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化学教学【五篇】

时间:2024-01-14 11:19:01 来源:网友投稿

化学教学范文第1篇一、优化化学教学目标,实行任务驱动、目标教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大体上讲,当教学目标能够起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时,我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化学教学【五篇】,供大家参考。

化学教学【五篇】

化学教学范文第1篇

一、优化化学教学目标,实行任务驱动、目标教学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大体上讲,当教学目标能够起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时,我们将期望它们会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从而促进学习的长期保持。”教师在备课时要优化化学教学目标,在每一节课落实三维目标,而且对所上的课的每一个目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个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选择,都要清楚所要达到的目标,否则很可能就是无效的教学。

案例1:《二氧化碳性质》一节教学目标设定。

①认知性目标。

A、掌握CO2化学性质。(i)知道CO2不能供给呼吸。(ii)能明白CO2可以用于灭火的原因。(iii)能写出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知道H2CO3不稳定易分解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v)能运用CO2与Ca (OH)2反应的原理解释一些生活实际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了解CO2的物理性质。(i)知道CO2的色态味。(ii)能运用CO2密度知识解释为什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iii)知道CO2可以溶于水。解释可用排水法收集CO2的原因。

②技能性目标。

A、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B、能基本上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

C、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体验性目标。

A.通过回忆CO2在空气中的含量少但又很重要,来培养学生用相对的观点看问题的科学观。

B.通过介绍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增强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

C.通过把CO2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

D.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让学生切实感受、体验二氧化碳的可灭火、不能供给呼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性质,感受大千世界物质的性质差异。

④学习方法指导。

A.培养学生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与氢气、氧气比较)。

B.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抓住现象,从现象中挖掘本质,从而使学生从“学会”转为“会学”。

其中,认知性目标是主要目标,能够直接测量。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学习方法指导渗透于认知性目标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以强化,久而久之,经过长期渗透,就能测量出其中的变化。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所上的课,学生经常百听不厌,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引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提高了学习化学的能力。

二、优化化学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创建生命课堂

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是指化学课堂教学既要符合化学教学的教学规律又要符合化学教学培养人的规律。通过课堂互动,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要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做好以下三个优化。

1.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流程。一般可以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导入、课的中心教学、课的反馈与诊断三个部分,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导入,最重要的是应该创设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课的中心教学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又可以创设各种各样小小的情境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课的导入和课的反馈与诊断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教学来进行。一般要求中心教学要有较强逻辑性、推理性、条理性,在一个个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已知引出未知,最后经过归纳、概括,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案例2:在《原电池》教学中,先做两个对照实验:锌与铜没连接放入稀盐酸中,锌与铜用导线相连接放入稀盐酸中,看哪一边产生气泡入手,激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进而再在锌与铜用导线相连接放入稀盐酸中的实验中接入电流计,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分析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书写方法等,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的反馈与诊断部分,则应设计相应的问题来进行课堂检测,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既能判定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与技能,这个环节必不可少。甚至还可留少许时间供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思考。

2.优化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的中心部分教学当中,能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最关键的是教师能否使用各种各样教学方法,组合成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案例3: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大家知道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那盐溶液显什么性呢?”学生(大部分)回答:“显中性。”接着教师演示了碳酸钠、醋酸钠等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的实验,与预期不同的实验现象,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3.优化课堂练习。一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对本节课的反馈与诊断,都需要依靠课堂练习,而且课堂练习对巩固教学内容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设计时要尽可能以新课内容为主线挑选习题,难度不宜太大,而且在设计的习题中,设置的问题还可以考虑分层次,使问题有一定的梯度。

案例4:在原电池原理一节的习题中可设计如下课堂作业:请利用锌片、铜片、橘子、电流表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写出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三、优化化学教学方法,选择最合适学生的教学策略

关于化学教学方法内涵的界说,一直有争议。从古至今有很多种说法。本人比较赞同的是刘知新等人提出的说法:“化学教学方法是反映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化学学科特征和师生相互作用关系,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借用一系列中介手段的动态方式之总和。”优化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寻找一种或几种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指定课题的教学任务,形成最合适的教学策略。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内容主要可分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化学与STS五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基本都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情境导入—形成概念或理论—概念或理论辨析—反馈矫正;

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新授课:情境导入—实验探究—讨论概括—巩固内化的实验探究法;

化学实验课: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观察—交流与讨论—结论;

化学计算课:创设情境—例题分析—学生练习—讨论归纳;

化学与STS课:情境再现—案例讨论—原理分析—情感体验。

在各种课的教学中,也应注意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尽可能多地启发、引导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使得课堂生动、有序、活泼。

