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变电站施工总结【五篇】

时间:2024-01-27 15:57:02 来源:网友投稿

变电站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220kV某变电站,拟建变电站建筑物为3层,主控楼与3台主变压器毗邻,12组35kV电容器户外布置,220kVGIS设备户外布置。该站址原始地貌为丘陵坡地,地形为南高北低,拟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变电站施工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变电站施工总结【五篇】

变电站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220kV某变电站,拟建变电站建筑物为3层,主控楼与3台主变压器毗邻,12组35kV电容器户外布置,220kVGIS设备户外布置。该站址原始地貌为丘陵坡地,地形为南高北低,拟建变电站场地自然高差在5米以上,与变电站相邻的已有运输主道路同拟建变电站场地,南高北低高差亦在5米以上。

二、变电站坡地场地设计施工解析

1、如何结合原始地形地貌,搞好变电站坡地场地设计。

结合地形地貌情况搞好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图设计。该变电站选用国网通用设计220-A1-2方案,变电站占地面积已确定,不能增大。因此在进行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时,根据该变电站原始地形南高北低现状,将变电站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开挖的事故总贮油池、消防总水池布置在变电站总平面的北侧填方位置,减少工程的挖方量,将建筑物及较沉重的变电设备尽量布置在场地平整时需要挖方的区域,减少地基处理工作量及地基处理难度,见总平面布置图及变电站建成投运后。

2、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时,如何正确处理设备分区布置与设备总体布置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变电站站内站外排水疏堵关系,搞好变电站排水设计。在进行该项设计时,首先应注意主要运输道路与变电站之间的引接道路位置的设计,引接道路位置应设置在填方区,并在引接道路下方设置排水管,防止变电站外部场地雨季积水,与周围群众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假设一,将引接道路设置在挖方区,场地设计标高需要大幅度提高,这样在进行场地平整时土(石)方购置量就会增加、填方区挡土墙工作量增加、地基处理工作量增加、地基处理施工难度加大,特别不经济;
假设二,场地设计时若采用挖填平衡设计,引接道路坡度会从主要运输道路处坡向变电站方向,变电站防洪设计困难,变电站内涝事故的几率将加大,造成变电站安全隐患。因此,最好的设计方案是将引接道路布置在填方区位置。

3、利用地形等高线图,做好坡地场地平整设计,做好挖填方量计算,把工程建设费用用在建设的当用之处,杜绝浪费发生。

变电站场地平整施工图

4、做好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在变电站坡地场地设计中,地基处理占有重要的位置,地基处理设计合理与否,关系重大,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建设周期、建设工程造价。因此,在进行坡地场地设计时,一定要与地基处理设计同时考虑,结合地质勘测报告及场地等高线图做好地基处理设计,多方比选,选出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案。选用地基处理费用低、地基处理质量容易保证,其他关联分项工程同样费用低,质量容易保证的地基处理方案。

此工程在进行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时有如下亮点:在进行主变及主建筑物区地基处理设计时,巧妙利用主变间防火墙基础不同埋深作为地基处理与自然地基分割;
在进行220kV GIS设备区地基处理设计时,巧妙利用电力电缆隧道埋深作为处理地基与自然地基的分割,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为地基处理质量提高创造了有利的保障,提高了地基处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确保了地基处理质量。见主变及主建筑物基础处理平面布置图、220kV GIS设备区地基处理平面布置图。

主变及主建筑物基础处理平面布置图

220kVGIS区地基处理平面布置图

5、进行变电站设计时,如何结合变电站室内设备布置,搞好建筑物单体设计。在优化设备布置的基础上,搞好建筑物单体设计。根据变电站220kVGIS设备室外布置的特点,该区域二次设备布置或随一次设备布置在露天环境,或与一次设备分离布置在室内,提高二次设备运行稳定程度。把该区域二次设备布置在室外时,该规模二次设备室建筑面积一般控制在200平方米,把该区域二次设备布置在室内时,该规模二次设备室建筑面积需要400平方米。在可研、初设阶段若没有把该区域二次设备布置在建筑物内,施工图设计阶段,把该区域内的二次设备布置在室内时,二次设备室面积需要翻倍,在保证总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完成该项变更,对设计人员是一个考验。而该问题在此工程设计中发生了,设计人员通过对建筑平面布置进行调整,对结构布置调整,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

