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语言丰富,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能用适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虽然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要么词不达意,要么表达不够流畅;还有的学生则正襟危坐,“茶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语言丰富,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能用适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虽然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要么词不达意,要么表达不够流畅;
还有的学生则正襟危坐,“茶壶里煮饺子——有嘴说不出”,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如何叩响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的心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呢?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活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状况: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懵了,不知道如何回答。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做了懵懵懂懂的听众。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表达的热情。
1.课堂提问要有指向性
漫无目的、信口开河式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大忌。比如,小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难以理解的,更别说概括课文内容了。在设计时,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他们为什么喜欢荷叶?然后引导学生用“荷叶是________;
是________;
是________;
是________”的句式表达。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表达要求,规范了语言,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2.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教学语文第三册《黄山奇石》时,老师一开始就设置悬念:“石头是普普通通的东西,可黄山的石头却很神奇,你们想知道这些石头到底神奇在哪里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老师调动起来了,在随后的图文结合中,想象并描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在整个课堂,学生围绕着老师提出的趣味性问题展开交流、描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提问要有利于思维发展
教师提问时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有意义,不要无疑而问,应让提问具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摒弃一问一答式的提问,将细碎的小问题浓缩为一个大问题:文章围绕植物妈妈写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的方法?学生在一个大问题的统领下,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锻炼了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看来,“赋予空间式”的提问,对学生思维的活跃、语言表达的丰富,效果是很好的。
4.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质疑也是一种表达,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如教《司马光》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之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有什么看不懂的。学生提问:孩子是怎么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么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更有解决的兴趣,从而带着问题读书、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二、利用课文插图,提供素材
看图说话、写话是学生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内容统一、目的性强、针对性强,便于教师进行明确、细致的指导,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和掌握,能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
1.按序观察
观察是语言表达的前提。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具有盲目性的特点,往往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因此,在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之前,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按对象的不同,观察顺序可以分为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部分等。比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从近到远、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近处有高粱、苹果树、梨树,远处有稻田,天空中有大雁。接着,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景物说一说,并按顺序连起来说具体。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条理性,让学生视之有序,言之有序。
2.关注细节
低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度不高,他们观察事物不细心、不全面,常常笼统、模糊,不能表述细节。经常引导学生精细地观察图画,可以发展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思维的准确性,也能为具体表达和描写奠定基础。
《纸船和风筝》一课写松鼠和小熊收到对方的礼物时都乐坏了。文中的插图把它们乐坏了的样子描绘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聚焦小动物的表情和动作,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它们乐坏了,并利用句式引导学生说具体:“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它的眉毛________,眼睛________。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它的嘴巴________,尾巴________。”
这里,突出一个“细”字,从一个词到几句话,训练学生由概括到具体,由粗放到细致,逐步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和语言的丰富性。
3.联系生活
儿童对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所熟知的生活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触及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引导学生把图画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是指导学生看图说(写)话的极佳手段。
在《看雪》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这一课的插图恰好描绘了小朋友们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活动,回忆以前是怎么玩的,当时的心情怎样。对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连起来说一说。
将看图说话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训练了学生由此及彼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的表达变得更丰富和充满个性。
4.展开想象
指导看图说话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联系图意,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加工再创造。比如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裳时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小树会怎么回答?夏天,爷爷在树荫下乘凉,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爷爷又会说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爷爷说:‘________。’小树说:‘________。’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小树对爷爷说:‘________’爷爷对小树说:‘________。’”
看图引导学生想象,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说话水平都大有裨益。
5.看图讲故事
一、二年级的教材,安排了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如《雪孩子》《酸的和甜的》等。在教完这一类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看着插图自己讲故事。学生既可以利用课文,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创造,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三、抓课文空白点,拓展空间
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读写的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活动;
依托绘本;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66-02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2.通过编绘本、读绘本、演绘本,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角色对话,能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培养其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摘桃读词”
(课件出示词语)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31课,一齐读课题。你们看,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一定很好吃,谁能读对桃子上的词语,桃子就会掉下来。
强调“俩、引”的读音;
“摘桃子、猴伯伯”读轻声;
请学生说一说类似于“又大又红”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摘桃读词”这样有趣的形式复习词语,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拍手歌”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
(1)出示“拍手歌”,指名学生读一读。
你拍一,我拍一,小猴小兔树下(wán),
你拍二,我拍二,地(qiú)爷爷有法力。
你拍三,我拍三,(táo)儿自己落下来。
你拍四,我拍四,地球爷爷了不起。
(2)学生填空、展评。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个小朋友有三个字不会写,用了拼音代替,你能帮他填上去吗?
