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爱话题作文【五篇】

时间:2024-01-27 17:57:01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爱的话题作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关联理论爱情对白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15-02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类最古老而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话题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爱话题作文【五篇】

关于爱的话题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爱情对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15-02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对爱情的渴望和执著是人类的天性。恰当生动的爱情对白可以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可以使常见的爱情故事变得荡气回肠、流传千古。当然,爱情对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理解并相信自己的感情,从而使听话人也产生同样的思想感情。爱情对白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言语交际具有言语交际的普遍特征,用崭新的理论来分析传统的主题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利用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的原理来分析探讨爱情对白。

一、关联理论对爱情对白的解释

爱情对白的双方总是处在推理的交际过程之中,爱情对白最终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取决于听话人是否能够根据自己的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语言词语信息等作出与说话人的意图最接近的推理结果。我们来看《射雕英雄传》中的这段对话:

张无忌:“赵姑娘,我不该到这儿来,不该再和你相见。我心已有所属,决不应再惹你烦恼。你是金枝玉叶之身,从此将我这个山村野夫忘记了吧。”

赵敏拿起他手来,抚着他手背上的疤痕,轻声道:“这是我咬伤你的,你武功再高,医道再精,也已去不了这个伤疤。你连自己手背上的伤疤也去不了,能除去我心上的伤疤么?”

此时张无忌已经爱上了赵敏并明白赵敏也深爱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他明白的告诉赵敏他已经心有所属以及两个人身份悬殊,但这仅是说话的人提供的交际信息,其中隐含着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即他们两个人虽然相爱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不可能走在一起的。听话人能不能根据所形成的语境假设进行推理以领会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交际成功的关键。赵敏作为听话人她首先想到的是她深爱着张无忌,所以忘记张无忌这个信息更容易引起她的注意,从她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只有这个信息取得了最佳关联。而心有所属和身份悬殊虽然与他们两个人的爱情具有最大关联但对听话人赵敏而言都不重要,是不必去考虑的,她所要的只是爱人的爱。又如《半生缘》里的那句对白:“世均,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虽然短短的几个字,却是建立在世均和曼桢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变化这样的交际认知基础之上的,所以听话人很快推理出了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只有珍惜这短暂的相逢时刻,然后再踏上各自的人生旅途。正是基于双方对现存认知语境的趋同,双方的表白最终达到了互明,取得了最佳关联。

当双方的认知语境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而背离时,无论说话人的明示再具体,听话人也很难推理出与之关联的信息来,如《梁山伯和祝英台》中的对白:

祝:这蝴蝶成双成对,比翼双飞,真让人羡慕。但如果它们只是形单影只,就会显得孤单,少了一种幸福美满的感觉。我想,这世间事务,大概美好的都是成双成对的吧!

梁:照你这么说,你大哥我单身未娶,就不幸福喽?

祝:山伯,你我兄弟同行,也是成双成对,依我看,也不输那丈夫配红妆。

梁:哎!英台,只有夫妻才叫成双成对,唉呀!哪有兄弟俩这样比喻的?不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比翼双飞是夫妻的象征,虽然梁山伯对这点深信不疑,但在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这样的认知环境中,尽管祝英台明确告诉他你我同行也是成双成对,他仍然不能明白祝英台话语的交际意图,这段爱情对白肯定是徒劳的。

二、关联理论在爱情对白中的启示

爱情对白作为人类言语交际的特殊形式,它不但存在于各种作品中,也出现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爱情对白有希望所爱的人接受自己的爱的,也有拒绝所爱的人或爱自己的人的,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也不管它的形式如何,只要有言语参与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用关联理论对其加以分析和探讨,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上面提到的例子。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成功关键在于听话者的推理。爱情对白中的说话人要想取得预期的结果,首先必须明白的传达交际信息和交际意图,避免误解,同时尽可能的靠近听话人的认识语境,并根据话语所取得的语境效果进行适时的调整,尽可能让听话者付出较少的努力就能取得好的语境效果。

从关联理论看爱情对白是一个新的起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里还只是一点初步的认识,希望大家给予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Dan Sperter,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Cogn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1.

