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的雾霾天气严重指数和范围不断刷新纪录,天气预报也把对雾霾天气的监测作为一项新的空气指标来播报,一时间“雾霾”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雾霾”“PM2.5”成为热门词汇,媒体关于雾霾现象的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雾霾对人体危害【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雾霾报道 健康传播 实践 反思
2013年,全国的雾霾天气严重指数和范围不断刷新纪录,天气预报也把对雾霾天气的监测作为一项新的空气指标来播报,一时间“雾霾”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雾霾”“PM2.5”成为热门词汇,媒体关于雾霾现象的报道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角度对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进行梳理和分析,对雾霾报道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做好雾霾报道的建议。媒体雾霾报道的实践
1.满足受众知情权
在2013年年初北方雾霾危机发生后,国内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报道的内容首先是近期各城市的空气质量、防护措施以及深入分析造威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采访后,媒体报道的重点转向雾霾天气的成因、防护措施等问题。
《人民日报》2013年1月14日刊发了《雾霾来袭,如何突围?》一文,报道分别采访了气象部门、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医院、交通部门、气象专家等,体现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全面性。新华社、《经济日报》《新京报》等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对雾霾现象进行报道,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也通过开通专题报道的形式对雾霾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收集和传播。媒体对此次雾霾的严重性、政府的处理态度、民间的反应进行了报道。
2.事实报道与价值报道基本均衡
雾霾危机不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与此相关的公众对雾霾的态度、对政府防控措施的评价、对健康观念的理解,以及涉及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议题都应该被报道,而且应该被广泛报道。在此类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会更加重视环保和健康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进行环保和健康观念培养的一次良好契机。不管是从稳定社会心理还是保障公民健康的角度,都应该重视价值信息的输出。
在雾霾危机中,报纸和网站上纷纷开辟了健康专题,对雾霾的危害和预防进行科普。科普的内容包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雾霾”的组成、成因和危害,以及在同常生活中预防雾霾引发疾病的种种举措,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值得称赞的是,本次雾霾危机虽然在2013年初只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媒体并没有因为雾霾的减弱停止对事件的报道。《中国科学报》在2月雾霾逐渐消散以后连发多篇报道:《北京靠什么控制PM2.5》《雾霾走了,责任重了》《小锅炉成空气污染排放大户》《灰霾之过,油品之祸》《“问诊”雾霾:环境气象应合力出拳》。这一系列报道通过对民间的实地调查和权威专家的近距离采访,从专业角度讲述了如何科学破除“雾霾”这道难题。
同时,一些媒体也就雾霾危机对政府提出问责,新华时评《责任的沉默比雾霾更可怕》中,就雾霾前期官方的一些做法提出了批评。
3.科学解读,破除谣言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媒体的解读不仅仅要快,更应该要科学,才能对民众起到有效的指导。在2013年发生的两次雾霾危机中,媒体基本发挥了科学解读的作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中,在采访权威专家解读雾霾现象的基础上,都对涉及雾霾的科学常识进行了总结,分析到位。
在以往的多次公共卫生事件中,一些有心之人会利用民众对危机的恐惧心理散布谣言,从而引发社会恐慌。从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来看,媒体开诚布公地向社会公布可靠的雾霾监测结果、危害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比如,民间传出了“防雾霾健身操”“吃黑木耳和猪血防雾霾”“N95口罩防雾霾”等等谣言,媒体迅速作出了反应,切断了这些谣言的传播。在网上对防雾霾措施进行搜索,会发现答案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好“谣言净化器”的工作。
对雾霾报道的反思和建议
1.引导民众科学应对“雾霾危机”
媒体对雾霾危机的报道,不能仅仅局限在对雾霾的实际情况进行报道,还应该对雾霾的成因、预防进行报道,当然,报道的内容必须科学而准确。雾霾危机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是切身可感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更能够被民众快速接受。
在雾霾危机中,民众首先最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雾霾”“雾霾发生后该怎么办”,对于此类疑问,媒体通过专家得到答案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让民众读懂报道中的专业术语。所以媒体在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的同时,要做到报道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比如对为什么雾霾损害人体健康,很多人因为身体素质比较好,处在雾霾环境下,体会不到雾霾的危害。《中国科学报》的报道中指出,“由于微颗粒通过呼吸道能够进入人体的肺部深处,有些甚至可能进入血液,因此如果人们暴露在大量微颗粒的环境中,肺和心脏将受到影响,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一信息对于了解此次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有助于帮助公众认识到雾霾的严重性。