6、如何细化施工图设计,在确保设备安装运维安全的前提下,满足美观要求。

(1)在满足站用电屏室施工及运维方便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室内空间,设置电缆竖井,减少建筑面积。

(2)二次设备室中将静电地板尺寸与屏柜间距有机结合,保证静电地板采用整砖敷设。同时,静电地板采用微晶粉瓷砖面层,有效的改善以往工程中静电地板面层强度低,易变形等缺点。

(3)在主变压器油池壁中设置伸缩缝,防止油池壁热胀冷缩及冻融后发生不规则开裂、变形。

(4)墙面抹灰采用挂钢丝网的措施,有效防治裂缝产生。

(5)电缆沟内防火隔墙、防火油泥和防火涂料采用具有水密性、气密性和烟密性的材料。

7、结合周围环境,做好变电站建(构)筑物外饰色彩设计,体现时代特色,使变电站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一致。在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基础上,变电站设计应注重总体方案的整齐划一,设备、建(构)筑物外观设计有机协调,使站区景观简洁明快。围墙、大门、道路和电缆沟外观及走向有机统一,与环境协调一致,使变电站呈现良好的景观效果。

变电站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安全

一、综自改造概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近年来,我国正逐步对110kV及以上变电站实施综合自动化改造,目前已在部分早期的变电站建立了综合自动化系统。因此,综合自动化改造对于目前的很多早期建设的变电站来说,都是一项无法避免的工作。

二、早期变电站综自改造特点

对早期建设的变电站进行综自改造,往往会面临非常多的困难。为了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开展,在工程实施前,应动员全站人员对改造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改造工作存在的安全风险。一般来说,早期变电站在综自改造过程中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由于变电站运行时间长,站内设备往往会经历多次的检修、改造等,原来的图纸与现场实际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2、变电站关联设备多(如交直流回路等),施工中的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多;

3、站内原有设备陈旧,改造期间涉及大量停送电操作,操作中的危险点多。

4、改造期间运行方式变化频繁,常出现特殊运行方式,需要加强设备巡视,做好事故预想。

5、施工周期长,一、二次工作同步开展,如果没有良好的协调和配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等。

一般来说,早期变电站综自改造历时较长,工作量繁重,加之新老设备的交替也将带来很多的问题,因此保证综自改造过程安全顺利地完成,掌控综自改造项目完成的质量,是我们在综自改造过程中工作的中心。

为了更好地完成综自改造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变电站应当结合工作实际以及综自改造的总方案,将具体每一项目的改造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总结阶段三个环节,然后组织站内人员进行探讨,提出每个阶段工作方案。

三、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做好宣传发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之前,要明确整个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总体目标,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和危险性。动员全体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自身出发,依照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工作过程中容易导致人员思想麻痹、松懈的不安全因素。

2、细致审核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在每个改造项目开始前,组织全站人员尤其是技术骨干对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进行审核。

3、深入学习综自改造方案,全面开展安全风险分析及事故预想。在每个子项目开展前,组织全站人员与施工负责人开展工作协调会,共同探讨综自改造方案,透析工作内容,同时结合我站相关设备目前运行状况以及电网负荷潮流等问题,综合分析每个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针对改造期间特殊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

4、做好各层面的沟通。综一方面,需与施工人员做好沟通,掌握其施工内容,需要安全措施等。另一方面,还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协调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工程实施阶段

主要针对综自改造过程的需求,对目前的工作进行改善,在每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从而实现由点带面的全面管理。

1、加强施工的全过程管理。为了严格控制变电站综自改造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在施工中督促施工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通过对施工过程、施工步骤、施工质量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来控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2、严把工作票许可关,强化现场交底。

3、严格审核二次措施单,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不影响运行中设备的保护装置。每次施工前,继保专业人员及站内人员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二次措施单,做好每一个公共二次回路的解线和隔离措施。二次措施单的执行期间,必须做好现场监督,确保二次安全措施正确无误。

4、严格操作票的管理与控制,规范操作行为。综自改造过程中停送电的操作频繁,调试验收过程中误操作风险也大幅增加。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规定才能有效避免误操作。

