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五篇】

时间:2024-02-24 14:00:03 来源:网友投稿

2013年,学院以此为案例,申报了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并获得三等奖。学院还将尝试完善“强化基础、拓宽口径、拓展实践的特色教学实践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学时,增强学生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专业技术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五篇】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2013年,学院以此为案例,申报了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并获得三等奖。学院还将尝试完善“强化基础、拓宽口径、拓展实践的特色教学实践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学时,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该专业集群先后与石家庄业之峰装饰有限公司、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天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接收一定数量毕业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2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集群为工程施工与管理一线培养应用技术人才。

未来五年,河北省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环首都、环渤海区位优势,推进京津冀都市群和新型城市群发展,以建设京津冀地区统筹协调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
另外,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扩大以及现有能源资源的局限性,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量较大的行业之一,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以及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相应的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日益显现。该院设置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以全省建筑行业为依托,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大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充裕的生源潜力。学院把这些专业整合,构建了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集群。在办学实践中,积极拓展该专业集群和行业、企业的合作,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学院将河北世纪建筑机械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引入校园,由企业投资1500多万元,学院提供土地,校企共建质检大楼一座,组建了门窗幕墙检测室,工程结构检测室、建筑节能检测室、力学性能室等二十余个检测室。该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场所,也是教师课余时间挂职锻炼的场所。每学期,根据教师挂职锻炼进度表,企业接收2-3名该院教师到企业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该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该院也聘请该公司的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校企合作,互动互生,共赢发展。

3商贸流通服务专业集群为第三产业培养服务型人才。

商贸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河北省商贸流通持续发展,总体规模逐步扩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本着为河北省商贸流通业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了商贸流通服务专业集群。主要有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营销与策划等专业。该专业集群积极探索构建理实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实训环节、单项技能课程实训环节、综合技能课程实训环节。安排在四个学年中分学期、分阶段组织进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分为暑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暑期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暑假进行,主要要求学生到各相关单位认知本专业工作岗位,了解真实工作环境。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暑假,引导学生实习会计、物流、电子商务、营销等相关岗位工作。毕业实习是利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的实习,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分析与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该专业集群中的电子商务专业是该院的本科专业,也是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2014年,学院与河北新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校企共建电子商务理实一体化教室两个,按照企业工作环境设计布置,配备电脑,开通网络,学生一方面可以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真实的电子商务线上买卖。还建立了O2O电子商务体验馆,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真实的电子商务操作平台。该专业多名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店,有的学生月收入过万。同时还开辟了物流、仓储、配送、会计、财务管理等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产业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人才。

4移动通信专业集群为移动通信行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
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实践环节

0引言

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涉海高等院校,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适应辽宁省及全国沿海省市对海洋渔业通信工程发展的需要,发展区域经济,满足我国和全省经济建设对海洋渔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建设,通信工程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在开办的这十二年时间里,我们下大力气,狠抓专业建设规范,注重教学质量。随着本专业师资力量的逐步增强,我们对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把握,对专业定位的认识逐步统一,大连海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特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清晰明确。

1培养目标

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是从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特点和学科特色出发,合理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和航海技术的学科交叉基础上设立的专业。学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立足辽宁,面向黄、渤海,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水产和海洋事业服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敬业、专业、乐业、创业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战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强海洋渔业通信方面的特色教育。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多方调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具备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及船舶通信等现代通信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具有海洋、渔业科学背景的人才。

