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的准备:充分评估患儿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备好一次性无菌手套、无菌剪刀、一次性注射器、听诊器等置管用品。还需备好吸痰吸氧等急救物品。2置管2.1置管长度早产儿胃肠蠕动能力弱,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残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早产儿护理论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早产儿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用物的准备:充分评估患儿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备好一次性无菌手套、无菌剪刀、一次性注射器、听诊器等置管用品。还需备好吸痰吸氧等急救物品。
2置管
2.1置管长度早产儿胃肠蠕动能力弱,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残余奶量,以观察胃液的性质及胃排空、肠蠕动情况,根据胃残留量给予喂奶量,因此,只有适宜的胃管长度才能正确反映患儿的消化功能,为治疗提供依据。有文献报道:胃管置入长度以到达胃黏液池为宜,且早产儿前额正中发际不及成人明显,“印堂穴(两眉连线中点)一脐”法使胃管侧孔部分或全部在胃液内的比例增加至置入的胃管长度比“发际—剑突”测量法更适宜。
2.2置管方法置管前应先用石蜡油充分胃管,我科使用的德尔医械生产的DRW-BX型(新生儿保留胃管)为多孔胃管,置管前,可用无菌剪刀剪去多余侧孔,保留2个侧孔,这样置管时既可保证胃管全部在胃内,又可确保管道无堵塞。但前端尽量保持圆钝,防止损伤食管及胃粘膜。插管时将患儿上身抬高30~50°,头稍后仰,在患儿哭声末深吸气时立即将胃管插入,当插管5~7cm到达咽部时,可采用改良新生儿插管法,即助手迅速用裹紧的消毒棉签蘸少许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使其安静并产生吸吮动作,此时操作者迅速将胃管插至所需长度。但注意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胃粘膜。且在置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及面色变化,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刺激性呛咳或面色发绀应立即拔出胃管,待患儿休息片刻再重新插入,防止胃管误入气管。
2.3判断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注射器连于胃管末端回抽有胃液。(2)缓慢向胃管内注入3~5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闻及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看是否有气泡溢出。
2.4胃管固定可采用“Y”法固定胶布,将宽胶带纵形剪开呈“Y”型,整端从鼻跟至鼻尖贴于鼻梁上,撕开的2条胶布分别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贴于胃管上,露在外面的胃管可用胶带固定于耳旁,胃管固定应牢固,防止反复置管给患儿带来痛苦。
3鼻饲护理
3.1在喂养过程中,需观察喂养的耐受情况,如胃内残余奶汁不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则将残余奶量打回,再将奶补至预计量;
若下次仍有残余,奶量应减少2~4ml;
如腹围较前增加1.5cm,应详细查体,如体检正常,可暂停喂乳一次。如果下次喂奶仍有上述情况,需摄腹部平片,观察胃管位置,并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2体重>1000g的早产儿可采用间断喂养,此方法操作简便,能诱发胃肠激素周期性释放,较快地促进胃肠道成熟。喂养过程中优先选用母乳,母乳中所含成分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鼻饲液温度一般在38~40℃,可以以前臂内侧测试乳汁,以不烫手为宜。每次喂乳前后,可以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各5min,以刺激口腔感觉神经,促进吸吮反射成熟和胃肠道激素的释放,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和缩短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喂后使患儿右侧卧或俯卧,有助于胃排空。
3.3保持胃管通畅,鼻饲乳汁前后,均应注入2~5ml温开水,以防胃管堵塞。喂完后固定好胃管末端至下一次喂乳。3.4防止并发症胃内容物不受控制地进入食管,可引起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及慢性肺疾病,因此,应加强巡视,注意正确的喂养方式。
4拔管
拔管时应捏紧胃管末端,严防奶汁滴入气管引起严重并发症,拔管时动作应轻柔,拔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及神志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拔管后患儿自主进食,宜少量多餐,可每2小时喂哺一次,密切关注患儿进食情况。
通过以上精心的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胃食管反流,缩短了至经口喂养的时间,使患儿体重增长达到预期目标的时间缩短,从而减少了患儿的住院日,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邢佑敏,张桂萍,颜利.危重早产儿早期间歇胃管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6):683-684.
[2]张英,金铁臣,王惠玲.胃管插入长度与身高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2):758.