5、强化交接班管理。在交接班过程中,为应加强对现场安全措施,尤其是二次安全措施的交接。

6、加强与施工方沟通。在改造过程中,一方面要调动站内人员的积极性、工作情绪,同时还要利用好施工人员的丰富改造经验,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变电站的工作中来。

7、加强现场培训,提高全站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随着新设备及新保护投入运行,对运行人员在业务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现场培训。

五、工作后期的验收把关

1、严把设备验收质量关。施工过程中,检修、继保、自动化、通讯专业人员参与施工的全过程,边施工,边验收,及时要求施工人员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整改,避免将问题集中到竣工验收中,保证工程按期投运。设备验收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根据工作内容及性质,明确验收项目和验收重点,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处理。

2、加强设备送电前的检查。检查开关、刀闸的实际位置已恢复检修前状态,送电范围内(站内控制)的接地线全部拆除,并存放归位,接地刀闸全部拉开并经闭锁;检查模拟屏元件位置应与实际设备位置相符。

3、加强设备送电后的巡视。设备送电后,应组织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查。

4、做好每次送电后的操作评价总结。结合当天操作情况,针对倒闸操作中暴露的问题和不安全倾向,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评价好的经验,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控制措施,为下一次的顺利停送电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总结及后续工作

每个项目完成后,都要就该项目进行全面的总结,提出工作中的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及控制措施。同时,整理项目过程中的各种工作表单及资料,作为设备档案存放起来。另外,还应做好相关资料的移交。

总的来说,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预见各类危险因素,切实制订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严格风险分析制度,加强准备过程完备化、倒闸操作过程规范化、工作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变电站安全设施程序化;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确保在改造期间变电站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殷成浩, 变电站综自改造的安全技术控制, 青海电力, 第27卷第4期,2008年l2月;

[2] 罗贵 郑增成 王杰, 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几点心得体会, 科技博览, 2009年36期;

[3] 李明海, 浅析综合自动化变电所运行可靠性,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23期;

[4] 赵士聘, 常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农村电工, 2008年 11期;

变电站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
建筑施工项目;
工程寿命

传统的工程建设以建设过程为对象,以质量、工期、成本为目标,进而形成了以三大控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从实践看来,这种工程项目成功的标准造成了项目管理过于技术化,项目管理者的思维过于现实和近视,以及工程的局限性。现代工程项目投资大,消耗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多,工程建成后的运营期长,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工程的社会责任强调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工程的历史责任要求其能持续的符合将来人们对工程的需求。

1 工程寿命周期概念

从理论上说,建筑产品工程全寿命周期是指工程产品从研究开发、设计、建造、使用和直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因考察的角度不同,建筑产品的寿命可以分为物理寿命、技术(功能)寿命、经济寿命等。物理寿命,是指工程产品从开始建设,直到不堪再用而予以报废的全部时间过程。在现实中,建筑产品由于各种原因而往往无法达到物理寿命的终点。技术寿命,或功能寿命,是指工程产品从开始建设到无法再发挥其预定功能目标所经历的时间,也即建筑工程产品能维持其使用价值的时间过程。经济寿命,是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具体言之,即产品年平均使用成本的最低年数。

2 变电站工程系统结构

工程系统结构(Engineering Breakdown Structure,EBS)

是指在工程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按技术、专业或功能的分解方法,将工程系统分解为一定细度的子目而形成的树状结构。变电站工程系统分解是全寿命周期设计集成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其分解结果构成变电站工程系统结构集成。

一个工程系统通常是由许多“功能面”组成的综合体,工程的总功能及工程的运行是所属各个功能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每个功能面是由许多有一定专业特色的工程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一般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必须通过系统集成共同组合成功能面。专业工程要素的形态,有的是实体系统,比如变电站的土建部分;
有的是软件系统,比如变电站的变电一次、变电二次等。功能面与专业工程要素共同构成工程子系统,它们是工程系统结构的分解结果。

