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化学课程总结【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4-02-05 13:38:01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生在九年级首次接触化学课程,也是他们思想的转变时期。这时需要培养他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化学这门课程联系现实中的物质的组成变化,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这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课程总结【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化学课程总结【五篇】

初中化学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科学方法;
化学教育

初中生在九年级首次接触化学课程,也是他们思想的转变时期。这时需要培养他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化学这门课程联系现实中的物质的组成变化,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这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科学方法。对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法的依据

学生将来都要走向社会首先要顺应社会的需要。随着科学信息的发展,不能只掌握书本知识,而是要在大量信息中高效的处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社会信息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其次掌握学生的心里,初中生在此阶段是一个转型期,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但是在组织性、灵活性和逻辑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初中化学的中的实验课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实验课时让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和总结等,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再次,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观察和资料收集是初中化学的三个重要学习途径,实验中充满了很多的未知,学生能够进行推理、比较和归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的原则

根据新教学大纲的提出,教师越来越重视科学教学,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以下教学原则:首先,理论联系实际,现代教育不仅要把教材内容较好还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一起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次,由浅入深,科学教学方法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认知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方法。比如说: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可以先通过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以后的过程中让他们进行推理分析。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和知识基础之后,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简单的试验设计。再次,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题,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他们的主管能动性。初中化学本来就是倾向于实验课,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讨论。

三、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的学习为以后的高中、大学的学习奠定基础,这门课程是以实验和简单原理为基础,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下面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方法的教育,每一门课程的编排都蕴含着科学的思想。初中化学的教材中也是如此,在的学习中首先是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学习,最后是归纳总结。这种思想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化学讲述的是物质的构成、性质和本质特征,化学的各个知识点都在不断的完善中,并且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严谨的科学性,每一个概念都蕴含着科学方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来传给学生。

第二,联系实际进行科学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理解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教育意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使他们了解科学方法。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创建合理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说让学生对酸碱盐的反应的试验进行自行操作,并归纳总结规律性;
还有自然界的“鬼火”是怎么形成的?这都能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应开放性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问题。

第三,在实验中进行科学教育方法,化学的进步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的课本上有很多的实验示例,课后讨论题也大多数涉及到实验的研究。比如:通过典型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通过试验进行对比、归纳和总结;
对特殊试验进行更充分的科学教育;
对于化学发展史上的实验进行验证和优化;
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实验。

第四,形成知识网。化学知识内容分散,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而且有些知识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久性不够好。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让学生容易理解的网络结构。

四、小结

本文从教学的依据、教学的原则和教学方法上总结了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心里状况、联系实际等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丽岩.初中化学老师的定量认识思维现状调查分析[J].

[2]梁青.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烟台市为例[J].

[3]阮明.初中化学中科学方法教学研究[J].

初中化学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45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最主要的就是千方百计地打好学生的化学基础,只有有了牢固的基础,才能构建化学知识的高楼大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搞好初中化学教学是打好学生的化学基础的重要一环。由于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觉枯燥无味,难以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影响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迫在眉睫。我作为一名有多年初中化学教学经验的化学老师,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现将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广大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基础

虽然说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也不可忽视外因的作用,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老师认真施教,学生努力听讲固然很重要,但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的过程中,营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意义重大。

化学课堂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同,初中阶段学生了解的化学知识还少,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既要耐心地讲授教材知识,还要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知识以辅助学生理解,因此,课堂教学的时间并不宽余,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教师实行了“满堂灌”式的教学。为了跟上老师讲课的步骤,学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结果导致一堂化学课下来,学生和老师都会感觉疲惫。

基于以上现象,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认真讲课,还要适当采取一些手段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悦,促进学生更好地听讲。学生注意力集中,更能有效地配合教师的讲解,教师讲课的激情也得以调动。

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所谓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是通过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是初中化学这门具有一定理解难度的学科,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非易事,需要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不断地探索与努力。

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想要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必须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想要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才能使学生的神经更加敏感。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听课压力,可以穿插一些关于中国男篮的情节,可以聊姚明的近况,因为不仅男同学关注姚明,女同学也很熟悉姚明,全班同学有了共同的话题,课堂气氛瞬间变得异常活跃,学生不再感觉初中化学学习枯燥无味,相反,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三、突破化学教材的局限性

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编排,并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浓缩的精华,其内容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初中化学教材以知识点的讲解为主,与实际接轨的例子却不多,因此,这就需要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突破教材的局限,将化学知识与时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化学与医药、军事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还要多向学生介绍与化学学科相关的领域的发展情况,使学生领悟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好化学的动力。

化学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突破化学教材的局限性,既提高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原动力。

四、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新时期,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追求富有新鲜感的生活。不仅在生活中如此,人们追求多姿多彩生活的欲望也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对新式课堂的要求,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要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就必须能够灵活的将多种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只有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化学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我在长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思考、总结和探索,发现了一种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有一定帮助的教学形式――“名词化”教学。所谓“名词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名词的使用,用名词展示课程目标,以名词作引线贯穿课程教学,拿名词作为学生合作和讨论的命题,以名词作总结课程内容的提纲,等等,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我就“名词化”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做简单介绍,希望能得到教育同仁的批评和帮助。

