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儿老师论文【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4-02-28 16:57:02 来源:网友投稿

为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增强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但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没有通过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就开始从事教学活动,或者没有参加实习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或者只是经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老师论文【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幼儿老师论文【五篇】

幼儿老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教师教学;
知识讲解;
课堂提问;
课堂互动

为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增强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但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没有通过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就开始从事教学活动,或者没有参加实习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或者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不高,难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提供指导。作为任课老师,应该重视该项工作,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研究设计

为掌握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根据教学理论,组织调查和访谈活动。从而为改进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启示。

1.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调查和访谈研究过程中,为有效掌握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运用相关理论进行透视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需要以这些理论为研究武器,对相关问题进行透视,并分析指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从而更好指导教学工作,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应用以下理论知识。

(1)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论是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的理论,具体是指研究如何使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一般理论跟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并且在学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有关的一般理论,对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其核心是以实践为目的的理性设计。它与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现代信息技术联系密切,对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科教学论的指导作用,从而更为全面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据该理论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完善对策,更好指导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

(2)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法。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法的应用。这样不仅能推动课程教学有效进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直接教学法、习惯教学法。任课老师通过学习后应该掌握这些教学方法,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灵活应用。

(3)一般教育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创新理论等。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重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更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离不开这些理论的应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应该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推动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完善和教学方法创新。

2.研究对象

选取农村幼儿园教师16名作为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结合调查研究工作需要,为提高研究分析水平,本文综合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纸质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和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

(2)访谈法。对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采访和话,咨询和访谈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相关内容,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获取更为详尽的调查资料。

(3)文献研究法。查阅图书馆众多相关书籍文献和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的资料和文章,对这些文献梳理和分类,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有初步了解,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4)观察法。参与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课,并融入其中,观察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情况,真实、详细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

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文化传播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也是调查分析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为了解教师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和访谈,获取任课老师的年龄和职称信息。

1.年龄情况

2016年9月至10月间,调查和访谈的两所农村幼儿园共有16名专任教师,年龄在20-45岁之间。其中,年龄在20-29岁的8人,30-39岁的6人,2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从教龄来看,2-5年的6人,占37.5%;
6-10年的8人,占50.0%;
10-20年的2人,占12.5%。整体上看,新旧教师搭配合理,教龄6-10年的任课老师占一半。新旧教师所占比例合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相互借鉴和学习,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优势,推动相互间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2.职称情况

从职称来看,10位教师是初级,占63%;
6位是中级,占37%。8位拥有本科学历,占50%;
另外8位本科在读,占50%。有14位专职教师,占88%,全职负责教学活动。另外4名负责教学管理,为兼职教师。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偏低,缺乏具有高级职称的任课老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任课老师太少,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但同时也发现教学活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1.注重知识讲解,但讲解不明确

调查和观察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知识讲解。教师也注重了解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程度,教学活动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幼儿掌握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任课老师讲授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幼儿知识学习中,教师讲授的时间较长,提问也是为了增进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此外,教师在概念讲解时不注重精讲,讲解内容不明确。例如,在美术活动“长方形”的概念讲解时,一些老师简单的将长方形概念解释为,“上边两条线比旁边两条线长,这就是长方形”。通过交流得知,任课老师缺乏这一概念的知识储备,难以将概念精确传授给学生,对幼儿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较差

提问作为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主要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占据较大比重。但观察也发现,教师提问存在以下问题:提问类型单一,问题重复,难以引发幼儿思考的兴趣;
有时提问的难度较大,问题与幼儿经验不符,甚至将提问作为惩罚幼儿的一种手段。

3.忽视倾听幼儿的心声

观察发现,幼儿园教师倾听幼儿心声主要体现在应答环节。教师在提问和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幼儿会表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老师在课后忽视与幼儿交流,没有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此外,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学习缺乏引导,教学管理效果较差,影响教学效果提升,需要采取完善措施。

