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范文第1篇一、大学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应用的必要性终身体育指的是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应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提高身体素质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体育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大学体育【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大学体育范文第1篇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应用的必要性
终身体育指的是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应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提高身体素质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体育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接受体育教学的内容都不一样,具体来说,可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学前体育和学校体育以及社会体育。而处于学前教育到社会体育的过渡阶段的学校体育,不仅过程跨度较大,时间也非常长,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人接受体育学习的重要阶段、黄金时期。而很多年轻人在毕业之后忙于工作,既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明显不如从前。因此,高校体育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注重学生在校进行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便在毕业之后,这些年轻人也能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并受益终身。
二、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融合路径
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融合路径,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配套设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以及建设一支优秀的体育师资队伍。具体内容如下:(一)完善配套设施现阶段,各高校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原先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校应给予体育教学足够的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体育设施,提升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满足学生对体育基础设施的需要,为体育教学活动在高校开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1.创新工作模式,转变教育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实现学生从被动参与体育锻炼到积极主动参与体院锻炼的转变。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手段,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体育锻炼的快乐,也学到了体育的知识,掌握了体育的基本技能。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大学体育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然而,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终身体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领他们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促进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的提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做好榜样,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展现出自己对体育锻炼的热情,秉持终身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能够对终身体育理念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目的,提升他们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三)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为了使体育成绩考核方式更趋向合理化,高校应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机制,丰富考核手段,不应只把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能够将学生体育学习的各方面都纳入评价体系中,比如学生的身体、心理、体育意识以及技术水平,等等。同时,高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水平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四)建设一支优良的体育师资队伍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今天,高校的体育教学也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身为教师,更应注重自身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水平的提升,打造高质量课堂。
三、结语
大学体育范文第2篇
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建于1952年11月,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
广州体育学院:是华南地区惟一的体育本科高等学府,也是建国以来国内较早专门从事体育教育的院校之一,隶属于广东省人民政府。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
(来源:文章屋网 )
大学体育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学体育课程日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与国外大学体育教育观念相比较,我国大学体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将中外大学体育观念进行比较,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良好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育观念;
比较分析;
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学体育课程日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与国外大学体育教育观念相比较,我国大学体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
1常见体育观念
世界各国将体育教学观念分为健身、快乐、人文、终身体育四种。健身体育。自古以来,人们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强身健体的主要途径就是体育运动,因此,体育课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这逐渐发展形成了健身体育的观念。快乐体育。大学体育课程的实践主体是大学生,在大学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锻炼,学生在亲身感受运动乐趣的基础上,更加喜爱运动,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文体育。人文体育的观念认为大学体育课程不仅仅只传授体育运动的技能,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是大学体育课程的一方面,学生在运动中传承人文精神,弘扬体育文化,并将这些精神和文化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另一方面终身体育。社会的发展进步,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随之发生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促使人们身体保持健康,可以延长生命,可以缓解衰老。大学体育课堂要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进行运动的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2国内外体育观念比较
在健身体育和终身体育观念方面的不同。在国外体育教学过程中,健身观念和终身体育观念已经形成教学工作的重要理念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例如在德国,在每学期开始,学校会讲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教学计划公布,为学生自由选择提供充分的资料信息。并且教学过程中趣味性极强,以实现健身的教学目标。美国的大学还设立专门的体育俱乐部,学生、家长、社区居民都可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国内大学已经认识到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效果与预期有较大偏差,片面注重传授运动技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快乐体育和人文体育观念方面的不同。国外将体育教学的重心从单纯的身体健康转向身心健康,即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心理健康、愉悦。例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进行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满足学生运动需求,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展现快乐体育和人文体育的教学理念。在国内,体育课堂上,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培养,过多强调纪律性和考核标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体验运动的乐趣。