一、课程标准的“名词化”解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性纲要,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所以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对课标的解读。农村初中教师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度比较低。如何做到相对恰当的课标解读,既能做到相对清晰地解读课标,又不会造成学生的理解混乱,我认为“名词化”解读是不错的方法。我将目标初步拆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而后,把更主要精力放在找寻课程标准描述的内容上,把表述中“人物”、“地点”、“事件”等内容用名词进行概括。如人教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相关课标的表述是“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我们能清晰地看见里面三个事件的概念“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从表述的层次看,“虎门销烟”是识记层次,“《南京条约》”为理解层次,而“鸦片战争”则是运用层次。我们再将三个名词根据层次用不同颜色表示:“虎门销烟”用黑色表示“了解”,“《南京条约》”用蓝色表示“理解”,“鸦片战争”用红色表示“运用”。这样就对课标进行了相对简单的“名词化”解读。

二、学习目标的“名词化”展示和课程重难点的“名词化”表述

课标解读完成后,就存在一个目标展示问题。关于目标展示,我们大可以“名词化”。在学习目标后展示几个名词,把重难点用不同颜色标识,这样就既能让学生基本了解课堂学习的中心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鸦片战争》为例,我的学习目标展示就是“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三个名词,而在“《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两个名词上,分别标识蓝色和红色以示本课的重难点。

三、“名词化”“探宝式”阅读

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农村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我便使用了相对简单又好操作的“名词化”“探宝式”阅读。

“名词化”“探宝式”阅读,就是把课程中涉及的重点名词提出,做出学生阅读的第一目标,学生阅读的第一任务是在课本中找寻到相应的名词并勾画出位置,之后以名词为中心展开相应阅读。当然在名词设计上,有时候可以适当找一些有特点、特色甚至怪异的词,容易激发学生“探宝式”的和兴趣。比如《鸦片战争》中,我在自主阅读环节中,就设定“鸦片战争”、“林则徐”、“关天培”、“香港”、“南京条约”等名词,让学生寻找位置。还把“虎门销烟”故意写错为“虎门烧烟”,把“鸦片”改造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创造探寻名词的乐趣。学生能很开心地接受这样的引导并顺利转入自主阅读中。

四、课堂教学“名词化”流程

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后,之后就是较为简单的教学过程了。在“名词化”课堂教学中,我主抓核心词语的标识,以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点,理解知识点。还是以《鸦片战争》为例,在“《南京条约》”的内容环节,我让学生首先齐读两遍《南京条约》的内容,然后抛出“香港岛”和“2100万元”两个词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是学生很容易误解的,属于考试易错的部分,很多学生在描述《南京条约》时会把“香港岛”和“2100万元”写作“香港”和“2100万两”。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在学生的概念里,这两组词的表述是一致的,所以需就名词给予较深层次的解释。以香港的地图说明“香港”是由“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构成的;
“银元”和“银两”更不是一个概念,价值相差许多。

“名词化”的教学很容易吸引学生眼球,也便于学生找寻知识的核心,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抠字眼”也并非坏事。

五、课程讨论“名词化”议题

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对课程部分内容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设置课堂讨论的议题时,我依然采用“名词化”方法,以名词作为讨论的主题。核心词、特别的、有趣的词语甚至改编的词语,都可作为议题。设置议题的目标很简单,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成长。

再以《鸦片战争》为例,我设置议题“民族英雄”和“虎门烧烟”。在“民族英雄”的讨论中,让学生首先总结本课出现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关天培,之后回忆七年级曾经出现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等,总结“民族英雄”的概念,理解什么人是“民族英雄”,并反问岳飞和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这样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一个历史共性概念的理解;
接着是“虎门烧烟”的议题,这个名词是我有意写错让学生纠错的,学生很容易找到我把“虎门销烟”写做“虎门烧烟”了,也知道“销”改作了“烧”,于是引导学生讨论“销”和“烧”的区别,“虎门销烟”为何不是“虎门烧烟”。这个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六、课程总结“名词化”反馈

课程知识总结是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练外),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但是这样一个总结过程操作难度较高,常用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用练结知识的点的覆盖面不够;
语言总结,时间过长。此时我们不妨再用“名词化”总结。

“名词化”总结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板书总结,在课程开始进行“名词化”目标展示时就留白,留下足够书写空间,在课程结束时补全。这样很容易达到总结的效果。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上台补全板书,也可以采用问答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全板书。2.语言总结,学生根据板书中核心名词的展示,进行语言上的总结,甚至可以做一个“名词串联”的小游戏,让学生根据名词用语言将知识点用故事的形式复述和串联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20*至20*年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省市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为依据,通过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的评选,立标建模,典型示范,引领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学校课程开发、建设、管理和实施的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地区间、学校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及课程建设和实施能力,全面提高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新课程整体实施的实际水平为着眼点,既重视必要的文本资料和指标评分,更重视对办学实情的调查研究和对办学行为的质性评价。

