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高地应力作用下,井巷或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煤岩体出现了破坏的情况,并伴随着较大的声响,岩体抛起的现象。这不仅仅会对于采掘空间中支护设备造成危害,还将可能使得采掘空间出现变形,严重的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冲压自我总结【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冲压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冲击地压 未来发展趋势 治理技术
所谓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高地应力作用下,井巷或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煤岩体出现了破坏的情况,并伴随着较大的声响,岩体抛起的现象。这不仅仅会对于采掘空间中支护设备造成危害,还将可能使得采掘空间出现变形,严重的情况下造成人员伤亡,井巷毁坏和局部地震。
1.我国国内煤矿冲击地压灾害以及理论研究情况
1. 1国内外煤矿冲击地压灾害评述
我国最早记录的冲击地压发生在1933年的煤抚顺胜利矿。在此后的60年间的时间内,矿井累计发生了四千多次的破坏性冲击地压,造成巨大人员伤害和财产伤害。
1. 2冲击地压理论研究现状的评述
我国对于冲击地压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是以结合实践冲击地压生产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探索的。首先系统化的对于煤矿冲击地压进行研究的是重庆大学和煤科总院重庆分院,以天池煤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的;
随后全国性的煤矿冲抵地压调研工作顺利开展。与1987 年颁布实施由煤科院北京开采所和阜新矿业学院联合起草的我国第一部《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 已使我国对冲击地压机理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其中煤体注水与深孔松动爆破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冲击地压的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煤岩体地应力场的测试和有限元计算分析、声发射技术、微震监测系统在防治冲击地压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对煤、岩体冲击地压和岩爆机理的研究。
2.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
结合实际煤矿冲抵地压实践,其运行的机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冲击地压的分类及显现特性,一般情况下冲击打压可以归结为动型,构造应力性和动构造应力并有三种类型,依照不同矿体变形破坏范围大小可以实现合理的划分。而冲击地压的特点可以表述为煤壁抛射性塌落, 顶板下沉或底板撇裂, 板炮频繁, 煤体移动, 弹性振动, 设备震搬, 煤尘飞扬, 无明显预兆突然爆发,伴有巨大响声和地震, 冲击风波引起构筑物损坏, 易于出现较大损失和伤亡[2]。
其二,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及开采条件,不同的冲击地压地质和开采条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冲击地压情况,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于冲击地压特点的界定。其三,冲击地压发生的地点及影响范围,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界定冲击地压的发生区域,不同区域,其机理运行也是不同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四,影响冲击地压产生的因素,如果采煤方法,采掘程序,顶板管理控制,煤柱大小尺寸和放炮有所不同,也会对于冲击地压产生影响。其五,选择防治冲击地压措施的原则,保证对于不同地点,不同影响范围,不同诱因展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
3.冲击地压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冲击地压理论研究都是岩石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大量的学者都在此方面做了研究工作。我国学者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对于冲击地压进行研究的,其主要集合冲击地压实际生产流程来畸形探析。不可否认,我国对于冲击地压机理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有了很多的成绩,比如煤体注水与深孔松动爆破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冲击地压的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煤岩体地应力场的测试和有限元计算分析、声发射技术、微震监测系统在防治冲击地压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3]。从这个角度来探析冲击地压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以微裂纹扩展区的概念实现对于岩石类材料的损伤状态的描述;
其二,从岩石断裂和损伤力学的角度去审视岩石的断裂和损伤情况;
其三,以变量定义的方式去探析宏观微观理论的损伤变量方法和损伤模型;
其四,以岩石准静态损伤过程理论去假定,实现对于损伤和外界的功成正比探析;
其五,从现代数学、力学理论如断裂力学、突变、分形、分叉(岔)、混沌等理论出发,实现对于冲击地压问题的研究,健全交叉学科体系;
其六,以预测预报为突破口的防治观念研究,以综合指数法、钻屑法、微震法、地音法即声发射法、电磁辐射去实现对于岩石动态监测;
其七,将计算机技术和测试技术纳入到煤矿冲击地压知识体系中去,以不断提高预测效果。
4.国内煤矿冲击地压治理技术
从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特点出发,治理的实质是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技术途径,不断改变煤炭岩石的应力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实现对于恶性事件的遏制。对于我国来讲治理煤矿冲击地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其一,煤层注水,这是我国采用最早的施工技术,操作简单,效果比较明显;
其二,开槽卸压、诱导爆破和钻孔卸压等防治措施。其三,现阶段国内使用比较多的冲击地压治理措施有煤岩体注水、钻孔卸压、深孔松动爆破、卸载诱导爆破、煤岩体掏槽卸压、顶板预断裂、巷道切槽卸压、加固软煤层、加强采掘支护、开采保护层、合理选择开采方法和安排采掘设计及工艺进度等。
5.结束语
显然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理论体系还不够健全,在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不断总结自身实践经验,实现查缺补漏,以健全煤矿冲击地压治理体系;
其二,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和理论,保证不断创新,以实现自身理论知识的健全。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不断促进我国煤矿冲击打压理论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鞠文君,潘俊锋.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 煤矿开采. 2012(06)