3大学体育教学改进措施
我国教育体制根据我国国情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毋庸置疑,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大学体育课程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应学习国外经验,思考、设计课堂教学,弥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不足。首先,转变大学体育教学观念。大学教师自身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运动对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愉悦的运动可以促使人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健身体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人文体育的教学观念。其次,丰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应是丰富多样化,而不仅仅只是为了运动,为了增强个人身体素质。最后,加强学生课外锻炼。除了体育课堂上进行体育运动外,教师应培养学生课外运动的思想,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运动项目,如登山、野营等,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
作者:杨晓轼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大学体育范文第4篇
一、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1.认知与实践脱离
多种现象表明,我国大学生养成自主锻炼习惯的人数还不多,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体育的认知与实践脱离的现象,不利于大学体育教育任务的完成和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引起体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2.自我调节控制差
现代大学生存在着体育能力下降的现象及趋势。体育能力是一个人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体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的一种综合能力。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长期影响,体育教育考试以技能为主,导致许多学生为考试学、为考试练,出现了大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许多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显得有些盲从被动,不能自我调节控制体育锻炼过程,难以科学地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和正确地评价自己的锻炼效果,不能做到真正的自主锻炼。在锻炼中容易出现一些锻炼效果不佳、锻炼过度和运动伤害事故。
3.忽视个性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只强调教学统一而忽视个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体育个性发展,缺乏学生体育个性的百花齐放。如果说,体育个性是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那么,体育行为则市一个人的体育生活和体育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体育个性和体育文化素养在行为中的直接反映。一项对在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发现(此处我们认为需要把参考的什么调查做上注释,使数据来源有根据),有50%以上的大学生具有有意识的体育行为;
有6%左右的大学生参与社会体育交流,并有体育人群逐渐扩大的趋势。但在这些体育行为中,极其缺少的是大学生体育个性的充分发挥。
(二)原因
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现状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同时也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影响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只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设施缺乏
场管器材,即学校体育的硬件设施。场地设施的缺乏是阻碍大学生自主锻炼的首要因素。近年来,由于各高校普遍扩招使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另外,加之大学的体育场管建设的滞后,而学校为了在有限的校园环境内解决学生的住宿和学习不得不挪用或占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这直接影响了广大大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
2.时间少,学习负担重
为保障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高校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复杂的社会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往往课外活动是被忽略的。学生普遍反映,特别是下午文化课安排得太多太满,课余时间俨然成了吃饭时间,导致根本就没有参与锻炼的时间,只好放弃锻炼。
3.体育锻炼意识缺乏及无专人指导
总体来说,在校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都比较高,但认知水平和行为意识普遍脱离实践。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可分为:体育认知、体育态度和体育动机。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不懂得体育对自己学习与生活的意义。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称为体育态度。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有消极的体育锻炼态度。不喜欢甚至排斥体育锻炼的学生的高校中不占少数。体育动机是指“推动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对客观体育需要的主观反映。在高校中有很多学生的体育锻炼是以考试为动机的,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在最后的考试中拿到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或是参加某种竞技比赛获得荣誉。这样的动机使得他们的体育锻炼功利化,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二、体育锻炼的意义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的意义
健康是由营养、运动、休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体育锻炼是最积极的因素。“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的这句话已成为体育界甚至全世界人民接受的座右铭。
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主要手段。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解决健康问题有多种办法可供选择,每个成员或群体都有所偏重,选择的方法也往往是有次序地反映出他们对某种价值的特殊取向。下表是一组反映学生对促进健康手段的选择的数据。
对促进健康手段的选择
手段休息锻炼营养节制烟酒零食睡眠治疗疾病
比例7.14%68.00%14.2%1.22%5.84%3.60%
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锻炼促进健康的人数占大部分,这从另个一个层面可反映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对人体全面的分析认识,便可知道体育锻炼对人身体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生物的意义
通过体育锻炼获得一个健康、挺拔、功能健全并处于最佳状态、有很强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身体。
(2)探索的意义:探索就是身体在一定的环境中的体验。因此,环境的多样性也就构成了人的经验的多样性。体育锻炼探索的意义是指身体在完成锻炼是身体本身的体验。体育锻炼的多样性可以给予人身体和心理以多种体验。
(3)社会的意义:体育锻炼可以给予人体一定的社会经验,如与人相处和规则遵循等。
(4)人的意义:在各种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们处于一定的群体关系里。他们自己可以体验到自己具备的各种能力、自己的个性,也可以感受到他和其他人的多样性、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联系。在体育锻炼中或者通过体育锻炼的形式,学生不仅体验到生活的意义,也发展了他个人存在的意义。
“世界健康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指没有病和没有异常现象,而且也包括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中处于良好状态。”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它表明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加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健康水平的教育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关心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无疑对加速21世纪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锻炼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更在于体现人的本质力量。所以,体育锻炼锻炼对大学生的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体育锻炼对终生体育的意义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接受各种体育教育与培养的总合,其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种理想的人——终身体育锻炼,它已成为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中应处于中心地位。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体育运动》第二条规定:“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它确认了终身体育制度的建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思想作为高校体育的中心地位提供了依据。
