的普遍问题

1.师资力量严重短缺。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教学人才的严重匮乏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学历教育本身就发端较晚,而播音主持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更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一所高校有能力培养该阶段的人才。而现在全国公办高校绝大多数要求应聘教师岗位者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这就直接导致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教师人才供给上的严重不足。为应对这一情况,各大高校采取的普遍做法大致有两个:第一种做法是其他专业教师纷纷转行。第二种做法是聘请当地媒体的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填充到教学团队中来。通过以上两种做法,在教学人数上看似满足了教学的要求,但是问题依然明显。首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技巧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一个学科,很多知识是需要教师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给学生的,而这远非一个半路出家的教师能够做到的。其次,媒体兼职教师往往长于实践而短于教学,且人员流动性极大,教学时间上没有保障,调课、停课的情况时有发生。

2.硬件投入尚显不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培养特殊人才的专业,在专业培养上需要投入较高的教育成本,教学上应该具备视、听、录、摄、演、控等全套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然而目前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许多师范类高校的资金和硬件投入都稍显不足,绝大多数事实上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办学所需的硬件条件。

(二)具备的特有优势

1.综合性的学科资源优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各师范类院校中的纷纷设立,正是其向综合性高校转型过渡的一个重要表征。而师范类高校的学科综合性资源优势则刚好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动力,其往往具有一般专业院校所不具备的学术资源,师范类高校具有一个学科齐备、文理兼具、人文及自然科学学风浓厚、各类人才聚集的校园环境,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得以合理运用、学生可以自由汲取,那么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将拥有一个得天独厚且绝对必要的强大后盾。

2.师范类的教书育人专长。师范类高校在师范教育方面的专长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或敢于想到将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与师范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努力尝试培养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教育人才。拥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绝对专长的师范类高校应该勇于探索,大胆迈开播音主持专业多层级教师培养的脚步,确立并制定以师范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水平教育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各级各层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教学需要,同样为学生就业指引一条全新的道路。

二、有关师范类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新思路

(一)开展通识教育,重视通才培养

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

1.师范类高校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决定的。我们已在前文中探讨过播音专业高等教育当下普遍存在的师资短缺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又绝非一朝一夕间可以完成的,想要仿效和借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办学模式,更加侧重播音单一学科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打造播音与主持“专才”,这一做法在没有充分师资保障的师范类高校中恐怕难以实施。而与此同时,综合师范高校中专业种类多,其他学科专家、教授充足的优势则恰恰为播音专业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复合学科背景。如果学校能够结合自身已开设专业,与播音专业有机融合,拓展人才培养方向,合理进行通识课程设置,为播音专业学生提供宽广的学**台,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学生就业的覆盖面由广播电视扩展到社会中所有与有声语言相关的行业,如场馆解说、婚庆主持、公共场所信息播送员、企业或公司新闻发言人等等。可以说,以学校综合性的学科资源优势为支撑的通才培养,恰恰弥补了播音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且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这一劣势,为师范类高校播音专业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路。

2.专业自身发展与行业的需求共同决定的。与“专才”相比,“通才”不只具有专长、通识、整合、态度、人际、观念、创意等,还往往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和发挥。播音专业学生通识教育过程中深入的学科交融性,恰恰是播音专业本身的培养目标和性质决定的。涉及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已经在学科体系构建的同时被考虑到,并且不断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总体来说,播音主持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一项相当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培养出适合市场和媒体需要的主持人、播音员才是本专业的生命线。师范类高校播音专业的发展应该积极探索通识教育、通才培养,时时以新的定位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探索播音师范教育,培养多层次专业教师

1.在低年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育学课程同步展开。

2.在高年级,开设播音教育方向教师通道班。在师范类高校中开设播音师范教师通道班的想法同样是在结合了对师范类高校自身优势、市场需求、学生就业等情况后综合提出的。社会对于播音主持教师的需求,以及对有声语言艺术知识的渴求不仅仅局限在高等教育领域,同样体现在社会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年龄段之上。全国各地普遍开设的形形的“青少年口才培训”“小主持人培训”等等就是鲜明的反应。

主播合同范文第5篇

广播跨地域合作的新特点

1.围绕重大主题报道的合作成效显著

围绕同一主题或某一重大事件,整合相关地区广播资源,进行联合采访报道、联合直播、连线报道,这是广播跨地域合作中最常采用、最能体现广播特点、运作最为成熟、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方式。通过跨地域的横向、纵向的相互合作,不仅可以对重大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报道,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赢得先机,而且可以有效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成本,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

