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银行个人季度总结【五篇】

时间:2024-02-13 13:38:02 来源:网友投稿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下称:“中心”)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99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量为7758款,同比上升104.0%,环比上升34.8%。其中普通类产品为7383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银行个人季度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五篇】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第1篇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下称:“中心”)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99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量为7758款,同比上升104.0%,环比上升34.8%。其中普通类产品为7383款(包括21款开放式产品),同比增长131.5%,环比增长33.5%;
结构类产品375款,同比下降38.9%,环比增长68.9%。

(注:文中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数据整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3月25日。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存在误差,加总可能不为100%,特此标注,下同。)

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季度运行趋势上看,2012年一季度发行产品的商业银行数量继续上升,其数量由2011年四季度的85家上升至一季度的99家,表现出城市商业银行拓展银行理财业务的动力依然强劲。一季度,央行宣布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随着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商业银行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筹集资金的动力将有所减弱,预计理财产品的增速将有所放缓。与普通类理财产品市场波澜不惊的表现相比,一季度结构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出现反弹迹象,设计结构上也萌生出了新的亮点。参见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2012年一季度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分布较上季度变化不大。具体统计数据如下:非保本型产品占比为63.8%,较2011年四季度下降4.6%;
保本型产品占比为20.9%,较四季度上升0.7%;
保息型产品占比为15.3%,较四季度上升3.9%。图2展现了2009年至2012年一季度不同收益类型产品的数量变化趋势,可以清晰的看到2012年一季度非保本产品的数量显著增长,共发行4937款,环比增长1304款,增幅为35.9%。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回落,但依然为市场主流。2012年一季度期间,3个月(含)以内和3~6个月(含)理财产品的占比均有所下降,3个月(含)以内理财产品占比63.5%,较上季度下降1.8%,3~6个月(含)理财产品占比22.9%,较上季度下降1.9%。6~12个月(含)理财产品和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的占比均有所上升,6~12个月(含)理财产品占比11.6%,较上季度上升2.6%,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占比2.1%,较上季度上升1.2%。参见图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图4展示了商业银行所发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情况。总体来看,各期限结构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基本呈缓慢爬升的态势,但一年期产品的利差加大。从利差水平来看,除7天产品外,其余各投资期限产品的利差水平均在200个BP(基点)以上,1年期产品最高,为314个BP,从收益水平的环比表现来看,各关键期限点的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均有所上升,一年期产品升幅最大,平均上升73个BP。

产品投资方向分析

普通类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分析。从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来看,2012年一季度,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较上季度减少风险债券类产品,其余各投资方向并未有太大变化,除债券货币市场、组合资产管理和固定收益权类产品之外,其他各类产品数量较上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相对占比方面,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票据资产类产品和信贷资产类产品的占比较上季度下降明显,分别下降2.5%、3.6%和1.0%。同时,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和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则分别上升4.1%和3.2%,固定收益权类产品占比变化不大。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对比情况参见图5与图6。

2012年一季度共发售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2771款,数量较上季度增加869款,占比37.6%,上升3.1%,环比上升45.7%。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南京银行几家机构在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的说明书中披露了其资产池中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上限或下限。其中建设银行产品将所投资的资产进行了大致的比例划分,规定:股权类资产投资余额占资产池规模的比例为0~70%,债券和同业存款等高流动性资产投资余额占资产池规模的比例为30%~100%,信贷类资产投资余额占资产池规模的比例为0~70%,其他资产投资余额占资产池规模的比例为0~70%。

本季度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4033款,数量较上季度增加1238款,占比54.8%,上升4.1%,环比上升44.3%。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502款,数量较上季度减少10款,占比由上季度的9.3%下降至6.8%。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发售24款,较上季度减少194款,环比下降89.0%。此外,一季度固定收益权类、信贷资产类产品各发售16款,固定收益权类产品占比变化不明显,而信贷资产类产品占比下降1%,环比方面,固定受益权类产品环比上升45.5%,而信贷资产类产品环比下降76.1%。

