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五篇】

时间:2024-02-23 1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秩序,规范师生行为的必要制度性前提。因此,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硬性要求,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学校管理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五篇】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人文管理,制度管理

一、初中学校管理中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秩序,规范师生行为的必要制度性前提。因此,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硬性”要求,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是完善的办公室管理制度,是规范教师行为,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于利己,完成教学任务以及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的重要保障;
三是初中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优化是形成良好学风、校纪的重要保障,共同发挥作用推动学校的向前发展。

二、在初中学校管理中如何将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有效结合

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为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校、师、生三方的共同进步,要将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具体表现在:

1.“刚”中带“柔”,“刚柔”融合

所谓“刚”中带“柔”,即在初中学校制度管理过程中,要彰显人文管理因素,具体表现在:

(1)充分发挥民主精神,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即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站在学校长期发展的战略位置上,着眼于大局,将校方利益及师生利益都考虑在内,充分发挥制度制定的民主精神,广泛征求师生对于制度制定的有效建议,集思广益,确保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有理有据。

(2)充实完善制度内容,体现人文关怀。即指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在商定制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师生的尊严、人格以及情感等方面因素,打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使处于该制度约束下的师生在正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感受到的是有空间的“自由”,是被尊重、被体贴,而不是被压抑的无法呼吸,以调动师生在遵循各项规章制度时的积极主动性。

2.“柔”中带“刚”,“柔刚”并举

所谓“柔”中带“刚”,即在初中学校人文管理过程中,要彰显制度管理价值,“柔刚”并举,毕业论文提高学校整体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具体表现在:

(1)培养师生的主人公意识,促进师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制度管理中的“硬性”元素可以通过人文管理得到有效补充,并通过人文管理提高师生遵循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因此,初中学校人文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对师生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各方面的人文关怀,培养师生强烈的主人公意识,树立起“校兴我荣”的观念,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管理局面,从而自觉遵守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将校方规定的各项硬性要求转化为自觉行为。

(2)促进人文管理的制度化,保障人文管理成果。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人文管理水平及制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长期的、成熟的人文管理经验及做法被逐渐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促进学校的文明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初中学校在人文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的相辅相成,在利用强制性制度手段约束师生行为的同时,充分利用情感手段,对师生行为使用其自身的内省力进行约束,并在尊重、理解、和谐的人文环境中,将各项人文管理经验及做法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将其内化成师生的共同行为准则,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初中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可知,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对于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将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刚柔并济”,营造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峰梅.“刚”“柔”并济“人”“法”双馨—浅谈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J].小学教学研究,2015,(11).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40-01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位置比较特殊,一方面受城市文明的影响,却缺乏市区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生活方式却和城市的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师生思想活跃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文化生活追求比较高。但是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却难以满足师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探究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科学化管理的策略。

一、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城乡结合部初中大多数都处于城市郊区,学生大多基础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鼓励学校教师参加各种自学考试和函授考试,通过学历进修,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
第二,开展城乡结对的教研活动,使学校教师在市区优秀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专业学习,这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也能使学校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第三,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教研室、教育局举办的各种优秀课例、教坛新秀、优质课、论文等评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并鼓励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教学论文,借此提高教学水平;
第四,积极开展教研组培训工作和校本课程培训工作。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能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并能帮助教师学会联系本校实际开展教学;
而教研组培训工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教师的学科教学。此外,学校还应该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给广大年轻教师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整个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城乡结合部初中由于地处城市和乡村的交界处,在教学资源配置上明显落后于市区学校,因而导致学生难以享受到市区学校的待遇,这也是致使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城乡结合部初中必须注重改善学校教学资源,合理配置现有的资源,巧妙借用外部资源。除尽力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外,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城乡结合部初中可以与市区中学建立友好关系,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等,借助条件优越的市区中学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发展自己,如可以借用市区中学的电脑室、图书室(馆)、学生运动场、音乐教室、实验室等开展教学活动;
也可以与市区重点中学开展教学互动活动,如请重点中学的名师来校指点本校教师的教学,以此提高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向市区学校看齐。

