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市场范文第1篇一、大幅震荡调整变化异乎寻常受SARS疫情影响,2003年的中药材交易跌宕起伏,变化异乎寻常,整体走势明显好于往年。中药材交易红火,销量持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活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药材市场【五篇】,供大家参考。
药材市场范文第1篇
一、大幅震荡调整变化异乎寻常
受SARS疫情影响,2003年的中药材交易跌宕起伏,变化异乎寻常,整体走势明显好于往年。中药材交易红火,销量持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活跃态势。从时间来看,大体为:2003年1~3月份,SARS疫情出现,中药材行情由疲转畅,交易比2002年冬明显增多,大部分品种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开始复苏;
4~6月上旬,SARS疫情加剧,药材购销两旺,批量成交加快,不少品种价格飞涨,热点药材市价创历史新高;
6月份以后,一方面SARS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国家着手对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禁售中药饮片,药材交易迅速回落,跌入低谷;
进入9月份,药材交易重现生机,市场渐趋活跃。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变化速度之快为历年罕见。
二、销量不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
综观2003年的药材交易,无论是销售量还是销售额都较往年有大幅攀升。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近300种常用大宗药材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平均较2002年分别增长25%~48%和33%~42%不等。其中,价格上升的品种约占统计口径的48.5%~54.3%,价格稳定的品种约占28%~33%,价格下降的品种约占12.7%~23.5%。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各地纷纷兴起的“种药热”,致使许多药材供过于求,市场滞销,价格偏低。特别是一些年销量在千吨、万吨以上的大宗常用中药材,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低谷中运行:如板蓝根、家种丹参、黄芪、白芍、厚朴、茯苓等。但SARS让沉寂多年的中药材交易再次活跃起来。防风、贯众、银花等价格竟然上涨了几十倍之多,就连板蓝根、黄芪、白芍等多年的滥市品种也被抢购一空。
三、五大诱因催生药材交易热
2003年的药材交易红火,虽然中间震荡起伏,但整体交易明显好于以往,是难得的丰收年。出现这种向好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有”版权所
1、受SARS疫情的刺激,药材销售旺盛。在狙击SARS的战斗中,传统中医药大放异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时间出现了抢购中药材热潮,给疲软的药材交易注入了活力,拉动多数家种药材走出低谷。
2、受旱涝灾害影响,药材产量下降。我国南方和北方先后出现旱涝灾害,致使湖南、广西、广东、安徽、黑龙江、吉林等药材主产区的市场供给量严重下滑,板蓝根、桔梗、白术、白芷、生地、关龙胆等根茎类药材和北五味子、车前子、山栀子、酸枣仁、柏子仁、春砂仁等种子类药材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浮。
3、受禁猎禁采野生动植物和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等政策性因素制约,特别是几十年来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野生药材资源稀缺,市场供应日趋减少,致使价格不断上升。野生药材成为市场近年来追逐的热点。冬虫夏草、关防风、秦艽、野山参、穿山龙、虻虫、马宝、林蛙油等野生药材一直处于高价位。2002年野生药材价格涨得最多的品种当属冬虫夏草,由年初的16000元上涨到26750元,特大虫草王已涨至41000元的高峰。
药材市场范文第2篇
1我国中药材市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体制不明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中药材市场实行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模式,医药、卫生、工商、管委会等部门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共同管理,以致部门分工不明,权利与责任混乱,导致市场管理主体混淆不清,难以准确把控和管理市场药材的质量,虽然各部门会共同阶段性参与治理整顿市场,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又相互推脱,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1.2制度规范缺失
我国是世界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药材产业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然而该产业却一直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处于发展期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相关的系列规范短缺,造成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首先,缺乏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一些地方管理部门缺乏对中药材市场的足够认识,疏于管理,导致中药材市场内部管理混乱,市场的经营者放松警惕,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唯利字当头。其次,缺乏健全的中药材监督规范。在中药材市场内不仅没有形成专业的监管队伍,也没有设立独立、权威的中药材质检机构。经营人员药学知识贫乏,自身因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无法对市场进行有效管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违法乱纪的情况时常发生,造成了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再次,缺乏完善的准入制度。缺失真正确立经营准入制度,导致我国中药材市场的进场经营户资质不明,交易者难以分辨,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药材假冒伪劣事件时有发生。制度规范的缺失成为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1.3硬软条件不足
首先硬件设施不足,尽管兰州黄河、河南禹州、广东普宁等国家批准设立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对原有设施和设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那种分散的、农贸市场摊位的原始交易方式也有了较大改观。交易市场的脏乱差和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中药材交易场所快速向现代化交易方式转型,中药材市场无法提供中药材检验与检测、电子商务、信息查询、仓储物流等多项功能的流通平台,与规模发展和市场管理的需要格格不入。谁不改造谁先落后,若中药材专业市场仍维持现状,不警醒,不寻求规范化发展,其后果不堪设想。其次软件素质不足,很多管理者普遍表现出知识匮乏,素质较差,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要求,管理方式方法的失当,出现了经营混乱、药材质量严重下降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4政策舆论影响