从不同投资类型产品的期限收益结构来看,普通类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权类产品的期限最长、预期收益率最高,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期限最短,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最低。从环比表现来看,债券货币市场类、组合资产管理类和信贷资产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有所上升,而其余各类产品下降,而除了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票据资产和信贷资产类产品之外,其余各类产品期限均有所延长。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02天,环比延长12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6%,环比上升5个BP。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17天,环比延长24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4%,环比上升24个BP。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49天,环比缩短18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45%,环比下降18个BP。票据资产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24天,环比延长15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6%,环比下降39个BP。固定收益权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447天,环比延长15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98%。环比下降20个BP。信贷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227天,环比缩短79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8%,环比上升2个BP。详细信息参见表1。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第2篇

浦发银行刚公布的三季报仅仅只是中规中矩:三季度末实现营业收入1086.3亿元,同比增长21.0%,其中利息净收入825.3亿元,同比增长15.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71.6亿元,同比增长6.8%。

6.8%的业绩增速在全部上市银行中并不算出色,2015年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总体来看,除了五大行净利润增速显著低于其他银行,股份制银行增速一般在10%以下(平安为13%),最高的是3家城商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同比增速分别是25%、16%和12%。

从业绩看,浦发银行的表现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但让市场颇感意外的是,根据三季报公布的持股比例,生命人寿由前次公告变动的10%继续增持至11.5%。

利息增长对冲手续费下滑

从收入结构分析可知,浦发银行主要的利润驱动因素来自生息资产扩张了21.9%,手续费收入增长35.6%。与其他公布财务数据的上市银行类似,浦发三季度受益于降息及流动性宽松,负债成本下行较为明显。此外,浦发2014年三季度的资产增长相对缓慢,低基数使得同比规模因素贡献度提升。从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上看,浦发三季度整体存贷款扩张速度放缓,但非信贷资产扩张非常积极,同业中的拆出资金及债券投资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均大幅增长,环比增速分别为480%和53.2%。

浦发银行201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尤其是利息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8.3%,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扩大,主要原因是浦发息差在三季度有所扩张,根据平安证券的测算,浦发三季度单季净息差为2.66%,环比上升17BP,较二季度上升幅度增大,息差扩张受益于浦发在上季度增加非标资产投资所致,二季度浦发投资类资产环比大幅增长18%,利率下行带动浦发同业利差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对冲了降息和存款上浮区间放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浦发银行手续费收入在三季度却有所下降,环比二季度减少16%,拉低前三季度手续费累计增速从上半年的41%降至前三季度末的36%,这除了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外,资本市场大幅波动使浦发相关手续费收入减少也是主要原因。

前三季度,浦发银行业绩增速超过中期水平,第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9%,高于前三季度的增速。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中间业务收入和成本收入比的下降,尤其是信用成本的下降功不可没。前三季度,浦发对拨备计提仍持审慎态度,同比增长82%,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00%,但环比下降3%。信用成本环比下降11BP,拨备覆盖率较中期小幅提升约3个百分点至249%。第三季度信用成本的下降致拨备前利润由环比仅增长1%提升至4%的水平。

而浦发银行第三季度净息差较为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第三季度生息资产规模增速环比没有下降,以及在资产配置方向上,依然选择配置贷款和非标投资等高收益资产。由于二季度浦发加大了公司存款的吸收,环比一季度增长7%,三季度公司的存款总额基本没有增长。

截至三季度末,浦发银行核心资本净额为2935.8亿元,总资本净额为3860.1亿元,期末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33%和9.38%,季度内放缓的贷款增长使得风险加权资产环比增速进一步放缓至-0.7%。

目前,浦发银行对上海国际信托的收购已于2015年10月23日获监管层批准,乐观估计年内有望完成收购,收购完成后,浦发作为金融控股集团的功能完整性将会进一步增强,对上海信托的收购将提升浦发高端理财业务的实力,信托对其传统对公业务的大投行化发展亦有正面作用。长期来看,与上海信托的协同效应以及上海自贸区有利的金融改革政策或将成为主要催化剂。作为上海市政府在国企改革过程中着力打造的地区性银行系金控集团,浦发银行综合金融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效率的改善值得期待。

