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畜牧科技;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7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畜牧科技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畜牧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畜牧科技;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体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粗放经营。同时存在畜牧业投入不足、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环境污染严重。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包括粪便、污水、恶臭、噪声等,但主要是粪便污水处理利用不当对大气和土壤造成的污染。由于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造成了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此外,恶臭成分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据调查畜牧场的恶臭污染占各种空气污染的首位,长时间吸入恶臭物质会改变神经内分泌代谢和免疫功能,使畜禽生产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由此可见,畜牧场自身环境的恶化和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
第二、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在传统养殖方式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前不久,“瘦肉精”、“牛肉膏”、“毒馒头”等事件,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三、疫病防控形势严峻。据全国畜禽疫病调查我国共有各类畜禽疫病上百种,近年来各种新的疫病层出不穷。由于大量的分散饲养,加之畜禽商品交易频繁,难以有效的防止交叉传染、控制动物疫病。畜禽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发展的一大障碍,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第四、科技投入不足。产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投入。虽然近年来,各行各业加大了对畜牧产业的投入,但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投入的比例是偏低的,尤其是科技投入不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养殖数量的增加,缺乏对一些科学技术的运用,所以畜禽商品质量差,甚至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众所周知的“瘦肉精”、“人造奶”、“牛肉膏”、“毒猪蹄”等畜产品安全事件给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畜牧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上至中央,下到普通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焦点。而与此相对应的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民生问题更成为舆论关注的社会焦点。
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正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面召开。畜牧科技论坛已成为我国最具广泛影响力的现代畜牧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并且逐步走向国际化。本届论坛主题确定为:畜产安全与民生。论坛期间,来自全国畜牧科技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精英汇聚一堂,在理性、和谐的学术氛围中,紧紧围绕“畜产安全与民生”主题,深入研讨当前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等难题。各界人士积极探讨畜牧产业与食品安全的紧密联系,分析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正视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方向,提出振兴措施。
本届论坛不仅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还围绕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交流全国畜牧产业新成果,交流和传递了国内外畜牧科技前沿研发最新信息。本次论坛所取得的成果,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荣昌、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畜牧业发展必将大有裨益。
此次畜牧科技论坛在“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召开,鲜明的主题,既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符合千家万户的民生需求,因此具有深远意义。由此可见,“十二五”时期,现代畜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
一方面,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是畜牧业扩量提质的关键转型期。随着国家强农惠农力度持续加大,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畜牧业发展也面临着生产方式仍然落后、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当前我国畜牧生产中,小规模低水平的散养方式仍占相当大的比重,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兽医防疫队伍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兽医系统培训平台和执业兽医体系尚未建立,难以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的职责任务。随着畜牧业加快发展,饲料粮需求速度将高于国内粮食预期增量,饲料资源紧缺将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同时,规模养殖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也对畜牧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由于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成本偏高以及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的缺乏,部分畜禽养殖者粪污处理意识薄弱,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畜牧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始终坚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构建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牧草种业、现代饲草料产业、现代畜牧业服务、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草原生态保护支撑等“六大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坚持数量质量发展并重,加强农牧结合,坚持科技兴牧。
面对新形势,我国畜牧业未来发展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总量平衡、结构优化、效益稳定、质量安全、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为目标,切实加大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力度,由此实现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型社会。
参考文献:
畜牧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农村畜牧实用型人才是农村畜牧实用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于家园,活跃于农村,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畜牧经济发展,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发展畜牧业来实现,发展畜牧业,就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含义,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把
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行畜牧业进程中。要从思维、方式和技术上积极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非常必要和紧迫。
2 加快农村畜牧业实用人才培训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正逐渐成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迫切需要一批从事畜牧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同时更需要大批有知识懂经营、有志向懂技术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来带动畜牧业发展,加快形成现代畜牧业基地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外向化、服务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1 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动力的理念,全面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牧、实现畜牧业的重点。