2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是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也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高的保证。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按照我校建设“蓝色大学”理念,构建了通信工程专业蓝色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坚持“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方向、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原则,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依照“浅蓝、蔚蓝、湛蓝、深蓝”的蓝色课程体系,用蓝色课程元素来承载水的精神与海的文化,延伸至涉海涉水教学内容要素。(1)浅蓝(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体育等),公共选修课(军事理论、健康与安全教育、选修课),公共集中实践环节(军训)。通识课程虽然不一定与通信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里的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基于学校开展课程建设的“双百工程”,从公共选修课着手,打造了蓝色海洋类、人文与社科类、艺术与体育类、自然科学与技术类共100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蓝色海洋类公共选修课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海洋知识背景。(2)蔚蓝(学科基础课)包括复变函数、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等。学科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结构,为专业课程提供有效的支撑,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工程应用能力,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方向课打下坚实的基础。(3)湛蓝(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电子线路仿真、电子线路CAD、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DSP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随机信号处理、电视原理与技术、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数据结构C、扩频通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通过对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大量调研,反复论证比较,通信工程专业设立两个专业方向:通信工程(程控交换技术、船舶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专业依托海洋信息技术,在船舶通信、船舶导航、海洋渔业3S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同时,紧随时代的发展,对部分课程进行压缩和调整,开设一些学生喜爱的,又能与现实接轨的课程,如扩频通信、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等选修课。(4)深蓝(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线路仿真课程设计、电子线路CAD上机、高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上机、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实习、通信工程专业实习、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对培养通信专业逐步树立工程观念、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将实践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多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保证了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对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所有的实践环节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展开,把实践环节分成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创新五个模块,模块之间衔接紧密、层层推进,为学生从入门到提高再到创新夯实基础。

3.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模块主要依托辽宁省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为主线,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融会贯通科学知识、促进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加强基础课、主干课实验;
实验内容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形成基本实验、选做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组成的立体化实验结构;
对含有实验的课程,加大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例;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2013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都有体现。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选择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实验环节,以缓解实验设备和空间的紧张情况,有效扩展实验空间和时间,节省资金。

3.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着眼点是把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一般以单门课或课程群为主选择题目,它是毕业设计的初级阶段。课程设计教学中压缩验证性课题,增加能够体现设计型、综合型和创造性的课题。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讨论方案,自己组织实施,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创造条件。

3.3实习

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以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工程意识和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并且通过接触社会,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2个(人民4810厂,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有18个(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同时学校也正在积极运作与通信公司合作。到企业参观实习和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讲座,通过参观和专家公开课的形式,使学生对企业文化、船舶通信及导航设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本行业领域的前沿技术等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3.4毕业论文(设计)

以学院各类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资料检索和收集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较大提高。为切实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①精心设计备选题目,组织开题报告。学生选题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和撰写文献综述,并精心组织好开题报告,以保证毕业论文的先进性、可行性;
②加强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以保证毕业论文在有限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
③建立毕业论文答辩规范和质量标准,在毕业论文答辩期间开展“毕业论文检查周”活动,有效提升了毕业论文的质量。④学校出台了《大连海洋大学本科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检测暂行办法》,针对毕业的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进行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有效地杜绝了学术不端行为。3.5科技创新以各类兴趣小组和科技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科研实验室为平台,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学研究等活动,使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低年级的学生专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鼓励他们参加兴趣小组或者科技社团,以增加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创新的兴趣;
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竞赛,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下,参加了“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结语

大连海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涉海高校的“非特色”专业,在复合性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发挥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素质培养的同时,主动适应国家和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新需求,抓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核心,对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学校的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松松,郭显久,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51-52.

[2]刘冬,石焕玉,等.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29):72-73.

[3]江海,田春艳.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0(3):159-160.

[4]焦冬莉,李晋生,等.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28-130.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特点;
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依靠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和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技术手段,才能为这一行业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下面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行相关论述,并借此展望一下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1 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 覆盖面广泛

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每个部分又都包含若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对这一系列技术的掌握,在初学阶段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学校开设的相关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广联达、建筑CAD 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等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等,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总体设计所需的所有技术有所掌握,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际运作中还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以便对于所做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根据实际来作出相应调整和规划,使建筑施工过程能够更加合理和完善。

1.2 专业性较强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所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也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人才,即除了拥有本专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水平并能够解决专业性的技术问题外,还要能够应对各种技术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难题。

1.3 知识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的职业标准应该归纳为知识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证书,才能有资格在这一行业工作。对这一行业所需技术的掌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工作人员更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各种外语文献或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各种操作技巧,以实现参考借鉴的目的。

