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4-02-09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事,更是每个教师个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为了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新的发展,特为自己设计、规划一下,具体内容如下:一、基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五篇】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范文第1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事,更是每个教师个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为了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新的发展,特为自己设计、规划一下,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从教伊始的跌跌撞撞,如履薄冰让我对教育事业一直充满敬畏和神往,不敢懈怠。在学校领导和诸多前辈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的工作取得了些许进步和成绩。但与此同时,我深深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好好学习。

二、发展规划

首先,树立正确的师德修养观念。因为为教师的道德品格、人格对学生的成长甚至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我一直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个教师必须树立的师德观。为此,我打算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用爱心对待学生,同时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争取做到用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其次,作为英语老师,在学识上“广开门路“、“广种博收“,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将严格执行三年读书计划,积极听各种讲座,参加各种培训,坚持不断学习,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力求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努力适应今天新时代对老师的更高的要求。

再次,我积极了解教育改革的趋势,关心教育新动向,努力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贯彻实施教育教学新理念。我打算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

最后,我将认真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坚持经常写教后感不断总结教学的得与失,积极听课以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的教学方法,认真对待每一节公开课并主动积极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我毕业于省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于2004年7月踏上教育教学岗位,至今还已经有七年的教学经验,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中文科班地理教学。

二、自我分析

(一)个人优势

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
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
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
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
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二)个人存在问题

教学经验不足,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略显稚嫩,教育科研能力薄弱,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
教育科研方面,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

三、预期发展目标

成为一名研究型和发展型的教师;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近年,争取完成一个课题研究,论文争取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公开发表,力争成为一名骨干教师,力求评上教坛新秀。具体目标如下:

(一)、提升个人修养,做一名有品位的教师。

(二)、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

(三)、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四)、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

四、具体措施

1、首先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按要求完成反思,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

2、认真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自身能力。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

3、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在校内或校外都开一些有质量的公开课,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
平时抓紧时间加强自身学习,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5、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支持;中国;瑞典;比较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09)05-0023-04

一、研究背景

无论是在瑞典,还是在中国,信息技术进入学校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然而,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是变革教育的工具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则是近十年的事情。瑞典作为发达国家,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着不错的的尝试和探索,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二、理论框架

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试图对中瑞两国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政策、方法、形式、效果、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获得改善和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参考建议。本文所理解的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过程。其目标在于帮助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师发展,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

三、比较分析

1.发展历程

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落后于瑞典,但在教育信息化以及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探索却并未落后于瑞典。事实上,两国在大规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起始时间上相差并不远。瑞典政府于1999年启动了部级行动项目――“学校中的ICT”(ItiS),在全国范围展开教育信息化建设,并为全国大约75000名教师提供在职培训[2]。而仅仅一年后,中国政府就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也拉开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幕。

过去的十年间,两国政府都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用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并且,两国政府都意识到一个长期的规划对国家发展的必要性。所不同的是,作为欧盟成员国,瑞典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受到本国政府发展规划的制约,还受到欧盟相关政策的影响。欧盟教育部长理事会和欧盟执行委员会批准的一项为期十年的工作计划[3][4]就对瑞典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着指导性的作用。然而,在建设的思路上,两国则略有不同。中国首先关注的是硬件建设,在硬件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了教师能力的滞后,才逐步重视对教师应用技术的培训。而瑞典的ItiS项目,一开始就注意到教师能力的培训问题,因此教师的培训是伴随着硬件建设同步开展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瑞典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换句话说,瑞典人是先意识了到教育的变革,并于1994年了新的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学校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ICT因此被看做通过协作和交流进行学习的有力工具[5]。随后才在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案,这就有力地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为了促进教学的目标。而中国政府迟至2005年才正式推行新课程标准[6],此时“校校通”工程已经开展了五年。瑞典的做法对我们反思“技术引领”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颇有益处。

2.政策法规

为了促进ICT在教育中的应用,中瑞两国政府都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中国政府先后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7]。瑞典政府则较多地参考了欧盟的相关政策,如里斯本委员会制定的关于ICT教育应用的政策[8]、欧共体制定的“eLearning行动”等[9]。

