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车床是能对轴、盘、环等多种类型工件进行多种工序加工的卧式车床,常用于加工工件的内外回转表面、端面和各种内外螺纹,采用相应的刀具和附件,还可进行钻孔、扩孔、攻丝和滚花等,普通车床是车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床维修实训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车床维修;
拆装;
故障
普通车床是能对轴、盘、环等多种类型工件进行多种工序加工的卧式车床,常用于加工工件的内外回转表面、端面和各种内外螺纹,采用相应的刀具和附件,还可进行钻孔、扩孔、攻丝和滚花等,普通车床是车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约占车床类总数的65%,普通车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对普通车床的组成结构认识,工作原理学习,典型故障的维修,是机修专业实训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我校的实训课程探索,车床拆装与维修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车床的操作基本技能实训
主要熟悉车床的基本操作,训练熟练使用机床,只有了解才会修理,本模块主要进行以下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对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车床的加工要求。主要包含已下几个方面
1.1 安全技术。
1.2 熟悉普通车床的结构组成及功用。
1.3 熟悉普通车床的基本操作:车床的启动和停止,车床转速、进给量、进给方向、光丝杠转换,车床手动进给控制
1.4 刀具的结构、种类、基本角度和功用。
1.5 普通车床的基本切削操作:
零件的装夹,刀具的安装,端面、外圆的车削方法,滚花的车削方法,切槽、切断的车削方法,圆锥的车削方法
1.6 螺纹的切削操作:
①螺纹相关数据的计算方法
②开合螺母加工法车削螺纹
③正反转加工法车削螺纹
通过对车床的基本训练,对车床功能熟悉,为以后的维修,维修之后试车打下基础。
2 车床各部件的拆装与典型部件的工作原理
2.1 本模块主要对车床的各组成部分拆装,熟悉工具的使用,熟悉各部件的内部结构,为以后的维修打下 基础,主要训练项目如下:1 工具的正确使用,基本的装配知识,精度检测工具使用。
2.2 主轴箱拆装 ,溜板箱.进给箱 尾座,刀架等
2.3 典型的结构认识和拆装同步进行,如摩擦离合器,变速操纵机构,互锁机构等
本模块训练时间最长,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本模块是修理的核心部分。
3 电气控制线路的学习以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及安装、检修为主要内容如下、电气控制要求
3.1 电工常用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
3.2 了解车床对电气控制提出如下要求:
①主拖动电动机一般选用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并采用机械变速。
②为车削螺纹,主轴要求正、反转,小型车床由电动机正、反转来实现,CA6140型车床则靠摩擦离合器来实现,电动机只作单向旋转。
③一般中、小型车床的主轴电动机均采用直接启动。停车时为实现快速停车,一般采用机械制动或电气制动。
④车削加工时,需用切削液对刀具和工件进行冷却。为此,设有一台冷却泵电动机,拖动冷却泵输出冷却液。
⑤冷却泵电动机与主轴电动机有着联锁关系,即冷却泵电动机应在主轴电动机启动后才可选择启动与否;
而当主轴电动机停止时,冷却泵电动机立即停止。
⑥为实现溜板箱的快速移动,由单独的快速移动电动机拖动,且采用点动控制。
3.3 CA6140型车床的控制线路原理。
CA6140型车床的电气原理图分析,图中M1为主轴及进给电动机,拖动主轴和工件旋转,并通过进给机构实现车床的进给运动;
M2为冷却泵电动机,拖动冷却泵输出冷却液;
M3为溜板快速移动电动机,拖动溜板实现快速移动。
3.3.1 主轴及进给电动机M1的控制。
由启动按钮SBl、停止按钮SB2和接触器KM1构成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转启动一停止电路。
按下SB1线圈通电并自锁 M1单向全压启动,通过磨擦离合器及传动机构拖动主轴正转或反转,以及刀架的直线进给。
停止时,按下SB2KM1断电 M1自动停车。
3.3.2 冷却泵电动机M2的控制。
M2的控制由KM2电路实现主轴电动机启动之后,KM1辅助触点(9—11)闭合,此时合上开关SA1 KM2线圈通电 M2全压启动。停止时,断开SA1或使主轴电动机M1停止,则KM2断电,使M2自由停车。
3.3.3 快速移动电动机 M3的控制。
由按钮SB3来控制接触器KM3,进而实现M3的点动。操作时,先将快、慢速进给手柄扳到所需移动方向,即可接通相关的传动机构,再按下SB3,即可实现该方向的快速移动。
通过本模块的训练使学生熟悉各种电气控制原件的安装,能对照电路图对机床电气线路进行安装调试。
4 典型故障的学习
本模块,主要应用上面几个模块学习知识,进行实战训练,对主要故障进行现场排除,主要包含两大部分:
4.1 机械故障:如,摩擦离合器制动不灵,小刀架卡死,撞车,互锁不到位等
4.2 电气故障.