高拨备难抵资产质量下滑

尽管浦发银行无论是前三季度还是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长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主要得益于拨备前利润高于预期,但不良贷款生成率和资产质量领先指标仍都在恶化。如果未来经济下行趋势未能扭转,随着拨备前利润增长的放缓,以及考虑到不良资产预期的上升以及净息差的下降,这将导致浦发当前计提高拨备费用无法持续。

数据显示,浦发银行资产质量仍在恶化。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不良资产率环比上升8BP至1.36%,不良资产余额环比上升7.5%至298亿元人民币。三季度核销后的年化净不良贷款生成率达到1.31%(2015年上半年为1.14%)。此外,浦发249%的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4%)和3.39%的拨备贷款比(环比上升0.3%)均高于同业,关注类贷款率(环比上升22BP至3.42%)等领先资产质量指标仍在恶化,说明未来一段时间拨备压力仍会增大。

浦发银行三季度核销和处置了约46亿元的贷款,考虑核销后的不良生成率小幅上行至单季度0.3%。浦发最近一个季度计提了106.6亿元的坏账准备,年化信用成本为1.96%,期末拨备覆盖率为249%,拨贷比为3.39%,较上个季度继续提升26BP,虽然目前看浦发整体拨备在股份制银行中较为扎实,后续盈余平滑空间较大,但不良生成小幅上行,核销速度提升,说明其资产质量的波动性仍将延续。考虑到当前浦发应收款项类投资的高比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进一步调整生息资产结构的空间。

浦发银行在第三季度仍加大核销力度,表明其不良压力仍在持续。截至三季度末,浦发的不良率较中期提升8BP,但不良贷款增速较中期下降约6个百分点;而第三季度浦发的不良净生成率为1.24%,较二季度小幅提升2BP,一方面是浦发三季度核销的规模较二季度有明显的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上半年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的压力以及逾期贷款增长较快对不良新生成的压力的影响。尽管已加大核销力度,但三季度末关注类贷款的占比继续提升,说明不良资产的压力仍然较大。

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并困扰着各银行的经营。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从平均1.05%增加到1.38%,提高幅度为31%。而减值损失更是大幅增加,平均增速为59%。

根据平安证券的测算,如果浦发银行三季度加回核销,其不良生成率为1.22%,环比上升14BP ,基本保持稳定且在股份制银行中保持较优的水平,考虑到公司关注类贷款占比环比提升22BP至3.42%,未来资产质量仍有一定的压力。浦发三季度拨备计提仍保持较高水平,这使得其单季信贷成本达到1.95%。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第3篇

美国银行2013年经营状况

财务数据表明,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美国经济形势的改善,美国银行在2013年的经营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一些指标甚至接近了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的数据。

2013年四季度经营状况。美国银行财务数据表明,2013年四季度净收入达到34亿美元,摊薄每股收益达到0.29美元,而2012年同期净收入只有7.32亿美元,每股收益也只有0.03美元。从存贷款情况看,美国银行2013年年末汇总存款余额增加了140亿美元,达到11200亿美元,同期贷款余额增加了200亿美元,总额达到9280亿美元。其中,商业贷款余额增加了420亿美元,达到3960亿美元。这表明,一方面,贷款增速高于存款增速,另一方面,在商业贷款增加的同时,其他贷款比如房地产抵押贷款可能减少了。此外,美国的个人消费有所增长,四季度借记卡和信用卡消费总额增加了4个百分点,达到1230亿美元;
全球财富和投资管理以及金融业务收入也有了明显增长,其中全球财富和投资管理的税前收益率从21.1%增加到了26.6%,金融业务收入增长了9个百分点,达到了创纪录的43亿美元。同时,美国银行的成本节约目标得以实现,信贷质量持续提高,“巴塞尔协议Ⅲ”规定的一级普通资本比率从9.25%提高到了9.96%。