由于中药材市场并没有严格按照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标准和政策性规定及时优化调整,以适应药业经济的发展,导致无序状态日益严重,严重损坏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声誉。我国政府于2003年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国外的医药公司可以参与到我国医药商业,要与国外的大公司竞争,我国中药材市场的出路和前景更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社会舆论导向误区:对假冒伪劣中药材事件的披露虽给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敲响了警钟,但新闻媒体过度渲染炒作事件的出现在也对中药材市场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了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壮大。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必须创新体制制度,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中药材专业市场才能走向繁荣。一个行业的盛与衰,除了最为重要的行业生命力外,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其长盛不衰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行各业都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具体到中药材市场,就是要做到依法管药,依法治药。我国关于中药材的生产,销售,监管等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和相关政策已经初具规模,但目前仍缺乏系统性,与中药材特殊的发展地位不相适应。中药监管法制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2我国中药材市场管理法制化路径
2.1针对中药材的特殊属性,完善药材市场法律法规
大黄、木香、当归等中药材因其特殊的功效,它们既是药材,也具有农副产品属性。作为农副产品进行交易时,国家政策允许集市贸易;
然而,作为药材在交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药材市场的法律法规。中药材属于《药品管理法》管理的范畴,中药材专业市场作为中药材交易的媒介场所,市场管理部门必须按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市场严格管理。管理者应根据中药材农副产品和药材的双重属性,抓准切入点,明确责任与分工,认真监管,严格执法,促进中药材产业繁荣发展。
2.2针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制订实际的法规、政策中药材市场的设立及交易是以1995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整顿中药材专业市场标准》为依据,在当时特定的时期内,对整顿和规范市场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将近20年过去了,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中药材交易市场各方面条件都已发生较大变化,面对新形势下的情况,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有时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要把法律的精神融入到中药材市场的管理中,让法律作为管理的利器。因此,希望政府的职能部门能够加大调研的范围和力度,制订、出台切实可行的标准和法律规范,指导中药材市场有序健康地发展。
2.3针对中药材的发展特性,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
考虑到中药材发展的各个环节,如中药材质量监控,经营者资质,管理体系等逐步建立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摒弃多部门多头管理的旧体制,除集中整治市场外,日常监管必须改变管理混乱、分工不清、标准不严的局面。针对中药材发展的属性,明确责任到人,各部门承担具体的日常监管责任,共同建立并完善科学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促进中药材市场管理水平的提高。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机构和中药材固定门点经营单位必须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方可从事中药材经营。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中药材质量监控,并配备与药材经营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场所、仪器和设备。市场管理机构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发展现代化中药材流通模式;
严格执行管理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并对市场内经营的中药材质量和经营行为负责。中药材专业市场内经营的中药材应符合质量要求,中药材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应清洁、干燥、无污染、无破损,并符合药用质量要求;
药材包装上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相关规定,对入场经营者进行资质审查,明确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
2.4针对中药材市场的现代化的要求,引导药品企业良性发展
针对未来中药材市场的竞争状况,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中药材市场的总体发展规划,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营销环境,满足中药材现代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将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渗透到中药材市场的整个营销运作中,实现中药材规模化和规范化种植、加工、经营,以实现交易药材的来源可溯,药材质量的有效监控。政府职能部门应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做好市场监管工作。同时,政府应鼓励现有中药材初加工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加大产业研发治理,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将中药材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在我国,中药材发展已有2000年的历史,能够享誉海内外,正是秉承着诚信为本的理念。中药材市场国际化经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包括所有的从业人员、专业的质检人员和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如食药监部门。从业人员都应该增强质量意识,守法经营、诚信待客;
专业的质检机构和人员队伍,要严格监控交易的中药材质量;