三、建设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改善教学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应立足现实,规范管理、放眼未来,让学校向社会型、教师向学者型的方向发展。为此,校长应建设“严、新、高、实”管理模式。所谓“严”,就是严格依据管理目标、规章制度要求来从事管理活动,尽可能减少在管理过程中因主观因素所造成的错误。“新”就是根据现代管理理念实施民主管理,在管理活动中发挥教职员工的主人翁作用,提高教师的地位,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学校的发展需要。“高”就是实施高标准管理,这个高标准,指的是管理思想、工作纪律、组织机构效能的高质量、高标准。只有实施了高标准的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和制度管理,才能在学校形成优胜劣汰和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活力。“实”就是讲究实效,在工作中讲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如在体育和卫生工作中,城乡结合部学校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郊区的农村,这些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干各种家务劳动,有吃苦耐劳的好习惯,身体素质也胜过市区中学的学生,同时这些学生受到城市的竞争意识的影响,有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城乡结合部学校可从实际出发,在学校开设田径队,对学生加强田径训练,为体校和运动队培养输送田径运动人才。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也能有效利用学校的师资。因此,城乡结合部学校要根据生源特点,建设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开展特色教学,这样才能推动学校向更新、更高层次目标发展。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Y理论;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班主任

对留守儿童增多形势下的“全托式”农村寄宿教育而言,班级就是学生的全部天地,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从大处说,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关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从小处说,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关乎学生个人和家庭的未来发展。本文结合道戈拉斯・麦格雷戈的Y理论探讨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问题,为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研究现状

1.班级社会属性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班级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程天君在《班级社会学研究(上):诸论述评》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归纳。他认为,班级社会学研究主要有三类传统观点:一是把班级视作保护性的因而学生应该遵从的群体,可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客位班级观,包括“参照群体”“初级群体”及“共同体”班级观;二是把班级视作管理/控制性的因而需要学生服从的集体/体系,可称之为管理/工具主义的客位班级观,包括“社会系统”及“集体主义”班级观;三是价值评判色彩较淡而事实分析色彩较浓的“特殊社会组织”班级观。

相对于国外多视角的研究,国内为数不多的研究比较单一,往往陷入“非此即彼”的怪圈。国内学者的观点可分为三类:“初级群体论”“社会组织论”以及“中间派”;其中“中间派”包括“活动共同体论”(班级是一种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集合起来的并由协商建立的、有规则运行的活动共同体)、“折衷论”(班级是介于初级群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一种社会群体形式,且随学历层次不同而不同,因教育改革发展而变化)。还有学者持“基于抗衡的合作主义”的班级观。

2.寄宿制教育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农村寄宿制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布局调整、学校管理、学校的教师状况、生活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状况等方面;其中,对学校管理的研究涉及学生自主管理、全程管理、生活管理等问题。也有些学者对寄宿制教育管理持否定态度。实际上,在留守儿童增多的情况下,寄宿制这种办学形式能以学校监护形式来弥补学生家庭监护的不足,寄宿制学校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照顾和帮助。令人遗憾的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居高临下”,缺乏“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情怀。

二、班级社会属性分析

从组织形式上看,班级是学校的下属机构,众多班级构成学校这个整体,农村寄宿制学校亦不例外。但是否可以据此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级就是次级群体,或者说社会组织?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看,班级是初级群体,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级更是如此。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区分标准的。初级群体又称作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初级群体概念是20世纪初由美国社会学家C・库利提出来的。他认为,个人总是从一些直接的、人数不多的、亲密的交往过程中形成最初的社会关系,由这些初级的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群体就是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具有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烈等特性。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次级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般说来,次级群体规模比初级群体要大,成员较多,有些成员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个人接触,群体内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建立。