工程系统分解必须遵守整体性、系统性和可追溯性的原则。具体标准为在内容上具有完整性,隶属关系上不具交叉性;
各层次有相同的性质;
各EBS子目之间的界面彼此清晰,以便于进行安排和协调。工程系统分解后的子目,在工作管理上,每个EBS子目都应区别不同的工作内容及责任者;
在费用管理上,最低层的每一个EBS子目都应与一个或多个费用统计点相联系,保证有对应的费用累加追溯能力;
在技术状态上,每个EBS子目都应是一个技术状态单元,以便于进行技术状态控制;
在合同管理上,每个EBS子目都应是一个合同项目,便于与合同工作说明建立联系。另外,在整个工程系统中起作用的要素,或属于多功能面上相联系的要素,常常可以作为独立的子目对待,如变电站中的土建子目。

3 变电站设计阶段的要点控制

3.1 站区规划设计

站区规划前,应结合站址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水源电源、交通运输等自然条件,制定站区规划原则。一般要考虑工艺布置的要求以及施工、运行、检修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能使变电站施工、运行、检修方便,并尽量做到水土保持、不污染环境、节约资源。

3.2 土建总平面布置设计

总平面设计应根据电气总平面进行布置,在满足站区总体规划要求的同时,尽量使站内工艺布置合理,做到分区明确、交通方便、节约用地。总平面布置一般采用模块式布置,将站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如110 kV配电装置区、220 kV配电装置区、主变及配电装置楼场地等。通过站内道路将各个功能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站内道路在宽度、转弯半径上满足大件运输及变电站运行、检修和消防的需要。为了节约用地,近期建设的建(构)筑物应集中布置;
在满足消防间距要求的前提下,各建筑之间尽量紧凑布置。

3.3 竖向布置设计

站区场地设计标高首先需根据电压等级,考虑百年一遇或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水位、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在满足洪水水位及内涝水位后,通过土方综合平衡计算,使站区场地平整土石方量最小,进而确定站区场地设计标高。无论竖向布置是平坡式还是阶梯式,在兼顾出线规划顺畅、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应尽量结合原有地形,以减少不必要的土石方工程量。

边坡处理是竖向布置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设计边坡高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边坡高差不大时采用挡土墙处理;
当边坡高差较大时,可采用挡土墙+护坡处理。在墙(坡)顶和墙(坡)脚设置截水沟、排水沟。上述措施有利于边坡稳固且不受雨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同时避免因放坡而占用大量土地。

3.4 主要建(构)筑方案设计

建(构)筑方案设计除包括建筑平面、立面方案设计外,还包括结构及基础方案设计、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暖通通风及水工方案设计。为了节约用地,变电站建筑一般采用联合布置形式进行设计。电气设备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布置在1座主控通信楼或配电装置楼中。

在结构方案设计上,新建变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基本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方案,新建变电站的构架及支架基本上采用钢结构。同时根据变电站的重要程度及站址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建(构)筑物的抗震等级。建筑基础形式需根据地质情况选择,一般采用的形式有独立基础、桩基础,而筏式基础、条形基础在变电站中很少采用。

地基处理方案应根据地质情况进行选择,地质条件好时只需采用天然地基;
填土较厚时可以采用强夯处理;
当遇到较厚淤泥时,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管桩、灌注桩以及预压法进行处理。

4、结束语

总之,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精髓是集成,集成的目的就是要体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哲学思想。变电站全寿命周期设计集成技术系统是工程系统结构维和设计目标结构维通过映射而形成的。这两维本身就是划分科学、内涵丰富的集成体。所以,在映射基础上构建的网状结构的设计技术系统,是先进有效的理论工具。然而工具的应用需在正确思想与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所以本文也着重提出了工程建设必须承载对社会和历史负责的使命,并落实到具体的设计目标上。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针对其他不同类型的建设工程提出其适用的设计集成工具。也可以在变电站设计集成系统中按照适用性与协调性的原则,研究具体应用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参考文献:

变电站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
改造;
经验;
技巧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常规变电站及早期的RTU自动化变电站,在一、二次设备信息搜集,运行监视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特别在运行监视上需要大量的人员到站值班,这样的做法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监控信息量有限,而且信息的传输不便;
另一方面这样的值守站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值守人员都是24小时无间断值班,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随之降低。随着电力企业对变电站无人值班工作的逐步推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高危险性的工作,面对复杂的二次回路和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作业人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设备停电、人员触电等事故的发生。因此,本文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技巧,致力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变电站事故的发生,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

