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在物理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初中物理实验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1篇
1.物理实验能从抽象衍生到具体,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在物理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具体的实验分析,把抽象的物理问题简单化,同时也让学生直观清楚地看到物理实验的结果,增加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物理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科学性。例如,在讲述物理电路图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理论学习,自行设计电路图,再动手进行试验,鼓励学生创新,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将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想法进行进一步的对比。
2.物理实验将静态理论延伸到动态实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物理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微观世界,物理主要告诉我们自然万物的生存规律以及自然现象的产生演变。物理教材是静态的,是将物理概念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些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很难正确理解吸收的。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例子为学生进行讲解,促进其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光反射、浮力等都是人的肉眼很难清晰看到的抽象概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着许多证明其存在的现象。如:镜子、水面上漂浮的木块等。然而一些公式的推导则需要教师通过物理实验进行证明,让学生不再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大大提高学生记忆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即f=μF的关系推导公式,便能通过物理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说明。
二、结语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两个演示实验的改进
“我看见了,我记住了;
我动手做了,我懂了”。对实验教学而言,最好的效果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但条件不具备的学校,改进演示实验的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几个实验稍做改进,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1、九年级129页。
在甲图中,教材原来要求在空气压缩引火仪中,放入醮有乙醚的棉花,实验效果比原来用硝化棉成功率大了,效果也比原来更明显了。如果在放入完全去掉木屑的火柴头,成功率会更高初中物理论文,效果会更明显。
注意:1木屑要去干净,以免木屑弄坏了活塞论文网。
2火柴头的数量要适宜,以1.5-2个为宜,不超过3个。
3用完后给活塞注油,保持湿润。
2、九年级129页
在乙图中,教材原要求使用大口玻璃瓶。大口玻璃瓶难找,且上面的塞子难配。如果换用打点滴用的吊瓶,用化学实验室里中心有孔的橡皮塞直接塞上即可。由于细口瓶开口小,与外界热交换慢,瓶中的雾可清晰地维持几分钟,效果好。
注意:1瓶中水不易太多,不超过1/5。实验前可多摇动几次,增加水蒸气的含量。
2塞子不易太紧。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效应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的实验教学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开展实验活动前,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上,个别学生急于动手;
实验时,不按要求操作者,抢先操作者,旁观者,闲谈者……比比皆是;
实验结束时,材料摆得到处都是。当然,最后的实验结果出不来,实验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然而,实验教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佳途径,是科学教学中基本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注重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才能更好地注重实验教学,发挥实验效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每位科学教师非常注重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实践与研究,谈谈自己对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一、注重实验材料,发挥实验效应
(一)材料要有足够的数量和丰富的种类
实验材料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实验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说明了实验材料准备的重要性初中物理论文,只有实验材料准备充足,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探究知识的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实验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使实验材料更加充足。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时,教师除准备好一些导体与绝缘体的材料外,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些材料,使实验材料更加充足。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探究下,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将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研究哪些材料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材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这样达到实验目的的同时,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与大胆尝试的意识和精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又如教学《各种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岩石》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
(二)提供的材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校园里寻找供观察用的蚂蚁,从校园的花坛内挖取“研究土壤”之用的土壤,在河床、山岗采集岩石,在公园、校园、小区、田野里捡树叶,将生活中的用品和废弃物作为制作小乐器、指南针等的材料,这样小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功感就会油然而生。