随着现代沟通手段不断发展,远程通信也逐渐进入建筑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计算机知识也应该有所掌握,以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现代化操作,从而使工作能够高效、快捷的完成。

1.4 更新速度较快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和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不断紧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不断的吸收到先进国家的高端技术手段,并引进了许多非常先进的设备、仪器,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发展速度大大提高,技术更新换代也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不断优化,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会更加显著。

2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首先,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会使这一专业的教学成果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导致优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的稀缺,在就业市场上,这一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高校做好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使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其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会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过渡。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促使相关专业的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展开对管理学、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的涉猎和学习,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种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趋势。

最后,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会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3 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有其自身的应用特点和发展方向。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如何采取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需要针对各种技术的特点来选择其具体应用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各种建筑工程技术的优势,来促进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从建筑工程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展开论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相关探讨。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自身发展中,会继续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通过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业内良性竞争机制,会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建筑工程技术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高校对这一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和建筑工程技术自身发展的不断完善,这一行业在未来能够在更广泛的空间里促进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02).

[2]姚艳红,赵冬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3]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我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小组在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业务规格”、“毕业生就业岗位”,同时明确了目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构建了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经过两年来的工作,指导小组制定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

一、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

1)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基本要求方面,贯彻了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精神。2)人才培养方案是在进行了社会调查、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时代特点。教学计划符合教育教学规律。3)人才培养方案贯彻了国家教育方针、较好的处理了专业素质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确保全面实现培养目标。4)方案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培养为主线。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贯彻了应用性、针对性的原则。5)方案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实践性教学得到加强,保证了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6)方案贯彻了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思想,将此作为高等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根本途径。

二、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新体系

研究小组将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在课程体系开发上借鉴了CBE教学模式和DACUM方法,依据给排水行业生产一线对技术岗位的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依据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开发了能力分析表,以此为依据开发了27门课程。按照应用性、先进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打破了“老三段”传统课程体系。建立了由4个课程群组成的理论教学新体系。对原来的理论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整合。1.打破“老三段”式传统课程体系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虽然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对于高职教育来讲,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它割裂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应用脱节。而在高职教育中强调应用基础理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将应用作为教学的主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互之间应融会贯通,才有利于人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本培养方案打破了“老三段”式传统课程体系,建立了由公共课、专业技术课和实践课组成的新的理论课程体系。组建了与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四个(文化社会科学、施工技术与管理、运行管理、工程设计)课程群。2.进行了课程整合根据应用性、先进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的原则,优化重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合,并将课程整合的力度作为专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传统的三段式课程设置,各门课程独立性强,各成系统、各自完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愈研究愈强、愈研究愈深。因此在基础及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所学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使得后续专业技术课的学习时间少,专业应用能力的训练难以保证。例如本专业开设“给排水工程结构”课程,按学科设课的原则,就必须先开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几门课下来近300多个学时,大量的学时用在基础课教学上,并且学完之后作不了水工结构设计。本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结构”的要求是在施工中能看懂结构图即可,照图施工,水工结构设计一般由结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因此,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我们将三大力学和给排水工程结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即《工程力学与水工结构》,教学时数为116学时。在教学上三大力学内容以必需为准,水工结构内容以本专业技术人员够用为度。并且增加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等内容。按照“整合”的观点,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将原来教学计划开设的11门课程整合为6门课程。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增加了课程的综合性,突出了专业技术应用性和针对性。3.开发新课程根据培养应用性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我们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等六门新课程。使人才的技术能力得到进一步扩展,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4.强化专业技术核心课程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技术应用核心能力为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的能力;工程预决算的能力、施工组织设计能力、工程技术资料整理能力、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能力,我们将与培养专业核心能力有直接关系的课程进行了强化,增加了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由原来150多学时增加到250多学时。同时取消了对培养专业能力相对不太重要的课程,如《水文学》、《水文地质学》、《给排水施工机械》等,这些课程中必需的内容在相关课程中体现。通过削枝强干,核心课程得到了加强,从而有力的保证了学生专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专业技术岗位群对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为依据,构建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基本实验技能、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综合应用能力三个层次组成,使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开设实验课、实训课、专项实习、生产实践、毕业实践等环节来完成。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时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时数比为1∶0.95。有力地保证了人才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做了如下改革:(1)实验实训教学本方案设置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总学时达到450多学时。按照人才专业能力要求,实验课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并实施操作技能考核制度,例如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实施计算机等级考核制;将水化学实验改革为水质检验技术实训,以适应职业技术岗位要求。建立一个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应用能力重组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2)实习教学按照水工业行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强化工程实际训练,严格考核主要工种的操作技能,实行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质检员、水质化验员等资质证书制。使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拥有一种以上的职业技术资质证书,为提高毕业生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创造条件。(3)课程设计方案共设置10项课程(含大作业),总计教学时数为260学时,使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4)毕业实践按照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实行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的专业教改新思路,安排学生从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毕业实践,在毕业实践中,学生既全面接触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又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工程项目实际技术和管理工作中,获得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的综合训练。(5)毕业设计在毕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设计题目应从实习企业的在建工程项目中选取,进行“真刀真枪”式的毕业设计,并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的严格考核,给出毕业设计成绩。这种作法,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紧扣培养目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毕业后就能上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企共建工程中心 生物技术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35-0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在农业微生物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曾三次被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培养了大量社会所需的生物技术人才,与社会联系广泛,社会声誉逐步提升,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合作方面有良好的机制与途径,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年初次就业率就达到85%以上。