自主锻炼是以自我为主的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体育锻炼。自我体育意识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从自主锻炼——自我体育意识——终身体育这三个层面来看,自主锻炼是形成自我体育意识的基本途径;
自我体育意识是形成终身体育的前提。自主锻炼决定终身体育,终身体育中绝大部分来自学校体育教育中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技能、理论和技术品质掌握的越好,自主锻炼的能力就越好,实现终身体育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出发,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逐步掌握体育锻炼的行为方式方法,并将其转化为一种习惯,终身受益。
如果一个人在学生时期没有形成自我体育意识,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在他离开学校后很难成为终身体育者。大学的体育教育应促使学生在各种生活工作条件下能自愿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在以后的人生中实现终生体育的长远目标。
三、促进大学生自主锻炼策略
(一)提高大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对人的行为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大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支配着他们的锻炼行为,因此,要促进大学生的自主锻炼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自主锻炼意识。学生的锻炼动机是其锻炼意识的主要方面,也是维持锻炼行为的续动力。只有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及时反馈,创设良好的环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和锻炼的乐趣,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机,延续其锻炼行为,增强其锻炼行为的自主性。
(二)加强管理、引导和必要的强制
1.完善高校体育的管理监管机制
学生的自主锻炼不同于体育教学那样集中和有序,其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是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学校各相关机构(如体育部、各学院主管领导、校团委、学生会等)的职能优势,构建一个有力而优秀的管理网络和格局。在管理机构的构建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体育参与意识,尽量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和锻炼时间选择的要求。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育教育部门为辅,其他职能部门协助的管理格局。同时,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考察和监督。只有把有序的管理监督与学生自发性的参与相结合,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名学生在一定的管理下,经过反复的锻炼,逐渐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2.全方面加强引导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锻炼欲望。教师的教学艺术与表率作用对学生的自主锻炼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这种作用的发挥对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强烈兴趣至关重要。其次,创造自主锻炼的环境,使学生在自主锻炼的过程中放松心情、愉悦身心。教学和组织锻炼目标的确立要贴近学生实际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最后,各项成绩考核应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选择其最擅长、最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练习并进行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使其个人特长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充分发挥。另外,从全局来看,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参加锻炼,这就要求统筹全局、协调安排、实施学校的各项计划。
3.适当采取强制性措施
通过制定校纪校条等,在政策上求实保证学生的自主锻炼。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标和要求量化,切实落实到每位学生。
四、构建和谐大学体育教育(自主锻炼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扩大校园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的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已经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系的具有统一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经常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是校园体育人口必不可少的素质和要求。学生的态度、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以及场管类型与学生兴趣、性别之间的矛盾等都是影响学生成为体育人口的因素。因此,高校要完善体育设施,加强思想教育,完善课程设置,减轻学生负担,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把学生的自主锻炼提升为校园体育人口的普遍行为,使校园体育人口在全民自主锻炼氛围的推动下不断扩大和优化。
(二)活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积淀,是客观的、独立的。教育界有个共识:凡是育人工作有特色,对外声誉高的学校,一般都有优良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更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如清华大学具有重视体育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曾经培养出多位健将。改革开放以后,积极发展学生业余体育训练,继而培养出一批披国家水平的优秀学生运动员。课余体育锻炼的宣传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证明了清华大学对校园体育文化已经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并致力与将其发扬光大的工作中。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自身的教育价值。这里浅谈一下体育锻炼与对美的追求,亦可谓对美育的作用。体育给人以美的享受,体育在创造着美。这种美以力度、节奏、平衡等表现出常人无法表现的但又潜藏着这些能力的姿态、造型、线条、韵律等。许多体育参与者参加体育活动就是为了体验和享受这种超功利的愉悦和快乐。他们对体育的态度就是一种审美的态度;
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感受就是一种美感。体育是有功利目的的,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功利,那么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就只能有胜利的喜悦,只能有因功利欲望得到满足而激动,但不会有美感,也得不到美的享受。美,是对人类创造性和对自由的热烈追求的肯定;
美感,在于对创造性和自由的观照和欣赏之中。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在无形的氛围中熏陶人,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审美的空间。(对于此段内容可以放到第二部分体育锻炼的意义,修改后的内容为:(三)体育锻炼对美育的意义。美,是对人类创造性和对自由的热烈追求的肯定;
美感,在于对创造性和自由的观照和欣赏之中。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达到对美的追求,亦是对美育的追求。体育在创造着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体验超功利的愉悦和快乐。这种美不仅体现具体的力度、节奏、平衡,同时还蕴含着姿态、造型、线条、韵律。许多体育参与者对体育的态度就是一种审美的态度;
在体育锻炼中的感受就是一种美感。自主锻炼时可在无形的氛围中受以熏陶,达到美德感受和提升审美的空间。
体育节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焦点,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体育节可开展全校性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游戏等。它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是构建和谐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最根本的是要从学生的自主锻炼出发,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使之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形成、保存和传播的载体。只有切实加强学生的自主锻炼,才能真正凝聚成一种稳定的文化,为高校校园注入新的活力!
