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大学机械毕业论文【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4-02-13 14:57:01 来源:网友投稿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项决定学生能否取得学位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大学机械毕业论文【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大学机械毕业论文【五篇】

大学机械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
机械类;
电类;
毕设选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7-02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项决定学生能否取得学位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应该认真指导每一位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目前,许多高校都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原则制定和执行教学计划。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迫使学生整天忙于大量的课程学习、备考,学生因此感到抓不住重点,同时也感到所学知识和未来就业脱节。针对这种状况,授课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可以通过调整教学重点,丰富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践等措施来缓解。另外,充分利用好毕业设计这一关键环节,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使学生的能力有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做出合格甚至优秀的毕业设计,使该环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指导教师都会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对于所学专业与毕业设计题目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如何指导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已经有很多教师进行过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1-3]。本文以机械类本科毕业生做电类毕业设计为例,对所学专业与毕业设计题目不完全匹配情况下如何进行指导进行了探讨。

一、学生特点及毕业设计分析

机械类的毕业生既有应届毕业生的共性特点,也有其个性特点。与其他毕业生一样,机械类的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承受着毕业、就业、考研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指导毕业设计,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择业、考研,如何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另外,经过大学三年多的学习,由于个体基础与目标的差异,导致毕业生心态、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指导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指导不同的学生。与其他毕业生不同的是,机械类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以机械相关课程为主,其它课程如电类课程为辅。有的学校甚至把电类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这就造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重机轻电”思想。然而,社会对纯粹机械方面的本科毕业生需求是呈下降趋势的,更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这一现实又促使高校必须鼓励综合类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的过程通常是先由指导教师设计若干备选题目,并撰写任务书,待学院审核通过后交由毕设生自由选择。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对应关系确定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进度计划,之后按顺序依次完成调研、设计、撰写、答辩等一系列过程。要想指导出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毕业生,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并且在主要环节有所创新才行。[4]文中把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总结为5项,分别是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成绩评定要求不严、选题不当、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题目脱节。针对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不完全匹配的毕业设计指导,作者认为后两项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作者指导的机械类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以及具体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如何选好毕设题目

评判选题优劣的依据主要是看题目是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具有工程性、科学性和综合性,是否可以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指导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兼顾学生培养计划,学生实际水平与教师本身兴趣、特长,同时应该注意尽量与生产实际结合。设计电类题目时要参考学生培养计划,尽量不要完全脱离机械。比如类似“基于51单片机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小功率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的题目,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是不太恰当的。“家用扫地机器人设计”“健身发电单车设计”之类的题目则更适合。另外,设计题目时应该使之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该题目上都能多多少少做一些工作。比如“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设计”,这个题目只有在学生对CAN总线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因此适合面很窄。若改成“汽车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设计”则有很大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方案来完成设计。从教师兴趣来说,作者发现许多教师喜欢从自己的研究课题或研发项目中抽出并简化得到题目。这种方式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使学生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教师选题时“偷懒”的方法。例如,若机械方向的教师设计了一个“基于数据融合理论的机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肯定是不恰当的。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个题目偏深。总之,优秀的题目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应该来源于教师的工程、科研实践,应该具有工程背景、意义,且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三、如何指导

指导毕业设计的关键是“导”。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已经明确为学生指定要做什么,至于如何做,这不应该是指导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设计,指导教师给出评价和建议。这一点指导教师一定要明确,这和授课时的目标是有区别的。机械类的学生,必需的电学基础都是有的,只是由于学生或学院对其重视不够,导致学生从心理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如此,这也不会影响到学生出色地完成电类题目。机械类课程和电类课程在学习、设计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指导教师要引导毕业生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电类问题。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抱怨没有电学基础或相关课程没学好。此时指导教师一定要鼓励和相信他们,并且让他们独立制定计划。若指导教师发现计划不合理,一定不要直接给出计划,要让他们首先明白自己的计划为什么不合理,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合理的计划,然后重新制定,直至达到要求。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机械类毕业生的特点,对如何指导机械类学生做好电类毕业设计题目进行了讨论,主要围绕如何选题和如何指导进行探讨,同时也对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其它问题进行了总结。另外,要使学生出色地完成毕业设计,除了以上两方面外,还应该从说明书撰写,图纸的绘制,答辩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

经过作者几年的指导经历证明,只要指导教师有耐心、决心和爱心,并且能认真处理好上述几项关键环节,一般都会取得满意的指导效果。

致谢:本论文得到河南工业大学校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2010BS049)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武卫莉,提高大雪山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5.