政府部门、公安相关部门和食药监要加大对交易药材质量和知识产权的监管,严厉打击掺假作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全体动员配合把控好中药材的质量关,能可以净化中药材交易市场,人们才能安心放心的购买使用。
2.5针对中药材市场管理,保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为加强规范中药材市场管理秩序,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促进药业经济发展,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市场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各级药监部门应严格按照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专业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依法对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发放相关证照,并定期进行检查,核发签证,坚决取缔各种形式的非法中药材集贸市场,严格规范医药工商企业的购销渠道和购销行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和不定期对地中药材经营市场进行检查,并在报刊等媒体上公布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同时,政府应规范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从业人员和管理者进行职业教育培训,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出现,一旦出现必严肃处理。只有我们经营者依法经营,管理者依法管理,中药材交易市场才能大力向前发展。
3结束语
药材市场范文第3篇
一、大幅震荡调整变化异乎寻常
受sars疫情影响,2003年的中药材交易跌宕起伏,变化异乎寻常,整体走势明显好于往年。中药材交易红火,销量持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活跃态势。从时间来看,大体为:2003年1~3月份,sars疫情出现,中药材行情由疲转畅,交易比2002年冬明显增多,大部分品种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开始复苏;
4~6月上旬,sars疫情加剧,药材购销两旺,批量成交加快,不少品种价格飞涨,热点药材市价创历史新高;
6月份以后,一方面sars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国家着手对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禁售中药饮片,药材交易迅速回落,跌入低谷;
进入9月份,药材交易重现生机,市场渐趋活跃。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变化速度之快为历年罕见。
二、销量不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
综观2003年的药材交易,无论是销售量还是销售额都较往年有大幅攀升。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近300种常用大宗药材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平均较2002年分别增长25%~48%和33%~42%不等。其中,价格上升的品种约占统计口径的48.5%~54.3%,价格稳定的品种约占28%~33%,价格下降的品种约占12.7%~23.5%。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各地纷纷兴起的“种药热”,致使许多药材供过于求,市场滞销,价格偏低。特别是一些年销量在千吨、万吨以上的大宗常用中药材,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低谷中运行:如板蓝根、家种丹参、黄芪、白芍、厚朴、茯苓等。但sars让沉寂多年的中药材交易再次活跃起来。防风、贯众、银花等价格竟然上涨了几十倍之多,就连板蓝根、黄芪、白芍等多年的滥市品种也被抢购一空。
三、五大诱因催生药材交易热
2003年的药材交易红火,虽然中间震荡起伏,但整体交易明显好于以往,是难得的丰收年。出现这种向好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sars疫情的刺激,药材销售旺盛。在狙击sars的战斗中,传统中医药大放异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时间出现了抢购中药材热潮,给疲软的药材交易注入了活力,拉动多数家种药材走出低谷。
2、受旱涝灾害影响,药材产量下降。我国南方和北方先后出现旱涝灾害,致使湖南、广西、广东、安徽、黑龙江、吉林等药材主产区的市场供给量严重下滑,板蓝根、桔梗、白术、白芷、生地、关龙胆等根茎类药材和北五味子、车前子、山栀子、酸枣仁、柏子仁、春砂仁等种子类药材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浮。
3、受禁猎禁采野生动植物和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等政策性因素制约,特别是几十年来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野生药材资源稀缺,市场供应日趋减少,致使价格不断上升。野生药材成为市场近年来追逐的热点。冬虫夏草、关防风、秦艽、野山参、穿山龙、虻虫、马宝、林蛙油等野生药材一直处于高价位。2002年野生药材价格涨得最多的品种当属冬虫夏草,由年初的16000元上涨到26750元,特大虫草王已涨至41000元的高峰。
药材市场范文第4篇
1、现在分了3个地方:1.北郊雨润,2.纺织城贝斯特,3.长乐东路809库。灞桥纺渭路附近,唐都医院后面有个贝斯特药材市场,那个市场挺大的
2、中药材就有道地性的说法,它是指人们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产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名优正品药材,其本质是药材质量好、疗效好,在长期使用中得到了医者与患者的普遍认可。然而,中药材道地性的划分标准主要来源于实践经验,是人为的、相对的、模糊的,许多道地药材质量形成的科学机理尚不清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在道地产区内同种药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3、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来源:文章屋网 )
药材市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药材专业市场;
政企共管模式;
监管机制;
建议
基金项目:2017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药材专业市场政企共管模式创新研究”(编号:SK2017A0825)的阶段性成果
中药是国之瑰宝,中医药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粹。中药产业的发展,中医药养生文化的传承,有赖于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发展。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中药材专业市场长久发展的基石。通过对我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认为中药材专业市场应适用政企共管模式并进行具体的机制构建,以期能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健康运行发展提供参考。