此外,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需要,中瑞两国还特别对信息时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进行了规范。中国政府于2004年先后出台了《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CETS)》和《中国教育技术标准(讨论稿)》,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要求。而瑞典教师教育革新委员会也于2007年提交了提案,明确了教师应具备的应用ICT进行学习所需的技能[10]。这些规定的颁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内容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中瑞两国还分别设定了专门的机构指导和管理教育信息化活动。瑞典政府从2003年开始,设置国家学校改进局,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工作,不仅包括校园网的建设,还包括如何将校园网发展成信息化教学平台,并为学校开发出合用的教学产品,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11]。而中国政府也有相应的部门对教育信息化进行管理和指导,如各级电教馆(站)、装备中心、信息中心等。不过,中国这些机构过去更多地是侧重于学校和区域的网络建设与设备采购。事实上,中国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管理部门还有很多。多重交叉的管理方式虽然可以发挥不同管理部门的特长,但也容易带来重复建设、政出多头、效率低下等问题。

3.方法形式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考察。一个维度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属和管理问题,包括自上而下的政府项目和自下而上的教师自发行为;另一个维度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或模式问题,包括传统的面对面方式和在线学习模式[12]。无论是从单一的维度来看还是将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分析,中国和瑞典都具有丰富多样的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教师网联”是由中国政府发起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项目,其学习方式包括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而众多的教学网站则是教师自发的专业发展行为[13]。同样,瑞典的LIKA(学习、信息、交流和管理)项目类似于中国的教师网联,国家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提升教师”(L?�rarlyftet)也是由政府主导的以面对面学习为主要方式的项目,而在线学习社区(Lektion.se)则是由教师们基于web制作的教学材料网站,并在其中分享经验和资料[14]。

中瑞两国都很重视交流尤其是跨文化交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而信息技术的跨时空特性又为这种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因此,两国都重视利用网络推动学校和教师与其他国家学校和教师的交流。中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支持跨国交流,教师自发的交流行为也见诸报端[15]。于此同时,瑞典政府通过“教师ICT”网站引导本国教师和27个欧洲国家的伙伴建立了电子结对(eTwinning)。

实际上,中国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更丰富一些。中国教师的热情和创造力并不比瑞典教师差,特别是在技术的应用上。例如,在通过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中国教师走得比瑞典教师远。除了教师个体使用博客进行反思或交流,中国还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群组型博客,这些博客通常是以区域为单位,由本地教育主管部门推动,以促进本地教师交流和服务于本地教师的教学为主要目标。对这种以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的区域性教师群组博客的研究在瑞典尚未见报道,而在中国,这种实践早在2005年就已经出现,关于它的研究报道也比较丰富[16]。

当然,由于中国各地区差异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水平在不同区域的差别也很大,甚至,由于教师个体的素质和追求不同,在同一区域乃至同一学校,教师利用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水平和形式也可能大相径庭。而瑞典,由于区域较小,发展也较均衡,这种差异并不特别明显。

在发挥教师主体性作用方面,瑞典做得比较好。在国家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提升教师”中,虽然提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高校是由瑞典国家教育局指派的条件最好的大学,但教师们拥有自主选课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从不同的学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虽然选课还需要与校长和管理部门协商,但教师仍然在课程选择上有很大的自主权[17]。反观中国,教师参加什么培训常常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多数时候只能遵循主管部门的命令,接受分配给自己的课程,这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也是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效果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尊重教师主体性的理念在瑞典的教学网站中也有反映,在线学习社区不仅提供资源和交流服务,还允许教师创建自己的主页和私人网络或群组,这就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而在中国,教学网站几乎都控制在发起者及其核心群体手上,很少有教学网站能为教师提供这种个性化的免费服务。

在对基础技能的培训和细节方面,瑞典人处理得也不错。“教师ICT”网站提供了“实用ICT和媒体技能”(PIM)的服务,帮助教师掌握各种数字化技术工具,如数码相机、投影仪等,并且提供互联网使用“一步一步”的教程。这些教程和指南也是遵循网络学习特点开发的,因此,PIM还提供学习地图,指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同时,PIM还为教师提供测试使用IT的服务,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标准,从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两个方面来评价自己,以便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依据[18]。中国虽然也有一些提供类似网络教学的网站,但在教学设计、实用效果、评估服务等方面还达不到PIM的水平。

4.效果与问题

Jedeskog回顾了瑞典学校里ICT的使用历程,将其分为“四个浪潮(阶段)”,并且分析了每个阶段教师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认为在前两个阶段(计算机科学教育阶段和电脑作为教学工具阶段),教师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发展,而在后两个阶段(教师在职培训阶段和ITiS项目阶段),教师受益较大[19]。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ICT对教育和培训的影响并没有期望的大[20]。在中国,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也不是很令人乐观。比较常见的问题多集中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内容、方法、形式等[21][22],也有一些探讨了城市与农村差距的问题[23],后一点是中国特有的问题。