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本人特点和学生实际等来选择优化。

案例5:在《气体摩尔体积》一节教学时,通过与摩尔质量的概念相比较的办法,启发、指导学生阅读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然后由学生计算1mol不同固体和液体物质的体积,标况下,1mol H2、O2和CO2的体积引出问题,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再设疑、启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阅读、讨论,得出结论,最后总结、辨析概念,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优化化学教学管理,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又秩序井然

新课改提倡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和谐、宽松的求学氛围,教学过程中要力争做到全员、全面、全程参与。同时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不同的参与环境,为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提供时空保证,特别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到参与面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倡导新课改理念,放下我是教师的架子,真正为学生设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案例6:在学完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后,先介绍波曼尔和“屠狗洞”的故事,然后分层递进提问:(1)屠狗洞为什么会屠狗?(C层次学生答);
(2)屠狗洞为什么屠狗不屠人?(B层次

学生答);
(3)波曼尔可用哪些方法证明屠狗妖就是二氧化碳?

化学教学范文第2篇

英文名称:Chemist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0546

国内刊号:32-1482/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化学教学范文第3篇

《化学教学》创刊的第二年春天我在大学阅览室就开始阅读,1982年起订阅《化学教学》杂志,二十九年订阅从未间断。书柜现存是从1991年开始的(前10年杂志,调沪时落在老家),她一直是我的最爱和珍藏。中小学在“”浩劫中度过,中学四年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我,当上正式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把书藉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无论工作怎么忙我都挤出时间学习。专业书籍、教育心理学与哲学、专业杂志等占据了家里四面墙壁。其中读的最多的要数《化学教学》,成了我工作的伴侣,近三十年教学中与我如影随形。阅读专业杂志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艺术的快车道。阅读走进《化学教学》的广阔天空,在杂志中与专家学者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成功实践者沟通,与智慧撞击,不仅开阔眼界积累可借鉴的经验,又能积淀和打下沉实、厚重的学科教学素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对于化学教师成长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是以《化学教学》为典型代表的杂志,由杂志的编者老师为我们搭建。

从1988年开始在《化学教学》发表文章,至今有近20次露面。有大块文章,也有几百字实验创新改进短文。特别难忘和高兴的是省首届教学改革科研课题(一等奖)阶段性成果论文、2005年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化学新课程改革研讨会”获一等奖论文(共主办三届,其中在上海金山召开的第三届没有论文评奖,第一届一等奖论文空缺,第二届高中组一等奖全国共评出三篇,本人拙文“论高中化学新教材内容的生成与使用”发表时列居第一;2006年浦东化学教育从国内30多个学术刊物选120多篇论文在网上作为新课改学习论文,本文也列入其中,并以此文题目为总标题)刊登的那几次。这次编辑部约我为杂志的三十华诞写篇文章,为了完成嘱托,于是又重读珍藏在身边的历年杂志,一年一年地翻,一期一期地看,《化学教学》给我每一步成长的助力、对我所有的影响凝聚为一句话:一本杂志和一个化学教学时代。

1化学教学理论引领一个时代

一个杂志一个时代,感谢《化学教学》在教育理论上的引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创办至今,因为主办单位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原因和优势,在我们心中,《化学教学》一直是一本中央级杂志,在同类刊物中处于执牛耳的地位,她的作者队伍中名家大牌及相应的高质量文章一向引人注目。同时,一些重要文献和权威信息也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率先刊发,引领化学教坛,凝聚化学人心。比如,1991年第1期刊出“中国化学会召开理事联席会议”报道中科院有机所蒋锡夔教授(中科院院士,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奖连续5年空缺)、华东师范大学范杰教授、长宁区教院上海市一期课改教材主编刘正贤先生等当选理事的信息;同期还有“全国中学化学教材改革研讨会”的报道,报道中介绍了时任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孙元清理事长关于“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国际研讨会综述”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李嘉音教授作的题为“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报告,让广大化学教师及时了解学术动向、亲炙先生们教诲,及时沐浴一代化学大师化学思想的照耀。同时,发表这种最新最权威的文献资料,既让读者受益,也有利于刊物身价的提高。

我喜欢《化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从刊物汲取教学思想的营养。1991年《化学教学》开辟了“教改实践与探索”,尽管每期只有一、二篇文章,但均为名家名作或化学教改一线教师的精品,文章含金量高,认真品读,让人久久眷恋。2000年又开始了“专论”首栏,撰稿者都是当代化学教育界名家、资深教授、中科院院士或中年专家学者:刘恒椽、刘知新、何鸣元、孙元清、高剑南、钮泽富、吴俊明、施其康、解守宗、王祖浩、王麟生、宋心琦、张长江、毕华林、钱扬义、江家发、马宏佳等,超一流的专家作者阵容,引领思潮,为我们提供了至纯至浓的思想和精神大餐。