【设计意图:这首拍手歌,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课文内容,同时又设计了“帮帮忙”的环节,帮助学生复习了生字的书写。】
二、编读绘本
1.找一找
(1)发现提示语和引号。
师:小朋友都很喜欢这个故事,要是能把它变成一本绘本,就更有趣了。你们想试一试吗?那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吧!(板画一本书。板书:编)
师:绘本里应该出现哪几个小动物呢?(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
①玩了一会,小猴说:“小兔,我请你吃桃子吧。”
②小猴对正在树上的猴爸爸说:“爸爸,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好吗?”
③小猴觉得很奇怪:“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啊?”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三句话是哪个小动物说的?引导他们发现句子中的提示语和引号。
【设计意图:引入学生喜欢的绘本形式,学生兴趣盎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提示语和引号,为后面的找句子做好铺垫。】
(2)找一找小兔子和猴爸爸说的话。用“ ”画出小兔说的话,用 “nn”画出猴爸爸说的话。
2.连一连
课件出示图片和小动物说的话,请学生连一连。
【设计意图:找一找、连一连,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把课文改编成了一本有意思的绘本,为接下来的快乐学习拉开了帷幕。】
3.读一读
师:现在,绘本的图片和文字已经配好了,小朋友们能用自己的朗读给这个绘本故事配音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本绘本。(板书:读)
学生喜欢哪一幅图,就练习哪一组句子。
(1)发现“有礼貌”(绘本①~绘本③)。
指名学生给自己喜欢的绘本配音,引导学生发现小猴和小兔在说话时用上了“请、您、谢谢”,说话很有礼貌。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有礼貌”。
(4)发现“很奇怪”(绘本④)。
指名学生给绘本④配音,引他们发现:很奇怪。指导他们朗读出奇怪的语气。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是教学的难点。但是,通过给绘本配音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发现,发现“有礼貌”和“很奇怪”,从而读出不同的语气。】
三、理解地球引力
1.解一解“地心引力”
(1)找一找“地心引力”。
师:是啊,别说小兔、小猴了,就连我们也觉得奇怪呀!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是什么呢?你们听,地球爷爷说话了。(课件播放音频)
师:仔细听听,想一想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是什么?
(2)读一读“地心引力”。
指导朗读“很大很大”,读出地球爷爷的力气大。
(3)玩一玩“地心引力”。
玩一玩吸铁石和回形针,在玩中感受“引力”。
师: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比磁铁要大很多很多,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事物,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课件图文展示)
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1-2人自由想象说,拓展图片,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听一听、玩一玩这样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一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解开了“地心引力”这个大秘密。】
2.续编儿歌
师:这里有个省略号,看来地球爷爷的手还有很多用处。小朋友们想一想,地球爷爷的手还有哪些作用呢?
你能编一编课前我们读的那首“拍手歌”吗?
