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工程管理系统【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4-01-27 15:38:02 来源:网友投稿

工程管理系统范文第1篇价格是工程造价管理中最灵活的因素,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它涉及到工、料、种类繁多,数据量大,不同价格形式影响因素复杂,地域广泛,差异明显,随市场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管理系统【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工程管理系统【五篇】

工程管理系统范文第1篇

价格是工程造价管理中最灵活的因素,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它涉及到工、料、种类繁多,数据量大,不同价格形式影响因素复杂,地域广泛,差异明显,随市场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价格管理,能使它的速度快、精度高,对于市场的行情随时做出反应。

该子系统的模块可分为初始价格管理,预算价格管理等[2]。初始价格管理查找起来方便;预算价格管理是将人工、材料、机械以及各自进行价格规定的,在此基础上,它的测定与调整价有一定的差距,制作表格可以利用这个模块,在很多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可达到准确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统一。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能够为工程造价提供大量的信息,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并给工程造价带来很大的收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收集到很多国际工程信息,了解国际市场动态,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创造了很好地条件,在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情况下,这种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适用的,为适应工程的要求,系统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发,在现有的系统的基础上,对工程量计算部分的计算规则进行适当地补充,以满足功能的需求。

也可以在应用该系统时,根据工程量的定额,求出总的人工、材料和机械用量,在根据各种用量进行计算,从而由各建设的参与方自主确定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还涉及到思想观念、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等一系列问题,要真正建立和使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仅仅拥有数字化技术是不够的,各部门对资料的管理、收集和整理还没有充分重视,导致造价管理部门收集工程造价资料很难收集。

因为缺少基础的元素,导致系统的运行和功能实现方面上受到很大的影响,急着完善造价资料的报价体系,建筑工程造价的上报资料的格式很严格,因为关系到上报造价资料的质量问题[3]。因此开发更多关于互联网平台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必须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建设造价管理与造价管理软件的合并,使的建筑工程造价文件目前还没有达到最高端。

3结束语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为别人减轻负担,以免给人们在工作上制造不必要的误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就是对建筑工程每个环节进行计算分析、评估,从而为领导层提供决策和帮助,对工程信息设备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传递、储存维护计算机控制系统,这项内容涉及到设计、准备预算、工程设备、材料等多个部门。

在工程项目的关键阶段,则需要使用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在这个阶段的人要非常重视,因为这关系到很多的条条框框,严重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因此,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我们也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引领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当中。

工程管理系统范文第2篇

一、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人才是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结构表明,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应走多样化的道路,并且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分工,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有三类:清华、北大等老牌本科院校;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专科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他们的培养目标应各不相同,老牌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学术精英型人才,培养的是哲学家、经济学家等在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策划、决策等高级工作的人才,这类学校数量少,培养的人才供小于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科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于高层次教师欠缺以及学生素质相对老牌本科院校低等原因,不可能培养出学术精英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才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专科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老牌本科院校差异化竞争的现实选择。

(二)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内涵

目前,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专科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两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培养有别于专科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人才,实行差异化竞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众所周知,专科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基层管理人员(如车间主任、班组长、科级助理、产品主管、采购主管等)、行政办公室文员、中层管理人员的助理、物流现场管理员、物流信息员、销售员、会计员等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基层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基层管理岗位工作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这类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但是由于学生素质较低等问题较难解决人才的终身发展即可持续发展问题;
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能顺利就业;
二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如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所说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就业上的成功可以看出,要使学生顺利就业,“使无业者有业”,必须强化职业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素质;
要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有业者乐业”,必须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培养人才。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应是:既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具有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较强实践能力的物流管理师、营销策划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注册税务师等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前所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标准应是既能顺利就业(具有较高的工商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素质),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本科生应具备的较高的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水平)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为此,作为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西昌学院提出了“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于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地方属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项目。