[2]李秋霞,范柳先,周志明等.在毕业设计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问题的探讨[M].中国建设教育,2007,(6):43-46.

[3]符杰,宋文武.工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49-51.

大学机械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科学生;
毕业设计;
人才;
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0-02

一、高校毕业生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

毕业季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到人才招聘市场,为谋求一个良好的工作而日夜奔走,但同时电视求职类节目中各招聘者大呼千里马难求。造成供求紊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2]。大学生在接收四年的全面且规范的高等教育后,无论知识还是素质层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据多数进入企业的应届毕业生反应,对职场中的基本常识和工作中必需的职业技能缺乏了解;
学院所学知识在工作应用少;
理论脱离实际,动手能力差,这些束缚了他们工作后的发展。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重头开始学习。同时,企业反映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有差距。从校园到社会企业衔接不当,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工科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现状调研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企业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转换为有社会价值的生产力;
缩短进入社会、企业后的适应期;
为今后的顺利工作积累经验。因此完善毕业设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调查分析整理多所高等院校的工科毕业设计情况,了解到目前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质量普遍较高:综合性设计在原理上创新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解决了实际问题。总体情况如下[3,4]:毕业设计(论文)分为综述类、研究类和设计类三大类。毕业设计分为开题、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三个环节。开题包括选题、制定工作计划、调研和搜集有关资料及文献阅读。为确保毕业设计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学院在毕业设计中期组织中期检查。同时毕业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类毕业设计过分强调机械制图的作用忽略其他工程能力锻炼形式,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设计过程单一、片面与企业需求脱节,设计类毕业设计机械制图的绘制方式过于局限。下表中列出了国内多所工科院校毕业设计中研究类和毕业类毕业设计要求对比。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以攻克技术难题为出发点在设计、组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最终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研究类毕业设计的工程基本训练包含实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机械制图等。机械制图不是工程基本训练的唯一方式。对于选择研究类毕业设计的毕业生,今后工作用到机械制图的领域很少,而且机械制图能力在本科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已经得到训练,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将机械制图作为强化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理论分析计算、实验研究和设备使用与调试或计算机软件使用,这些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基本,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心。因此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测量、系统调试、工程实践这些同样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工作上,强化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工作量和成果的学术意义作为工程基本训练量化的衡量标准[5]。

2.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设计某些机构或设备实现特定的功能,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但是很多工科的毕业设计一般是是先按照设计要求画出图纸,然后再根据图纸写出约1.5万字的说明,这与企业产品设计流程概念相违背。现代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中采用的是V模式设计流程[6],开发过程大致包括:市场定位,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建立,系统设计,结构设计,三维实体仿真,功能测试、验证,系统测试,验证,出二维零件图,制造。工科毕业设计强化的只是产品设计中的工作图设计这一环节。学生进入产品设计领域还是零基础,需要重新学习。故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

现代社会掌握先进技术,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传统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人才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设计是由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缩短这一差距的必要手段。因此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对工科本科学生毕业设计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程能力训练的重心转移至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方案实施、试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上;
其次,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使学生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
最后,提高设计类毕业设计的机械制图方式的灵活性,工科院校设计类毕业设计应灵活掌握手工绘图、二维计算机辅助绘图和三维实体造型三者的比例,提倡使用计算机绘制方式,不必拘泥于图纸的数量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沈颂华.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D].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4.

[2]陆英杰,娄华.改革专业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J].科技信息,2010,(5).

