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五篇】

时间:2024-02-27 08:38:01 来源:网友投稿

Abstract:Collegestudentsmilitarytrainingisaroutinetemplatetypeprocedure,anditsbasicstepsaregenerall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实践活动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五篇】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military training is a routine template type procedure, and its basic steps are generally first learning on military theory course, then military practical training, and the middle link and military theory training during the spare time are out of line. In practical process, the improvement of military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limited, degree of practical training and practicability is not strong, for this subjec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syncretized relation of military training theory and practical training.

关键词: 军事;实用性;趣味性;枯燥

Key words: military;practicality;enjoyment;boring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206-02

0引言

自1985 年开展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各普通高校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实践,掀起了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热潮。各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军事理论教学经验丰富,成果丰硕,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大部分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一般基本步骤都是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然后是军事实践训练。但中间的衔接或者说军事理论课余时间训练几乎完全脱节,从实质过程看,大学生的军事素养提高有限,而实践训练程度与实用性又不强。于此,有必要探讨高校学生军训理论与实践训练互融互进关系。

1军事理论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1.1 军事理论课的定位不准确军事理论课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它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又该居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从国防教育与民族兴亡、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等关系提出,系统的专门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是其他课程教育无法替代的;从国防法律出发,强调了坚持军事理论教学的科学依据;对航海类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可以强化军事历史教育,增强国防、海防意识,从而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对于普通类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笔者觉得更多不在于为国防事业培养有知识的后备人才,而重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因此,2002 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1]48号)精神,联合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下文以《大纲》简称),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

1.2 教学内容枯燥,考核不合理

1.2.1 教学内容枯燥目前全国及地方所编教材,系统性、连贯性不强;时代性不突出;与各高校的学科特色结合性不强。而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其特点是内容多、覆盖面广。而目前高校给军事理论课的学时却不多,因此很难在规定的学时里将丰富的军事理论传授给学生,必然会使军事理论教学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教学目标难以得到切实的实现。

笔者认为,军事理论教学在遵循《大纲》的前提下,不同学校最好也能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特色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差别地教学。要做到这些,不仅要求军事理论教师要有比较扎实的军事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军事理论教师自己要有研究、分析军事问题的能力。在此笔者提出如下两点建议:①《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了分类研究。我们依据军事训练课的基本定位,在分析各科目内在联系和总结以往近几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大纲》规定的内容按属性、功能;目标要求高低和目标实现难易;学生兴趣状况进行进行分类研究。通过研究,逐步掌握了课程的重点、难点个性与共性部分,从而为重新整合奠定了基础。②对《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类合并。我们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将《大纲》规定的内容分为我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及高技术战争三大类,并将其作为课程的重点。为了保证课程的惯性,我们确定了三个重点作为课程的主干,分三个单元贯穿课程的始终原则。

1.2.2 学习考核不合理有些学者从现行军事理论课的考核: 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不利于现代国防意识的培养出发,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原则; 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侧重于主观题的原则; 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相结合,侧重于平时成绩。某大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反映,军事理论课考试只要死记硬背保证能拿好分,因此新生往往从老生那里得出经验,上课听不听一样,只要记住思考题就行了。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将军事理论考试答题内容适当放开,一是在考题中增加论述题,减少死记硬背题; 二是要求学生答题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尽管以往军事理念教学研究有关教师、教材、考核等研究偏少,但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军事理论教学的学科意识的增强。今后,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大力度。

1.3 军事理论、训练课程投入不足

1.3.1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目前,很多高校军事教师多由军队转业干部和高校毕业生组成。军队转业干部有较好的军人风范和较多的军事知识,但学历偏低;而高校毕业生虽学历较高,但缺乏军人素质、军事知识,教学经验也不足。因此笔者从军事教师“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关系中提出,加强对外交流,有利于提高军事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而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拓宽选拔军事教师的途径,在军事教师的招聘上要以从部队院校引进人才为主,采取兼职和合同聘任相结合的方法。

1.3.2 军事训练设置不全,经费不足在经费保障上,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关于“地方所属学校学生军训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根据学生军训工作的实际予以安排”的规定,合理确定学生军训经费标准,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足额保障,避免向学生转嫁军训负担。在训练场地保障上,应协调地方政府加大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完善训练设施,扩大承训规模,为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提供便利条件,使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逐步向基地化方向发展。