在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实验的材料在准备与使用方面和我们的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用好身边的材料,掌握更多的知识呢?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因地制宜地对部分实验材料作了一些调整和改进。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材中提供的凤仙花在我们这儿学生不是很熟悉,且凤仙花种下去到发芽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不利于开头那几课的教学,因此,我就选择我们这里学生熟悉的大豆来代替,大豆种下去3天左右就会发芽,使学生易观察、易理解,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我们在选择有结构性的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那些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给学生带来心理和操作障碍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研究的对象就是身边的自然事物,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认识事物的特征的。
(三)选用更典型的实验材料
选择实验材料还必须能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那些似本质非本质的材料最好抛弃,要选用更典型的实验材料进行教学。如在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溶解”的概念,我不仅选择了能溶于水的白糖、味精、食盐、高锰酸钾,还选择了不溶于水的沙子,同时还选择了塑料等不溶于水的比水轻的物体,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溶解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注重实验过程,发挥实验效应
(一)明确实验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初中物理论文,只有明确实验目的,学生才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才能达到实验预期的效果。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针对不同实验,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有时教师必须亲自讲清楚,必要时进行演示,使每个实验学生都能正确地进行操作。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课时,要让学生研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先研究摆长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分别测出摆在15秒内摆动了多少次;
再研究不改变摆锤的重量,把摆长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同样观察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看看加长绳子会不会影响摆摆动的快慢。这样,实验目的就很明确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能排除其它干扰,很快探究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的效率。
(二)留足时间,将实验做够
教学三年级上册《蚂蚁》课时,学生通过捉蚂蚁、观察蚂蚁,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堂上一位同学还端出水盆,主动去研究蚂蚁会不会游泳,课后还写了一段话让我看:“蚂蚁会游泳吗?我把一只小蚂蚁放进水里,小蚂蚁淹死了。可能小蚂蚁还没有学会游泳。大蚂蚁会不会游泳呢?我把大蚂蚁放在水里,还是被淹死了,只不过挣扎的时间长了一些。可见蚂蚁是不会游泳的……”。这些发现都是给学生留足充足的实验时间,将实验做够的结果。
(三)符合学生心理,将实验做痛快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实验中他们往往会做出天真、有趣的事情来。如在学习《蚯蚓》课时,他们会拿出小刀,把蚯蚓一分为二,再来观察蚯蚓的运动;
学习《蚂蚁》课时,他们会拿出剪刀,把蚂蚁的触角剪断,再来观察蚂蚁的打架与寻找食物……实验做得痛快、尽兴,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重视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得明白
在实验过程中,有时候教师的演示很难让全体学生都看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教师应该让实验器材“站”起来。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简单电路》课时,我在第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为学生准备了实验材料,开始演示、讲述怎样连接使开关能控制小电珠的亮和灭,以及连接的方法,并在黑板上画了电路图。然而电路图较抽象,且由于器材小,学生很难看清楚,使许多学生在连接电路时,失败了,怎么办呢?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前,预先准备好一块较大的木板,将电源、电珠、开关和导线科学地安装在示教板上,让实验器材“站”在学生面前。上课时我演示如何连接电路,便一目了然,学生动手连接也毫不费力了初中物理论文,很好地掌握了连接电路的方法。
三、注重实验习惯,发挥实验效应
在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形成安全操作、规范操作的习惯。如酒精灯的使用,夹试管的方法等。
实验中,还需学生做到“动”、“静”结合。学生实验时,可能由于某种好奇心的驱使,一时忘记了实验的目的;
或者由于一个实验的成功体验,而继续注意这个实验,不再进行下面的实验;
也许实验现象出现后,没有思考。这样学生的实验结果得不到交流、不能进行讨论,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掌握正确的规律。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到“动”、“静”有序,要“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如研究《运动与摩擦力》中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时,学生研究出一种因素后,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这时教师可适当“导”、“点”、“拨”,让其继续深入探究,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总之,要真正上好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适时“导”、“拨”,使学生都能规范、科学地动手操作。通过自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效应,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的妙用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去寻找实验仪器的替代品,我发现针管在化学实验中有许多作用。原因是针管的各种规格都有、封闭性好,操作简便、节省试剂、可靠安全、污染少,针筒本身透明、有刻度,便于观察。广泛用在气体制备、收集,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实验中,真正做到了一器多用,有哪些作用呢?我们来看一看。
一:充当各种规格的试管。
我们可以把针管的突出部位去掉后,用502胶水把小孔封好备用。优点是材料来源较广,易得,较经济,是偏远地区的学校的试管非常好的替代品;
缺点是使用后不能用试管刷刷,原因是塑料制品易刷毛,这样使其使用的寿命大大降低。
二:充当各种规格的粗略量筒。