四、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问题的改善对策

为弥补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

1.注重知R讲解,提高讲解的针对性

严把农村幼儿园教师入口关,确保任课老师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做好面试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确保胜任教学工作,通过把握教师入口关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进行细致讲解,提高授课技巧,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式,提高授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幼儿有效理解和掌握知识。任课老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确保基本概念、理论的讲解真实、有效,将知识精准的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授课的实效性。

2.合理进行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实效性

提问是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推动师生互动的关键。为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任课老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善于提出丰富多样的问题,注重提出开放式问题,让幼儿深入思考,从不同分析和思考,开发幼儿智力,发挥幼儿想象。同时还要确保提问的目的性和实效性,避免低效、重复提问。要善于结合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适当提问,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面提问,注重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和新课导入环节提问。不能将提问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避免给幼儿带来心理压力,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紧张。

3.倾听学生心声,有效开展课堂互动

农村幼儿园教师要增进与幼儿的交流与互动,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学实效性。课堂上,任课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交流,善于倾听他们的回答,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课后还要耐心对学生进行辅导,增进相互了解,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任课老师更好安排教学活动。

4.注重对幼儿学习的科学引导

农村幼儿任课老师应该注重对幼儿学习的引导,采用解释、帮助、建议的方式,妥善解答幼儿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要给予幼儿以细致的指导,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注重鼓励方式的应用,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耐心为幼儿讲解活动规则和课堂纪律,增强幼儿的纪律观念。从而让幼儿遵循纪律和规章制度,提高课堂教学和幼儿学习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总之,为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让幼儿园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任课老师教学技能是必要的。本文通过调查和访谈,指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可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启示。此外,作为任课老师,还要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活动,增进与幼儿的交流,把握他们兴趣和爱好,创新教学策略,让幼儿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当中。进而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效果提升,也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亦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10-13,26

[2]杨莉君,胡洁琼.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5),37-42

[3]王冬,高庆春.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理论观察,2016(9),155-156

[4]李晖,胡海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4(2),33-37

[5]田景正,周芳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问题与发展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3),117-120

[6]路晨,赖祥伟.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1),54-59

[7]李振峰.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12

[8]刘玉红,秦东方.农村新建幼儿园教师“浸入式”培训的实践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6(4),130-133

幼儿老师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向传统幼儿教育的挑战,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要求和挑战。幼儿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的幼儿教师。然而大量文献和国内的有关调查结果均显示:我国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创新素质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创新能力不高。

今天,在国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推动下,幼儿创新教育已逐渐成为幼教界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但是当我们深人幼儿园,从园长、老师们那里搜集资料、听取意见、展开调查时却发现:尽管幼儿创新教育已提出近十年,在幼儿园教育中依然发现很多与创新教育的理念格格不人的现象。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大量的幼儿教师在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艺术方面与创新型幼儿教师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传统幼儿教育中不利于培养幼儿创新素质的弊端仍然普遍存在。

一份有关教师(包括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的问卷调查值得我们深思:在回答“对自身创新素质是否满意”问题时,仅有H%的教师回答“满意”;在回答“是否想过结合自身教学搞些发明创造”问题时,只有2%的教师回答“想过”;在回答“开展教师创新素质培养是否急需”的问题时,只有41%的教师回答“急需”。这一系列数据提醒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未做好实施创新教育的准备,缺乏创新素质。本文拟就此分析幼儿教育创新素质欠缺的一些表现,以期引起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

一、创新意识不强

体现在幼儿教师身上,表现为相对忽视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许多事例证明,在幼儿身上闪现的瞬间的创造性火花,正是因为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才被无情地扑灭了。在老师动不动就对“出格”的幼儿威胁、体罚,剥夺权利的严格限制下,如何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现象在今天的幼儿园并不少见。本来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说出了很有创意的答案,但与“标准答案”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为了得到“满意”的教学结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很快就否决了幼儿的答案,并说出正确的结果,让幼儿反复念诵。或是在美工活动中,孩子无意中画出或制作出了别样的图画、别致的造型,正兴奋地向小伙伴讲述时,教师却给予否定的评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一位法国哲学家说过,创造力是最大的快乐,被剥夺了人生最大的快乐难道不是孩子最大的不幸吗?