首先,从群体建立的目的来看,班级不具有次级群体的属性。次级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即次级群体是功利性的组织机构,像学校这样的正式组织是人们为了传承知识、传播文明而设立的。班级只是为了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本质上具有临时性和随机性。诚然,班级需要完成学校、甚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但是,班级是伴随着课堂教学兴起的“教学机构”。

其次,从成员间的互动关系来说,班级里的学生不具有社会组织中成员间的层级,不具有个人接触的间接性;相反,学生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然,学生交往的圈子大小随学生的个性偏好有所不同,班级里的全部学生甚至超出班级的学生都可能是每一个学生交往的对象,也就是说,学生交往具有开放性。

三、Y理论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Y理论的理论观点

Y理论是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906-1964年)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关于人性本质及相应管理模式的学说,它与X理论相对立。X理论把人性看得很坏,往往用咒骂、威胁和惩罚等手段进行管理,突出一个“严”字。而Y理论则认为人是勤奋的、富有创造性的,有责任感的,需要和寻求挑战的,对工作并不是绝对厌恶的;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办法,还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1970年,管理学家莫尔斯和洛希两人提出超Y理论,认为X理论和Y理论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取决于对人的需要类型、管理方式、组织目标、工作性质和员工素质等因素。Y理论适合于所有的初级群体和像科研院所这样需要发挥成员自治责任和个人创造性的组织,也就是说,就是需要成员有更多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次级群体。

2.Y理论与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

有人称农村留守家庭是“类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是“制度性孤儿”。作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中的弱势人群,这些儿童面临诸多问题。问题的产生直接源自儿童父母监护的缺位,寄宿制办学形式以学校监护形式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不足,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照顾和帮助以弥补家庭监护的不足。因此,教师爱学生非常重要。

在学校班级管理中,根据Y理论来管理班级的学生,就会奉行“爱”的教育理念,就会千方百计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让全班学生的学习、生活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3.以Y理论重新审视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班主任的角色

如何发挥Y理论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巨大价值呢?就是要以Y理论的原则实现班级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人,应该始终处于正确的位置,承担恰当的角色,履行应有的责任。

(1)做学生的带头大哥,不能做孤家寡人

生活中,常常听人说,学生听老师的。对于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环境中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讲,班主任就是他们的带头大哥。学生听从老师的,这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要让学生听班主任的话,首先,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笔者以为,人格魅力由个人优点和特点组成。班主任必须将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完全展现给学生,从而俘获学生的心。班主任要表现出严于律己、勤劳俭朴、锐意进取等优点,要体现自己在教学上的追求与特色。其次,班主任要培养自己的“知心”学生。学生认识和接受老师有一个过程,班主任必须通过培养自己的“知心”学生来加快这一进程。

(2)做学生的学习伙伴,不唱独角戏

班主任是集教育者、管理者、学习者和研究者于一身的角色,学生是专职的学习者。两者的共同身份是学习者。不学习的学生是玩世不恭的,不学习的教师是不称职的。

班主任懂得学生、懂得学习,做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鞭策者。首先,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学生的学习伙伴。要做好教师,首先要上好自己的课,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做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其次,班主任在课堂辅导中要做学生的学习伙伴。

(3)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做狐朋狗友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到“三心”,即信心、细心、耐心;不要“二意”,即粗心大意、词不达意。

首先,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信心是力量之源,发现学生的一丁点儿优点要及时表扬;即使暂时没有发现,也要想方设法提前表扬。学生会讲信用的,对提前支付给他们的表扬信用,他们会加倍偿还的。其次,班主任要细心,以便发现学生的问题。通过学生的面目表情、走路姿势、言谈举止等,教师要敏感地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表现中的问题。发现了问题之后,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择机而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班主任对学生要有耐心。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段,学生是**点中的太阳。我们对他们欠缺最多的是耐心。家长对小孩缺乏耐心,那是一个家庭的苦难;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就是无数个家庭的灾难。