媒体在报道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时,应该客观严谨,专家意见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传达专家意见的同时,更加应该慎重。在雾霾危机发生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在采访中回答“雾霾有何危害”这一问题时说:“对此(雾霾)我正在作一个认真的调查,也收集了一部分资料。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威胁,特别是会导致肺癌。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这里,钟南山院士说的是一个“初步的结论”,但是,一些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候使用“专家称雾霾导致肺癌”这一观点,非常不妥,容易造成社会恐慌。在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过度的渲染或者轻描淡写都是不可取的,媒体必须坚持报道客观事实和科学验证的结论,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2.通过健康传播唤醒民间“防霾”力量
环境是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仅仅凭借官方的力量并不能解决问题,正如专家所指出的,目前我国雾霾之所以严重,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直接诱因;
但污染物排放量大才是根本原因。公民参与能够使政府的政策能有效实施,同时也协助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形成公众压力。另外,公众生活、消费的模式也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民间组织在公众环境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媒体在进行雾霾报道的同时,不应仅局限于传达信息和问责政府,应该探讨雾霾危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有意识地向受众传播思想,引导舆论。经济的高速发展,粗放的生产方式,归根到底,是国家的环保意识薄弱,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如何“唤醒”民众环保意识,需要媒体联合发力。而最能影响公众环保观念的就是这场危机已经切实危害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在对雾霾危机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不能让公众觉得自己是旁观者,而应该让读者认识到自己在这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不仅仅是“受害者”,也同时是“污染源”。
3.把雾霾报道纳入日常报道的框架中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雾霾天气;
特征危害;
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30-01
一、雾霾天气的特征
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两个气象概念,两种天气现象。雾的气象学定义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雾的存在使能见度恶化,降低空气透明度,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
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在相对湿度为60%-90%的条件下,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身体健康
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有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沉积在上面,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还有可能引发肺癌。
(二)影响心理健康
雾霾天气容易让人心情灰暗压抑,产生悲观情绪,如不及时调节,很容易失控。
(三)影响交通安全
雾霾天气造成了近空气层中的能见度急剧降低,可见度恶化,严重的影响着交通行驶,造成交通阻塞,事故频发。若雾霾天气丛生,会影响区域海陆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正常运营,造成地区经济发展障碍。
(四)影响区域气候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区域大气气候,甚至造成极端气候条件的发生,引起气象季节性灾害,使得整个地区的区域气候恶化,自然灾害丛生,甚至改变了地区的季节性气候规律。
(五)其他危害
雾霾天气促使颗粒活跃,携带病菌增多,诱发传染病等疫情的发生,同时雾霾天气会造成近地面层紫外线的削弱,增强了病菌的存活几率。更令人担忧的是,雾霾还加快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提前到来。
四、防御措施
1.做好个人卫生。外出归来时,应立即清洗面部、手部以及在外的肌肤,最好用棉签蘸取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2.尽量少开车,以减少汽车尾气对身体的损害。在开车时,遇到堵车应将汽车熄火,避免发动机空转
3.在灰霾天气里应少开窗,禁止在室内吸烟,并远离二手烟。要注意净化室内的空气,比如可以养一些花草,或悬挂竹炭类的装饰品。
4.在大雾或大风天气里,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外出,正常人群也应减少户外活动。若必须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由于早晨雾霾较重,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把锻炼时间改至下午或晚上。