你拍一,我拍一,小猴小兔树下玩,
你拍二,我拍二,地球爷爷有法力。
你拍三,我拍三,桃儿自己落下来。
你拍四,我拍四,地球爷爷了不起。
你拍五,我拍五,能让 。
【设计意图:续编儿歌让课堂有了一个提升,在儿歌的编写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地了解了地心引力,更提升了语文能力。】
四、绘本表演
师:儿歌编完了,课文也学完了,现在我们来演一演这本绘本!(板书:演)表演的时候,请小演员们不仅要说好台词,还要注意表情、动作。
五、课堂小结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兴趣 课堂效率 激发 培养 巩固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象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达到清楚的理解。新学期刚开始的第一节课学生都很认真地听课,但到后来却慢慢地走神,上课时总喜欢做点小动作。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课堂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兴趣了,所以我认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实际上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会新鲜感不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容量大,信息反馈快,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教材中的静画变为色彩鲜丽的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迅速的激发起来,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教师再运用配音把教材中枯燥抽象的叙述文字变为生动的语言表达,从而赋予了教学内容以感情色彩,课堂的氛围开始变得声像并茂、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感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
教师如果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始终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渴求新知识的良好心理状态之中,可以说教师在上课伊始,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我们试想,电视中的少儿节目,为何长期受少年儿童的欢迎而不衰呢?单纯从形式上说,它首先借助了电视的绚丽的图像和生动的语言,以及直观有趣的动画这种手段。教师就应借鉴这种手段,刻意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一开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在教学的开始制作了一组礼物的图片。上课开始时,我出示课件,来让学生猜礼物,学生很感兴趣,接着我让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礼物,并说出这些礼物出现的规律,月饼、蛋糕和书是怎样出现的。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循环小数。这样的引入教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又如,教学“基数序数”的意义时,学生往往不理解序数的意义,搞不清基数序数的区别,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把课本上的插图设计成了课件即学生喜欢听的动画故事来教学。上课时屏幕上出现了生动的画面: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爷爷经常到河边钓鱼,有一次他钓了很多很多的鱼,他把鱼串在了一起拿着回家,路上碰见了一只小花猫,小花猫看见老爷爷拿着这么多的鱼,馋的直流口水,便对老爷爷说:“老爷爷给我一条鱼吃吧?”老爷爷听后知道小花猫平时不爱学习,便想趁这个机会考考它,于是说,我的鱼都串在了一起,你如果找出从左往右数的第7条鱼,并在它的上面画个圆圈,我就把这条鱼给你;
你如果再把从左边起的7条鱼用线圈起来,我就把这7条鱼全给你。小花猫听了,想啊想啊,可怎么也想不出,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他找出来吗?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看活泼生动的画面,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真正明白了7的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这个过程通过电脑的动画声像效果,创设了愉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再如,在教学第四册“图形与位置”一课时,我先出示一棵拟人化的大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给学生讲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与森林里的小动物相处得很好,每天小动物们都来帮树爷爷干活,陪他聊天,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们讲故事。瞧,今天来了哪些小动物?”师边说边拿出做好的小鸟、小松鼠、小兔的硬纸片,让学生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座位,学生抢着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随之启发学生说出小兔为什么在树下,并提出:“谁能根据三只小动物在树的不同位置,提出数学问题?”进一步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转贴于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的公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征,又克服了教师满堂灌的毛病,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入手,以动手促进动脑,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学习,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欢乐活跃的气氛之中。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通过敬老主题活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渲染,展现龙王小学少先队员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激发全体队员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二、主要内容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在各中小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展现新世纪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
1、以中队为单位,班队课上各班开展以“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为主题的班队课,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2、小小真心话。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3、开展“爷爷、奶奶的重阳节,我做主”的活动,要求少先队员们开动脑筋,为爷爷(奶奶)设计一个有新意的过节方案,向长辈们送上节日深深的祝福。建议少先队员可以为爷爷、奶奶准备一根拐杖,方便他们平时的出行;
可以陪爷爷、奶奶锻炼身体,大家一起来运动;
也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陪老人们说说话,谈谈心,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减轻爷爷、奶奶的辛劳等。用实际行动感恩爷爷、奶奶,旨在进一步唤起少先队员们尊老、爱老的意识,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风尚,让他们学会感谢,学会关爱。共同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4、三分钟小故事演讲。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进行“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5、自选活动。各中小队围绕主题,自主设计,鼓励创新。
6、孝歌我会唱。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曲目自选;
三、总体要求
1、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中队要充分认识敬老爱老活动对少先队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利用少先队组织的优势,积极动员,广泛发动,使尽可能多的队员参与到活动中来。
2、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中队要结合实际,围绕各项重点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要充分考虑队员的特点,注重活动实效
三、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
四、活动对象
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区新世纪小学
德育处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师善“导”,生会“演”──“活”的关键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教师,也是整个课堂的“导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所以,教师要舍得放权、放手,变教师单一的讲解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求知。师者善“导”,学者会“演”是高效语文课堂“活”的关键所在。
1.利用导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者善“导”,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入课文的学习。如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为了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进入这一课的学习,笔者用图片这样导入新课:
师:你最喜欢的体育明星是谁?
生:姚明(出示姚明成为骨髓捐赠志愿者的图片)。
师:2005年9月姚明在北京参加了中国骨髓库校园爱心之旅启动仪式。有记者现场采访他(出示记者采访姚明的对话)。
记者:你是真捐,还是假捐?
姚明: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记者:假如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呢?
