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企业生产年终总结【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4-02-26 13:19:02 来源:网友投稿

在完成上述产量的同时,我们生产制造部门也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严把生产工序的每一个质量控制关,利用例会、质量会、班前会及生产过程及时为操作工灌输质量理念,坚持操作工为第一质检员的观点。根据操作工的流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企业生产年终总结【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企业生产年终总结【五篇】

企业生产年终总结范文第1篇

一、生产和产量方面

二、产品质量方面

在完成上述产量的同时,我们生产制造部门也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严把生产工序的每一个质量控制关,利用例会、质量会、班前会及生产过程及时为操作工灌输质量理念,坚持操作工为第一质检员的观点。根据操作工的流动量,及时为新职工安排质量、操作技能方面基本的理论培训和现场操作实践,保证每一个新操作工在上机独立操作以前,都能了解基本的产品质量判别方法。根据产品特征分类及质量要求,在生产部内部安排专人兼职负责,我们始终坚信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只要生产部的每一个员工都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并付诸于生产操作的每一环节中,产品质量将会稳步提高,以达到满足客户质量要求的目标。

三、设备模具管理方面

在这二009年的一年里,公司投入资金购置了更加精密的模具和设备,为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虽然大部分设备都是新设备,故障率较低。但我们设备维修人员还是克服了技术力量薄弱的困难、按照设备维护保养的相关文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保养,并且作了相应的记录及详细的设备点检表、模具维修记录、并为每套模具建立了详细的档案,有力地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从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生产运行的稳定性。

四、人员管理方面

因公司生产任务的急剧增加,产品型号的多样化,公司新招聘员工很多,共有很多批次的新员工进入到车间的各生产岗位,且流动量很大,各岗位人员极不稳定,给生产各方面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就在这样的压力推动下,生产部还是坚定地对各岗位进行岗前岗中的简单培训,保证新进员工的顺利进入岗位角色,做到在领班及各级领导的正确引导下,基本胜任各自的岗位工作。

五、安全生产方面

、*****因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恶性人身伤害事故,针对此类事件,生产部对全体操作工进行了更加频繁的安全警示教育。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模具损害隐患的人和事进行了严肃的经济处罚和批评警告。

生产部门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顺利通过了ISO9000审核组对生产部门的审核,并通过这次活动健全了很多以前没有做到的东西。各生产岗位知难而上、基本顺利的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生产部虽然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不足:

­一、生产现场管理方面

各岗位的生产现场管理较为混乱,主要是生产过程的各种辅助用品摆放不整齐,产成品、二级品没有做到定置管理。还有就是环境卫生、设备卫生、人员卫生很差,操作工甚至班长换材质换规格的清场意识薄弱。我个人认为解决的途径是加强现场管理,强化处罚措施,具体安排专人进行监督检查。

二、人员管理方面

由于生产部大部分员工都是从社会临时招聘,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工作态度自由散漫,加之生产管理人员在具体管理方面的松懈,致使员工的责任、团队、服从管理意识不强,迟到、早退、消极怠工现象屡屡出现,缺乏质量观念和成本观念,不能很好地爱护公司财物,节约各项能源。在这方面我们正在着手进行整顿、教育、并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各方面培训计划,对操作工的出勤率、计划达成率、人员流失率、生产效率,协同品质部对生产过程、客户反馈的不良信息作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对出现问题的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继而进行系列的检查督促,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奖罚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今后发展的要求。

三、设备、模具管理方面

公司自09年以来,新购设备较多,特别是09年进的设备还是人机界面,采用了较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对操作、模具保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有部分操作工却不能很好的爱护设备、模具,不能及时发现故障隐患,造成了多起模具严重损坏事故,设备、模具维修保养人员人手少、不稳定、技术力量弱,对设备的保养、故障的提前预防做的还很不到位,大修设备或模具往往需要几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有部分模具至今还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新的一年将马上面临公司迁址并扩大生产规模,期间会有大量的辅助用具制造、设备模具调试工作,这无疑会给目前的正常生产带来很大压力。这方面我认为应该马上补充有相关经验的专职维修人员,对主要模具维修人员委派培训,健全维修部门,按排直接责任人,进一步建立设备模具运转率、故障率、闲置率等系列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此类表格已制定完成,正在落实具体统计办法),及时分析设备模具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目前存在问题加以改进,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加成熟,趋向正规。