[3]郭香芝,肖敏,郭金叩等.鼻饲早产儿留置胃管长度测量方法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23(1):40-41.
[4]贺雪琴,郭维奇.改良新生儿插管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640.
早产儿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早产儿; 健康教育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新生儿科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早产儿95例,出院时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胎龄29+1~36周,出生体重1 430~2 305 g,住院4~58 d。对照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
胎龄30~36周,出生体重1 410~2 230 g,住院6~52 d。两组早产儿出院时均达到出院标准。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指导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按常规对其母亲进行一般性的出院指导。观察组由专人负责按制定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对其母亲进行指导,先与其母亲交谈,根据其母亲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早产儿的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将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知识)印成书面资料,发放给观察组早产儿母亲,并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使母亲了解护理早产儿的相关知识,掌握护理早产儿的基本操作(沐浴、喂养的正确姿势、测量体温)等。出院后每月进行一次随访,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并有针对性的纠正不良行为。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患病率及再住院率比较见表1。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早产儿出院时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可减少出院后疾病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3 讨论
早产儿是特殊的人群,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而需住院治疗,而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求,需要在家中进行长期的护理。早产儿出院后疾病发生与家长安全育儿教育有直接关系,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决不仅限于医院内的医护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把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贯穿于入院、住院、出院及出院后的全过程。本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的早产儿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早产儿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父母护理早产儿水平,降低再住院率,减轻家长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3]。对早产儿父母亲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把知识和技能传受给患儿父母亲,使其熟悉早产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掌握护理早产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有效的预防早产儿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疾病,使患病率降低;
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父母亲护理早产儿的水平,使父母亲能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使早产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降低了早产儿的再住院率。开展早产儿健康教育指导,有利于搞好优生优育工作,保障早产儿的健康,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住院期间的护理,更重要的是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工作,它可改善早产儿疾病的预后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早产儿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胎膜早破;原因;表现;护理措施
1产妇胎膜早破定义及特征
1.1产妇胎膜早破定义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孕龄<37孕周的胎膜早破又称为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围生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对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率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均升高。
1.2产妇胎膜早破特征
孕妇仰卧位可能见到阴道口有液体流出,也可能无任何液体流出;如无液体流出,肛查时上托阴道后穹隆上推胎头按压宫底或孕妇变动可有液体由阴道口流出,注意这些辅助操作后可能仍不见液体流出。所流出的液体通常稀薄,可能混有胎粪或胎脂。急症住院病人可能带内衣卫生巾或卫生纸来医院,应该仔细检查。
2产妇胎膜早破的原因