虽然幼儿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但仍不乏传统与保守。调查数据显示:把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已经成为绝大多数(61.6%)幼儿教师的共识。但是尚有8.67%的教师把幼儿的知识学习、智力发展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虽然总的比率不大,但对这些教师所带班级幼儿的影响却是百分之百的,另外,91.56%的幼儿教师看不到教师对幼儿创新精神培养的巨大作用,这样的教育效能感会阻碍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阻碍其充分利用托儿所、幼儿园丰富的教育资源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二、创新精神不足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可以继承的科学遗产已经够丰厚了,在很多情况下通过模仿、继承和复制已经能够使很多事业获得成功。许多人愿意去做比较容易做的事情,而创新往往是需要承担风险的。人们容易把探索视为畏途,这种心态直接导致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老化。不少幼儿教师工作时照本宜科,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只知怎么做不知为什么而做,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对教改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接受公开教学任务时,较多寻求园长和同事的帮忙。其原因可能是幼儿园平时比较强调集体合作,教师的备课比较强调教研组的集体活动。这样的备课活动组织得好,有利于集思广益,但如果统得过死,对教师的独立能力是一种损失。创新教育的实现,要求教师不断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的幼儿教师较少追求凸现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比较保守求稳。目前这样一种幼儿教师创新个性品质的特征,会影响她们克服幼教改革的困难与阻力,冲破传统教育的羁绊,独辟蹊径地去实施幼儿创新教育。

三、创新能力不高

1、对“创断”的误解

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领会不够,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这是加重教师的负担,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此外,“创新”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求变、求新是为了得到更大的价值、更为理想的实效。一味地追求与众不同,与过去不同,不考虑教育价值是对创新教育的歪曲。例如我们在幼儿园看过这样一节创新美术教育课,教师为了突出“创新”,变过去的用“手”撕纸为用“脚”来撕。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创新教育”吗?这样的创新有什么意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不但不是创新,反而是一种倒退。一定的生活方式是以一定的观念性知识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对“创新”的错误理解误导了幼儿创新教育的开展。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幼儿园的师幼关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幼儿虽小,老师也把他们看作独立的、有尊严的人,这对幼儿创新天性的充分展露是极其有利的。但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不经意地或者是“好心”地抑制和扼杀着幼儿潜在的“创新基因”,最明显地表现在:

(1)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帮助、照顾过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许多教师,特别是一些能力强的教师眼疾手快地代替幼儿完成了,使得许多幼儿丧失了提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这反映出许多教师只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幼儿能力的培养,这与幼儿园“保教结合”、“教育寓于一日生活中”的原则相违背,对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不利的。

(2)在幼儿教师的心目中,只重视教材、重视技能技巧训练。这与缺乏尊重、保护、鼓励和发展创新的教学制度有关,也是导致创新教育在幼儿园“水土不服”的最主要原因。我们发现传统幼儿教育重知识轻行为习惯、重课堂教学轻游戏和生活环节教育、重教材灌输轻智能培养的现象至今仍然屡见不鲜。教师过早地用灌输的方法让孩子们读、写、算,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求知和探索欲望。幼儿不需要形成和提出自己的“问题”;不需要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不需要就某个问题进行幼儿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也缺乏“真诚”与“平等”的“对话”;教学时间和空间被分割成无数的小单位,每个单位都预先为师生设置了任务,没有个性化“选择”的“自由”等等。这些尽管不是“创新”本身,但都是创新的源头。我们有些教师不理解孩子的“胡思乱想”,不喜欢孩子“挖空心思”的探索,非要孩子循规蹈矩。例如某幼儿园教师在组织一次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张画着一只老虎在追几只兔子的图画,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助兔子。当一个小朋友说“赶快给猎人打电话,让猎人来打老虎”时,一个男孩马上站起来反对:“不行!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不能打!兔子还不是一级保护动物呢,连二级也不是!”“对!应该让老虎吃一只兔子,不然,老虎会饿死的!”另一个男孩大声附和。孩子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围绕“该不该让老虎吃兔子”的辩论热烈地展开了。这时,老师大声说:“好了!好了!都别争了!咱们刚才的任务是什么来着?想办法帮助兔子!我看谁想的办法好t某某,你来说!”教室里的声音小了下来……。教师为了把孩子的思维纳人自己备课的思维轨道,无意中扼杀了孩子的创新萌芽。这些教育行为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全班整齐划一的统一行动,却与创新素质的培养相违背。

