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职业技术教育学【五篇】(全文)

时间:2024-02-11 09:57:02 来源:网友投稿

年1月11日至年1月14日,我系主任参加了由学院党委书等组成的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团。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对各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技术教育学【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职业技术教育学【五篇】

职业技术教育学范文第1篇

年1月11日至年1月14日,我系主任参加了由学院党委书等组成的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团。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对各个学院的专业建设、办学特色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通过考察,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出了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

二、考察历程和内容

考察团参观考察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该院是国东南沿海乃至中国南部地区唯一以培养动物科技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各级各类在校生15000余人,年1月14日上午。教职工1000余人,开设有畜牧系、兽医系、宠物科技系、食品科学系、园艺科技系等十一个系部。该院“紧扣畜牧产业链,产学研结合育人才”办学特色突出,建有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和江苏蓓康药业有限公司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考察团考察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该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年1月11日下午。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占地800余亩,开设有园林园艺系、农业工程系、食品系等六系一部一院,校生100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苏州农职院院相城科技园,始建于二OO五年三月,学院集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园区一期规划面积280亩,总投资5000万元,示范辐射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万亩以上。

经过一年多的项目集成和资金投入,园区在建设规划中坚持项目的科学性、设施的先进性、示范的辐射性、管理的规范性、产学研的紧密性。共完成两大类十四个子项目的建设,完成资金投入2500万元。江苏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苏州市园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球根花卉种质基因库、地被植物基因库、绿色果茶园、苗木种质资源圃、商品化组培室、中高档花卉生产示范区、园艺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区、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批项目已落户园区。园区已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教师科研的平台、产业化的载体、科技示范的窗口、实训与科普的基地。

考察团参观考察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建于1983年,年1月12日下午。原名芜湖联合大学,1997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2000年8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芜湖农业学校并入学院。2006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院校。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工程、园林园艺等十个系,现有在校生11000人,教职工600余人。该院狠抓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与芜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共建的汽车实训基地为教育部重点支持项目。

考察团参观考察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创办于1923年,年1月13日上午。至今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主校区与江宁校区和学院实训基地—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的一主两翼”校园格局。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区集教学、科研、生产、实习、观赏于一体,核心区2500亩,辐射区8000亩,其中的江苏林木种质资源库建有珍稀植物区、色彩苗木区等近20个特色园区,并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林木种质资源库。

三、考察收获

职业技术教育学范文第2篇

本文将以呼伦贝尔地区职业技术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研究我国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对策;
结合当前社会转型需要,剖析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法制观念的树立,职业道德的建设,企业文化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高的途径等问题。

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怎样保障职业技术院校对专业技能很强,又同时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人才的大量培养,是当前职业院校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高素质技术人才具体是指在生产、服务等一线众多的岗位人员,掌握了专业熟练的科技知识,具有优良操作技术,并且可以在现实操作中可以解决有关的工艺技术操作难题的人员。虽然呼伦贝尔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速度教快,但是从全面分析,始终缺少高素质技术人才,较低的工作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对呼伦贝尔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制约。

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转化成大众化特点,职业技术教育是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尤其是自从我国着重发展职业教育之后,呼伦贝尔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出现了极快的发展趋势,为发展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经济提供了应用类型的大量技术人员。

二、职业技术院校德育教育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

1、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明确

一是将中职教育目标与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混为一谈。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而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是以德树人,着重提升中职学生思想素质,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今更多的职业技术学院却将二者混在了一起。

二是将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与未来发展目标等同看待。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校简单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对目前学校稳定的维持。认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使学生不违反规定,应用制度对学生实施约束。

2、在校学生心理发展不均衡影响德育教育效果

一是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二是学生发展心理状态不均衡。

三是过分追求实用主义。

3、中职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不足

一是呼伦贝尔技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

二是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非常有限。

4、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缺乏针对性

差异暗含着个性,对象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方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就是对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把握,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缺乏整体性育人环境

一是学校存在着比较多的娱乐型社团,学术理论型社团很少。

二是学生人为素质较低。

三、解决办法及途径

1、增强在校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认识。

一是明确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本身是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当自觉遵守的道德准则,学校是劳动者素质水平培养的重要场所,中职学生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一定的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操守才有利于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理想。