1.3.3 管理机制不健全自1985年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和军训试点以来,尽管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军事教研室,但它和校武装部是两个牌子一套班子。许多高校军事教研室的人员编制并没有落实,发挥不了教研室的真正作用。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以及机构的精简,一些高校把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合并到保卫处、学生处或体育教学部等,结果把武装部、军事教研室搞得“面目全非”“有名无实”,使其在高校军事教学中难以发挥其职能。

2高校学生军训理论与实践训练关系

军事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军事教育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吸纳相关学科理论和实践的过程。军事教育不能够切然的将两者分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互融互进。

2.1 高校军训需要课程体系军事科学是一门内容极为丰富,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众多学科的综合科学。组织高等学校在校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究竟采取何种方式,设置哪些科目,必须坚持高校开设新教学课目所应遵循的原则和依据。因此高校军训需要像理论学习一样采用课程的形式组织。

“一门社会科学的学科,可能有三种相互联系的不同体系:第一,理论体系;第二,知识体系(经验体系、工作体系);第三,课程体系(教材体系)”[2]。三种体系除构成的目的和内容多寡不同外,最大的区别就是组织与编写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不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即:理论体系形式、知识体系形式、课程体系形式。理论体系采用的是逻辑思维的方法,将学科的概念和联结这些概念的判断,通过推理、论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密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采用的是解答、汇集的方法,将若干个与学科相关的相对独立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经验(包括操作的规范、方法、措施),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类、排序,汇集成操作方便的手册体系;课程体系采用的是递进的方法,根据培养目标、认识心理、教学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秩序组织和编写,形成可供传授的教材体系。军事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学生军训是国家根据我国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决定的,一种教与学活动。因此,高校学生军训只能采用课程体系的组织形式。

2.2 转变理论教学理念要牢固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破除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和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容器”的观念,把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把学员摆在主人、主体、主动的位置,要充分发挥教员指导、引导、辅导的“三导”功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员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加强军事理论在军事实践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军事理论的理解,激发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同时更能够提高军事实践的效果。

2.3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巩固和扩大军事理论和训练的成果开展经常性的国防及军事知识教育活动,既有利于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已有的军事理论和训练成果,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在搞好军事训练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和学校的特色及大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另外,要建立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军事训练影响、巩固军事训练成果,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与氛围。

3结束语

军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能够增强受训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以及尊师重教和团队意识,使之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严谨务实的作风、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校要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在校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互融互进,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军事理论的基本知识,达到实践训练的基本要求,为社会和部队培养、储备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育;
部队训练实践;
军事职业教育;
“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育人体系,紧贴实战化军事训练需求,紧扣当前作战训练力量整体运作的军事活动规律,贯彻了军事教育为战斗力建设服务的职能使命,服从和服务于适应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

“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谋划和落实过程中,应当用好系统思维。一方面要注重综合性,把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看作是以诸构成部分为依托而组成的综合体,研究任一对象客体都必须从其次级系统性要素、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另一方面要注重最佳化,根据需要和可能,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确定出最优目标,并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整合既有优势资源,在动态中协调体系与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使构成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体系的总体最佳目标。

为此,应该在科学厘定“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者职能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内容方式的创新完善和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使三者职责明晰、紧密衔接、相互作用,在培养造就新型军事人才的有机整体中协力共进。

一、准确界定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的职责功能

为确保“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保持系统联系固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明确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个协同层次的分工和职责,使三者的功能和目标聚焦战斗力生成标准,瞄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最佳化,找准自己的位置,自觉进行自身的动态调整和创新发展。

(一)军队院校教育是新型军事人才基础能力系统集成的主力军,发挥奠基承续作用

军队院校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强制性等特点,侧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础性基本技能的教育。遵循“教为战”的战斗力生成标准,作为知识、智力、人才生产和知识创新的基地,在“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内,军队院校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位置,是新型军事人才成长成才的关键基点,是其个性才能与岗位需求对接的内在路径。它以学员的实际岗位需求为基本指向,以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奠定学员岗位任职和成长发展的基础,强调学用一致,着力促进学员军政素养和岗位任职能力提升,挖掘其后续发展潜力。同时,以多种方式为军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院校教育前和院校教育后服务。