一、本次调查的整体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QQ群、微信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对象为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人员和药商。本次调查持续2个月共发出650份调查问卷,收回606份。去除20份无效问卷(答案填写残缺不全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15%。本次调查问卷从发出到结果统计全程均实行无纸化,以网络方式完成。被调查者能够方便快捷的答卷,调查者能够及时高效的操作完成。
二、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涵盖6个方面,分别是调查人的基本情况、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中药材专业市场信息沟通渠道、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满意度等。其中,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主要涵盖: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管理部门,当地政府设立具体市场管理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开会周期,中药材专业市场内全体药商都参加的和药商代表参加的开会周期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主要涵盖: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监督部门,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的市场巡查的周期,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场巡查的周期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主要涵盖:行业专家和药商代表参与管理决策的邀请比例,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的次数,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的通过率,被调查者所在部门集体决策被本单位采纳率,被调查者认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信息沟通渠道主要涵w:信息沟通渠道的方式,问题的答复率,意见的采纳率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满意度主要涵盖:被调查者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被调查者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的满意度,被调查者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的满意度等。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权数分别为0.3、0.4、0.3。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极少数形成了专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理念缺乏
在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调查中显示,由当地政府设立具体机构进行具体管理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88.23% ,由企业进行具体管理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11.77% 。召开会议(当地政府设立具体市场管理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的)平均周期在7天的有0家,15天的有2家,1个月的有2家,3个月的有6家,6个月以上的有7家;
召开会议(当地政府设立具体市场管理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个月的有2家,3个月的有2家,6个月的有3家,1年的有5家,1年以上的有5家;
召开会议(中药材专业市场内全体药商都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年以下的有0家,1年的有2家,2年的有4家,3年以上的有11家;
召开会议(中药材专业市场内药商代表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个月的有1家,3个月的有2家,6个月的有3家,1年的有5家,1年以上的有6家。
(二)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普遍缺乏系统的监督模式,监督队伍薄弱,监督形式单一
在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调查中显示,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具体监督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41.18% ,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具体监督的有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47.06% ,由当地政府设立具体联合执法机构进行具体监督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11.76% 。进行市场巡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周的有1家,半个月的有2家,1个月的有3家,3个月的有9家,6个月的有2家;
进行市场巡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天的有2家,1周的有6家,半个月的有8家,1个月的有1家。
(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决策队伍人员单一,个人决策依然存在,集体决策采纳率不高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调研显示,邀请行业专家和药商代表参与管理决策方面,邀请比例在100%的有0家,邀请比例在99%-50%的有2家,邀请比例在49%-1%的有3家,邀请比例在0%的有10家;
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1次有10家,2次的有5家,3次的有2家;
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的通过率为100%有0家,70%有5家,50%有8家,30%有3家,15%有1家;
被调查者所在部门集体决策平均每年被本单位采纳率为100%有0家,70%有2家,50%有4家,30%有2家,15%有8家,5 %有1家。被调查者认为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认为是工作职称的占30%;
认为是工作职务的占40%;
认为是工作经验的占16%,认为是工作才能的占14%。
(四)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信息沟通渠道:信息沟通渠道方式单一,信息沟通效率不高,群众问题答复率和建议采纳率不高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信息沟通渠道调研显示,信息沟通渠道的方式为1种的占30%,2种的占40%,3种的占20%,3种以上的占10%;
问题的答复率为100%的有0家,为99%-70%的有2家,为69%-30%的有10家,为29%-0%的有5家;
