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阅读技能【五篇】

时间:2024-01-14 10:57:02 来源:网友投稿

阅读技能范文第1篇关键词:阅读技巧阅读能力课外书阅读方法“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个高尚的灵魂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七至九年级阅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技能【五篇】,供大家参考。

阅读技能【五篇】

阅读技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 课外书 阅读方法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个高尚的灵魂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读课外书,越来越受到中学生朋友们的重视。

可是,茫茫书海,烟波浩渺,怎样才能把握阅读技巧,驾驶求知的小船,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中自由泛舟呢?

首先,要选择好书

读书需选择,首先因为世上之书汗牛充栋,任何人都不能尽读,其次,图书亦有粗俗精雅之分,希腊谚语曰:一本好书胜过任何珍宝,一本坏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当前图书市场良莠混杂,要读到一本好书并不容易,特别要读到一本适合中学生的好书就更不容易。因此,选择读物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是要慎重,不能掉以轻心。坡曾说:“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意思是说,读书要有目的地选择。尤其是中学生,主要精力要用于课程学习,又因年龄特点,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加上“书海”中“百货皆有”,既有良莠之分,又有高下之别,这样选择读物就更显得重要。

第二是要适合中学生自己的阅读水平,不能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符合自己的阅读目的,不能不着边际。从学好语文的角度来说,我们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明确了这一点,再去选择书目,确定重点,才会有针对性。

第三是要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满足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要唤醒他们的好奇心。我们在选择课外书籍时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实际需要,选择中外名著、报刊杂志、可以涉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等。凡是觉得对自己有益的,都可以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有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都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课外读物。

其次,要讲究阅读的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毫无目的地去茫茫课外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一读;
有的读了好文章,不懂得归纳积累,吸取技巧,不会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简介几种供大家参考: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十则》一课后,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论语》这部儒家经典,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论语》一书中的其他内容。又比如,学习了《看云识天气》一类的说明文后,我们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古人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由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快速地观其概貌的阅读方法。这要求我们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提倡速读能力由来已久。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阅读技能范文第2篇

一、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信息反馈,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1.朗读。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和体味课文的精妙所在,进而提高鉴赏能力。2.默读和速读。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默读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识记,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3.复述和背诵。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4.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运用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3.阅读卫生习惯。阅读卫生习惯要求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卫生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光线、位置、姿势,如不在直射或暗弱光线下看书;
不要躺着、走着或在晃动的车子上看书;
坐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等。

另外,高中语文阅读还要着重考虑学生了阅读能力的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即阅读者的角度出发,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与价值,以实现“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全面考察阅读目标,我们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将“鉴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鉴赏就是审美。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几项鉴赏要求:第一,要有“积极的鉴赏态度”,具备一种探新求异的精神。第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第三,鉴赏文学作品应有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使文学鉴赏的过程成为探索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以及了解人类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过程。第四,在鉴赏活动中了解一些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以及有关作品的背景材料,“了解”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二、高度重视阅读过程和方法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阅读方式和方法,并就阅读过程中的学生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二是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三是要求“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目的是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四是要求“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度等阅读方法”。五是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六是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同时要“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七是要求“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收集和处理信息”,以便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三、重视文化传承,提高“文言”要求

一是提升了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目的。二是加大了学习古典诗词和文言文的“难度”,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三是调整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方向。四是继续强调“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把诵读确定为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方法;
同时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制定出《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阅读技能范文第3篇

一、目前的现状

尽管中学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多地承担了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复习、掌握和操练上,专门的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其外在的表现是,学生参加英语考试时经常在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等题中失分过多,导致成绩不理想。

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看,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学习主要有两类:一类以开阔视野、欣赏鉴析为主;
另一类是以阅读策略为主要目的的专项训练。仅从应试的角度看,与前者相比,后者更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从而在英语测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阅读理解类试题的设计