四、辅助用品、物料消耗及生产成本的控制方面

由于没有对各岗位班组的物料消耗情况进行考核,出现了很多的物料浪费或辅助用品消耗过大的现象。生产员工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至使原材料调运过程频繁碰伤摔伤,造成料头料尾过长或产品废弃率严重超标;
因为没有对二级品及辅助用品做到定置管理,换材质换规格的清场意识不够强,造成部分二级品甚至成品被倒进垃圾堆;
下班时不关设备电源、不关灯的情况也屡有发生,鉴于目前存在的浪费现象,应该首先从培养操作工的责任心、健全职能岗位人员开始,对生产班组领用的辅助用品指定区域、安排专人协同现场管理和仓储部门,遵循相关实施办法并加大执

上一页

行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相应经济处罚。原材料方面,对材料调运过程实行专人专职操作,实行责任制,要求必须遵守该环节所用机械的操作规程,熟练操作、避免材料在调运过程磕碰,对使用的每一条材料都做详细的记录;
两班统计员在交接班时,对当班操作工的、个人不良率、产品废弃率作详细统计;
协同物流人员、及时统计分析材料的利用率和其他辅料的领用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合理的奖惩措施和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思想教育,使整个生产流程环环相扣,避免出现管理上的真空。使这些职能岗位人员能够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逐渐为操作工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公司提倡的节约每一寸材料、每一滴油、每一张纸的口号,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五、安全生产方面

安全生产可以说是每个生产企业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之一,安全是效益。但我觉得我们生产部门在这一点上做得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一些相关安全知识一部分员工还没有完全理解,思想上对一些事故隐患不够重视,甚至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也很容易松懈。为此我建议公司应实行安全例会制度,至少在每季度要召开一次全公司的安全生产会议,同时人力资源部定期进行对员工一些安全小知识的培训。另外结合各生产班组在班前会上纳入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使员工在每时每刻都绷紧安全这根弦,在人人心中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能上一个新台阶。

从公司整体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公司在新产品生产方面因受人员的制约没有力度,接到新产品订单后往往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应变能力差,以至于一些订单被别的公司轻而易举抢走。公司搬迁新址以后,必然要接触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冲压产品,并以此来扩大生产规模,因为每个产品在行业内都有它固定的需求量,没有新品的支撑,公司就没有发展的后劲,也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增长,如果不增长那就意味着后退,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二、产品质量问题

目前客户对我公司的质量方面不良反馈居高不下,我个人认为,除了生产部门自身的因素以外,品质部门部门也负有不可推卸责任,公司应该继续加大对品质部门的管理的力度,使品质人员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技能,对生产实施全过程监控,及时统计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结合客户的不良反馈,每月至少出一份质量统计数据,协同生产部门作出前三项不良统计报告,有针对性的拿出改进措施。使不良率逐步降低争取早日达到客户免检产品的标准要求。

第三、公司各方面工作缺乏有效监督体系,建议专职核查人员,制定并健全的适合各部门的综合考评制度,持之以恒的对目前的公司各部门各项具体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每月汇总并分析原因,拿出解决办法,使公司的各项工作都能逐步趋向完善。

第四、公司在技术熟练人员的培养和留用方面跟其他企业有很大的差距,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常言说的“有人有天下”。但我们企业普通操作工的流动量非常大,大部分有思想的员工因为对公司不信任、没有依赖感而流失,公司常年总是在对员工培训一些最基础的东西,导致公司引进的一些看上去先进的管理模式发挥不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在对有些最普通岗位的违规职工作处罚措施时,他们竟然可以以辞职或请假相要胁。于是,产品质量总是得不到保证、规章制度执行难、管理难就成了公司管理工作最主要的难题,我想在目前这非常时期公司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应该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高度重视,总结一下究竟其原因何在。