关于爱的话题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娱乐谈话节目;
《奇葩说》;
话题;
特征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100-02

《奇葩说》聚集“奇葩”选手,以辩论为谈话形式,以娱乐为内容导向,成为各大视频网站发力纯网综艺以来的佼佼者。前三季《奇葩说》在爱奇艺播放平台上已累计超过16亿的播放量,#奇葩说#话题在新浪微博阅读数达到32.3亿。突出的话题设计和实现能力,成为《奇葩说》取胜的关键要素。

一、广泛的涉猎:话题类型的多样选择

《奇葩说》辩题是在社交平台上通过投票和节目组进行论证来产生,大都是年轻一代当下正在面临的问题或是即将要面临的问题,涵盖了人文、社会、生活、情感、就业等各个方面。通过对节目中的辩题进行归纳,大致分为婚恋爱情类、社会现象类、友情类、科技幻想类、职场规则类以及亲情类等六种类型。表1中对《奇葩说》前三季69期节目共计71个选题(决赛节目会出现两个辩题)进行了统计和分类。

从表中可以看出,婚恋爱情类共计25个,占到总量的35%;
社会现象类25个,占比35%。因此,在《奇葩说》中关于爱情、婚姻的话题,以及关于社会热点、社会现象的话题占三分之二强,成为话题选择的主要方向。新兴的科技幻想类话题表现抢眼,6个话题占到了8%的比例。而讨论朋友关系的友情类话题8个、讨论工作关系的职场类话题4个、讨论亲属关系的亲情类话题3个,分别占到12%、6%和4%。

婚恋话题兼具私密话题公开化、可讨论性强等特征。在节目中,既有关于婚恋价值观层面的内容,如“结婚选择你爱的还是爱你的”、“应不应该变成恋人想要的样子”等话题,在这些话题中,无论旁征博引还是多维切入,都呈现的是当代人尤其年轻人的价值倾向,包括“是否接受开放式婚姻”、“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等,探讨关于婚恋的前沿话题;
同时,还有关于在婚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而形成的话题,如“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前任的婚礼要不要去”等,从现实生活的某个小场景切入,在讨论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同样体现多元观念。

社会现象类话题是大众媒介关照社会现实的表现。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现象,如“整容会帮你成为人生赢家吗”、“为了成功潜规则该不该用”、“女性专属停车位是不是歧视”等;
面向主体受众80后、90后群体所开辟的“成长系列”话题,如“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人到30是做稳定工作还是追求梦想”、“为了成功潜规则该不该用”等。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的议程改变态度并采取行动。不同于传统电视在受众“态度”层面会给予媒介既有倾向,《奇葩说》呈现的是对某个现象的多元观点,从而引发受众的思考。

第三季中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话题类型――科技幻想类。包括“人类该不该发明时光机”、“消灭谎言的科技该支持吗”、“世界需不需要超级英雄”等,被称作“脑洞题”。这些话题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借由幻想进行思辨,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新鲜感。

友情类、亲情类、职场类话题虽然探讨的是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话题带有明显的“爱情”倾向,如:“好朋友可不可以约”、“异性闺蜜是不是谎言”、“催婚是爱还是变态”、“该不该向父母出柜”、“上司该不该列为发展对象”等。从根本上讲,依然需要借势“爱情”这个万能话题,逃离不了“婚恋爱情类”话题的窠臼。

二、思辨的狂欢:话题的多重特征

从类型分析中可以得出节目话题的基本范畴,而无论何种类型的话题,从内在意蕴上有着共通之处。

(一)以年轻化聚焦热门话题

在分众理论的影响下,当下的大众文化产品不再试图以满足“大众”来进行生产和设计。百度指数显示《奇葩说》的受众当中,20~39岁的观众占到了86%。因此从第一季节目开始,就以“40岁以上观众在陪同下观看”为“警示”。明确其受众定位的基础上,也就确定了话题内容选择和风格定位的倾向。