二、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一)课程设置应有利于优化学生能力结构

优化的能力结构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外语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
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上述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准确了解当前人才市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对通过课程设置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至关重要。为此,笔者选择了位于成都、重庆和凉山州的部分中小企业(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渠道是中小企业),就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能力需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大部分企业更看重学生的基本能力。企业普遍认为,短训的方式加上实际工作的积累可以使新员工的专业能力迅速得到提升,但是英语水平、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基本能力的提升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企业培训难以迅速取得成效;

2.大部分企业更看重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即职业迁移能力,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3.大部分企业要求学生具备基层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初期大都从事基层工作,需要几年的积累才可能被提升为管理者,因此初期大都要求毕业生具备基层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能力。被调查企业普遍认为主要的基本专业能力包含三项:较强的协调沟通与社交公关能力;
较强的文字能力,能拟定企业基本管理文件、撰写市场调研报告等;
熟悉企业市场运作过程,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技能(因为相当一部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于市场营销工作)。因此,为优化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应做到:一是强化英语水平、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是强化基层工作岗位需要的协调沟通、社交公关、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和管理文件和市场营销基本技能等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
三是专业课设置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避免按职业方向设置大量的针对性太强的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强化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应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

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较好的人文素质,较强的竞争意识,较好的创新、实践、创业的专业开发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上述调查中,大多数企业在工商管理岗位的招聘过程中最看重的是责任心、敬业精神、承压能力、竞争意识、职业道德、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素质。其次是基本能力,再次是业务能力,最后才是知识结构。因为很多企业认为责任心、敬业精神、承压能力这些基本素质是影响个人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相比业务能力而言,责任心、敬业精神、承压能力等大学生的素质是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经过较长时间形成的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特征反映,是企业无法通过短期培训形成或改变的。因此,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强化对学生责任心、敬业精神、承压能力、竞争意识、职业道德、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素质的培养,优化工商管理专业的素质结构。笔者认为,这些素质的培养仅靠老师或班主任的说教,收效甚微,而设置顶岗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课程并加强管理,是较为有效的途径。目前,大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设置了顶岗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课程,但是,由于企业的管理工作大都涉及到商业秘密,所以企业并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的核心工作,对专业能力的提升并不明显,因此大多高校对顶岗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不够重视,疏于管理,有其名而无其实。因此,应重新认识这些课程的作用,加强管理,督促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实习,让他们亲身体会上述素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素质。

(三)课程设置应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没有必要的知识,就不可能具有某一方面的能力。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应与优化的能力结构一一对应设置相应课程。

(四)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有不少学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却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成为“书呆子”。实践表明,一个人的知识融会贯通后,经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活动,就会慢慢转化为特定的能力。目前,导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不能较好转化为能力的原因主要有:(1)缺乏实践环节,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动手能力极差;
(2)缺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途径,具体的知识成为孤立零散的知识碎片,无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且重在对知识点的考核,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培养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工商管理专业设置课程时,首先应开发一些有利于学生知识融会贯通的课程,如ERP、沙盘运营实战演练等课程;
其次应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具体应是与上面的知识结构课程一一对应相应学时的实践教学,如知识结构中的《税法》课程应对应开设《税法实践》;
最后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尽量做到考核方式多样化,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养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五)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本科生区别于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的主要区别。如一个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能只能胜任生产管理岗位,但却很难胜任部门经理、地区负责人等要求较高的管理岗位,这些岗位要求相应管理人员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因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人才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工作的前提。简单地说,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培养学生“怎么做”,而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培养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因此,为了使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程设置上必须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六)课程设置应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高教司在对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后,对工商管理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建议之一是地方性高等学校应树立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与此同时,各地方高校做了大量的实践,将工商管理专业发展与其他学科做了一定的交叉渗透,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办出专业特色,改变全国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趋同化”的现象。如东北亚重要港口城市大连发展目标是“东北亚物流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就突出“物流管理”方向,有关物流管理方面的课程多达10门;
天津理工大学由于本校学科优势是工程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工程管理”方向;
华东理工大学结合本校信息管理的学科优势突出“信息管理”方向等等。因此,作为地方性高校,应该对高校服务区域各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调研,结合本校的相关学科优势确定课程设置应突出的行业方向。比如,西昌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就可以根据凉山州“工业强州”的经济发展战略设置工程管理方向。