阅读策略的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技巧、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从全国各地中高考英语试题的设计来分析,涉及阅读技巧、语篇能力方面的考点主要有:理解主旨大意、理解文章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生词词义、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根据所读,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词语转换等。这方面的训练必须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和有针对性的解题实践,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随着近年来中考和高考英语试题难度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思维能力的局限越来越成为阻碍学生提高英语考试成绩的一大障碍。如,近年来完形填空题的考核已经不再以语法知识为主,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即所要填写的词只能从一定的语境中找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仔细的分析与判断。而阅读理解题更是越来越多地检测学生对文章的隐含意义、逻辑结构等的理解和对主旨大意的概括,如,推断作者的写作态度和意图、猜测生词的词义、确立文章的主题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多数隐藏在文章的脉络之中,学生通常无法直接从字面意思中获得,必须开动脑筋、激活思维。因此,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学生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

三、高中英语课本中阅读策略的内容

英语阅读理解旨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关键就是阅读策略,其获取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实践。在目前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语课本中有不少阅读策略的指导。

如,M1 Unit 1 Reading strategy : skimming and scanning.

Unit 2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 play.

M2 Unit 1 Reading strategy : reading a newspaper article.

Unit 3 Reading strategy: predicting information.

M3 Unit 1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 story.

Unit 2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 history article.

M4 Unit 1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expository writing.

Unit 2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 speech.

M5 Unit 2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 debate.

M6 Unit 1 Reading strategy: guessing the meanings of new words.

Unit 2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n interview.

Unit 4 Reading strategy: understanding a speaker’s attitude.

M7 Unit 3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n argument.

Unit 4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 tourist brochure.

M8 Unit 1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 persuasive essay.

Unit4 Reading strategy: identify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从以上列举可以看出,在译林牛津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编者有目的地提供了一些阅读策略,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略读或寻读等技巧,并就文章的语言特点、行文风格、文体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阅读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文章,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这些阅读策略完全与高考阅读理解题型设计吻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及阅读技巧大有裨益,这些策略也能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的指导

英语阅读策略的内容之一是阅读技巧,掌握阅读技巧,对于理解文章大有裨益。阅读技巧主要包括:了解西方写作结构的特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规律。抓住句子的主干。巧妙绕开生词,抓住“特殊词汇”。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针对高考阅读理解的题目设计类型,采用适当的解题技巧,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高考阅读理解题型设计常包括:

1.主旨大意型

这类题型的特征为:A.干扰项。可能属文中某个具体事实或细节。B.干扰项。可能属从文中某些(不完全的)事实或细节片面推出的错误结论。C.干扰项。可能属非文章事实的主观臆断。D.正确项。是根据文章意思全面理解而归纳概括出来的,但不能太笼统、言过其实或以偏概全。

解答这类主旨大意型题目时,寻找主题句是解题的关键,主题句通常在文首、文末或首尾呼应,有时在句中,也有可能没有主题句,这时需根据文章所述内容进行归纳。寻找主题句有以下四个小窍门:

(1)段落中出现转折时,该句很可能是主题句。

(2)作者有意识地反复重复的观点,通常是主旨。反复出现的词语,一般为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词。

(3)首段出现疑问句时,对该问题的回答很可能就是文章主旨。

(4)提出文章主旨时常伴有文字提示,有therefore, thus, but, however, in fact, in short等词。因此,这些词后的内容很可能就是文章主旨。

2.事实细节型

该题型难度:该题型难度系数值最低并占阅读题(除任务型阅读)总数的50%左右。

该题型分析:文章中心是论点,事实细节是论据或主要理由。有关细节的问题常对文中某个词语、某句子、某段落等细节及事实进行提问,所提问题一般可直接或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解答此类题的要领:忠实于原文上下文及全篇的逻辑关系,决不能主观臆断。因此,解答事实细节型题目时要注意:此题型最普遍的特征是题干中的某些词语和表达方式与原文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相吻合,因此,一般采用寻读法,即先读题,然后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短文,找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再对相关部分进行分析对比,找出答案。

3.词义猜测型

该类题设题常有好几种方法:同义法。常在词或短语之间有并列连词and或or,它们连接的两项内容在含义上是接近的或递进的。反义法。如,hot and cold,give and receive等,或前句为肯定,后句为否定。词与词之间都起着互为线索的作用。释义法。对文章中的生词用定语(从句)、表语甚至于用逗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引出并加以解释说明。情景推断法。根据上下文情景线索进行猜测。

解答此类题型时要多根据上下文、前后句之间的意义来考虑,不能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4.推理判断型

