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TheSecondExperimentalGaoxinSchoolofJilinProvince,Changchun,Jilin130000)AbstractAsthenumberofarich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教学论文【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古诗词教育 美育渗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68
On the Aesthetic Penetr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YANG Junye[1], LIANG Xu[1], YANG Jiao[1], BU Lingda[2]
([1]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
[2]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Gaoxin School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Jilin 130000)
Abstract As the number of a rich Chinese ancient poetry, poetry of many historic.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anguage courses and teaching, teachers use a reasonable method of education in this article, so that students enter the realm of ancient poetry beauty, the beauty of the ancient poetry among reflected.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methods and positive educational enthusiasm, reasonable teaching programs to help students enter the ocean beautiful piece of ancient poetry.
Key words secondary school Chinese; ancient poetry education; aesthetic penetration
1 中国古诗词教学的历史发展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文学教育,前几年,国学之风更是风靡一时,其中古诗词教育则当仁不让,成为文学教育的领头羊。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其对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孔子以“六艺”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知识。汉代《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对诗词创作进行了归纳总结,首先要有现实的感觉,从而产生深刻的内在方式,通过他的作品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至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无论从形式上还是题材上都有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如宋代的朱熹,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弟子为其总结出著名学习方法。其倡导读书必须要反反复复的阅读,在阅读遍数上不可浑水摸鱼,要做到不仅能够背熟,在书中的位置也要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诗词被列入中小学的教育范畴,将我国历史的精华传承下来,对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语文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兴盛起来,对于诗词教学更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2 中学生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入作用
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另一方面将认知教育和品德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就是情感教育。所以,认知,品德,审美教育,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但又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品德教育是指向,认知教育是前提,审美教育则是动力。古代诗歌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产物,自古以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人们从语言,情感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启迪。
2.1 美育在教育中的功能与地位
美育能帮助学生进行智力开发,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基础的层面上。正如《三字经》向我们展示的,几岁孩童都朗朗上口的“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人生下来就是善良的代表,但是后天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人要生存,但是人类如果仅仅局限于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其次,人要发展,现如今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各领域暴露了人类的许多问题,美育对人类的发展就起到了极其重大的引导作用。最后,美育对人格的塑造、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起到了独特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2.2 美育的作用
学生在参加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活动时,要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发展,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抵御能力,抗压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能力。它的自然美,人性美或社会美,能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道德观念,逐渐摆脱平庸,超越自我,实现伟大的我。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古诗,曾有一位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开头两句,“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陆游僵卧在床上,他不是为自己悲哀,还想着祖国的边防军,这是多么的伟大。”老师还联系了当下的一些实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等,使学生的心灵有了强烈的触动,更使那些内心狭隘的同学打开心扉,融入社会。这样的道德教育是古诗词中美好的存在,可以通过这些先人的亲身经验,可以使学生有所感悟。
2.3 古诗词教育中具备多样的审美因素
