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
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
水平角测量1天;
水平距测量1天;
水准测量1天;
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
地形图测绘1天;
地形图测绘1天;
建筑物的放样1天;
圆曲线测设1天;
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
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
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
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
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
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
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
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
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
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
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
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
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
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
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
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
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
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
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
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
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
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
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
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
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
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
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
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
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
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
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
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施工方案 施工进度表 施工平面布置图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职业学校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这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建筑材料、建筑制图、房屋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之后开设的,是一门总结性的课程。这门课旨在让建筑专业的学生能编写一般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某个工程在开工建设前进行总体规划,以便于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从中找出了一些规律,收获一些教学体会。
虽然建筑工程中的房屋结构形式多样,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筒体结构等,但是所有的施工组织设计都离不开一个中心,那就是“一案、一表、一图”。“一案”是指施工方案,它是施工组织的核心;
“一表”是指施工进度表,它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关键;
“一图”是指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它是指导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依据。施工方案的重点是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以及施工顺序的安排,其中施工方法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在编写时要重点抓住这一点。在具体编制“一案、一表、一图”时,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一、施工方案的编制
施工方案是某个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的核心内容。在选择时,要结合工程特点与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因为它也是编制进度计划表和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依据,选择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施工效率、质量的好坏与施工工期的完成。
1.确定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是指单位工程中各分部工程或各专项工程在施工时的先后顺序及其制约关系。施工的工程特点、施工所处的环境条件、建筑的使用要求等,对施工顺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安装、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原则进行顺序安排,要恰当安排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的施工顺序。
例如某个多、高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它的施工顺序大致可划分为±0.000以下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及砖墙围护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四个施工阶段。
(1)地下工程的施工顺序。多、高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地下工程(±0.000以下的工程)一般可分为有地下室及无地下室基础工程。若有一层地下室,且又建在软土地基层上时,其施工顺序是桩基施工(包括围护桩)土方开挖破桩头及铺垫层做基础地下室底板做地下室墙、柱(防水处理)做地下室顶板回填土。
(2)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顺序。主体结构的施工主要包括柱、梁(主梁、次梁)楼板的施工,故需采用多层框架在竖向上分层、在平面上分段的流水施工方法。若采用钢模,其施工顺序为:绑扎柱钢筋安装支柱模浇柱混凝土撤除柱模板安装支梁、板模绑扎梁、板钢筋浇梁、板混凝土。
(3)屋面工程和围护工程的施工顺序。屋面工程的施工顺序与多层砖混结构居住房屋的屋面工程施工顺序相同。围护工程的施工包括砌筑外墙、内墙(隔断墙)及安装门窗等施工过程,对于这些不同的施工过程可以按要求组织平行、搭接及流水施工。
(4)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装饰工程的施工分为室外装饰与室内装饰。室内装饰主要包括天棚与内墙面、楼地面与楼梯等的抹灰,以及门窗玻璃的安装、油漆门窗等。室外装修也同样包括外墙面的装饰以及做散水、勒脚、台阶、明沟等施工。
2.确定施工流向
施工流向指的是某单位工程在平面或竖向上的施工的开始部位及进展的方向。
3.选择施工机械
首先,选择适宜主导工程的施工机械,如解决上下及水平运输的搬运机械等。其次,建筑工地上其他所选机械的类型、规格、型号应与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协调配合,以尽量发挥主导机械的效率。
二、施工进度计划表的编制
施工进度计划表是在既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工期与各种资源供应条件,按照合理施工顺序与施工组织的原则表现出来的图表,一般用横道图与网络图表示。它主要包括划分施工过程和计算工程量、劳动量、机械台班量、各施工项目的施工天数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施工顺序及搭接关系。
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编制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是在建筑区域内按照施工需要的布置设施,经过恰当的安排与设计,在开工前做个总体规划。原则是尽量减小占地面积,少搭临时设施,缩短场内运输距离,以垂直运输机械为主,减少材料二次搬运等。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1、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要点。
2、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教学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