题型分析:高考15题中常有5~6题,要考查学生由文章的字面信息推出未知信息或隐含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作者的倾向或意图、文章的论调等。

该题型解题要领:透过现象看本质,判断有据,推论有理,忠实原文,切忌用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本意。全面分析所有相关信息,切忌片面思考,得出片面结论。善于揣摩作者思路,尽可能与作者的思路吻合。

阅读技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朗读技能 训练方法

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对朗读的理解、重视及指导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教师对朗读的理解仅停留在声音响亮、正确流利的层次上,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有效指导和示范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升华情感体验,提高朗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下工夫。

一、品味朗读,示范入境

“朗读”是指出声地读,是相对于只看而不读出声的“默读”而言的。语文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见,朗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的示范朗读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是第二本活生生的“汉语文教科书”。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及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如果能经常正确地、动之以情地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提高读书兴趣。当然,除了示范性朗读外,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或朗读磁带代替教师范读,还可以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这样受到的教育将会是深刻的,终生难忘的。范读,最好在教学中穿行,尤其是那些重点句、难句和句子里的特殊词语等,有时需要教师多次范读,并结合其他教学手段,落实相关的教学目标。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文章的词句优美,色彩鲜明,感情充沛。教师如能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采用恰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表情范读,一开篇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听过一节公开课《十里长街送总理》,当授课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这篇课文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同学甚至为之落泪。这样学习课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投入。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彩的口头语言,学生不但能在跟读中领会文义,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依照课型,各有侧重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课往往什么都教:诵读课文、识字认词、分段分层、解析句段、复述大意、归纳中心、探究写法、欣赏特色、挖掘人文精神等,呈现出“什锦拼盘”的特色。与其“面面俱到”,不如依照课文不同的特点(内因)和教学功用(外因),划分为不同的教学类型,其中有一类可以称作“诵读课”,它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类型之一。教师可以拨出一个课时专门用于体验朗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此外,教学中朗读形式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需要进行变化。为了让学生进入情景,感知课文,对情感性较强的文章应该进行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融入课文所描写的氛围之中。为了突破朗读难点,对句群长、结构复杂的段落可以让学生领读,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和词语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加强识记,对思想性较强的课文,对重点段落和句子可以多齐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对于描写生动、语言优美的写景课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轻声读,再指名读。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全班“开火车读”,对于情节变化快、叙述线索多的课文,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对于一些内在联系密切的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层层点拨、步步引读的方法展开教学。巧妙地设计朗读的不同形式,是为了让学生能读懂、读通课文,让朗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发挥出朗读应有的作用。

三、读悟结合,适时点拨

教师的范读很重要,往往起到讲解难以达到的作用,但适时的点拨是必要的。要使朗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必须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体会,即读悟结合,直至沉浸到文字意蕴深处,默默地达成与作者的深度交流和对话。教《笋芽儿》一课,读到这一处:笋芽儿撒娇地说:“谁叫我呀?我还没睡醒呢!”老师问:“谁是咱们班最会撒娇的同学?”学生报出了一个名字,老师紧接着说:“那读这句话肯定是你的拿手好戏了,请你来撒撒娇看。”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了。老师接着启发:“撒娇是女孩子的特长,让女孩子们一起来撒撒娇!”女孩子们都兴奋起来,娇声娇气地读了这句话。最后老师再作启发:“撒娇是一种幸福的、美好的感受,因为知道自己有人疼、有人爱。其实咱们这里的同学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都会撒娇的,一起读。”男生也高兴起来了,大家兴致勃勃地朗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的适时点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理解透彻了,朗读效果自然更好,记得也更牢。

四、数法并举,训练有素

朗读技能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练习并逐步提高。教师关注每个学生是否都有朗读机会,朗读的形式是否多样,根据文本的内容及教学目标定位可采取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开火车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朗读机会。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朗读技能指导与训练,切忌盲目地泛泛而读。

1.读准发音

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是朗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要苦练教学基本功,提高语文素养,自觉运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还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的障碍,如生字、多音字、难读的字、轻声词、语气词的音变等,如《桂林山水》一文用几个感叹句写出了桂林的山的特点:“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几个句子中“啊”的读音要分别变为yā(呀)、wā(哇)、nā(哪),读起来才流畅自然。对于音变现象,着重引导学生听老师范读,进行朗读比较,在语境中揣摩、体会,感受普通话规范的语音。