(1)主轴电动机M1不能启动的检修
①检查接触器KM是否吸合,如果接触器KM吸合,故障必然发生在电源电路和主电上。
②接触器KM不吸合
(2)主轴电动机M1启动后不能自锁的检修
(3)主轴电动机M1不能停车的检修
(4)主轴电动机在运行中突然停车的检修
(5)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不能启动的检修
总之 通过四个模块的实训让学生对普通车床的维修熟练掌握,培养学生的维修技能,为学生以后进行其他设备维修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以后从事设备维修岗位工作做了很好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车工工艺学 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7
[2] 机械切削工技能 北京:机械出版社 2000
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床维修;
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基地建设;
研讨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开设机械制造专业以来,组织了一批专业教师深入省机械行业的工厂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获悉很多企业迫切需要应用型的机床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我院决定对《金属切削机床》课进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需求状况
学院所在的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处在武汉、九江、鄂州等大城市形成的金三角中心地带。近年来,正在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新能源装备制造、起重运输、矿山机械等产业群,构筑标志性工业板块。据调查,黄石及周边制造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缺少大量机床维修人员。据劳动部门调查统计,机械行业企业对机床维修人员各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中高职学历约占89%,机械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优势,加大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2.课程定位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机械维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秉承我院“工学结合,厚能强能,根植一线,服务社会”的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本课程面向黄石及周边各类制造企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机床维修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工业生产第一线,能从事机械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典型机床的故障诊断及维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培养方案
在总结机械制造专业多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调研和认真的讨论,我们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机床维修实用人才。
知识方面:要求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机床维修的计划、易损件的修复、维修工具的使用、机床的拆卸与装配、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能力方面:旨在使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修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典型机床的修理方法和步骤,只要掌握好两三种机床,便可收到一直百晓,融会贯通之效。
素质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品质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英汉互译专业技术资料能力和技术交流能力;
有较好的协作能力、公关能力、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非技术性的相关能力。
4.培养模式
将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机床维修的基本知识。
第二阶段:掌握机床设备的拆卸和装配,掌握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学院负责组织管理,社会企业作为主导者。在企业主导培养阶段,学生作为准员工进入企业,通过准就业顶岗实习,在生产过程中,了解企业文化,学习生产现场维修,积累工作经验。学生实习期间,依据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企业指导教师,指派学院教师负责与学生和企业的沟通联系,学院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核,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二、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并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中,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服务实践。在对理论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改革的充分认识、调研基础上,对一些环节进行必要的整合和优化,从而节约课时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理论教学单位学时的信息量。为了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合理设计实践内容
针对实践教学,按照课程实践的操作步骤和实际工作程序,根据实训室条件与环境,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合理设计各个环节实践内容,采用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实训方法,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2.构建课堂实训基地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对原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并按照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进行重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3.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除课内教学实践总学时和理论总学时的比例达到1:1外,业余时间免费开放实训室。对所有班级进行分组,要求必须在每学期完成规定的业余实践课时。课余实践行双导师制,除安排老师指导外,还采用指定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班组长兼导师的方法,既解决了指导教师工作繁重的困难,又巩固和锻炼了高年纪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组织管理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加强了实践教学的比重。
4.建立科学的成绩考核制度
教学中,教师使用教学信息记录册,实时记录学生的出勤状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测试成绩、期末成绩等,确定各项权重,最终给出总评成绩。为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考核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笔试、口试、操作、撰写论文、答辩等。实践教学每次实训都要求完成实训报告或产品,由专业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分别评定成绩,集中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次单独记入成绩。
三、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设施完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应采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方式。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机床维修实训中心,近年来,围绕该专业不断加大实训条件的建设。现有普通车床20台,普通铣床10台,数控机床30台是一个集教学、实训、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机床维修已经建立了关系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5家,并签订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协议书,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及技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满足了顶岗实习及实训要求。