[3]李海志,谭海鸥,董超俊.产学合作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4年01期.

[4]吉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办法,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办法,四川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中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大学机械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专业;
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张磊(1978-),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
黄传辉(1970-),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徐州 221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科教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GJ12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70-02

实践教学是对各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为达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教学活动的总称,具体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及社会实践等环节。这些有机统一和相互联系的实践环节,就构成了实践教学体系。[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利于克服实践类教学设置的盲目性、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及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使本专业实践类教学的设置更具有科学性,促进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及教学方法的合理和多样化。[2]

实践教学同时也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特征之一。[3]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定位,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权威部门还没有对应用型人才给出明确的定义和办学培养的指导性意见。一般将应用型人才定义为能够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服务的人才。[4]但就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而言,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体系则是实现这一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科学合理地建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本文将结合徐州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实际,研究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都是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来组织理论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但由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使得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总体上水平不高,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机械专业工科教育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简单地理解为“重实践,轻理论”,盲目消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没有正确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间的关系。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到位,忽略了实践教学体系诸环节间的联系,没有注重实践教学服务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实践教学师资缺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不到位,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学效果差。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制度不严格。

二、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为培养机械类专业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在对江苏省一些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构建了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以下几条基本思路:

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上,以培养综合机械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紧密贴合理论教学,改革原机械类实践教学的实践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内容;
实践方法由“示范型”、“验证型”向“参与型”、“开发型”转变,实践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启发式,体现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的实践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实践、创新全面提高。

从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层次上,由于毕业设计环节综合体现了学生四年的专业理论水平、动手实践水平和创新水平,所以该环节被设置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最高层。其他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科技活动与学科竞赛、考级考证与社会实践环节所锻炼的能力都能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得到综合体现,故为中间层。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低层是组成各个实践环节的分单元。

从实践教学的教学知识和内容上,由于机械专业是交叉专业,涉及到机械、控制、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知识面广,技术更新快,产品换代频繁,故在横向上机械和电气实践教学并重;
另实践教学也应遵守技术能力循序渐进、动手操作由简入繁的原则,故在纵向实践内容上区分基础内容和综合内容。

三、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1.实验环节应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开发型实验并重

应用型人才的“标签”是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但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单纯增加实践课时是不够的。学生必须明白本专业的基本原理,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的武装,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目的、高效的实践环节来提高技术和积累经验。这种专业基础理论不要求像培养“学术型、科研型”人才那么全面和细致入微,富有前瞻性和延伸性,能够达到“必要、够用”的水平即可。因此,在机械专业的教学实验环节,我校提出“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开发型实验并重”的原则,务必使学生明白专业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量的实践动手来实现突破创新。

2.实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机械专业的实与机器设备、厂房车间、油污噪声相连,实习环节的第一课——金工实习,就使大多数学生意识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之后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更是容易让学生产生“选错专业”、“毕业后不能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的想法。我校在进行实习教学时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如学生在校内参加金工实习时,接触并动手操作了诸多机械加工方法,我们会在所有实习工种结束后,要求机械专业的学生2-3人为一小组,选用2种以上的加工方法自己设计一个产品,要求亲手制作、加工成型,并纳入成绩考核。如此,既能够考查学生对加工方法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3.以学习竞赛的方式开展实训

实训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的集中时间内,对某项技术知识的掌握趋于熟练。但实训时学生每天都在熟悉和操作一种技术,则较为枯燥。可在学生的技术熟练程度上升到一定水平后,举办一些学习竞赛,增强学习竞争氛围。如在进行电工电子实训时,与机床电气的理论知识相结合,适时提出一些机床电控小课题,组织学生分组竞赛;
在进行CAD/CAM实训时,举办二维制图、三维造型比赛,可以是课内的小规模的比赛,也可以是院系内较大规模的比赛,这样可大幅提升实训效果。