5,在雾霾天气里,人们经常会出现嗓子干燥、声音沙哑、咳嗽咳痰等症状,此时可以通过服用润喉茶来缓解症状。
6.平时多饮水,饮食清淡,多吃鸡肉、鱼肉、豆腐、牛奶等优质蛋白食品,保证睡眠充足,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雾霾;
天气;
环境污染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首先,我们先来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雾霾?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新乡地区的环境气候。新乡地处北纬35°18′,东经113°54′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年平均气温14℃;
季风特征明显,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在地理环境、大气环流、地形,地势等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暖温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东风,频率为17.49%,次多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2.3%。年平均风速为2.45m/s。在此气候条件下,特别是秋季,因种植物桔杆的大面积焚烧,给当地的环境污染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新乡地处交通发达,车辆众多,尾气的排量大大超出了环境所以接受的程度。考虑到新乡地区的气候及城市规模等因素,其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雾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雾霾对人类的主要危害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不利于儿童成长。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2、对交通造成的危害:
影响交通安全,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在日常行车行走时更应该多观察路况,以免发生危险。雾霾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如何应对雾霾天。当遇到雾霾天气时诮少开窗。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平常多饮水,可多泡饮菊杞茶这类中医茶饮,预防疾病,多食用水果,从外回家后要深度清洁皮肤和头发,此外喜爱晨练以及买菜遛弯的老年人要注意减少出门,因为雾霾对老年人的身体危害极大。避免雾天锻炼。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当然这只是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看,需要做的事情,更深层次上,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法政策来限制对大气造成各种各样的污染。比如:加强对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监督监管,让各工地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扬尘措施。限制供暖、火电站燃煤等,尽快采用天然气、水能发电、核能发电等等更干净的清洁能源。提高汽油、柴油质量,执行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工业喷涂尽量设置密闭的地方进行喷涂,喷涂完成后,对喷涂室处理后才排放到空气中。降低水泥厂等工厂生产排放,有条件的,对排放前的废气进行处理再排放到空气中。当然,这些需要政府的下定决心去治理的。
参考文献
[1] 张小曳,张养梅,曹国良. 北京PM1中的化学组成及其控制对策思考[J]. 应用气象学报. 2012(03)
[2] 曹国良,张小曳,龚山陵,安兴琴,王亚强. 中国区域主要颗粒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源清单[J]. 科学通报. 2011(03)
[3] 朱彤,尚静,赵德峰. 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形成中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作用[J]. 中国科学:化学. 2010(12)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现将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雾霾天气的气象学定义
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2个气象概念,2种天气现象。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1]。雾的气象学定义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2]。雾的存在使能见度恶化,降低空气透明度。如果是因为水汽使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内的天气现象即为雾,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接近饱和或饱和的。雾与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云降低至地面时就称其为雾,雾升高离开地面就称为云。雾和云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的尺度比较大,浓度分布不均匀,其大小为1~100μm不等,平均直径在10~20μm,空中飘浮的雾滴可由肉眼看到。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是由于冰晶或液态水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3-4],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5-6]。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μm,平均直径为1~2μm。
2雾霾天气的成因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1]。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范文第5篇