2.2 制定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 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对畜牧实用人才的需要,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开展养殖专业知识培训,造就一批在养殖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生产能手队伍,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2.3 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畜牧业职业教育,利用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点满足农村对养殖实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烈需求。二是整合当地党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社会办学、网络教育等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发挥畜牧部门业务技术支撑的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展畜牧专业知识培训和畜牧生产技术指导。
2.4 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2.4.1 学院培养模式,提高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针对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突出农村实用人才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抓好职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共同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形成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通过采用理论教学、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对畜牧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培训,缓解基层畜牧科技人才的供需矛盾,强化基层服务工作,同时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2.4.2 开阔视野模式,提高农村优秀畜牧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和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畜牧实用人才,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运用畜牧新科技从事规模养殖,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2.4.3 基地示范模式,增强畜牧技术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畜牧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人才看,带着人才干,通过观摩学习养殖技术、经验和新模式,更新观念,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农村实用人才从事养殖的信心,做到靠典型引导提高畜牧生产。
2.4.4 政府培养模式,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一是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入户进行科技咨询服务,针对动物易发疾病和养殖关键技术,深入各乡镇和重点养殖场(户),进行现场指导讲解,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当地有志青年农民在不离村、不离土、不离家的条件下,边学习边生产,有利于理论和生产相结合。二是由畜牧部门定期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规模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等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增强农村畜牧人才依法从事畜牧生产活动的意识和技能。
2.4.5 现身学法式培训,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创业意识。把文化程度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畜牧产业基础的优秀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聘用为乡村农技教员,进行现身学法,增强培训的真实性和可学性,增强其创业意识,将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培养成畜牧实用人才。
2.4.6 共建合作模式,通过交流合作提高畜产品的流通贸易。成立畜牧学会和各种农村专合组织养殖协会,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科技研讨会和会员互助活动等形式促进畜牧技术人员与养殖户、养殖户与养殖户之间的技术交流与信息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弥
畜牧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成果转化速度慢,转化率低。
(1)畜牧科技基础脆弱,设施年久失修,利用率下降,效益减退。
(2)畜牧部门缺乏竞争机制,应变市场条件的能力脆弱。
表现在市场意识、商品客观淡薄,内部没有加工增值龙头企业。畜产品属于原始的初级产品,没有转化成多层次加工增值的高附加值产品,降低了农牧民收入水平和畜牧科技综合经济效益。
(3)畜牧科技推广体系还不健全,科研与技术推广脱节,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实用技术培训跟不上。
畜牧科技成果从研究到应用,中间的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健全的推广体系作为科研与生产的桥梁和纽带,再好的成果也就无法实施。
(4)畜牧科技人才短缺,且人员知识老化。
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任务重,科技人员外流现象突出。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专业人员少,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较弱。
(5)农牧民群众文化程度低,科学养殖的意识淡薄。
畜牧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必须依靠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农牧民的意识转变至关重要。目前,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人才还不多,给畜牧技术推广的进程带来困难。
(6)试验、示范工作跟不上,推动力度不够。
由于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对科学养殖技术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能力,因而科学养殖的技术水平较差。加之经费紧缺,畜牧推广部门不能开展应有的试验项目,得不到第一手资料和经验,缺乏把握性的正确指导。技术推广仍停留在理论和常规技术的项目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上仍沿用先试验;
再示范;
后推广的传统作法。
2对策措施
2.1提高农牧民科技水平,增强科技转化意识
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畜牧科技宣传。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采取各项措施,强化农牧民群众学科学;
用科学和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把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变被动接受畜牧科学技术为自觉采用。畜牧科技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
互相支持,拿出具体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和应用工作。同时,培养建立一批科学养殖能手和畜牧科技示范户,建立示范专业养殖户。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畜牧科技水平,以加速畜牧兽医科技技术的应用推广,使落后的养殖观念向现代化养殖观念转变,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向产业化、标准化经营方式转变。
2.2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网络,强化服务功能体系
加强各级科技推广机构的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以县畜牧科技推广单位为龙头,以乡村畜牧兽医服务组织为纽带,以科技养殖示范户、专业户和养殖能手为主体,上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下联广大农牧户的畜牧兽医科技服务网络。促使畜牧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为稳定畜牧科技队伍应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长期在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在补贴、福利和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对工作成绩突出者应予以重奖,充分调动畜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3加大畜牧兽医科技宣传力度,改进技术转化方法
畜牧科技的宣传要坚持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样板;