总体来看,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虽然大多数人认同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但究竟如何使用技术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在中瑞两国都还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

5.中瑞比较简略表

上述关于中瑞两国使用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比,可以用下面两个表来概括:

四、结果

通过对比中瑞两国在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较普遍地利用技术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中瑞两国大约都是十年的历史,这一活动受到各自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影响和制约,也可以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不同的是,瑞典人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就考虑到了教师培训的问题,而中国人则是在硬件建好后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瑞典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比较平均,而在中国,差异则相当明显。更重要的是,瑞典新课程标准的早于信息化建设的启动,因而信息化建设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展的,这就能较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目标。

第二,中瑞两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ICT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都对信息时代教师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欧盟成员国,瑞典的政策还会受到欧盟政策的影响。在对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方面,瑞典的管理模式较简单,架构也较清晰,而中国则多重交叉管理,容易导致效率低下和重复建设。

第三,两国都充分采用了各种形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国在这方面甚至做得更好一些(如群组型博客)。但是,瑞典给予了教师更多的主体地位,他们的教师拥有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如选择培训课程的权利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如在线学习社区和PIM)。而在中国,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尊重,教师几乎没有选择接受培训课程的权利,很多专业发展项目也没能真正考虑到教师的需要和特点。

最后,对于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在两国都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清晰的证明。不过,大多数人都认同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是,这种作用产生的方式和效果尚待进一步明晰。

五、 反思与建议

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本质与非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对中瑞两国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似乎揭示两国并不存在巨大差异。然而,从下面这个小故事中,也许我们可以窥见两国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在笔者主持的中瑞两国专家参与的“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中瑞两国的专家遇到了一个互相不可理解的问题。当时探讨的话题是通过网络培训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方专家最关心的是如何解决学习者作弊的问题(在笔者参与的诸多研讨会中,只要是涉及到在线学习,就几乎一定会讨论到学习者作弊的问题),而瑞典方的专家却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会遇到这样问题。

为此,笔者专门暂停会议的进程,向瑞典的Ola Lindberg博士解释了为什么中方专家会对此存疑,并请其解释为何瑞典不会出现这个问题。随后Lindberg博士给出了答案。在瑞典,一位教师的工资虽然与他的职称、工作年限有很大关系,但也与他的教学岗位和教学成效有关系,而评判其工作能力的人则是校长。换句话说,教师可以和校长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薪水。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较高,或者可以胜任更高薪水的工作岗位,他可以和校长谈,提出自己的要求,校长则会根据他的表现来判断是否给他加薪。因此,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那会影响到自己的薪水。所以,教师在接受培训课程的时候,并不是来混学分,而是希望实实在在提高自己。这样,当然就不会存在舞弊的现象。

Lindberg博士的解释让与会的中方人员大致明白了中瑞的差别,也能够理解为何瑞典人不关注网络培训的舞弊问题了。笔者当时也认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一直到后来与一批英国教师交流时才发现,原因其实不那么简单。近期接待了一批来国内访问的英国中小学教师,在一次交流会上,为了验证Lindberg博士的话(英国和瑞典同属欧盟,在政策、做法上相似性较高),笔者向英方的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大家是否愿意参加教师培训,二是这些培训有用吗?十位英国中小学教师几乎一致给了肯定的答复。这说明在参加教师培训的主动性上,英国教师和瑞典教师是相似的。但是,中国的教师就不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吗?似乎也不是,可为何我们的教师不是很愿意参加这些培训呢?

笔者就此问题又和英方访问团的团长进行了交流,这才真正搞清楚内在的原因。英国政府每年都会为每位教师提供一定数额的培训经费,当然,钱不会发到教师手上。同时,政府每年都会给教师几天专门的时间,用于参加培训。这期间,学校不安排课程,教师去参加培训,工资照发。和瑞典一样,教师可以自己选择参加什么培训,当然,也要和校长商量。提供培训课程的主要是一些高校相关部门以及专门的培训机构,这些机构把自己的课程公布出来供教师选择,教师选定课程后,这位教师的培训经费就会转给提供培训课程的机构。换句话说,培训机构事先并没有得到经费,只有当教师选择接受它的课程之后,它才可以得到经费。为了争取更多的教师选择自己的课程,培训机构就必须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合适的课程,这样它才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维持自己的运转乃至获利。这是他们与中国最大的区别之处。

