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五篇】(完整)

时间:2024-02-24 10:57:01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宗旨和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五篇】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体育;
游戏;
反思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宗旨和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然而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游戏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盲目地开展体育游戏,在开展游戏时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没有明确通过体育游戏学生能得到哪些方面的锻炼。虽然游戏教学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没有明确教学目标时并不能将游戏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通过体育游戏让学生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良好品质的培养等多方面的提升。

2.体育游戏教学内容不充分

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开展前并没有充分准备游戏教学的内容,在完成教学内容后的剩余时间,教师往往随意地通过自由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展开游戏锻炼。这种情况下,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得不到保障,学习效率也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应该充分设计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仅仅作为消磨课堂时间的一部分。

3.体育游戏教学环节不完善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游戏,更重要的是游戏过后的引导与总结。而目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环节大多不太完善,仅仅让学生进行游戏运动后便结束了教学环节,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反思

1.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在体育游戏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因此,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环节的设定上,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例如,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集体游戏,如,拔河、跳大绳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除此之外,在一些个人游戏,如踢毽子、乒乓球等活动中,常常有的学生因为一些分歧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换角度看待问题,学会宽容,找到失败的原因,不断促进自己进步。

2.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让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体育游戏和竞赛一样,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在游戏中,输赢常常在一瞬间就会发生改变。因此,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游戏比赛的结果,让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更加坚强成熟,且具备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在课堂中当“主人”的感受。

3.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体育游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小组体育游戏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组学生分工合作,贤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而在体育游戏中,偶尔会出现一些意外,如擦伤、碰伤等,教师可以不必一一包办,而是通过向学生讲解简单的急救措施让学生自主处理,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相应完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得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一、对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认识

    结合新课标理念和“二期课改”精神,我们认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自主空间,提倡“玩中学、玩中练”;让小学体育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在师生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是一种在户外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达到思维与活动紧密结合,体育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各不相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第三要根据新课程精神和教材特点组织教学。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技艺在师生教学互动中生长

    1、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教师要利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渲染课堂环境,“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

    那是二年级的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和接力跑游戏。做完准备活动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自由分散开地练习立定跳远。突然,一名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张运他一次也不跳,还故意用小石子砸我们。”我问:“他为什么要砸你呢?”但我定神一想,这个张运是个很淘气的同学。“他还打了我一拳呢!”嘴快蔡明大声说,语气有些愤怒。当我带着怒气走向张运的时候,却看到他那若无其事的样子,真想好好批评他一顿!但我克制了,心想:以前曾批评过他,但却不管用,为何不改变一下教育方法呢。我灵机一动,想先听听他的心理话。于是我走到他身边,抚摸着他的头,温和地对他说:“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练习,你看他们练得多认真、多欢快啊!你怎么能用石子砸人呢?”“我不想跳,我跳不好……谁叫他们嘲笑我呢!”说话间表露出一副无所谓的神情,说完转身过去,背对着我。我愣了一下,问:“那你体育课想活动什么项目呢?”“想跑步,我50米比他们快!”“跑步?行啊,一会儿就有接力跑啊!”我说,“我要和他们单独PK”他说。他是想单独挑战其他小朋友,那就给你个机会吧,我说:“好!你去准备吧,一会我给你个机会!”接力跑前我专门安排了这次挑战赛,结果,张运真的跑得比其他同伴快。下课时,他乐滋滋的,我抓住时机与他谈了心。后来,张运同学还真成了我的小助手呢。

    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几次,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2、玩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我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

    记得那是我从中学转到小学上的第一节课,教材是立定跳远,我采用较为“程式”的方法进行技能教学,结果学生练得垂头丧气。课后我经过与同事交流,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调整,第二堂课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是立定跳远课,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今天想不想做游戏?”同学们急切地回答:“想!”。“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叫做‘剪刀,石头,布’。我接着说:“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各人自己找朋友,两个同学一组,先设置好起点,然后通过猜拳‘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胜负,赢的一方双脚蹬地向前跳一次,输的一方原地双脚向上跳一次。每五次为一组,最后看哪人离起点远,距离者胜,距离最远的将赢得全班总冠军。大家一听游戏中还要比赛,一个个跃跃欲试。一会儿各自找到了朋友,学伴间玩得既紧张又活泼。一会儿找同学测量,一会儿找老师评判。15分钟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大家练得满头大汗。这时我再评价同学的跳跃动作,请做得规范和跳得远的同学出来示范的讲评……通过这一竞争性的游戏,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课后,我最深的感受是:学生看似玩,实际上做的是双脚用力蹬的立定跳远动作;形式的变换,让他们在欢快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孩子们,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教师不断地讲解、示范,学生排着队不停地轮流练习要强得多。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感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