以点带面,把先进实用的畜牧兽医科技成果与新技术组装配套,加大推广力度。一是试验示范,按照实际情况把需要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进行小面积试验,小面积示范,让农牧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切实体会到畜牧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通过典型示范扩大推广面积。二是搞好技术宣传和培训,从实地、实用、实效出发,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掌握畜牧科技的使用管理方法。三是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切实做好与畜牧技术相配套的其他服务工作,确保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应用顺利进行。四是增加畜牧科技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3结语
畜牧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道路
我国农村的养殖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较慢,而且农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畜牧养殖业无论是从养殖方式上还是技术指导上都得到了高效地改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养殖研究人员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的力度,促进养殖业的高效发展。
1 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农村经济发展上看,养殖业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农村的畜牧养殖业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从畜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上看,相关的工作力度还明显不够,而且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也是影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养殖场建设的形式和结构类型都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而且养殖场的选址以及养殖方式都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另外,养殖场内部的垃圾出现了严重地堆积状态,环境卫生也无法达到养殖业的标准。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殖场的长期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仍然是工作人员工作的目标。
2 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探究
2.1 落实农村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和发展
所谓的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小区化,主要是养殖人员将畜类的养殖进行分类处理,增强农村畜牧业养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渐贯彻和落实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需要考虑到问题较多,其中包括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设备的完善性。采用小区化的养殖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养殖方式,多数的养殖户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可见,这种方式的应用在实现养殖业规范性和科学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健全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
在农村畜牧业养殖工作中,实现养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采用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工作是基础和核心。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对各种畜类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保证养殖业的规范化和高效性。另外,在小区化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畜类的实际需求,遵循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律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农村养殖业的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2.3 完善农村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体制
加强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工作力度是提升农村畜牧养殖规范性和安全性的核心和关键。在畜牧养殖小区管理工作中,做好小区卫生防疫和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在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相关的兽医医疗部门,对于牲畜的疾病进行诊治,同时还应该做好诊断处理工作。另外,专业的防疫人员还需要对养殖业中的各种牲畜的疾病进行监控,同时做好防疫工作。如果发现的疾病的病毒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来终端病毒的传递。另外,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将防疫管理体制进行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法发展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2.4 加大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资金投入力度
就当前我国农村的畜牧养殖发展进行分析,生产规模无法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资金的缺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小区建设与发展,乡镇政府还应在现有的财政政策上针对畜牧养殖予以无偿补助资金,并通过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农村畜牧养殖提供资金补助。在县镇政府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对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资金支持,还应同时准确的把握省级以上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并从农村的畜牧养殖实际状况出发,针对养殖的规范化发展和建设需求开展对应的资金申报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村财政资金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使其更为有效的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发展。
3 发展生态畜牧业做法与途径
观念上的更新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从畜牧业的发展理念上要革新传统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引入商品资源型替换单一资源导向型,积极探索节草节粮与多层次利用的综合型发展模式。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程度,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优化区域发展和规模化平衡发展,提高畜牧业生态发展的现代化层次和规范化服务水平。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重视市场培育,挖掘市场潜力,构建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产业化生产加工能力,争创品牌发展之路。普及“高效转化”技术系列优化饲料配比,提高饲养科技含量,推广二元、三元种植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强调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生态平衡,推广优良种源,提高农民的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广泛普及高效转化。推广立体养殖模式结合我地畜牧资源优势,推广上层养鸡,鸡粪经过发酵后喂猪,猪粪尿制作沼气,沼渣排入鱼塘喂鱼,鱼塘淤泥回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多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总之,生态畜牧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借鉴世界先进思想和技术,走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战略之路,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科学、稳定、有序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乡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畜牧养殖也将会在科学技术支持和政府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化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管理,不仅能够使畜牧养殖的资金成本得到更为有力的控制,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畜牧养殖的生产方式,从而为农村经济水平的综合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庆红.试论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方案及措施[J].农村实用经济,2011(12):3-15.