四、结束语
本着教学内容综合化、职业化、技能化的原则,结合工厂生产实际和实训条件,先后编写讲义四部。当然,在机床课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如教学计划中还存在某些实践环节和课程衔接不好,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软件设施建设和教材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产学合作还需不断深入创新等。我们要在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铁尧.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2]顾维邦.金属切削机床(上、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3]吴圣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装调维修;
技术;
技能;
创新
引言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技术不断更新,需要创新、传承和积累。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是职业教育的职责所在。随着我国数控设备数量的快速增加,对数控设备应用、维护与维修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作为新兴职业,具有工种复合性、人员素质综合性、技术含量高科技性等特点,受到国家重视。学校承担着技术技能的整理、积累和传承的任务,专注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应用。2015年9月天津市委在《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中,明确建立“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高端制造业的人才在技术上不断更新、积累和创新。
1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现状分析
数控技术是集机、电、仪、液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是从事数控机床的装配、调整、维修等工作的人员。在机床生产过程中,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不仅负责装配、调试、检测,同时还承担着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在数控机床的使用中,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负责数控机床性能的调整和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数控加工工艺流程设计的参与和实施,机床的各类故障的判断与排除。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人才需要掌握机械和电气方面的知识、要具有丰富的生产工艺实践经验,要掌握一定的数控系统知识,并能为客户进行产品工艺设计。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机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职业从业人员,存在着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全国高级数控装调与维修人员缺口严重,企业因为数控设备故障停机,造成巨大损失,这些将影响到数控机床行业的健康发展。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要适应工作岗位,必须注重技术技能的积累,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提高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数控机床装调维修课程改革
2.1课程融合岗位能力
数控机床的装配与调试、数控机床的安装、数控设备的售后服务、维护管理、设备维修是数控装调维修工的主要岗位。要求能够读懂机床的总装图、电气接线与控制图、与电气相关的机械图;
能够进行数控机床总装后几何精度、工作精度的调整,通过参数调整机床的性能,进行机床各种功能的调试;
能进行机械部件的拆卸与组装;
能利用PMC梯形图等诊断数控机床常见机、电、液压/气动故障;
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完成工件的试切加工、懂得进行机床的维护保养。深入分析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作岗位,针对工作岗位需要,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确定数控机床机械装配与调整、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为职业核心课程,并在各课程的课程标准中融入了职业资格标准,实现学校考核与社会鉴定、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方面实现衔接统一。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2课程融入创新教育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包括了对本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一般专业问题的能力、突破现有知识范围的创新发现和发明能力。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人才创新教育上,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条途径实现。2.2.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的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色,发散性较强,针对岗位技能,在一体化课程建设过程中,突出了课程内容的技能性与实践性,使其更具针对性、系统性、深度性,将新技术融入课程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均通过课程改革,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实现了基于工作工程的学习模式。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为例,通过系统开机急停故障、伺服轴跟踪误差过大报警故障、车螺纹乱牙等典型的故障的分析与排除,使学生一方面综合应用所需专业知识,查看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在仿真软件上完成故障的排除,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举一反三,优化方案。整个学习过程,严格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去实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2.2.2碎片化的课外学习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个性化教育的优势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人才培养上,将碎片式的知识与操作技巧,通过网络课程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式”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学生通过课外学习兴趣小组,完成直接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作环节形成的真实项目,将学习经验、成果上传课程网站,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分享,进一步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2.3校企深度融通的社会实践在课程体系重建过程中,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先进的技术引领人才发展规划,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的真实项目训练,是学生技术技能积累的关键,即重视了学生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培养,又重视构建或参与构建工作世界的能力培养,在其职业能力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资深培训师轮流执教、学校与企业交替承担培训任务的工学结合模式,推动职业院校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促进劳动者素质与技术创新同步提高。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程实例为主要内容,促进双师培养,体现应用性和职业性。
3课程改革实践成果
技术与技能,是人类实践的结晶,技术技能积累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数控机床维修装调工的人才培养上,针对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职业特点,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对数控机床装调维修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深化教学改革,强调新技术的融入及真实项目载体的选择,注重操作技巧的生成,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夏燕兰.高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0,6:46-47.
[2]马振华.技能积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9,8:73-76.