2.读对标点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有限,在阅读中常出现读错字、丢字、加字等现象,对于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升降很难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技巧上进行必要的示范指导,通过讲解标点符号及自然停顿时间的长短,让学生明白各种标点都有它们停顿的时间和语调的差异变化。不同的标点的读法在情感的表达中截然不同。如《要下雨了》一课中,“要下雨了。要下雨了吗?要下雨了!”同样一句话,标点符号不同,含义就不一样,表达的情感自然也不一样。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体会说话时的不同心情。

3.读好语调语速

朗读有疾读与缓读之分。“疾读”就是用很快的语速朗读,可以是一口气读下来,当中不要换气。“缓读”,可以读出抑扬顿挫,读得摇曳生姿。通常描写紧急、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而急促;
描写美景的句子语气较为舒缓柔和;
描写生气、愤怒的句子语气显得激动高昂,这就需要读者深入文本,揣摩、领会不同意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需要出发,读出其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使全篇富于节奏美。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特地将“焦急”、“耐心”两个词读得低缓凝重,体会人民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五、及时总结,多维评价

为使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总结反馈。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

1.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应有针对性,若能结合文本语境对学生朗读做出灵活、巧妙或是幽默的反馈更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如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教读《第一场雪》,学生第一次读完后,他这样询问:“雪大不大?”学生都说:“不大。”学生再读,果然读出了大雪纷飞的感觉。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营造的氛围中。又如《全神贯注》中有这样一句话:“……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一位学生读得过于响亮,教师听后说:“你这么读,好像在跟谁争吵,哪在说悄悄话呀!”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这样的评价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2.师生互评

如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在朗读中需要改进之处,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并有侧重地再范读,再练读,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在朗读评价中,应该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学生,多找出其朗读中的优点,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字并不多,朗读中有不少新的生字,这样学生就不可能一下子把课文读得非常熟练,只要能做到基本正确、流利,就应该予以表扬。对于一些能读出课文中的愤怒、悲伤、喜欢、讨厌等感情的学生,更要给予他们称赞。我们还可以请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示范朗读,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生生互评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往往更具吸引力,学生相互评价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评价手段,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不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在学生互评中,要鼓励他们轻松愉快地展开,实事求是,既要发现对方朗读中好的地方,又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拨出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必要的指导与训练,让朗读惠及每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阅读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培养;
英语阅读技能;
提高;
阅读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88

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爆炸和信息革命。每个人都会时刻感到自己是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里遨游搏击。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知识更新频率加快,信息量以几何数字成倍增加。

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对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或对一个人学识才能的衡量与评价,不仅取决于其信息的拥有量,而且取决于其获取新信息的速度。要想在这样一个信息革命和知识爆炸的时代跟上时代的脉搏、赶上信息的浪潮,就必须学会阅读。

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而且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而且是英语学习者应该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英语阅读技能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这是因为:首先,中国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缺少实际环境的外语教学不利于听说能力的发展,从阅读入手是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的有效途径;

其次,外语学习必须借助于文字。没有文字材料,外语学习者就没有 语言知识输入的源泉;
第三,英语阅读是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增长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广泛、大量的英语阅读,英语学习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英语学习动机的增强。第四,快速而高效的阅读能提高学习者抽象概括、归纳综合、逻辑思维、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英语阅读的意义和作用由以上几点可见其一斑。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可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各种重要信息。

那么,影响阅读技能的直接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视幅小,脑反应慢

视幅小常表现为逐词阅读,脑反应慢常表现为视脑分离,即大脑对视觉信息的辨认和理解需要较长的时间。

造成视幅小、脑反应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学生不具备相应的阅读语能或阅读语能水平不高。其二,学生不存在反应文字符号意义和句法结构的问题,但存在慢续习惯。久而久之,脑对视觉文字信息反应也成了慢速的技能定势。

那么,如何来纠正呢?大脑对视觉文字信息的反应速度训练是纠正视幅小、提高阅读速度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不能够迅速辨认出文字的意义,扩大视幅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训练学生所使用的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语言都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能快速阅读的学生的视幅也没有固定的长度,但他们是以意义为单位来扩大视幅。因此,在纠正视幅的训练中,可以先以短语为单位,后以短句为单位,最后则是长句和段落。