工程管理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安全系数;
成本控制;
风险规避

一、项目管理的含义

管理信息系统所开发的项目管理即是对项目进度、成本控制、实际需求、质量安全、人员配置、开发风险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法,在进行分析后用工程项目开发技术预判可实施性,以便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管理信息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中,系统选型、系统实施和系统分配一起构成了一个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整个项目管理按实际需求分为项目授权、需求剖析、项目选型、开发计划确定及实施、项目评价和项目竣工验收等六个部分。

1.项目授权。设置专门的项目授权开发管理部门,是为了确保开发项目管理中各种细节的处理,避免责任推卸、分配不均导致的开发项目难以进行。所以,要对项目开发管理和质量安全控制进行详细规划和具体分析。当某一企业管理项目系统升级为开发项目管理系统时,最直接关联的执行能力强的部门就会成为该管理项目的负责人,由于具有了一定的管理项目能力,企业的总体管理项目信息能力就有了持续开发的必要,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的开发项目管理委员会。

2.需求剖析。需求剖析大致可以分为三步。第一,进行可行性评估:把要投入的企业资金按种类进行项目分类开发,通过重重筛选确定项目的可操作性,并利用开发成果完成项目优化设计。此外还要考虑到项目开发过程中各企业的实际管理理念和能力,包括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育都要考虑到,以此来合理控制项目进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管理运行成本;
第二,进行需求评估,剖析并评价管理信息开发的实际需求和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需求目标,尽可能保证统一的系统信息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离实现管理信息项目最终目标更进一步;
第三,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估安排:制定合适的项目整体评估说明,根据所列情况进行安排,必须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时间、进度以及人员涵盖进去。

3.项目选型。所有的投资项目选型项目中,都会有选择风险,这就需求专业人才进行准确评估,根据现有手段进行合适的使用升级和维护。必要时还可从硬件软件两方面进行使用情况说明和消费统计,把技术运用在各个方面。

4.开发计划确定与实施。各项目具体负责人都应尊重开发人员意见,毕竟他们是站在项目投资第一现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肯定比领导人多一些。负责人要考虑开发人员所提出的几个可能存在问题的项目。开发计划大多以文档、图文结合的形式列出,文字说明就是为了记录硬性条件,并通过一定的限制和对口约定,进行关于资源、风险等的详细说明。通过大项目拆分,根据主次需求进行职能细化和任命,把项目管理进行具体划分和处理。

5.项目评价。项目评价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项目管理控制说的就是以项目管理为背景辅以具体管理技术进行及时的管理信息项目培训

6.项目竣工验收。该阶段是实施项目管理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首先,项目结尾阶段是对工作人员耐心的考验和对管理人员的考验,项目成功与否全靠工期按时行进和结尾竣工科学合理。再则,还要考虑到企业管理信息部门的日常工作运行。最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有始有终,完成项目实施的总结工作。

三、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过程

1.确立项目质量的衡量标准。项目质量控制在整个开发系统中一直占据着重要成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基础的需求评估,为项目开发评审和标准判断提供有力的后台保证,以控制基础和核心条件进行项目的二次开发利用和格局优化。

2.观察开发过程的实际表现情况。熟悉开发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情况,可通过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种种渠道打听相关项目实施消息。此时,可利用的渠道有:(1)随时开启项目会议,编写项目进度说明报告
(2)不间断的与开发过程中的开发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了解目前项目进展的具体消息。

3.对实际表现和控制标准进行比较。为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与原计划中的差别,就需要通过比较项目实施的实际表现和控制标准来说明。

4.进行调整措施。调整,即是对整个项目系统在实际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具体说明和判断,经常使用的举措有:①建立健全技术文档资料,把信息准确、全面的整合出来;
②针对整个的开发流程,要分别进行调整;
③整合账户管理方法和项目组织进行具体分配说明;
④协调项目资料的合理发展。

