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师范生实习范文第1篇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这一个月里,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老师真的不是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美术师范生实习【五篇】,供大家参考。
美术师范生实习范文第1篇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这一个月里,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老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这短暂的实习期里,从事着实习班主任兼美术实习老师的工作,积累了初步的班级管理和美术教学的一些经验,还从学生的身上深刻地体会到强烈的班级凝聚力和素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性。
教育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孩子们进行德育,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美术师范生实习范文第2篇
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发展至今已经近一个世纪了。其成长既包含着我国高师教育的发展,又包含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而中国美术及美术教育的发展是影响中国高师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纵观高师美术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美术和专业美术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潮流,一批中国美术人前往西方学习美术,回国后把西方的美术理念和西方先进的学校教育制度带回中国,初步建立了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190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高等师范——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将图画课列为必修课。1906年,该校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师范美术系——国画手工科。开启了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先河。通过他们的努力,西方绘画渐渐被国人接受且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美术教育全面接受苏联的教学模式,引入了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美术教育理念。高等师范美术同样要求学习苏联模式,形成大一统的样板格局。“”时期,高师美术曾一度终止招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美术也渐渐接受来自西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态和思想。如印象主义、写实主义等。一些先进的美术教育模式也被引入,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专业美术院校和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我国现在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是从专业美术教育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种演变伴随着专业美术院校的强势影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承接了专业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师范技能的培养。形成了现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的基本形态。现阶段,高师美术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专业设置“大而全,小而全”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教育的功利化导致了高师美术教育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专业设置“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美术专业对学生的文化要求相对其他专业较低,许多文化稍差的高中毕业生就选择了改学美术从而进入大学学习,这成为一种升学的“捷径”。美术专业生源足且收费较高,许多高校受利益的驱动,原本没有美术院系的高校也开设了自己的美术专业,已有美术专业的高校不断增添相关专业。大小的美术院系不断涌现,专业也五花八门。受招生压力的影响,一些学校为了抢夺生源,开设一些热门专业,其他学校见状也一窝蜂地开办。由于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院校的硬件和软件却远远跟不上。许多学校为了开设一些专业,不管是否达到开设此专业的必要条件,只是招聘一两名此专业相关的教师就仓促上马,教学质量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些做法是对学生的严重不负责和对美术教育的极大伤害、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育中也存在这些问题。为了抢夺生源,在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中开设非师范的各种设计专业,将非师范的设计专业作为其发展的重点,而且比重不断扩大,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而师范类的相关专业则不断压缩,形成了高等师范美术院校中,非师范设计专业成为主导的怪现象。高师美术走向了专业美术院校这条发展道路,师范美术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冷落。学院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也非常低落。这种现象在现阶段高师美术院系中是非常普遍的。而这些高师美术院系不管大小,其专业设置仿照专业美术院校,甚至直接套用,造成了现在大多数高师美术院校专业设置基本一样的情况。且许多高师美术院系不管其规模大小,办学时间的长短,其专业设置五花八门、一应俱全,有的院系甚至一两名专业教师就能开一门专业。因此,形成了现在高师美术院校“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各院系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走入了一条死胡同。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学校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能兼顾,应当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应突出一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形成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优势。就像提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想到的是中国艺术设计领域的权威;
提到中国美术学院,就会想到国画。高师美术院校应当将其重点放到师范美术教育上,将其办大办强,办出特色,根椐自己的情况建立优势学科。而不应该放弃优势学科,把重心放到非师范的专业美术学科上去。
(二)进阶教育断层、缺乏体系性
我国的美术教育与国外先进的美术教育相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从小学到大学没有一个较为完整、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中小学里,美术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在中小学校里,虽然美术按要求是必修课程,但课程质量并不高。甚至一些学校直接占用美术课,上其他学科或让学生上自习。这严重制约了学生从小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和相关能力的提高。从高中进入到大学的美术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专业学习者是由于高中文化课程未达到标准转而学习美术的。他们本身对美术的了解及兴趣就少,单纯地为考大学而进入集训班,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压式美术突击学习,最终达到进入大学的目的。几个月高强度的压力学习,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厌倦,打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从美术高考集训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来看,很多程序化的教学让美术成为一种机械式的学习,让学生失去了美术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些揠苗助长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他们进入大学以后进一步学习的阻碍。