短语快速识别法可以使学生改掉逐词或逐字识别的不良习惯,扩大视幅。快速识别法还可以训练大脑反应的敏捷性。在言语表达和接受过程中,思维和意义越连贯,停顿就会越少。所以扩大视幅的英语阅读技能训练也要和思维训练相结合。

二、回眸重读

回眸重读指学生在阅读时有目光倒流的习惯,总是重读刚刚读过的句子或部分句子。养成这一不良习惯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习阅读时所使用的阅读材料过难,超出了学生的阅读才能或阅读语能。要想彻底地纠正回眸重读,学生就必须进行意义阅读,必须将已读的所有内容作为一个理解的意义整体,用这一整体去理解所阅读的内容。意义阅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阅读。如果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意义的构建上,而且进行意义构建的快速训练,学生的回眸重读习惯是可以克服的。

三、回眸倒读

有些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时,读完一行,眼睛不是立即落到第二行的开端,而是顺着刚读完的这一行回头看,一直扫视到这一行的开端,然后将目光向下移,移到下一行的开端,重新接着阅读,这种不良的习惯就称为回眸倒读。

纠正的办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克服这种习惯,进行大量的正确的目光移行阅读练习。注意每一行要读到行尾,然后快速地把目光移置另一行的开端。

四、出声阅读、手指阅读和摇头阅读

这三种阅读习惯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影响对全文的理解。快速阅读应该是用眼睛和大脑直接获得文字信息并达到理解的阅读。纠正手指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将手指移开。然后利用纠正视幅小的办法进行快速阅读练习。出声阅读是快速阅读的障碍。为了克服这种障碍,就要认识和运用从有声到无声的阶段发展规律。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文字的学习是以有声语言为基础的,所以阅读过程中内部言语很有可能不会完全消失。然而要想最终能够使阅读速度跟上我们的思维速度,首先就要消除口和眼上的各种障碍。在这方面,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常常会有助于中文阅读技能的提高。

摇头阅读显然会分散注意力,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因此,必须克服这种情况,养成阅读时只移动视线的习惯,保持心静。

当然,要想快速地感知、反应并理解语句的意义,学生除了具备相应的阅读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以保证阅读技能的应用。

影响阅读技能的间接因素有以下几点:

1. 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是快速、高效阅读理解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在阅读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专心致志地去感知和理解文章中的语句,才能追踪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才能在阅读的同时构建起所读内容的意义框架。

2. 阅读兴趣

阅读实验证明,阅读的兴趣也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阅读过程。如果一个人对所读内容感兴趣,他会主动地去集中注意力,主动地运用阅读技能,充分发挥其阅读才能和阅读语能,去解决阅读材料中的语言问题。如果学生对所读材料感兴趣,他的大脑会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而这一点正是快速而高效的阅读所需要的一种精神状态。

3. 其他

不良阅读习惯的纠正和好的阅读技能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速读练习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些学生阅读理解速度比较慢,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坚持科学的英语阅读训练,没有形成牢固的良好阅读习惯。所以,阅读技能的提高和阅读技能障碍的消除,还需要学生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以及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的思想及其深度含义。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石。其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评价性理解。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理解,而难以深入到后两个层次。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应根据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设计教学过程,由易到难,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渐完成由知识层面向能力层面的转化。

另外,英语阅读教学要做到精读与泛读的统一,不但要重视“量”,还要尽可能重视“质”。最好的办法是时半功倍。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关键在于阅读材料的精选。教师个人应具备敏锐的思维和洞察力。有能力判断材料是否刚达到火候。内容是否时代化、信息化、实用化、社会化。还要考虑有无教育功能。精选的材料应该能够以点带面,具有概括性。它来源于社会各个层次的生活,人们对于世界的表面或深层的理解和思考。学生的思想毕竟有些单纯,他们迫切地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打磨,让其在短时间内头脑复杂化,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以适应高考题的成人思维模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给予学生阅读技能的各方面指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不懈,长期为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玉香.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新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7).

推荐访问:技能 阅读 五篇 阅读技能【五篇】 阅读技能(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