2013年全年经营业绩。从2013年全年与2012年相比来看,美国银行的业绩同样喜人。净利润快速增加,美国银行2013年净收入为114亿美元,每股收益达到0.9美元。而2012年全年的净收入只有42亿美元,每股收益也只有0.25美元。这意味着美国银行2013年利润比2012年增长了1.7倍,每股收益增长了2.6倍。这一利润指标表明,美国银行虽然不是华尔街巨头中实现年度利润最多的银行,但却是净利润上涨幅度最多的一家。如花旗银行全年净利为139亿美元,较2012年的75亿美元上涨了84%;
富国银行全年实现利润219亿美元,同比增16%。按照公认会计准则,2013年四季度的净利息收入为108亿美元,2012年同期为103亿美元;
2013年全年的净利息收入是423亿美元,2012年为407亿美元。同样是按照公认会计准则,2013年四季度总收入为215亿美元,2012年是187亿美元;
2013年全年总收入为889亿美元,2012年是833亿美元。

支撑美国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2013年美国银行提供了900亿美元的家庭住房和净值贷款,增发了超过390万张的消费者信用卡,全球财富与投资管理收入创纪录地达到了30亿美元,美林证券投资费用收入在环球投资银行业中保持了第二。与此同时,美国银行的流动性准备金达到3760亿美元,母公司即时可用资金周期从33个月提高到了38个月,通过回购32亿美元的普通股,回报给股东的股票平均价格达到了13.90美元。正是基于以上表现,首席执行官布赖恩·莫伊尼罕(Brian Moynihan)说:“我们很高兴看到核心业务一直做得很好,为我们的消费者和顾客服务的很好。虽然在以往的工作中还存在问题,但是我们的24万名职工一直努力工作,并赢得了市场。”首席财务总监布鲁斯·汤普森(Bruce Thompson)更是喜不自胜:“我们带着历史上最好的资产负债表进入了2014年,2013年资本和流动性处于创纪录的水平,信贷损失处于历史低点,我们的成本节约计划步入正轨,并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从而使我们的业务处于很好的时期。”

主要业务发展状况

消费者与商业银行业务。财务报告显示,美国银行2013年在消费者与商业银行业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表现在,一是存款余额增长较快。四季度的平均存款余额5288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447亿美元,增长比例是9%。这个增长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流动产品的增长和200亿美元主要受GWIM (全球财富和投资管理)的平均存款转移的影响。二是消费者信用卡每活跃账户的平均零售支出额比2012年四季度增长了6%。三是四季度信用卡消费纯信用损失率是3.19%,达到了自2006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值。四是信贷损失拨备从2012年同期6.51亿美元降低到4.27亿美元,反映出信用质量的持续改善。五是非利息支出下降了1.32亿美元,降到40亿美元。

消费者不动产业务。美国银行在2013年四季度发放了135亿美元的住宅房屋贷款和房屋净值贷款,帮助了近50000名业主现有的贷款进行再融资,或通过零售渠道购买房屋。这其中包括超过4200名首次借款人的抵押贷款和超过17000个低收入借款人的抵押贷款。2013年四季度,消费者房地产服务净亏损为11亿美元,2012年同期净亏损为37亿美元。2013年四季度消费者不动产服务第一抵押权申请比2012年四季度下降了46%,反映了整个市场抵押贷款需求的下降。核心产品收入从2012年四季度的9.86亿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4.03亿美元,原因是持续的整个行业萧条导致总量和利润的减少。信贷损失拨备从2012年的9.59亿美元减少到4.74亿美元,主要是因为房价的上升和提高投资组合的大趋势。