进入大学以后,学生才真正进入到美术学习的正轨中。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学生进入大学时就应该在美术方面具有相当的能力,他们进入大学学习是为更好地提高美术能力和对美术的研究。而在中国,由于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突击学习而来的,进入大学时,美术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大学就扮演了一个为美术学生补基础课、纠正以前的不良学习方式的角色上了。在高校美术的课程设置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基础教学,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建立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美术教育体系,应成为今后美术教育改革的重点,真正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美术教师,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小学美术教师。高师美术教育要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师资,就应当注重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联系。但现在的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基本上是脱节的。高校始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完全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高校应该到中学去调查研究,真正了解现在的中学美术需要什么样的美术教师,进而对高师美术的教学进行改进。其实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注意到了这一点,除了传统的毕业生实习外,一些院校通过每学期派专业教师到中小学校去挂职学习,直接参与到中小学的教学及管理中。这样高校教师能站在教学前线,直接面对中小学学生,了解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问题和需要,将了解的情况反映到学校,以对教学的改善起到切实的作用。
(三)教育模式含混、师范方向不明确
高师美术主要是培养美术教育人才,主要培养的是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不是培养美术创作、美术专门研究人才。但现在绝大部分师范院校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完全是承接了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方式,用培养艺术家的方法来培养美术教师,所不同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材教法的课程。只是简单地将专业美术教学、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材教法相加,而且这种相加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就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情况来看,专业课程是由美术学院教授,而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材教法课程是属于教育学院的公共课程。全校所有院系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内容都一样,和美术教育也没有一点联系。这造成了美术专业教育和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的完全脱节,学生学习之后不知道怎么将其运用到以后的美术教学中。这也使得许多学生对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材教法的学习不重视,敷衍了事,只求考试能过关就万事大吉。高师美术教育中对师范性的重视不够,师范性课程太少。由于教学方式采用了美术专业院校的培养方式,用培养画家的标准和方式来培养美术教师。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法也基本同专业美术院校相同,只是在时间上进行了裁减压缩,可以说是精简版的专业美术教育。这种方式突出了“美术性”,但严重忽略了“师范性”,重“技”轻“道”。从课程设置上看,绘画课程占总课程的80%,教育和心理学及教材教法等只占20%。而在内容上,高师美术教育又囊括所有的美术门类,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几乎所有的美术类课程,这就造成了学习时间的严重不足。普通专业院校里需要一学期乃至一二年才能完成的课程,在高师美术教育的学习中可能几周时间就完成了。学生学习不深入,对各门类美术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流于表面。有人说师范院校的美术生都是“万金油”,或者形容是“最差”艺术家,这也是当下这种高师美术教育模式所造就的。关于高师美术教学中教育模式及课程设置的问题与讨论,从来没有间断过,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可行的措施。如学习德国杜瑟堡艺术大学美术教育系的课程设置,10%是美术教育学,20%是美术史论,10%是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这样对学生审美能力及美术教学素质培养的课程就占了总课时量的40%,对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借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工作室的做法,在高师美术院系中设立美术教育工作室。运用工作室制的运作方式,将美术教育技能及方法研究的工作,在工作室中得到很好的重视及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积极探索美术教育的方法。学生通过选择工作室,在旗下单独进行美术教学方法技能知识的学习及研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也为美术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阵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等师范院校中美术教师对高师美术教育也起到非常大的影响。现在的高等师范院校中,从事美术教学的大部分的教师都来自专业美术院校。他们的专业基本功扎实,艺术修养高,但他们大多数并未受到过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门学习,在教育理论、美术理论及教学方法上比较薄弱。对于师范美术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理论修养及教学实践来说,他们未必就得心应手。由于他们来自专业美术院校,自然而然会将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到自己的教学中。这也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将培养画家的标准和方式来培养美术教师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所以加强高等师范美术院系专业教师的师范技能培养,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结语
美术师范生实习范文第3篇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中国美术教育正是由师范美术教育发展而来的,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的国画科的设立,至今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师范美术教育扮演着不同的时代角色。在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下,师范美术教育无论是在其性质还是在教育功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创新师范美术教育需要在正确认识师范性的基础上,探讨积极有效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 :师范美术教育;
历史传承;
现状特点;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84—02
收稿日期:2014—06—15
作者简介:范宁江(1971— ),男,江苏宝应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一、我国师范美术教育的历史传承