第五、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

上一页

企业生产年终总结范文第2篇

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兴中木业公司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求发展,讲执行,抓落实,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利润:全年实现利润180万元,比计划完成的148万元增加了32万元,其中外埠市场实现利润46万元。

3.利润指标分析:销售价格随市场波动频繁,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年木材价格每方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长120.5元,全年用量为6504立方,成本增加51万元,影响了利润的增长。

二、加大销售力度,力求扩大市场。

年初我们就制定了**年工作计划和细化指标,在经营工作中强化销售人员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人性化服务,定点定人服务老客户和开发新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内埠市场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客户满意度明显提高,增强了客户的忠诚度,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 以高质量、低价格、优服务,稳定了政府机关、各企业及其它中小客户。

(2)继续走联合之路,利用我们在规模上的优势为其他小型木器厂加工板材,以达到互利互惠。

(3)积极开拓市场,开发了本县六大机焦企业为新用户,扩大了销售范围。

(二)外埠市场

兴中木业公司的外埠市场的开发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量增大,新推出的系列新产品成功运作。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企业信誉,对这些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三、车间内部管理

作为销售工作的坚强后盾,车间内部从各个角度,强化了内部管理:

(1)规范生产管理

车间领导小组响应厂部号召,实行“定岗”“定员”“定编”,强化了定额管理,并为推行定额、定员管理做了三项准备:一是对车间各班组、各工序进行了摸底,测算。二是带领职工“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同行业先进生产管理经验。三是根据自身情况借鉴试行。并根据厂部定岗定员号召,实行减员增效,将6名职工调往人才流动中心,对在职职工有很大触动,为车间进一步强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2)质量管理工作 (3)环境建设

根据木器生产的行业标准,严格执行公司及下设科室的环境建设行为准则规范要求,注重人文素质培养,通过板报、会议、宣传小册子等形式教育职工,提高职工的自身素养,使职工伴随着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步伐一起成长,营造了整洁文明、高效生产的工作氛围。

(4)安全、文明生产

车间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在“生产安全月”充分利用板报、安全生产知识答卷、张挂横幅标语等宣传形式,使《安全生产法》《交通安全法》深入职工。为了强化安全文明生产,我们制定了兴中木业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补充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对职工坚持每天的班前、班后会教育,取得较好效果,实现了全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5)设备改造和引进

在全体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完成新生产机组的安装和旧机组的改造工作,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引进质量检测设备,使原材料采购和成品检验得到有效控制,为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了保证。

四、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

1998年我们及时传达公司的会议精神和下达文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使职工充分了解企业发展动态,与企业相互融合,达到共同发展。我们还积极参加了厂部和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职工大会、庆“三.八”妇女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和乒乓球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职工高度的集体荣誉感,使企业职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效的推动了企业发展。

五、存在问题和不足

(1)由于历史原因,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危机感。

(2)职工队伍基本稳定,但生产效率相对低下,职工潜能需进一步挖掘。在**年我们将继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通过思想教育与技能培训等方式,强化职工的整体素质,以解决现存问题。

(3)产品质量还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对产品的检测手段及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企业生产年终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业板 并购企业 价值评估

2009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市的当年,仅有1家发生并购交易,2010年并购案例上升到31起,涉及资产总额高达28.06亿人民币,资产交易总额19.18亿元;
2011年,并购交易活动达到91起,涉及资产总额更是高达99.96亿元,资产交易总额达到63.78亿元。

为什么创业板的并购交易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实务中也有人认为创业板并购中出现的较高的增值率,给我国A股市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监督管理部门有必要加强规范。基于此,本文对创业板2010-2011年中的并购案例进行研究,期望能够更好地描述出并购价值评估问题的现状,进一步剖析问题,提出更好的改进建议。