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维修条件 预防维护
数控机床作为一种高精度自动化设备,其能否安全可靠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而数控机床的身价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一般都是企业中关键产品关键工序的关键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导致停机,其影响和损失往往是很大的。为了保证机床长期安全平稳地运行, 降低维修费用,应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人们对这样的设备往往更多地是看重其效能,而对合理地使用不够重视,更对其保养及维修工作关注太少。日常不注意对保养与维修工作进行创造和投入,出现故障临时抱佛脚,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金钱。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益,我们一定要重视维修工作,创造出良好的维修条件。
一、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
由于数控机床是由工作人员(操作者)来操作的,出现问题也是有工作人员(维修人员)来修理,所以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首先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条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作为维修人员知识面要广,不仅要掌握基本数控知识,而且要学习并基本掌握有关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技术、自动控制与拖动理论、控制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机械传动技术,同时要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起码应做到能看懂技术资料。第三,维修人员应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不仅要培训数控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和机床安装现场的实际培训,然后向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学习,更重要且更长时间的是自学。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勇于实践。要积极投入数控机床的维修与操作的工作中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学习并掌握各种电气维修中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最后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要做好维修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提高,从中提炼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当维修人员具有了这些素质后,数控机床一旦出现故障就能很快排除,从而提高了数控机床的使用效能。
二、具备维修所需的物质条件
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不仅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条件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考虑维修所需的物质条件。这就需要准备好通用的和某台数控机床专用的电气备件,非必要的常备电器元件的采购渠道要快速畅通,同时要有必要的维修工具、仪器仪表等,最好配有笔记本电脑并装有必要的维修软件。每台数控机床应配有的完整的技术图样、资料以及使用、维修技术档案材料等。
三、要对数控机床进行预防性维护
除了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还要对数控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顾名思义,所谓预防性维修,就是要注意把有可能造成设备故障和出了故障后难以解决的因素排除在故障发生之前。预防性维修一般来说应包含:设备的选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运行中的巡回检查。
首先,在设备的选型中,应从维修角度来选择数控设备。除了考虑设备的可用性参数外,还应考虑其可维修性参数。可维修性参数应包含: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可维修性技术指标。先进性是指设备必须具备时展水平的技术含量;
可靠性是指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故障率,尤其是控制系统是否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质检考核等;
可维修性是指其是否便于维修,是否有较好的备件市场购买空间,各种维修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和维修技术能力,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等。这里特别要注意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备份系统盘、PLC程序软件、系统传输软件、传送手段、 操作口令等,缺一不可。对使用方的技术培训不能走过场,这些都必须在定货合同中加以注明和认真实施,否则将对以后的工作带来后患。另外,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尽量选用同一家的同一系列的数控系统,这样,对备件、图纸、资料、编程、操作 都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管理和维修。转贴于
其次,要坚持设备的正确使用。数控设备的正确使用是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它在预防性维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故障是人为造成的,而且一般性维护(如注油、清洗、检查等)是由操作者进行的,所以要加强设备管理、使用和维护意识,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机床性能,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保证设备运行在合理的工作状态之中。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合理的日常维护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数控机床的故障发生几率。
第三,要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
数控机床如果较长时间闲置不用,机床的各运动环节就会由于油脂凝固、灰尘甚至生锈而影响其静、动态传动性能,从而降低机床精度,严重者会导致油路系统的 堵塞,影响数控机床的使用。所以,在没有加工任务的一段时间内,最好经常以较低速度对机床进行空运行,至少也要经常给数控系统通电,甚至每天都应通电。
最后要坚持设备运行中的巡回检查。根据数控设备的先进性、复杂性和智能化高的特点,使得它的维护、保养工作要比普通设备复杂且要求高的多。维修人员应通过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如CNC系统的排风扇运行情况,机柜、电机是否发热,是否有异常声音或有异味,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各管路及接头有无泄漏、润滑状况是否良好等,积极做好故障和事故预防,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解决,这样做才有可能把故障消灭在萌牙状态之中,从而可以减少一切可避免的损失。
总之,数控机床是企业中关键产品关键工序的关键设备。为了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益,我们一定要重视维修工作,创造出良好的维修条件。虽然数控机床的系统种类繁多,但是各类数控机床的保养方法基本相同。只要操作者与维修人员做到认真操作,精心维护,就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减少维修费用,从而保证了数控机床更长时间安全可靠的运行,切实贯彻了设备管理以防为主的主导思想,从而有效的保证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蕾、谈峰,浅析数控机床维护维修的一般方法[J],机修用造,2004.