(3)对幼儿的评价标准不恰当。幼儿期孩子往往不受时空的束缚和清规戒律的制约,也不顾客观情理的限制。因此,他们的思维是大胆的、自由的和富有创造性的。但是按照传统教育观念,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循规循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往往被视为“好孩子”;相反,不服从教导、破坏财物、好动、不负责任、粗心大意的孩子往往被视为“坏孩子”。例如某幼儿园午餐时间,由于幼儿刚从户外进教室不久,大一班教室内有点吵闹。老师:“我请安静的小朋友上来拿饭。”一幼儿听到老师叫他,非常高兴,一跑一跳地上来。老师:“下去!你是怎么走路的?老师有这样要求你吗?回你的位置再给我轻轻地像小猫咪一样走上来”。幼儿只好回去,按老师要求走了一半又跑了上来。老师:“你回去!给我来回走10次!”幼儿只好照办,而老师则在全班面前数数……。教师连幼儿上来拿饭的动作都要求一致,过分地要求幼儿“听话”,久而久之,势必将幼儿的自主意识、创新欲望在禁锢中磨灭。

2、知识结构不合理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靠一腔热情可以做到的,必须以充足的能源作为基础。知识的数量、质量以及知识结构体系构成教师的创新能源系统。目前的幼儿教师已普遍注重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学习涉猎的面比较广。但是她们比较注意对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够关注有一定理论层次的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现实中,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以下的问题:

(1)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陈旧老化严重。许多幼儿教师文化素养不高,有时甚至不能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像一位老师在常识活动中就告诉幼儿,大熊猫是吃肉的。此外,教师知识结构的平面性、直线性也不适应学科发展综合化趋势和科学知识发展整体化、系统化的需要。

(2)在信息化时代,幼儿教师使用现代化手段学习的为数较少。这影响幼儿教师对幼儿创新教育研究、思考和实践的水平层次。许多幼儿教师无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新进展,抱残守缺,知识结构维持在低水平的平衡状态,无法适应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

(3)缺少必要的方法论知识。教师的方法论知识主要包括教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所谓思想方法指教师的宏观认识方法,如对幼儿的整体认识,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等。所谓思维方法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微观认识方法,如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和线索,认识问题的角度和层次,评价幼儿的方法等。教师缺少必备的方法论的知识,自己的知识就缺乏活性,知识结构也是静态的,用静态的知识去教育幼儿必然把幼儿变成知识的奴仆。

幼儿老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时,自信往往是获得成功的一把钥匙。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自信心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是由于幼儿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从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坏,因而受到成人的责备、禁止,以至于他们不敢做、不想做、更不会做,产生畏缩、逃避的行为反应。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乐观向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多给予孩子肯定鼓励和表扬。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的优点,“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幼儿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
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例如:“当孩子主动地向老师或客人问好时,正确的表扬应该是:“你真有礼貌!”而不是“你真是个好孩子!”其次,表扬要诚心诚意,不要参杂批评的成份,如“今天画得不错,可你不如豆豆画得好。”老师的本意是鼓励孩子进步,可孩子却觉得老师在批评他。使自信心受到伤害而放弃努力。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成人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特别是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觉得“我能行”“我一定能干好”从而信心倍增。