审美对象有“三美”,这些美的因素在古诗词教育中都被反映和表现了出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词都给人或是无限领略的美感,或是浮现一见倾心的自然,或是反映意蕴深刻的哲思。杜甫《春望》显示了诗人担忧国家,感时伤事,突出了诗人的心灵世界以及宽广的胸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正是诗歌所表现的沉郁悲壮、感动千古的内在原因。看江山依旧在,但却满城荒凉,不禁悲从中来,进而表示哀悼,表达了诗人痴迷的感情。陶渊明《饮酒(其五)》则展现了幽居光影的趣味,日常闲暇时间,微微饮酒,在霞光的照映之下,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展现了作家怡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的喜爱,相反也体现了对昏沉黑暗的宦海官场的讨厌,表达诗人宁静的心境和悠闲的情调,与这首诗浑然一体,使这首诗歌作品赢得了普遍的赞誉。中国的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是里面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因此是中学生美育教育的有力教材。
3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美育渗入的必要性
学生在中学时期处于生理、心理都稳步成长的阶段,他们用好奇的目光去看世界,用心去面对人生,不断的学习各种各样能力。正如上文所说,这使得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准确,他们甚至缺少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看法。所以,学生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就也可以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1 诗词教学能够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代诗歌教学在语文教育中体现出极其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都具有优良的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非常合适。多多鉴赏中华诗词作品,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我们国家深邃的内涵,汲取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伟岸与深刻,陶冶性情,造就审美情感,丰富深刻的爱国情愫。通过对具有深刻内涵的古代诗歌的学习,感受那些动人的字符以及充满诗意的风景画,让学生对语言的美,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艺术的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2 诗词教学能够完善中学生的人格健全
在学生们还是牙牙学语的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到古诗词了,相信李白的《静夜思》几乎是陪伴了无数人的童年,人们那时第一次品尝到了诗歌的独特,然而,并没有深刻的概念,进入中学后,才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此时,他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李白能写出那么豪放浪漫的诗,而杜甫写出的却是现实感那么强烈的诗词?为什么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而李清照却是婉约词派的翘楚?学生能够体会到五柳先生的淡然;体会到李太白的狂放不羁;感悟到少陵野老的爱国激情;认识到摩诘的和平恬澹;明白孟浩然怀乡思归等各种类型的古诗等等。使学生对诗词有着更加深入的体会。如晏殊《浣溪沙》,这首诗,它被广泛传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爱的感悟,涉及时间的永恒和生命的有限这些深邃思想,是极其微妙的。例如有位教师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语文的李清照《如梦令》时,教师突出讲解诗歌表达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在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李清照的《武陵春》,位于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课内古诗词部分,突出讲解了李清照借春景,凸显了心里的不快和哀愁,非一般闺怨词可以比拟,老师将两首词作一起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李清照由青年到晚年的心理变化,更加能体会那些年作者所经历的那些不同凡响的生活历程。但是由于目前在古诗词教学方面人们没有充分予以重视,教师诗词素养不高、授课模式死板、只针对中考等问题过于严重,以至于学生不是出自于自愿去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其最大的努力,更换一种方法去启迪学生,让他们乐于学习,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4 古诗词教学中对中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感受诗的境界之美,使学生“爱上”古代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达到学生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从导入着手,使学生向往诗歌。在讲授古诗词之前,讲解一下与这节课有关系的一些故事,例如在作者身上发生的一些较为传奇的经历,或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什么事不与现代社会相同的,差距较大。比如有教师在讲陶渊明《饮酒(其五)》时,先从其“五柳先生”的生活经历开始讲起,即《五柳先生传》是其代表作之一,突出了陶渊明不与世俗,从不贪慕名利的高雅情操,还有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而《饮酒(其五)》这首词就是在其归隐山林之后所做。在正式讲课前进行这样引人入胜的导入故事,相信同学会更加感兴趣,更能深刻体会陶渊明先生的为人以及归隐山林的决心。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同学自然会对古诗词有更高的期待,也更加能进入古诗词的境界,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5 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注意事项
突出介绍作者生平,较少介绍诗歌创作背景。通常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介绍了作者的字,并没有介绍当时的背景,这样在诗歌教学中,学生理解困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背诵,效果又不好。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完成的创作,在同一社会背景下,体现了不同诗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想法。如讲授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就一定要介绍当时朝廷的状况,因为这样才能延伸出孟浩然是因为在官场没有发展前景,心里难过,以至于落落寡欢,才写出这首诗,这些都是不能省略的。
突出对诗词中字与词的理解,较少介绍诗歌赏析。自古就有炼字炼句的美谈,这方面的史实就能显示出其非常艰难。但是在某些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当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将古诗词每个字每句话翻译出来,甚至翻译成白话文,这种做法将诗歌本身所蕴含的美感破坏殆尽,到了最后一首感情、意境、语言等各方面均极为优秀的诗词,仅让学生收获少数的几个孤立的单词和短语。这样做,不但没有体会到作者的美的展示,而且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错误的示范。
参考文献
[1]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7.
[2] 王小辉,周娜.语文教育怎样改革[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138-139.