4.与计算机结合实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学生学完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后,锻炼学生使用该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机械专业的课程设计具有技术含量较高、实用性较强的特点。一般高校做课程设计的方法是按部就班,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完成设计内容并参加答辩就可以了。我校鼓励课程设计教师在传统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与计算机相结合予以改进。如在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时,学生对设计方案除要完成规定图纸工作量外,必须采用计算机编程仿真方法模拟所设计的机构动作,确认设计的正确性;
在进行PLC电气设计时,必须用PLC仿真软件模拟电路动作顺序,并得到结果方可进行课程设计答辩。这种教学改革旨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思维,为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

5.重视科技活动与学科竞赛的作用

我校机械专业目前有一个学生社团——“机械科技协会”,在组织机械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大赛、校际比赛交流中发挥了较好的桥梁纽带作用。我校机械学院非常重视该学生社团,为该协会配备有专门的专业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和答疑;
该协会有固定的活动时间,由年级较高的同学负责对年级较低的同学进行技术培训。目前参加的大赛有:国家、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江苏省电子科技大赛,国家、江苏省机械设计大赛,江苏省CAD大赛、CAXC设计大赛等,多有收获。目前学科竞赛所能覆盖的机械专业的学生约有20%,对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6.鼓励考级考证与社会实践

有教育学者提出,“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可借鉴高职院校的“双证书”教育,即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再获得一本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对此,我校对学生不做强制要求,但鼓励机械专业的学生对感兴趣的技术、技能进行课外考级,一旦获取相应等级证书,可获得奖励学分。同时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7.毕业设计结合教师科研课题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对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检验。传统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存在课题选题较为陈旧,脱离工程实践,缺乏完整工程理念等问题。我校在对待该实践环节时,有针对性地要求每个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选题申请表》,再由教研室遴选新颖、有创新性,联系工程实际紧密的课题供学生选题;
课题来源可以是教师纵向、横向课题,也可以是自选课题。选题后,指导教师必须安排学生进入与课题相关的科研和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课题调研和学习。设计过程中,学生还要进行开题答辩、小组讨论、中期报告和定期学术汇报等。这种方式,提高了对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能力的要求,确保学生毕业设计来源可靠,贴近实际工程应用,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结语

现代社会,随着企业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企业在接收毕业生后,希望毕业生能在业务上尽快上手,能直接到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减少企业对学生的“二次培训”时间,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着眼于此,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而通过构建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缩短本科毕业生与企业的磨合期,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自信心。从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反馈的信息来看,我校机械专业构建的上述实践教学体系是可行的,是适合学校发展定位的,同时也为其他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会.地方院校机械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0,(1):50-51.

[2]屈文涛,朱林,陈兵,等.机械类专业校企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114-116.

大学机械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认证;
机械类专业;
毕业设计;
改革与实践

课题支持: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改项目(湘教通[2015]291)。

Abstract:some problems about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in mechanical majors in the current were indicated in this paper. And some reform measures to improve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selection,implementation and deepening the graduation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to realiz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gradu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graduation design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and it has reach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graduation design.

Keywrods: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mechanical majors;
graduation paper;

reform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期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升华和拓展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承担着由学校模式向社会模式转换的桥梁作用[1]。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修订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的规定,在课程体系一项别加强了对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的要求。通过对目前我校机械类毕业设计的调研,要使学生将过去3.5年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完成毕业设计,并体现出学生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2],从毕业设计的的选题开始到毕业答辩的各个环节,都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如要求二级单位成立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对选题、指导与中期检查、论文抽检、评阅答辩等方面均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由于学科差异、教学管理工作繁忙、教学一线老师工作量大等多方面的原因,二级单位组织实施毕业设计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形成有效的机制将工作执行到位。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的本科毕业设计当前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一)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缩短,毕业设计期间,学生面临找工作,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此外有相当多的学生需要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复试等一系列非常耗时、费力的问题。因此,实际的毕业设计时间相对与教学大纲规定的时间大打折扣;

(二)毕业设计选题有重复,2013届选题重复人数达32人,重复率达13.7%,2014届选题重复人数达18人,重复率达8.2%,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一人一题;