二、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论文格式,自信心。

这里的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这种环境是要通过老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我们平时经常听到这样一些口语:“都坐好了”、“不许乱讲话”,这种命令性的语言使幼儿处于一种“必须听话”的被动地位,缺乏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机会。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一名幼儿把太阳涂上了绿色,当时我就告诉他不对,要求他重画,他却委屈的哭了,那堂课也因为他的关系没能很好的进行下去。事后我了解了一下,因为我们刚学过一首诗歌叫“绿色的世界”,他是根据诗歌的内容涂的颜色。所以说要尊重幼儿的一些决定,肯定幼儿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对待幼儿,为他们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是培养其自信心的重要条件。论文格式,自信心。

三、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培养幼儿各种能力,并注意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如拍球、钻爬、画画、系鞋带等。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充分肯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幼儿知道老师相信他们的能力,确信自己“我能做好”、“我做的很棒”。

2.鼓励幼儿大胆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我们班的章虹雨小朋友刚来幼儿园是每节绘画课看着别的幼儿绘画,她总是不敢动笔,一个劲儿的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对他说:“你还没画怎么就说不会画。”章虹雨说:“不,老师,我怕我画不好。”其实这个孩子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没有信心,于是我请她出来看别的孩子绘画,让她看到有的孩子画的也不是很成功,可是他们敢画,他们在一次次的练习,用不了多久他们画的一定会很棒。“你多聪明呀!”老师相信你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慢慢地她开始动笔了,而她的每一次绘画我都会毫是吝啬的鼓励她,所有到现在她的画越来越好了。论文格式,自信心。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老师应及时调整好他们的心态,使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向确定的目标奋进。论文格式,自信心。老师要在生活中注重一点一滴的情境不放过任何教育契机,多多鼓励他们从而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论文格式,自信心。

3.应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格式,自信心。放手让幼儿在活动中独立的完成任务,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可采用讨论、委托幼儿等方法完成任务。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使幼儿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其创造条件获得成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

四、在发扬优点,弱化缺点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老师应该分析每个孩子发展的特点、扬长避短,针对不同儿童的独特性,因材施教。不要将孩子作横向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速度和发展优势,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起“我也行,我也很可爱”的观点充满信心的面对自己,努力追求进步。如:我们班的杨戴榕很调皮,但是表达能力非常强,我们就可以组织这类孩子进行“学做小老师活动“,请她带领幼儿说说学过的儿歌或领唱学过的歌曲,让她得到大家的欣赏,增强自信心。如:明若男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劳动,我们请这样的孩子当值日生,协助老师及保育员为小朋友服务,他认为得到了老师的重用,自己很开心,工作更有劲儿了。老师要善于利用每个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启发引导他,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碍才能的发挥”。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自信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保护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人人拥有自信。

幼儿老师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38―01

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教学班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之间有矛盾是很正常的。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化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呢?本人通过三十几年幼儿教育实践,认为应从如下五个方面考虑解决。

一、热爱孩子,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真诚对待每一位孩子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而且每个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是不相同的。对于小班的孩子,幼儿园老师应以母亲一样的爱心去爱他们,真诚对待每一位幼儿,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来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地与其他小朋友交往;
对于中大班的孩子,他们在日常交往中矛盾也是时有发生,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活动中多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老师还要和家长积极配合,争得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用自己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风格去管理班级,努力带出一个气氛活跃的班级。

二、强调幼儿园的园规和班级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幼儿园都应该有自己的园规。这里包括幼儿园管理者给老师及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制定的制度,也应该有针对家长的相关规定。

教师是幼儿班级生活的管理员,又是幼儿的临时监护人。因此,老师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给幼儿定规矩,要求幼儿做到的一定要严格要求,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另外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应该自己先遵守,为幼儿做表率。老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注意自己的仪表。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老师要反复强调,不厌其烦地告知幼儿在室内室外玩耍时应该遵守的纪律和要求。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更应该关注幼儿和老师的安全和健康,为幼儿提供安全、适宜的活动场地,以及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玩具及活动器材,包括幼儿园自制玩具的安全卫生等。作为管理者还应该在幼儿活动的区域安装监控设备,做到监控无死角,使得老师和幼儿的权益得到合理的维护。