四、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项目管理的协调工作十分重要,如果不能协调好很可能会影响系统开发的进程。

1.需求方与开发方的关系。开发方和需求方,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靠。双方在对项目的开发计划上有较多差异,这是基于双方的技术能力和实际需求为实现一体化而造成的。在实践过程中,开发方还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推广等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细节上的技术处理,如果没有考虑到,很容易造成由于缺乏有效沟通而导致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不能实现良好结合。

2.需求方参与项目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之间的关系。在采用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方面,传统的工作管理模式已彻底改变,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提升改革,比如增强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作强度;
工作休息张弛有度,不疲劳工作。但工作模式改变并不意味着成功,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工作人员并没有改掉之前的工作习惯。这给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实际运用情况带来了很多不便,即不利于统计使用情况,也不利于为以后的推广提供可靠数据。能否真正使用改革优化的工作模式是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工作人员的运用能力,适应能力都需要考虑,同时这些也都是作为考评内容必须调查的方向。

3.项目管理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关系。项目管理人员与作为核心的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软件开发编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直接受项目管理人员的影响。当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人员对系统提出意见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后,软件开发人员大都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在此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协调好软件开发人员和系统使用人员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双方利益不受损害,又要保证双方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满足各种变化的需求。

4.性能与灵活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中账户管理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性能直接关系系统运行状况,是必须遵守的最低标准,系统的使用能否进入企业,第一硬性要求就是性能。但灵活性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标准,在硬性标准下,系统能否适应众多企业要求,灵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灵活性改变,系统的适应能力会有所增强,这也有利于管理信息项目在企业中的推行和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成功的将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加以实施和应用,就必须重视项目管理。企业实现项目管理的预期目标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调控,以开发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可能性和安全性,在把握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郭常常.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08:419-421.

[2]常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探微[J].科技展望,2015,02:1+3.

工程管理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施工;设计;项目管理系统

引言

针对工程施工项目建设中,优化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管理方式,优化制定出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策略,不仅能够确保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也可以使工程施工进度符合实际项目设计需求,发挥积极影响[1-2]。以下本篇将介绍关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1当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不足

在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企业中,由于大部分的施工企业还在采取传统的人员实地勘察调查、手动计算分析的传统项目管理方式,不仅耗时耗力,也降低项目决策的准确性。虽然,也有一部分施工企业中也开始应用项目管理系统,但是项目管理人员却并未充分重视构建应用项目管理系统,忽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应用优势,使得系统不能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做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降低系统应用效益[3-5]。在当前一些工程施工企业开发项目管理系统软件的过程中,并不能根据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实际情况来制定系统设计方案,使得实际应用该系统进行项目管理与实际的项目管理情况出现偏差,降低系统的应用性能[6]。

2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在本次设计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中,确保系统能够具备运行稳定性,保证数据安全,并以良好的图形化界面,满足用户与系统交互的需求[7-8]。同时,在设计系统中,确保项目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该系统,及时的了解工程施工项目进度、费用以及人员工作效率等数据信息,简化人员工作量,简化项目管理流程,可以高效快速对工施工项目进行评估,并制定好的项目管理方案[9]。在本次设计的系统中,应该依据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实际需求,优化拓展设计系统的各类项目管理功能,使系统能够适应实际项目管理工作需要,提升系统可用性。

3设计实现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

3.1系统总体结构

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出发,对系统进行设计,运用B/S软件结构体系,确保设计的系统能够符合实际应用。系统软件设计中,将系统分为数据通信层、数据接口层以及应用层,数据通信中,可以收集工程施工现场的相关数据信息,然后再凭借信息网络化输送技术,将数据信息输送到系统的数据接口层中,由系统中的程序对数据信息进行评估,并制定出项目管理决策,然后再将具体的项目管理决策命令通过应用层传达到客户机中。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对于本次设计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中,应用B/S软件结构体系,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并针对每一层分成多个功能模块,这样便于运用模块化实现设计实现系统功能,使系统能够高效运行的同时,又可以保证系统中数据的安全。