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率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均升高,一旦发生胎膜早破,是个危险的现象。导致胎膜早破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① 胎膜早破导致宫腔感染,是传统的胎膜早破和感染的因果关系,近些年已经普遍认识到感染和胎膜早破互为因果关系,而且感染是胎膜早破的最重要原因。② 羊膜囊内压力升高,常见于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③ 胎先露部高浮、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膜受压不均匀导致破裂;④ 营养因素,原因很多除胎膜本身因素外,孕早期孕妇维生素C缺乏、铜缺乏和孕妇吸烟等因素与胎膜发育不良有关。⑤宫腔内压力异常,宫腔内压力不均常见于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宫腔内压力过大常见于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剧烈咳嗽和排便困难等。
⑥ 创伤和机械性刺激,主要分为医源性和非医源性两类。非医源性常见的为妊娠晚期的活动;医源性的包括多次羊膜腔穿刺,多次阴道检查和剥膜引产等。
3产妇胎膜早破的护理措施
3.1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当我们在临床护理的时候遇到,产妇胎膜早破的特殊情况时,我们应该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主要包括胎儿监测和母体监测。胎儿监测主要做到密切观察胎心变化,遵医嘱每2h听胎心一次,如胎心>160次/min或<120次/min,应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3~4)L/min,每次30min。其次,胎动监测和羊水监测。正常胎动每小时2 -5 次, 12 h累计胎动20次。如果12h计数<10次, 常提示胎儿宫内窘迫,应给予低流量吸氧30min ,以纠正胎儿宫内的缺氧症状。正常羊水为半透明,若羊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或有胎粪污染,则提示胎儿宫内感染,需及时报告医对于母体的监测,我们应该严密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如体温高者给予物理降温,可用50℃左右的温水擦浴,如果体温继续升高至38℃,予药物降温配合物理降温。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 次, 并注意血象变化,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观察患者会的情况,保持会的清洁,若会被污染,及时会阴消毒。
3.2临床用药的护理
宫缩抑制剂可延长妊娠时间,促进胎儿心肺成熟,从而改善胎膜早破的预后,减少早产儿患病率。硫酸镁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宫缩抑制剂,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呼吸不小于16次/min;膝反射存在;尿量不少于25ml/h。若出现呼吸<16次/min,膝反射消失,尿量<25ml/h,应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脉推入。初次静脉滴入给药时应根据孕妇的宫缩、血压、心率及羊水流出的量等情况调整静滴的速度,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持输液通畅,因静滴速度缓慢,需长时间持续滴入,建议孕妇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避免因用力活动使针头滑出血管壁以致重新穿刺。
3.3日常的饮食护理
指导孕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孕妇的抵抗力,应多食含纤维较多的蔬菜及水果,避免因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而造成便秘。每日饮水量达2000ml以上,坚持清晨空腹饮1 -2 杯温水或淡盐水,将水做为剂,有软化粪便的作用,刺激肠蠕动,还可增加胎膜早破孕妇的羊水量;多食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使高膳食纤维吸收肠道中的水份,粪便的重量和体积增加,从而加快肠蠕动,促进粪便的排出;蔬菜、水果、粗粮可增加各种维生素的量,特别是维生素B1的摄取量, 因为维生素B1缺乏,可影响神经传导,减慢胃肠的蠕动,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所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麦麸、粗粮、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可以达到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及粪便排出的目的;应用香蕉、蜂蜜、芝麻、核桃,或每日饮1 -2 杯酸奶,均有助于消化功能,能起到通便作用。
3.4 恰当的心理护理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大多数突然见阴道有大量液体流出,容易心情紧张,担心胎儿宫内缺氧、早产甚至胎儿有生命危险以致情绪低落甚至恐惧,因此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容易增加羊水的流出,加大了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因此,医护人员要特别重视孕妇的心理状态,要理解孕妇的担心和心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首先护士应主动安慰孕妇,减轻其顾虑,稳定情绪,向其解释胎膜虽破,并不意味着早产,可通过注射地塞米松促进胎儿心肺成熟,抑制宫缩,加上预防性的输入抗生素等处理以及当今先进的医疗技术,使保胎成功的机率大大增大,胎儿存活率也大幅度提高。尽量避免一切不良心理因素及环境刺激,医护人员要把病情和处理方案及时告知孕妇和家属,使他们充分了解疾病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取得孕妇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4结论
胎膜早破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护理不当可对胎儿及母体造成严重的影响。胎膜早破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会的护理,保持会的清洁,患者用的会阴垫应严格消毒,及时更换。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减少因护理不当造成的感染。在护理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与变化,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给予安慰与鼓励,让患者认识到保持心情舒畅对治疗的重要性。此外,对于患者多以急诊入院,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力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早产儿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指导;