(二)部队训练实践是新型军事人才综合能力生成检验的主力军,发挥需求牵引作用

遵循“练为战”的战斗力生成标准,部队训练实践注重实际操作和实际能力的训练,在“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内,它是新型军事人才能力素质生成的孵化器和实践锻炼的主要途径,并且根据与时俱进的多样化任务需求,明确军事人才后续发展目标,为军队院校教育和军事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指南。在贴近实战的演练过程中,部队训练实践成为新型军事人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使其经由近似实战环境的锤炼,更加全面、准确地发现自身能力欠缺与不足,形成把学习知识、研究问题、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的行动自觉。

(三)军事职业教育是新型军事人才职业素养拓展延伸的主力军,发挥职业导向作用

近期,四总部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军事职业教育是围绕提升军事人才职业特质、专业品质、创新素质,有计划开展的全员学习、开放学习、终身学习活动,是院校教育、部队训练的拓展补充,是素质教育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实现方式。遵循“学为战”的战斗力生成标准,在“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内,军事职业教育贯穿于军人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发挥其针对性和灵活性强、选择性和自主性强的特点,提供现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提供到其他岗位任职的知识、技能及自我个性发展的条件储备;
奠定参加军队院校教育的学业基础,为军事人才实现逐级递进提供多维多层次的学**台,促进学、训、用一致性的高度实现。

二、创新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方式

“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属于典型的合作教育,在内容方式上需要对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规划、一体设计,强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在整个军队教育系统中的教育效应和整体效益。

(一)以军队院校为施教主体,注重教育训练内容的承接转续

军队院校教育作为新型军事人才基础能力系统集成的主力军,其奠基承续作用发挥的逻辑起点立足于军人职业生涯的总体目标,坚持与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同频共振,实现三者在教育训练内容设置上的承接递进,有效衔接,促使教育训练内容方式的创新完善与一体化融会贯通的同步实施。军队院校应该承担军事教育训练大系统的人才培养宏观设计任务,筹划谋定军队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实践接轨、军事职业教育与部队训练实践对接、军队院校教育与军事职业教育衔接:军队院校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突出课程内容体系的实战性,兼顾好适应军人岗位需要和职业导向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前瞻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着眼未来超前设置教学内容,储备适应未来战争的人才梯队;
部队训练实践应强化理论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为军队院校教育提供岗位实践和应用平台,又与军事职业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补;
军事职业教育应发挥岗位指向性强、实践性强和选课自主性大的优势,把重点放在知识和技能的新颖性、时效性和适用性跟进与拓展方面,既适应部队训练实践要求的发展变化,也提供了在军队院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拓展学习的辅助条件。

(二)以部队训练为实践运行主体,注重教育训练模式的交叉兼容

作为新型军事人才综合能力生成检验的主力军,部队训练实践要以“问题反馈、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育训练模式上实现与军队院校教育和军事职业教育的交叉兼容,发挥好需求牵引作用。部队训练实践要用好军队院校的“专家库”,强化理论对训练的指导,利用技术攻关、理论研讨、新装备集训、重大军事演习等场合,创造部队训练指挥军官与院校专家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强化部队训练实践的理论指导自觉性,提升训练层次和科技涵量。军队院校教育要使教学模式与部队训练特点和规律相适应,强化“为训施教、以教促训”意识,紧密跟踪当前部队作战训练和管理教育的实际,调研其中重、难点问题,形成典型教学案例,营造“课堂直通战场”的演练情境,面向部队未来可能担负的任务,开展针对性训练,重推实践性教学,突出实践技能的操练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创新能力锻炼。军事职业教育要依据战场确定培训标准,采用与军事人才岗位能力素质提升规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运用远程教育网络组学组训,发挥业余时间效益,进行职业岗位必需基本理论、科技知识和指挥、技术技能的学习、训练,大幅提升学习内容与岗位的关联度,加深自主学习与履职尽责的融合度,较好解决实践随时变化与知识相对滞后的矛盾。

(三)以军事职业教育为反馈延伸主体,注重考核评价的自主促动效应

军事职业教育是新型军事人才职业素养拓展延伸的主力军,以自主学习、远程学习、个性化学习等为主要实施方式,其满足施训需求的快速灵活性和职业岗位充电、提升的可持续性,依靠学习者较强的自主性得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化考核体现了军事实践对军人职业素养的最终评价,是军事人才职业角色能否满足岗位需求的直接反映。有效的考核评价能提供及时有用的反馈,培养锻炼学习者自我识别、选择、控制、管理等自主性学习能力,为新型军事人才一体化培养提供主体动力支持系统,确保支撑、拓展、深化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功能的发挥。据此,应在军队教育大系统中建立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院校评价与部队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以军人任职能力为核心,重点考察知能转化与实际运用能力。从思想政治、军事基础、专业业务和身体心理等方面,对作战指挥、组织训练、部队管理、政治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突出实践应用能力考核;
采取实践操作、想定和现地作业等方式,突出对知识灵活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最终使客体评价转化为主体自我评价反馈的激发力量,能动实现自主性学习。