当然,吸引我阅读珍藏的更有历年那名牌栏目的“大块头”佳作。20世纪90年代开设,一直延续至今的老牌专栏“教师论坛”、“实验与创新思维(实验与教具改革)”、“教学设计(教学资料)”、2001年刊出的“考试研究”和2003年开出的“研究性学习”至今仍保留着,都是富有理论实践色彩能给人思想滋养的广大化学教师的精神食粮。

2009年《化学教学》又专门开设“开论――化学前沿”、“骨干教师之窗”。仅1、2两期就有闵恩泽(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林励吾、高剑南等中科院有突出贡献的著名院士和国内著名教授,提供专稿大作。在为读者奉上科学技术、创新思维、实践方法、正确把握所教化学知识科学性的同时,也为杂志打造着一流的金牌栏目。三十而立,我们为《化学教学》在办刊的道路又登新高而欣慰和庆贺。

2化学教学英雄创造一个时代

《化学教学》创办的这三十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转型,中学化学教学斗转星移,风起云涌,名师辈出,星光灿烂。中学化学一线教师(或曾是中学化学教师)中,吴俊明、王祖浩、叶佩玉、夏正盛、周益年、刘怀乐等前辈专家或中年专家学者,借化学教学等一块宝地,登上时代舞台,领引,并终成荦荦大观。徐睿、王后雄、林卫民、吴晓晖、林肃浩、陈永平、陈前进、王云生、郑胤飞、胡列扬、杨明生、陆军等中青年才俊崭露头角,一个个名字在全国被广为关注,并且名声日隆。翻开旧时的《化学教学》杂志,在这些人的文章上,往往留有我的圈画笔墨。

披览历年杂志,让我特别兴奋和感动的还有《化学教学》对青年教师的大力扶持和培养。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怎样从技术层面研究化学新课程的教与学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实,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7月在上海金山区主办了“全国化学教学过程的技术分析研修班”,《化学教学》积极承担这一盛会的主办组织、媒介工作。研修班历时五天,讲课的老师尽是国内课程改革权威专家教授学者,宣讲艺术,展示妙招。全国代表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热闹非凡。与会的200名代表中教学新手、青年教师居多,这显然切中新课改实际,标志着大会的针对性强和开得圆满成功。《化学教学》第8期即以整版的封4予以及时报道,图文并茂,会场研修班图片学员朝气蓬勃,令人过目不忘。《化学教学》对新课改如此关注,对全国中青年化学教师点拨扶植,热情培养,爱护有加,实在是功在当代,泽被后人。

仔细研读每年杂志,每个栏目的文章作者中既有前辈专家,又有中年名师,也有全国各地的年轻新秀,老中青三代同堂,满门生辉。挖掘大师宝贵的绝对财富,展示中青年专家学者各具个性的丰富精彩,扶持青年木秀于林的茁壮成长。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何等精彩的时代啊!让更多的人成为名师,让名师影响更多的人,也许正是《化学教学》编者老师的良苦用心。一个刊物的品位,就在于把一个时代智者的声音放大。《化学教学》就属于这样的刊物。

有人说,和平时代,什么是英雄?对一种精神的坚守,对一种使命的执著,这样的人就是英雄。以叶佩玉为代表的教育功臣(第二届上海市教育功臣)、名师就是这样的英雄,正在发展成熟的“新生代”名师也是这样的英雄。然而,在我们向英雄致敬的同时,也应该向发现和培育了这些英雄的如《化学教学》一样的刊物致敬。

3化学教学实践感动一个时代

理论是伟大的,实践之树常青。《化学教学》受化学教师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能够及时总结报道本真经验,广泛提供原汁原味的大众智慧。对取得成功经验的有影响力的课改实验课题进行全面深刻地报道,是《化学教学》的一大特色,也让一线教师获益很多。如1991年对湖北省“启发――讨论式教法的探讨”课题、1999年对教育部重点课题组“中学化学实验内容的改革”课题、2002年对上海青浦“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课题、2005年对广东佛山“线索引探――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课题作重头报道。又如,2009年第1期对“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的报道等。关注和扶持甚至直接组织指导、参与全国或省市重大教改课题的评价验收,作为《化学教学》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发扬至今。