早产儿;
影响;
分析
早产儿在临床较为常见,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生长情况,我国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早产儿的发生率在5%~10%,而病死率高达12.7%~20.8%;
随着医学手段的发展,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1]。本文选取98例早产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分析健康教育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98例,均符合早产儿的标准:胎龄<37周,体重<2500g,身长<47cm,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中男28例,女21例,胎龄为29周~36周,平均(35.4±1.5)周,出生体重为1430~2305g,平均(1899.7±244.6)g,住院时间为4d~58d,平均(34.3±2.6)d。观察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胎龄为30周~36周,平均(34.8±1.2)周,出生体重为1450~2335g,平均(1950.7±244.6)g,住院时间为5d~60d,平均(35.3±2.9)d。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与出院指导,具体是对患儿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整理,体温测量与各种可能性感染疾病的预防,并对出院后如何照顾好早产儿进行一些事宜交代;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指导安排专人负责;
其次,对各项需要指导的内容进行一些分析,并按照早产儿及母亲的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
第三,与母亲进行交流,了解出院后的家庭情况与照顾条件,然后将相关的护理知识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教授与指导。具体的指导内容包括早产儿的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发给每位母亲一本指导手册;
另外,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亲自示范,并将注意点告知孩子母亲,重点在于沐浴、喂养方面的姿势,测量体温的方法;
对于小儿的按摩推拿,要注重顺序,重点在于四肢的按摩与推拿,应该将力度控制在轻揉范围,防止给幼儿造成瘀青等皮肤伤害。至于小儿的肚脐护理,应该遵照医嘱,或听从护士的建议,防止其受到湿度的影响,并保护好肚脐使其不受风寒的侵袭;
应该多注重对其观察,尤其是对于肚脐所贴的制剂,应该进行按时更换、擦拭,防止对其造成伤害。若发现小儿出现呕吐现象,尤其是对于奶汁的反呕,应该观察是否是吃得过饱的正常反应,或是由于受凉产生身体异常反应,若出现此类现象,则应该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或医生,对幼儿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治疗,切勿盲目地自行处理,以免耽误小儿的最佳治疗时间;
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保暖措施等进行预防。与患儿家长保持联系,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到家随访等方式进行一些问询、指导;
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将资料传递给家长,或家长将出院后的护理视频传给护理人员,在互相的讨论与交流中进行一些针对性指导,从而纠正不良行为。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通常以出生时间、体重、身长方面衡量早产儿,也包括身体各器官的成熟度,因此有时也将早产儿称作未成熟儿;
这类新生儿需要在出生后得到精心的护理与正确的出院指导才能提高存活率。通常而言,会在出生后延长住院时间,并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照看,以及对母亲的相关指导来提高对早产儿的照顾水准,以期为其继续生存与良好发育奠定较好的基础[2]。临床所采用的一般指导与出院指导虽有一些效果,但是在发病率方面、再住院率方面还是比较高,因此在现代护理医学的意义上可以通过采用健康教育指导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本文分组比较了两种不同护理方法或健康教育的差异与区别,并对指导后的各项情况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随访与记录,结果显示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后的早产儿在病率与再住院率方面明显降低,提高了新生儿体质,也有效解除了父母的忧虑与担心。具体来看,对于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应该注重对早产儿资料、母亲资料、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了解,并且根据相关的职业、时间、影响、环境等制定出更为详尽且符合早产儿差异特征的健康指导方案;
然后先进行统一性的集体指导,再按照个体化的区别进行专项的一对一指导;
这方面要求从孩子母亲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性格等展开分析,而且需要将各种护理方法以书面材料的形式编制成手册,同时行手把手地指导与注意事项说明,然后将手册分发给早产儿母亲,若有必要可以对其采取出院前的护理标准评估[3]。并与孩子母亲及相关家属保持密切联系,运用信息技术、电话、手机应用程序等皆可以增加交流频率,并借助医院公共平台进行及时的咨询与信息反馈,加上随访记录,对各方面的护理表现进行评估,并对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肺炎、脐炎、营养不良状况、脓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评估与再次住院指导[4]。本组研究结果表明,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健康教育指导下,早产儿的家长在出院后对早产儿的护理效果较好,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小妹.早产儿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21(8):161-162.
[2]杨云智,林倩清,张友惠,等.早产儿家庭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779-5781.
[3]冼倩红,李婉嫦,叶晓玲.新型健康教育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6):887-888、865.