    这次教学启发了我,后来我通过合理的创编、科学的安排,推出一些游戏性、竞争性强的学习内容,采用“新、奇、活”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玩,在玩中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在玩中逐渐养成自主意识、纪律观念和组织能力。

    例如:球类教材是低年级重学内容,既是发展学生技能、技巧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体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按常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孩子们虽能掌握部分技术动作,但学练的积极性并不高;如果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孩子们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我通过查阅资料和自我创编,我把小篮球的运、传、投编成两人或集体练习的游戏,并制订简单的规则,以比赛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练技能。

    3、自主,教学互动的发生点

    给孩子们空间自主选择内容,是体现课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师生互动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其一是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师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学习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是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运动员,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活动,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别提有多得意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

    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年级的体育课,原本的教学计划是前滚翻和迎面接力游戏。在上完了前滚翻练习后,我就准备组织迎面接力跑游戏,却发现由于几个学生病事假,各组人数不均等;加之迎面接力已练过几次,如果还是按原来的分组赛跑,胜负已了如指掌。我想了想,说:“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有能力、也肯动脑筋,本课还有15分钟时间,我想让你们自由支配,但有个主题,那就是快速跑;还有个要求就是要玩出花样,并注意安全!”同时又说:“有什么要老师帮忙的尽管找我。”这样一说,全班同学一下乐开了花,纷纷按照他们自己商量好的活动方案活动起来。不一会儿,几个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们想赛跑,你来给当裁判,好不好?”我马上答应了。别看他们人小,比赛起来可不含糊,跑起来还真像个小运动员,有一股拼劲呢!得了第一名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跑得快,我想参加学校田径队,你看我可以吗?”“当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劲,我想将来一定能成为出色的运动员。”其他几个同学也说:“我们也要参加田径队。”看着孩子们天真又向往的表情,我真开心!再回头看看其他孩子,一帮帮、一群群练着自己喜欢的项目,一个个都特别带劲。下课前5分钟,我引导他们对游戏活动进行了总结,个说得头头是道。

    原来的教学预设被打破了,临时生成的主意却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同学们练得有组织、有方法;有的学生想成为运动员;还有的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

    4、期待,教学成效的增长点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由于尚未入职,师范生实践经验相对缺乏,难以直接催生教学反思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思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反思型教师的职前培养过程中,高等师范院校可以采用大学教师示范,激活“缄默知识”,强化教学实践,加强交流与研讨,建构反思实践共同体等策略强化师范生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培养反思习惯,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

一、大学教师示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将无法实施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观、学生观归因于师范教育中鲜有大学教师示范。这就势必要求大学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融合于高等师范教育中,以研究、批判的态度不断分析、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具备反思习惯与反思能力的大学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的准教师。因此,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必须重视大学教师的反思示范。教学前,为了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大学教师应该根据总体教学计划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及弹性,是否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大学教师应当反思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如何通过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后,大学教师应结合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法指导等内容进行综合反思与总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师范生演示反思过程,探讨反思心得,分析反思技巧。通过大学教师的示范,初步帮助师范生理解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师范教育中反思性教学的大力开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养成了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学、研、教合一的专业生存模式”[2] ,而且能夯实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大学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主体道德意识、情感和思想的开放性,对事业的责任感、专业成长的自主性,以及丰富的反思技能,都将对师范生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入职以后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二、激活“缄默知识”

这里的激活是指激活师范生头脑中关于教育教学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是1958年英国学者波兰尼提出的概念。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地图、数字公示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把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3] 缄默知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类型,支配着整个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们获得显性知识的“向导”。师范生虽未入职,但毕竟已经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并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他们头脑中存在着大量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缄默知识。师范生在传统的大学课堂所学习的教育理论更多的是一种显性知识的传授。如果缺乏对缄默知识的揭示、分析与批判,显性的教育理论就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挥应有的“向导”作用。这就直接导致了新教师入职以后,无法将师范教育中学习的教育理论内化为直接的教学实践能力。然而缄默知识本身具有两极性,“既能成为一种提高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成为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失败的根源,缄默知识的功效取决于人们对他们的接受及有效使用”。[4] 因此,在反思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刺激与挖掘师范生的关于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积极“缄默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师范生对缄默知识进行检讨、修正、批判,促使缄默知识不断地向显性知识转化,从而提高师范生的元认知水平。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对于师范生缄默知识的激活,将职前教育从外在的知识、技能、态度、信念的灌输转变为内在教育知识、技能、态度、信念的发展。