冲压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设计 实施 考核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授课内容比较多,并且有些内容比较抽象,连贯性又不强,加上学生多数是高中起点,对模具概念还不十分清晰,也缺少感性的认识,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的话,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较好的调动,教学的效果也和理想的效果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我们要将这门课的授课思路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来适应当今社会和学生的发展。
首先,设定学生的就业岗位
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首先我们要求模具专业学生对就业的岗位有明确的认识,学生的就业范围可以在模具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等方面,就业的岗位可以是:模具设计员、冲压工、模具钳工、工艺员、质检员、数控机床操作工等。而本课程所支撑的岗位有:模具设计员、冲压工、模具钳工等。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掌握,这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模具方面的工作都有一定的作用。
其次,明确课程地位
在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之前,要完成《模具识图与制图》、《公差与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CAD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学习提供较好的基础。为对该课程进一步的学习,后续还应开设《电加工技术》、《模具制造工艺学》、《Proe/E》(或其他设计软件),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得以进一步实践。该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属于承上启下的课程。
其三,设定教学目标及能力的培养
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仅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能力的培养
能够识读零件图及模具结构图纸;
正确识别模具结构类型;
对冲压零件进行合理的工艺分析,选择合理的冲压加工工序;
选用合理的冲压模具结构;
合理选用冲压模具的各零部件;
选择合适的冲压加工设备的专业能力;
具有独立学习、查阅分析资料、获取冲压模具设计所需信息、制订工作计划与组织实施工作、分析与解决冲压模具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操守;
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对课程的设计
为满足企业工作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对课程进行了相应的设计,根据课程的特点及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序化,将工作岗位必需的冲压理论知识、行业标准融入各学习情境中,从而突出能力目标的培养。
(二)课程的实施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任务分析:分析完成工作任务用到的知识以及具体实施过程。
2、(资讯)知识准备:通过教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学、查询资料来掌握为了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
3、决策计划:为给定的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模具类型。
4、任务实施: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
5、检查评价:分析总结模具总体设计方案,查找需调整与优化之处,撰写小组工作总结报告,学生自评,教师点评。
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课程的考核
课改后的课程考核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具体比例如下:
三、结束语
技工院校的课程要根据特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改革,给学生一个好的定位,课堂上不再以教师为主,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辅助,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参考文献:
冲压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部分企业均设有模具车间,但处于本厂的配套地位,自70年代末才有了模具工业和生产专业化这个概念。模具工业主要生产能力分散在各部门主要产品厂内的工模具车间,所生产的模具基本自产自用。我国模具工业现有能力只能满足需求量的60%左右,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般模具国内可以自行制造,但很多大型复杂、精密和长寿命的多工位级进模、大型精密塑料模、复杂压铸模和汽车覆盖件模等仍需依靠进口,近年来模具进口量已超过国内生产的商品模具的总销售量。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内地的模具工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设计、制造加工能力和水平、产品档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按照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的划分,我国模具基本分为10大类,其中,冲压模和塑料成型模两大类占主要部分。从总体上来讲,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仅有约10%的模具在设计中采用了CAD技术。在应用CAE进行模具方案设计和分析计算方面,也才处于试用和动画游戏阶段;
在应用CAM技术制造模具方面,缺乏先进适用的制造装备,在应用CAPP技术进行工艺规划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需要进行大量的标准化基础工作;
在模具共性工艺技术,如模具快速成型技术、抛光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等方面的CAD/CAM也才刚起步。中国模具行业中的技术人员,只占从业人员的8%~12%左右,使得我国模具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一)模具的发展趋势
1.模具CAD/CAE/CAM正向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模具结构设计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和集成化技术要求。新一代模具软件以立体的、直观的感觉来设计模具,所采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能方便地用于产品结构的CAE分析、模具可制造性评价和数控加工、成形过程模拟及信息的管理与共享。随着模具在企业竞争、合作、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使得在模具行业应用虚拟设计、敏捷制造技术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
2.快速经济制模技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是赢得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与传统模具加工技术相比,快速经济制模技术具有制模周期短、成本较低的特点,精度和寿命又能满足生产需求,是综合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模具制造技术,具体主要有以下一些技术。
(1)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PM)。
(2)表面成形制模技术。
(3)浇铸成形制模技术。
(4)冷挤压及超塑成形制模技术。
(5)无模多点成形技术。
(6)KEVRON钢带冲裁落料制模技术。
(7)模具毛坯快速制造技术.