1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环节必不可少。需要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变电站基本上都是运行二十年以上的老旧变电站,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管理原因,站和站设计思路不尽相同,有些存在完全相反的情况,如不进行现场调查,一旦施工往往存在特殊的危险点和技术难点,因此停电前应对变电站现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必要时可多次进行到站调研,通过现场调查编写出现场调查清单。一般可包括:1、CT使用情况,包括变比大小、等级、使用回路或串接回路、备用CT圈情况。2、主电源分布情况,保护电源、控制电源、交流电源、PT电源、信号电源的走向等。3、针对不同间隔或回路,统计改造工作中的危险点及应对措施,如220KV变压器保护更换工作,应包括保护电源、控制电源、打印机电源、录波信号电源、母差保护失灵开入电源、刀闸电压切换电源、主变调压交流电源、启动通风电源、主变过负荷闭锁调压、主变保护跳201、202、101、301、001等直流跳闸线、高中低压侧母线电压、GPS电源、母差相应间隔CT连片等等。对变电站信息进行现场勘查详细记录,并将这些危险点和防范措施融入到施工方案中,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风险。

2新设计图纸的审阅

设计图纸一般都是由专业设计院进行设计,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即可,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无论图纸设计多么详细,都摆脱不了被更改的命运。基本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将设计人员请到现场,依据现场情况对原设计进行更改,施工单位继续按图施工;
另一种情况是施工单位按照现场实际先行施工,而后与设计部门联系更改设计图纸。由此可见,在设备停电前,新的设计图纸必须提前审阅,先行了解设计者的设计方向和思路,发现问题提前与设计沟通,求同存疑,力争达成共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图纸设计错误,要及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至设计部门,以便设计部门及时更改设计图纸,防止出现错误接线,造成重复作业,而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

3编制施工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主要工作有更换保护,加装测控装置,通过通信系统实现站内信息数据、调控与站端的信息数据交换,是一项大型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在编写施工方案前,施工人员要对全站新旧设计图纸进行充分地分析研究,查找新旧图纸的差异和综自系统设计思路,从而编制切实可行、利于施工作业的整体施工方案或思路,并组织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学习讨论,使每一个人对整个作业现场工作思路达成共识,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施工方案提前编写可以确保作业人员提前沟通,防止在作业过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影响工作进度。一个良好的事前沟通,将使作业过程效率高效,施工质量更加优良。

4编制各设备的作业指导书或指导卡

施工方案是全站开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或实施方法,其中所列的危险点及应对措施,只是个概括的描述,它的作用仅仅是对所有参与人员的提醒。施工一旦开始,施工方案对各个设备停电后的一、二次运行方式难以清晰的描述,对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施工方法,人员安排难以细化。此时,工作票负责人必须编写更加详细的施工流程,依照施工方案编制各设备的作业指导书或者指导卡,其中包括具体停电设备、当前的运行方式、以及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安全措施、人员安排等内容,并进行人员危险点告知确认、按步逐条打勾确认等。

5四遥信息集中核对

四遥信息集中核对法是一项前期工作,基本条件应安装完毕所有测控屏、完善点表、远动后台数据库制作完毕、测控装置上电完毕、通道调整完毕等。

通过前期充分地准备,将站内所有“四遥信息”与远动一次模拟核对完毕,对于信号中出现的错误信息进行统计而不是马上处理,保证作业速度,将错误的信息集中进行处理并再次核对直到正确为止。

四遥信息集中核对法,虽然是模拟进行的,但可以保证所做的点表信息是正确的,在之后的作业过程中,仅需要将现场实际的信息核对到当地后台正确即可保证远动端一是正确的。

四遥信息集中核对法,将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防止在各个设备停电环节分多次联系远动人员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重复性的准备工作(如连接试验台等)。

6电子文档在工作过程中的多人资料共享

对于继电保护,一项保护接线工作往往需要多人进行,一个CT变比二次圈使用情况往往需要多人知道,并保持多人一致性,此时如果各自为战将难于保证统一性和正确性,如果每个涉及人员都用手工抄录,经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如果有一人编写电子文档并存在电脑上,当需要时进行打印操作,既能保证一致性又能保证正确性,同时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重要的是,可以永久的保留资料,当发现问题需要回头看时,电子文档更有无比的优越性。