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4、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5、本要点供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以及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类教育机构(不含自学考试)参照实施。
二、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6、健全教学工作的领导体制。院(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校)长协助院(校)长主持教学日常工作。学校有关教学及其管理的指导思想、长远规划、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措施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校)务会议或院(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要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的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7、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熟悉教学工作、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在院(校)长领导下,研究和决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8、建立院(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
(1)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在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职能作用,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协调的工作关系。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应健全机构,配备得力人员,以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2)系级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的基本单位。系主任全面负责系教学管理工作,系可根据情况设教学秘书或教务员,处理日常教学行政的具体工作。
9、教研室是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按教学计划规定实施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科技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是否设置教研室由学校自主确定。不设教研室的,其教学工作可由系或其它组织形式实施。
10、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考察活动,适应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
三、教学计划管理
11、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自主制订。教学计划既要符合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突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1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用人部门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目标的确定应努力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
13、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贯彻产学结合思想;
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原则。
14、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修业年限;
(4)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5)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6)必要的说明。
15、制订教学计划的一般程序是:学习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广泛开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
组织校内和社会用人单位专家论证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教务处提出本校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要求。由系主持制订教学计划方案。经学校教学工作(学术)委员会审议,主管校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
16、教学计划的实施
(1)教务处编制分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对各教学环节提出总体协调意见,安排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室和其他教学场所,确定考核方式;
(2)系根据教务处的总体安排,落实任课教师、编制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计划;
(3)教学计划确定的课程、教学环节、学时、授课时间、考核方式、任课教师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4)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管理中枢的职能作用,新学期的课程表应在上一学期结束前确定,经主管院(校)长审批后通知到各相关部门和教师,开学前一周,要检查教学准备情况。
四、教学运行管理
17、教学运行管理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整个教学运行管理,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课堂教学(包括实习、实验教学)的管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
二是以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为主体的教学行政管理,应制订教学工作制度的规程,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提出要求,并认真组织实施。
18、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学校要重视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
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是:
(1)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要按各自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区别;
(2)随着各校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课程开发的任务较重。新开发的课程,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大纲,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3)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不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4)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
(5)教学大纲由系组织有关教师依据上述原则编写,经系校有关领导认定批准施行。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19、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管理活动。
(1)认真选聘有相应学术水平、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课,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要补好教育基本理论课,教师开设新课程要有严格的岗前培训制度,并要求课前试讲;
(2)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和讨论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大纲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和教案;
(3)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对积极钻研并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作出贡献的教师,要给予奖励;
(4)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20、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性教学内容要严格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教学。各院校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安排,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行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要尽可能结合实际任务进行,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21、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积极改革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着重检查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采用试题库或试卷库命题,实行教、考分离。要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严肃考场纪律,精心安排考务工作。对考试作弊者,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试卷评阅要认真、公正、客观。教务处要组织对试卷的复核及抽检工作。