二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就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尤其是提高劳动热情。职业技术院校主要培养在企业一线劳动的技术人员,促使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工作具有基层特点。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的教育,对学生形成诚实守信、认真工作的工作作风有直接的关系。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道德标准,增加经费投入,美化校园环境,特别是优化学校物质环境。制造并宣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树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二是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建设高职院校主题网站,及时更新高职院校网站建设,介绍一些同学们感兴趣、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以便达到教育要求;
允许学生自己创建与管理论坛,使学生能够自由在论坛上发变的意见与看法。通过这个平台,学校能够对自己的真实进行充分了解,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可以心中有数。

3、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利用学生参与的文化活动提升素养、爱国思想、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实践中学习文化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打造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开展校风、学风建设,组织学生进行党团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较强创新能力的特点,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种科技活动,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提升思想觉悟,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使校园逐渐形成爱国、爱集体、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是改善校园物质环境,学校活动的中心就是学生,校园的环境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形成健康的心态,校园基础建设应凸显人文关怀,把人性化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校园建设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环境中拥有一份愉快的心情,通过建设物质环境,促使校园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令学生对于校园萌生一种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职业技术院校对人才培养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加强与企业联系的重要性。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可以将企业文化迅速渗入职业技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得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了企业发展历程、文化精神、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征,便于学生对企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这样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企业经营价值,使其能够更好的与企业经营理念结合,增强了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自信心,提升了竞争能力,进而保障了学生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绍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特点[J].高校辅导员2011.3

2.郭维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职业技术教育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 课程 实训 师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19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也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不仅如此,我国的制造业对国内经济增长也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
它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它的广泛应用,促使了在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上有明显的提高,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应用手段;
它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数控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应用,促使了数控人才的短缺,为了增强竞争能力,职业学校急需培养出大量的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的技术人才。数控技术从实质上讲可以说是就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职业岗位群所需专门知识与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从公立职校到私营培训机构,数控技术专业都如沐春风,备受宠睐。然而数控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受企业的欢迎?下面就结合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特点的情况,谈一下该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建议和办法。

1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特点及面临问题的分析

1.1 教学内容的不合理

数控技术在职校教学中是一门基础课程,该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同时该技术的更新也很快。近几年当中,我国职校的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是存在着专业教材形态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的现象,这些就很好的反应了科技技术方面的教材很缺乏,其中关键性的技术论点叙述较少,且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材更少;
另外实验设备的数控系统没有与其配套的教材,编程格式也与其他的教材不一致,给课程带来不好的效果;
同时在大多数的学校中,由于实训的条件限制,主要还是以理论课程的教授为主,其中教材实践性能很是差,而这样学生们所学的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在数控机床和编程教学上面还是很薄弱。此外,由于数控技术涉及的基础很宽,这已经不是数字控制了,而是在工艺、制造、自动化控制以及综合设计的一门多科学交叉型的科学技术,该技术的知识量比较大,在有限的时间内,该课程很难安排并讲授所需要的内容,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理解改技术的内容和知识。

1.2 数控实训体系不完备

实践性教学环节条件较差,数量严重不足,为了达到实训效果,各学校的实训硬件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选型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教学实训以观摩为主,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学生的实验教学达不到要求,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数控技术课程不但具有理论知识面宽,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难学难教,需从系统出发,安排学生更多的实验、实训时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3 专业数控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专业的教师教学时学生学好数控技术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但同时也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有很多教师理论基础雄厚,但实践经验薄弱,无法了解企业真正的生产模式及需求。也有部分学校从企业选择优秀技师到学校教授实践课程,但因为缺乏教育学知识,经常出现“有货倒不出”的现象。寻求专业的数控技术教师,成为眼下又一大难题。

1.4 学生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很多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且抽象思维能力不足,专业能力不强。除了其基础较差之外,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都不容乐观,技能掌握能力也不足,无法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老旧,没有与日俱进,教学内容不新奇,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导致有些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其次,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的定位,没有立足一线的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干脏、累、苦的工作,不愿到小企业和条件差的企业,缺乏安全生产、节约、合作、严格遵守纪律等认识,难以适应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管理太严。

2 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办法

2.1 构建科学的教材、教学体系

《数控机床》课教学内容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一线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工人这条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突出该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更新快,目前《数控机床》课程的教材内容,大多数迟滞于数控技术应用的发展,虽然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落伍,实用性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及时进行删减,随时更新充实数控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于课堂教学中。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数控操作人才。