姚明: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们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
2.让学生演课本剧,感受语文的魅力
孩子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表演是孩子们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等。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
课内的采访表演和课外的课本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此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纵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适合学生演课本剧。
如教学《要下雨了》,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的:
小白兔:(大声)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天快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捉虫子)
小白兔:(跑过去)小鱼,小鱼,今天怎么偷闲出来了呢?
小鱼:天快要下雨了,水里面很闷,我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呀。(透气动作)小白兔,你赶快回家吧,小心被雨淋着。
小白兔:边跑边把消息告诉蚂蚁。
蚂蚁:确实快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碌着搬粮食呢!(边搬东西)。
好剧本,让学生演出来,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突破口”。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发挥创造性,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努力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二、生做“主角”,师居“配角”──“活”的核心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樊篱──让老师走下讲台,退隐幕后,参与学生学习。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上讲台去当主角,去说出自己的见解,展示才华,参与课堂教学,去“演”绎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这是高效语文课堂“活”的核心。
1.思维灵动,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升华
教师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灵动”起来。如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我是这样激活学生思维的:
师: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邓爷爷是怎样植树的?课文哪几小节写邓爷爷植树?
生:二、三小节。
师:放声朗读课文二、三小节,尽量读好,要让人仿佛看到了邓爷爷植树的情景,放声读课文。
让一名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他读得不错。仔细再看一下,邓爷爷是怎样植树的?
生:很用心。
师:课文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邓爷爷很用心植树呢?大家试着找一找、划一划。
生:仍、兴致勃勃、小心、仔细……
师:邓爷爷十分用心、认真地植树,是从课文里邓爷爷植树的句子感受到的,特别是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一些词语(兴致勃勃、小心、仔细)更能突显出来。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细细揣摩,一定会读出感动来。(慢慢地学生的感情不断升温,大有进步。)
师:你读得太棒了,老师禁不住也想跟同学们一起读了。我们一起怀着感动之情再读一读吧。(师生充满激动地读第二、三小节。)
师:看得出你是植树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又一生读,有更大的进步。)……
我通过对“植树”这一情景朗读的逐步导学,和学生互动交流,后来还用“植树新手”、“植树能手”、“植树高手”、“植树专家”这些生动形象的称呼,让学生慢慢领会当时的感人气氛,从眼前看到的感动到心中的激动,将课文中所要表现出的情景与气氛完整地展示在众人面前。这样设计教学,引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让学生思维灵动,也自然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水平,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整个课堂都保持着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于是,学生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下,参与到课堂,课堂上学生就“活”起来了,教学也就水到渠成地收到了实效。
2.把“舞台”还给学生
爱表现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师生平等关系的平台上,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教师应着力于创设民主、和谐的创新情境和气氛,树立让全体学生都真正“动”起来的观念,要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在小组内轮流当老师,带领其他同学读书,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读得最好的同学作为当天的组长,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都纷纷举手喊:“老师,让我先当!让我先当!”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学生合理辩课、讨论──“活”的要素
新课程强调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开展辩论式学习,会让学生的思维具开放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目标,抓住关键问题,组织学生合理辩课、展开讨论。这是高效语文课堂“活”的要素。
(一)抓住契机,创造讨论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式的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释放更多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而不能先急于用教师认为的最佳答案去限制或影响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即便是学生不完善的、没有逻辑的发言,教师也不应匆忙打断,以免截断孩子的思维,挫败孩子们的积极性。当学生畅所欲言时,就是学生们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就有可能有思维突破,或有所创新,甚至能令教师也得到某些启发,以修正原来不真实、不科学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和深无限延伸。
如教学《雪孩子》一课,我采用了先讲述插图然后开讨论会的方式。孩子们讲述插图的过程,不仅使他们熟悉了课文内容,而且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他们还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接着,我组织学生开讨论会,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锻炼了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二)倡导合理辩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性质,让学生开展辩论式学习,因为“辩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似有而无的矛盾,培养思维深刻性。在学《王二小》时有学生提出,“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给敌人带路呢?”像这样的疑问表明学生动了脑筋,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2.认识分歧,深化认识与理解。在学习《王二小》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围绕“王二小该不该为革命牺牲”为论题,展开了辩论。学生分成了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学生对王二小这个人物又有了更高的认识,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3.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展开辩论。学习《乌鸦喝水》一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如果你是乌鸦,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喝到水吗?”这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无论学生想出什么办法,他都要先了解课文里乌鸦想出的办法,不能相同,然后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发散思维,做出合理的想象,并要经得起别人的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