对于来说可增加量的意思意识初中物理论文,比如知道1~2mL大约是多少,从而在平常的实验中强化了量的意识,同时也可给学生树立节俭的意识。
三:充当各种规格的胶头滴管。
比如在做氨气的喷泉实验时,只需用单孔塞子及导管,而原来胶头滴管的位置只要用带针头的针管代替即可。此操作比用胶头滴管操作简单:抽水溶液,不需要固定在单孔塞子上,随时用随时插入,且用完又可以随时取出,清洗较方便。
四:作为反应容器
(1)制备氢氧化亚铁
在一支15mL针管(去掉针头)中吸入5~8mL新制备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支试管(带有针头)中吸入2~3mL的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推动针管的活塞把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缓缓地注入到氢氧化钠溶液,将会看到有白色的沉淀,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如果想看到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刚才的针管抽取多管的空气注入到生成氢氧化亚铁的试管中,则会观察到预期的一系列的现象。
(2)可用于钠与水(或乙醇)的反应
取一规格为15mL的针管拔掉活塞,从活塞出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迅速塞上活塞且下推,推至钠块出,然后装上针头,迅速吸入适量的水或乙醇,然后把针管竖立起来,针头斜向上,稍后把针头移向酒精灯点燃,则会看到淡蓝色的火焰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3)可用于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取用20mL(也可以用10mL或15mL)的注射器及打吊针时所用的针头及针头所连的细管(最好是配套的)。把注射器的活塞抽掉,配上合适的橡胶塞,用打吊针时所用的针头及针头所连的细管连在针管的小头处,用十字夹夹住细管处。然后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在针管中先后充入4/5体积的Cl2和1/5体积的CH4, 用一细线把针管吊在铁架台上,把连有细管的针头放入烧杯中,在烧杯中加入水初中物理论文,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每个桌子上提供60W的台灯,则会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打开十字夹,还会观察到喷泉实验。
(4)可用于浓氨水与浓盐酸的反应
取一硬质管,把两端配好合适的橡皮塞,用两只5毫升的针管分别抽取2毫升的浓盐酸和浓氨水,用如图所示装置
优点:此实验用量小,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污染。
五:组合成各种装置
1.组合各种U形管
取两只相同或不同的针管(规格实验的要求而定)去掉活塞,然后用橡皮管(或打吊针的塑料管)把两针管的下面即原连针头的部位连接起来,即可自制成不同的U形管。
(1)可以用来充当电解池装置
在刚才做好的各种的U形管,如图所示配置好相应的塞子及相应的电极,即可电解各类电解质溶液。适用于微型实验及学生实验。
(2)可以用于制备NO及相关的化学性质的相互转化
选择一不等高的U形管(规格相差大约20mL比较好)固定好后,从高端向其中注入稀硝酸直至低端浸没铜丝,在低端加上一个分液漏斗(分液漏斗的塞子改为合适的橡胶塞),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改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2“分子和原子”P50“分子在不断运动”探究实验,虽说实验现象明显,反应速度较快,但实验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没做处理易挥发,污染环境,加之用小烧杯装氨水,所需药品量大,不能充分体现绿色化学实验量少,回收重复利用,对环境污染小(无污染)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该装置进行了五个改进,一是用塑料瓶(或塑料管)代替大烧杯形成密闭环境;
二是用废弃药瓶代替小烧杯装浓氨水;三是用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代替加有无色酚酞试剂的小烧杯;
四是实验药品一次使用为多次重复利用;
五是将氨气分子和滴有无色酚酞试剂接触瞬间变色改为依据氨气分子运动路径(总体向上运动)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红,取得明显的实验效果.
一、改进优点
1、污染小。用塑料瓶代替大烧杯,实验后用橡皮塞密闭后集中处理,整过实验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挥发的氨气对教室、实验室空气污染小初中物理论文,确保学生和教师身体健康。
2、药瓶用量少。改小烧杯盛装氨水为带瓶塞的小药瓶盛氨水,改两个盛放滴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为直接在滤纸条上滴加酚酞溶液,药品用量少(若用装棒冰的塑料管等直径小的塑料管代替塑料瓶作为密闭容器,药品用量更少)。
3、可回收重复利用。小药瓶中的氨水和用过的滤纸都可重复利用。
4、速度快。将实验装置改为直立状态,氨气分子向上运动速度快,达到实验目的所需的时间缩短,实验速度快,节约实验时间,能提高课堂效率。
5、凸现分子扩散运动的痕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悬挂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红,很直观的反映了实验中氨气分子运动路径(总体向上运动),现象明显,趣味性浓,效果好。
二、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图
1.制作实验装置(图1)
步骤一:准备
2、实验原理
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小药瓶瓶盖(见图二),通过由塑料瓶制作的密闭通道,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氨气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色,随着氨气分子向上运动,氨分子遇到滤纸条上滴入的酚酞溶液,由下自上依次变红。
3、实验装置制作
(1)材料:废旧矿泉水(纯净水)瓶2个,宽透明胶一圈,橡皮塞2个,小铁夹1个,小药瓶1个(根据所选塑料瓶口径的大小选择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参麦注射液等废药瓶),浓氨水,无色酚酞溶液,滤纸条cssci期刊目录。
(2)制作:取2只规格一致的塑料瓶保留16CM去掉底部(除掉的底部可以做盛水的容器做图四的实验),用宽透明胶带将去掉底部两只塑料瓶粘在一起(见图一);
取一只废旧胸牌上的小夹子,用细铁丝固定在一只橡皮塞上(见图一);
将滤纸剪成宽0.8-1.0CM,滤纸条长度也可根据密闭容器的长度灵活掌握;
将浓氨水装入小药瓶用瓶盖盖紧备用。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操作
(1)、实验前按实验装置图制作和准备实验仪器(见装置图一)。
(2)、在滤纸条上自下而上按一定间距(见装置图一)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为增加趣味性,也可以在滤纸条上用无色酚酞溶液按一定间距画圆圈、小花等图案。展示初中物理论文,滤纸条上不变红。
(3)将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条用橡皮塞上连接的小夹子夹住,固定在塑料瓶瓶口的一端。
(4)、拔掉塑料瓶另一端瓶口的橡皮塞,打开装有浓氨水小药瓶的瓶塞,将塑料瓶瓶口罩在小药瓶的瓶口上,尽量压紧(见装置图二)。观察实验现象。
(5)、实验结束后,盖紧装有浓氨水的小药瓶的瓶塞,以备下次使用;
用橡皮塞盖紧塑料瓶瓶口以便处理实验废气(见装置图三)。
2、现象
悬挂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自下而上逐渐变红。
3、结论
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氨气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