全球财富与投资管理服务。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四季度该业务处于非常强势的状态:税前利润从21.1%增加到26.6%,资产费用增加到18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15%。客户约增加了10%,创纪录地达到了23700亿美元。期末贷款余额破纪录地增加到1158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9%。净收入比2012年四季度增加了35%,增加到7.77亿美元;
总收入比2012年四季度增加了7%,增加到45亿美元。信贷拨备从2012年四季度的8.6亿美元下降到2.6亿美元,非利息费用是33亿美元,增加了2%,客户余额增加了10%,增加到23700亿美元。

业绩特征分析

通过对美国银行2013年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美国银行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通过“增收+节支+技术手段”达到的。当然,这里有必要首先说明的是,这些所谓的“技术手段”并不一定是弄虚作假,而是可能存在不可持续性,同时也要说明,美国银行业并非各项业务全面上涨。事实上,部分业务、甚至是主要业务还出现了萎缩。

业务结构调整效果显现。美国薪酬咨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日前发表的预测报告显示,美国银行业开始越来越侧重将资金用于风险较小却具有稳定利润的业务。以美国银行为例,其财务数据表明,在其主要业务中,消费者和商业银行部门2013年三季度盈利29.67亿美元,同比增36%;
全球财富和投资管理部门盈利同比增长35%,达到了7.7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而债券交易收益则从2012年的16.6亿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12.71亿美元。事实上,这种情况在2013年一季度就开始发生,其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收入开始出现下降。

节支效果明显,对银行利润贡献巨大。正如其财务报告中所说,美国银行的成本节约计划顺利完成。这里的节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坏账拨备计提数的减少。财务报告显示,尽管美国银行的盈利持续增长,但收入表现平平。2013年美国银行盈利增长了1.7倍,但898亿美元的收入只比2012年增长了7%。形成盈利增长快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亏损拨备显著减少,从2012年的81.69亿美元减少为2013年的35.56亿美元,下降了56.47%。二是非利息支出减少。为了保持盈利自增长,美国各大银行一直在削减开支,2012年四季度非利息支出均同比下降,其中美国银行当期非利息支出从2012年同期的184亿美元下降到173亿美元,全年非利息开支从721亿美元下降到了692亿美元,减少了29亿美元。三是员工费用减少。虽然美国银行业绩辉煌,首席执行官布赖恩·莫伊尼罕认为其员工很努力,但2013年员工费用不增反降,而这也是美国银行业巨头们的普遍做法。如美国银行2013年的人员成本为347亿美元,较2012年同比降低2.6个百分点,高盛降了3个百分点,摩根大通与2012年基本持平。

经营与环境问题分析

应该说,包括美国银行在内的华尔街巨头们2013年取得好的业绩,有客观有利的条件,但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有利的方面在于,过去五年美国银行业受疲软的经济增长、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一系列新监管规定的冲击,一直在“泥潭”中挣扎,但经过几年的“量化宽松”,目前美国经济似乎已开始复苏,受企业利润增长和人力成本削减的提振,美国大型银行似乎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六大银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高盛集团、富国银行)2013年利润总额达到760多亿美元,较2006年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的846亿美元仅少80亿美元,这也似乎意味着包括美国银行在内的美国金融业走出了困境,走向了快速复苏之路。但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如此,至少目前各大银行都存在着内部经营不稳和外部环境不利等问题。

减少坏账拨备的做法不可持续。前面说明,2013年美国银行的坏账拨备较2012年减少56.47%,这虽然反映了信贷质量的提高,但也可能预示着在贷款迅速扩张的情况下新的信贷风险的积累并没有考虑到。此外,业务结构的调整能持续多长时间,未来如何变化,目前也不得而知。正因为如此,美国业界有人就担心这一行为可能是不可持续的,银行应避免以此来“修饰”利润;
而美国监管机构也表示将密切关注美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这种“释放坏账拨备”的行为。