回溯我国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在百余年的发展中,美术教育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师徒教学方式被现代规模化教育所取代,美术教育不再是个人修养的必需品,而是现代社会化、职业化的美育需要。在强化美育的过程中,学科化、系统化、规范化知识的引入使教学内容实现了向教育大众化的过渡。随着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引入,作为肩负中国美术人才培养使命的各高等教育主体,在模仿、实践、改革的过程中,急功近利的多,缺乏长远的思考;
务虚的多,求真的少,特别是在对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挖掘和发展上,显得尤为匮乏。创新是推进民族精神发展的有效手段,为适应新的时代需要,师范美术教育更应该在兼顾学科教学与学生培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师范美术教育首先是对“师”的要求,其后才是对“艺”的要求,而师范性是根本,是实现师范美术教育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当前师范美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师范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在概念及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而师范美术教育更应将教学、科研与创作进行有机结合,为师、为学、为艺。纵观当前师范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师范美术教育脱离师范教育的实际需要
从事师范美术教育的工作者由于对师范性认识不够,片面强调专业性,过分重视美术技能教学,从而偏离了师范的师范性特点。
(二)师范美术教育的理念及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在师范美术教育实践中,由于过多地引入专业美术教育教材及课程设置,导致其无法从当前中小学美术师资人才需求方面来建构课程体系;
同时,在美术教学技法及理论应用方面,忽视中小学生对美术教育的认知实际,没有从美术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融合中来统合。
三、对师范美术教育中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从近现代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来看,其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师范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美术人才培养目标认识模糊
我国早期在引入西洋美术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对传统师徒讲授方式的改革促进了西洋美术规模化的发展。如对日本师范美术教育体制的引入,其在课程的设置及教育目标的明确上,更加侧重于师范性;
在师资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美术教学能力,更要兼具其他学科教学能力。我国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还有很大差距,专业美术院校也承担着师范美术教育的任务,对于身处专业美术院校的师范教育来说,其总会受到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使得师范人才培养的目标变得模糊。
(二)执教者自身的素养使其具有艺术家的倾向
当前,师范美术教育将美术家作为重要的师资力量,忽视了其在教学中对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的应用。早期的国画教师由国画大家来承担,西画教师也多由西方艺术家来担任。这种师资结构在推广美术教育的先进经验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适应我国国情的师范美术教育则影响不大。如徐悲鸿的美术创作思想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影响较大;
林风眠在推动中西美术艺术流派发展上的功劳也是卓著的,但其教育思想并未对我国的师范美术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三)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美术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但师范美术教育仍停留在专业美术教育层面上
作为担负中国近现代师范美术教育发展重任的美术师资,更需要在国内外美术教育实践中认清自己,明确“该学习什么”、“该做什么”。
四、推进师范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对策
师范美术教育要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美术教育精神品质和语境。要推进师范美术教育改革,必然要从理念创新上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一)注重人文素养教育,增强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
师范美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应该面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而现行的师范美术教育多从美术实践技能上突出美术知识,课时安排普遍与专业美术教育一致,由此带来的对专业美术技能的学习,势必会影响到将来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并不反对加强对师范美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但要建立在其具备未来美术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使师范美术学生能胜任教师岗位。美术教育承载着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对学生的主观情感和认知的培养,因此,在推进师范美术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大对师范美术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能够满足中小学美术教学要求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注重师范美术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的纵向联系
师范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的教师,而明确中小学对美术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师范美术教育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师范院校与其他院校在师资培训中,都要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设置,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做好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对接。一方面,要从美术课程的美育要求出发,突出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专业化倾向,切实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以此来增强中小学学生运用美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借鉴优秀的教育经验,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课程应该从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上来增强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改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模拟实习、见习和实习的有机结合。
(三)强化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传统艺术是本土美术文化的载体,对民族特色美术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不仅是对多元文化的有效保护,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美术师资的培养要在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重视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美术形式,如学习国画中素描、色彩的运用,
学习和关注
剪纸、花灯、石雕、皮影等民间艺术。
(四)提升师范美术教育师资的综合素养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观念的更新,传统的师范美术教育教学在教法和理念上都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师生间缺少有效的互动。而教师要创新师范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更应该从美术教育思想上加强学习,增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道意识,热爱美术教育事业,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实现师范美术教育师资队伍水平的共同提升。
