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范文第1篇[关键词]整合实验资源实验教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推进,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日渐增多,而分散的实验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实验【五篇】,供大家参考。
医学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整合实验资源实验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推进,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日渐增多,而分散的实验教学资源严重制约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合理化的实验室管理机构是医学院实验室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科学化实验教学体系是实验室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院实验室是医学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实证的场所,对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有着重要意义,是教学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医学实验室又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第一场所,是书本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实验室管理体制与实验教学资源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的设置和建设一直是依托于学科专业设置及其资源配置,在管理上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单位,其中大多数是按课程设置的单科专业实验室。应该说,这种模式曾在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越来越密切,使得原有体制的不适应性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室重复建设
高校各个学科专业的实验室都小而全,造成低层次重复建设。投资分散,设备购置经费紧张,无法集中有限的资金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影响了实验室的规模效应。
(二)管理不规范
管理人员不固定,责任不明确,管理不规范,导致仪器设备闲置、损坏现象严重。如有的仪器仅用于某一方面的教学或科研,每年用机时间不过几十个小时,长期处于封存状态,甚至出现设备损坏后无人维修等现象。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
(三)在原有的体制下无法加强对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养
许多实验教师长期局限于单科实验,缺乏横向交流,造成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很难满足综合性学科实验的要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阻碍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各实验室管理员由于缺乏整体沟通,安排实验课时只能就自己管理的实验室进行安排,这就造成实验课安排时出现老师、学生有时间但实验室排不开,相近学科个别实验室课时不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导致实验课不得已排在晚上、周末,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二、全面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必须改变实验室分散管理的状况,进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设置实验教学中心,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如果说,实验室是理工科学生的“试验田”,那么加强实验教学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员的“有效化肥”。
(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所学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掌握能及时发现医学生实践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学生要想充分就业,必须加强实验教学
我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事情时有发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是毕业生过剩,二是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据统计,我国很多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的素质依次是:较强的责任心、实际操作能力、协调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要求高校能培养实践操作型、决策咨询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从这个现实来看,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紧扣社会实际,以开发学生智慧为主,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实践动手为第一要务,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得到真实的训练,从而增强他们今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能够在毕业后充满自信地求职,顺利地就业,出色地工作。
三、整合实验室资源的措施
(一)理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
建立以校院两级管理为主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体制。校、院两级分别成立实验教学中心,设立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特聘岗位并在全校范围内选聘。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
建立起资源共享、高效运转、滚动发展的新机制。设立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特聘岗位,实行竞争上岗。
(二)合并、重组实验室,美化实验室环境、优化仪器设备的配置
医学院的实验室承担了多门实验课程,很多课程其实并不局限在某个实验室开展,比如组织胚胎学不仅局限在组胚实验室还可以在微免实验室开展,很多课程在不同的实验室均可以开展。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实验室分散管理的状况,转变实验室专为某一课程或专业服务的观念,根据功能和学科特点进行合并重组,打破教研室、实验室各自为政的局面,集中设置实验教学中心,将全校原来分散管理的实验室按功能和学科类别进行合并重组,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从学科整体发展需要出发,对各实验室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合理布局,实现“四个统一,一个全面”,即实验室统一使用,实验用房统一分配,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实验工作人员统一安排,实验室面向校内外全面开放。
实验室资源的整合利用有重要意义,如微生物与免疫实验室、组织胚胎学实验室、临床检验实验室、病理实验室、数码互动实验室均是使用显微镜进行操作的实验室,将这些实验室统归为显微形态实验室。只要用到显微镜的实验课,均可以合理化利用实验室。这样有利于实验设备及实验室的共用,同时也有利于实验技术人员跨专业管理,实验室按照学时人数统一调配,使过去有的实验室过于拥挤或有的实验室相对闲置的状况得到改善。
配置足量教学、科研、应用、开发的仪器设备,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新、补充国内外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面向校内外开放,最大限度提高设备的投入产出效益。建立学科实验大平台,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
(三)优化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为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对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优化,明确规定该学科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以及实验技能要求,做到基础知识与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避免实验的随意性。提倡开设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按“三结合”思路改革实验教学方式与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按照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相结合、全真模拟实验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三结合)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组织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绩效。