3.2设计系统功能

针对本次设计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中,在系统的功能设计方面,需要能够根据实际中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要求,针对当前施工项目工程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因此,在系统中,能够包括质量检测目、工程管理以及系统维护功能,确保能够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自动化检验,并可以系统评估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决策。系统管理功能如图2所示。在系统设计中,其质量检测目的,就是对工程试件的质量展开评估,实施对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数据的采集工作,并且,还可以将采集得到的数据存储到系统的数据库中,方便对数据进行维护查询。系统的工程管理部分,目的及时能够对采集到的项目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可以挖掘出有用的数据,以确保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计算设计出最优的项目进度-费用控制方案,并将方案决策输入到系统的用户交互界面中,同时系统的可操作性。同样,在本次系统设计中,还具备系统维护功能,该功能的目的就是对能够系统中的施工项目数据信息以及系统页面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信息进行维护管理,确保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3.3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设计中,应用惠普电脑作为系统操作平台。应用读卡器,负责读取用户IC卡信息,校验是否为正常卡,是能够顺利完成交易的前提。WiFi无线通信终端硬件部分在S3C2440微处理器上扩展了一片64M、32?位SDRAM用作系统内存,供程序运行使用;一个带触摸屏的LCD,触摸屏负责人机交互,通过触摸屏将项目管理内容展示给用户。

3.4系统软件设计

在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中,能够应用SQL语句设计实现系统的数据存储数据库;同时,可以应用C#代码编程实现系统功能。在系统设计中,应用C#代码来编写系统的功能界面程序,可以将设计好的软件代码封装到类中,例如可以将一个数据访问操作的相关代码进行编程并封装,这样就可以模块化的调用封装的类组件,确保可以提升用户操作该系统的访问速度及稳定性。

4系统设计实现效益分析

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规避当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不足,在实际中能够应用该系统实现对工程施工进行科学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也能够大幅度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提高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设计实现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规避当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不足,提升项目管理效益,发挥积极应用价值。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实际中能够应用该系统实现对工程施工进行科学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也能够大幅度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提高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发挥积极应用价值,可以在实践中推广该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凤辉.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杜春玲.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9):127-128.

[3]查申森,陆舆,闫安心,等.大规模移动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3):129-131.

[4]张涵.四川路桥工程项目追踪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5]荣雁飞.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通讯世界,2014(20):27-28.

[6]刘宏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157-158.

[7]任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门窗,2015,5(1):157-158.

[8]熊建华,李长城.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探析[J].房地产导刊:中,2014(6):331-331.

工程管理系统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
安装工程;
施工成本;
管理系统

1导言

在当前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中,很大程度依附于建筑工程进行项目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方法并没有重视成本管理的内容,导致成本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收入。随着机电技术的飞速发展,机电安装工程得到改善,人们对机电安装工程在设备安装与设备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整合和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

2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系统的构成

在新形式下,针对其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合理的管理系统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施工成本管理来说,它是指在保证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建设需要的各方面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进而,使工程建设的总造价最小化,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润。想要完善工程施工成本管理,要以网络技术为纽带,构建合理的管理系统。相应地,下面是机电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系统结构图。

总的来说,该系统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成本管理系统平台、工程各个项目成本管理的子系统。在施工成本管理方面,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因而,在施工成本管理系统中,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是其主要导线。以它为基础,分解成本管理过程的各个工作职能。就其工作职能来说,它并不是由单一元素组成的,比如,成本预算、成本考核。在这些构成元素中,实施成本又包含了多个组成因素,比如,施工管理、资金管理。在成本管理系统中,各个工作职能处于统一的整体中,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在这些工作职能中,成本实施是整个成本管理系统的核心因素,各方面工作的进行都不能偏离这一轨道。比如,成本管理的指挥系统便是成本决策。在系统运行中,以成本分析结果为导向,对工程管理中各种活动进行决策。又比如,关于成本调整。以成本分析结果为依据,以工程施工过程的变化为导向,对工程已制定的成本预算和计算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工程施工成本的动态管理。