(二)突出重点,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课改实际,评估指标突出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学生评价与教师培训”三个维度中的重点要素,以增强评估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严格标准,公正合理的原则。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施评价。其中未按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20*年新入学班级班额超出规定人数(小学45人,初中50人)、学校编班时未均衡编班(在年级中分快慢班、重点班、特色班,或未经市教育局批准设立所谓“实验班”)、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超过招生总人数15%的学校及未遵守全市统一要求的学生作息时间安排有违规违纪办学行为的均不能被评选为*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三、评价标准及办法

评价标准共分18项指标,总分为200分(具体评价标准见附表)。评价采用听课、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

四、工作程序

(一)初评。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评选标准和要求组织初评。初评结束后,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四区根据初评结果,按辖区内小学(完小)总数的*%、初中总数的20%、其他县(市)区按照小学(完小)总数的5%、初中总数的*%(名额分配见附表2)于12月15日前向市教育局推荐“*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候选单位。

(二)复评。市教育局组织评估小组,12月中旬至20*年1月对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城区)五区推荐的初中学校进行复评验收;
20*年2月至4月对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城区)五区推荐的小学和其他县(市)区推荐的初中、小学进行抽查验收。

(三)表彰奖励。市教育局将复评验收通过的学校在教育网站公示后,授予“*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称号,同时对获得“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称号的初中学校在中考指标生分配上适当增加分配比例。年度市级评先评优工作将优先考虑课改先进学校。

(四)管理。评选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市教育局将对获得先进称号的单位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向社会公示学校名单接受监督外,还将进行不定期抽检复查,对存在弄虚作假或违反课程改革要求行为的单位,一经查实即撤销其先进称号,充分发挥课改评估的正确导向作用。

初中化学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微课程教学;
设计分析

一、前言

所谓的微课程教学,实质上是指将教学要求、教学课程标准作为教学依据,通过视频、演示动画等载体来深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视频由教学素材PPT、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馈以及课程练习、测试等内容构成,是开展微课程的关键内容,具有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微课程教学的设计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微课程整体上包括了知识点背景以及初中化学每一章节所要处理的问题。所以,有效的微课程应当在满足学生认知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在认真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及考虑学生自身具有的特点的同时,构建符合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和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化学知识网络。不管微课程应当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其深度、广度以及容量均要满足学生认知要求与认知规律。比如,在微课程中可设计“证明黑色粉末中含有氧化铜的实验比较”“溶液的酸碱性”等标题,使教学目标直观地、准确地在设计的标题中体现出来。当进入溶液酸碱性环节的教学时,可认识到实际生活中诸多物质具有酸碱性的特性,该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并初步掌握通过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酸碱性。

2.设计教学内容

微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说明典型性问题,并且以适宜的表现形式合理呈现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具体表现如下:(1)知识点总结型。初中化学教材具有一定知识点分散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存在一定的概念混乱、知识点储存不全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系统、全面理解总结化学知识点的能力,微课程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增设知识点总结的学习模块。系统、科学的知识点总结模块能够确保学生高效地掌握分散杂乱的化学知识点,在解题时能够准确判断题型和快速、正确地解题。比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适当总结归纳“化学式定义”“水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点的内容。(2)实验操作型。该类型的微课程内容设计来源于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以及重要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促使实验操作要领、过程以及现象转化为视觉化影像资源,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前学习、复习巩固与深入分析。以影像资料等形式表现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基本技能,还能够确保学生动手实验的准确性、安全性,通过演示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例如,将部分典型化学实验加入到该板块的内容中,具体表现为: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特定的黑色粉末是由炭粉以及氧化铜混合形成的,并对比两种实验方案的优劣程度。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甲:黑色粉末足量盐酸,充分振荡观察现象乙:黑色粉末在试管中加热,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1)甲方案中证明有氧化铜的实验依据是;
2)乙方案中证明有炭粉的实验依据是;
3)对比上述两种实验方案的优劣程度,并给出判断依据。解析:1)由于CuO+2HCl=CuCl2+H2O,铜的盐溶液一般显蓝色,因此,该方案的实验依据是:溶液变蓝绿色。2)由于C+2CuO=2Cu+CO2,反应生成的CO2能够使得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方案的实验依据是:石灰水变浑浊。3)甲操作只要将样品加入试管中,加入盐酸即可验证;
乙操作需要铁架台、酒精灯、澄清石灰水等操作比较复杂,故答案为:甲方案更好,操作简单易行,不需加热。通过演示实验的现象观察,学生能够很好地判断实验的优劣,既有利于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方法的创新,又有助于学生培养发散性创新思维。(3)课程练习型。在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时,根据实际实验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难题、易错题制成课程练习型的课程内容,其中包含推断题、图像题以及计算题等。课程练习型内容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典型题加深印象和加深理解,确保学生在遇到同类型题时能够快速、正确解题。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其对化学课程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学会在碎片化时间里利用微课程等学习手段来实现预先学习新的化学知识、课后巩固复习等目的,从而加深对较为抽象、分散的化学知识的总结、归纳以及理解,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推荐访问:课程 初中化学 五篇 初中化学课程总结【五篇】 初中化学课程总结(精选5篇) 初中化学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