(四)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实验课程独立设置
依据学科发展方向、科研特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为创新型实验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实验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设计创新性实验,旨在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环境。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学科联系更加紧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将会大大提高,配合着实验室全面开放,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进行更多创新型的实验,这样就可以使实验训练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如果说基础性实验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综合性实验重点在于训练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话,那么,设计性实验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推动实验室全面开放
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设备投资效益,实验教学中心增加开放时间,做好开放服务,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通过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推动实验室面向校内外开放,利用开放的实验室为学生的生产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等环节以及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活动和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提供实验场所;
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创造条件;
建立一个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
(六)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
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建立一支思想稳定、技术全面、真正精通业务又会科学管理的实验室工作队伍,是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通过竞争上岗,优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实行定岗定职,责任到人,对工作效果实行量化管理,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保证实验室的有序运转。通过学习、培训、进修、经验交流、增加研究经费等措施,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四、整合实验资源成效
(一)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实验室定位与功能趋于合理
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实验技术人员在观念上有了一个大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地位。一方面把实验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使实验技术人员认识到,实验室工作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人员与教师之间只有分工不同,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树立了甘当配角、乐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二)理顺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
改革后,校、院两级分别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改革,规范了实验室建设管理机制,提高了实验室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实行了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为今后我校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起了资源共享、高效运转、滚动发展的新机制;
建立了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
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条件,创建了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教学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富有探索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以便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受到一种专业科研人员搞科学研究一样的训练。
(三)加强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科研成果与实验教学相得益彰
学校制定了相对优惠的政策措施,注意稳定有技术专长的实验技术人员,并积极主动地引进专业技术骨干,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使实验室队伍建设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凡是聘任的实验技术人员统一由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根据个人条件竞争上岗,优化了实验技术队伍,较好的适应了实验教学的需要。通过改革,建立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
制定了适合实验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培养培训制度;
形成了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同类专业相互融合,引发很多可以研究的课题。同类别的实验教师可以共同开发研究新课题,创造优质的科研成果。优质的科研将引领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带动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加速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四)改革了实验教学模式
建立起了以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启发式实验教学模式。各专业允许设置实验选修学分,教学安排上,在一个或多个学期设置短学期,集中进行实验教学安排,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对原有的专业课进行了认真分析筛选,剔除了一些内容陈旧、应用面窄的课程,增加了一些交叉性课程。如: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整合成基础化学实验;
将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遗传等整合成生物学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将实验教学与学科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将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不断转化、应用于实验教学之中,加强了实验过程的讨论环节,突出创新教育和新知识的传播,改革实验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以及人力、物力资源。
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从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出发,按照相同类型的课程和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对实验项目进行整合;
从开设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以及更高层次的科研性实验入手,对学生的独立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形成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的良性互动;