(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建模软件应用不熟练,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质量不高,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答辩成绩不甚理想,无法对专业认证标准中提出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达成度提供有利证据。

上述几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与指导教师平时疏于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与当前的大环境也有关系。针对我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结合2015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探索了一些实实在在提高机械类毕业设计质量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改革内容及对策

(一)研究由企I导师参与选题、指导和评价等毕业设计各环节的专门机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中,有四处提到了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本科教学的要求,其中两处与毕业设计有关,其中一处在通用标准之课程体系,具体规定如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至少占总学分的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另一处在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中,其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有详细的规定:指导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支持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据此,学院聘请了15名企业专家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被聘指导老师来自于10多家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企业专家都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同时在所在企业有一定的职务。企业专家的主要工作为:①作为第二导师(学院指导老师为第一导师)指导10%左右的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②作为企业联系人,协调学生毕业实习现场参观等事宜;
③作为专家参加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并对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提供建议。

(二)严格选题,突出培养目标的指导作用,落实以工程设计为主的指导思想。在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中,有两处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了要求,其中1处在通用标准“课程体系”中,具体规定如下:“毕业设计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处在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中,其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做个更加详细的强调:“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工程设计为主,源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占一定比例,一人一题”。

据此在选题环节,召开小范围的讨论和会议,对每位指导老师制定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讨论和完善,严格要求指导老师所出题目不能与近三年毕业设计题目一致,至少设计参数不能相同,以确保该题目适于培养目标的达成。

(三)落实毕业实习指导环节,规范实习程序,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支撑。根据本科毕业生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认证的要求,毕业实习环节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以对选题建立更加直观的认识,以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毕业实习由指导老师按照选题带学生去企业或实验室完成相关的认知、现场讲解、甚至拆装操作等,指导老师应提交实习记录及效果分析。可以采取多位指导老师名下学生集中实习的方式,也可以单独带学生实习,实习地点由指导老师指定。

(四)深化毕业设计指导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创新能力。根据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要求,对照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方面的标准,我院机械类毕业设计尚有差距,鉴于本院毕业学生数量大,而指导老师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本科毕业指导老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尝试由该指导老师和其硕士生和指导的本科毕业生组成团队,建立两周一次的工作汇报,所有学生参加汇报和讨论,指导老师把关和指出问题,具体修改和完善由硕士生和毕业生单独沟通完成。这样通过面对面讨论,学生收获很大并且迸发创新思维,能够在毕业设计进程中更好地把控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尝试集中毕业设计组织工作,完善中期检查与论文制度,减少学生的侥幸投机心理。以前的毕业设计一直是分散状态,学生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设计效果不佳;
目前我院各专业也在执行中期检查与论文制度,但对于中期检查结果没有具体的处理办法,因此对学生形成不了实际约束,需要完善中期检查制度。论文抽检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为此,学院安排专用的毕业设计教室,在规定的时间段,要求所有学生在教室集中设计;
中期检查进行匿名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毕业设计总人数的40%,成立多个小组对毕业设计进展进行中期评价。

(六)在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过程中,引入企业专家和其他高校专家参与,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针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图纸质量不高,设计说明书拷贝痕迹较重的问题,引入外单位评价机制,凡不通过者,一律延期毕业。以此进一步督促指导老师和学生,切实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重视行文的基本规范,引用文献资料、注释、表格、中英文摘要等内容的规范性。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由学生转换到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实践教W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强力驱动下,通过近两年的持续改革和实践,我院对毕业设计进行了过程跟踪和全程管理,不断贯彻既定的改革内容,使毕业设计的质量稳步提高,同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学生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得到了一次完整的思维训练,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同时更加融洽了师生关系,培养了师生感情。

参考文献:

[1]王智明.工科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J].高教论坛,2012,(2),64-66.

[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修订版)[M],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5.3.