三、强化教学实践

师范生由于缺乏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历,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模拟教学并配合见习、实习来获得实践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催生反思需要,发展其反思能力。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
四四一;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锻炼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提高其职业素养,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许多国外的教师培养机构高度重视教育实习,把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关键一环,突显“教师作为实践者”的理念,力求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平衡。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刚刚起步,原有的教育实习仅仅是将实习作为教学实践的一个环节,忽视了个体在教育实习中的认知体验过程,即个体对知识接受的渐进过程和个体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因此,教师教育改革的指向之一应是建构适合个体认知发展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实习模式。本文基于英语教师教育专业,拟研究和建构一个全新的实习模式,突显教育实习的融合性、多样性和全程性,帮助改善教育实习环节化、单一化、孤立化、随意性、盲目性等问题,为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和英语教师的培养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英语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教育专业普遍应用的教育实习模式为:最后一学年,为期6~8周,集中实习。在集中实习之前,学生较少体验和参与中小学英语教育实践。因此,现有的教育实习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忽视教育实习与其他教育内容的交叉性和支撑性,忽视实地体验和反思的作用。具体而言,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习形式与内涵单一

目前,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主要采取教育见习和教育集中实习两种形式。具体的实习内容局限于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这样的实习指向忽视学生的知识与情感的融合,忽视对学生教育活动能力、教育思维能力、心理分析能力、与孩子交往能力以及职业认知能力的培养。

(二)实习场景缺乏多样性

一方面,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主要局限于中小学教学基地,很少尝试学校机构承办的夏令营、社会救助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实习场景,缺乏对教师这一职业活动的多角度认知;
另一方面,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教学基地缺乏诸如校长讲坛、名师讲坛、科研项目、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深入而密切的合作,缺乏有效的实习实践的保障措施。

(三)实习实践时间过短

目前,英语教师教育专业主要在最后一学年进行为期6~8周的教育实习,实习时间短,实践机会少。现有的实习时间安排忽视个体的认知过程,割裂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联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划分为相对孤立的两个阶段:实习阶段与理论学习阶段。理论学习阶段缺乏实践体验的反思研究,实践阶段缺乏理论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实习方式也使得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不足,从根本上影响了实习的有效性和英语教师的培养。

(四)实习指导缺乏科学性

目前,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局限于师范院校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教师的组合,以实习基地教师的指导为主,师范院校指导教师相对缺乏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体验;
另一方面,很少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专业的教师以及实习基地的其他教育工作者等多种力量的参与,缺乏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不同教学风格的熏陶。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后也发现,教育实践课程太过薄弱是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专家组在制定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强化“实践”的课程取向。由此可见,建构教育实习模式,对教育实习进行课程模块化设计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导向之一。基于此,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应建构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实习模式,注重体验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突出实习内涵的拓展性、实习场景的多样性、实习时间的分散性、实习内容的专业性和实习指导的科学性。

二、“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

“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以实践为导向,认为教育实习是一门实践课程,应突显其全程性、与其他教育内容的融合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一) “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的内涵

“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将教育实习看作一门实践课程,贯穿整个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体现阶段式和模块化。各阶段相互衔接,段内设立相应的课程模块,模块任务明确且具有延续性。

“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即“四段四模块一中心”。其中“四段”是指四个阶段:感知阶段、体验参与阶段、践行阶段、反思研究阶段;
“四模块”是指四个模块:教育调查、教育见习、课堂教学训练和教育实习;
“一中心”是指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