三、教师要注意聆听矛盾双方的经过,合理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

在班级生活中,幼儿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因为,幼儿年龄小,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不足。而老师在班级里充当的是“法官”的角色,因此老师的引导、调解显得特别重要。在班级活动中,幼儿之间如有矛盾,老师就应该注意聆听双方产生矛盾的过程,合理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让幼儿感受到班里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作为教育者还应该明白犯错误都是难免的,应该让幼儿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幼儿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老师就要巧妙地制止幼儿的行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不要硬碰硬,要机智;
当幼儿大声吵时,老师说话的声音要低下来,这样幼儿才能关注到老师说的是什么。等幼儿情绪稳定之后再找他们谈话了解实情,这样不至于使矛盾激化,让矛盾的双方在老师的调解下达成和解,不要让幼儿生活在怨恨中。

四、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分析判断的平台,让幼儿自己寻找问题出在哪里

每个班里都有好动的幼儿,他们之间有矛盾是在所难免的。在我看来有矛盾是好事,这恰恰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平台,通过解决矛盾,教会幼儿正确地与他人交往。在班里好动的幼儿老师给予的关注多,而性格内向的乖孩子老师的表扬也多,说话的机会比较少,这样的幼儿容易觉得老师讲的和自己没有关系,这样与事无争的幼儿长大以后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因此,我会定期在班上开一个小小讨论会,把幼儿分成实力均等的两个对立面,将班上发生的事情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只讲前半截,让幼儿自己讨论,这个故事中谁错了,为什么,应该怎样解决。幼儿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喜欢说的幼儿带动不爱说的幼儿,使得每个幼儿都有发言锻炼的机会,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自己和同伴的矛盾如何解决。

五、充分发挥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作用

幼儿老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研究;
告状行为;
指导策略

一、引言

1.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教育部网站2012年10月15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同时也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生活范围逐步扩大,儿童独立性增强,好奇心、探索欲望和参加实践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基于此针对幼儿告状行为不能简单地遏制,应该有针对性、有区别地对待,找出解决办法,提出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意义在于:第一,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解决简单的交往问题,提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第二,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实践化的理论支持,解决了当前幼儿教育过程中告状问题频繁,教师应对不暇的现状。第三,丰富了幼儿教育理论,在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学习与发展要求,提出了针对幼儿行为表现的理论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本次论文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剖析对比,或针对《幼儿告状行为》进行文献查阅。

(2)案例研究。本次论文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告状行为进行了实际的案例记录,并作为行为研究的实践依据。

二、幼儿“告状”行为动机研究

1.依赖成人

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十分重要,对孩子智力的发育、性格的形成、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的幼儿多数过多依赖成人,孩子有严重的依赖性,表现为非常懒惰,不愿动手做事,思维不活跃、“脑子笨”,遇事没主见,没有进取精神。这种情况也表现在“告状行为”方面,幼儿对周围的情况和人员行为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因此必须要依靠老师的态度,基于此经常会出现“老师,椅子倒了怎么办?”“老师,我本子坏了。”这类的告状内容。同时幼儿依赖性太强,对于事件的评价也没有主见,往往要等待老师的评价,如“老师,某某出门了”“老师,某某说话了”这类的内容就是要等待老师来进行评价,彰显他们的正义感。同时,幼儿虽然有一定的评价判断能力,但是也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要依靠老师来解决问题,如“老师,他骂我了”“老师,她扔玩具”“老师,他跟我说话”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期待老师来解决问题的表现。