[
参考文献]
[1]韩安荣.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境况和未来发展探议[J].艺术教育,2011(4).
[2]路炜峰.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范式困惑与对策探讨——兼谈“本土现当代美术教育数据库”建设[J].西北美术,2011(1).
[3]冯民生.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问题与发展——“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论坛”综述[J].美术,2010(12).
美术师范生实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师范教育 美术教育 时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师范学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美术教学而言,需紧跟时代潮流,研究时展的新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满足时代需要的美术专业人才。
一、根据时展要求积极进行美术教育技能、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
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理论是从西方美术教育理论借鉴而来的。这种美术教育理论是在工业革命大背景下产生的,强调对美术技艺的学习,这种重视技艺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在师范美术教育中,需要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但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美术教师,仅掌握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是不够的。我国在美术教育中很重视对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对于相关课程,尤其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课程,在美术教学中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教育技能,很难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社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美术教育需要积极进行教育理念更新,要能够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使学生有效掌握与教育技能相关的课程,同时掌握美术专业技能,使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进行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不断促进学生把美术知识技能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由知识到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师范类美术教育而言至关重要。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认真分析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情况,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美术,促进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突出学习内容的多样化。
只有教学内容多样化,才能保证教学的丰富性,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专业”,还要强调多能。在现代美术教育中,一般第一年是普修教育,到后面两年才实施分专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保证学生有充分时间学习专业技能,通过专业学习,学生会对某一画种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绘画技艺。但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违反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对于师范美术教育而言,培养具有较强美术教学能力的人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过于深入的美术教学,只会使学生在专业化程度上越走越远,轻视自己未来要从事的美术教育,同时,对于美术教育方面的知识,学生掌握不够,很难在未来工作中真正把美术教育工作做好。因此,在师范类美术教学中,要突出学习内容的多样化,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实现师范美术教育每个专业的循环教学,给学生一定的专业自由度,加强学生各个学习专业的学科交叉,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在绘画专业技能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受不同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使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以及多种表现风格的创造尝试,这样才能满足当代师范美术教育的客观要求。
三、重视对美术史论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
对于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加强美术专业学习与美术史论学习同等重要,只有加强学生的美术史论教学,学生才能对美术发展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才能发展学生更开阔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在未来教育实践中更好地进行审美普及工作,更好地进行审美教育,更好地传播美术文化。另外,在师范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一些现当代艺术,这对于学生而言更具现实意义。如现当代艺术的表现主义,如果学生接触这种理论,就能认识到艺术表现是人类的天性和切实需要,则学生就能认识到表现能力是一种天赋,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特别的美术训练,重点是挖掘学生的内在艺术表现潜能,只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使之发挥潜能,就可以有效促进美术教学发展。学生懂得了这种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在未来教学活动中的美术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师范院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现代艺术教学。
四、在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中,需要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只有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才能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不断深入研究这种艺术,获得有效发展。而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增强美术的视觉效果,促进教学发展。尤其现在,在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是时代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美术教学也不例外。
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访问世界各地的顶级美术馆,各种美术作品都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角色发生深刻地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促进者,通过网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开设美术欣赏课,通过电教设施直观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的欣赏视点,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性学习,这对于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封顺.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2(07).