(二) “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的特征

“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具有全程性、融合性、多样性、阶段式、模块化等特征。

“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打破集中实习的模式,将教育实习贯穿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全程。从最初的教育调查感知教师教育,到教育见习体验教师教育,到课堂教学训练和教师职业技能中心参与教师教育,到教育实习践行教师教育,乃至反思研究教师教育,该教育实习模式以多样性、阶段式、模块化贯穿全程。各阶段、各模块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构成紧密联系的网络体系,实现教育实习这门实践课程与英语教师教育其他课程的融合,实现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融合,实现技能学习和情感学习的融合。总而言之,“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是体验、感悟与思考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和教育者的责任,在实践体验中完善教学技能、反思研究教育问题。同时,该模式也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共同发展的过程,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三) “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的具体建构

“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的时间跨度为四个学年,以多种形式并存,实现与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的融合。

感知阶段。感知阶段要求英语师范生在学习阶段之初进行至少一次的教育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交流调查结果,分享调查感受,以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英语教师职业需求,获取感性认识,进行反思研究。该阶段具体实施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体验参与阶段。该阶段包括教育见习和课堂教学训练两个模块。教育见习主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一方面,带领学生参观中小学校园,感受中小学校园文化,观摩中小学英语教学,访谈中小学师生,也可带领学生参与中小学主办的英语夏令营,参观特殊教育学校,参与中小学英语角、中小学英语短剧大赛、中小学英语课改研讨等活动;
另一方面,邀请中小学名师来校讲座,与英语师范生交流座谈,也可尝试在大学校园内组织“大手拉小手”、教育经典影视欣赏等活动。教育见习分散于第一到第三学年的每个学期。教育见习依据不同形式设置不同的任务,引导英语师范生进行反思研究。课堂教学训练包括第一课堂训练和第二课堂训练。第一课堂训练采取“1+1”的模式,即“1个教学模块+1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以微格训练和模拟训练为主,辅以中小学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模拟真实的授课情景进行针对性练习,同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关注教育最新动态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引导学生在模拟训练中变换教学方法,并进行反思研究。第二课堂训练采取“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的形式。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从不同的层次训练“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所具备的技能。语音正音部和口语部旨在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
英文歌曲部和书画部旨在提高学生的教学辅助技能;
中小学语法教学基础部和强化部旨在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第二课堂训练为学生参加高师技能大赛,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搭建平台,同时深化学生的反思研究。课堂教学训练贯穿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的每个学期。

践行阶段。该阶段要求学生以准教师的身份参加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习实践活动。在实习期间,学生要完成听课、备课、上课、班级管理、教研活动等一系列与英语教学有关的任务,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进行反思研究。该阶段可尝试把一些有利于培养实习生的教育思维能力、心理分析能力、职业认知能力的活动作为实习实践的一部分,并尝试教育学、心理学教师等多种力量联合指导的形式。该阶段具体实施于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

反思研究阶段。该阶段贯穿于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全程,体现与四个模块交叉融合的“1+1”模式,即“一个模块+一次反思研究”。教育调查、教育见习和课堂教学训练三个模块中的每个模块均可结合反思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育实习模块与反思研究结合的显性体现即毕业论文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即是反思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研究旨在培养学生进行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研究教育,在研究中践行教育,达到思与行的统一。

“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贯穿于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全程,体现与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的融合性,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所示,“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把教育实习看作一门实践课程,分阶段教学,进行课程模块设置,与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相融合,实现课程的交叉与衔接。

三、结语

“四四一”教育实习模式把教育实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突显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性特征,为英语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模式建构提供了新思路。但在具体建构的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英语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师资队伍有待建设,实践教学资源有待丰富,实践基地有待扩充,实习监控和评价方式有待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规划。尝试建立英语教师发展学校和英语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进而优化英语教师教育质量,提升英语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廖红.从国外教师教育现状看我国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43-45.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1 注重领导带头,明确培训方向

校长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素质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一所村校校长,既抓管理,又要抓学校的业务,还要兼课。我镇在继续教育工作中采用专题讲座式,首先抓校长的学习和提高,如,“校长在新课改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课改形势下如何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中如何进行‘三个转变’”等。这样使各校长改变传统的管理行为,树立适应时展要求的管理思想,努力成为实施新课程的推动者和管理者。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方法抓好校本培训。