2.引人注意

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是最受关注的人,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等都是围绕着他开展话题,开展活动的。以至于到了幼儿园,幼儿也希望自己是班级的焦点,而“告状”就成为最佳的途径。例如,幼儿经常会说“老师,某某上课时玩玩具,而我没有。”“老师,某某站起来了,我没有站。”这些告状的内容都是希望引人注意的行为动机。当然,引人注意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嫉妒的问题。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因为能力较强(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而又没有受到“重视”和“关注”。如,被老师表扬或被老师提问等),所以才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产生嫉妒。例如,有一次芳芳(化名)小朋友看到老师课堂上表扬了明明(化名),就很嫉妒,然后一整天都关注着明明,随时地频繁地进行告状,诸如“明明上厕所没关门。”“明明没写完就玩了。”“明明吃饭掉地上了。”等等。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嫉妒,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同样得到表扬。

3.家庭原因

现代的幼儿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家长的教育观念往往是极其溺爱的,溺爱一般是指家长对孩子过分爱护。溺爱会造成孩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不会珍惜,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多数家长会反复地告知幼儿“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告诉老师。千万不要被欺负。”等等,这类的语言也导致幼儿频繁告状。同时家庭过于溺爱的教育模式也是导致学生缺乏集体沟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独立组织游戏的能力或者是配合游戏的能力也相对较低。

4.年龄影响

幼儿的年龄是在6周岁以内,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幼儿道德行为规范评价能力带有片面性,孩子年龄较小,针对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规范和行为道德虽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是自己进行辨别的能力较弱,也不够说服力,因此他们往往要依靠老师来进行评价,这就是孩子经常告状的原因之一。二是当前的幼儿受年龄影响往往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大多的时候表现为只能够正确地评价同学,却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们常常能看到并评判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却不善于分析自己做得如何,他们心里的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引发一连串的告状行为。例如,一个小朋友说“老师他刚才玩玩具了”,接下来就会有人站起来说“老师他也玩了”。然后,接下来此起彼伏的告状声不绝于耳,使得课堂变得混乱。

三、幼儿多样化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1.了解动机目的区别对待

针对幼儿告状的行为要进行正确指导,就必须了解幼儿告状的目的,然后区别对待,当然任何告状行为教师都要耐心解决,不应该直接斥责,以免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班级管理和与幼儿的良好沟通。

(1)了解动机

教师了解学生的告状动机要从这样几方面进行了解:①听。通过学生告状的内容进行简单快速的区分。例如:“老师,变形金刚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硬是不让我看。”这样的内容就是明显要求助老师帮忙解决纠纷问题。②看。教师要随时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以便学生在告状时教师就会了解到孩子的基本情况,以便于让孩子更为信服老师的评价和解决方案。③问。教师可以详细地询问孩子问题的基本情况,这样孩子就会进行详细描述,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告状动机,当然了解过程中也可以询问其他幼儿。在了解动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证采用耐心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们,保证了解动机迅速又不造成对孩子的行为影响和心理影响。例如,孩子告状“老师,变形金刚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硬是不让我看。”如果教师严厉地询问“那他之前玩什么呢?你怎么会让他抢去呢?”这样的询问让学生感到害怕,产生老师不支持他,有偏心行为的心理。或者老师回答“那你为什么不玩其他的玩具?”这种问句式的回答,让学生不知道怎么解决,产生迷茫的心理,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2)区别对待

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幼儿期个性的发展对人的一生有重要意义,是成长的基础。幼儿期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等,基于此针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也要区别对待。①询问类的告状。如,在听故事时,芳芳告诉老师“明明在说话”。针对这种表述性的告状内容,教师要明白他们是在进行询问,主要是询问老师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和行为评价。如果教师反映平淡,很可能芳芳也会说话。因此,教师要认真告知“芳芳认真听故事,不讲话,真是个好孩子!”这也是培养儿童的正确判断力和克制力,同时也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好的行为得到张扬,遏止一些不良行为。②为自己辩解的告状。如“芳芳告状说自己上课说话是某某找他。”这类的告状内容是孩子要为自己辩白,心理感受就是要让教师原谅自己,教师要明确告知“老师这次原谅你,但是下次你不可以埋怨其他人,要自己管好自己”。③“检举揭发”类告状。例如:“某某怎么样了”这类的情况都是检举揭发的告状,这类告状内容最为多见,教师不可以鼓励这种行为,否则会出现全面告状行为的引发,当然也不可以忽视告状内容,要正确解决,并重点让孩子们明确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总之,针对告状行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对大大咧咧的孩子宜采取批评、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创造与同伴相处的氛围;
对胆小怯懦、不爱讲话的孩子应采取欣赏的方法,多亲近、多创造与同伴交往、在集体场合说话的机会。