3.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逐步得到了认同。在成形工艺方面,主要有冲压模具功能复合化、超塑性成形、塑性精密成形技术、塑料模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及热流道技术、高压注射成形技术等。
二、课程设置是品牌专业的关键
讲实际.超越时空局限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政策、解决问题是高职教育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法宝。具体来说,高职教育在调整专业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切实保证学校的一切出发点都符合实际需要.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职业教育在本着着眼于当地经济建设.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在空间上不能过分强调只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在立足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前提下,根据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需求面向经济发达地区设置专业,以需定培,向经济发达地区搞劳务输出,乃至走出国门。向国际劳动力市场进行劳务输出。这样才能培养走向世界的人才,与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多元化、劳动力市场世界化的时代相适应。
高职教育是根据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企业和用人单位对这类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实用”,即职校学生毕业就要能“上岗”顶岗。所谓“实用”就是要能在实际中应用。专业课程内容既不能过时,又不能超现实太远;
知识和专业技能既要够用,又要有一定发展潜力。从人才合格性的角度和职业学员就业的角度出发,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的调整过程中与人文教育加以整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求实效,超越急功近利。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指引下调整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当然是个正确的思路和方向。但在办学实践中,迫于现实的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仅是单纯地被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养大批的就业者,对专业的设置、调整工作也出现了某些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对于专业设置的完善和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在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在求实效的基础上超越急功近利,力图创新,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上、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上和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上。
三、建设专业教师队伍是打造品牌专业的核心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职教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旨在通过对教师专业意识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其职业地位。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个内涵不断获得丰富和充实的过程,也是不断从专业不成熟逐步走向专业成熟的动态生成过程.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要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当前,首要的任务是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用、培养和提高。有些学科可以直接引进学科带头人,有些学科可能需要自己培养。学科带头人不仅对学科和专业建设及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对教师队伍建设也具有带动意义。民办高校要逐步做到多数学科或全部学科都有带头人,还要有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以形成学术梯队。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同样需要经过建设和调整,逐步趋于合理。专职教师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的主力军、办学的主要依靠力量,对他们应加大重视和培养力度,特别是应扩大中、青年教师中“双师型+管理型”教师所占的比例。
为此,不仅需要为他们提供理论学习的环境,更需要为他们提供现代工业、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实践学习场所,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法、课程内容和教材等方面的研究,摆脱陈旧教学模式的影响,使之更贴近高职院校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需求,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兼职教师应多从企业、公司等一线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补充专职教师在讲授应用性课程方面的不足,扩充授课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民办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苦练教学基本功,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以便能够从容地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授课要生动有趣,力争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汲取更多的知识。民办高校的教师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接受新知识、借鉴新方法,逐步完善提高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工作的挑战。