(4)做学生的心理按摩师,不做路人甲

教师是促使学生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重要他人”,班主任应该做学生的心理按摩师。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课给学生做集体按摩。班会课要对学校工作和班级日常事务做传达、安排和处理,但仅有这些远远不够。给学生做心理按摩是班会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按摩采用专题讲座、学生演讲、唱歌等形式。其次,班主任可以通过每天小结会给学生做补充按摩。小结,短则三五分钟,长则十余分钟,用一两分钟点一个问题,有时能达到点醒梦中人的效果。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给学生做特殊按摩。对问题学生,班主任要多关心,经常的按摩会给他们带来几缕阳光,化解他们思想上的疑团,解开他们的心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级是初级群体,这为运用Y理论进行班级管理提供了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应该为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寄宿生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实现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原青林.英国公学的寄宿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6):42.

[2]谢维和.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J].教育研究,1998(11):19-24.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形考任务4(阶段测验4)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20分)

题目1

1.【选择题】美国小学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向

负责,执行学区理事会(教育委员会)的有关决议及管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

选择一项:

C.

学监

题目2

2.【选择题】美国小学一般不太重视

的教育,认为初等教育是公民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

选择一项:

C.

天才儿童

题目3

3.【选择题】英国的小学教师,因学校性质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地方公务员的教师以及

选择一项:

B.

民办教师

题目4

4.【选择题】英国政府规定小学教师每任教5年可脱产进修一学期,在职进修是教师的义务,更是教师的一种

选择一项:

C.

权利

题目5

5.【选择题】在一般情况下,德国基础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是每周任课

节,并兼职一项学校管理工作,大约相当于5课时的工作量,例如图书、体育用具管理、电化教室等等在所任课程中,每人几乎都要教

种教材,如教物理的兼教化学,教数学的兼教德语等等。

选择一项:

D.

28、三四

题目6

6.【选择题】为了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的平衡,加强校际之间的人事交流,日本实行中小学教师

制度。一个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年限一般为5年,最多不超过10年,就要调动到同一地区其他学校任教

选择一项:

B.

转任

题目7

7.【选择题】在美国还出现了一种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谓的

选择一项:

B.

专业发展学校

题目8

8.【选择题】美国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体现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入学标准、

、以及资格证书三方面。

选择一项:

A.

学历标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题目9

1.【简答题】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

(1)必须经过教育专业训练,取得教育学士学位。

(2)必须经过英语和数学考试,获得证书。

(3)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使用,而且试用考试必须合格。

题目10

2.【简答题】目前在法国的幼儿学校和小学中,除校长外,还设有哪三个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答:

(1)教师委员会

(2)家长委员会

(3)学校理事会

题目11

3.【简答题】简述英国对初等学校初任教师的初任培训的监督和帮助的具体做法。

答:

第一,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设定专业成长目标和行动计划。

第三,对新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主要是听课。

第四,召开专业考察会议。

题目12

4.【简答题】简述法国初等学校教师的资格竞争考试的初试和复试的内容。

答:初始为语文、数学两项笔试,各三小时。既检查知识,也检查能力,还检查对初等教育的理解及知识和能力在其中的运用。复试包括4项:一项口试为对教育及教师职业的理解,一项口试为考生从外语、音乐、美术中选择的一项,笔试由考生从生物-地质、历史-地理、物理-技术中选择一项,体育包括游泳、自选项目和回答问题。

题目13

5.【简答题】简述世界初等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

答:

(1)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2)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3)不断改善学校内部管理

三、论述题(30分)

题目14

1.谈谈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培养的内容的共同特征。

答: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学科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在课程组成的三部分中,突出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普通教育课程强调“博”,内容覆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加强其完整性、连贯性和成熟性,为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专业学科课程的设置与小学课程的设置基本对应。既顾及小学各门学科,又重点突出1-3门学科,核心是语文和数学,并至少有一门学科达到精深程度。教育学科课程设有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实习、见习)。各国对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尤为重视,并且都力图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建立了功能性的联系。二者有机结合,交替进行,共同服务于小学教师的培养。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
班级管理;
班主任;
教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99-02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但初中班主任所能做且必须做的就是要认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本质,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完善,努力逐步克服和解决班级管理中的矛盾与问题。创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