在话题选择上,一方面满足青年人“求新”的特点。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受众会在媒介平台上探索新事物、新观念、新意识的表达,在媒介内容接受的过程中或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成为一种重要的认识方式。另一方面满足了其“求异”的特点,80后、90后在极具革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他们在接受部分传统价值观念教育的同时,更受到了新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他们会寻求一种不同于上一辈的对世界的认识和表达。《奇葩说》的话题留下了这种表达的空间。如“该不该向父母出柜”“是否接受开放式婚姻”等,这些话题具有年轻化的取向,是有讨论的必要性的。

选题以年轻受众话题为基础,但仍不够全面,诸如职场类、社会现象类、历史事实类也是年轻人所关注的话题,而作为媒体本身也应当在此类话题中有所引导。

(二)以小切口关照现象本质

一个深刻主题往往需要一个具体的切入口来表现。在辩题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找到话题的边界,如果辩题过于宏观,不可能在一小时的节目时间内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也不适于大众媒介平台的通俗化表达。例如“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这一话题就是对“伴侣之间隐私保护”这一主题的具体化,“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是对“人生发展的地域选择”的具体化,如果以后者为辩题,会造成话题边界过于宽泛而不易聚焦,失去话题辩论的向心力。

因此,在话题选择过程中,两个要素的配置是最为合理的,如:“高学历女性做全职太太是不是浪费”中有“高学历”“全职太太”两个要素,“交朋友要不要门当户对”中有“朋友”“门当户对”两个要素;
如果只有一个要素,如“早恋该不该支持”只有“早恋”一个要素,“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仅有“看脸”一个要素,在讨论过程中观点散乱、难以集中;
如果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要素,就会显得绕口,如“准婆婆有太后病要不要悔婚”有“准婆婆”“太后病”和“悔婚”三个要素、“老婆的工资是老公的三倍要不要离婚”有“老婆、老公的工资”“三倍”和“离婚”三个要素,选手会在辨析辩题上浪费过多时间而导致无法深入对话题进行讨论。

明确而直接的话题易于展开和讨论,以小切口的事实现象作为辩题,来反映和挖掘深刻本质是话题类节目创作的基本原则,以小见大,达到“门脸小小、庭院深深”之境。

(三)以娱乐性打造视听狂欢

辩论作为一种特殊的话形式是具有较强的可看性的,但一直以来在大众媒介平台上鲜有具有影响力的辩论节目,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央视财经频道的《对手》,包括《国际大专辩论赛》等,从节目质量上而言均属上乘,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媒体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媒介平台,通俗化、娱乐性是其本质特点,过于专业的、精深的内容和平台属性是背离的。对于《奇葩说》这样一档“网生”娱乐谈话节目而言,话题的娱乐性特征是毋庸置疑的。

制作过程中,不同于专业辩论赛的政治、经济、生态、医学、公平正义等问题,《奇葩说》选题正如上文所总结到的,关注的是情感、人生选择、职业发展等世俗化、娱乐化倾向的问题。同时,在辩题讨论过程中,会有大量娱乐化要素的渗透,如“大尺度”的话语表达、日常化场景的呈现、戏谑的模仿等。

(四)以思辨性包容多元价值

辩论类节目是以双方针锋相对的形式来聚集观点,展示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多重视角。在选题选择的过程中,具有可辩论性、包容度高是重要指标。同时,辩手为了更大限度的“赢得”比赛,会积极寻求不同的视角去解释问题,让受众拥有较为全面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如“有后代的东博士和没有后代的米博士该选择谁去核电站”“伴侣是找恋爱经验多的还是经验少的”等话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任何一个持方都有合理的论据来支撑观点。在一个节目中出现多种观点的交锋,并且对话题适时纠偏、深刻阐释,成为价值观念的“输出源头”。同时,不会把观点强加在某个话题上,而将选择和辨析的权利交于受众。媒介本应成为“观点的公开市场”,促使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独立判断。