早产儿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早产儿;
肠内营养;
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0-0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预后效果成为了目前临床医学上的研究热点。由于早产儿的体质较差,出生后需要更加全面的护理,而且对营养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加强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护理能够给早产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储存能量,加强抵抗力,保证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同时也是保证早产儿能能够稳定生长的基本的物质基础。如果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得不到保证,则可能会引起早产儿的营养不均衡,影响成长速度,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1]。因此,通过给予早产儿全面的肠内营养护理,对于早产儿的存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在近两年收治的34例早产儿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研究,研究内容丰富,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的胎龄均在34周以内。在34例早产儿中,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胎龄均在26周-34周,平均胎龄29.6周。所有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为1400g-2100g,平均体重1840g。
1.2 方法 根据早产儿的体质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2.1 加奶护理 对于出生后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如果病情较轻且比较稳定,则在出生后12小时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肠内营养支持;
如果早产儿的病情较重或者病情不够稳定,则需要推迟喂养时间,在出生后24小时-48小时内喂养。喂养物以母乳为主,以配方奶为辅,根据不同的早产儿的胎龄和体重灵活调整喂养方案[2]。对于体重小于1600g的早产儿,首次喂养2ml,每隔2-3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1ml,每日所喂养的总奶量为18ml;
对于体重在1600g-2100g之间的早产儿,首次喂养5ml,每隔1-2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2ml,每日的总奶量为36ml。连续喂养一周,观察早产儿在此期间是否有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出现,如果出现,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
如果未出现,则在以后的喂养中,可以逐渐增加喂奶量,直至150ml。
1.2.2 喂奶耐受性观察 在喂养期间,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奶液潴留情况。在每次喂奶前,采用注射器抽吸的方法,检查新生儿的胃部是否有残留的奶液,如果潴留的奶液少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对新生儿的喂养无影响,保持正常的喂养量和喂养次数;
如果潴留的奶液量多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应当适当的减少每次的喂养量,或者减少喂养次数[3]。同时,在检查奶液潴留情况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血液变化情况、腹胀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应立即停止喂奶,并采取相应措施。连续几次观察新生儿的腹围变化,如果腹围有大幅度增加(超过1.5cm),应当减少喂奶量,并采用温盐水灌肠保证新生儿的排便正常[4]。在喂奶过程中,随时观察新生儿的血糖、血液、腹胀、体重变化。
1.2.3 护理 对于所有的早产儿,均应采取“鸟巢式”保护,通过模拟宫内环境,增加其安全感,加快适应外界环境的速度。新生儿的主要是以俯卧位,隔段时间与仰卧位交替。在俯卧位下,不仅能够减少胃内奶液潴留,减少腹胀和呕吐的发生次数,还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增加体重,能够使新生儿的呼吸更加平稳,心率更加整齐,提高血氧饱和度,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的发育。此外,为了避免胃食管反流,应该采取头高脚低的,适当的将头部抬高30°左右,使新生儿呼吸更加顺畅。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较长,避免长时间处于一个,通常情况下每隔4小时需要更换一次。
1.2.4 胃管管理护理 早产儿由于需要长期的肠内营养护理,在早期的喂养过程中,大多采用胃管喂养,因此,要特别注意胃管的管理和护理。由于新生儿的不自觉性常常会导致胃管需要反复插入,无形中增加了胃管感染的机会,因此,有效地措施是采用具有弹性的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新生儿的鼻唇沟处,避免胃管被拉出引起感染。在每次使用完围观后,都要使用温开水逐次清理新生儿的口腔和使用过的胃管,保持清洁[5]。尤其是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进行操作,每次操作结束后将使用过的胃管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将胃管置于相应的搁架上,避免放置在床单上被污染。
1.2.5 腹部按摩 给新生儿喂奶后30分钟后给新生儿进行腹部按摩,具体做法是手指并拢,用掌心部位轻轻触摸新生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四周缓慢进行顺时针按摩,运动应保持匀速,动作尽量轻柔,连续按摩10分钟左右。腹部按摩不仅能够刺激新生儿的肠道激素分泌,加快肠道蠕动,帮助新生儿快速消化食物,对于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结 果
在所研究的34例早产儿中,在一周内拔管正常哺乳的有18例,2周内的有12例,3周捏2例,死亡2例,存活率94.12%,死亡率5.88%。所有存活的新生儿体重在逐渐增加,在出院时已处在正常体重范围内。经检测,新生儿的血液、血糖都正常,未出现并发症,早产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6d。死亡的2例早产儿由于肺出血和血管内凝血导致。
3 讨 论
由于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身体素质都较差,因此,需要在出生后给予更加细心地护理。其中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6]。在给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优先选择母乳,这是由于母乳含有很多新生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器官发育,增强抵抗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使各项机能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在喂奶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胃内奶液的潴留量,避免引起腹胀,并灵活的调整喂奶量和喂奶次数。此外,还需要注意新生儿的,通常采用头高脚低的俯卧位或者仰卧位,在采用胃管进行喂养的阶段,注意胃管的清洁和消毒、灭菌,采用规范的操作方法,降低胃管被感染的概率,尤其是医护人员,更加注意与新生儿接触的双手、皮肤的清洁。再配合以适当的腹部按摩,加快新生儿的消化系统的建立,保证每日的喂奶量和排泄量正常。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保证早产儿的营养支持,促进早产儿稳定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湘红,杨春柳.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6(17):347.
[2] 马云红,黄洁.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2(3):236.
[3] 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5(8):126.
[4] 陈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