法律诉讼的后遗症仍然存在。美国六大银行近日公布的2013年四季度财务报告显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五年有余,与之相关的法律诉讼成本仍是拖累银行业绩的重要因素,各行还得为各项诉讼费用付出“和解”资金。诉讼费用2012年四季度是9.16亿美元,2013年三季度是11亿美元,四季度增加到了23亿美元,并且,2012年同期的诉讼费用还包括11亿与IFR(Independent Foreclosure Review,独立的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审查)加速协议相关的费用。此外,因监管机构和调查人员仍在解决银行业的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对该行业从海外招聘到汇率和利率基准操纵指挥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查。就如2012年摩根大通与美国监管机构签订了130亿美元的“和解”,虽然美国银行已积累了充足的流动性,包括四季度的23亿美元,但这很难说能够满足各项开支的需要。

贷款成本上升和监管的严格化抑制了购房者抵押贷款需求。一方面,随着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场利率水平必然上升,贷款成本增加,这势必会影响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而抵押贷款正是部分大型银行2013年上半年利润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后贷款标准更加严格,银行很难发放新贷款,造成更少的人进行抵押贷款或再融资。从包括美国银行在内的各大银行财务报告显示,2013年四季度抵押贷款业务收入均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抵押贷款与债券市场密切相连。从2013年5月开始,由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释放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美国债收益率显著提升。抵押贷款巨头房地美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的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已从2012年5月的3.35%升至4.51%。由于债券市场表现疲软,大银行巨头交易、承销和投资收入承压,造成了2012年四季度来自固定收益、货币和商品的交易收入下滑了。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第4篇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形成重大挑战,也影响到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为此,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调整业务结构、加快中间业务发展、促进收入结构的多元化,降低业绩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城市商业银行加快异地布局,顺利实现跨区域经营战略,而且重新回归到其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小企业业务上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2010年4月29日,随着中信银行年报的公布,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披露完毕。除了招商银行2009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外,其他银行的净利润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中小银行净利润的增幅相对比大型银行的增幅小。在金融行业整体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后,中小银行竞争力亟需增强。

中小上市银行发展战略

中国银行业经营的同质性较强,为此各家银行纷纷展开了差异化竞争的策略,相对于国有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在业务规模上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主要通过突出各自的经营特色来拓展业务空间,培育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优势。从各家银行的发展战略上看,就能够清晰地看出部分银行的经营特色。

民生银行:打造成为金融控股公司。在拥有民生加银基金管理公司、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的基础上,民生银行继续拓展其他非银行业务,打造综合化经营的平台。民生银行在2010年进入“二次腾飞”阶段,未来10年,民生银行要做特色银行和效益银行,努力成为一个有特色、高效益的好银行。

华夏银行:到2012年完成从传统存贷款业务向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方向的转变,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2010年,实现以服务平台和营销平台建设为目的的传统业务的整合,同时加快发展新兴业务。

招商银行:始终坚持“科技兴行”的发展战略和“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2004年初,招商银行制定了第一次战略发展方案,展开第一次转型,重点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同时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和新兴业务。2010年,招商银行又开始第二次转型,坚持内涵集约型发展方式,不断提高零售、中小企业、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度,实现低资本消耗、较低的成本和风险,以及较高的目标收益率,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非利差业务收入比重,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

浦发银行:在2006年开始实行其“三驾马车”的五年发展规划,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并重。2009年在上海金融国资整合中,浦发银行的定位也日渐清晰,浦发银行的发展方向是瞄准国际一流银行,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

兴业银行:2010年是兴业银行《2006〜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本年也将开展《2011〜2015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兴业银行在上一个五年规划中,完成了业务板块全国范围内的布局,建立了同中小银行的银银合作,加强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但是其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没有达到预期那么高;而且综合化经营格局没有想象的那样快。可以预期兴业银行在最新的5年发展规划中,将强化这两块业务的发展,并且也将加快国际化进程。

中信银行:其战略规划情况同兴业银行较为类似,2010年是过渡之年,是上一个战略规划年度的最终一年,并开始制订下一个战略规划。过去的五年,其通过搭建起的公司金融业务、零售金融业务、国际业务、资金和资本业务发展平台,努力打造全能型银行,优化各项业务占比,突出零售业务发展目标,提高零售业务收入占比。未来其发展战略尚在制定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中小上市银行收入结构