一个选题在观众首轮投票过程中呈现相对平均的状态说明话题可讨论性强,反之,这个话题有较为明确的倾向,辩论的意义就不够突出。如,“恋爱中要不要有备胎”“单身是贵族还是狗”“为了成功潜规则该不该用”等,会造成选手“诡辩”、牵强附会的现象,过于注重娱乐性和“话题度”。

三、结 语

娱乐谈话类节目在话题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栏目定位和受众特征,作为目前绝大多数的此类节目,具有符合年轻受众喜好的前沿性、时尚性特征,以及运用多种娱乐化元素、打造视听奇观是节目的必然选择;
而在话题设计层面,充分尊重话题本身的性质,找到适合的切入点,提升话题的深层意涵,是优质节目的基本取向。

参考文献:

[1] 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关于爱的话题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爱情题材 选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3-01

一、在爱情题材教学中渗透艺术美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爱情的朦胧期,男女同学间很可能会彼此产生对于对方的某种特别的情愫,这种情感是很正常也是很自然的,然而,传统教育中施教者通常会对这种情感进行压抑甚至扼杀,这是很不合理的。爱情是人生中非常自然的经历,对于爱情的探讨也是一个很健康的话题,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涉及爱情的文学作品,教师应当借助这些作品让学生对于爱情有正确的观念与领悟,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作品中的艺术美。

《蝶恋花》(晏殊)就是一首非常美的情诗,作品中作者抒发了对于恋人的思念之情,无论是清晨栏杆外笼罩在一层愁雾下的,还是当空的那轮明月,它们都无法明白作者内心的愁苦,无法理解作者内心对于远在他方的恋人的思念。这首词作的语言非常美并且非常凝练,是宋词中很值得品读的好篇章。在给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要让他们感受到作者心中那种对于爱情的向往,更是要够透过文字让学生们领会到文学的艺术之美,这是很有价值的。《长亭送别》(王实甫)可以称得上是元曲中的代表之作,这其中也有非常美丽的爱情故事。作品中阐述了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教学过程中应当透过这个爱情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戏剧的精妙,体会到这个故事背后想要表达的内涵,从而对于爱情故事中的艺术美能够有更深刻的体会。

二、引导学生对于爱情有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阶段的学生内心对于爱情既向往又好奇,然而,这个时期的学生们对于爱情的认识并不一定正确或者深刻。语文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也是很有必要的。爱情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影响很大,在今后的人生中学生们能否良好的处理各类爱情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阶段受到的关于爱情的启蒙教育。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这些优秀的文本素材让学生们对于爱情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这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将会非常受用。

《边城(节选)》(沈从文)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对于节选的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了翠翠的爱情心路历程。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不能理解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节选的内容对于翠翠的心理描写用了很多笔墨,这部分内容也充分体现了两个争夺她的人之间为了她而发生的冲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于作品中的情节有正确的认识,跳出作品对于爱情的合理和不合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让学生开口谈爱情

一直以来,对于爱情这个话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通常会避而不谈,对于这个话题的刻意回避是很不明智的。爱情并不是一件不能谈论或者不该谈论的事情,正好相反,课堂上教师应当借助相关的教学素材更多的和学生间对于爱情展开探讨,这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学生心里有困惑或者有障碍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不仅是世界名著,这个爱情故事更是长久以来成为一段佳话,课堂上在基本学完了教学内容后我和学生间就爱情话题展开了探讨,让学生们能够开口谈爱情。我问学生对于这个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有怎样的感受,刚开始学生们还有点害羞,不知道从何说起,随着谈话的进行与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大家对于这个话题饶有兴致的说着自己的观点。交流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们并不是不愿意开口谈爱情,而是长久以来受到身边的环境的制约,教师应当让这个问题得以改善,应当为学生们营造更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的想法都能够得以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探讨中也能够让他们对于爱情有更深刻的体会。