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全国各地电台纷纷展开与四川当地电台的合作,使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地震灾区的受灾信息及党和政府开展抗震救灾的情况,从而使得各地广播电台在对灾区抗震救灾的报道中一马当先,领先于当地其他媒体。又如围绕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全国140多家广播电台共同成立“全国奥运广播联盟”,实现了直播信号共享、报道资源共享、节目共享、沟通资源共享,为全国广播界共同做好奥运报道奠定了基础。

2.区域合作由浅层合作向深度合作推进

广播跨地域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十年代,一些地方广播就已经建立了横向的稿件交流合作机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异军突起,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对信息需求的扩张为广播的跨区域合作提供了契机。

同时,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广播媒体为了改变在同报纸、电视和网络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加强相互间的合作,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广播整体社会认知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这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2004年,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淄博等地电台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半岛城市联盟,联合打造《半岛城市新闻》;
2004年,广东电台开始与地市合发展;
2006年底,天津区县广播联盟正式成立……

早期广播的跨地域合作,往往是浅层次的,大多仅仅是新闻稿件或节目的交流,而在市场开发、广告经营、品牌打造、新闻策划、人才交流等深层次合作方面有所欠缺。这种浅尝辄止的合作方式对提升广播整体社会认知度的作用显然是有限的,结果就是很多区域性广播联盟要么半死不活,要么无果而终。

然而,这种状况在最近几年发生了改变。首先,杭州的西湖之声电台率先与余杭广播电视台展开战略合作,打造“丽人广播”,经过两年多时间,在内部机制、员工培训、节目创新与创优、品牌打造与广告经营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2008年初,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在深度合作中屡出大手笔:对上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联手锻造“中国金牌DJ网”和中国名牌DJ大赛;
对下与宿迁市电台展开深层次的战略合作,由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对宿迁人民广播电台调频92.1的节目制作、财务、广告经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经营管理。通过这种深度的紧密型合作,江苏台把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人才资源、节目资源、市场资源、品牌资源注入宿迁电台,使宿迁广播频率融入了省台频率群,做强了宿迁广播市场;
而省电台则通过对宿迁电台频率的整合,实现了五套频率陆续整体落地宿迁,形成频率群,获得了竞争上的优势地位。同时,中央、省、市三级广播,在重大新闻行动、新闻资源共享、媒体资源共享、高管层与业务人员互访、人才培训、广告经营和衍生产业上,以项目为纽带,进行果断的整合与联动,以此推动和放大广播优势,并以多种形式聚集社会资源,使各自的品牌和内容增值。

3.全国范围的合作渐成主流

正如上面所述,广播跨地域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崛起,首先从区域合作开始的。但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对广播冲击的加剧,广播人越来越认识到,全国广播只有联合起来,打造联合舰队,才能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广播在做好区域合作的同时,开始向全国范围的大联合、大合作发展。

2005年5月18日,“中国城市广播联盟”成立,就是这一变化的标志性事件,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80余家城市电合宣布:组建“中国城市广播联盟”,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城市广播品牌概念。2008年,中国广播界在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中展开一次又一次成功合作,也是这种转变的最好证明。相信今后全国范围的广播合作还将进一步扩大与深化。

4.部级电台和省级电台在广播跨地域合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国家电台,是中国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之一;
在中国广播界享有国家旗舰和中国新闻广播第一品牌的至高地位,无论在人才、技术、资源、市场、覆盖,还是在节目策划、节目创新等方面,都拥有地方电台无法比拟的优势。各地的省级电台,在其所属行政区域内,在实力、影响力、制作水平、资源占有等方面,也拥有市县级电台不可企及的优势。此外,他们的危机意识和把广播联合做大做强的意愿也往往更为强烈。

因此,在广播间跨地域的合作中,部级电台和省级电台往往更为积极主动,担当着合作主导者的角色。这种积极主动性,在近几年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和强烈。2008年的全国奥运广播联盟,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利用其独享北京奥组委授权的火炬接力唯一官方音频信号的优势,积极主动发起成立的,从而成就了奥运史上和中国新闻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报道行动,取得了空前的传播效果。2009年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向各地电台发出邀请,发起组建“中国广播联盟”,准备把与地方电台的合作由原来的围绕突发事件的临时性合作,发展成为制度化的合作,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新闻策划、业务培训交流、节目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交流。

广播跨地域合作任重道远

广播跨地域合作方兴未艾,这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各地广播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但是在现实中,广播的合作要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推荐访问:主播 合同 五篇 主播合同【五篇】 主播合同(精选5篇) 主播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