在中小银行市场中,中型银行是市场的主力军,各项收入的市场份额较大,小型银行的各项收入占比均低于8%;在中小银行的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占比达到88%左右,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占比近10%,但是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利息净收入增幅;中小银行在加快传统的信贷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在逐步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

营业收入

从2007年三季度到2009年四季度,中小银行单季的营业收入从472.53亿元提高到725.95亿元,增幅54%。小型银行的增幅都超过50%,如宁波银行增长120%。在中型银行中,中信银行增幅最大,达到80%,兴业和民生的增幅超过60%,其他银行增幅低于50%。

利息净收入

2009年,中小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长57%;中小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缓慢下降,占比近88%。

从2007年三季度到2009年四季度,中小银行单季的利息净收入从416.61亿元提高到652.34亿元,增幅57%。小型银行增幅较高,宁波银行增幅超过100%,在中型银行中,中信、民生和华夏的增幅超过50%。同期内,10家中小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稳定在87%〜89%,但是占比出现了缓慢下降。

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

从2007年三季度到2009年四季度,中小银行单季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从40.4亿元提高到72.47亿元,增幅近79%。各家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增速都较高,南京银行的此项收入增长了6.3倍,中信和深发展的增幅超过200%,兴业、浦发增幅超过100%,招商的增速最低,不足10%。同期内,10家中小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8.55%提高到10%。

中小上市银行净利润

从2007年年初到2009年年末,上市中小银行单季实现的净利润增长近60%,部分银行的增幅近100%。中小银行中,单季度净利润大幅提高。2007年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41.83亿元,到2009年四季度,共实现净利润224.08亿元,在三年的时间中,单季度净利润增长了近60%。

从2007年三季度到2009年年末,小型银行的平均市场份额接近10%,北京银行的市场份额最大,一直保持在5%〜7%。而且,从增长幅度来讲,小型银行增速相对缓慢,都低于40%。同期内,中型银行的市场份额接近90%,其中:招商、中信、浦发、兴业的市场份额超过10%。从增幅来讲,中信和浦发的增幅超过100%,其他银行增幅在50%左右。

中小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资产规模。中小银行的资产规模快速增长,部分银行增幅近1倍。从2007年三季度到2009年四季度,这10家中小银行总资产从58110亿元提高到97266亿元,增幅接近56%。小型银行中,宁波银行的增幅最大,增长近100%;中型银行中,各家银行的增幅在50%左右。市场份额方面,小型银行的市场份额在缓慢提高,在两年期间,占比维持在8%左右,其中北京银行占比维持在5%〜6%。中型银行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同期内,招商的市场份额始终超过20%,民生、中信和兴业的市场份额超过10%,浦发、华夏和深发展的市场份额低于10%,但是高于北京银行的市场份额。

贷款规模。中小型银行的新增贷款规模在两年半的时间中扩张近1倍,但是整体的市场格局依然保持稳定,中型银行的新增贷款规模超过90%。

2006年年底,中小型上市银行的总贷款29112亿元,2009年年末,达到50337亿元,3年的时间中,新增贷款近1倍。小型银行的增幅最大,其中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新增的贷款规模超过1.2倍。中型银行新增贷款规模近1倍。小型银行的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6%〜7%,增长缓慢。中型银行的市场份额超过90%,其中招商的市场份额最大,也基本稳定在20%左右,其次是浦发、民生和兴业的市场份额都超过10%,华夏、深发展份额低于10%。

负债规模。2006年年底,中小型上市银行的总存款39252亿元,2009年年末,达到85924亿元。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存款规模增长超过1倍,中型银行存款规模增幅差别较大。

小型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缓慢下降,从2006年年底的8.33%提高到2009年年末的7.68%。中型银行的市场份额提高,其中招商、浦发、中信、民生和兴业市场份额都超过10%,华夏、深发展份额低于10%。