关于爱的话题作文范文第4篇

一、认知与情意的辩证关系

认知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情意主要解决“喜欢不喜欢学”的问题。对于那些能促使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从机动走向目的的教学策略。从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人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又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爱如茉莉》。本文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的平凡小事,启示人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笔者在教学中扣住“爱”与“茉莉”的比喻关系,凸现爱的真谛――纯洁。主要步骤为。(1)板书课题后,我作了如下引读:爱。如三月春风,能融化寒冷的冰雪,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爱如茉莉”;
爱,如高山飞瀑,江河流水,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爱如茉莉”;
爱,使我们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爱如茉莉”。从而,为走进文本理解“真爱就像茉莉”营造了丰富的情感氛围;
(2)通读课文,从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3)结尾说“它送来了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心中”。“钻到我们的心中”是什么意思?(4)结束时说“哦,爱如茉莉”,结合课文,先说说“爱如茉莉一样……,爱如茉莉一样……”再揣摩“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的朗读节奏与重音,最后说说结尾: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践告诉我们:认知与情意的关系,换言之。是“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关系。在这里,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学生的参与是基础。

二、结论与过程的辩证关系

阅读教学固然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但又不能将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应关注学生获得结论的过程。如,学生获得结论的思考过程、思考方法、合作方式、独特体验等。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结论的记忆,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4课《学会合作》。文章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事例谈起,展示出合作的含义,接着深入阐明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的条件,最后得出结论: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语言为媒介,体验阅读的过程。(1)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分述后总述的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围绕“合作”话题,用上“总之”说一段话。(2)“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里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说明。(3)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文中详细地叙述了两个事例,能不能举一个例子,为什么?(4)“七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总共才用了三秒钟”,如果将“才”字去掉。语意上有什么不同?(5)成功的合作不仅要……,而且还要,前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这样,学生基于文本阅读,又不囿于文本;
既丰富了“合作”的内涵,又深化了对题旨的理解。从而,使阅读的“过程”与“结论”得到和谐统一。

三、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某些问题,有时却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将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机整合成新的目标。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二泉映月》。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月光流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这里是说阿炳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了,还是说再也看不见阿炳了呢?此话有歧义。”这是笔者在备课中所没有注意到的。这使我立即想起了中学传统教材中的《回忆我的母亲》(),原题为《母亲的回忆》,编辑们认为标题有歧义。到底是谁的回忆?最后确定为《回忆我的母亲》。于是,觉得很有议一议的必要。

生:说“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不如改为“阿炳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了”。生:上文已经交代了阿炳双目失明,如果再说“阿炳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了”,那么。语意上重复。

生:既然如此,那么不如这样说――月光似水,静影沉璧。阿炳谛听着淙淙的流水声,耳畔响起了师傅说过的话,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关于爱的话题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话轮转换;
《罗密欧与朱丽叶》;
朱丽叶形象

语言学和戏剧看似是并不相关的学科领域,实则关联甚密:戏剧是语言的艺术,戏剧话语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剧作家们将生活性的话语艺术性地提炼。而从语言学角度讲,戏剧又是一种传递话语信息和审美感受的艺术语言。本论文应用话轮转换分析框架对《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戏剧进行分析,试图从语言学角度探索戏剧文本背后的人物形象。

一、研究背景

本论文采用2010年出版的由朱生豪先生翻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文本。笔者根据搜索整理到的材料发现,既往的同类课题研究大多着眼于从多个视角探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主题;
或者关注两位主人公的复仇母题、戏剧文本的对比翻译研究,亦或从人文主义、女性主义等视角对这一经典剧作进行探索的。但从跨学科视角来看,把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W的研究有如张春燕(2012)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双关语,曾济民(2010)从会话合作原则视角分析乳娘的人物塑造,朱春燕(2014)从认知隐喻视角进行探讨等。

二、话轮转换理论与应用

1.话轮定义及构成

话轮是人们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话轮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Sacks等人提出来的。Harris (1951)认为:“话轮是说话者连续的说话,说话前和说话后以停顿作为标志。”Robert & Stephen (2008)认为:“在‘会话’中,发话者每一次说的话算一个‘话轮’。”苗兴伟(1995)指出:“会话过程中,发话者的话语从开始到结束被看作是一个话轮。”比较公认的定义是:话轮转换是指发话者和受话者不断交换所扮演的角色,即发话者变为受话者,受话者变为发话者黄国文(1988)。Sacks等人提出,话轮可以由不同的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等组成。不同的语言单位折射出了人物关系的亲疏远近。