2.2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及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学生对已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校及教师应尽可能的提供和创造一切实训机会。以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为目的,根据各职业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当然,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实习基地的建设。其次,采用数控仿真软件,不仅降低了教学运行成本,而且给学生更多的模拟练习机会,在各种仿真练习中熟练掌握数控生产技术。这些教学系统既能单机独立运行,又能在线运行,完全模拟一线生产实际。简单来讲,就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的专用硬件形成一种真实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真实感觉,因此能进一步培训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另外,对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技能培训是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CAM/CAM教学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机械制图和零件工艺分析,熟练掌握加工编程方法。

2.3 努力实现“双师型”改革,更新和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

现在提倡“双师型”的老师,一个教师,也是一个技师,既会理论又会实践。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师队伍,是推进机械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学校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岗位培训,拓宽老师的知识面,加强教师实践培训,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培训和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只有教师与企业、社会不脱节,才有学生与企业、社会的密切合作,掌握更贴切与生活的实践技巧。同时直接从企业聘用数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实践经验上的不足。

2.4 校企联合,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学校的实训体系下初步掌握知识技能;
再转而到企业,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毕业后直接上岗,形成了“订单式”数控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因此,除了以上的几点建议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数控技能教学的改革上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大力改善教学条件,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实训教学效果,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好专业实训基地,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数控技能教学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效,使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更进一层。

参考文献

[1] 黄梓平.改革课程体系 加强技能训练 提高综合素质[J].青海大学学报,2002.

职业技术教育学范文第4篇

1.1是培养技能保险人才的必经之路

随着现在社会的需求的变化,企业对学术型人才逐渐减少,而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保险行业的壮大及保险业务量的增长,对一线的技能型保险人才需求比较大。职业学校,为培养这种实操性比较强的技能型人才,就要加强学校保险专业的职业教育与学习技术的创新,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实用性的保险人才。

1.2有助于打造职业院校保险专业的品牌建设

现在职业院校众多,不管是在招生市场还是就业市场上面,都出现了竞争激烈的现象,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打造自身院校的品牌建设。尤其是现在保险行业,人才众多,门槛也比较低,甚至其他专业的人都可以从事保险行业。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大力完善保险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打造本院校保险专业的特色,为塑造强有力的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有助于加强保险专业师资的培训

职业院校要想提升办学质量,就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像保险专业,一般是财经院校才会开设,更要把专业办得更加有特色。在职业教育与学习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修,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保险知识,无形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2保险业职业教育与学习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陈旧

现在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理念,仍然照搬过去的思维和想法。很多职业院校仍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重要标准,于是在整个学校的保险专业,都是围绕着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同时,一些职业院校直接复制名校的办学理念,没有从自身保险专业的师资队伍及硬件设备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很不具备针对性。

2.2保险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职业院校要打造自身的品牌,促进保险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就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建设。但是,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在保险专业师资队伍这块比较空白。一些职业院校缺乏保险专业方向的教师,让金融专业或其他经济专业的教师进行兼课,这样不利于传授更专业的保险知识。也有个别职业院校保险教师,都是一些理论学的专业,缺乏保险行业的从业经验,仅仅给学生传授深奥的保险理论,却不能培训学生的保险从业技能。

2.3保险专业授课方法问题

保险行业属于经济金融领域行业,变化比较大。职业院校应该根据保险行业最新要求,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但是现在大部分的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陈旧,保险专业的大部分教师教学上仍然是偏重理论,忽略实践。例如一些课程《保险基础》,从开学到结束,都是采用传统的纯理论教学,甚至有个别教师沿用以前的“填鸭式”教学。在整个学期的教学,都围绕着理论学习、习题训练等模块。长期下去,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保险专业的“机器人”,这样不利于学生就业和社会的评价。

2.4学习技术和学习方法比较死板

从保险专业的学生看,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死读书”现象比较严重。当然这个问题,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师的引导问题。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理论研究类的课后作业,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也有个别学生自身的观念问题,来到学校,就应该把书本的理论读透,于是出现很多学生“日日奋笔疾书,夜夜挑灯苦读”的现象,这样学习技术和学习方法都是比较死板,缺乏灵活性,同时不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保险行业的人才需求。

3保险业职业教育与学习技术创新途径

3.1转变保险业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

随着现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学校要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教学管理要围绕着“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大方向进行,才能为企业输送更具有创造力,更具有挑战性的人才。过去的注重考试成绩的理念,应该去除。尤其像保险专业这类具有企业性和社会性的专业,应该站在企业实际需求的角度更新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