22、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安排与管理,课外作业的份量要适当,安排辅导答疑要适当。安排非教学活动不得占用教学活动时间。
23、日常教学管理。学校要依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学期的运行表、课表、考表,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对这三项重要表格文件的执行情况要有管理制度和检查办法,执行结果要记录在案。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了解教学信息,严格控制对教学进度及课表变更的审批,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
24、学籍管理。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学籍变动、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学校应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订本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并建立学籍档案。
25、学生注册制度的改革与管理。学生注册是学籍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要维护学校注册制度的严肃性,建立严格的学期注册制度。在注册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学年制、学分制的改革。
26、教学资源管理。要搞好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与规划建设,充分加以利用,保证教学需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注意根据需要与可能,改进教室的功能,建设必要的多功能教室。
27、教学档案管理。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都要建立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的范围包括: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下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及有关规定;
(2)教学基本建设的各种规划和计划;
(3)自编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试卷库)、试卷分析以及各种声像资料等;
(4)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进程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总结、实结等;
(5)课程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6)学生学业成绩、学籍变动情况、学生座谈会记录整理分析、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毕业资格审核等材料;
(7)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教学研究计划、总结,典型经验材料和教学研究刊物;
(8)教师业务档案、各种奖励及成果;
(9)教师评教材料、督导组(室)活动材料、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等;
(10)其他有必要立档的教学文件和资料。
教学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编目造册。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教学档案管理,应充分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28、要充分发挥系和教研室在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职能。教研室应按学期初制订的“教研室工作计划”,备课、公开教学、政治与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检查和测评教师的教学进程和教学状况。
系要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和任课教师会议,及时掌握教学过程状况,总结和交流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9、教务处应协助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系(部)主任教学工作例会或专题工作研究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
30、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要从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各主要因素(教师、学生、管理、政策、体制等)入手,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1.认真抓好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1)把好招生质量关,做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后的复审工作;
(2)抓好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要精心设计整体优化的教学计划,精心组织计划的实施工作;
(3)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4)注重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
(5)实行科学化的考试管理,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试卷和成绩分析,认真进行考试与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6)实行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制度。
32、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并制订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校的教学质量检查,学校可根据情况每学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33、实行教学工作督导制。选择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思想先进、有丰富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老教师(包括退休教师)和有专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教学工作督导组织,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工作督导,及时提供质量信息。
34、建立听课制度。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都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习课),全面了解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
35、组织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教学评估是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应经常化、制度化。教学工作评估一般包括校、系总体教学工作评估;
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评估;
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开展教学评估工作要与日常教学管理与建设相结合,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重点,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不搞形式主义。
36、教学评估工作要和学校内部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教学评估的结果与教师职务的评聘和报酬挂钩。对在教学上取得优秀成绩者要给予奖励,对教学责任事故,要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并按章处理事故责任者。
37、建立教学信息的采集和统计制度。对新生入学基本情况、学生学习和考试情况、毕业生质量及就业情况等主要教学信息应定期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六、师资队伍管理
38、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学校要有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层层落实。要注意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并且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要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包括科技工作)和业务(包括教育科学知识)进修,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作为中坚力量,也可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39、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各校自身的教学工作总量和师生总体比例要求,确定学校的教师编制,制定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完成情况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应作为教师聘任、晋职和提级的依据。