新课程改革伊始,《化学教学》即敏锐地关注到考改与课改的关系,如2001年第1期“考试研究”栏目横空出世,2007年第3期“化学原创试题选登”栏目诞生等,为考试研究、习题教学研究与教学提出理论支撑和翔实的资料,这也是广大教师人人都会关心和都会感兴趣的共性话题。另外,从2007年第1期起刊物由64页增至80页,有效信息量增大,满足了新课程改革实践者们的需求;露在外面28年的钉子被有棱角的“书脊”取代,标志着《化学教学》的装帧质量也更上一层楼,方便了读者阅读和收藏,更好地服务于中学化学教学。

宝贵的实践,神圣的教学行为,往往能影响大众甚至感动一个时代。几十年中,我既是《化学教学》的读者,也是她的作者。作为读者,可以说,《化学教学》是培养我的恩师,让我感念身受。作为作者,《化学教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教学研究、论文创作快乐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动。多年来,我写的比较多的是化学教改实践研究方面的文章。我希望用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唤来对化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唤来灵动的化学教育机智,进行有效合理的化学教学,感谢《化学教学》让我多多少少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当我即将结束这篇短文的时候,一种感触萦绕脑海:读了近三十年的化学教学,才觉得刚刚迈进化学教学与研究之门,求索路长。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是“化学教学”使我有机会结识(接触)了许多先生、恩师和同道知心人,《化学教学》更是给了我一生感动的知己知遇。无以回报,谨以此文献给《化学教学》的三十华诞。祝她永远年轻,欣欣向荣。祝她在未来的岁月与化学教师相伴相随,一起书写化学教学的新篇章,一起走过化学课改的历程,一起创造新时代的化学教学辉煌!

化学教学范文第4篇

化学是具有文科性质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把与数学、物理等同起来。对于化学基本理论和计算部分的学习是典型的理科学习,而对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学习则有文科的性质,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而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也把它纯理科的学习,这就造成一种误区,造成学习上的被动。造成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在老师的心中,元素化合物比较简单,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程度不够,无重难点突破,不注重强化记忆,进度比较快,这样学生就不能吃透这部分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练习做得不够多,而且不熟练。

2.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记忆的内容多,学生学时,方法与学习基本理论、化学计算部分一样,只注重理解,不重视记忆,由于记忆不牢,做练习时就碰到困难,认为这部分更难学,久之,部分学生失去学好化学的信心。

3.强化记忆练习不够。元素化合物部分有大量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大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需要记忆,而这些又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没有记好这些,不可能学好化学。

4.课后练习做得不多。由于师生都认为简单易懂,课本后的练习难度不大,教与学双方都产生错觉,对做一定量练习不够重视,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做这部分的练习,只看书,加上又没有进行基本知识的强化记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把握不够,对学好整个高中化学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居于上述以上原因,本人认为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把握好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根据化学的规律和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用化学设计,提高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质量。

可以采用如次方法:1.不代替教材讲述估计学生看得懂的内容;
2.不剥夺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的权力;
3.不放弃必要的讲解和引导;
4.加强记忆的强化练习,达到巩固和提高。

并采用如次途径达成:1.激发求知欲,提高思维积极性。每一堂课都应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条件和途径;
2.交给学生主动权和发言权,帮助解惑释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推理、判定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纳小结;
4.加强习题练习。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教师日积月累的点拨和学生的勤练来实现的。

接下来,是设计和制订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预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实际?(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程度?等等。

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利于教学。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

紧接着,是设计和制订科学化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要学好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三个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该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预备。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和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氮气》,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结构,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爱好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去认真地研读教材。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布置适当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还要注重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把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最后,是设计和制订实验教学计划。

高中化学的演示和分组实验几乎集中在元素化合物部分,所以加强实验的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重要的环节。化学是从实验入手研究的,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使感觉材料进行秩序化、整体化以形成直接的感性反映形式,使微观的感念和反应具体化、形象化,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习化学的爱好。所以我们应做好课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利用实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化学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化学教法 教学效果 中专化学 教法改进

对中专化学课教学怎样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一言堂”、“满堂灌”还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决定效果,化学教学方法决定化学教学效果。笔者现在深深体会到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作者在课堂教学中,现在基本上采用“读”、“讲”、“做”、“练”等方法。

“读”,就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整章整篇地读,是读一小段或一部分,要带着问题读书,读要有要领、有体会、有收获,力求解决问题。不走形式,不能走马观花,要认真仔细地读和思考,归纳要点,找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讲到氢键,作者就根据上一节课关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随着分子量增大而增大”的一般规律作提问小结后,提出事实,挂出图表,和学生共同指出HF、H2O和NH3的沸点有反常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沸点的反常?提出了分子间产生了氢键的相互作用,然后提出氢键怎样形成、具备的条件,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后便要求学生读书,读教材上有关氢键的三段课文(读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读书时教师巡回辅导,最后由师生共同小结弄清有关氢键的一些问题。这样效果较好,学生印象也较深,这要比都由教师一个人平辅直叙地讲效果好得多。