3.2加强保险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要促进保险业职业教育和学习技术的创新,就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支撑。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保险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职业院校在招聘方面,应该引入保险专业的人才,尤其是一些有保险行业实战经验的教师,这样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实用性的技能;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加强现在学校保险专业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尽量减少让其他专业教师来兼课的现象。在培训现有教师的方面,可以派一些教师到名校的保险专业系学习,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同时,为了提升现有教师的保险行业的专业技能,可以外派教师到保险公司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加强自身保险专业知识,学习保险从业的技巧。在暑假的时候,还可以让一部分教师带队到企业进行实习,方便管理实习的学生,自身也可以学习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知识。

3.3改进保险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改革,职业院校应该在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寻找适合培养新时代保险人才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纯理论教学”“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方式,都已经不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长期在这样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大大降低,长期下去让学生觉得保险课程枯燥无味,学不到实际的东西,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平时除了学好课本的知识,还要积极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参加学生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除了掌握保险专业的知识,还要主动去学习保险从业的技能,同时要学会跨学科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将来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保险人才。

3.4改进保险专业的教学条件

要促进保险职业教育与学习技术的创新,除了教学软件上面要改进,还要完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职业学校注重的是技能性和实践性,因此要增加学生的实践场所。例如保险实训室、计算机房、案例讨论室等。课室方面,完善多媒体技术设备、投影设备等。完善校园网条件,为教师进行“微课”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图书馆和阅览室,要丰富里面的书籍和杂志,尤其是与保险专业的相关的书籍和报刊。

4结论

职业技术教育学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术训练;
学术规范;
学术品格

自从198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就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存在了,迄今已有30年,尽管其间教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分分合合,但职业技术教育学一直岿然不动,说明其有存在的必然理由和生存环境。但十分遗憾的是,与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其他9个二级学科比较起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地位不高、声誉不佳,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政府重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以及当前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蓬勃局面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一支受过良好学术训练的专业队伍,二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术规范建设滞后,三是进入职业教育学研究门槛低,致使学者队伍良莠不齐、专家学术品格不高。

一、学术训练缺乏

大凡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一年级时上基础课是最无聊、最痛苦和最无奈的事情,当毕业后从事教学、研究或专业工作,感到知识不够了、方法不对了、工作力不从心了,才知道基础太薄弱、知识面太狭窄、思维和研究方法太单一。目前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蓬蓬勃勃,职业教育研究火红热闹,但很多人的研究是浮在表面,文章隔靴搔痒,讲话文不对题,假问题伪问题满天飞,究其原因是缺乏基础的学术训练。

学术训练内容包罗甚广,在形式上可分为自我训练和制度化训练两种,二者是彼此关联,甚至合而为一的。现在已经在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教学、研究或相关工作的人,若要成为一流的学者、专家、编辑乃至职业教育事业的管理者,除了求学时代要有良好的制度化训练外,自我训练是一门终身的必修课。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生而言,毕业后若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编辑或职业院校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以制度化的训练为主。

研究生如何接受制度化的学术训练呢?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的学术教育机构如何培养研究生的问题。现在国内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显而易见:多数学校和研究机构并没有制定合理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学术训练支离破碎,既欠规范,也乏强度,更无系统性。从我校2007年至2010年招收的四届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看,录取学生大多是调剂而来,72名研究生中,本科专业毕业于教育类的仅有9人,中文和外语类的29人,工科类的17人。经济管理类的11人,其他6人。研究生跨专业报考、攻读的热情值得肯定,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鼓励,但是他们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除了全国统一考试前的突击背诵死知识外,几乎是一片空白:上个世纪末的大学空前扩招后,教师对他们大学期间的学术训练也付诸阙如,以至于有志于学的学生不得不自己摸索职业教育学的入门之道,而不愿进行自我摸索的人,则终身只是门外汉。所以,我们在考虑制度化学术训练的合理性和系统性时。应当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知识的传承、学术品格的培养、研究方法的训练、学术规范的掌握、语言能力的提高等问题置于首要地位,这些乃是正规的学术训练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对于一个将要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生来说,首先要了解本学科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已有的学术资源,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现研究的切入点,脚踏实地地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并力争有所收获、创新和增益。但在当前许多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点的课程设置中,这一点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般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大多是急功近利,针对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和实践需求来安排似是而非的课程或讲座,问题是很多跨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学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职业技术教育学毕竟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它只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后者毕竟发展了近400年,无论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现实发展再有特殊性,理论研究再试图贴近学术前沿,学习与研究的出发点和角度都不能脱离学科基本范畴。这是设置课程和进行教学时必须把握的要点。