在中国,教师的培训通常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接受什么培训、培训者是谁,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几乎对此毫无发言权。而培训者的选择也基本由主管部门的领导确定,因此,搞好与主管部门领导的关系而不是开发优秀的课程就成为培训机构的首要考虑了。很多时候,教师是被迫参加这样的培训,因为每位教师每年都要获得若干继续教育的学分。更可怕的是,有时候,被迫参加这种培训还要教师自己掏学费,并且利用休息时间完成学习。试问,一位教师在休息时间自己掏钱去参加一个根本就不想参加的培训(更何况这种培训往往质量不佳),学习积极性会有多高?舞弊恐怕是最佳或最现实的选择。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我们探讨的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但影响其效果的往往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诸如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因此,讨论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应该脱离社会背景来进行。而中国要提升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在培训中引入市场化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做到国家出钱、高校服务、教师自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就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土壤。

[参考文献]

[1][7]焦建利、汪晓东、秦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文献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1).

[2] [5][10][11][19]Limin Gu、J Ola Lindberg,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瑞典的政策、文献和近期行动[J].远程教育杂志,2009,(4).

[3]European Commission.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 Training 2010” Work Programme, Working group “ICT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ess report [R/OL]. http://ec.europa.eu/education/policies/2010/doc/it-technologies_en.pdf, 2003.

[4]European Commission.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 Training 2010” Work Programme, Working group C “ICT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ess report[R/OL]. http://ec.europa.eu/education/policies/2010/doc/info2004.pdf, 2004.

[6]张亚星.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形成与政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16).

[8]European Council. eEurope 2002. An information society for all [DB/OL].http://ec.europa.eu/information_society/eeurope/2002/documents/archiv_eEurope2002/actionplan_en.pdf, 2000.

[9]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 e-Learning � Designing tomorrow"s education [DB/OL]. http://ec.europa.eu/education/programmes/elearning/comen.pdf, 2000.

[12][14][17][18]Ola Lindberg,Limin Gu.ICT和教师专业发展―― 瑞典案例 介绍及理论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09,(3).

[13][16] 汪晓东,秦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J],2009,(2).

[15]吴秉健,游陆莲. 以和平的名义让孩子们在一起―跨文化校际协作学习交流活动[J].信息技术教育,2005,(3).

[20]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The use of ICT to support innov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 A report on progress[R/OL]. http://ec.europa.eu/education/lifelong-learning-programme/doc/sec2629.pdf, 2008.

[21]桑新民,焦建利,汪晓东.探索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训新模式―“3+9+终身”的样子[N].中国教育报,2002-4-11.

[22]汪晓东.教育技术是个“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导刊),2007,(4).

[23]张群力.农村教师培训问题及对策思考[J].今日教育,2008,(1).

[作者简介]

汪晓东,讲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wangxd@scnu.省略)。

Technology Enhance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China and Sweden

Wang Xiaodong

(Futur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510631)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using technology to enhanc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about ten years, both in China and Sweden. With the study on Comparing between China and Swede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have been revealed on the stages, policies, ways and effects of technology enhance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advic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in China have also been found. It was discovered by the deeper analyses, that the mechanism is a key fact of the effect on the technology enhance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Market Mechanism is the right way which can provide a good base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范文第4篇

教师发展体系的内涵和必要性

1.教师发展的内涵

高校教师发展是一个比教师在职培训更为宽泛的全方位概念,在实际的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选拔聘用,而且更要重视教师个体在组织中的发展。广义上的教师发展是指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即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学习和实践,使自身得到提高和完善;
狭义上则理解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强调其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教师发展体系的内涵

总体上看,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应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基于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发展目标,为完成高校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实现教师发展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动态系统或机制,包括高校教师发展组织机构、实施的主要模式与基本方式方法、具体项目与实施对象、发展管理等内容;
二是为完成各项发展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包括教师发展需求的调研分析、发展项目开发与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管理、结果评估及应用等一系列内容,是保证高校教师发展体系有效运行的整体系统。第一层含义相对宏观,包含第二层含义的内容,而第二层含义则明确了教师发展的实施依据、如何实施,以及项目开展进度等,保证实施者巩固和衡量实施效果,避免教师发展工作的盲目性和临时性,是高校教师系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和教师队伍发展情况、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正,否则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就会失去实际的意义和功能。