在阅读教材文字部分以外还应重视教材中的图表和数据,要求能读懂还要会应用。如课本中的化学平衡常数就是根据许多数据计算归纳得出来的。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时还应要求学生对关键性的字句进行反复推敲,求得正确理解和记忆。如盐类水解的概念,阅读时应强调指出溶液中盐的离子的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讲”,就是教师讲课,这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一环,是教师完全要主动掌握的。要讲些什么,什么时候讲,怎样讲,这些在备课时都要充分考虑好。当然有可能也会发生事先没有考虑周到的内容,那就不要匆忙地讲,更不能毫无把握地乱讲。

讲要讲得明白,讲得透彻,也要讲得生动。

讲时思路要清晰,条理要分明,语言要简练。

讲时要提纲挈领,不要拖泥带水,也就是讲时要有意识地归纳要点,把教材由多变少,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要有恰当好处的手势和表情配合讲课。至于讲起来生龙活虎,神采飞扬,有声有色、妙趣横生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千万不要脱离教材内容,如果插科摆噱头,开无轨电车那是大忌,可能一时课堂效果很好,但过后学生还会有意见的。

“做”,就是动手做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要做,边讲边做并进行实验记录,学生整堂实验更要做。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不做实验教学效果大不一样,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都一定要做好,还应增加一些教材上虽未规定但对掌握理论有帮助的演示实验。

如在教硫的氧化物时我们增加了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的演示实验,当看到集气瓶内壁满是黄色的硫时,学生对H S的还原性、SO 的氧化性印象颇深。讲三氧化硫时,除每组发一支封着SO 晶体的玻璃管由学生观察外,教师在讲台上打开一支玻璃管,加入几滴水时,大量酸雾喷溢而出,玻璃管外发“烫”,反应强烈,演示效果非常好,还解决了下一堂课工业制硫酸吸收塔不用水吸收SO 的问题。

演示实验时,一定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现在做什么实验,应该怎样做,注意观察哪些地方,有什么现象等等。教师不同于演员。学生不仅是观众,实验时虽由教师一人做,但学生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好,注意观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绝不要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忙忙碌碌,东指西挪,手忙脚乱,实验做好了,有些学生也不知道你在做什么,甚至有的学生也没看到你做,接着教师又自说自话讲下去了。这样,即使实验成功,教学效果也是不好的。所以一定要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手上,要求他们好好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如果实验时间较长,就要设法改进实验,缩短时间。如电脉的演示实验,按课本实验进行要15分钟才能看得清楚界面差距,现在我们自己设计了电脉演示器,并用幻灯放大到银幕上,每个学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时间只要2分钟就够了。如加热时间太长,教师一面在加热,一面应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观察现象。总之,不能让时间沉默得太久(不要超过5分钟)。这就要在准备工作上多动脑筋、想办法。不管过去是做过几十遍的实验,一定要在课前准备时至少做一遍,这样才有把握在课堂上取得演示成功和便于掌握时间。

教学实验并进法也是一个好方法,现在大家有条件的都在采用。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之前,一定也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做法、注意观察现象等。同时,时间也不能太长,最好在不超过15分钟内收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如我在讲“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收集干燥的氨气,然后做一个喷泉实验,先演示了一遍,学生看清楚了,一致明确了要求、做法、注意事项后便自己动手。这时我来回辅导,10分钟之内,差不多每个组都成功了(学生实验的氨喷泉装置,我们做了些改进,简化了,使用较方便)。当然,个别组实验有失败的,因考虑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秩序,可分析一下原因,让他们课后补做。

学生整堂实验,事先一定要预习,实验前同样要明确要求和做法,实验后一定要作实验小结。

“练”,就是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做作业习题是练,小结巩固提问也是练,这样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减轻了学生负担。

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呢?这是当前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作者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是靠课堂教学,决不是靠“题海”、“突击”、“竞赛”所能提高的。但作业也一定得做,要适当选择作业内容和确定一定的份量,让学生能够在课内、课外独立完成而不感到负担加重。笔者每次布置的作业量都不多,按规定学生用半小时就能完成了。如果能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那学生课外负担就减轻了,可以有余力和时间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

推荐访问:化学 教学 五篇 化学教学【五篇】 化学教学(精选5篇) 《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