经过多年的建设,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体系已较为成熟,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路及方案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优势、就业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站在学科前沿,紧盯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培养在几年乃至若干年之后,仍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1]本文依托黑龙江省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这一平台,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一、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层次进行:首先是基础课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生物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遗传学课程的实验与生物基础课的野外实习得到初步的锻炼;
其次是在学习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设备、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及实习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主要涉及一些专业基本技术的培养;
最后就是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研究及毕业实习。但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逐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验课内容陈旧重复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生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方法及设备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生物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要不断地革新。而我校由于师资力量条件的限制,仪器设备年更新率不足5%,致使有些课程的实验内容无法更新。比如,发酵工程及设备的实验有3个:豆酱的生产、酸奶的发酵和固定化酵母细胞及酒精的生产,实验内容仍旧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而发酵工程及设备、酶工程两门课程均有固定化细胞的实验内容,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也存在实验内容重复的问题。实验课内容的陈旧及重复,使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竞争力不强。

(二)课程实习实施效果良莠不齐

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实习主要涉及三门课,一是生物学基础,在帽儿山进行为期1周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实习,该课程的实习由学生直接参与,加之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带队,历年实施效果较好,得到学生欢迎。另两门是发酵工程及设备、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专业课,也均有1周的课程实习,但该两门课程的实习均是采用参观实习的形式,由于该部分的实习均是参观发酵车间,噪音大,学生听不清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走马观花,预计的实习时间很难达到,存在着实习实际学时达不到理论学时及实习效果差的问题。另外,发酵车间均大同小异,选择参观好几个发酵工厂,学习效果差异不大,学生通过实习学到的知识量少。

(三)毕业论文研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存在着老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的现象,有的老师会指导10名左右本科生;
同时需要老师填写及督促、检查学生完成的表格有选题执行情况统计表、指导教师情况统计表、教师工作总结、毕业论文执行情况检查表、中期检查表、工作进度表、教师指导记录表、工作日志、学生工作总结和优秀论文推荐表等,这些均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使老师平均指导每个学生的精力减少,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毕业实习实施困难

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在第八学期的1至15周进行毕业实习,是将四年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可促进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学校对就业率的要求使学生不能安心去实习,因为利用实习阶段去找工作的学生较多,而学院为了完成就业的任务,也放松了对毕业实习的管理。另外,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不能很快适应角色,用人单位也不愿意接收实践能力不强的学生。