3.构建教师发展体系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国内部分高校参考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的理论与实践,开发出教师培训项目系列,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变化,已有的面向教师整体发展的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更多的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逐渐开始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以及高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增强了教师队伍内部的压力和竞争性,使得高校教师积极寻求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另外,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管理工作整体停留在教师培训阶段,只有部分高校建立了基于校本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大部分高校还缺乏针对教师专业、职业和个性化发展的平台。由于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立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即使基于校本而建立,也还是存在着高校之间相互模仿的现象,尚缺乏系统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教师发展体系框架设计——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1.教师发展体系相关政策的变化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北京工业大学已基本建成完备的教师培训体系,并于近年来开始关注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尝试设计补充若干项教师发展项目。1999年,学校出台了《北京工业大学职工学历教育的若干规定》,对教职工接受学历教育的范围、条件、实施和经费开支等内容进行规定。2002年,《北京工业大学师资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北京工业大学教职工培训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将“学历教育”扩展为“师资培训”,并明确界定了师资培训的类型,包括非学历教育(含岗前培训、研究生课程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语培训、单科进修、骨干教师培训)和学历教育(含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2005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启动“人才强教行动计划”,《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实施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出台,构建了包括“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选拔计划”“人才培训计划”等多层次的人才计划项目。北京工业大学依托“人才强教计划”,将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纳入“人才培训计划”,重点在“访问学者研修计划”“教师教育技能和实践技能培训计划”“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计划”“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等系列项目,为学校教职工拓宽了培训空间、提供了发展平台。除了融入“人才强教行动计划”既定发展框架之外,学校自“十五”时期,每年在“211工程”建设经费中拨出部分专款设立“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支持教职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服务北京计划项目、中青年骨干教师交流培训等。2011年,学校首次面向教师群体,选拔北京工业大学“京华人才”10名和“日新人才”20名,以人才发展规划项目的形式支持教师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同年,“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旨在提供以“教师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教学咨询”为基础的教学支持与服务,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校的师资培训与服务工作向常态化、系统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范文第5篇

Abstract:
A variety of methods are used in this article to deeply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a"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 assistance program are also analyze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eacher assistance is presented.

关键词:
高校;
教师援助计划;
实施方案

Key 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 assistance program;
implementation scheme

中图分类号:F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98-02

0 引言

教师援助计划,可以称为教师心理援助项目、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心理管理,它是高校为教师专门提的一项系统而长期的支持与福利项目。通过教师援助计划专业小组人员对高校教师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诊断,为教师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的指导、培训、咨询服务和切实的帮助,旨在为高校教师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升心理资本和工作绩效,帮助高校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和高校双向获益。

1 研究我国高校教师援助计划的战略意义

1.1 创建和谐校园,保持高校可持续性发展 一直以来,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校园,保持高校可持续性发展是我省高校长期不懈追求的目标和宗旨。以人为本就是让高校切实地关心师生、尊重师生,就是要促进师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建立教师身心愉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环境,实施教师援助计划方案恰好体现了这些要求,通过教师援助计划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困扰的各种问题,实现高校人与制度、人与人、学术氛围、不同观点与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创建和谐校园,保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1.2 加强和完善高校师资管理 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高校人才的竞争。高校对师资人才的管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高校的师资人才管理不仅包括对高校师资进行科学合理的招聘、培训和管理,还包括对教师生活及工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高校对教师的管理不能只通过政策规章制度等措施,还要通过创建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环境氛围来实施。

1.3 合理规划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道路 教师在职场道路上,需要建立和规划自身发展的目标,把握职业发展各阶段的工作重点。这样,在教师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种身心焦虑的问题都能够进行合理调试和管理,教师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常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如情绪失控、挫折感、经常莫名的发脾气等状况,这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不利于高校教学正常工作秩序的开展。为此,高校需要切实关注和实施教师援助计划,做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创建良好的高校文化。

2 高校教师援助计划实施方案

高校教师援助计划是一项系统、长期而艰巨性的工作,是一项循环反复性的工作。为此,高校教师援助计划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2.1 亟待政府与高校出台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保证计划的长期贯彻和执行 教师援助计划的实施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教育厅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合作,真正为教师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由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提供服务,由政府或行业协会承担一定的费用,可以使教师获得免费的服务。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教师承载着学校的内涵文化,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特质和价值观。如教师的职业心态和身心健康处于不良状态,则培养出的人才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为此,高校领导层应高度重视与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时,高校应出台相关制度文件,将教师援助计划方案形成制度化,便于长期贯彻执行。