建议的采纳率为100%的有0家,为99%-70%的有1家,为69%-30%的有7家,为29%-0%的有9家。
(五)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监督决策满意度:群众对管理监督队伍认可度不高,整体管理监督决策满意度普遍偏低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满意度调研显示,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表示一般的占45%,表示不满意的占54%;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表示一般的占49%,表示不满意的占50%;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表示非常满意的占0%,表示一般的占41%,表示不满意的占59%。
三、完善建议
以上是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及得出的相关结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于此应建立中药材专业市场政企共管模式,并建立相应机制。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立政企共管市场模式,制定相应惩罚激励机制
所谓政企共管市场模式,是中药材专业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体系,其总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管理,政府监督”, 企业对市场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政府负责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企业对市场进行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市场内药商的药品质量责任制度,进入市场药商的统一准入制度,药商信息搜集及公开制度、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制度及对市场内药商的相应惩罚激励机制。企业的实力雄厚,加之相应制度健全完备,才能极大地发挥市场内药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对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法律宣传,质量监督。企业和政府两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能更好地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秩序,更好地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二)构建政府监督创新机制,实现监督方式多样化发展
形成专业的监督模式,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应在中药材专业市场内设立具体监督机构,应分别从药监部门、质监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税务公安机关中调选业务骨干组成。不仅建立了统一监督体制,也提升了市场监督办事效率。构建政府监督创新机制,一要建立市场内药商信息制度。一户一档,全方位记录药商的信息,包括药商的基本信息、经营情况、药品质量信息、评审级别等。二要建立药商奖惩机制。首先,对违法销售中药材的药商,严惩不贷,列入“黑名单”公示。对于多次的药商强制退出市场,用不准进入。其次,定期进行诚信经营评比,进行典范宣传,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三要实现监督方式多样化。在定期巡查的基础上,要进行突击性检查,经常进行全面性排查。另外,应推行网络监督,设置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实现市场外市场的中药材质量监督。
(三)加强管理决策队伍建设,强化民主管理决策机制
民主管理决策方式有利于调动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管理决策队伍建设,一要主动邀请行业专家、药商代表、普通群众参加会议的讨论,进行民主的决策。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应定期召开会议,行业专家、药商代表、普通群众的比重不能低于参会人员的一半,集思广益,才能真正强化管理决策队伍。二要定期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机构人员进行培训,增强管理理论知识和监督执法能力。
(四)拓宽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实现双向良好有效沟通
管理信息的良好沟通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基础,优化沟通机制,鼓励行业专家、药商代表、普通群众反映问题和提出意见。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不能再仅停留在热线电话、广播、电视等方式上,应积极拓宽信息渠道,借助网络方式(网站、QQ 群、微信、微博等形式),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沟通反馈平台,打破反馈渠道的时空限制。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不能仅停留于表面,应提高群众问题答复率,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必须给予答复,告知群众问题的解决方案。若无法解决应告知其理由。提高群众建议采纳率,才能彰显民主决策理念,和群众真正实现互动,增强群众主人翁的精神,提升群众的进言献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进行调查问卷,不断从市场调研中发现市场管理问题,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现有的监管机制和理念。
参考文献:
[1]韩培,胡运权.中药监管体制和机制创新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7(11):81.
[2]孙丽华.中药材市场管理困境和出路[J].经营管理,2011(15):175.
[3]黄青森.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质量的现状及监管对策[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04):34.
[4]谴夯.从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看我国药材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8(03):178.
[5]吴东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之我见[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01):34.
[6]程书年,任大伟.试论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现状地位和发展方向[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9):806.
[7]赵贤.从中医药文化产业化角度看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文化功能建设[J].中国药业,2015(08):2.
[8]王舒悦,朱昌蕙.创新中药材专业市场质量监管模式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06):6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