[2]刘肖冰.新课程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美术教育实习模式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02).
美术师范生实习范文第5篇
虽然美术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综合化的倾向,但是如何综合,其度应如何把握?这都需要我们进行理性思考。有些人把美术课上成语文课、音乐课、社会课等,而把“美术味”丢了,这好比本来煮了一锅八宝粥,结果变成了咸稀饭,是非常不应该的。因此强调美术科的本位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美术课堂的“美术味”。
一、知识与技能是课程三维目标的首要任务
不管教学方式如何转变,实验教材如何日新月异,我想都应该把知识与技能放在首位,从而围绕着它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美术课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如果没有了美术知识与技能,也就没有了美术课,因此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应该坚持的。
二、注重美术文化含量的把握
从新课程标准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看,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而不仅仅是学科技能方面的学习。另外,它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扬的教育任务。使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政治等方面的联系。
在这个角度来看待美术课程,教学就与过去的单纯美术技能学习大不一样了,对教师的要求提升到能够对美术文化比较全面理解的高度,而且能够将美术的视野拓宽到视觉文化的层面上认识和实施教育。
这样,在美术教学中就不会一味地把眼睛盯在所谓的画画技能上了,因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绝对不应该是纯技能的学科表现方法的教学,不是拿培养精英的教学对待全体学生,而应该是美术文化的学习。所以美术文化含量的把握尤为关键。
湘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2课“小树快快长”。教材提供了形态、颜色、做法各异的几种树,配上小动物等,从而组成小树林。学生分清楚树干、树枝、树冠等,这实际上既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有过去在幼儿园学习中已经获得的知识积累。
教材还提供了春夏秋冬四季中树的不同的变化图片,这里既有形态变化,又有颜色变化主要还是提示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对过去经验的回忆。
教材提供的树的角度各不一样,启发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些都为学生在本课的学习提出了分析、感受、回忆、讨论、再体验的不同学习层面,目的是为了接下来的表现活动。
在作品的表现方面有绘画、有纸工撕贴画综合表现等,绘画的工具和材料也是不一样的,启发学生对树的表现能够更加多样。
三、在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体现“美术味”
对于美术学科来说,以美术本体为核心的情景才是我们应以于大力追求的,只有紧密围绕美术课的教学目标创设的情景才具有现实意义。《自画像》一课中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于人脸部的特征创设了明明妈妈在超市中不小心走丢了明明,超市值班保安向明明妈妈询问明明的脸形特征,妈妈急得说不清,请学生帮助说明明的脸部特征这样一个情景,学生反映非常积极,通过学生对明明脸部特征的一翻描述,明明妈妈终于在保安的帮助下找到了明明。这一情景既紧密围绕脸部特征这一美术学科本体知识,还渗透了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绕绕涂涂》课一开始让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涂绕(内容与形式不限),上来的同学涂得很开心,也是乱七八糟的。教师在赞赏学生涂得快及形状各异的同时提出:“你们能看得出它们都是什么吗?”生:不能。接下来教师准备给学生变一个小“魔术”,学生的眼里充满好奇,马上抓住机会对这些“造型”进行快速简单的添画,使它们变成真正有趣的造型。到这里学生涂绕画画的愿望真是太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