中小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稳步提高

我国的银行最主要的业务仍是传统的信贷业务,信用风险成为其面对的主要风险,中小商业银行普遍重视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进行贷款五级分类、计提拨备等都是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在银监会加强监管,各家中小银行也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的情况下,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直线下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稳步提高。

从2007年年底到2009年四季度,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简均值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资产质量提高。中小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率从期初的1.96%,下降到0.92%,其中深发展和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幅最大,分别下降5%和1.25%。

从2007年年底到2009年四季度,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简均值从149.5%提高到198.87%,增强了银行抗风险的能力。除了宁波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出现大幅下降外,其他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都大幅提高,深发展提高100%,兴业提高99%。

资本充足情况

从2008年年底开始,我国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全年的信贷规模达到9.6万亿元,信贷规模的扩张,消耗了较多的资本金,势必导致各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从2009年信贷投放的节奏来看,一季度和二季度的信贷投放规模较大,而后的信贷投放得到适度控制,从而一季度和二季度,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再加之,三季度后,部分银行陆续开始借助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方式补充资本金,从而三季度和四季度,这两个比率降幅有限。

2008年二季度,中小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的简均值为11.87%。2009年四季度,该比率达到8.63%,下降近3.24%。小型银行信贷规模增速相对较快,从而其核心资本充足率降幅更大,其中:南京银行相对最高值下降了14%,2009年四季度达到12.77%;宁波银行下降了9.41%,达到9.58%。但是,由于及时展开再融资,浦发、华夏、民生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呈现逐季提高的态势。

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变动态势雷同。到2009年四季度,除了深发展、中信外,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高于10%,基本达到了银监会要求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10%的监管要求。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第5篇

中国银行坚决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战略规划实施,调结构、扩规模、防风险、上水平。一季度各项业务开局良好,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盈利能力持续提高

截至2010年3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97,179.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697.86亿元,增幅11.09%,负债总额91,481.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416.34亿元,增幅11.47%。一季度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262.30亿元,同比增长41.25%。每股收益0.10元,同比增如0.03元。平均股东资金回报率(ROE)19.99%,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119%,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4.28和0.15个百分点。

大力拓展存款基础

2010年一季度,中国银行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存款营销力度,大力拓展客户基础,着力提升网点效能,有效促进客户存款的稳步增长。截至2010年3月31日,集团客户存款余额72847.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641.79亿元,增幅10.03%;
中国内地机构人民币客户存款较上年末增加6.174.23亿元,余额达到59288.24亿元,增幅11.62%,市场份额为9.89%,较上年未上升0.4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与节奏,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与结构调整,促进贷款业务平稳健康发展。截至2010年3月31日,客户贷款总额53125.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22.38亿元,增幅8.19%:中国内地机构人民币贷余额37,648.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46.16亿元,增幅7.25%,市场份额为8.84%,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26953.1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倒1.55亿元,增幅6.49%:境内人民币个人贷款余额10.695.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04.61亿元,增幅9.24%

净利息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2010年一季度,集团净息差2.04%,与去年全年净息差水平持平。在生息资产大幅增长的带动下,集团一季度实现净利息收入445.06亿元,同比增加76.68亿元,增幅20.82%;
集团非利息收入230.45亿元,同比增加94.16亿元,增幅69.09%;
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34.11%,较上年同期上升7.10个百分点。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达156.56亿元,同比增加43.93亿元,增幅39.00%,这主要得益于国际结算、银行卡、财务顾问、贷款承诺、出务等手续费收入的大幅增长。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2010年以来,中国银行继续加强主动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及化解,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10年3月31日,集团不良贷款总额690.3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6.80亿元:不良贷款率1.30%,较上年末下降0.2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72.09%,较上年末上升20.92个百分点。2010年一季度,集团资产减值损失58.97亿元,其中贷款减值损失69.55亿元,债券减值准备回拨9.68亿元。

推荐访问:季度 银行 五篇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五篇】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精选5篇)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