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实验教师积极改革创新;
适当精减实验项目,提高实验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不断提高实验项目的更新率;
积极推动实验室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实现了资源共享
实验教学中心成立后,中心下属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用房均属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实验教学中心人员还利用现有资源,改造、自制仪器,既解决了教学急需,也节约了经费。推进了实验室开放,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
(六)有利于大学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学科是实验室建立的基础,为实验室提供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是实验室孕育和发展的土壤。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可以使研究工作迅速展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原创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可以提升学院的学科水平,增强学科的竞争。
医学实验范文第2篇
拒收原因主要涉及溶血样本、样本凝块、样本不足、样本与抗凝剂比例不当、样本容器选择错误、样本破损、条码错误和运输不当。样本识别应分生化、血液、微生物等专业进行监控,如血培养污染率监控。值得注意的是有文献报道,个别实验室进行数据采集时出现错误,如将样本凝块指标公式设定为出现凝块样本数/总样本数。样本分析质量指标的监控主要是通过评估EQA的达标率和细胞学检查与组织活检结果不一致率。结果报告质量指标主要分布在结果回报时间(TAT)监控、危急值报告、修正报告和医护满意度方面。对于TAT监控,3组数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均集中在高风险环节或高风险项目的监控,如清晨住院患者检验结果TAT、急诊检验结果TAT、肌钙蛋白TAT、外科病理检查平均TAT等。肌钙蛋白整个流程时间节点监控是对于高风险项目随时间变化按照样本流对样本进行动态监控。
质量指标的实施
实验室质量指标使用基本流程至少应包括:(1)质量指标的选择;(2)测量质量指标执行的效果;(3)分析产生质量指标数值的根本原因;(4)确认实验室改善方向;(5)采取行动进行改善(图略)。通过对质量指标中出现异常指标的因素进行加权处理、多次模拟等方法,找出导致结果异常的关键原因,从而改善医学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减少检验风险,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安全[5]。在使用医学实验室质量指标时,常用的管理工具有差距分析、石川图、因果分析、帕累托分析及蒙特卡洛模拟等。差距分析(gapanalysis)是使实验室的实际流程/操作与预期标准(法规、行业标准、内部程序等)进行比较的方法。使用差距分析首先应回答两个问题:处在什么位置?需要达到什么位置?可通过周、月、季度、年度质量指标报告的方式实现。CLSIGP22-A3提供了质量指标报告模板[9]。表1中提供了部分质量指标的CAPQ-TRACKS评估阈值,该阈值为多家医院实验室室间调查结果的中位数。
医学实验范文第3篇
1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1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医学化学作为护理专业一门极为关键的基础性课程,但在学校一般都归属于公共课,并未将其重要性体现出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内容未得到改进,而且实验条件也非常简陋,导致这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实验上根本不能得到创新性改革,仅仅依靠填鸭式灌输,学生学习时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实验效果。
1.2实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如果想要真正的从基础上改善学生化学实验部分的实验水平,首先就要更新教学模式,摒弃原来的传统模型,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老师只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得学生可以离开老师的带领自主进行实验,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技能,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实验中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
1.3实验考核缺乏实效性
进行医学化学实验课考核的时候,单纯的考虑其最终实验结果是不够的,更应该注重其进行实验时思考问题、得出解决方案的水平,不过因为这一类的实验课程一般都是从属于理论课程的,而且在整个课程中占到的比例也不大,进行考核的时候,成绩的高低仅仅取决于实验报告的优劣,无法将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水平、解决问题的水平体现出来,更加无法将学生是否认真对待实验体现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课程的时候会出现忽略实验、重视报告的现象,更有甚者干脆不做实验,然后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像这样的仅仅以实验报告的优劣来决定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只会使得学生对实验技能的重视度大大降低,同时也不会对医学化学实验造成任何好的影响。
2教学体会
2.1优化实验内容
现如今,在高等院校里面开展的医学化学实验课程,其实验内容非常陈旧,一般都是在做一些验证已有明确结果的实验,这就导致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兴趣平平,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无法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所以,一定要尽快进行医学化学实验的课程改革,首先就是内容的创新,以护理专业的人才根本要求为基础,将其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将主要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学生实验积极性之上,努力提升其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2明确实验目的,规范实验操作
在进行护理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里,一定要使得学生了解一次实验的根本目的、此次实验课程要达到怎样的水平、需要学到哪些知识,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医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去,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必须按照规范标准实验,使其体会到进行科学实验时严谨的重要性,这也能够决定一次科学实验是否成功。比如,进行苯甲酸含量检测的时候,第一部就是申明教学目的,让学生们知道为何要进行此次实验,不能够是为了完成试验任务而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操作步骤,一次实验不成功往往就是因为试验中步骤不规范产生误差,例如,配制缓冲液的时候,需要用到不同的吸量管来吸取不同的共轭酸碱溶液,假如其中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最终测得缓冲液浓度误差明显。
2.3改进考核制度,注重技能培养
在进行护理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里,需要不断地改善其成绩评定制度,将重点放在实验技能的提升之上,将课程中实验部分的比例加大,考核内容可以划分成实验操作部分以及最终考试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考核课程中的实验技能水平、对试验中出现的现象的理解、试验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以及操作水平,而后一部分就重点考察其对整个课程涉及到的课程知识点以及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的了解、掌握水平。如此,将课程的考核分成这样的两个部分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实验兴趣,并且最后学生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课程知识。
3结语
在进行护理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里,首先明确实验目的,然后将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操作规范化,让学生关注试验中出现的具体现象,并对最终的实验成绩的评定方案进行改革的模式,能够大幅度的激发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提高其实验动手水平,激发其对实验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大大的提高我们学校护理专业中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源,王译伟.JiTT模式在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阿司匹林的制备及含量测定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5:537-539