四 、冲压模具设计程序及步骤
(一)冲压模设计的准备工作 根据课程设计目的,设计课题由指导教师用“设计任务书”的形式下达,课题难度以轻度复杂《冲孔落料复合模》为宜。设计工作量根据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情况,由指导教师酌定。
1.研究设计任务
学生应充分研究设计任务书,了解产品用途,并进行冲压件的工艺性及尺寸公差等级分析,对于一些冲压件结构不合理或工艺性不好的,必须征询指导教师的意见后进行改进。在初步明确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冲压总体方案的论证。
第一步,酝酿冲压工序安排的初步方案,并画出各步的冲压工序草图;
第二步,通过工序安排计算及《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等技术资料,验证各步的冲压成型方案是否可行,勾画该道工序的模具结构草图。
第三步,勾画模具的结构草图,进一步推敲上述冲压工序安排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第四步,冲压工序安排方案经指导教师过目后,即可正式绘制各步的冲压工序图,并着手按照“设计任务书”上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2.资料及工具准备 课程设计开始前必须预先准备好《冷冲模国家标准》《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等技术资料,及图板、图纸、绘图仪器等工具。也可将课程设计全部或部分工作安排在计算机上用Auto CAD等软件来完成,相应地需事前调试设备及软件、准备好打印用纸及墨盒等材料。
3.设计步骤 冲压模课程设计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拟定冲压工序安排方案、画出冲压工序图、画出待设计模具的排样图(阶段考核比例为15%)。
(2)计算冲裁力、确定模具压力中心、计算凹模周界、确定待设计模具的有关结构要素、选用模具典型组合等,初选压力机吨位(25%)。
(3)确定压力机吨位(5%)。
(4)设计及绘制模具装配图(25%)。
(5)设计及绘制模具零件图(25%)。
(6)按规定格式编制设计说明书(5%)。
(7)课程设计面批后或答辩(建议对总成绩在10%的范围内适度调整)。
4.明确考核要求
根据以上6个阶段应该形成的阶段设计成果实施各阶段的质量及考核,从而形成各阶段的考核成绩。其中课程设计面批或答辩不仅有助于当面指出学生的各类设计错例,也是课程设计考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考核成绩在6个阶段考核成绩的基础上,由指导教师结合考勤记录及面批或答辩记录对总成绩在10%左右的范围内适度调整。
五、总结
进入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导的各种形式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发展到与普通高等教育等量齐观的地步,也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关注的教育目的的问题。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随着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市场的重新整合,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加入WTO以后,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基地。而在现代制造业中,无论哪一行业的工程装备,都越来越多地采用由模具工业提供的产品。为了适应用户对模具制造的高精度、交货期短、低成本的迫切要求,模具工业正广泛应用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来加速模具工业的技术进步,满足各行各业对模具这一基础工艺装备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颜莉芝,朱双华.《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思路》
[2]《 模具工业发展趋势综述》.有为模具设计学校
[3]魏正平.《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冲压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路基;
冲击碾压;
施工技术;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路的建设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公路路基建设施工中冲击碾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科学的冲击碾压技术将提高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1.冲击碾压技术的概述
1.1冲击式碾压机的概念
在公路施工中冲击碾压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冲击压路机是一种利用形状规则的冲击轮对路基进行加速循环滚动以实现路面均匀、厚实效果的压实设备。
冲击式碾压机是实现公路路基冲击碾压技术的主要工具,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压路机。牵引设备和冲击轮是其实现冲击碾压功能的主要功能结构。其中,冲击轮通过若干个拖轮的滚动实现路面与路基的压实,具有着良好的施加压力的效果。但是它不能为自身提供冲击力,提供冲击力的是冲击式碾压机的另一组成部件――牵引设备。冲击式碾压机的牵引设备大多指的是牵引车,它是一种规模巨大的重型机械,又是也可以用其他形式的车辆代替。冲击式碾压机就是依靠这两种组成部件的相互配合,实现材料的粉碎和压实工作,为施工人员带来便利。
1.2、影响冲击碾压技术效果的主要因素
对于冲击碾压技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可以从理论和时间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1)在理论层面,冲击碾压技术的作用原理,就是依赖冲击,对土地进行碾压,因而,冲击的大小直接影响了碾压效果的好坏。计算冲击时,主要利用计算静能量的公式,即,将碾压机的质量,万有引力系数和车轮内外半径差值相乘,得到能量的大小,能量越大,碾压效果就越好。
(2)在实践的角度看,冲击碾压技术的作用效果主要与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压实区域的厚度、和压实的深度呈正相关。因此,将冲击式碾压机调整到最佳速度,选择最合适的压实厚度可以大大的提高碾压技术的效果。
2.冲击碾压技术的工作原理
为了更好的分析冲击碾压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首先应该探究其工作原理。冲击碾压技术的主要施工设备为牵引设备(高振幅,低频率的压力设备)和冲击轮 ,冲击轮在牵引设备的驱动下,将滚动阻力的巨大势能转化为的动能,作用在地面的土壤上,并产生强大的冲击能量,通过辅助滚动,揉捏和综合效应,使路基材料向着更紧密的状态移动,增加其密度。