[2]刘文艳.畜牧养殖合作社和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性探究[J].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畜牧兽医站,2012(12):50-64.
[3]张友超,刘希.农村畜牧养殖中现存问题分析和处理对策探究[J].养殖技术顾问,2010(5).
畜牧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自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成立以来,很多国家兴起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热潮。生态畜牧业(EcologicalAnimalHusbandry)是指运用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和物质再生原理,将畜牧业与生态经济进行有机结合,以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畜牧业发展方式[1]。生态畜牧业是迄今为止畜牧业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鉴于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生态畜牧业展开了相关研究。在国外,Landbau研究了生态畜牧业中动物福利(Animalwelfare)的管理,提出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中要提高动物福利,从而实现畜牧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化生产[2]。Wilhelms详细阐述了生态畜牧业的内涵及特点。Schumacher利用BiolandAssociation的有关数据,从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研究了生态畜牧业与原始畜牧业生产的差别[3]。国内学者对生态畜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理论探讨[4-6]。2)各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7-10]。3)生态畜牧业的相关领域研究[11-13]。
综合而言,目前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研究多见于概念内涵、发展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的定性分析,相关的定量分析较为缺乏,特别是对牧业经营者的认知、态度、动机、行为等方面的定量分析更为少见。文中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基于产业链管理的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项目为平台,对甘肃省部分农牧区的576个牧户进行实地调查,定量分析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甘肃省的生态畜牧业良性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甘肃省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以甘肃省为例分析农牧区牧户(文中的“牧户”指广义的畜牧养殖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理论框架 1.1模型选择 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会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内因是主导因素,外因是辅助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可将影响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因素分为三类:一是户主个人特征(A),二是家庭畜牧业生产经营状况(B),三是外部影响因素(C)。计量分析模型可以表示为:Pj=f(Aj+Bj+Cj)+Εεj(1)式中:Pj代表牧户对生态畜牧业是否认知,f(•)为函数,εj为随机误差项,代表无法观察到的其他影响因素。文中被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解释变量也大多为虚拟变量或非连续变量,因此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模型的形式为:式中:Pj代表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概率,α为常数项,βn为待估计系数,xnj为解释变量。
1.2变量说明及假设 文中基于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综合分析牧户行为,归纳出影响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潜在因素[14](表1)。并提出如下假定:1)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户主个体特征影响,如户主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一般来讲,年龄较小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户主认知程度更高。2)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家庭畜牧业生产经营情况影响,如饲养规模、专业化程度、畜牧良种使用情况、畜产品商品化比例、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情况。一般来讲,饲养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畜牧良种使用率较高、畜产品商品化比例较高、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较高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比较合理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高。3)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如当地生态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和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情况。一般来讲,在政府技术推广越大、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力度越强、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力度越大的地区,该区域内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高;当地生态情况对牧户认知的影响方向暂时无法确定。
2数据来源及统计特征 文中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甘肃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产业链管理的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的部分实地调查资料。生态畜牧业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经济活动,根据生态畜牧业的结构不同,主要分为牧区生态畜牧业、农区生态畜牧业、城郊生态畜牧业和山区生态畜牧业四种类型[15-16]。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根据生态畜牧业的结构标准,结合甘肃省各地区实地情况,选取了甘肃省安定区、康乐县、宁县、肃南县、永昌县等五个县区为样本点。在调查过程中,共向经营畜牧业的牧户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6份,问卷有效率达96%(表2)。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整理发现(表3),生态脆弱地区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仅有36.27%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有一定认识;被访户主的平均年龄为48.25岁,且一般从事畜牧业经营的时间较长;大部分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介于小学和初中之间;牧户饲养规模不大,平均为9.35头左右;大部分牧户采用舍饲的方式经营,专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牧户能够经常使用优良畜种繁殖;样本牧户的畜牧业产品80%以上都用于销售;样本牧户畜牧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左右;大部分牧户的畜禽排泄物经过简单发酵处理,主要用于种植业肥料;大部分样本区域的生态情况较差;大部分基层政府推广技术的频率介于偶尔和经常之间;政府对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测力度较弱;大部分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力度一般。