2 拓宽培训渠道,加大校本培训实效

2.1 强化训练,提高技能。在培训中,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即教师的“三笔字”(即: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简笔画和“普通话”、制作教具。中心学校每年分别进行一次教师书画、手工和教具制作展评活动。学校统一制作小黑板,发给教师练字本。做到每位教师每天写一页钢笔字和毛笔字,每天写一板粉笔字,每天画一张简笔画,每天读一小片段,每位教师每学期制作一件适用的教具或学具。二是六项技能训练。学校采取“集中辅导”、“教师自学”及“教师间互学”相结合形式,进行各种教学技能的训练,使每位教师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三是“听”课和“评”课。每位教师每周听1~2节课,重点是以新课改理念评一节课,写出评课稿,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每位教师每学期做一节公开课。

2.2 根据需求分层培训。我镇教师年龄差较大,学历48岁以下大都是专科以上。但由于工作年限不一,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因人而异,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是不同,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明确奋斗目标,要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要克服消极怠惰情绪,要不断自加压力,体现自身价值。

2.2.1 师德教育,铸就师魂。引导教师将职业道德要求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懂得育人之道不仅仅是工作态度问题,还有科学道理,新时期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也是师德的内涵。各校始终坚持政治学习不放松,加强自身修养,与时俱进,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

2.2.2 以校为本,特色引路。镇中心小学、远大学校、朝阳学校等六所小学教师人人能够微机操作,能够上网查阅资料,扩大知识面,不少青年教师能够制作课件,中心小学和西庄学校还开展了手工制作活动,并且学校还组织了学生的手工活动小组。

2.2.3 我镇各小学除了让一部分教师“走出去”学习参观外,面向全体教师利用各校都有影碟机和电视机的条件,中心学校订购了国家课改实验区的光碟,有专家讲座、课改论坛、特级教师实录课等,让各学校利用每周的2小时学习时间轮流观看,对教师走进新课起到良好的作用。

2.3 勇于探索,务本求实。我镇各校本着务本求实的原则,采用“自修——反思——实践——研究”的培训模式做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突出了根据需求自我进修,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学习方式,抓好校本培训。

2.3.1 自修。自修是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形式。学校规定自学内容,自学进度、自学思考题。每位教师每天利用半小时的时间进行自学,并要认真写自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

2.3.2 反思。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结合《自修教程》中的观点及案例,找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后果,在实践中形成“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两种方式。“个体反思”就是教师“自省自察”。教师独自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随感篇幅数量足,有针对性,能切合实际写出鲜明的案例,并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值得借鉴,通过自我反思大大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群体反思”是教师在合作群众互相学习和交流中进行的反思。各学校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集体讨论等活动进行群体反思。中心学校统一规定,各校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4次(8学时),每个专题集体讨论不少于4学时(2次)。经验交流每个专题不低于4学时(2次)。校本培训各校均达16学时以上。

2.3.3 实践。实践是教师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尝试,是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检验。课堂教学是教师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的主阵地。鼓励各学校大胆尝试公开教学,每学期都搞评教评学活动,教师带着问题听课,找出得与失,找出理论依据,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评课,教师们通过评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4 研究。研究是教师通过写论文、随感、反思、案例分析、优秀教学设计等多种形式升华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教育思想的过程。教师们都能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能写出成形的经验总结。各学校都将教师的文稿形成集子。如,“教学设计”、“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教师论文”等。并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市以上评选。

3 抓好联片教研,促进课改健康发展

针对我镇各小学教学班少,每所小学1~5年各一个教学班,加校长才7名教师,再加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搞教研、我们就把全镇13所小学分成三片(即中心小学、富乡、福兴、沿江、为一片,庆祥、远大、朝阳、五星、红星为一片,西庄、红旗、文化、富国为一片)进行联片教研,并确定中心教研组,学期初定好计划,确定研究专题,每两周进行一次活动,如,互动式教研、集中备课或公开教学。这样把每片中的骨干教师集中了,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也有4~5名,有利于交流和研讨。

3.1 互动式教研,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的问题为切入点,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通过个人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动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摆出来,让大家讨论,集体研究寻求解决的方法,能够促进多方进步。

3.2 集中备课,就是在集中教研的基础上,以学科为主分成语文、数学、科学、思品等几个小组,几名教师对本学科一单元内容分头落实,然后集中交流,进行修正、补充,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3 公开课展示。片上的4所学校每所学校每学期三个年级分别进行一次公开课展示,片内各校的所有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授课教师根据集中备课的内容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进行展示,然后由本人说课,全体教师集中评课,找出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推荐访问:反思 课教学 小学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五篇】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精选5篇)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