2.教学中进行转变

(1)在故事欣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讲故事是有效的幼儿教育手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孩子因嫉妒引发的告状行为,教师可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纠正。因为在故事的环境中孩子会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进而明白应该帮助小朋友,养成互助互爱的习惯。

案例一

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芳芳和明明在活动场地游玩,芳芳被明明推倒了,这时候芳芳就委屈地哭了,而老师来到时,明明却先告状说“芳芳和我抢木马,然后我才推倒她的”。老师向其他同学了解情况后,要安慰芳芳,然后让明明和芳芳暂时分开。在下午故事课时,教师要选择有互相帮助的故事,例如,《小公鸡和小鸭子》《司马光砸缸》等,教师在讲故事之后说明: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互相帮助,尤其不能欺负胆小、体弱的小伙伴,要帮助他们呀。今天下午芳芳就摔倒了,但是有的小朋友不但没有帮助她,还向老师告状,大家说这么做对吗?然后请明明也说一说以后应该怎么对芳芳?

这个案例说明,针对告状行为,教师要借助小故事进行帮助理解,让学生有较强的是非分辩能力,并对弱小的同伴产生保护心理,实现集体团结,形成良好的个性品德。

(2)在情境表演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告状行为多数是因为不能很好地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教师要先进行了情境表演,让同学明确地进行自我评判,解决学习和生活相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案例二

芳芳抱着一盒子的积木在玩,平平和明明也想要玩,但是自己解决不了,也没有和芳芳进行及时沟通,就直接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你看芳芳有那么多积木,他不分给我们玩!”“老师,芳芳不给我们玩,他积木很多,又不是他的!”他们的心理很明显就是要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解决问题,教师这时候即使只是点一下头,他们就会理直气壮地要到玩具。而这种解决办法是不行的,首先,教师要耐心地对芳芳说:“芳芳,你把玩具拿出来和平平、明明一起玩好吗?”大多数情况下芳芳都会同意,这时老师要再说明一下“平平和明明下次你们要自己和芳芳说,芳芳一定会答应大家一起玩的。”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班会活动上,请小朋友表演这个案例的类似情况,设立情境问题表演,设立几种不同的情况让孩子进行选择,如,①直接抢过来。②告诉老师。③自己想办法和同学谈一谈,让大家一起玩。在幼儿选择后,教师指出第三种是老师最欣赏的解决办法。然后在集体讨论总结出怎样谈,第一要态度好;
第二可以进行交换;
第三要尝试想出大家一起玩的好办法。

总之,在情境表演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是解决告状行为频繁发生的好途径,也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本次论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包括:过于依赖成人,希望引人注意,受家庭教育影响和年龄特点的影响等。

第二,针对幼儿“告状”行为教师要耐心疏导,不可以置之不理,要了解幼儿的行为动机,然后区别对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在故事欣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在情境表演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亚.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特点及原因探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

[2]刘晶波,杨翠美.5~7岁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分析[J].幼儿教育,2012(18).

[3]王蕾,吕晓捷.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及应对措施[J].山东教育:幼教刊,2012(12).

[4]顾燕萍.谈幼儿的“告状”行为与疏导[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推荐访问:幼儿 老师 论文 幼儿老师论文【五篇】 幼儿老师论文(精选5篇) 幼儿老师的论文