[3] 杜卫著.美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古诗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多篇古典诗词。这些古诗词多数是中国古代杰出诗人的代表作,在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后,依然熠熠生辉。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充分感受中国古典文化,欣赏古人的悠然自得,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从意象入手挖掘诗歌意境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词,最讲究的无疑是意境。所谓意境是将诗人的个人感受蕴含在诗歌意象之中,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内涵,历来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带领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通过对诗中描写的意象具体的分析,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感悟诗歌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此诗是杜甫在历经漂泊,身患重疾的情况下,登上岳阳楼所作,诗中抒发了作者遥望故乡,触景伤怀之情。全诗通过“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这几个意象的描写,隐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己孤单漂泊的凄凉。而在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莺”、“燕”、“暖树”、“春泥”都体现了早春来临的景象,而“乱花”、“浅草”则描绘出来早春的大自然中花草的特点,全诗通过早春时独特的意象展示了西湖初春的景象,寄托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情绪。
二、吟诵感受,品读诗词韵律美
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古诗词鉴赏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更是十分依赖。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自身古诗词鉴赏能力不足,讲解的内容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识,没有达成对古诗词的完整解读。例如,部分教师在讲解古诗时只是简单的概括一下作者、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然后照着教参上诗歌的翻译进行讲解。既没有做到对诗歌的深入讲解,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因此,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安排充足的课程时间。此外,教师要多多进行诗歌方面的研究、学习,如参加古诗论坛和诗词讲座等,不断累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师优化教学方式
(一)多次诵读,体会情感
朗读是小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加深对诗词印象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标的要求中也提到要让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积累美词美句,从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朗读学习,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穿插朗读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一首新诗的开头,可以先让全体学生齐声朗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新诗的学习氛围中,又能在开头将学生发音不准、字词读错、平仄音不分等问题找出来纠正。而后,教师在课上进行一次示范朗读,教师要把握诗词情感,旨在将诗歌的美感传达给学生,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节奏之美、韵律之妙。最后,在教师讲解完新词后,可以抽取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指导学生在掌握生词和情感上的综合理解,掌握正确的朗读能力。但无论哪一种朗读方法,都要让学生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朗读的各种技巧。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对意境的讲解
帮助小学生理解诗词意境可以说是诗词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步,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美感,不仅是学生理解诗词的必要步骤,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诗词兴趣的重要做法。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古诗的精炼性使得短短的一首诗、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里面都包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例如在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诗时,由于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很难自主领悟诗中情感与意境,这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艺术,将短短的二十字通过想象扩展开来:“春天到了,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出去春游,她们走啊走,足足走了两三公里,可是还是看不到风景,小女孩又累又失望,母亲也非常着急。这时,母亲看到附近正好有一个住着四五户人家的村庄,村民在村子里搭建了六七座矮矮的圆亭,亭子错落地分布在村庄的各个角落。于是母亲就带着女儿去亭子里休息、整顿,准备再次上路。女儿在亭子里百无聊赖的坐着,突然,她的目光被伸入亭内的一簇锦花给吸引了,红的、黄的、粉的,小女孩高兴极了,伸出手指去数花,八朵、九朵,正好十朵。十朵花争香夺艳,将春天的美丽展现在小女孩面前。”这样,通过对诗词的扩展,用故事的形式将诗词的情感和意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领悟其中的意境美感。
(三)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古诗词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更加不是无用的,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更是能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收获语文其他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教学扩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诗词意识。这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诗词知识,提高运用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收获出乎意料的学习成果。比如在学习《小池》这一古诗时,最为突出的是它的拟人手法,一个“才露尖尖角”的“露”字和一个“蜻蜓立上头”的“立”字,形成了前后照??,将蜻蜓与荷叶互相依偎的初夏美景展露无遗。那么,学生在学完这首古诗之后,理解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这种手法不仅仅在古诗中会出现,在现代文阅读的文章中,拟人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赏析手法;
而在写作里,恰当的运用拟人手法也会为文章增添一抹亮色。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在古诗里学到的拟人手法运用到这些部分,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古诗词是前人遗留下来的珍贵瑰宝,从社会层面来看,古诗词的传承已渐渐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近来热播的古诗词大赛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古诗的浪潮。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学校举办的诗词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利用图书馆诗词图书及词学家研究资料,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古诗词等。同时,学校应给予教师相关方面的教学保障。例如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应以古诗词教学小组为核心,聘请教学专家来学校交流合作,建立研究奖励机制,鼓励教师钻研古诗词教学;
在课题教学方面,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古诗词课题设计组织,主要工作包括进行课题实践、反思归纳等;
最后,在资源方面,学校要让教育资费向古诗词教学倾斜,提供教师必要的教学设备、信息资料等。
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培养;
兴趣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