二、工程中心建设的实践条件

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单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共建单位为哈尔滨世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心目前拥有包括35L-500L-1000L发酵系统、厌氧操作台、大型高速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高分辨率显微镜、蛋白质纯化系统、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设备100多台套,价值500多万元。中心学术带头人王伟东教授目前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黑龙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首席专家、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团队多年来在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与转化、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处理生产生物有机肥、沼气发酵技术与工程和秸秆微生物发酵生产饲料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共建企业哈尔滨世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环保工程设计及施工、农林废弃物及污水处理的生物技术与生物质能源工程公司。公司涉及农业废弃物处理、环境污染(水、气、固体废弃物)防治厌氧处理工程、大型沼气发电工程、发酵料液制肥工程、环保设备集成、环保产品、环境工程等诸多方面。公司自成立以来,完成了鸡西市梨树区碱厂村、阿城滨圣养殖基地、通河龙口等多处大型沼气工程。公司通过多起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具备了丰富的建设经验,能够承担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与机械设备的开发、安装、调试等工作。公司不仅致力于沼气工程的建设工作,还致力于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开展畜禽粪便堆肥化、生物质能源工艺技术及相关工程设备研发、技术熟化、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

三、依托工程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优化实验课设置,整合实验内容

针对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实验的设置进行实验项目的整合,把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归类,开设新的实验项目。每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方法及目的均由授课教师进行开会论证,参与者为生物技术专业所有的授课教师及学院主管领导,特别邀请共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实验课的开设实行严格的论证,并对有些课程的实验进行了整合,形成一门课程: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在第六学期开课;
教学内容主要是融会贯通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培养的实验技能,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及今后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要求开展实验;
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由指导老师对实验方案修正后实施。

(二)调整专业课程实习为生产实习

鉴于专业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对生物技术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保留了生物基础课程实习,取消了专业课程实习,在第五学期的开学之初增加4周的生产实习,主要是进入发酵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了让学生能在实习单位尽快适应生产单位的条件,充分利用工程中心拥有的发酵设备条件,在工程中心进行1周的操作训练后分散进入实习单位,如大庆志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肇东日成酶制剂厂、大庆华理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0多个企业,采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负责制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

(三)建设“多师结构”的实践教师教学团队

在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教师方面,我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打破完全由教师承担的制度,采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方式。一方面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研究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企业的一些问题,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鼓励学生依据工程中心的条件申请创新训练项目

为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我省及学校从2012年起设立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获批省级项目,学校支持8000元/项;
获批校级项目,学校支持5000元/项。鼓励学生利用工程中心的条件进行创新训练项目申请,申请成功后,工程中心将依据项目的内容提供实验条件。

四、人才培养效果

实验课程整合后,改变了以往以小的实验为主,实验内容简单,仅仅为理论中某一知识点验证的弊端,将有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诠释作用。生产实习的安排在解决了专业课程实习仅是参观而得不到实际锻炼的问题的同时,还为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工程中心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多师结构”的实践教师教学团队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选题内容比例增加。2009级毕业生选题中,针对实际问题的选题占32.4%,虽然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比2008级毕业生增加了近10%。2009级毕生中有15人参加到创新研究项目中,有5人次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投稿论文3篇。

五、结语

生物技术专业结合校企共建工程中心进行了一些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充分调用工程中心的各种资源,让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工程中心中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获得不同的经历,接受多种熏陶,打造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举的育人平台,将学生、指导教师团队、工程中心、企业现场融入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阻碍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限制实验项目更新的仪器设备、毕业论文中流于形式的一些表格填写、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的解决等问题,还需要主管部门的认真思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彦杰,韩毅强,晏磊,等.生物技术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5):150-151.

[2] 王洪振,于长春,郝锡联,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改革成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3-115.

[3] 赵琦,苟小军.地方高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56-58.

推荐访问:专业技术 工程 论文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五篇】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精选5篇) 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