三、建立健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制度机制

“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是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只有把三者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综合协调、专项支持等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三方的积极性与优势,加快教学条件、政策机制、法规制度建设步伐,构建起纵向衔接、横向联动和相互补充的合作运行机制,才能形成人才培养的最大合力、发挥最大效益。

(一)理顺统筹协调机制

高效、顺畅的运行体制是保证“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作用发挥的关键环节。在机构设置上,应建立起编制体制内上下联动的专职机构,明确机构和人员职责任务:对下指导监管督促工作落实;
对外接受各项业务工作,发送相关需求;
对内协调涉及人才培养的各部门具体落实并归口收集、管理各类资料,其中一项重要的职责是为各级党组织对干部的培养使用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在制度建设上,确定“三位一体”运行机构,按照法治建设思路,以法规的形式赋予各机构职责任务,明确“三位一体”运行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运行的机理,切实解决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及军事职业教育在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体系运行顺畅。

(二)建立军人职业规划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部分提出了“军官职业化”重大命题,从军官职业化与军人职业角色契合的内在要求看,职业态度、能力和素养的塑就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具有内在一致性。现实中,军人个体发展方向和任职意向并不确定,发展意愿和组织期望之间信息不对称。要按照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的改革部署,以全程军人职业培育为着力点,总体规划军人职业生涯,理清军事人才的成长路径。如,生长干部分配到部队任职后,领导、机关在恰当的时机,与其共同谋划军旅生涯,在组织要求与个人意愿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下一步职业发展方向;
军人个体可通过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提前为进入下一岗位做好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储备,并为进入院校教育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三)设计岗位资格认证制度

“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时间、空间跨度较大,而每一部分、每一阶段都是现职军事干部生长路径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现职军事干部的选拔任用应在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基础上将关口前移,实行资格认证鉴定,建立认证鉴定体系。军队院校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综合评定,为其提出任职岗位意向。部队依据军人个体职业规划,定期对岗位任职情况进行评判。军事职业教育机构建立各类岗位任职资格认定平台,军人个体也可根据自身实际能力素质提出认定申请。

(四)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信息平台

建立学习者、部队、院校均能实时操作的一体化网络信息平台,是“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职能发挥的重要保障。其中应包括学习管理系统、认证鉴定系统及反馈系统等。学习管理系统为学习者提供随时进行学习、测试的网络环境,并适时记录学习者学习情况。认证鉴定系统为院校、部队等各级组织机构提供对每一名准备从事或已从事专职工作的学习者进行资格认证鉴定的平台。反馈系统包括“院校―部队信息互访”和“院校―部队认证鉴定互调”两个子系统。一方面学习者在部队训练实践期间各种疑难问题可随时反馈至院校,院校在研究解决反馈的同时,也了解掌握部队当前建设发展中的热、难点问题。另一方面院校与部队各级组织机构可以相互调阅所有学习者的资格认证鉴定情况,有助于形成符合学习者特点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发展军事职业教育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路径[N].报,2014-06-04.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3]王革,李钊.社会科学定性研究中系统方法的操作化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潘万贵,林海波.校企深度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路径探索―基于“三位一体”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军训 大学历程 第一步

军训作为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行的三部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高度重视学生军训工作,且有精辟的论述和明确的要求。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应遵循“三结合”的原则,即:弘扬优良传统与国防知识教育相结合,在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与新生的特点及其未来成长的客观要求相结合,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走正大学生活历程的第一步;
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相结合,通过军训工作严格的组织管理,磨练学生严谨踏实的作风和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使其走稳大学生活历程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从整个体系、方法、手段等方面与军训过程的组织管理相配套,使军训工作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立体式的交叉结合。

一、弘扬优良传统,融传统教育与现代国防知识为一体,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1.在军训开始阶段,应当充分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充分考虑通过对军兵种知识和一般兵器知识的介绍,将学生激发出来的浓厚兴趣,提升为热爱国防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为军训具体严格的组织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在优良传统教育中,要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与为国防建设作出卓著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融为一炉,使学生在洞察我军艰苦奋斗、不懈进取的光辉历史及科学精神的同时,在历史发展的启承转合中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以此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2.要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邀请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自动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现代高新技术与国防科技发展”的系列讲座,实事求是地向学生展示我国国防科技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同时,以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和责任感。