[2]王侃夫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
项目载体;
工作过程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48-03
《数控系统运行与故障排除》课程是高职院校数控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课程对机床调试与维修的基本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本着“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我们与企业开展了“零距离”合作,从“项目载体的选取、教学过程的实施、产品评价、师资内移”等方面实施教学,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
一、课程的总体设计
本课程实行校企共建的方式教学,以企业的真实产品为载体,按照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工岗位工作要求,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实施“三进阶”教学。“三进阶”指校内一体化教学阶段:学生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实训室的实训平台上进行“学中练”,按任务工单完成实训平台的反测,同时得出结论;
企业产品实践阶段:将企业的产品引入课堂,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产品的制作;
企业现场调试阶段:产品完成后交由企业,每组安排代表在企业现场实现机电联调,按企业规范完成任务,做中思考各环节的优化。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教学实施项目,以校内课程教学为基础,课程结束后产品交还企业,校企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产学合作平台。
同时,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分工指导。企业工程师与学院教师共同作为课程的主讲教师,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双师”配备资源。企业工程师将产品的标准指导学生实践,同时将其在企业工作过程中得到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学生。按照企业唯一的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实施个人及小组测评校内教师检测企业检测。
二、教学项目的选取
经过企业调研、行业专业论证、专业团队商讨,我们得到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就业岗位: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工、数控系统运行调试工、机械装调工设备维护员、售后服务工程师等。其中,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工岗位工作过程为:数控系统上电回路的连接主轴控制系统连接伺服控制系统连接手轮等其他控制回路连接PLC输入输出口分配及机电联调。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课程选取企业产品“数控机床强电控制柜的连接与调试”为载体,如图1。结合岗位工作过程,以“为了工作而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指导思想,按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和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
三、学习单元的设计
根据岗位职责,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我们对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整合,形成了本课程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电气控制部分的分析、设计、安装、调试方法;
掌握数控机床典型故障的诊断方法。根据岗位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能调试典型数控系统、分析机床电气控制柜的原理、维修机床典型故障的能力,基本达到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工的水平。为达到教学目标,结合“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工岗位工作过程”,本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单元,对每个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如表1。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
项目教学以企业提供的数控机床典型故障现象导入,与解决该故障相关联的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依托机床电气柜,按照工作任务完成电气柜上述各单元的电气连接与调试。每组在完成各个学习单元的同时会发生相应的故障,再学习该故障的排除方法。完成5个教学单元后进行机床的功能调试与参数设置,要求在连接各控制回路时,电气作业过程规范,遵循5S习惯,并进项成果汇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和反思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的教学实施
课程实施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以连接数控机床各控制系统及排除机床典型故障的任务为中心,课程实施“资讯(听)——决策与计划(想)——实施(做)——汇报(议)——检查(查)——评价(评)”,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统一。学习单元三的实施过程如图2。
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实施案例先导、任务引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推动课程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理论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转变。以学习情境三为例,教学时将学生按5人分为一组,通过不同的案例故障导入。故障均来自企业一线或校内实训车间内,明确任务后,学生根据现象讨论故障部位,实施过程通过小组动手连接进给轴控制线路来理解进给轴控制的电气原理。检修后,小组汇报解决方案,每组提供一个线路连接过程中碰到的故障,集体分析解决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汇报交流来共享学习成果。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是职业院校数控维修类专业最核心的专业课程,内容跨度大、覆盖面广、实践性强。本课程在“学作合一、能力推进”的课程体系引领下,实践了“一目标、两结合、三进阶、六步骤”的教学模式,开展了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选取企业真实的产品作为项目载体,教学过程生产化,按照企业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实施多元化考核,同时将教学项目任务化,聘请企业教师定期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如下创新之处:①职业素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学生的素养教育。由于基于企业的真实产品,整个实施过程根据企业的产品要求实施。例如,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规范、操作工艺等列入5S考核内容;
②“真项目、真设备、真要求”的生产性学习环境,“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资料、课程实施、考核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学习与工作的整合;
③成立售后团队,接受实训车间的机床故障维修,成立由教师、学生组成的维修团队,随时接受校内数控设备的故障报修,同时其故障案例及时引入课程教学中;
④师资内移,企业主动参与课程教学。
企业技术人员主动来现场调试产品,结合产品技术要求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⑤教学内容源于生产实际又高于生产实际。学习任务以欧泰数控机床的产品——“数控机床的制作”为项目,针对现有设备的技术缺陷,优化了其设计。
本课程职业性极强,企业根据教学需要,给学校提供教学用的产品,派出工程师来学校指导实践过程,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学校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教师给企业优化技术资料。整个过程做到了“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今天的培养与明天的就业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工学结合”特色。我们将继续立足行业,面向市场,坚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审视和指导课程改革,从而推进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登红.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装调与维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机床 实训 维修 机床维修实训总结【五篇】 机床维修实训总结(精选5篇) 机床维修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