冲击压实机的冲击压实工作,能有效减少施工后的沉降,大大减少道路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整体强度和均匀度, 避免了路基出现凹陷或内部外露的,对提高施工质量也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冲击碾压技术在确保道路的质量和延长道路寿命时,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冲击碾压在施工中的技术优势
冲击碾压技术由于其自身高振幅低频率的特质,它的工作速度,施工周期、影响深度、填石厚度和工程效益与其他施工器械比都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弊端,公路路基在施工后由于沉降效应的原因出现了路面严重凹凸不平的现象,影响了公路的美观性和交通运输能力。而冲击碾压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路面的沉降率有了质的改善。从而进一步避免了由于里面凹凸不平而引起的裂缝,磨损和交通不便等一系列的问题。
(2)除了减少路面沉降率外,冲击压路机还有一个显著优势,就是提高了路面的强度,也提高了路面的均匀性。路面因此具有较高的抗击外来侵害的能力,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舒适度。
(3)由于施工后,路基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固结过程,这个过程的耗时越短,对施工的开展越有利。冲击碾压技术大大的缩短了路基的固结周期,为工程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方便。
(4)当施工对象不是开发新工程,而是要对旧路进行改建时,采用冲击碾压技术会带来极大的方便。因为传统的旧路改造施工,为了满足新的施工标准,不得不将已经建好的路基重新挖开,对于特定的路面,还需要进行破碎和清除,最终重新回填并压实,以达到新的压实度,从而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当采用冲击碾压技术时,可以省去重新挖开,粉碎,清除,回填,压实的过程,直接冲击碾压,这样不但提高了施工的速度,也保护了环境和材料,为施工人员减轻工作负荷。
4.冲击碾压技术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的注意事项与发展建议
4.1冲击碾压技术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的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的使用冲击式碾压机,发挥其在公路施工中的良好效果,必须重点注意其使用的注意事项,可以将冲击碾压技术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的注意事项分为总体注意事项和细节注意事项。
(1)从总体的角度来看,首先需要现场勘测,了解路面路基的特点和作业的最终要求,进而选择合适的碾压机型号。
现阶段国内冲击压路机具有较多的型弓和类别,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应用小当,就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小能达到预期施工效果,由此可见,冲击压路机机型选择是否合理对公路路基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使碾压机更好的工作,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器械与其配合使用。在使用冲压技术时,要选择正确的作业次数和施工宽度。
(2)从细节的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合理控制碾压区域的含水量范围,保持应有的安全距离,控制好机械的运行速度。
4.2对于冲击碾压技术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应用的发展性建议
为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冲击碾压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优势,应该不断改进和优化该技术,对于冲击碾压技术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应用的发展性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鉴于冲击碾压技术的施工原理,是通过将牵引设备的巨大冲击力由冲击轮带至公路地面,从而是路基材料减少缝隙,细化形态,紧密结合。故而应充分利用其减少二次沉降的优势,确保公路施工质量。
(2)在使用该技术前,应通过测定含水量从而计算出合适的沉降量,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和工程试验,减少路面变形。
(3)在冲压前要确定路基土质是否适合冲击,如果不适合可以通过土质改良,再进行冲击碾压。
(4)工程人员应根据路基自身情况和施工要求,准确的计算出碾压的次数和每一次碾压需要达到了程度,严格按照计划书执行,切勿擅自省略工序。
(5)由于施工碾压机属于大型重型机械,其操作存在着严格和规范,因此施工人员在作业时要严格依照施工标准进行。因此在开工前期,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将最新的压实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具体包括压实位置的深度、材料下沉量、压实程度、填石的厚度、沉降程度的大小、冲击次数等。对于特殊路基(例如软土路基、碎石路基)的相关数据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4.结论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和车辆工程事业的发展,更多的大型综合性车辆被广泛应用,这对路面的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冲击碾压技术凭借自身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承包施工的工程团队带来了方便,为我国公路路基建设奉献了力量。本文认为,冲击碾压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存在着许多技术优势,并对冲击碾压技术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提出了若干发展性建议。
参考文献:
冲压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字:冷冲压工艺;模具制造;压型质量
中图分类号:TG386 文献标识码:A
1、冷冲压工艺的概述
1.1冷冲压工艺的概念
所谓冷冲压工艺,是指压力机上所安装的模具通过施加压力,使室温下的板料发生变形,之后产生分离的加工方法,是一种塑性加工法。同时,由于此类方法加工的对象多为板料零件,又被称为板料