3模型估计过程及结果分析 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之前,应该对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以观察所选择的解释变量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合理,同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以观测实际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情况。
3.1多重共线性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 在研究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中,首先以户主年龄为因变量,其他11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4)。然后依次以其他11个变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多重共线性的衡量指标主要有Tolerance和VIF。一般来说,Tolerance在(0-1)之间取值,Tolerance的值越大,代表变量之间的独立性越强;此外,当VIF<10时,便可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综合Tolerance和VIF的指标值,文中认为12个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在统计意义上变量的选定比较合理。在牧户认知模型中,Omnibus检验的卡方值为15.367,非常显著;HosmerandLemeshow检验的P值为大于0.05,也通过检验,模型拟合的较好。#p#分页标题#e# 3.2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3.2.1估计结果 利用SPSS16.0软件,选择Enter方法对牧户认知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表5列出了模型的估计结果,其中包括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Wald值和显著水平。
3.2.2结果分析 表5列出了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其中"专业化程度"、"畜牧良种使用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情况"和"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牧户的专业化程度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10%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牧户要不断地提高专业化养殖水平,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地学习、积累专业化、科学化养殖相关知识,而生态畜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必然随着牧户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被更多畜牧业养殖户所认知。
(2)畜牧良种使用情况对农户认知生态畜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生态畜牧业的核心是采用高新科学技术促进畜牧业资源循环、高效地转化。而培育优良畜禽品种,降低能源消耗,加快畜禽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换率,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伴随着牧户使用畜牧良种的比例的不断提高,科学生产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其潜移默化的提高了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
(3)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农户认知生态畜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伴随着政策导向及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始终稳固其在农业中仅次于种植业的生产部门,并且因其附加值高、相对较短的生产周期、生产灵活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户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随着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不断提高,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展畜牧生产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重视。
(4)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的技术推广情况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和相关的技术推广力度越大,牧户认知生态畜牧业的概率也越高。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牧户获取生态畜牧业的信息渠道较窄,大部分牧户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差,但是又对发展生产畜牧业有着强烈的意愿。此时需要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宣传生态畜牧业的相关知识,正确引导牧户由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过渡,同时为牧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技术服务,这不但能够增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能够提高牧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热情。
(5)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政府加强对畜禽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力度,能够增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在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和技术推广方面给予牧户较大的扶持,同时对牧户的生产进行较为严格的监管,这不但能提高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更能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4结论与讨论 文中基于对生态脆弱地区牧户的实地调查,通过建立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生态视角下牧户经济行为现状及影响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情况、牧户的专业化程度、牧户使用畜牧良种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提高生态脆弱地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进而将认知转化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行为,需要有关部门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各级政府要加强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增强广大农牧民生态畜牧业意识。生态畜牧业是从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自身特点的角度出发,将生态平衡和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新型畜牧业。目前。许多农牧民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还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进程。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牧民从根本上认识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优势,自觉地投入到生态畜牧业的建设之中,形成保护环境、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生态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当前,现有的畜牧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严重影响着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具体如:加强优良畜禽品种的研发、推广力度;加快完善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技术体系,推广畜产品安全加工技术体系,建立健全畜产品生产的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