2.话轮转换在戏剧文本中的应用

戏剧有演出和文本两种形式。文本形式的分析可以和话轮转换分析相结合形成戏剧文体学。国外学者Mick.Short 对戏剧的研究涉及到了话轮的多个方面,国内从事文体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俞东明将话轮转换转化应用到量化分析模式,形成了话轮转换框架,本文拟综合话轮转换理论,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研究:

(1)话轮长度:有学者认为,话轮长度应指话语延续时间长短(俞东明,1993)。而本文采用李华东(2001)指出的按照话轮长度方法,即字数计算。由于话轮长度和字数的多少存在正比的关系,所以此方法较为科学和可行。

(2) 话轮类型:关于话轮类型,简单的划分为发话和反应。详细的话轮类型分为反发、,其中打断、独白、沉默、插话都是特殊的话轮类型,正常情况是作家安排决定了谁该在何时何地说什么话,所以在作家创作的井然有序的戏剧人物对话中,出现这些现象一定作者别有用心要说明人物之间的特殊关系或者要塑造人物性格。

以上的话轮转换分析框架为戏剧文本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角度。通过对对话的分析统计,我们可以从数据的基础上阐释人物的性格、关系等。话轮转换分析框架做到了描述和解释的充分性,使语言学研究和文学研究互惠互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对戏剧作品的更好的赏析和理解。

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角色之间的话轮转换

1.朱丽叶与罗密欧的之间的话轮转换

第二幕第二场:罗密欧与朱丽叶窗台下互诉衷肠。在两人谈话中,话轮一般是平均分配的。罗密欧的话轮只比朱丽叶少了一个,可是朱丽叶几乎都是发话的话语类型,而罗密欧的话轮几乎都是反应的话轮类型,同时朱丽叶的反发4次也多于罗密欧。再者朱丽叶的话轮平均长度明显比罗密欧的要长,而且朱丽叶还打3次。可见在这段对话断了罗密欧中,朱丽叶是话题的控制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对话中两位主人公都有各自的独白且罗密欧的独白是朱丽叶的两倍之多,独白正是人在自我独处的时候的内心真实告白。从独白中看出朱丽叶这位女性的内心对爱情的渴望,从下面真正与罗密欧坦诚的交流中我们通过以上表格的统计可以更加清晰看到这一场中朱丽叶发话达16次,反发4次加之打断3次,而罗密欧发话只有2次,反应达到了17次,朱丽叶在这段爱情的一开始绝对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也正应和了她不羁的性格与敢爱的本真。由于内心的独白被躲在窗台下的罗密欧听了去,朱丽叶选择大胆面对自己的内心而非生气走开,她对罗密欧说:“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言语,可是这些虚文俗礼,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你爱我吗?”说到这,朱丽叶根本不给罗密欧回答的机会,朱丽叶总是自说自话,全由她来控制。在他们的关系中朱丽叶完全是一个主导全场新女性形象。

四、结语

本文的话轮转换框架由话轮数量、话轮平均长度、发话、反应、反应后发话、打断、插话、独白这几个变量组成,其中的每一个量都不仅与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十分相关,与塑造朱丽叶这一形象更是密不可分。在以上述三个表格为典型案例的具体分析中,无论从哪一个表格的话轮分析来看,朱丽叶渴望爱情、敢于追求真爱、坚守誓言和大无畏为爱牺牲的精神都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她代表了任性叛逆而又不失内心的沉稳、青涩懵懂而又不忘与恋人的婚誓、大胆真诚而又大无畏为爱献身的新女性。

参考文献:

[1] 王虹.戏剧文体分析――话语分析的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华东,俞东明. 戏剧文体学的话轮转换量化分析方法[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03:46-49.

[3] 梁玉莹.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爱情悲剧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08-109+139.

推荐访问:话题作文 五篇 关于爱话题作文【五篇】 关于爱的话题作文(精选5篇) 关于爱的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