40、学校要明确各级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分工。实行聘任制,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教师的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定期进行考核,一般每年度(学年)考核一次,考核情况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41、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新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工程设计和社会实践,鼓励从事工程和职业教育的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学校应十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的选配和培训。
42、学校应制订各种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设立教师奖励基金,重点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对于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能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
七、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43、专业设置与调整。根据社会的有效需求设置专业,要善于发现和预测新的社会需求,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新的专业。注意优化专业结构,保证基本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
44、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内系列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学校要依据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防止各专业自成体系。地处一个城市的同类学校也可共建实训基地,还可开展职业培训的有偿服务。
45、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
46、做好实训基地的实训管理。实训管理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要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提高投资效益。
47、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和使用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制度。基础理论课教材的选用既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又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鼓励选用通用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特色课程或专业课程可依据教学大纲组织自编教材或讲义。教材的类型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声像视听教材等,特别要鼓励教师使用声像视听教材。
48、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抓好教师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师表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特点,鼓励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注意学生的创业精神。要特别重视考风考纪的教育,杜绝考试作弊行为。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超级秘书网
49、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按照教育部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制定完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在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上下功夫。
八、教学管理与教育理论研究
50、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学管理研究与教育理论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共同任务。学校要把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管理的一些重点课题进行立项研究。
51、加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之间教学管理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合作开展教学管理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共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
运输管理实务;
项目化教学;
课程整体设计
《运输管理实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该专业占有重要地位。自从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对其大纲、课程结构、框架体例都有比较成熟的研究,其中主要关注的对象包括导论、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等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根据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实际,自行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高职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课程改革所运用的工具之一。笔者对国内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总结优秀经验,改进不足,更好地促进《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发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内涵分析
高职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是:(1)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设置课程、组织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组织内容。(2)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选择课程内容。(3)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打破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二元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依据工作情境建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模式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
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指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过程都有一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的灵魂和主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 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指把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信息收集、工作计划规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是根据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实际,自行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1)按照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设置课程。(2)突出职业能力。(3)项目课程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局面,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更加关注工作过程与工作经验。(4)推行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成为实施项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实施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工人专家访谈会”确定某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和顺序,并对其进行分析描述。