一、并购价值评估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并购价值评估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对资产的评估和交易中的定价之间关系的研究。Scott & Goodwin、Easton,Eddey and Harris(2003)分别在2002和2003年,对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并购资产评估进行了相关研究,从中发现资产的评估和股票的市价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Geltner,Gregor and Schwann (2003)将房地产市场和资产评估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评估会对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类,对并购价值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对于传统行业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问题,国外研究者研究了如何使用现金流量的贴现法来评估技术性公司的市场价值。Daves,Ehrhardt and Shrieves(2005)从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入手,详细介绍了应该如何预测并购公司未来的财务报表和未来的现金流量。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文献研究运用其他的评估方法对并购公司进行价值评估,例如EVA和期权等。

对比国外研究,国内学者对并购价值评估问题的相关研究几乎都是针对我国A股市场。严绍兵、王莉莹等(2008)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中资产的评估结果和资产交易价格之间的差异和原因进行了相关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2010)关于《上市公司2009年并购重组的资产评估》中也指出,并购资产的评估成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定价的重要环节。赵坤、朱戎(2010),刘捷、王世宏(2006),李麟、李骥(2001)等从理论方面系统分析了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同时对于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总结。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目前缺少针对我国创业板的并购价值评估的研究,同时对于创业板在并购交易中的价值评估和交易定价等方面的研究也较少,无法为理论界和相关监管部门提供良好的指导。

二、创业板的并购价值的评估和交易定价分析

本文研究样本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上下载的2010-2011年进行并购资产评估和资产交易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一)创业板2010-2011年并购总体概况

通过对深圳证券交易所有关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告关于资产价值评估和并购交易的事件统计,结合具体的并购案例,我们发现:2010年并购的案例中,股权收购、企业增资扩股、对外规模投资和资产并购占企业价值评估和交易的较大部分比例,具体分别为13笔,41.94%;
7笔,22.58%;
5笔,16.13%;
5笔,16.13%。但2011年,只有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还占了并购价值评估和交易的大部分,具体为51笔,56.67%;
15笔,16.67%,对外投资和企业增资扩股的比例出现大幅度减少。

再从评估的金额来看,股权收购和增资扩股的金额在2010年的相关并购案例中占了较大比重,具体分别为21.49亿元,76.55%;
3.48亿元,12.40%。到了2011年,两者的金额比重继续处于前列,而且绝对值有较高提升,具体分别为:73.15亿元,73.54%;
10.28亿元,10.33%。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价值的评估和交易中的定价

对2010年进行价值评估和并购交易的31起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最终有30家的创业板公司对外完整地披露了其初始评估价值和最终交易价格。评估价值和最终完成交易时的价格相等的有13起,涉及金额占总额的43.33%;
相差不大的有7家,涉及金额占总额的23.33%。2011年,进行价值评估和并购交易的案例总计有91起,但是最终完整披露信息的仅有68家。在这68家中,评估价值和最终完成交易时的价格相等的有30起,涉及金额占总额的44.12%;
价格相差不大的有16家,涉及金额占总额的23.5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并购资产评估的价值是并购交易中企业定价的重要依据。

三、创业板2010-2011年并购价值评估增值率和评估方法选择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并购价值评估增值率分析

从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外披露的创业板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2010年总计有25家完成并购的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并购中的评估价值和企业账面价值,在2011年总计有68家完成并购的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并购中的评估价值和企业账面价值。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资产评估价值和企业账面价值来分析,2010年,评估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有24家,总计平均增值率高达314.46%;
2011年,有63家,平均增值率高达390.99%。我们知道,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完成之后通常会主动到外部寻求能够产生互补效应资产或能够对企业产生支持效应的公司,来进行并购重组,期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购目标多选择资产相对轻、技术水平相对较强、无形资产相对较多的公司,因此,并购的较高的增值率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创业板上市公司对于被并购的协同公司的良好期待,以及对被并购公司的无形资产的渴望,例如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等。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并购价值评估方法选择分析

1.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根据现行资产评估准则,我国的并购价值评估可以采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且允许同时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的创业板信息,2010年有21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其在并购过程中的价值评估运用的方法,2011年有71家。