在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学术训练中,研究方法的训练无疑是一个突出的重点。任何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分解为方法论和技巧两个层面。从方法论的角度说,研究生要理解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本质属性,了解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对象、现象与实质的关系。从技巧的角度说,研究生须掌握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数据、确定论点,娴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其他学科方法来解释职业教育现象的方法。研究生的另一项重要基本功是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研究生只有熟练运用外语,方能紧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动态,了解教育制度的演变,掌握职业教育最新理论或流派,开展不同层面的交流学习。当然,方法问题不是单纯依靠学术训练所能解决的,需要研究生毕生后一生的探索和积累,学术训练的目的乃在于使他们对此有所认识,掌握一些入门的方法和技能。

概言之,制度化的学术训练最终要落实在建立合理的、系统的课程体系之上。我们可以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经验,开放视野、拓宽思维。在课程设置上寻求多样化和系统性相统一的途径,将讲授、讨论、读书、访学、研究相结合,使基础知识与学术方法、实践现象与理论本质兼顾并举。尤其要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课程、讲座、讨论的主角,使学术训练内化为他们学术追求的一部分。这样,或许可以使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未来研究者可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如此,职业技术教育学才能够获得较大发展。

二、学术规范的失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是19世纪下半叶洋务运动时期引自西方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也主要源于西方,相对中国传统学术话语和规范而言,自然其理论、制度、内容,乃至价值取向和研究视域都眼光向外。时至今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界的人,都有习惯性地借鉴国外(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理论和制度的思维定势。本来学习借鉴是提高自己的捷径,但在对引进理论的本土化方面却集体失语。许多职业院校教师被“双元制”、“三明治”、“特佛制”弄得头晕脑胀,搞不清“工作系统化”、“任务引领法”、“行动导向法”、“案例教学法”等职教术语的特点或异同,更遑论结合实际的应用了。

在讨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术规范建设时,有人强调要注重发掘中国教育的传统资源,有人则主张更多地引进欧美职教的经验和成例,他们持论各有侧重,涉及的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的学术规范建设显然不能脱离自己的传统。精通传统教育的学者,往往更加关注本土教育的意义。近代中国引进的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等学科。最终都被纳入具有二千多年的学术话语体系中来了,说明中国传统学术话语体系自古即有其规范,只不过没有按照自身的逻辑而发展出系统的现代学术规范。现代学术规范从意识到规则、从理论到操作。基本上是欧美学术发展的产物。浸淫欧美学术较深的人,看到其中可学之处甚多。于是倡导借鉴欧美的经验。“引进”就是向欧美学术体系取经,同时又强调“本土化”,要结合中国学术的传统和现实,建设有利于中国学术发展的学术规范体系。

在“引进”欧美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成例时,贵在先做全面而准确的了解,避免出现盲人摸象和顾此失彼的情形。引进的应当是其中的合理成分,是真正有益于本土学术发展的因素。目前看来,职业教育研究表面上十分热闹,除了各类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类刊物和10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学报常常登载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文章外,许多教育类刊物、社科类刊物和大学学报也开辟职业教育研究的专栏。据统计,2008年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发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研究文章达266篇,专家学者的文章数每年更是达到上千篇。这些文章大同小异、粗制滥造,甚至假冒伪劣,大多都缺乏原创知识和研究范式,表现出一种虚假的“繁荣”,真正有学术根基、有影响力、有份量、经得起时间冲刷、岁月陶冶的文章少之又少。有些专家多年来呼吁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但响应者稀少,其学术规范失范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本世纪以来面世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原理、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学通论(导论、概论、新编)等“专著”已经不下20本了。一些著作胡拼乱凑或直接套搬其他学科的理论,缺乏独立思想与见解,不研究职业教育现象,不尊重职业技术教育学的话语规范,只是加上“职业(技术)”的名头或前缀,就成为一本“新”著了。许多人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没有自己的学术独立性和理论本体依据,仅仅是各种学科的大杂烩,或者是普通教育学理论的翻版。