1.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班主任队伍自身问题。现阶段,学校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任务大多数是学校安排,而有些教师出于职称晋升或职务升迁的需要考虑,被动接受班主任工作任务。这种被动性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班主任上任后,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对一届三年的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主动的思考和规划,当然就没有把班级管理好的勇气和决心,更没有克服困难、应对挫折和挑战的顽强意志。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的责任心仅限于完成学校政教处、德育办规定的日常行为管理要求,维持班级基本的教育教学秩序。工作缺乏热情、消极被动、得过且过,对荣誉和批评麻木不仁,表现为典型的职业倦怠。其结果就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主动规划设计,回避班级管理面临的矛盾与问题,甚至只单纯地充当救火队,致使班内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沉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工作也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忙,班主任自己感到身心疲惫、心力交瘁,而又收效甚微。

1.2 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 重智轻德。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及班主任教学水平和工作业绩的评价鉴定,无一不是以学校的中高考升学率、学生分数的优秀率、合格率为主要标准。由于评价结果直接关系到被评价学校及个人的形象尊严和切身利益,所以这个指挥棒就变得异常重要。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智轻德,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就不足为奇了。

1.2.2 重日常行为管理,轻养成教育。这必然会引导班主任为了人格尊严和切身利益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上,力争在每周公示栏中,测评成绩名列前茅。而关系到学生一生发展,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却被忽略了。

1.2.3 重整齐划一,轻个性培养。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中小学校园里,建筑结构的风格大同小异,学生的着装、发型都有要求统一,从环境到管理要求都体现出突出整体,整齐划一的特点。如果学生的着装、发型与众不同,或言行举止不合学校统一要求就会被视为异类,同学会投以惊异的目光,班主任会找他谈话,建议甚至勒令限期"改正",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中,学生的个性特征被压抑了,隐藏在丰富多彩的个性背后的特长乃至创新潜能被埋没了。

1.2.4 重班主任权威,轻学生自主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参与度远远高于学生,这就导致学生自然而然要绝对服从班主任,班主任在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学生也不得不顺从地维护着班主任的权威。班级管理在表面上维持了暂时的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种稳定和秩序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它是以牺牲学生的民主意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对其将来全面发展异常重要的品质为代价的,这种在权威制度下的"成功管理"实质上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意和宗旨。

2.初中班级管理的优化对策

2.1 提高班主任待遇,逐步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目前,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水平并不高。国家要下大决心贯彻落实一九九三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年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当年 GDP 的 4%的目标,不断提高初中班主任的薪酬待遇,解决当前严重脑体倒挂的尴尬与困境,使教师的劳动付出与收入相匹配,从根本上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

2.2 班主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就必须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和提高自己以下三种理论素养与能力:第一,要加强对自己所讲授课程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逐步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为做好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第二,提高班级管理理论水平班主任要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学习与研究,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为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指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及班级管理的社会环境、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家长的教育理念等客观环境和条件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之相适应,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观点及知识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班主任一定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结合自己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与研究,力求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班级管理的能力,为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而不懈努力。

2.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指导、协助、倾听,而不是一味的管制和束缚,因而尽最大可能地把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学生手中,势必会极大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其中最重要就是首先要精心选拔并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班主任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理清引发班级管理过程中矛盾与问题,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梳理出制约优化班级管理的关键原因,对症下药,找到突破口,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不断增进和提高自身班级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整体推动我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谷云霞. 全员发展视角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 陈 蕾. 基于人性假设的初中班主任管理行为研究[D].延边大学,2014.

推荐访问:学校管理 初中 论文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五篇】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精选5篇) 初中学校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