对2010-2011年的并购公司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普遍使用成本法和收益法,并且以两者结合为主。在2010年,结合使用成本法和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案例占2010年总体案例评估总数的42.86%;
单独使用成本法的占38.10%,单独使用收益法的占14.08%,而单独使用市场法的仅为2.82%。当然2010年也有少量上市公司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2011年相对2010年,上市公司在评估方法的运用上没有太大变化,市场法的运用还是较少。

再从最终的评估结果的运用来看,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对最终并购交易价值只是选用某一种方法来评估,以评估值作为交易的最终价格,仅有很小一部分企业选用了两种不同评估方法的结果进行加权平均来确定企业最终的并购价值。

2.成本法和收益法的评估结果差异分析。我们发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时,运用成本法和运用收益法在最终评估结果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行业之间差异更大。而我们知道,创业板上市公司最终的并购交易价值很大程度上是以运用评估方法得到的价值作为定价的依据,资产的最终评估价值与交易的支付价格一致性较高,但是由于成本法和收益法最终的评估结果差异较大,不可避免地对交易的最终支付价格有较大影响,故笔者建议应更多地采用成本法来进行价值评估。

3.收益法参数的最终确定。我们知道,收益法在具体应用中涉及到很多参数的预测,如被并购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收益的期间。在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被并购方的收入、成本和相关费用的预计,所以收益参数很难确定,且很难能做到绝对精确。因此,笔者建议,在采用折现率进行预测时,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或者风险累加法来确定更好,但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时需要预测β系数、市场收益率和无风险收益率。

四、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综合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价值的评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一)创业板的并购价值评估问题

(1)评估方法的使用存在随意性,且选择评估方法的理由不充分;
(2)成本法和收益法最终评估的结果差异较大,收益法的参数确定较随意;
(3)创业板资产最终评估增值显著较高,且置换资产的增值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最终交易价格以评估值作为定价比例较高;
(4)关联方交易和重大的并购重组交易的评估价值的增值程度显著小于非关联方的交易和非重大并购交易重组的评估定价。

企业生产年终总结范文第4篇

误区一:
连锁就是复制

这是连锁企业发展的最大认识误区,一些连锁企业认为连锁经营就是先建好一个成功的样板店,然后不停的依此复制。这样把连锁经营过程设想得过于简单化了。连锁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复制,最大的陷阱也是复制。国内不少连锁企业,在复制的过程中惨遭“滑铁卢”。比如有名的全聚德,数次南下复制,屡战屡败,最后不得不收缩战线,最大的教训就在于不加区别的简单复制。国内市场广阔,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往往差别很大,消费方式也不同,连锁企业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误区二:
连锁经营一定要坚持“六个统一”

连锁最初传入中国时,许多连锁企业认为连锁经营就是要追求“六个统一”: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营销策略、统一价格、统一核算。以便于自己品牌形象统一,给消费者传递的信息统一。

“六个统一”观念极大地束缚了连锁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连锁在国内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统一的思维下需要根据企业和市场环境做出灵活的调整。连锁经营企业必须能够在标准统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有所改变,比如沃尔玛、肯德基为了适应中国市场,其实都做了一定的改变。

误区三:
连锁终端要卖企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

许多连锁企业追求在自己的连锁终端向顾客提供最优秀的产品或服务,认为这样做吸引顾客,创立品牌,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就在于许多连锁经营商对于自己的盈利模式不清楚。

提供最好的产品或服务并不难,难点在于所有的连锁终端都能提供这样的产品或服务。不管对于技术标准的操作要求和成本控制,还是对于物流配送的可行性,连锁企业必须进行全面的衡量判断,不能想当然。比如,麦当劳汉堡肯定并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汉堡,但是作为连锁来说,麦当劳依然是优秀的。

误区四:
管理制度完善了,管理自然就到位了

许多连锁企业会制定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自己的连锁管理体系,并通过发放各种各样的管理手册,希望通过手册来加强对连锁店的管理,认为手册完善了,管理也就到位了。这仅仅是起步阶段,连锁店有了手册不见得就有了管理。

一是有些东西并不是靠手册来形成的,比如企业文化这个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另外,管理执行是存在于许多企业的问题,就算相同的手册在不同的人来操作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结果。而且,手册的固化需要不断地强化培训和督导,日积月累才能逐渐形成大家的共识和操作依据。最后,在连锁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升级自己的管理体系。