第二步,学习领域设计。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领域,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设计。
第三步,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对整个专业每个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开发,将学习领域变成可以教学的课程,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四种典型的项目课程整体设计模式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设计”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可见,设计具有预先性和目标指向性的特点,同时设计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课程设计的理论及模式繁多,诸如内容模式、过程模式、目标模式等。《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在“课程卷”中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的组织形式或组织结构”。施良方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就是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它主要涉及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丛立新在其专著《课程论问题》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提出的一个教学改革新概念。根据系统理论,一个系统的每个单元都好,其整体不一定就好。对于一门课的教学要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职教育由于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课程教学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1)职业活动导向;
(2)突出能力目标;
(3)项目载体;
(4)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
(5)以学生为主体;
(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目前,国内教学界对课程的整体设计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典型模式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在2007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是同类院校中最早成功申请的。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物流和交通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物流专业相应运输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以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组织流程、单证流转、费用计算为主线,以运输组织、决策能力培养为核心,分为认知运输、公路货运组织、水路货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航空货运组织、多式联运管理、货运合同管理、货运保险、运输决策等九个任务驱动项目。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起,在学院全体教师中开展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项目。这项工作历时两年,从根本上改变了全院课程教学的面貌,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影响最深、效果最明显的一次教学改革活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这项教学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它以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为背景,精心设计了一个全课程的贯穿项目,并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就最终完成了这个大的实习项目。课程内容涉及运输企业管理、运输优化选择、运输流程管理、运输软件操作等方面。
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与考证相结合的模式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开展企业调研,组织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师,运用“头脑风暴”式工作任务分析方法,产生能力目标和标准,构建任务驱动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工作岗位内容一致,将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职业证书课程化。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是以物流运输组织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确定教学内容;
以各种运输方式的业务流程组织为主线,按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及各种多式联运等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单元;
以完成每项工作任务需要的能力、以业务流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从该项运输业务的准备或委托开始,到货物的交付结束。
以辽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新框架模式 辽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过程转换为工学结合的任务实施过程。课程教学开始,学生就分组成立“运输作业部”,进行岗位设置、人员分工、经营范围、口号或标识、组织制度、团队精神等的确定(情境1)。然后,依托这个虚拟的“运输作业部”(教学平台),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运输合同、流转单据等拿过来,开始“货物运输业务”运作,即陆续地完成课程后续的阶段性学习任务(情境2至情境8),课程结束时,学生就完成了管理该部门的整个工作过程(总任务),使学生全程了解、体验运输部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提交阶段性报告,这样就将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演变为能力训练过程。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1.2012年1月,学校集中两天时间总结第一学期工作完成情况,并就成因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评价报告,学校在此基础上研制新学期工作计划,并经学校议事会票决通过。
2.课堂教学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是学风、教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新学期,学校将以课题研究为重点,进一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对教学过程持续研究和改进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和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保护和激发学生潜能是学校教育的难点和关键。新学期,学校将以深化学校课程建设为线索,扩展学生课程选择的空间,保障学生课程选择的权利,加强过程性自我评价,形成自主、多元和高品质发展的态势。
二、指导思想:
确立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建设具有研究和创新特质的教师文化;
努力提高学生自主设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具有追求卓越、自主探究、合作分享、求实创新特质的学风;
发展民主制度,形成民主管理学校的规范程序,提高学校议事会的民主议事和决策的能力。
三、主要工作:
1.教师专业发展
(1)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学校教师发展“五个一”工作要求;
学校组织力量总结何一希、丁岳林等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智慧,尝试分析和总结部分优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风格;
数学组以筹备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会议为契机,确立教师自我研究教学经验的专项课题并形成基本成果。
(2)依据学校议事会决议,实施新的《省常中教师评价方案》,强调自我评价,关注发展过程,突出差异发展,以此进一步提高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改进民主评教方法,增加评价维度,学校评选和表彰优秀教师和特色教师。
(3)组织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和“教在省中”青年教师发展论坛;
改进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方法,凸出教学常规培训;
组织参加名教师工作室的我校青年教师主题汇报活动,展示成长成果;
扩大青年教师锻炼和发展空间,评选校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表彰优秀青年教师。
(4)组织2012年省市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召开校教科研工作会议;
修订校教科研工作奖励办法并经校议事会票决后实施;