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常吟古诗,可以陶;
台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编了数十首古诗,由此可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任何一首古诗,都有及其丰富的“背景”资源: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
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
古诗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
诗人的相关诗作;
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古诗的“背景”,体验古诗的内容、情感、思想。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通过自己的所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诗人为什么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去搜集、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柳宗元是巧妙地表达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
1 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教师是关键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力戒刻板。在进行每课古诗教学时,都应批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如《赠汪伦》是挚友篇;
《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
《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2 解意,读懂诗文内涵
解意,主要是解释字意,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句的大意。古诗语言含蓄凝炼,思想隽永,情感细腻,只有正确理解,才能领略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美、内涵美。首先,是理解字义。除了要准确理解基本的字词含义外,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殊的语法现象,让学生懂得古今汉语的一些变化,避免望文生义。①注意一词多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
②注意单音节词,有些单音节词现在已经发展成双音节词,如“飞入黄花无处寻”的“寻”,理解字义的时候需要注意;
③注意双音节词,有些双音节词现在仍然使用但意思有了变化,如“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妻子”,现在就是指一个人――妻,但在古语中妻是妻,子是子;
④注意通假字,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中的“元”,“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五是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春夜喜雨》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春雨比拟得惟妙惟肖,煞是喜人。然后,是理解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译法,一种是意译法。到底使用何种方法,也要灵活运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翻译,比较一下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合适,就选用哪种方法来理解全诗,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领悟。
3 悟境,领略诗意境界
古诗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所创造出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古诗讲究的是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创造意境。小学教材中收录的古诗凝练优美,往往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不多,情感体验相对较少,古诗中的语境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可从补充材料、反复诵读、情景再现、联想对比、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多个方面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文,领会意境,通过多读、多想、多听、多看,还原描绘的形象,从而由表及里,品味特有的意境,领会蕴含道理,促进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升华。
4 拓展阅读,培养诗趣,课外延伸,积淀文化底蕴
我们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相关链接。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那么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我们要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来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种有效途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思想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古诗词鉴赏习惯,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解析
古诗词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形式,通过特殊的格式和韵律进行记载,抒发着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人们的心境。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由孟子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点评的过程当中。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都是经典名家之作,也可以说是大家们的代表作,是其思想和创作特色的集中体现。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要为高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真正展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运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学习和鉴赏方法,能让学生获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获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的应用意义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的古诗词掌握水平,对于高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和古诗词的理解具有积极影响。
1.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的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均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和古诗词鉴赏的乐趣,在“学”中“思”,在思考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鉴赏水平。
2.加深学生的古诗词掌握水平
在中国古诗词的长河之中,有众多的名篇佳作,有的在于赞美自然风光、有的在于直抒胸臆。采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在全面体会和感受古诗词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这种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质量以及古诗词鉴赏的水平,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应用方法探讨
素质教育理念下,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循序渐进,文本分析;
轻描淡写,表达情感等方式开展。
1.开门见山先入为主,知人论世感受创作情感
开门见山的方式即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与古诗词相关的内容和背景,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作者创作的时间、背景,从而为学生古诗词鉴赏技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识”作者苏轼。苏轼性格豪迈直爽,才华横溢,但遭人陷害,被贬黄州。幸而他为人心胸豁达,所以没有消沉下去,在畅游长江时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学生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后,便能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于古诗词鉴赏过程当中,使古诗词鉴赏更加富含个性化特点。
2.循序渐进文本分析,以意逆志获得诗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