误区五:
连锁经营企业一定要有专利产品

许多连锁经营者认为企业一定要有专利,专利越多优势越大,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控制加盟商。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误解了连锁产生的根本原因,连锁的产生首先是基于优秀盈利模式,优秀的盈利模式除了包括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将产品和服务销售给顾客的这所有的过程管理,专利不是长远发展的法宝,不易模仿的盈利模式是企业真正的核心优势。比如连锁巨头沃尔玛,本身并没有产品优势,但是其管理优势是许多国内零售企业很难模仿的。

误区六:
做连锁的目标就是发展加盟商

目前国内特许加盟开展得火热,不少连锁借加盟迅速做大,动不动就发展上百家加盟商,短期经济效益让人眼红,让很多连锁企业误以为做连锁就是为了日后的特许加盟。其实,特许加盟也仅仅是连锁经营发展的一个过程而非目标,加盟是为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扩大企业的连锁规模。

为了做“盟主”而发展加盟商,这样的连锁企业说到底并没有形成能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价值观,失败只是早晚。

误区七:
品牌建立起来就可以做连锁加盟了

许多企业认为连锁经营就是靠品牌推动,没有品牌也就没有连锁,这种对连锁的片面认识,导致企业为了发展连锁招商加盟,花大量的资源投入广告,希望提高品牌知名度,并借品牌知名度吸引加盟商,借此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认为品牌是连锁经营的纽带,不同的连锁终端靠品牌汇聚起来。在品牌之上,需要一套优秀的盈利模式。如果盈利模式清楚,终端能够赚到钱,管理也到位,做连锁就会轻松很多。

误区八:
总部可以靠加盟费赚钱

刘祖轲认为:一些连锁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后就拼命招加盟,靠收取加盟费维持企业运转,结果满足于此,止步不前。甚至出现非常多不具备加盟资质的个人和企业也浑水摸鱼。其实研究连锁发展的历史,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靠收取加盟费赚钱,相反,连锁总部需要为加盟商投入大量的管理和培训,会耗用不少资源。否则,一旦经营环境变化,加盟商的很可能要求退出,令总部损失惨重。南方略咨询机构领军人物刘祖轲认为:连锁经营企业一定要不断研究市场,并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变革管理方式、盈利方式,与加盟店风险共担,主动指导加盟店,保证加盟店的健康运营和盈利。

误区九:
无节制地发展加盟

目前国内相当多企业在不具备加盟条件下大肆发展加盟商,往往是今年做回盟主,明年就关门。这是为什么呢? 排除这些企业本身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说,无节制地发展加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踊跃加盟的表面后,加盟商的理念不一致,动机也不一样,实力参差不齐,有些人根本就不怀好意,有些人在赚钱的时候高兴,一旦出现经营困难,马上跟“盟主”翻脸,甚至做起损害“盟主”的事。因此“盟主”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调查,宁缺毋滥,并以严格而明确的管理体系进行约束和支持。

误区十:
加盟前不全面考察连锁“盟主”实力

随着连锁加盟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小投资者在创业时的选择倾向于加盟一家有实力的连锁“盟主”,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区别是否是一个有实力并且优秀的“盟主”上往往存在很多误区。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加盟商应该如何选择有实力并且优秀的“盟主”,主要考察以下几点:

1.企业的资质

2.企业的发展历史

3.企业的管理水平

4.企业的盈利模式

5.企业的财务状况

误区十一:
连锁管理重总部建设,轻终端管理

现在许多连锁企业都在积极进行总部的平台建设,认为总部搭建好管理平台,终端自然会运作顺畅。这是非常错误的。

总部的一切工作都应是建立在终端需求的基础上,一切为终端服务,并和终端基层共同战斗。总部的管理体系建设成效,也应以终端表现来检验,如果终端认为过于繁琐而起不到多少促进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总部就应深入检讨。