设立校课题研究网络交流和管理平台,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展开;
召开校总领课题研讨会,组织更多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5)组织学习并稳妥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并以此为基础修订学校教职工奖金分配办法,确保教师绩效工资工作的有效实施。
2.教研组、年级组建设
(1)各教研组总结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并修改发展规划;
组织教研组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分享研究和建设经验和智慧。
(2)修订学校个学科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学习手册,并组织专家论证;
部分学科的学习手册进入正式出版程序。
(3)各教研组组织学习《江苏省个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2012年《考试说明》,组织《考试说明》学习研究交流会;
研究各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试题,高质量完成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任务,4月召开学业水平测试工作会议。
(4)开展教研组长管理业务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研组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检查教研组“五个一”工作落实和进展情况,重点关注课题研究、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等内容;
建设教研组网页和学科网络资源库。
(5)认真组织阶段教学质量调研工作,完善调研分析机制,开发数据研究工具,提高命题水平,增强质量调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6)完善班主任每周例会制度和大班主任制度,组织班主任工作培训班;
总结高三导师制实践经验,逐步推进德育导师制度;
召开班级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
(7)与学生共同修订学生常规管理,提高制度的适切性和执行力;
研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办法,提高班主任的指导能力,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领域和模式。
3.改进课程与教学
(1)修订学校课程方案,进一步明晰教学内容,完善学校课程结构;
协调解决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统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增强活动课程组织和评价能力。
(2)统筹学校活动课程、拓展课程、学科竞赛课程、预习指导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增加学生课程的选择空间,保障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
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继续实施课程免修方案;
研究课表和课时,增强排课的适切性。
(3)总结、宣传语文、英语和生物教研组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果,与省市教育部门共同组织经验报告会,以此进一步提高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水平。
(4)开学初组织探索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改进学校听评课方式,组织教师自我编制听课量表,促进听课业务能力的提高,学校修订《听课笔记》。
(5)每位教师完成年度课堂实录工作,结合课堂观察量表的开发和使用,建立具有专业水准的学校评课制度。
(6)研究作业和训练,改进作业设置的办法,增加作业的能级要求,严格作业分层分类规则,记录作业完成时间,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4.夯实毕业班工作
(1)召开两次毕业班工作分析会,重点关注第二轮复习资料和训练题的编制质量,进一步突出语、数、外三门学科的重要性,严格控制训练和作业量,稳定训练节奏,保障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2)精心策划和组织高三成人仪式、综合实践和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组织优秀学长和专家报告会,提高高三学习的质量和品味;
积极慎重做好组织高三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力争有35位以上的优秀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3)开展高三复习课型研究活动,组织教师课堂观摩活动,提高复习实效;
组织高三学科专题讲座,多种形式拓展学生复习的视角,提高自主复习的质量。
(4)各学科教师认真研究各地近几年高考试题和各地模考试题,提高试题改编、重组能力,扩大试题原创比例;
关注重点、热点问题,从结构、能力等多维度设计试题,准确把握考核内容和方向。
5.学生成长
(1)总结、提炼年级和学校杰出学生基本特质和优秀品质,以此进一步思考并调整学校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内涵;
多种形式介绍、宣传杰出学生典型案例,树立学生成长典型;
开展杰出校友评选活动,进一步发挥优秀学长的教育示范作用,丰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实效。
(2)组织学生参加北大模联、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全国机器人和江苏科技创新与发明比赛等活动,参加国家青少年主题探究科技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夏令营,组织学生参加哈佛大学夏季学院学习,组织英语特色训练活动,组织上海交大创新人才后备力量选拔和培养活动。
(3)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节如期举行;
组织研究性学习中期评估,召开研究性学习交流和表彰大会,建设研究性学习网站;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高社团的组织协调能力,丰富社团内涵,组织社团参加省市活动,评选优秀社团。
(4)调整和充实直升班课程方案,突出拓展视野、提高能力,强化合作探究和独立学习;
进一步提高美国课程班的管理和研究水平,确立考核和评价办法,高质量完成ap课程和其他重要课程的考核任务;
进一步拓展国际教育合作领域,做强合作项目,更好地支持有国外留学倾向的学生获得更宽广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5)开设周末学生讲坛坛,组织周末科技、人文和学科讲座,进一步丰富学生周末生活;
调整学生宿舍管理思路,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设立宿舍管理导师制。
(6)调整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以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形式重组活动内容;
研讨生涯规划课程方案,增强学校特色,提高学生成长指导的能力,做强、做活学生成长指导中心。
(7)根据国家学科竞赛方案调整的意见,修改我校学科竞赛方案和指导策略,重点改进指导方法,增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努力发挥周敏泽和曹文两位教练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加强规范管理和积极引导,创新培训方法;
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提高我校学科竞赛的竞争力。
(8)修订新学年招生方案,增招美术特长生和游泳高水平运动员;
完善高一文理分班机制;
完善新高一学生入学教育方案,加强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互动,健全家长委员会。
6.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1)设计新校服并部分投入使用,新校服由正装、运动装、夏装和冬装四部分组成,正装和运动装为统一要求着装,其他为自主选择服装,为生活困难家庭的学生免费提供校服。
(2)各教学楼及8号楼北门两侧设立墙报专栏,为学生和学校各部门活动宣传和意见建议的表达创设环境;
面向师生征集学校主要道路路名,各道路设置路牌;
邀请专业人员设计学校标识,组织学校环境创意设计比赛活动。
(3)组织毕业30周年毕业生回校活动,推选十大杰出校友和100位知名校友,以此做好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和研究工作,更好地发挥校友的教育资源,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成立校友基金会;
1907---**年校史修订初稿基本完成,完成网上校史馆建设第一期工作。
(4)规划书香校园建设项目,修订学校图书馆管理制度,确立省常中读书节,继续开展人文知识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复旦大学“博雅杯”人文知识竞赛活动。
7.优化学校管理
(1)与华师大共建教育研究项目,鼓励各教研组与研究机构加强合作,进一步引进教育资源,提高学校自主发展能力。
(2)整体规划外国语学校校舍重建项目,一次规划,分部实施,重点突出设计理念和使用价值;
召开合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制订深化合作具体方案,进一步扩大合作优势。
(3)培训学校议事会委员,提高议事能力,新学期重点议事和决策的内容有教师绩效工作实施办法、学校奖金发放修改意见、学校教师结构调整方案等;
在校园网开通bbs交流平台,为师生交流和学校民主管理创设更多环境。
推荐访问:施工组织 课程设计 五篇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五篇】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精选5篇)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