7编制电缆敷设清单

变电站综自改造中,二次电缆敷设量很大,如果敷设电缆人员拿着图纸进行,既不方便,也容易出现错误,此时提前编写电缆敷设清单,既对电缆敷设情况有一个详细的统计,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电缆敷设速度,敷设中出现错误或遗漏也比较容易查找。

结论,邯郸供电公司武安变电站、北汪变电站、留旺变电站综自改造现场成功运用,为电力系统常规变电站的综自改造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并进一步完善,为确保变电站综自改造工作的高效、安全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邬雄,聂定珍,万保权等.架空送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及其污染影响[J].电力环境保护,2000(05).

变电站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变电站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阶段,除了基础建设的阶段,还包括后期的工程运营与维护阶段。变电站全寿命周期可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及运营维护阶段。因此,立足于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开展设计,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充分考虑运行维护的情况,对以往传统建设模式有所突破,追求变电站作为工业性设施的定位及功能需求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剥离无用、重复、多余功能;
从设计开始,减小变电站占地面积和三材消耗量。

1.1投资决策阶段成本管理变电站工程成本管理在工程项目的规划决策阶段包括工程项目选址、规模、设备的采购、资金的来源及生产技术的确定等。在变电站的工程管理中,应该为建设项目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投资金额,前提是要提供可靠的技术及经济指标。要选择合理的工程造价计算方法,提高工程造价的精确度,还要做好投资估算工作,严格执行工程成本控制,做好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

1.2设计阶段成本管理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是成本管理的关键内容,如果在设计阶段做好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常的电力工程的成本管理中,由于过于注重工程建设期的造价,忽略了工程前期与运营后期的造价管理,以至于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出现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出现重复、造价人员与设计人员的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积极推进限额设计,增强设计人员对工程的全面造价意识。如:提高建筑使用率,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推行构件标准化,生产工业化化,施工机械化。统一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参数和接口标准,采用全寿命周期内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通过对主设备、配电装置、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主要构建筑物、站区场地平面方案、地基处理及其他主要设计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分析,极大地优化变电站的布局,完全契合国网,省公司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整体效益最优的电网建设理念。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对设计方案、主设备、结构形式、建筑材料进行比选,引入了一些新设备、新材料,从而保证了全站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最优。

1.3建设阶段成本管理变电站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形成实体工程最重要的阶段,容易受工程量、环境、政策、材料及设备价格、施工周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至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增加一些预想之外的费用。工程造价人员应该加强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观念,以便于在进行施工阶段造价成本管理时进行全面综合的成本分析,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由于变电站工程建立人员的职能范围较窄,只停留在施工质量检查员的位置上,应该加强监理人员的职权,除了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督,还要担任投资控制和分析的职责,加大对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监督与控制。可以通过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做好工程施工图的预算,到施工现场深入了解施工的相关资料,最大程度控制好施工材料及设备的费用等来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同时还要考虑工程索赔问题及工程价款的结算控制。

1.4竣工验收阶段成本管理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是工程架设阶段的结束,也是工程运营维护阶段的开始,同时也是测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中要做到深入施工现场,及时把握工程动态,认真核对各种资料,考察工程是否按照竣工图正常进行,从而确保结算质量,实现工程造价经济性与合理性的统一。对工程建设期进行评审与分析,并找出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对于不符合运营标准的项目要及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补救。

1.5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管理工程投入使用后就进入了运营维护阶段,工程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在工程的总造价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是在保证变电站工程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维护成本。不过很多时候工程的成本管理都会比较注重工程的施工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很少考虑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及运营维护阶段。只是将工程造价管理拓展到从项目建设前期到项目竣工,并没有包括工程使用期的运行及维护成本管理。为了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整个变电站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应该采用全寿命周期的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综合造价控制,从而提高变电站电力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总体水平。

2结语

推荐访问:变电站 施工 五篇 变电站施工总结【五篇】 变电站施工总结(精选5篇) 变电站的施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