总部决策人员应该定期巡访终端,不仅仅是检查督导,更重要的是听取终端对总部各个管理职能的反馈和建议。

误区十二:
重视终端销售业绩,忽视基础管理

在销售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企业加大了对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比如连锁企业在发展初期,总部只对终端的店长作出业绩要求,认为业绩优秀,其他方面自然就不错,对基础管理不闻不问。这个现象在连锁行业相当普遍。

多年的门店管理经验告诉我们,终端的销售业绩是建立在企业品牌和运营管理基础上的,而基础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判断,如果长期不注重基础管理,那么信誉和口碑将一点点地流失,最终销售业绩也会出现全面下滑。反之,一个基础管理规范的门店,就算消费者暂时不进行购买,但是他对企业品牌的感受是良性的,并会积极传导到其他消费者,以后在同等条件下,消费者还是会倾向于在自己认可的终端进行购买。

误区十三:
终端销售业绩不好是店长的责任

许多连锁企业在对每个月的销售进行总结的时候都会发现,总会有一些终端销售业绩不理想,于是总部管理人员会天天电话询问,督导审计也会重点光顾,并且很当然得出结论:这个店长不合格,进而“很及时”地撤换掉店长。

根据连锁的特点和规律,由于连锁终端众多,出现一些不能赚钱的终端丝毫也不奇怪,总部在接到终端销售亏损的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比如进行审计,派督导员进行调查,都是很有必要的,然后总部将对调查结果给出自己的判断,是属于市场环境的恶化、总部营销不到位、基础管理缺失抑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再根据不同的原因给予不同的对策,比如强化培训,或者主动进行促销。

误区十四:
照搬国外一流连锁企业的管理体系

连锁管理体系直接决定企业的运作,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和平台,沃尔玛、麦当劳正是凭借了强大而完善的管理体系支撑起全球庞大的终端网络。所以,绝大部分连锁企业认为一定要建立起完善的连锁管理体系,并且在企业建立之初就积极地开始着手这项工作。

对于什么样的体系是优秀的,很多连锁企业不遗余力地在麦当劳肯德基这样优秀的连锁巨头身上寻找答案或照搬它们的管理。这是不对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行业背景、企业特点,我们只能提取优秀企业在管理中的思想和精华,比如精细管理思想、全面培训思想等等,经过加工转变为具体的管理体系。完全照搬它们的做法要么会导致自己撑死,要么会水土不服。

误区十五:
总部大权独揽

相当多管理层对终端管理不放心或者喜欢大权独揽,对连锁总部和终端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不能清楚地认识,终端大小事务都要早请示晚汇报,终端亦小心翼翼,生怕踏错一步。结果,大量事务性工作聚集到总部,总部不堪重负。我们认为,总部和终端在管理上应各尽职责,演好自己的角色,总部在管理定位上应该主要明确为“策划者和督导者”,对企业的发展作出科学详细的规划,并督促到终端的执行。

终端应主要明确为管理的“执行者和反馈者”,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认真执行并积极反馈。总部不能为终端包办包干,总部应做好自己战略和管理层次的工作,积极鼓励授权终端处理事务性工作,并不断完善工作流程。

误区十六:
忽视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

发现国内的连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都要经历一些固定的阶段和经营风险:

1.个体的第一桶金

2.连锁萌芽

3.第一个风险:单店盈利开始下降

在经历了迅速而短暂的原始积累和规模扩张后,企业首先开始出现门店盈利开始下滑的局面,甚至有些以前盈利良好的门店也开始出现预警。问题一般会出在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更新、门店选址方面。

4.再扩张

企业在解决第一次风险后会进入一个规模扩张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就是大规模的建店,完成战略转型。

5.第二次风险:扩张太快导致管理混乱

面对如此多的门店和越来越复杂的业务流程,企业内部出现了混乱,包括思维和文化混乱、业务部门效率低下、人才紧张、成本急剧飙升、人员流动加快、产品不再受顾客欢迎、资金预警等等,似乎所有的问题在一夜之间爆发,企业决策者夜不能寐,这时应有壮士断臂疗伤的勇气和决心,梳理盈利模式,建立并完善连锁管理体系,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寻求战略资源渡过危机。