大学机械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82-02

一、工程教育R等现び胂肿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教育部自2006年起在全国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在试点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相关标准,其目标定位为“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工程教育认证指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毕业要求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通反向设计来对课程体系、课程、评价体系等进行设计,建立制度性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反向设计时所确定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为依据,通过正向实施使得学生在毕业时能获得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用人单位、社会对培养质量的评价反馈来对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在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本身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学生的知识掌握、工程能力以及其他素质的培养最终需要通过课程本身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是在设计课程体系时所确定的课程,只有每门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能够达到预定目标值,学生毕业时才能达到毕业标准的要求。

二、机械类“机械控制工程控制”课程的现状以及与工程教育认证存在的差距“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设计方法及控制理论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机械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学生应做到: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机械控制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能针对机械控制系统或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或仿真模型,进行求解或分析;
能识别和判断机械控制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能正确表达一个机械控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能根据设计需求确定设计目标;
能对设计方案进行数学建模或软件仿真验证;
能用科学方法深入分析机械控制工程问题,找出关键冲突;
能使用现代工具描述机械控制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具对机械控制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能针对预测与模拟结果修正解决方法。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该门课程实际上包括了学生对机械控制工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相应工程能力的培养。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为具有一定理论深度以及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如下特点:首先,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其次,该课程章节间连贯而衔接紧密,前面章节的学习质量对后续章节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再次,该课程对其他先修课程如: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电路原理、模拟电路以及MATLAB等数学工具软件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最后,该课程的研究对象为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自动控制系统,与工程实际结合十分紧密。以上特点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课程依然处于以知识体系为导向的传统教学阶段,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课程现有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大多是根据所选用的教材和课程知识体系所需要的知识点来确定,并没有考虑教学内容、授课顺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联度和支撑度。现有教学大纲没有将学生能力培养在课程中细化和量化,不能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课程的理论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课堂面授方法,授课教师与学生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教学一般是在理论课讲授结束后,通过验证性的上机实验来进行,实践教学滞后于理论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虽然能为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甚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很低,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在开展教学工作。

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根据出勤率、实验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采用简单的加权求和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科学,评价数据来源单一(缺少学生、社会、企业的评价)、没有形成性的评价,评价结果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评价,而不是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无法对课程本身能力培养的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价,不能为教师教学提供准确、可量化的反馈数据。同时,现有的课程评估实际上依然处于“教的怎么样”的评估标准,而不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所要求的“学的怎样”的评估标准。

因此,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要求,必须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措施

1.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课程的设计应以成果产出和能力培养导为向。根据反向设计原则,在制定培养目标后,可以确定毕业要求,进一步根据毕业要求来设计课程体系,最后来确定“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内容,将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分解到课程单元与知识点,从而确定课程的教学大纲中的理论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正向实施,将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落实到相应的教学活动过程。

2.教学方法

教学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或与创新性研究课题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如以某一控制工程应用实例为导向,将学生分配成组导人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充分将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项目设计的任务,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项目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并将能力培养和项目开发过程融合在一起,充分提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助。在整个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3.课程评价

把课程成果的部分评价置于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上,根据学生能力要求的阶段达成要求,分阶段考核阶段的学习成果,获得形成性评价。如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将学生按组针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写出学习成果分析、交流体会与教学建议,并设定的相应的考核分数和评价基准,获得形成性评价,尽可能客观将学生充分融入到评价环节并对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做出不记名的评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在教学过程中积累评估数据,为课程改革提供诊断和导向功能。同时,每年定期开展毕业座谈会,对毕业学生按10%的比例抽取部分毕业生分专业开展座谈会,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本课程对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支持度等各个方面开展座谈,为教师和相关部门持续改进提供可靠、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应对通过该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时,该课程是否对其相应的能力起到了支撑作用进行跟踪与反馈。学校招生就业处和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反馈、校企座谈、校友会等各种途径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对本课程所培养能力的达成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4.持续改进

推荐访问:毕业论文 机械 大学 大学机械毕业论文【五篇】 大学机械毕业论文(精选5篇) 大学生机械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