大学体育范文第5篇
1.1、管理模式非常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上来制定的,不但非常死板,而且也很僵硬,这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出作用,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项目,最终学生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
1.2、没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中,评价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评价,也没有制定评价机制。因为教学内容量大,所以教师仅仅只能挑选重点来进行授课,使得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此外,学校也没有监控学生的考核成绩,使得学生的实际成绩和真实情况不符,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学生不但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
1.3、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如今,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了体育教育管理的最大影响因素。如果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不重视这项工作,那么就会教学工作滞后,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教学矛盾。此外,因为管理人员自身没有对教育管理进行研究,所以很多的工作都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甚至流于形式。同时,这也是大学体育教育管理最大的瓶颈。
1.4、教学的现代化程度不够
在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当中,普遍存在教学媒介方面的问题。比如有一些难度高、技术性非常强的动作,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更不能对其进行示范。因此,这不但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更浪费了人力资源。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机械式的体育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教学的目标不切实际
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其不但包含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围的内容,同时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所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并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不符合时展的需要。因为目标不具有针对性,所以教学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
2、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2.1、活泼、好动
因为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长期进行激烈的体育竞技活动,所以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有非常强的集体注意精神、荣誉感。很多的体育项目都是集体性的项目,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运动员互相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感情,所以运动员特别重情义,但是这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引发不良事故,造成不好的影响。
2.2、容易冲动
体育运动需要激情和爆发力才能获得胜利,所以运动员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在日常生活当中,当运动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体能非常好,而且很强壮,其他的学生体能相对较弱,当发生了冲突时,体育专业学生可能会试图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因此,这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2.3、竞争心强
体育是一项竞技性的活动,需要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才能获胜。在平常训练的时候,运动员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和汗水,这样才能够在比赛或者竞技当中取得成功。同时,这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了运动员的竞争心,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有拼搏的心态。教师必须要指导他们,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竞争观念。
3、如何解决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在解决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时,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体育本身的功能特点,第二个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多样化需求。对体育功能进行考察便可得知,体育不但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管理的时候,必须充分挥发出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并且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3.1、教学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
要真正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就必须使管理人员转变观念,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首先,要明确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在书本和课堂上,更是在课外。学生除了要丰富课堂知识,同时也要强化体格,提高心理素质。同时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为教学提供各种帮助。其次,要从物质资源当中给予扶持,比如适当的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修建体育场所,定期维护体育器材等等。不仅如此,也要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物质方面的保障。
3.2、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给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此外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管理的时候,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极大的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的效率。此外,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体育教育资金的问题,比如对方案进行优化,吸收社会资金,和企业或者其他高校进行合作等等。总之,高校必须不断的整合教育方面的资源,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3、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制度。其中必须要完整的包括对体育教学的日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以及教学建设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等。此外还必须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操作,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的质量。另外,学校还要建立关于教师的考评机制,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及评价,使教师的考核与薪资奖励挂钩。这样才能促使教师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且提高教学的质量。
3.4、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者必须汲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对管理的成功进行借鉴。根据“以人为本”的观念和思想,使体育教育管理朝着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还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使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这样才能使教育管理更加的高效,并且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4、总结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