[2]姜艳萍.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04:309-310
[3]许小青.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54-55
[4]张悦.虚拟实验在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192-193
[5]李明霞,孟凡德,姜斌.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6,05:111-114
[6]房辉,朱艳妮,周连英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13:100-101
[7]吕俊杰,宗喜梅,曹晓峰.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02:168-170
[8]黄晓敏,李朝敢,罗艳红.“3+2”护理专业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04:683-684
医学实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实验教学;
准备工作;
综合性实验
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有验证科学规律、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功能,而且在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显然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而对实验教学有所疏忽或者重视不够,以致于出现高分低能,动手能力较差、进入临床工作后适应性较弱的现象。故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教学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主干、以训练为主线的实验教学思想,激发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所在学校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了实验课前的准备环节,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实验项目,改进了实验课的考核,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都是以后从事医学的工作人员,而医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所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大多也都很复杂,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取得较好结果,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首先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学习,钻研专业技能,经常去医院了解医学发展动态,以便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其次,上课前要熟悉每个实验的目的、要求、试剂配制、用具的准备、提前预示,以掌握实验的全过程和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微生物基础实验课中如果标本制作的结构不清楚、不典型、染色模糊、有人工假象,那么学生观察起来则很吃力,不能独立找到所要了解和掌握的结构内容。还有在进行细菌生化鉴定方面实验时,如果没有进行预示,不知道细菌培养生长的情况如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就很难给学生解释,这就必然影响学生的实验情绪,影响实验教学结果。因此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二、在教学中运用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多以“满堂灌”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故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不动脑思考,对实验过程及结果不甚明了,从而使整个实验课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开展了综合性实验教学,即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一次实验,教师只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提出实验技术要求和操作事项。例如,临床检验实验中我们将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群体生长特征的观察、细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细菌生化反应、细菌血清学反应、细菌药物敏感实验、细菌动物感染等数个小实验设计为一个系统性较强的系列实验,“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实验课前我们以“如何从脓汁和粪便标本中检测出病原菌”为题,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的大体方案,放在小组讨论,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和完善实验设计,对富有创造的成分予以明确肯定,从而使学生对实验流程中的目的、原理和方法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使学生既巩固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培养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贴近临床工作,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学生对自我也有了充分的认识,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实验理论和完成技术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实验课的成功率。
三、完善实验课的考核方法
医学实验范文第5篇
1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环节
1.1实践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现今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仍注重教材知识的教学,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重要纽带,不仅验证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还进一步增强了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做中学”的观点,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1]。尤其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生物化学实验课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基本科研思路的形成也有帮助。1.2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医学检验专业建设方面,明确医学检验专业定位、丰富师资力量、加强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实验课时在生物化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学生总体素质,进而提升教学质量。1.3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大的应对之道。如今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对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动力,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不竭源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型人才的大量输入。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验课程,尤其是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生物化学课程是基础性学科,其实验教学为日后学生走上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应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这样为学校注入新活力的同时,还形成了有效的枢纽,连接学生和企业,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改革与探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