讨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术规范建设,目的是建立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传统人文教育与现代学术规范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规范和学科体系,职业教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被动的事,因为其话语规范和学科体系一是由欧美学术界规定了,二是早被纳入到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去了,当今研究者只能去接受,很难自己去另起炉灶。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一方面是向国外职业教育同行通行的学术规范靠拢,力求用国际语言和学术规范来谈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解决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实践性问题,用自己的话语体系规范来描述职业教育现象、阐释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职业技术教育学本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的产生是与职业教育实践和职业教育学内部的批判性反思密不可分的,但长期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研究总给人一种理论脱离实践的感觉。职业教育实践领域并不欢迎许多空洞时髦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者必须立足于本土,基于中国的职教实践、经验研究和文化价值观念来建构本土化理论,才有助于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实践取向问题。

三、学术品格的熏陶

相对说来,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学更困难、也更重要的是如何形成专家学者的学术品格。一个学者必须具备的学术品格包括:对知识有一种敬畏感,明白自己知识的有限性;
对于学术问题,既不轻易评论和妄下断语,也不放弃探索的努力;
有一种追求知识和智慧的热情,以求知求智为人生乐趣,开放心灵,对各种知识和观点有兼容并包的气度;
不仅仅把学术当成饭碗,而是当成事业对待:具有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不尽信书,而是有所判断。善于从前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对学术和现实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区分,在从事学术研究时尽量避免将学术和现实、学者和常人的身份相混淆。一个专家学者只有具备这些品格,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否则,很可能只是一名以学术谋生的匠人。

但是在职业教育学术界,当前专家不专现象十分普遍。在一些课题申报、基金评审、成果评奖活动中,某些申请者以前所做的工作、所从事的研究、所申报的课题、所获得的基金,与将要做的研究、申报的课题、获得的奖项往往有很大差异:个别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兼职研究生导师其专业跨度之大也是令人吃惊。换句话说,现在是什么人都敢创立职业技术教育学体系、出版专著、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生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本身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先天不足是职业技术教育学自出现伊始就不断遭人非议,既没有科学命题,也没有数学模型,更不能重复验证,故日“科学性”不足;
后天失调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包括教育学理论)受党和政府的政策影响极大,曾经有一段时间是政策学代替教育学,政策研究取代科学研究,领导讲话代替教授讲课(现在更多的是教授讲课等于是在注疏政策)。二是学术界有一种潜规则,叫做“赢者通吃”,职位越高的人,似乎越是无所不能,所做的跨专业研究、指导的其他专业研究生的幅度也越大,自然,利益也就越大。

现在“专家不专”现象也蔓延到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中,跨专业报考、调剂录取现象也出现日新月异境况。哲学、文学、经济学不好考,那就转行考教育学吧,理学、工学、医学也不好考,那也转行考教育学吧;
在教育学科里面,教育原理、比较教育、高等教育学不好考,那就转向职业技术教育学吧。真正印证了钱钟书先生70多年前描述过的:“因为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专家不专的不良后果之一是学术创新难。当今时代,知识爆炸,很多知识领域有了相当丰厚的积累,蜻蜓点水式的介入很难走到研究的前沿。学者在300年前可以做通才,像牛顿、莱布尼茨就是这样的佼佼者,只要有足够智慧,加上勤奋。很多知识领域都涉猎一点,也可以出一些成就。3000年前,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老子和庄子,爱好智力活动就会成为一个哲学家,面对客观世界,可以猜测一番,在知识洪荒时代算是大学问家了。时代不同了,牛顿以后几百年出了个爱因斯坦,也只是在理论物理学方面做了番知识的总结廓清,把别人置于脑后的知识疑点用自己的天才头脑加以发酵,更新了过去“近似正确”的知识。

专家不专的不良后果之二是学术责任丧失。学者应该有将学术作为自己的事业,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共同体理应是受过良好教育,也应该成为社会上道德高尚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群体。但现在一些学术组织或学术团体成为“圈里人”拉帮结派、营私牟利、学术垄断的小团体,成为科研“行政化”体制的推手,教育资源在他们手里成为钻营工具。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崇高事业,以学术研究为己任的研究者有理由承担起自己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推荐访问:职业技术 教育学 五篇 职业技术教育学【五篇】 职业技术教育学(精选5篇) 职业技术教育学是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