这次“雾霾天”的缘起,有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人为因素是空气污染愈演愈烈――工业废气为主,汽车尾气和城市供暖更让污染程度雪上加霜。再加上特定的自然条件与之配合,产生了“逆温层”,才让这次“雾霾”超级严重。
大气是厚厚的一层气体围在地球表面,在阳光照射下,通常越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越高,这是因为地面比空气升温快,就像同时加热木头与金属,金属热得比木头快。所以地面先热起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被“焐”热了,要比高空温度高。贴近地面的空气变热,体积膨胀,就会上升,其中包含的污染物就会被带走。
而当阴天时,大部分阳光被云层挡住,无法到达地表,地面温度升不上去,这时地面温度反而比空中低,随着高度上升,气温反而越高,这种现象就叫“逆温层”。在逆温层里,低处的空气不会上升,污染物就一直在原地积累,空气质量会变得非常差。
我国北方的这次“雾霾天”,就是这样产生的。那些日子阴天,逆温层就像在地面盖了一层棉被,恰巧好几天没有冷空气南下,空气既不纵向升降,也没法横向流动,其中的污染物就无法扩散,越积越多,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直到几天以后“大风降温”,有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地区南下经过,污染物被带走,华北地区才重现蓝天。
这“雾霾天”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雾霾”就得拆开来说了。
平常我们把“灰蒙蒙”、能见度差的天气叫“雾霾天”,其实雾是雾,霾是霾,它们虽然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现象。
雾是一种纯自然现象,本质与云相似:空气所含的水汽量饱和,在低温与凝结核的辅助下,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就是雾。而霾是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在空中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
雾和霾的区别是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同,但是它们形成的气象条件相似――空气流动少。夏天天气热,空气对流强,发生雾和霾的几率都比较小。我国北方因为春冬通常比较干旱,发生雾的几率也不大,这个冬天华北地区的几次“雾霾天”,其实都是“霾”。
雾和霾对人的危害,共同点就是能见度低,妨碍交通,除此之外必须分开讲。传统上认为,雾对健康没有好处。虽然雾只是水汽,本身无害,但雾的凝结核主要是灰尘,如果这些灰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那么雾就变成了“毒雾”。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一旦与水汽结合,毒性会变得更大,所以雾天最好不要出门锻炼。
如果说雾有可能“还算干净”,那么霾一定是“非常脏”的。因为霾主要由空气中的污染物造成,这些污染物很多都对人体有害,所以霾的危害很大,除了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诱发心脏等器官的问题,甚至致命。
雾一般不会持续太久,随着气温上升,通常几个小时就会散去。但是霾有可能持续很久,只要没有气团运动,也就是俗话说的“刮大风”,霾可能数日不散。
华北地区的这次“雾霾天”,不过是空气污染问题的一次局部爆发。而空气污染在我国,是一个持续时间更长、覆盖范围更广的严酷现实,短期之内难以根治。然而人只要活着,没法不呼吸,我们只能调整自己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将空气污染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一天的不同时段里,空气质量是不断变化着的。我们可以把户外活动尽量安排在污染物浓度略低的时段,避免在空气“最脏”的时候活动。
即使全天没刮风、没变天,一天24小时的空气质量也是随时间波动的,其变化规律,也是自然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冬季与夏季的“安全”和“危险”时段完全不同,通常夏季上午空气质量比较好,冬季则是下午。
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时,都是空气污染物累积量最多的时候,不适宜运动锻炼。如果想晨练,最好还是等到天亮以后再进行。如果已经发生了雾霾,那么最好还是留在室内,减少出门,特别是要远离繁忙的马路。
(选自2013年4月《博物》)
【思考练习】
1.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说明文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行文。本文对雾霾天气的现象、成因等多方面进行说明,据此不难判断说明的顺序。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雾霾天”进行介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然后逐层阅读,找出文段的中心句或归纳出段落的主要内容,最后加以合并归纳,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从文中的“‘雾霾天’的缘起”“雾和霾的区别是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同”“雾和霾对人的危害”“调整自己的生活”这些中心句或关键句,可以归纳出答案。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先在脑中回放常见的说明方法的种类及其作用,然后据此判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
4.“这些污染物很多都对人体有害,所以霾的危害很大”一句中“很多”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品味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表明态度,即不能删去,然后讲述理由: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了,不符合实际。
5.如果你的爸爸喜欢在早晨天刚蒙蒙亮时就起床晨练,结合相关知识,你将如何劝说爸爸改变晨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