3.以学校开展军训工作以来的人和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启发、感染和调动新生参训的积极性和热情。诸如以宣传橱窗为阵地,精心布置历年特别是近年来与军训相关的图片资料,这其中的人物就是发生在新生身边并且触手可及的人和事,就是最具体、最有说服力的榜样。

二、根据新生的特点和人才成长的客观需要,将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贯穿于军训工作的全过程,使其走正大学生活历程的第一步

目前,高校的学生从整体上已经全面进入独生子女的时代,两代,甚至三代人组成的家庭群体,围绕着一个宝贝转圈的社会现实,使得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中心意识。尽管个体的独立性、个性张扬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与之对应并且密切相关的联合与协作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客观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学校要在军训过程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并将其贯穿在军训过程的每个具体环节中。

从军训团的组织设置到军训期间的各项考核、竞赛与评比,要以整体和集体的成绩、成效为基准。其一,坚持军训日常管理若干制度;
其二,集中训练的考核评估与其它学科教学管理并轨,实行学分制。把集中军训内容分解为“八项”开展评比考核和竞赛活动,即:“比宣传教育、比团结协作、比训练成绩、比组织纪律、比内务卫生、比军容风纪、比安全保卫、比干部管理”的竞赛,考核评估就按照“八比”的内容量化计分,细化分解为三级指标体系,开发考核评估软件,实现计算机管理,使工作高效、科学。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和思想工作,形成为集体争先、为集体争荣誉的良好而又热烈的气氛。诸如:学校召开军训动员大会给新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各营连召开誓师大会进一步动员,连排间挑战应战,表决心,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宣传。其次是结合施训过程的实际不断深入动员,利用各种媒体、每周的团点名大会,及时通报施训重点,介绍好的训练方法,大力宣扬好人好事。再次是开展争先创优竞赛活动。开展以争创先进连队、争当先进个人为主题,以“八比”竞赛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竞赛活动。

通过军训过程中各种有效的组织与活动,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普遍得到增强,这正是集体生活的凝聚力,便于绝大部分学生克服自身的“娇气”,初步明白在“自我”之外还有许多同样出类拔萃的“他人”,平等、正确地对待“别人”,恰恰是大学生走正四年大学生活历程所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三、根据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使军训成为磨练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严谨踏实的作风,并对今后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课堂,使其走稳大学历程的第一步

1.对军训工作实行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承担学校施训任务的教官,大都是具有较高军事技能和素养的部队军官、老兵骨干、军校高年级学员。作为军人,一方面,把部队训练中的规范和作风带到了学生的训练场;
另一方面,在严格训练的同时,注意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同时产生了一种亲和力,使训练场上既有威风凛凛、整齐一致的喊杀声,训练间隙的欢歌笑语同样是不绝于耳。这种张弛有度的训练方式,学生在心理和体能上能够也是乐于接受的方式。实践证明,既没有因严格要求形成教官与学生情绪上的对立,也没有因相互间的亲和与沟通而放松训练要求。无论在大雨滂沱的拉练途中,还是在炎日当空的训练场上,使学生的毅力得到了锤炼,锻炼了体魄,磨练了意志。

2.强化军训成果的综合演练和展示,使学校贯穿于军训过程中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其一是综合拉练。行程十几乃至几十公里的行进模拟部队的训练办法,为增强实战氛围,安排情况显示、急行军、空爆弹攻占山头等内容,这一项目在完成军事技能训练的同时,可以磨练学生顽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其二是实弹射击。学生们在平时反复演练的瞄准动作,在实弹射击时,每位上场的同学都凝神屏气,认真打好每一发子弹,为集体荣誉竭尽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其三是阅兵式分列式。这项活动是显示军训成果和当代大学生风采的重要形式,场面和规模十分壮观。无论是领导的检阅,还是各个方队走过**台的矫健有力的步伐,都显得生龙活虎、有招有式。学生们方队走过的短时间中,切实感受到个体通过集体显示出来的力量和价值。