3施工成本管理的优势

施工成本的管理,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保证施工成本管理,充分利用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管理具有远程传输功能,有利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从而解决施工成本管理中信息处理缓慢等问题。管理能够保证信息的共享和互访,并为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降低信息在传递受阻的可能性,增强人员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提高机电安装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管理是施工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模式更加规范、透明,并增加了管理力度。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收集和传输工程动态数据,并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显示施工成本管理的实时情况。这种做法能够使管理层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决策,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和资料的传输,简化施工成本决策过程。

4该系统的组成要素具体分析

在机电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系统中,包含的要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一些要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4.1成本分析

在施工成本管理系统中,成本分析是它的技术性工具,但它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对于成本分析来说,它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一是:成本计划分析。在对成本计划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各种变化因素加以分析,如施工条件的变化、施工设计方案的变动、施工材料价格的波动。以这些变动因素为基础,对成本计划进行仔细地分析,看其是否需要调整,避免工程建设成本的增加。二是:成本实施分析方面。对于这方面来说,它也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比如,机电安装成本分析、设备采购数量分析。如在施工材料、设备采购量方面,要先对工程建设已经采购的数量进行统计。并把得到的数据和计划数量相比较,看其实际采购数量是否在预定范围内。一旦发现其实际采购量大于计划数量,要及时分析相关原因,并进行合理地处置。

4.2成本控制

在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方面,成本控制是其核心因素。对于成本控制来说,是在比较成本信息的基础上,发现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地分析这些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对策来解决对应问题。最终,使工程建设成本能够有效地控制在所制定的成本计划范围内,避免施工成本的增加。

在机电工程建设中,主要是对采购、工程量、材料耗量这三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其成本控制方法主要体现在制度管理和技术手段方面。一是:关于制度管理方面。在制度管理方面,以设定的成本控制目标为基准,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比如,建立责任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的不同岗位职责,承担对应的岗位责任,避免施工成本的增加。比如,完善考核方法。在合理制定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加强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考核。以成本分析结果为依据,完善考核方法,使其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二是:关于技术手段。在施工成本管理系统中,采用技术,比较分析成本管理中的信息数据。对其出现的成本偏差进行考核,使工程项目的建设费用能够控制在预期范围内。

很显然,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组成元素分析。比如,成本调整方面,要对施工成本进行动态管理,客观分析成本管理信息,合理调整施工成本。

5成本管理系统中施工材料采购方案及成本核算分析

一是:成本管理系统中采购方案的确定。第一、向企业内部的成本中心、采购中心提交采购单,按订单发货。第二、进行库存调拨。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使用情况,对库存进行相互间的调动。第三、盘点施工材料。定期或者周期性对施工材料进行盘点,并做好记录。第四、不同企业间物料的采购。在成本管理系统中,会以订单为基础,输入相关信息。通过跨越不同企业边界,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的优势。二是:成本核算方面。在这方面,主要是采取这几个环节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第一、计划模式。在成本管理系统中,会从机电安装实际情况出发,对施工材料制定长期的采购计划。第二、库存控制方面。以产品销售订单为媒介,避免购买过多的施工材料,达到零库存的目的。第三、施工物料方面。在材料清单中,要设置合理的材料耗损率等方面的参数,使施工材料的使用成本更加准确、合理。

6结论

综上所述,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模型的建立是保证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础,相关人员还应做好管理的设计,明确管理系统的应用技术数段,这是施工单位提供管理水平的关键。随着我国计算机水平不断提高,机电安装工程应做好施工成本管理的管理,加快工程的实施进度,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率,达到增加工程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利兵.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的信息化管理[J].建筑,2013,12:42-43.

推荐访问:管理系统 工程 五篇 工程管理系统【五篇】 工程管理系统(精选5篇) 工程管理系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