冲压。
1.2冷冲压工艺的特点
第一,质量稳定且具备较高的尺寸精度。冲压加工的成型主要依靠模具实现,而由于模具制作具有高精度、较长使用寿命的特点,使得冲压工艺的质量存在稳定性,且具有良好的制作互换性。另外,也可以对一些工艺难度比较大、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实施冲压。
第二,生产效率高。利用冷冲压技术,每分钟可以完成大型冲压件数百件,如汽车覆盖等;而小型制件,每分钟则可冲压上千件。
第三,材料的利用效率高。一般地,用于冲压加工的材料利用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能够有效保证废料减少的实现,甚至出现无废料生产情况,还可以将部分边角余料用于其他地方。
1.3冷冲压工艺的应用
说到冷冲压工艺的应用范围,称得上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金属板料的加工,还可以加工非金属材料。在汽车、家用电器或者日常用品领域,地位都比较突出和重要。而近年来汽车与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给予冷冲压技术以高度的重视。而由于冷冲压模具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极为广泛的用途以及比较成熟的技术,在汽车、家电等行业模具中占有的比例
最大。
2、冲压模具制造和压型质量
作为一种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的产品,模具早已成为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水平高低进行衡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在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研发以及应用推广方面,冷冲压工艺与模具制造早已成为热点问题。
2.1冲压模具制造的现状
在我国的模具分类中,冲压模和塑料成型模占据主要部分。而我国目前的冲压模具制造工艺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尤其是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这一类型模具以汽车覆盖件为主要代表,比如夏利、奇瑞等,均是由国内完成覆盖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2.2模具制造与压型质量存在的问题
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工业设备的更新日益加快,同时提高了对压铸模具的标准和要求。然而,相对较低的专业化程度使得我国模具企业的大部分工作的完成需要依靠模具制造厂,再加上企业内部存在的管理体制的束缚,更是延长了产品的制造周期,使得产品在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换句话说,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较低的设备自动化程度,严重降低了生产环节的效率,延长了制造周期,导致产品无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模具企业在管理方面也受到一定的约束,降低了模具的总体水平,使得市场竞争处于较低的水平,只能依靠进口的途径完成部分复杂、精密、高效的模具产品。
3、提高压型质量的措施
3.1提高模具精密化程度
我国目前的模具制造企业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竞争力水平不高,使得我国部分精密、高效的大型模具仍需要从国外进口实现。因此,想要提高压型质量,需要提高模具的精密化程度,同时向大型化
发展。
3.2扩大模具标准件的应用
使用标准化模具,不仅可以减少制造时间,还可以增强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需要扩大模具标准化的应用,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具体地,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并在生产时严格遵照标准;与此同时,应该提高标准件的规格,增加标准件的品种,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规模效应,实现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宽。
3.3提高模具材料的质量
一般地,材料的价格在整副模具价格中占比百分之三十五,而模具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模具产品的档次,与模具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因此,应该提高模具材料的质量,选择优质的模具钢材,重视先进处理技术的采用,以实现模具档次的提升和使用寿命的延长。
3.4提高模具自动化和智能化
众所周知,模具的外观和使用寿命直接受到表面研磨抛光技术的影响。然而,我国的模具研磨抛光技术主要为手工工艺,劳动强度比较大且具有质量不稳定的特点,对模具制造工艺的提高起到阻碍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最大程度地实现模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5提高高速铣削的应用
依据目前的技术水平,众多工业国家所使用的高速铣主轴每分钟可达到五万到十二万的转速,而快速进给速度则每分钟达到四十到五十米,换刀时间则大约为一到二秒,而由于模具的制造过程具有较小的温度变化,不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工作效率和产品性能的极大提高。然而,与世界上众多工业国家相比,我国模具制造过程中所采用的铣削工艺比较落后,因此需要增强高速铣削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程度。
4、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面临着重新整合的境况,我国也将会在这一情况下成长为制造业大国。不可不提的是,在现代制造业中,冷冲压工艺和模具制造工艺是任何工业工程设备都需要重视的部分,两项工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压型质量。然而,我国的冷冲压工艺和模具制造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标准件模具和高速铣削的应用,提高模具材料的质量,并进一步提高模具的精密度,提高模具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压型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旭,周杰.超高强度钢防撞梁热成形改冷冲压工艺设计及优化[J].重庆大学学报,2011,34(1):77-78.
推荐访问:冲压 自我 五篇 冲压自我总结【五篇】 冲压自我总结(精选5篇) 冲压个人工作总结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