3.注重训练场外良好生活习惯和作风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学校在制定有关军训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时,就要切实体现出这样的指导原则,把制定的学生军训一日生活制度纳入到对受训学生的教育和评比之列。使过去在父母百般呵护下的独生子女,今天能够把宿舍打扫得窗明几亮,茶杯饭盆成行成排,被子叠成了豆腐块,老师进了宿舍起立问好,集合上课雷厉风行。

四、立足于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长期性和战略地位,真正把军训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科学与学科,深入开展理论教学,使军训的教学内容呈现出立体交叉,相互促进的教学特点和模式

确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首先,让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其次,教学中要注意 “三突出一加强”的原则。军事思想部分突出三个重点:即:孙子兵法、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论述,加强对军事高新技术的介绍,不回避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以激发同学们的忧患意识。

以教师为本,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是搞好理论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对军事课教师的培养是当前的首要问题。加强培养,提高理论水平,使教师在课堂能正确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一是现有教师的进修提高;
二是以老带新:制定培养计划,组织观摩,指导备课、写教案,传授讲课的经验方法;
三是到部队院校实习增强军事素质;
四是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军校教官作为理论课兼职教师,专、兼职辅导员作为军训兼职教师。使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的教师来源做到校内校外、专职兼职两个结合。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一是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提高教学水平上下功夫。就课程内容、授课形式、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如何把握、上课技巧等展开讨论,统一认识,交流经验。二是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积极申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课题。如:《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学校学生进行预备役军官培养训练体系》等,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学校应当从教学的效率、效果出发,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校园网络平台,实现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使内容生动、形象、直观。从根本上解决军事课教学的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国防军事类图书和影象资料的建设。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中开展军训,是促进学生走正走稳四年大学历程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只要我们把军训工作与学校自身的特色相结合,与大学新的特点相结合,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要求相结合,真正把它作为一门可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科学与学科,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效用是无法低估与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2001.6。

[2]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2003年―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2003.6。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系完善;
全球意识;
实效性

一、培养体系简介

德军院校学员称为候补军官,均是从应届高中或中专毕业生中征召入伍的。德军初级军官在成为正式军官之前要经历系统复杂的培训过程。德国陆军局每年3月在科隆组织大规模的招生录取考试,从符合条件的7000余名青年中选拔招收1000人作为候补军官进行院校培训,采取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总共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学员被分配到不同地域的3个新兵营,进行为期6个月的军政基础教育培训。主要进行军事基础科目的训练和军队条令条例、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学员首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联邦国防军军人,具备基本的军事素质,培养良好的军人养成和服从命令的军人意识。

第二阶段,军官初级培训阶段。学员经过第一阶段学习和训练考核合格者,进入位于德累斯顿的陆军军官学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军官培训过程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战术、军事法律、领导学、军事历史、政治、逻辑、体育等课程的教学和一些拓展性教学实践活动,并有机会参加各种国际交流和参观见习。旨在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军官素质,形成一定的军官意识,掌握必要的军事知识和指挥管理能力。

第三阶段,兵种部队实践阶段。学员被分配到全国各地不同兵种的部队,进行为期3个月的领导能力实习。该阶段着重针对学员兵种区别,使学员进行兵种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和指挥管理能力的锻炼,锻炼学员的专业业务,增强学员的自信心和领导能力。

第四阶段,英语集中强化阶段。学员到位于德国西南部的专业院校进行3个月的英语语言集中强化学习。这是德国作为欧盟和北约主要成员的特殊国际地位决定的。近年来,德国与世界很多国家建立长期军事交流机制,定期邀请各国军事代表团赴德交流,并积极派遣军事代表团出访,参与国际军事交流,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德军军官和学员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体现出很高的语言素养。这对于积极参与国际军事交流和军事行动都是很重要的先决条件。

第五阶段,学历教育阶段。学员到位于汉堡或慕尼黑的联邦国防军大学接受3-4年学历教育。只有参加过前期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军校学员才有机会在联邦国防军大学就读。联邦国防军大学为军地公管,开设的课程分为大学基础课和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各专业学员基础课考试后,继续在某一专业领域深造;
根据在读期间学习成绩,毕业时可授予学士或硕士学位,成绩优秀者也可攻读博士学位,成绩不合格者则需提前退役。这期间根据个人的学习成绩还可进行兵种专业的调整。毕业后候补军官晋升为少尉。

第六阶段,军官高级培训阶段。学员再次回到德累斯顿陆军军官学校,接受第二部分军官培训课程的学习,时间3个月。这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候补军官具有营以下级别军官应具备的所有指挥能力,课程内容则以不同兵种战术培训为主。