2.2 组建专门的教师援助计划小组,保证计划的实施

高校在实施教师援助计划方案前,需要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这样才能系统地、有计划地实施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及时考察、辅导和帮助问题教师认识到身心焦虑的严重性,帮助其及时调试心理状态。高校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组建专门的教师援助计划小组:一种是由高校独立组建,人员来自高校内部。专项小组可以是由高校内容的职能部门内部教师组成,也可以由高校人力资源部门等职能部门人员组建,由于来自不同专业和环境背景的人员较容易掌握各部门的信息资源,便于专项小组业务的开展;
另一种是由专业的EAP机构组成,人员来自EAP专业机构人员。由于是专业的项目小组,可以较好地为教师提供各种心理辅导和帮助,具备专业优势;
第三种是高校与校外的专业EAP机构共同组建的,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保证信息沟通的及时性、有效性,资源互补性,有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作为EAP小组成员必须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如何有效帮助教师身心焦虑和职业压力问题。教师援助计划小组可以通过采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设计教师EAP方案需求调查问卷等,针对高校员工的个人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情感等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员工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工作做好前期的资料收集、储存和评定工作。这里需要注意:在收集、整理员工个人信息过程中,一定要保守秘密,教师个人情况对任何人和机构不能泄露,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给组织带来灾难性的破坏。除在遇到重大或特殊问题的情况下才能与有关的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

2.3 针对高校全体教师开展宣传、教育与指导工作,

保证广大教师的理解与支持 针对高校全体教师开展宣传、教育与指导工作,旨在及时给予教师帮助,缓解其身心压力。为落实高校教师援助计划需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如通过广播、报纸、专门的网站等给教师提供各种服务,并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调试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道路,保持健康的职业心理状态。教师援助计划应采取自愿的原则给予教师个人帮助,避免出现抵触情绪。教师援助计划主要为教师提供三个方面的帮助: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关注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并掌握科学的缓解心理应对方法,改变内心焦虑的问题;
另一方面,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为教师设立心理健康资料档案,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给予阶段性的心理健康测评和指导,防患于未然;
第三方面是给予问题教师真心的关注与帮助。

2.4 高校定期组织和开展各类活动,减少教师不良情绪 高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增强高校团队的凝聚力,创建和谐的氛围。如定期开展文化体育运动和团队拓展训练。通常,人们在运动、娱乐中能够有效地释放身心压力和紧张情绪。特别是体育运动,可以短时间内快速缓解精神疲劳和职业压力,调试心理状态,获得愉悦心情。高校可以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内外比赛,提高团队的合作精神,抵制不良情绪。目前,较为流行的员工职业拓展训练,不仅可以缓解身心压力,还可以增加团队合作意识。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到成功源于同伴的支持与帮助,使教师体会到一种归宿感和认同感,感到成为团队的一员而高兴和自豪。由于在拓展训练过程中教师之间会产生大量地近距离交流和身体接触,以一种非常原始而刺激的方式增加成员之间的彼此了解和信任,这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减少教师流动率和流失率,减少团队内部的分歧和不良竞争性因素,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政策、文化和生活环境。高校在教师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为教师营造出公平竞争、择优选拔的用人机制,创建各种渠道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平台,如创建茶话室、咖啡闲谈室、聊天室等,及时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让其有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并及时地为教师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高校在考核各部门工作绩效过程中应将教师的工作状态及身心健康状况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一个环节,这样,可明显改善部门管理者的管理技巧和方法。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并派专业的EAP小组为其提供帮助。

2.5 各部门管理者与教师本人共同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减少并避免教师职业压力的产生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种高层次的人力资源激励手段和管理系统工作。高校各部门的管理者和教师个人共同制定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可有效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实施:①围绕教师的职业生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价值观以及能力等个体特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了解教师的个性特点,制定教师职业发展方向;
②根据教师的业务方向、岗位定位制定阶段性发展战略和目标,承诺阶段性绩效目标,即培训、晋升和调岗,使教师理解并支持阶段性目标的制定,减少教师不良情绪的产生;
③建立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档案。通过阶段性的记录与阶段性目标实现的效果来了解和考察教师的心理和工作状态,并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给予定期或不定期地心理辅导与帮助,可有效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汪霞.关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2).

推荐访问:发展计划 教师 五篇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五篇】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精选5篇)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