企业生产年终总结范文第5篇

长期以来,我国麻纺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行业整体装备水平较为落后,制约了产品的开发和升级换代,同时,麻纺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非常不平衡,在终端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对国内市场研究、开发不足,缺乏通畅的营销渠道和消费意识的培养。麻纺行业出口依存度较高,麻类产品80%出口,而做惯了外销的麻纺企业在转而开拓内销市场上显得缺乏行动力和必要的条件。

改善麻纺产品在终端市场不热的局面是需要从调整产品结构做起,完善产业链条,才能拉动内需市场。而加快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做强终端产品,拉动内销市场正是本次麻纺行业协会六届一次会员年会的主要议题,许吉祥会长在工作发言中切合主题进一步强调了2010年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全国麻纺织企业实际情况,主要抓紧搞好调整转变升级工作,从八个调整和转变为切入点: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向改造更新先进技术设备转变;
调整生产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终端产品转变;
调整废水治理向低碳环保清洁生产转变;
调整忽视品牌建设向加快自主品牌效应建设转变;
调整盲目投资扩大规模向做强提高质量效益转变;
调整原料受制于人向扩大原料基地建设转变;
调整产品以出口为主向拉动内销市场营销份额转变;
调整宣传麻纺文化向广度和深度宣传转变。并积极为麻纺织企业争取国家扶持项目资金和信贷政策,提高行业协会服务水平。

在这个总体思路下,加快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力度,拓宽内销市场;
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升级;
加快原料基地建设和麻纺织低碳环保产品宣传力度仍是2010年行业工作的四大重点。许会长在发言中谈及力求用5年时间,对上游产业抓好原料基地建设,改变在原料上受制于人的境况;
加快落后设备的新技术开发和更新改造,降低能耗的基础上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产业链向终端延伸,加强产品创新能力,新产品研发拓展国内市场,扩大麻纺织终端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鼓励、扶持生产有特色、差别化产品的企业,培育内销市场知名品牌,拓展麻纺织产品在服装服饰、产业用、家纺装饰、军需装备、国防建设等应用领域的延伸。2010年协会一系列具体工作的展开将成为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支撑,如评选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先进企业和优秀经营者,联合筹建《中国麻纺织检测中心》和《中国亚麻原料和成品交易市场》,筹办《中国黄麻产品开发研究所》,召开技术改造推进大会和技术标准制定的讨论等等。

麻纺行业的升级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国家政策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应许吉祥会长、原会长张世平的邀请,商务部产业调查局李卫平处长、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现全国棉花行业协会副会长林乃基、工信部工业与消费品司纺织处处长曹学军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麻纺协会秘书长董春兴主持本次大会。国家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的李卫平处长为出口依存度较高的麻纺企业介绍了国际贸易摩擦新动向及我国应对策略;
而在国家麻纺政策的动向和趋势方面由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的曹学军处长做了详细解读。

会上,麻纺行业协会广泛征求企业意见,提出了“中国麻纺行业十二五规划及2020战略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我国麻纺织企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做强终端产品、提高内销份额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以及准备向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财政部提交的“关于申请建设农业产业化优质麻纺织原料种植基地专项资金的报告”等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并组织各亚麻、苎麻、黄麻及大麻专业委员会成员企业分别讨论和征询意见。

在会议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企业在危机中希望能够合力出击,由协会集聚大家的力量,共同促进行业发展。此次参与企业积极性很高,会场座无虚席,而名列全国纺织行业竞争力500强的大型麻纺企业,如浙江金鹰集团有限公司、诸城市德利源纺织有限公司、铜陵华源麻业有限公司等悉数出席本届大会,麻纺行业中的一些骨干企业还分别对产品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宣传亚麻文化、强化整合接轨终端以及加强集群优势等话题进行了发言交流,并对行业发展积极提出建议,体现出企业对行业发展的忧切之心和对行业协会发挥重要作用的期盼之情。

推荐访问:年终总结 生产 企业 企业生产年终总结【五篇】 企业生产年终总结(精选5篇) 企业生产年终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