第七阶段,任职前代职实习阶段。根据学员不同的兵种分配到各地相应的兵种部队,进行排、连一级的职业培训学习。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充分结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完美衔接,有效实现了培养现代化军官的军事教育目标。

二、培养特点

1.培养体系充实完善。德军候补军官完成整个培训过程需要6-7年的时间,之后才能分配到部队成为军官。整个德军候补军官的培养体系充实而完善,学员知识结构体系逐渐形成,全面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也不断增强。

2.注重淘汰优中选优。德军军事教育培训体系计划性很强,不提倡过多过量培训军官,注重精干化,在每个阶段都确立淘汰机制,只有在阶段性的考核中成绩通过者,才能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培训,成绩不合格者则需提前退出现役,这不仅带给学员很大的学习压力,而且促使他们专心致志学习,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培训质量。

3.学习实践充分结合。学员通过不同培养阶段的多次在部队一线代职实践,深入了解并密切跟踪部队建设和国防态势,让学员及时了解战场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向,及时获得野战部队的相关情况,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

4.方法灵活追求时效。德军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广泛采取小班教学,注重专题讨论和参观见学,注重锻炼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员的全球化意识,重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学习,英语强化阶段为这一目的提供保证。通过定期开展“国际学员周”等军事交流活动,为学员提供了解外军建设和军官培养的机会。

三、对我军合训学员的培养启示

我军现行合训学员采取“4+1”培养方式,即“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的培养方式。学员在综合性大学完成4年的本科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毕业时根据专业分流到任职院校进行培训,强化体能和专业技能。总的培养思路与德军大致相似,在某些方面应结合我军实际逐步完善。

1.培养学员全球化意识

合训学员的第一任职多为排长,作为部队一线的带兵人,需要具有较高的指挥能力和管理水平。为适应新时期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需要学员及时了解国际军事发展趋势,培养全球化意识,增强对外军的了解程度,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时院校应多组织成绩优异学员到外军名校交流学习,像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等。

2.提高学员英语应用水平

我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展示着大国的良好形象,近些年我军在国际上遂行多样化任务也日益频繁,像维和行动、亚丁湾护航等。而英语则是执行对外任务的基础,随着与外军的交流日益频繁,加强英语语言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学历教育阶段应不断增加学员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适时增加英语课程的比重。全面提升学员英语水平。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士官院校;
军事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育人体系,紧贴实战化军事训练需求,紧扣当前作战训练力量整体运作的军事活动规律,贯彻了军事教育为战斗力建设服务的职能使命,服从和服务于适应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

一、构建新型士官军事职业教育体系,是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21世纪,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国家安全利益不断拓展,海洋权益、空天利益、能源资源、战略通道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军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不断对军事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军事职业教育作为“三位一体”的一个方面,被提到了与院校教育、部队实践并列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对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做出了全面阐释,从“三位一体”的视角阐明了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和实现途径,全面深化了我军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创新发展了军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

作为新提出的军事职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泛指培养合格军人所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指以立足岗位学习为基本形式,旨在提升军人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活动,是院校教育、部队训练的补充和延伸。通过开展军事职业教育,与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将学习贯穿于军事人才成长全过程。教育是战斗力,军事教育本身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职业教育是从事这一职业的军事人员的不可或缺的,是现个人职业发展,提高专业能力,提高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军事职业教育的普及性质量和军队的战斗力水平直接相关。从当今世界军事潮流来看,军队是不可或缺的,要实现军队专业化建设,军事职业教育必须迈出第一步,必须从目前的军事教育+教育推广成为军事职业教育推广,最终形成军事教育+培训+终身职业教育的军事观念教育。

二、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是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当务之急

我军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路子机制,下一步主要是根据军队建设发展需求,抓好调整优化和改革创新。军事职业教育是新生事物,必须要加快发展,尽快弥补空白,发挥出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作用,才能避免出现短板,影响军事人才培养的整体成效。要充分认识军事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军队兵种专业多,技术含量高,岗位类型复杂,知识更新快,单靠进院校培训无法解决知识及时更新问题,再加上受院校培训规模和部队任务需保持官兵在位的限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官兵进校学习。开展军事职业教育,官兵可以在不离岗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教育,时间上可以见缝插针,场所上可以因地制宜,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目标上可以因人而异,能够有效弥补院校教育的不足。同时,运用军事职业教育这个平台,可以把部队各类业务集训、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电大教育等各种在职学习教育整合融合,解决长期以来部队在职学习教育机制不完善、资源不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和学习效果。目前,军队院校教育已经成功地实现教育成果的普及,转化为干部和非岗位培训的教育成果。作为军队职业教育普及的主要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师、教学资源和宝贵经验。

因此,在当前以军队教育为基础,及时设计和规划,普及军事职业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三、完善士官院校军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紧贴时展,理清研究思路

军队院校教育必须适应战争形态发展变化,必须适应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发展需求,必须与部队军事训练相衔接,这是军队院校教育的基本规律。新的时期,贯彻落实军委总部“院校教育向部队训练靠拢”的重要指示,其根本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于职业教育能力提升。整合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理念,构建研究性学习立体化平台,培养创新性职业人才,坚持三个变革的研究思路:一是变革教员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改“灌输式”为“咨询式”“讨论式”,营造自由、灵活的气氛;
二是变革士官学员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让士官学员觉得自己是自由和自主的,自发产生兴趣和责任感;
三是变革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以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为主。

(二)紧贴部队任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调整变化,院校教学与部队建设、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等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来自部队全面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标准答案,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战法是以往教学过程中所没有遇到的,也是无法从现有的教科书找到的,必须靠教学实践去研究,去探索,去总结,紧贴士官学员岗位职业需要,贴近教育对象素质基础,贴近部队实际。

改变目前情况,需要军队院校通过与军地知名高校、部队互动交流,发掘和构建新型教学资源,将军事理论和装备技术及作战运用科研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服务于人才培养。及时调研掌握部队作战训练的最新信息和岗位变化趋势,把岗位需求变成课程开发的依据和资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过程与部队战斗力生成过程同步。

(三)紧贴士官学员特点,创新教学模式

每个士官学员无论在知识结构、文化基础、社会阅历、资质条件和在校时间、阶段需要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教员应该是指点迷津的导师,而不是手把手教学员手艺的师傅。同时,职业教育的士官学员大多有一定的工作经历,阅历较为丰富,知识面较宽,对前沿知识有所了解,对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不仅想知道是什么,更想探索为什么和怎么办。

引导士官学员快速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术,跟踪科学发展,是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建立“授之以渔”的基本教学理念,强调从整体性、扩张性、动态性来开展研究,组织士官学员开展科学专题讨论。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士官学员逐步摒弃应试教育的束缚,逐步树立“学活的知识而非死啃教材”的新思想、新观念,引导士官学员进行创新思维,将基本理论学习与科学的新发展、新发现紧密结合,从而在“授之以渔”与“学活知识而非死啃教材”两种新观念的引导下,促进研究性教学与学习模式的整合。

(四)紧贴实践环节,注重知识与能力结合

军事职业教育是通过传递特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这种实践能力的性质决定了军事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但是,目前的军事职业教育中,以士官学员为中心的小班化研讨式教学、案例研究、模拟演练和现地教学在总学时中的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应针对士官学员现实起点,大力推广启发式、讨论式谈话式、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士官学员质疑、探究、分类、比较等的能力,使士官学员的特长在实践中得到运用,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重要指示是我军军事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南。士官院校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士官人才,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强制性等特点,侧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础性基本技能的教育,遵循“教为战”的战斗力生成标准。作为知识、智力、人才生产和知识创新的基地,在“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内,士官院校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基础性重要位置,是新型军事人才成长成才的关键基点,是其个性才能与岗位需求对接的内在路径。它以士官学员的实际岗位需求为基本指向,以提高士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奠定士官学员岗位任职和成长发展的基础,强调学用一致,着力促进士官学员军政素养和岗位任职能力提升,挖掘其后续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决策,为启动新一轮军事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军事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提高强化军人的从业能力,实现部队建设和个人同步发展,全面发展,为走职业化之路筑石铺路。纵观世界已经实现军队职业化的国家,如美、英等国,无不有坚实的国民经济基础作后盾。而我们国家历经百年奋斗,通过改革开放与和平建设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军队职业化的条件。因此,在当前军事教育作为及时设计和规划的基础上,全军上下应主动增强军事职业教育观念,从实际出发,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积极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必田,严芳田.论高素质管理人才[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3.

推荐访问:军训 活动总结 实践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五篇】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精选5篇) 军训实践活动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